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化亮点,建设方志馆

合集下载

建设数字方志馆的重要意义

建设数字方志馆的重要意义

建设数字方志馆的重要意义咱们来聊聊建设数字方志馆的事儿,这可真是个超级棒的事儿呢!方志馆,就像是一个地方的记忆宝库。

传统的方志馆里,一本本厚重的方志书册,记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名人轶事啥的。

可你想啊,这么多珍贵的资料就躺在那,要查阅起来多麻烦。

就好比你要在一个巨大的仓库里找一颗特别的小珠子,那不得费好大劲儿。

这时候数字方志馆就闪亮登场啦。

数字方志馆,就像是给这个记忆宝库装上了超级搜索引擎和无限扩展的空间。

它能把那些原本只能在纸面上看到的文字、图片,甚至可能是一些古老的地图啥的,都数字化。

这一数字化可不得了,就像给这些资料插上了翅膀。

比如说,你想了解家乡古代的建筑风格,以前你可能得跑到方志馆,在一堆书里翻半天,还不一定能找全。

现在呢,在数字方志馆里,只要输入关键词,那些关于建筑风格的资料,不管是文字描述,还是老照片,一下子全蹦出来了,多方便呀。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数字方志馆那就是文化传承的超级快车。

咱们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这些文化要是光靠口口相传,难免会有遗漏或者变味儿的时候。

方志就像是文化传承的小本子,把这些文化都仔细地记录下来。

数字方志馆呢,就把这些小本子变成了能在网络上到处跑的精灵。

让更多的人,不管是本地的年轻人,还是远在千里之外对咱们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都能轻松看到。

这就好比你有一个美味的家乡特产,以前只能在当地的小店里卖给周围的人,现在通过网络,全世界的人都能知道这个美味了。

再说说教育意义吧。

学校里的孩子们学习本地的历史文化,要是只能看干巴巴的课本,多无趣啊。

数字方志馆就像是一个生动的历史文化课堂。

孩子们可以在里面看到那些鲜活的历史画面,听到过去的故事。

就像你给孩子们讲一个古老的传说,你要是光用嘴说,孩子们可能听一会儿就走神了。

但要是你能拿出一些图片,再放一段相关的小视频,孩子们肯定眼睛都瞪大了,听得津津有味。

数字方志馆就能给孩子们提供这样丰富的学习资源,让他们更了解自己家乡的根,对家乡更有归属感。

杭州方志馆建筑介绍

杭州方志馆建筑介绍

杭州方志馆建筑介绍
杭州方志馆(Hangzhou Archives)位于杭州市区,是一个收藏和展示杭州历史文献的专门机构,也是杭州市的档案馆之一。

以下是关于杭州方志馆建筑和特点的简要介绍:
1. 建筑特点:杭州方志馆建筑风格现代而简约,外观采用现代建筑设计,结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显现出现代化的氛围。

2. 馆藏和展示:方志馆收藏了大量有关杭州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档案资料,包括古籍文献、地方志、古地图、文物等,这些珍贵资料反映了杭州地区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

3. 研究和学术交流:作为一个专门的档案馆,杭州方志馆不仅展示历史文献,还为学者、研究人员和公众提供了研究、借阅、学术交流等服务,促进了历史文化研究的发展。

4. 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方志馆举办各种文化展览、讲座和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历史文化知识,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5. 文化保护和数字化建设: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方志馆积极推进数字化档案建设,将部分珍贵档案数字化保存,便于更多人获取和利用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

总的来说,杭州方志馆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文献保存和展示机构,承载着保护、传承和展示杭州历史文化的重要使命。

1。

方志馆建设标准

方志馆建设标准

方志馆建设标准方志馆是保存和展示地方志文献的专门机构,为了保证方志馆的建设和运营水平,制定一套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方志馆的建设标准,以保证其功能完备、环境良好、文献收集丰富、文物保存安全,以及提供便捷的服务,以下为具体要求。

一、建筑设计标准1. 建筑面积:方志馆以藏书阅览区、文献加工区、文物保存区、展览区、办公区等功能区域为主,总建筑面积应不少于5000平方米,并合理划分各个区域;2. 建筑布局:方志馆内各个功能区域之间应当设置合适的联通通道,便于读者流动和工作人员协作;3. 室内环境:方志馆内部应保持明亮、安静的环境,并采取适当的空调、除湿、防火等设施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和空气质量;4. 安全防护:方志馆应配备先进的视频监控、门禁系统、消防设施等,保障文献和文物的安全。

二、藏书管理标准1. 藏书收集:方志馆应积极收集本地区相关的方志、地方志、族谱、古籍和相关文献,建立完善的书目数据库,为读者提供全面的方志信息资源;2. 文献整理:方志馆应建立规范的分类编目体系,并采取数字化手段对文献进行整理和管理,确保藏书信息的准确性和易于查找;3. 存储保护:方志馆应配备恒温恒湿的库房,采取有效的防尘、防虫、防霉措施,保护藏书的完好无损;4. 资源共享:方志馆应建立与其他图书馆、方志馆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查询和借阅服务。

三、文物保存标准1. 文物收集:方志馆应鼓励和主动收集与方志相关的文物,包括古地图、古画、古器物等,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文化遗产展示;2. 文物鉴定:方志馆应配备专业的文物鉴定人员,确保馆内的文物真伪可靠,并编制详细的文物鉴定报告;3. 展示陈列:方志馆应设计合适的展览空间和展柜,确保文物的安全陈列,并合理搭配相关文献和图片,提供详细的解说文字;4. 文物保护:方志馆应制定相应的文物保护计划和措施,定期对文物进行检测和修复,确保其保存状态良好。

四、服务标准1. 读者服务:方志馆应配备热情、专业的服务人员,提供咨询、参观指引、文献查阅等服务,并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2. 数字资源:方志馆应建设数字方志库,将馆内的方志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提供在线查询和下载服务;3. 学术活动:方志馆应组织各类学术研讨会、讲座、展览等活动,促进学术交流和传播方志文化;4. 社会责任:方志馆应主动参与本地区的社区和学校活动,开展方志知识普及和方志志愿者培训,提升方志文化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方志馆建设路径探析 ———以沂水县方志馆建设为例

方志馆建设路径探析 ———以沂水县方志馆建设为例

知识文库 第10期185方志馆建设路径探析———以沂水县方志馆建设为例鞠增艳方志馆是收藏研究、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宣传展示国情、地情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建设好方志馆,需要不断探索建设路径,找准人民群众方志文化资源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契合点,通过打通方志共享平台、打造方志人才智库、多方共同参与,持续推进方志馆建设的科学、均衡、有序发展。

方志馆是收藏研究、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宣传展示国情、地情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史志书刊和资料的保存、资政教育功能、史志研究功能、展览展示地情、收集利用地方文献、传承地方文脉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建设好各级方志馆,对于妥善收藏、保护、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顺应形势,突出特色,高标准建设方志馆方志馆在当代应运而生、择时显现,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

悠久的修志传统是方志馆产生的前提,纷繁浩瀚的现存志书是方志馆形成的基础。

沂水县方志馆的建立,既立足沂水县的历史文化,通过志书、实物展览生动地展示沂水的历史和故事,注重展示内容和形式的高度融合,又打造成供市民免费阅读、学习、交流、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的又一教育平台,通过不断优化馆藏资源,探索出了一条方志馆建设新路径。

沂水县方志馆建设从初创时仅有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到与县图书馆共建70平方米、80个阅览座席、3000余种馆藏志书方志馆,再到建设2100平方米,涵盖多功能展览、阅览区,库房功能区,办公功能区,会议、活动功能区四部分的特色专业方志馆,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特色方志馆建设新路径。

沂水县方志馆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三大特色:一是专业特色鲜明。

方志馆是独特的专业、专科,具有专门性和权威性。

沂水县方志馆馆藏以志书、年鉴、地方文献为主,收藏有《沂水县志》、《沂水年鉴》和其他省、市、县志鉴及地方文献等地情资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系统、翔实、权威的地情信息库,开启了一扇了解县情的窗口。

方志馆建设标准

方志馆建设标准

方志馆建设标准方志馆是一个保存、研究、展示地方志的机构,旨在丰富人们对地方历史、文化的了解,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建设标准是指方志馆应当符合的建筑规范和设施要求,确保其功能的实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下面将围绕方志馆的建设标准展开阐述。

首先,方志馆的建筑规划应当兼顾功能性和美观性。

在选址上,应选择市区或历史文化区等位置,便于市民和游客的前来参观。

建筑外观应注重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特色,兼顾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建筑材料应选择环保、耐久的材料,以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

其次,方志馆的布局要科学合理。

方志馆应根据保存、研究和展示地方志的需要,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如档案室、阅览室、研究室、展览室等。

各功能区域之间应有流畅的通道,保证工作人员和观众方便出入、交流和观赏。

此外,方志馆应设立配套设施,如会议室、多媒体展示厅、咖啡厅等,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三,方志馆的设施要先进齐全。

一是要有适用的存储设备和环境控制设施,以确保地方志的保存质量。

方志馆应配备合适的档案柜、温湿度控制设备、防火设施等。

二是要提供科学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设备。

方志馆应具备数字化扫描设备、多媒体展示设备、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等,以便于方志的数字化整理和研究,方便观众的浏览和查询。

三是要设立适当的展览和陈列设施。

方志馆应有展柜、展板、多媒体设备等,以将地方志的内容展示给观众,提升展览的吸引力和效果。

第四,方志馆的人员队伍要素质高。

方志馆应聘请专业的馆员和研究人员,具备地方志学科背景和研究经验,能够科学、规范地保存、整理和研究地方志。

同时,方志馆应安排提供培训机会,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第五,方志馆的管理制度要健全。

方志馆应制定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员工的职责和权责,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方志馆还应做好财务管理和资金保障,确保方志馆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总之,方志馆的建设标准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问题,涉及建筑规划、设施设备、人员队伍和管理制度等方面。

方志馆与地方文化传承保护

方志馆与地方文化传承保护

东营方志馆内景
钥,蜀道咽喉”之称的战略要地,国家“一五”建设和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基地,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设的国家科技城,以军民深度融合为特色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等等的定位和内涵。

这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内容,如果能够通过方志馆生动展示出来,必然会让广大市民、外地游客以及来绵阳投资兴业的商家对绵阳认识更加全面、印象更加深刻,也必将对绵阳地方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弘扬
86。

平昌县方志馆建设及启示

平昌县方志馆建设及启示
平昌县方志馆建设及启示
口 李宣德 李 超


平 昌县 方 志馆 建 设 尝试
为 : ( 建 方志馆 很有 必要 , 县 区) 因为 国家 信息 化建 设对
作为 县级地 方 志部 门 ,如何在 实现 推动 社会 主义
文化 大发 展大 繁荣 的战 略 中 。发挥 方志 文化 属性 与方
地 方 志工作带 来 了千载难 逢 的发展 机遇 ,电子政 务 的 推广 实施 , 算 机 、 计 网络 技 术广 泛 运用 , 疑为 方 志信 无 息化建 设提供 了坚 实技 术基础 和科 技支 撑 。 同时 。 开 为
平 昌县 志办为缩 短认 识上 的差距 . 转被 动局 面 . 扭
县 志办 实施 “ 出去 ” “ 进来 ” 走 、请 发展 战略 , 分期 分批 选 派 业务 骨干赴 经济 发达地 区学 习参观 。 阔 眼界 。 开 强化
认识。 同时将兄 弟县 ( ) 英 “ 进来 ” 实 行面对 面指 区 精 请 , 导交流 , 相互 促进 , 同进步 。 过 “ 出去 ” “ 进来 ” 共 通 走 、请
在建 方志馆 之前 , 曾出现过 两种 认识 。一 种认 为 :
县 志 办单 位 小 , 员少 , 人 经费 紧 , 作 面宽 , 作 量 大 , 工 工
没有人 力 、 财力 、 物力 和精 力搞 方志馆 建设 。另一 种认
2 巴蜀炙志・022 2 1 ・・
的学 习交流 形式 , 积极 引 导职 工学会 运 用 比较思 维 、 转
要 基础 。
2 科 学 规 划 、
到利 用者 所需要 的档案 、 资料 。让利 用 者高 兴而 来 , 满
意而 归 , 会各 界反 应 良好 。 社

打造文化亮点,建设方志馆

打造文化亮点,建设方志馆

打造文化亮点,建设方志馆打造特色文化亮点建立即墨市方志馆方志馆是史志工作为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文化惠民的重要方面,建设好方志馆,对于开发、利用、收藏、保护地方文化资源,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打造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办拟配合古城恢复建设,在古城规划公共设施内,建立即墨市方志馆。

一、方志馆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即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是即墨独有的历史文化宝库。

一是提升城市品位文化强市的需要。

近年来即墨经济快速发展,位居全省前列。

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彰显历史文化优势,建设方志馆,正当其是。

2009年,山东省史志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方志馆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省市县三级方志馆,原则上都要建有固定的独立馆舍。

建设方志馆也列入国家和省市的“十三五规划”,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志工作法规赋予地方志工作机构的重要职责,是地方志工作走上法制化的客观要求。

二是助推蓝色硅谷和古城文化旅游的要求。

方志馆具有重要的城市展示功能,不仅可以展示千年古都风貌,还可以灵活开展与时代同步的专题、专业展览,让游客更形象直观的发现即墨、认识即墨、热爱即墨、投资即墨。

方志馆建设落成,将极大提升蓝色硅谷和古城的文化氛围,必将成为城市旅游的一个重要看点和亮点,有利于吸引游客,聚集人气。

三是地方志转变职能服务社会公众的要求。

方志馆是集方志编修、收藏、研究、开发利用于一体的基础文化设施,将地方历史研究的成果进行开发利用,从写书向制作图文并茂的系统展览展示服务转变,是地方志工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面,像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一样,弘扬和传承优秀文化,资政教化,传承文明,将增强即墨古城的文化氛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有力推动特色精品城市的建设。

目前,各地政府把方志馆的建设都作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省政府投资1400万建设了省方志馆,全省已建成市级方志馆14家,县级方志馆80家,收藏各级各类地方文献50多万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特色文化亮点建立即墨市方志馆
方志馆是史志工作为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文化惠民的重要方面,建设好方志馆,对于开发、利用、收藏、保护地方文化资源,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打造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办拟配合古城恢复建设,在古城规划公共设施内,建立即墨市方志馆。

一、方志馆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即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是即墨独有的历史文化宝库。

一是提升城市品位文化强市的需要。

近年来即墨经济快速发展,位居全省前列。

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彰显历史文化优势,建设方志馆,正当其是。

2009 年,山东省史志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方志馆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省市县三级方志馆,原则上都要建有固定的独立馆舍。

建设方志馆也列入国家和省市的“十三五规划”,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志工作法规赋予地方志工作机构的重要职责,是地方志工作走上法制化的客观要求。

二是助推蓝色硅谷和古城文化旅游的要求。

方志馆具有重要的城市展示功能,不仅可以展示千年古都风貌,还可以灵活开展与时代同步的专题、专业展览,让游客更形象直观的发现即墨、认识即墨、热爱即墨、投资即墨。

方志馆建设落成,将极大提升蓝色硅谷和古城的文化氛围,必将成为城市旅游的一个重要
看点和亮点,有利于吸引游客,聚集人气。

三是地方志转变职能服务社会公众的要求。

方志馆是集方志编修、收藏、研究、开发利用于一体的基础文化设施,将地方历史研究的成果进行开发利用,从写书向制作图文并茂的系统展览展示服务转变,是地方志工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面,像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一样,弘扬和传承优秀文化,资政教化,传承文明,将增强即墨古城的文化氛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有力推动特色精品城市的建设。

目前,各地政府把方志馆的建设都作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省政府投资1400 万建设了省方志馆,全省已建成市级方志馆14 家,县级方志馆80 家,收藏各级各类地方文献50 多万册。

方志馆与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相比较,其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文化形象好、社会效果大,具有切实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借鉴全国各地方志馆、博物馆一些成功的做法(如北京孔庙国子监的科举考试展览等),一个具有专业特色的展览展示馆兼具收藏历代方志、年鉴及地方性文献资料、影像资料、口述资料、图片资料的方志馆,将市情展示与地情研究结合,将更好地发挥资治教化功能,凸显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方志馆的功能定位和建设内容
指导思想是以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为指导,以方志馆建设为载体,创新地方志服务
方式,建设开放型、展览型、服务型、研究型的地方志工作新模式,打造即墨历史文化的精美画卷-- 《即墨7000 年》大型历史展览,提升古城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业发展和特色精品城市建设。

系统全面展示即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实现志馆功能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以更好地为游客服务、为市民服务。

功能定位是充分发挥地方历史研究的专业优势,通过地情展示和方志收藏,力争建设成为集地情展示、方志收藏于一身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景点,具有历史展示、方志收藏、资治教化、研究交流等功能,主要突出展览和展示功能,开展以《即墨7000 年》历史展览为主,辅之以各种专题展览如方志(谱牒)展览、科举(书院)展览、古钱币展览、名人展览、抗战展览、民俗展览、改革开放图展等,使之成为再现建制沿革的载体、浓缩地域文化的平台、展示古今名流的窗口、彰显时代风采的长廊、开展文化交流的场所、收藏地方文献的宝库,成为古城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游客和本地人认识即墨、了解即墨的必到之所,广大青少年和干部群众、地情研究者常去之地,成为重要的爱国、爱乡教育基地。

方志馆的建设内容即墨市方志馆是集地情资料(包括方志、年鉴、地情书)编修、收藏、研究、开发利用于一体,为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的基础文化设施, 具有修志、藏书、展示、科研、学术交流,人才培训及地情资源开发、咨询服务等多项功能。

根据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和方志馆的功能需求,并借鉴兄弟城市的建馆经验,即墨市方志馆计划使用面积约2000 平方
米,功能分区如下:
(一)历史展馆(使用面积1500 平方米)该馆主要按历史分期制作大型展览图版,内容为历史起源、行政变迁、重大事件、人物世系、古城掌故、风物民俗、方志谱牒等。

为突出特色。

设立即墨名人馆,对每位名人(如即墨大夫、田横、王吉家族、周黄蓝杨郭家族、李毓昌、任质斌、陈锐霆、黄昭显、胡敦欣等)生平事迹进行单独展览,同时设立刀币、抗战等专题展览馆。

(二)阅览室(使用面积100 平方米)为方志工作者、专家学者、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及社会公众查询、阅览方志、年鉴等地情资料提供服务的场所。

(三)基本书库(使用面积100 平方米)作为专业特色图书馆主要收藏历代留存的旧方志和相关地方文献资料;新中国新编方志中省、市、县(市、区)三级志书及行业志、部门志、专业志等;即墨市各种年鉴和各省、市综合年鉴;全国各种地方志、年鉴类杂志;相关地情文献资料、相关文史类资料书、工具书等。

同时,还要收藏方志、年鉴及其它地情资料的电子版和光盘、磁盘等多种载体资料。

达到藏书5000 册以上(其中已有2500 册,新购2500 册)。

另外,还要留有一定的空间,收藏续修的方志、年鉴及其它地情资料。

(四)报告厅及办公室(使用面积300 平方米)方志馆因学术研究需小型报告厅,同时业务工作需要应设有一定面积的行政办公用房,需合理安排。

三、加大措施保障高标准建成运行
(一)科学选址高标准规划设计。

方志馆的选址要符合旅游景点参观和史志工作的性质,突出即墨特色方志馆,力争建成特色志馆新标杆。

借鉴全国及省内外好的经验和做法,坚持高标准进行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方志馆的建筑风格应体现即墨特色,建筑布局应按照功能分区的原则,妥善安排各类用房的位置,力求达到功能布局合理、流程便捷,解决内外相互间的联系和分隔,使展览区、收藏区、阅读区、办公区既互为一体又互不干扰。

方志馆建筑设计符合国家颁布的《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库房温湿度调控达到国公益湿度调控等设施以保证史志文献的安全;在收集、加工、处理、贮存和传输等环节要注意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达到国家一级档案馆。

(二)纳入公益文化建设立项,保障投入。

建设即墨市方志馆,目标是建设全省乃至全国一流水平的方志馆,打造即墨一个学习、旅游标杆。

要建好方志馆,一需在古城公共建筑中合理规划,确保方志馆位置合理、适当,面积有保障。

二需进行历史展室的设计与制作以及装修等。

三需继续充实地情资料书。

在现有基础上,每年新购各类地情资料书200 册。

四需配备书橱、计算机、阅览桌椅、复印机等各种必备设施, 对外开展外借、阅览、复制、资料摘编、咨询、文献开发等服务,使用专业的图书管理软件对馆藏资料进行分类、编目、检索和调阅,全面实现对方志馆的采购、编目、检索、统计和流通等业务的计算机管理。

因此建议将这一公益文化建例如2017 年为民
要办的实事,并纳入发展和改革局立项项目,保障该项工程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三)加强领导,健全队伍,保障运行。

方志馆建设作为一个公益文化建设项目,要建好,一要强化组织领导。

为确保该项目健康有序开展,在全市设立方志馆建设领导小组,将涉及到的单位均纳入进来,为该项目的建设保驾护航。

二要加强督查。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重点把握项目建设的进度、程序以及审计等事宜。

要求各单位通力协作,保证项目又好又快落地。

三要管理到位。

方志馆建成之后,管理是一个大问题。

方志馆作为史志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史志办设方志馆科室,由人事部门列编,或者参照市图书馆办法,招聘合同制人员3 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