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18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确保公司对发生的紧急情况做出迅速、及时有效的反应, 从而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后伴随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影响。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或健康安全危害的紧急情况的控制和应变措施。
本公司紧急情况包括(不局限于):火灾、有毒化学品泄漏、爆炸、触电伤亡、机械设备伤害等。
3、职责3.1总经理负责配置公司内紧急情况下的各项资源。
3.2行政部负责组建紧急情况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工作系统;负责定期组织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演习活动;跟踪和记录紧急情况发生后的危害事故.和环境事故检讨报告。
3.3紧急情况下各部门经理或主管应听从警卫员的指引。
4、工作程序4.1公司紧急应变组织4.1.1公司成立“紧急情况应变控制中心”,总经理担任组长,管理者代表为副组长,各部门主管以上人员为成员,不出现紧急情况时,该中心隐含存在,不作为公司的常设组织机构。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紧急情况应变控制中心”自动成立并启动。
“紧急情况应变控制中心”职责:配备资源;紧急情况时现场指挥;善后处理指挥等,4.1.2行政部为公司紧急情况预防和演习组织部门。
4.2公司紧急情况预防4.2.1各部门根据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不可接受风险及其控制措施一览表》,识别潜在的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识别在紧急情况下对本公司可能产生重大安全危害和环境影响的隐患点。
4.2.2判定潜在的紧急情况一旦发生,会出现什么紧急状态,从而根据这些紧急状态制订预防措施,进行预防。
4.2.3行政部每年一次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组织各部门进行演习活动,填写《应急演习记录》。
4.2.4行政部应对各级人员进行紧急情况应变处理方面的相关培训。
培训的实施按《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执行。
4.2.5行政部定期对公司的消防设施设备、急救医药用品等进行检查,确保其有效和充分。
4.3火灾紧急应变处理4.3.1发生火灾时或火灾警报响起时,对初起火,现场人员应立即启用灭火器灭火,应同时报告部门主管、行政部(或现场保安),部门主管应同时报告总经理/管理者代表,“紧急4.3.2评估火情,如用灭火器不能控制火情时,应立即打“119”火警电话报警。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1 目的为预防和控制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对迅速得到响应,达到预防或最大限度地减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的影响程度,实现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针、目标。
2 范围适用于公司职工健康安全和环境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应急响应。
3 职责3.1 总经理负责确保应急准备和响应所需要的资源准备和重大特大事故响应的领导工作。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对应急计划进行评审和批准,并负责重大应急事件中的指挥和协调。
3.3 工程部负责组织确定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并会同其他部门对该紧急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控制方案,并组织演习和评审,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必要时组织修订。
3.4 各部门对紧急情况的处理按预案分工要求配合实施。
4 管理内容与方法4.1 根据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策划和环境因素识别的结果,确定潜在的重大事故和紧急情况。
潜在重大事故和紧急情况如下(但并不限于):—— 工伤事故—— 群体食物中毒—— 火灾事故应—— 重大交通事故—— 重大污染事故4.2 对己识别的潜在的环境事故职业健康安全事件或紧急情况,各部门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工程部、综合管理部等部门进行评审。
应急预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预案名称;—— 可能的事故性质、后果;—— 与外部机构的联系;(消防、医院、环保、公安、检察院等)—— 报警联络的步骤;—— 应急组织机构及指挥者、参与者的责任、义务;—— 应急指挥中心的地点、通讯联络方式;—— 应急措施;(急救措施及减少损失和影响的措施)—— 应急设施、设备以及其维护要求;—— 急措施的演练要求。
4.3 综合管理部负责审核有关重大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与相应的演习计划,并按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有关应急预案的演习,验证应急预案与相应方案响应的有效性。
4.4 各部门按确定的应急预案组织有关人员参加演习,并评价演习的有效性,提出预案改进意见。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一)目的:为了应对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并对其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产生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对环境造成影响,特制定本程序(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管辖范围内可能发生的人身、机械、火灾、爆炸、坍塌、水灾、地震、财产损失等各类事故以及其他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三)工作程序:1、应急准备(1)公司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管理者代表任副组长,办公室、安技科、工程部、劳人科、资产部、工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应急指挥和保证应急物资的供应。
(2)项目经理部成立抢险救援队,报公司,并负责应急预案的实施。
(3)应急计划内容:应急组织人员权限和任务;紧急联络的方法;报警步骤;抢救方法;紧急疏散;应急设备、器材、资源等;定期培训及学习计划;应急准备的定期检查。
2、应急准备实施:(1)安技科、工程部等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包括有市(区)消防、医院、气象、环保等单位及各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的通讯联络表,并与消防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环保局等保持联系,以获取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的相关知识。
(2)安技科、工程部会同公司相关部门每月对应急设备、器材进行一次检查,填写《应急设备、器材状态检验记录》,及时维修更换,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3)项目经理部对所配备的应急设备、器材要建立台帐,并经常对设备、器材进行检查,使其处于良好状态(4)应急演练: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应对制定的重大事故应急计划,每年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对演练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以验证应急计划和措施的有效性。
必要时,应及时对《应急计划》修订,使其不断完善。
相关部门填写并保存《应急响应演习记录》3、应急响应:紧急意外事件发生时,发现人员立即将此信息传递给办公室和相关领导,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若紧急意外事件不能控制时,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采取外部报警、疏散、保护财产等应急措施。
各级行政负责人应按应急计划要求配置所需人员、车辆、通讯器材等。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1、目的
主动查找评价潜在环境污染事故、职业健康安全事件或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识别应急响应需求,预防、减少由事故或紧急情况引发的环境污染、资源能源浪费、以及人员伤亡的发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对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的控制。
3、定义
3.1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或“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为
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
用以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等的行动指南。
3.2应急响应:发生事故后,明确分级响应的原则、主体和程序。
重点要明确政府、有关部
门指挥协调、紧急处置的程序和内容;明确应急指挥机构的响应程序和内容,以及有关组织应急救援的责任;明确协调指挥和紧急处置的原则和信息发布责任部门。
3.3应急保障:是指为保障应急处置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各种保证措施。
一般按功能分为人
力、财力、物资、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治安维护、人员防护、通讯与信息、公共设施、社会沟通、技术支撑以及其他保障。
3.4应急处置:一旦发生事故,具有应急处理程序和方法,能快速反应处理故障或将事故消
除在萌芽状态的初期阶段,使可能发生的事故控制在局部,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
4、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过程风险乌龟图
5、作业内容
6、附加说明(无)
7、参考文件
7.1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7.2 《绩效监视和测量管理控制程序》
7.3《文件控制程序》
7.4《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8、使用表单
8.1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记录表》。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含表格)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ISO14001-2015)1、目的确定潜在的环境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厂生产现场和运输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火灾、泄漏、爆炸事故等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
3、职责3.1 生产科负责应急准备和响应的控制。
3.2 各部门和各车间负责本部门应急响应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3.3 生产科负责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时现场调度和协调工作。
4、内容及要求4.1 紧急情况4.2 应急预案的制定4.2.1 根据41中紧急情况涉及部门和各车间,负责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
4.2.2 应急预案的内容a. 可能发生紧急情况的部位、设备、材料。
b. 负责部门及人员分工。
c. 预计的环境影响。
d. 设备的应急材料和设施以及位置图。
e. 如何报警、联络、应急措施、疏散线路。
f. 事故的处理。
g. 日常的管理和监控、消除隐患。
4.3 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实施4.3.1 各部门及各车间把应急预案发放到各个相关的岗位。
4.3.2 办公室、生产科和各基层车间负责人、安全员要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准备和响应培训,执行《教育培训管理程序》,使每个岗位的人员都知道本岗位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和可能带来的危险和环境影响,尤其是各自的职责。
4.3.3 各部门每年要对应急预案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学习,填写“培训记录”。
4.3.4 各部门及车间负责应急预案中要求的器材、材料和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完好,填写消防器材检查卡。
4.3.5 一旦有紧急情况对周围环境已经造成较大影响,由办公室及时向市环保部门通报事故情况、处理措施和可能的污染危害,填写“环保检查记录”,记录信息交流情况。
4.4 应急预案的评审和修订4.4.1本定期评审每年3 月份对应急预案的适用性进行评审,必要时修订。
4.4.2 学习后的评审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的评审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处理后以及应急预案学习后,由各部门和各车间对相应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必要的修订。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 事故处理 • 事故原因调查; • 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情况; • 若产生废水, 尽可能导入废水处理系统; • 若有化学品, 应请相关部门协助(参见《化学品储
存、使用管理规
助; • 事故后应严格检查各处建筑物、电路、消除潜在隐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 或紧急情况,做出应急准备和响 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造成的 事故损失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 资源短缺及故障;包括断电、缺水、 原材料短缺、及设备故障等。
• 自然及人为灾害;包括台风暴雨引起 的水灾以及各类火灾、化学品泄漏等
• 产品及包装运输;包括气体发生器爆 炸、运输中包装产品的损坏等
规程 • 经常检查设备安全防护装置 • 经常对员工进行现场安全教育 • 发生事故应立即报告部门领导, 通知公司EHS工程师, 参加事
故调查 • 试验员/生产操作工/其他员工 •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规定 • 每天工作前详细检查需使用的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工具 • 决不擅自动用非指定自己操作的设备 • 发生事故或隐患时, 应立即报告工长 • 对违章指挥, 有权越级报告 • 参加安全生产自查活动, 自觉学习安全知识
安全生产管理程序
• EHS工程师 • 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 • 组织安全检查工作 • 及时纠正违章现象 • 参加工伤事故的调查、分析工作 • 负责安全教育的培训和考核 • 购置劳保用品 • 参与新建、扩建、改建工程设计、竣工和验收工作
安全生产管理程序
• 领班/工长/组长 • 经常进行现场检查, 及时纠正违章作业现象 • 指导督促员工,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运行
• 其他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 预防原材料短缺 通过QAD系统检查材料库存状态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文件编号:1、目的确定本公司潜在的环境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产生的环境影响。
2、适用范围适用于在本公司用地区域内有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以及特殊的气候(如台风、暴雨、洪水等)紧急情况。
3、职责3.1 设备动力和行政人事部负责组织对厂内建筑物进行防火设计及其评审,定期对消防器材和主要用电设施进行安全检查;负责定期对义务安全员进行安全防火技能培训和组织消防演习,发生灾害时组织工作;负责当遭受火灾、台风袭击或发生洪水灾害时的抢险工作;负责与消防、医疗等单位紧急联系。
3.2 义务安全员和各生产部门为救灾、抢险、疏散人员与物资的主要责任部门。
其他部门负责配合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对紧急情况发生后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验证,并完善本程序。
4、工作程序4.1 应急准备(预防措施)4.1.1 设备部和行政部组织对现有厂房和办公楼等建筑物进行防火设计评审;对规划中的建筑物必须有防火设计及其评审,评审结果记录于《防火设计评审表》中,通过评审发现问题完善施工。
4.1.2 设备部和行政部对消防器材及设施(包括消防栓、消防泵、消防面罩、灭火器等)进行定点标识,每月定期检查其数量及完好性,并进行合理的维护与保养,保持防火通道的畅通。
4.1.3 设备部每半年组织一次对主要电器设施、电路干线、机械设备和易燃物品的贮存环境的安全检查并做好相应记录,以减少隐患。
4.1.4 本公司以电工、保安及生产工人为主体,抽调各部门人员成立义务安全、消防队,并将组成人员名单、任务分工以及火灾时疏散的路线和集合地点等在显要地位张贴。
每年组织义务消防、安全员进行安全防火技能培训并进行安全防火演习(参见行政人事部三级文件《消防演习计划》),做好相应记录,总结经验完善本程序。
4.1.5 行政部负责健全包括有市消防队、医院、环保等单位以及公司各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的通讯联络表,并保持联络,以获取安全及环境方面的相关信息。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1.目的对可能出现的突然停电、停水、设备故障等事件以及火灾等灾害事故进行预防和控制,确保食品安全卫生及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出现潜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
3.职责3.1 总经理是实施本程序的主管领导,总管理者代表负责本程序的监督实施。
3.2 营运部负责突发事件停电、停水及生产设备故障时,相应生产方面的安排。
3.3公司安全办负责对各部门实施日常安全监督检查。
3.4营运部负责作业场所内易燃、易爆物品和化学品及电气焊等作业面的具体管理,及对紧急事故进行处理。
4.工作程序4.1 突发事件准备和响应的范围4.1.1车间正常生产时突发停电、停水及设备故障事件,及易发生火灾、化学品遗漏的储存、作业点(面)作为突发事件准备和响应范围。
4.1.2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重点:4.1.2.1正常生产中突发停电、停水及设备故障等事件时,正处于清洗或热加工工序或金属探测工序等半成品的处理。
4.1.2.2现场电气切割作业点、热加工作业区,仓库、有毒有害物存放处、配电室、制冷机房、化验室等。
4.2 突发事件准备须遵循的原则:4.2.1保证各工序半成品的安全卫生。
4.2.2设置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成立安全生产小组。
加强业务学习和训练,增强自防自救能力。
4.2.3各部门根据作业场所、储存运输物品的数量、品种和环境的不同,配备足够数量、种类的应急器材。
并要定期检查,作好标识,防止失效。
4.2.4各部门及车间在年初和重大节日、举行大型活动前应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准备和响应方案。
4.3 突发事件响应须遵循的原则:4.3.1对突发的停电、停水及设备故障等事件,加工厂应立即通知车间人员,实施对半成品的控制。
4.3.2对灾害性事件应报警。
4.3.2.1紧急事故发生后,发现人应立即报警。
4.3.2.2向内部报警。
简述:出事地点、情况、报警人姓名。
4.3.2.3向外部报警。
详细准确报告:出事地点、单位、电话、事态现状及报警人姓名、单位、地址、电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文件编号:YN3TH/B/Q-E-S--18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编制:安全管理部版本号:B -2审核:谭伟分发号:批准:唐忠鸿发布日期:2010年1 月22 日实施日期:2010年1 月22 日公司电话:(0871)5321370传真:(0871)5321395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大观路36号邮编:650032 E-mail:DJ_YNSJ@目录目录---------------------------------------------------------------------------------------1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工作流程图---------------------------------------------------21、目的----------------------------------------------------------------------------------32、适用范围----------------------------------------------------------------------------33、相关文件----------------------------------------------------------------------------34、术语和定义-------------------------------------------------------------------------35、职责----------------------------------------------------------------------------------36、工作流程图-------------------------------------------------------------------------47、工程程序----------------------------------------------------------------------------48、记录----------------------------------------------------------------------------------89、修订记录表-------------------------------------------------------------------------13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工作流程图1、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并对其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产生的事故和可能造成的后果,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体系覆盖范围内有可能发生的人身、机械设备、火灾、爆炸、坍塌、水灾、地震、财产损失等各类事故以及其它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响应的控制。
3、相关文件3.1《管理手册》3.2《消防管理规定》3.3《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及演练实施办法》3.4《“五大伤害”事故预控措施和应急预案》4、术语和定义4.1预控措施:对潜在可能发生的事故,采取预防和制定措施控制。
4.2应急准备:对潜在的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区域内台进行相应的资源准备。
4.3响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立即作出反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5、职责5.1总经理负责建立重大安全事故应急组织机构,并配合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所需的各种资源,负责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工作。
5.2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公司应急计划,主持应急预案与响应实际效果的评审。
5.3生产副经理负责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5.4安全管理部负责本程序的运行检查指导工作;负责机械设备等特种设备和施工过程中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在应急小组领导下组织预案的演练、技能部门等工作;督促项目经理部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监督检查。
5.5保卫科负责公司火灾、爆炸等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在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火灾、爆炸等灾害应急预案的演练、技能培训工作。
5.6后勤管理部负责制定中毒、传染病等灾害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中毒、传染病等灾害的应急预案演练、技能培训工作;负责公司机关预防中毒、传染病应急预案相关设施的配置。
5.7工程管理部负责督促检查项目经理部应急预案救援的物资资源、人力资源储备,参与重要环境污染、安全事故、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5.8物资管理部负责应急救援物资、器材的仓储、维护、更新,并建立台帐。
5.9综合办公室配合此项工作,负责联络与协调工作。
5.10人力资源部配合此项工作,负责人员技能的培训。
5.11工会负责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及家属的安抚。
5.12项目经理部根据重大风险制定本区域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负责配置所需的担架、抢救(药箱)等应急设备、设施,并负责维护和状态检查;负责本区域应急预案的演练、技能培训工作;项目经理负责应急现场的统一指挥的高度工作。
6、工程流程图(见第二页)7、工作程序7.1体系和范围7.1.1一级预案:由公司负责制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重大安全事故是指一次死亡三人及以上事故,以及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生产安全事故。
7.1.2二级预案:项目经理部制定应急预案,项目经理部在编制预案前,应对项目危险源进行识别,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7.2应急准备7.2.1建立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
1)项目经理部应建立本区域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和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承担的任务和职责,并报安全管理部,公司负责组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小组。
2)公司机关、项目经理部及在外地施工的项目部要建立救援队,并报安全管理部。
3)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组成和职责分工如下:a.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为组长,组织各有关主管领导、各主要部门负责人及项目经理和责任单位负责人组成。
职责:负责做好事故后各项工作的领导、指挥和协调工作,保证应急指挥,应急物资供应。
b.事故调查小组由安全管理部经理为组长,组织工会、技术、纪委、党委工作部、项目经理部和责任单位有关人员等组成。
职责:配合上报部门事故调查,做好事故原因、事故经过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工作。
c.善后处理小组由工会主席为组长,组织人力资源部、党委工作部、综合办公室、项目经理部和责任单位等有关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受伤人员的抢救、治疗并和医疗机构联系,事故受害者的赔偿,事故家属的安抚工作。
d.现场整改小组由项目经理为组长,组织有关工程、保卫、技术、项目经理部和责任单位有关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做好抢险、救援物资和机械设备的现场调度;负责做好事故现场人员疏散、保卫和警戒工作,维护现场秩序;负责做好事故现场的整改和恢复施工工作,落实各项整改措施,达到恢复正常施工的条件。
e.后勤保障小组由综合办公室主任为组长,组织后勤管理部、财务部、项目经理部和责任单位相关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做好信息传递沟通工作,负责各小组的用车调配工作,配合领导小组做好各项后勤保障工作。
7.2.2制定计划内容包括:1)应急组织人员权限和任务;2)紧急联络的方法;3)报警步骤;4)抢救方法;5)紧急疏散;6)应急设备、器材、资源等;7)定期培训及学习计划;8)应急准备的定期检查。
《应急预案和响应措施表》为受控文件,内容针对应急计划编写,各部门、项目经理部制定的应急计划报安全管理部统一汇总,由总经理审批。
7.2.3应急演练1)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对制定的重大事故应急计划,每年组织一次应急演练,以验证应急计划和措施的有效性;2)主控部门填写并保存《应急响应演习记录》;3)安全管理部与保卫科根据应急演练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时对应急计划进行修订,使其不断完善。
7.2.4应急准备实施1)综合办公室建立、健全包括市(区)消防、医院、气象、环保等单位及各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的通讯联络表,并与消防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环保局等保持联系,以获得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2)物资管理部与保卫科对应急设备、器材,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填写《应急设备、器材状态检验记录》,及时维修更换,使其处于良好状态;3)物资管理部、各项目经理部对所配备的应急设备、器材要建立台帐。
7.3应急响应7.3.1紧急意外事件发生,发现人员立即将此信息传递给安全管理部和相关部门领导,并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事件扩大。
7.3.2各有关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决定立即启动各级应急救援预案。
项目经理部第一责任人应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负责现场处理或指挥。
7.3.3若紧急意外事故不能控制时,在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采取外部报警、疏散、保护财产等应急措施。
7.3.4事故现场抢救责任单位接到安全事故报告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
抢救受伤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受伤人员立即送到就近县级以上的正规医院。
当事故现场危险尚未完全排除时,现场负责人应依据现场情况组织人员撤离。
7.3.5事故现场保护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在迅速组织抢险救护、人员疏散、保卫与警戒工作的同时,要对事故现场实行严格的保护,防止与事故有关的残骸、物品、文件被随意挪动或丢失。
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报告,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的痕迹、物证。
7.3.6急救措施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危险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生一些人员伤害事故。
遇到伤害事故时,必须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否则就会使事故扩大,造成严重后果。
7.3.7各级行政负责人应按应急计划要求配置所需人员、车辆、通讯器材等。
7.4纠正与完善各相关部门、项目经理部对应急计划的有效性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订。
特别是在事故发生后,安全管理部应组织进行原因分析,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并对其应急准备和响应计划及程序实施评审。
8、记录8.1 应急设备器材状态检查记录8.2 应急响应演练记录8.3 应急预案与响应措施表8.4 应急设备、器材台帐应急设备、器材状态检验记录应急响应演习记录应急预案与响应措施表应急设备、器材台帐修订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