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异常的观察与护理
排尿活动的评估及异常时的护理

排尿活动的评估及异常时的护理1.1 多尿多尿是指24小时的尿量经常超过2 500 ml者。
暂时性多尿由于饮水过多、妊娠;病理性多尿见于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后期肾脏浓缩功能发生障碍;内分泌代谢障碍见于糖尿病及尿崩症患者,前者由于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大量葡萄糖从肾脏排出,使尿液渗透压升高,阻碍水分重吸收,大量水分随糖排出而致多尿;后者由于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使肾小管重吸收发生障碍,也表现为多尿。
1.2 少尿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400 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 ml者。
见于心脏、肾脏、肝脏功能衰竭和休克患者。
1.3 无尿无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100 ml或12小时内无尿者,也称尿闭。
见于严重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患者。
1.4 膀胱刺激症膀胱刺激症的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
(1)尿频:由于膀胱炎症或机械性刺激引起,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
(2)尿急:由于膀胱三角或后尿道的刺激,造成排尿反射活动特别强烈,患者突然有强烈尿意,不能控制需立即排尿。
(3)尿痛:由于病损处受到刺激引起,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产生疼痛。
1.5 尿失禁排尿失去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称尿失禁。
婴幼儿(2岁以下)有尿失禁现象,是由于控制尿道外括约肌的神经元尚未发育完全。
而成人尿失禁,常由于控制膀胱的脊神经受损、尿道外括约肌受损、创伤、脊髓疾病等引起。
尿失禁可分为:(1)真性尿失禁:即膀胱内稍有一些存尿,便会不自主地流出,膀胱处于空虚状态。
由于脊髓初级排尿中枢与大脑皮质之间联系受损,如昏迷、截瘫,使排尿反射活动失去大脑皮层的控制,膀胱逼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
或因手术、分娩导致的膀胱括约肌损伤或支配括约肌的神经损伤、病变所致的膀胱括约肌功能不良。
(2)假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即膀胱内贮留部分尿液,当膀胱充盈达到一定压力时,即可不自主溢出少量尿液。
当膀胱内压力减低时排尿即停止,但膀胱仍呈胀满状态而不能排空。
由于脊髓初级排尿中枢活动受抑制,膀胱充满尿液内压增高,迫使少量尿液流出。
术后小便困难护理措施

一、概述术后小便困难是指患者在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或尿潴留的现象。
术后小便困难可能是由于手术部位疼痛、神经损伤、药物影响、心理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为了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排尿功能,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
二、护理措施1. 环境与心理护理(1)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清洁的病房环境,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2)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2. 疼痛护理(1)术后疼痛是导致小便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患者镇痛药物,减轻疼痛。
(2)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如侧卧位、半坐位等,以减轻疼痛。
3. 神经功能恢复护理(1)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盆底肌肉锻炼,加强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功能。
(2)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 膀胱功能恢复护理(1)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冲洗尿道,减少尿路感染的风险。
(2)指导患者定时排尿,如每小时排尿一次,避免尿潴留。
5. 导尿管护理(1)对于需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
(2)定期更换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
(3)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用碘伏消毒。
6. 其他护理措施(1)指导患者进行温水坐浴,缓解尿道括约肌痉挛,促进排尿。
(2)观察患者排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给予患者高纤维饮食,预防便秘,减轻排尿困难。
(4)根据患者病情,可采取针灸、理疗等方法,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三、注意事项1. 护理人员应熟悉术后小便困难的病因和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2.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3.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4. 做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术后小便困难的认知,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5. 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总之,术后小便困难的护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护理人员应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排尿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排泄护理 排尿异常的护理(护理学基础课件)

以习惯姿势排尿 训练床上排尿
4.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
5.理疗:热敷、按摩、针灸 听流水声或
6.药物治疗:卡巴胆碱im
温水冲洗会阴
7.健康教育:及时、定时排尿
8.导尿术
(二)用尿垫,减少刺激 接尿装置引流尿液
1.心理护理
勤换衣裤,保持干燥 不宜长期使用
2.皮肤护理 3.外部引流
定时按摩,防止压疮 每日清洗 保持局部干燥
摄入适量液体2000-3000ml/天
4.重建正常的排尿功能 建立规律排尿习惯训练膀胱功能
5.留置导尿
训练盆底肌肉力量
6.健康教育
增加液体摄入 训练膀胱功能 锻炼盆底肌肉力量
长期尿失禁患者可行 恢复膀胱正常功能 避免尿液浸渍
金女士,39岁,因子宫肌瘤手术后,次日早晨7时出 现排尿困难,主诉:下腹部胀痛.
护理学基础
第十章 排泄护理 第一节 排尿护理
学习目标
知识 目标
掌握尿潴留和尿失禁的护理措施
技能 目标
能对排尿异常患者实施护理
素质 目标
逐渐形成较强的责任心,关心病人
三、排尿异常的护理
• 尿潴留 • 尿失禁
(一)尿潴留患者的护理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消除焦虑紧张
关门窗遮屏风 保护患者隐私
2.提供隐蔽的排尿环境 3.调整体位和姿势
视诊:耻骨上膨隆,触诊:囊样包块,叩诊:实音。 问:病人出现什么症状?如何护理?
尿潴留
排尿异常的护理

排尿异常的护理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排尿异常的护理排尿异常的:1.尿频排尿次数增多而每次尿量减少,常见于泌尿、生殖道炎症、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引起。
2.尿急有尿意即迫不及待地要排尿且难以自控,但尿量却很少。
常与尿频同时存在。
多见于下尿路急性炎症或膀胱容量显着缩小。
3.尿痛排尿时感到尿道疼痛,亦为炎症表现。
4.排尿困难尿液不能通畅地排出。
一般由膀胱以下尿路梗阻引起。
5.尿潴留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
急性尿潴留常见于膀胱颈部以下尿路严重梗阻,突然不能排尿,使尿液滞留于膀胱内或腹部、会阴部手术后引起,膀胱过度充盈后逼尿肌发生弹性疲劳,暂时失去逼尿功能。
慢性尿潴留常见于膀胱颈部以下尿路不完全性梗阻或神经源性膀胱,起病缓慢,表现为膀胱充盈、排尿困难,可不引起疼痛或仅感轻微不适。
6.尿失禁尿不能控制而自主排出。
包括四种类型:(1)真性尿失禁:又称完全性尿失禁,常见原因为外伤、手术、先天性疾病引起的膀胱颈和尿道括约肌受损。
(2)压力性尿失禁:当腹压突然增加如咳嗽、喷嚏、大笑、突然起立时,尿液随意地流出。
多见于经产妇。
(3)充溢性尿失禁:又称假性尿失禁,指膀胱功能完全失去代偿,膀胱过度充盈,压力增高,而引起尿液不断溢出。
见于各种原因所致慢性尿潴留。
(4)急迫性尿失禁:严重的尿频、尿急而膀胱不受意识控制而发生的尿液排空,通常发生于膀胱的严重感染。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合作程度,了解患者治疗及用药情况。
2.了解患者饮水习惯、饮水量,评估排尿次数、量、伴随症状,观察尿液的性状、颜色、透明度等。
3.评估膀胱充盈度、有无腹痛、腹胀及会阴部皮肤情况;了解患者有无尿管、尿路造口等。
4.了解尿常规、血电解质检验结果等。
(二)操作要点:1.尿量异常的护理。
(1)记录24h出入液量和尿比重,监测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变化,监测体重变化。
(2)根据尿量异常的情况监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无脱水、休克、水肿、心力衰竭、高血钾或低血钾、高血钠或低血钠表现等。
排尿形态改变的护理评价

排尿形态改变的护理评价篇一:排尿形态改变是泌尿系统的重要症状之一,常常反映出肾脏、输尿管、膀胱等泌尿系统器官的健康状况。
在护理评价中,排尿形态的改变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排尿形态改变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排尿顺畅程度:排尿顺畅程度是评估排尿形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正常的排尿应该是顺畅、规律的,不需要用力憋尿或过度用力。
如果排尿不畅或者需要过度用力,则说明可能存在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等问题。
2. 尿量:尿量是评估排尿形态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正常的尿量应该是适中的,不会过多或过少。
如果尿量过多或过少,则说明可能存在尿路感染、肾功能损害等问题。
3. 尿色:尿色是评估排尿形态的第三个重要指标。
正常的尿色应该是淡黄色或无色的。
如果尿色发红、发黄或有异味,则说明可能存在尿路感染、结石等问题。
4. 排尿时间:排尿时间是评估排尿形态的第四个重要指标。
正常的排尿时间应该是相对固定的,不会过长或过短。
如果排尿时间过长或过短,则说明可能存在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等问题。
在护理评价中,针对排尿形态的改变,应该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并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
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加强对患者排尿形态的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排尿形态异常的变化。
篇二:排尿形态改变是泌尿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在护理评价方面,需要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排尿形态改变的评估在评估排尿形态改变时,需要先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以及是否有泌尿系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然后需要观察患者的排尿过程,包括排尿力度、射程、尿线粗细、尿滴沥等情况。
同时,还需要检查患者的尿道口是否有分泌物、红肿等情况。
2. 排尿形态改变的护理措施针对排尿形态改变的护理措施,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来确定。
如果患者有泌尿系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需要采取相应的抗生素治疗或物理治疗,如热敷、理疗等。
同时,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饮酒、少吃刺激性食物、保持私处清洁等。
护士在泌尿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尿液分析和排泄问题处理

护士在泌尿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尿液分析和排泄问题处理引言由于泌尿系统疾病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护士在这一领域的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尿液分析和排泄问题处理是护士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士在泌尿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尿液分析和排泄问题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尿液分析尿液分析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护士在尿液分析中往往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收集尿液样本:在病人排尿后,护士需要使用无菌尿杯收集尿液样本。
确保尿液样本的收集过程洁净、无菌,并防止污染。
2.观察尿液的外观:护士需要观察尿液的颜色、浑浊度、气味等特征。
例如,浑浊的尿液可能是由尿路感染引起,黄色或深黄色的尿液可能是脱水的表现。
3.尿液比重测定:护士可以使用尿液比重计或尿液比重试纸,测定尿液的比重。
尿液比重可以反映病人的水代谢情况。
4.酮体和葡萄糖检测:通过尿液中酮体和葡萄糖的检测,护士可以判断病人是否存在代谢紊乱的情况,如糖尿病等。
5.尿液沉渣镜检: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沉渣中的细胞、结晶物等,护士可以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肾脏病变、结石等问题。
排泄问题处理护士在处理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排泄问题时,需注意以下方面:1.尿失禁处理:对于无法自控排尿的患者,护士可以使用导尿管或尿布等辅助工具,保持病人的清洁和舒适。
2.尿潴留处理:对于尿液潴留的患者,护士可以使用导尿管进行尿液引流,同时密切观察尿液颜色和量的变化,确保患者的尿排出情况。
3.尿路感染预防:护士在患者排尿过程中,需要指导患者正确用厕所坐姿,并保持外阴清洁和干燥,防止细菌感染。
4.处理尿液异常:当发现尿液中有血尿、脓尿等异常时,护士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结论护士在泌尿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尿液分析和排泄问题处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尿液分析,护士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泌尿系统疾病,为治疗提供依据。
同时,在处理排泄问题时,护士需要细心观察病人的尿液特征,有效预防并处理尿液相关问题,以保证病人的健康和舒适。
异常排尿排便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异常排尿排便的观察及护理措施-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异常排尿排便的观察及护理措施异常尿液的观察1)多尿:指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
常见于糖尿病、尿崩症等病人。
2)少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称为少尿。
常见于心脏、肾脏疾病和发热、休克等病人。
3)无尿或尿闭:指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或12小时内无尿,称为无尿或闭尿。
常见于严重的心脏、肾脏疾病和休克等病人。
(2)颜色异常:红色或棕色为肉眼血尿;黄褐色为胆红素尿;乳白色为乳糜尿;酱油色或浓茶色为血红蛋白尿;白色混浊为脓尿。
(3)透明度异常:尿中含有脓细胞、红细胞、大量上皮细胞、黏液、管型等,新鲜尿液即可出现混浊。
(4)比重异常:通过尿比重的测量,可了解肾脏的浓缩功能。
如果尿比重固定在1.010左右,提示肾功能严重受损。
(5)气味异常:新鲜尿液即有氨臭味,提示泌尿道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因尿中含有丙酮,尿液呈烂苹果气味。
(6)膀胱刺激征:主要表现为每次尿量少,且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
尿频指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
常见于膀胱及尿道感染的病人。
排尿异常的护理1.尿潴留(1)概念:大量尿液存留在膀胱内不能排除,称为尿潴留。
病人膀胱高度膨胀至脐部,膀胱容积可增至3000~4000ml。
病人主诉下腹部胀痛,排尿困难。
体检件耻骨上膨隆、可扪及囊性包块,叩诊呈实音,有压痛。
原因包括机械性梗阻和非机械性梗阻。
(2)护理措施:尿潴留原因如属机械性梗阻,应给予对症处理;如属非机械性梗阻,可采用以下护理措施,以解除病人的痛苦。
1)心理护理:针对病人心态,给予解释和安慰,消除焦虑和紧张情绪。
2)提供排尿的环境:关闭门窗,屏风遮挡,使视觉隐蔽,以保护病人自尊;适当调整治疗、护理时间,使病人安心排尿。
3)调整体位和姿势: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病情允许尽量以习惯姿势排尿,如扶助病人坐起或抬高上身。
排尿异常的观察与护理ppt课件

(一)尿液性质的异常
颜色 透明度 酸碱度
气味Biblioteka 比重尿液的鉴别正常尿
(淡黄色或深黄色)
血尿
(洗肉水色)
乳糜尿
(乳白色)
血红蛋白尿
(浓红茶色或酱油色)
胆红素尿
(深黄色或黄褐色)
颜色异常
血尿 颜色深浅:与尿液中含红 乳糜尿 血红蛋白尿 胆红素尿 细胞量多少有关 尿液里含有淋巴液 浓茶色、酱油色 深黄色或黄褐色 洗肉水样 乳白色 隐血试验呈阳性 常见:阻塞性黄疸和肝细 常见:急性肾小球肾炎、 常见:丝虫病 常见:溶血、恶性疟疾 胞性黄疸 输尿管结石、泌尿系统肿 瘤、结核及感染
5.比重异常
比重增高: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等。 比重降低:常见于尿崩症、慢性肾功能不全。
排尿形式的异常
多尿
少尿 无尿
24h尿量>2500ml 原因: 正常情况:大量液体、妊娠等 异常情况:糖尿病、尿崩症、肾衰竭等 24h尿量<400ml,1h<17ml 原因: 发热、液体摄入过少、休克等体内循环不足 常见:心脏、肾脏、肝脏功能衰竭等病人 24h尿量<100ml,12h无尿者 原因: 严重血液循环不足、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所致 常见:严重休克、急性肾脏功能衰竭、药物中毒等病人
排尿活动异常
尿失禁 尿潴留
尿路刺激症
u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u分类: 真性尿失禁:膀胱处于空虚状态 u 尿液大量存留于膀胱内不能自主的排出 假性尿失禁 :充溢性尿失禁 u 分类: 压力性尿失禁:多见于中老年妇女 机械性梗阻:泌尿系统梗阻性病变 u 主要表现为尿频 、尿急、尿痛,多伴有血尿 动力性梗阻 :中枢神经性病变 u 分类: :多见于不适应环境的改变 其他原因 尿频 尿急:病人突然有尿意,不能控制需要立即排便 尿痛: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产生疼痛 u原因:泌尿系统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透明度异常
正常新鲜尿液清澈透明,放置后可出现 微量絮状沉淀物(因尿中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上
皮细胞、细菌、炎性渗出物等,可致新鲜尿液呈白色絮状混浊)
3. 酸碱度异常
强酸性尿:酸中毒
碱性尿: 碱中毒、尿路感染、膀胱炎等
4.气味异常
新鲜尿有氨臭味:提示疑有泌尿道感染。
呈烂苹果味:提示糖尿病伴酸中毒。 呈大蒜臭味:提示有机磷农药中毒。排异常的观察与护理张新彦
排尿护理
泌尿系统结构 排尿的评估 排尿异常的护理 导尿术
一 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二、 排尿的评估
正常排尿
尿液性质异常 异常排尿
排尿形式异常
正常的排尿
呈淡黄色(深浅不等)、澄清、透明
成人24小时尿量约1000-2000ml。
日间排尿3-5次,夜间0-1次,每次约200-400ml。 比重为1.015-1.025 ph值为4.5-7.5,呈弱酸性 有特殊气味。
5.比重异常
比重增高: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等。 比重降低:常见于尿崩症、慢性肾功能不全。
排尿形式的异常
多尿
少尿 无尿
24h尿量>2500ml 原因: 正常情况:大量液体、妊娠等 异常情况:糖尿病、尿崩症、肾衰竭等 24h尿量<400ml,1h<17ml 原因: 发热、液体摄入过少、休克等体内循环不足 常见:心脏、肾脏、肝脏功能衰竭等病人 24h尿量<100ml,12h无尿者 原因: 严重血液循环不足、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所致 常见:严重休克、急性肾脏功能衰竭、药物中毒等病人
排尿活动异常
尿失禁 尿潴留
尿路刺激症
u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u分类: 真性尿失禁:膀胱处于空虚状态 u 尿液大量存留于膀胱内不能自主的排出 假性尿失禁 :充溢性尿失禁 u 分类: 压力性尿失禁:多见于中老年妇女 机械性梗阻:泌尿系统梗阻性病变 u 主要表现为尿频 、尿急、尿痛,多伴有血尿 动力性梗阻 :中枢神经性病变 u 分类: :多见于不适应环境的改变 其他原因 尿频 尿急:病人突然有尿意,不能控制需要立即排便 尿痛: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产生疼痛 u原因:泌尿系统感染
(一)尿液性质的异常
颜色 透明度 酸碱度
气味
比重
尿液的鉴别
正常尿
(淡黄色或深黄色)
血尿
(洗肉水色)
乳糜尿
(乳白色)
血红蛋白尿
(浓红茶色或酱油色)
胆红素尿
(深黄色或黄褐色)
颜色异常
血尿 颜色深浅:与尿液中含红 乳糜尿 血红蛋白尿 胆红素尿 细胞量多少有关 尿液里含有淋巴液 浓茶色、酱油色 深黄色或黄褐色 洗肉水样 乳白色 隐血试验呈阳性 常见:阻塞性黄疸和肝细 常见:急性肾小球肾炎、 常见:丝虫病 常见:溶血、恶性疟疾 胞性黄疸 输尿管结石、泌尿系统肿 瘤、结核及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