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常见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

常见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

常见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
常见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暗示和借代。

比喻:将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进行相似性比较,使得说明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教师的爱心像春日暖阳,温暖着学生们的心田。


拟人:赋予事物人的属性,使表达更为亲切。

例如:“柳枝轻摆,像是在向人们招手。


排比:通过三个或以上相同句式来强化语势,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友谊像春天的新芽,像夏日的清风,像秋日的果实,像冬日的暖阳。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性来强调表达的情感。

例如:“他的歌声如此动听,仿佛天籁之音。


设问:通过提问引起人们的注意,强调接下来的答案。

例如:“这道题答案是什么?当然是3了。


反问:通过反问句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加强语气。

例如:“难道你不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吗?”
对偶:使用结构对称的句子,以达到平衡和美感的效果。

例如:“山高水长,天南地北。


暗示:通过间接的方式来暗示意思,引发人们的联想。

例如:“秋叶落下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借代: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以简化表达或加强表达效果。

例如:“萤火虫点亮了夏夜的星空。


这九种修辞手法都可以有效地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语言表达更为生动和鲜明。

在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时,要注意它们的定义和使用情境,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14种修辞手法

14种修辞手法

14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一种语言运用的艺术技巧,通过巧妙的表达和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以下是14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附上例子:1.比喻(Metaphor):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进行直接的比较,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例子:她的笑容是一缕阳光,照亮了整个房间。

2.拟人(Personification):赋予非人物以人的特质,使其更具生命力。

•例子:大海张开宽阔的胸怀,迎接着朝霞的拥抱。

3.排比(Parallelism):将一系列相似的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子:她奋斗、她坚韧、她不屈,为了追逐心中的梦想。

4.反问(Rhetorical Question):提出问题,但并不期望得到明确的回答,用于引起读者或听众的思考。

•例子:难道我们不应该追求更美好的未来吗?5.修辞问句(Rhetorical Question):通过反问表达一种观点。

•例子:你以为我会放弃吗?6.夸张(Hyperbole):夸大事物或情感,以强调其重要性或产生幽默效果。

•例子:我等了整整一辈子。

7.反讽(Irony):通过语境表达与字面意义相反的观点,通常用于讽刺或幽默。

•例子:这真是个美好的天气,她说,当外面正下着大雨。

8.比较(Simile):通过使用"像"或"如同"等词语,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例子:她的微笑如同清晨的阳光一样明亮。

9.借代(Metonymy):用一个与其相关的词汇来代替另一个词汇,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子:政府宣布新政策,整个城市都沸腾了。

10.反复(Repetition):在文本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或短语,以增强语气或强调重要观点。

•例子:我们必须奋斗,我们必须坚持,我们必须胜利。

11.借题发挥(Digression):在讨论一个主题时,突然离题,引入另一个相关或不相关的话题。

•例子:说到环保,我想起了我们学校新建的图书馆。

六种修辞手法

六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演讲和书面表达中,运用特定的语言表达技巧,以达到强调、揭示、美化、感染等艺术效果的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六种,分别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仗和设问。

1. 比喻:比喻是一种将两种本质上不同的事物或现象,在某一方面具有相似性的基础上,用一种事物来形象地描绘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事物形象生动,增强表达效果。

2.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人的思想、情感、行为等特性赋予非人类事物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非人类事物具有人的生活气息,拉近人与物的距离,增强表达的艺术性。

3. 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对事物或现象的夸大事实,使其更突出、鲜明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强调某种情感,使表达更具感染力。

4. 排比:排比是一种将同类事物或相对事物依次排列,形成韵律美和节奏感的修辞手法。

排比可以使句子结构紧凑,表达鲜明,具有强烈的说服力。

5. 对仗:对仗是一种将相对的事物或现象,在词性、词义、语音、字形等方面进行对称排列的修辞手法。

对仗可以使句子和谐统一,具有形式美和韵律感。

6. 设问:设问是一种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通过设问引导读者或听众思考问题,强化表达效果。

设问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突出问题的核心,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常见的10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10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10种修辞手法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3、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4、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6、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7、比喻A、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或描绘事物的修辞。

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喻体、喻词。

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1)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规程比喻。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

B、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1)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常用“好像、如、宛如、仿佛、好比”等,有时后面还用“一样、一般、似的”等词语呼应。

2)暗喻:从表面看来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

暗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与明喻的区别在于它的喻词由“是、成了、变为、当做、变成”等词充当。

3)借喻: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就是说,本体不出现,喻体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

8、拟人比拟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的描写方法。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9、夸张对事物加以超越事实的描述,叫做夸张。

10、衬托衬托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

63种修辞手法大全

63种修辞手法大全

63种修辞手法大全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特定的修辞技巧来增强表达的艺术性和说服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总共63种:一、比喻类:1. 直接比喻。

2. 隐喻。

3. 暗喻。

4. 拟人。

5. 拟物。

6. 比拟。

7. 比喻。

8. 借代。

9. 象征。

10. 比兴。

11. 对比。

12. 对仗。

二、排比类:13. 词语排比。

14. 句式排比。

15. 对仗排比。

16. 修辞排比。

17. 修辞对比。

三、夸张类:18. 夸张。

19. 夸大。

20. 夸张法。

21. 夸张手法。

22. 夸张修辞。

23. 夸张表达。

24. 夸张修辞手法。

25. 夸张手法运用。

四、反问类:26. 反问。

27. 反问句。

28. 反问修辞。

29. 反问疑问。

30. 反问疑问句。

31. 反问疑问修辞。

32. 反问疑问手法。

五、夸比类:33. 夸大比喻。

34. 夸大修辞。

35. 夸大手法。

36. 夸大修辞手法。

37. 夸大修辞技巧。

六、设问类:38. 设问。

39. 设问句。

40. 设问疑问。

41. 设问疑问句。

42. 设问疑问修辞。

43. 设问疑问手法。

44. 设问疑问句式。

45. 设问疑问修辞手法。

七、对比类:46. 对比。

47. 对比句。

48. 对比修辞。

49. 对比手法。

50. 对比疑问。

51. 对比疑问句。

52. 对比疑问修辞。

53. 对比疑问手法。

八、夸张类:54. 夸张。

55. 夸张修辞。

56. 夸张手法。

57. 夸张修辞手法。

58. 夸张修辞技巧。

59. 夸张句。

60. 夸张句式。

61. 夸张语气。

62. 夸张修辞语。

63. 夸张修辞表达。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在修辞表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修辞手法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表达的艺术性和说服力,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是指作家运用文字的巧妙方法,通过特定的表达方式来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下面将介绍12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通过将两个本不相干的事物进行类比,来形成鲜明的形象和感官印象,增强表达力与感染力。

例如:“她的眼睛像一汪清泉,清澈见底。

”比喻了眼睛的清澈与明亮,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和动作,使其形象化,以增加形象的鲜明度和感情的富有性。

例如:“风轻轻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拟人了风,使风具有了唤醒的功能,强调了风的轻柔特质。

3.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结构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加强修辞效果,增加文采和韵律。

4.对偶:将相对或对立的事物进行并列,表达出一种对比的关系,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例如:“春花与秋叶,鲜艳与凋零,相映成趣。

”通过对春花与秋叶的对比,强调鲜艳与凋零的反差。

5.夸张:对事物的叙述和描写夸大其词,以强调事物的特点,增加作品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例如:“他的快乐溢满心间,如同百花绽放的芬芳。

”通过夸张比喻,增加了主人公快乐的感染力。

6.省略:在叙述中有意忽略或省略一些关键信息,以引发读者联想和思考,增加作品的悬念和吸引力。

例如:“那一刻,我真的后悔了。

”省略了具体细节,使读者自行补全情节,增加作品的张力和感染力。

例如:“橘子的香甜让人心生温暖。

”通过橘子来借代美好的事物,表达出温暖的内心。

8.设问:提出的问题本身即含有答案,通过反问的方式达到引发思考或强调主题的目的,增强作品的逻辑力量。

例如:“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追求金钱和权力吗?”通过设问,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9.比较: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相互对照,以突出它们的差异和共性,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生动性。

例如:“他的心情犹如火红的夕阳,温暖又明亮。

”通过比较,使主人公的心情更加生动具体。

10.反问:通过提出疑问,却不要回答,使问题更加突出和引人注目,增强修辞效果。

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大全修辞性手法是修辞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通过运用各种手段,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让语言更加优美、生动、感人。

以下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大全。

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便使原本抽象、晦涩的事物更加形象、易于理解。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东西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使语言更有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3. 借代:用与原义不同的词代替实际的说法,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4. 修辞问答:即反问,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否定回答来肯定所要表达的意思。

5. 重复:重复一个词或词组,让读者注意到所强调的意义。

6. 排比:用相似或对立的词、词组或句子结构,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节奏感。

7. 对比:用两个或多个事物来做对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8. 夸张:为了达到强调的效果,将某一事物描述的极为夸张,让读者更容易被吸引。

9. 暗示:通过一些含蓄的表达方式,让读者自行推理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10. 措辞巧妙:通过精妙的语言运用,让原本平淡的语言更加富有表现力,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11.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你的眼眸。

这句话用了比喻,把女子的眼睛比作一池深水,来表达女子的美丽。

12. 其貌不扬的老汉居然一下子跳跃到了冠军的位置。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老汉变得有血有肉,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13. 吃到了生活的苦头,咀嚼着成功的滋味。

这句话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苦头和滋味来代替困难和成功,使语言更加生动。

14. 你认为你能做到吗?这样的问题你肯定回答不出来。

这句话运用了修辞问答的手法,以否定的方式来肯定所要表达的意思。

15.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句话运用了重复的手法,使读者更加注意到“可以燎原”这句话的强调。

16. 他像一个鬼魅一样,悄悄地溜掉了。

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人的形象和鬼魅相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不同。

17. 我已经等了你半个世纪,你却还是没有来。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等待的时间夸大到半个世纪,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修辞手法
初中阶段要求同学们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一、概念: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扩大夸张)
③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如:
“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如:
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

二、练习:指出下面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柳树姑娘在微风中点着头;杨树爷爷哈哈地笑着。

()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3、赶超,关键是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
4、为什么人们称猫头鹰是捕鼠能手呢?因为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季竟能消灭上千只田鼠。

()
5、梧桐树的枝丫像鹿角一般向外伸展着。

()
6、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汇报呢?()
7、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
8、小草悄悄地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人间。

()
9、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简直可以拿来做小孩的摇篮。

()
10、董存瑞像钢铁巨人一般挺立着。

()
11、有个蜘蛛慢慢爬起来,想把苍蝇当一顿美餐。

()
12、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疼。

()
13、遵守交通法规,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
14、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耸入蓝天。

()
15、月亮不好意思似的躲进云朵里。

()
16、小兴安岭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
17、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一片金光。

()
18、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他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住地往下落。

()
19、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20、太阳还没有起床,天空一片昏暗。

()
21、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

()
22、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
23、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
24、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
2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26、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27、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
28、太阳一出来,地上像下了火。

()
29、旌旗十万斩阎罗。

()
30、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地向外走。

()
三、补充讲解:
1、几种容易混淆的修辞:
①比喻与比较
1)比喻一般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喻体和比喻词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项。

比较仅是双方在程度、范围等方面的对比或类比。

例:妹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

(比喻)
例:他比他爸爸还高。

(比较)
2)比喻有明喻(比喻词通常如“像”等)、暗喻(比喻词通常如“成了”、“是”等)借喻(比喻词通常不出现)之分。

②比喻与借代
比喻一般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喻体和比喻词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项。

借代通常直接以相似体替代本体。

例:她像圆规直立在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

(比喻)
例:圆规尖叫着跑到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

(借代)
③一般疑问、反问和设问
一般疑问通常是提出问题,别人解答。

反问质问他人,答案却在问题中。

设问通常是自问自答。

④排比与反复
排比通常由三句或以上的意义相近的语句组成。

反复通常由两句或以上字同义同的语句组成。

例:《周恩来年谱(1949——1976)》详细记述了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期间的重要业绩、主要思想和作出的重大贡献;反映了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进行的艰辛探索;表现了周恩来为党、国家和人民利益殚精竭虑,无私奉献,顾全大局,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再现了周恩来日理万机,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日夜操劳的感人情景和非凡的管理国家的才能。

(排比)
例:无耻啊,无耻,这是特务们的无耻,恰是我们的光荣。

(反复)
2、几种非比喻“像”字句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但不少同学一看到“像”“好像”“仿佛”“似的”,或可以加上类似词的句子,就确定是比喻句。

但也有非比喻的“像”字句,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十种情况。

1)、形容、特别是同类事物的形容不是比喻
(鲁迅和内山老板)有时忽然一阵大笑,像孩子一样天真。

(《一面》)
2)、相仿不是比喻
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苦涩得使人难受。

(《草地晚餐》)
3)、猜测不是比喻
嘴张着,好像在那里喊“啊”!(《古代英雄的石像》)
4)、比较不是比喻
从这一天起,大家心里都有这位英雄……做什么事都像比以前特别有力气!(《古代英雄的石像》)
(闰土)眼圈也像父亲一样红肿着。

(《故乡》)
5)、举例不是比喻
……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带香味的书……等等。

(《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
6)、想像不是比喻
(醒了的波浪)……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

(《听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