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北山经》原文

合集下载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华草..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华草..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华草。

漨水出焉,而西流
注于泑水,其中多茈石、文石。

【出处】
本句出自主页> 第三卷北山经> 北山一经>
【原文】
3.1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①,多机木②,其上多华草③。

漨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茈石、文石④。

【注释】
①单狐之山:单狐山。

一说为今贺兰山一部分,一说在今新疆境内。

②机木:木名,桤木。

③华草:一说指草名;一说指多花之草。

④茈(zǐ)石:疑为“茈”,紫色的石头。

【翻译】
北山经中的第一座山,名叫单狐山,山中长着许多桤木,山上长有许多华草。

漨水发源于此山,向西流入泑水,水中有很紫色的和带花纹的石头。

山海经《北山三经》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海经《北山三经》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海经《北山三经》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山海经《北山三经》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

出自《山海经.北山经》的神话故事

出自《山海经.北山经》的神话故事

《出自〈山海经·北山经〉的神话故事》嘿,咱今天就来唠唠《山海经·北山经》里的那些神话故事。

这《山海经》啊,那可真是一本神奇的书,里面的故事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宝藏,等着咱去挖掘。

咱先说说北山经里的精卫填海。

这精卫啊,原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

有一天,女娃跑到东海去玩,结果一个不小心,被大海给吞没了。

女娃死后,她的灵魂变成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长得可漂亮啦。

这小鸟不甘心自己就这么被大海给害死了,于是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树枝,想要把大海填平。

这精卫可真是有股子倔脾气,不管大海有多大,她都不放弃。

咱想想,咱平时要是遇到点困难,可能就打退堂鼓了,可精卫呢,面对那么大的大海,一点都不害怕,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目标。

这故事告诉咱,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啥事儿都能办成。

再说说北山经里的夸父逐日。

夸父那可是个大高个,腿长脚快,力气也大得很。

他看到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就想把太阳给抓住,让它永远挂在天上,这样大家就不用在黑暗中生活了。

于是,夸父就迈开大步,朝着太阳追去。

他跑啊跑啊,跑了好远好远,最后累得不行了,倒在地上死了。

夸父虽然没有抓住太阳,但是他的勇气和精神可让人佩服得很呢。

这故事告诉咱,要有追求,有梦想,不要害怕困难,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还有北山经里的共工怒触不周山。

共工是个水神,和颛顼争着当部落首领。

结果共工打输了,一肚子气没地方撒,就一头撞向了不周山。

这不周山可是支撑天地的柱子,被共工这么一撞,可就倒了。

天塌了一角,地也陷下去了一块,洪水泛滥,百姓们可遭了殃。

这故事虽然有点夸张,但是也让咱看到了古人的想象力。

同时,也告诉咱,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就失去理智,做出冲动的事情来。

《山海经·北山经》里的这些神话故事,虽然离咱现在的生活很远,但是它们却有着深刻的寓意。

这些故事让咱看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勇气,也让咱明白了很多道理。

咱可以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

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

其木多棕,其草多条。

滱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出处】
本句出自主页> 第三卷北山经> 北次三经>
【原文】
3.80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①。

滋水出焉②,而南流注于虖沱。

其木多棕③,其草多条④。

滱水出焉⑤,东流注于河。

【注释】
①高是之山:高是山。

一说在今山西灵丘县西北。

②滋水:今滋河。

③棕:棕榈。

④条:草名,蜀葵。

⑤滱(kòu)水:水名,上游即今河北定州市以上唐河。

【翻译】
再向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高是山。

滋水发源于此,向南流入滹沱。

山中的树木多是棕树,山中生长的草多为条草。

滱水由此处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精卫填海》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精卫填海》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精卫填海》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先秦〕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注释: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为:化为,成为。

堙:填塞。

故事: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象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不回来了。

炎帝固然挂念他的女儿。

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

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象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

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

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要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

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罢,你这工作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终尽,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你为什么衔恨我这样深呢?”“因为你呀——夺取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去。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

精卫在高空悲啸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

她就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她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纹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山海经》全文及译文

《山海经》全文及译文

《山海经》全文及译文《山海经》全文及译文卷一【南山经】原文:⑴南山经之首曰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音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音遇)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音生),食之善走。

丽 (音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音假)疾。

译文:南方第一条山系之首是鹊山。

鹊山的首峰叫招摇山,它雄踞西海之滨,山上有很多桂树,盛产黄金、玉石。

有一种草,它的样子像韭菜但开着青色的花,名叫祝余,吃了就不会感到饥饿。

有一种树,它的样子像构树但有树上有黑色的纹理,会发出四射的华光,名叫迷榖,佩戴它的(枝条、花叶)就不会迷路。

有一种野兽,它的名字叫禺长着白色的耳朵,四肢伏地而行也能人立奔走,它的名字叫狌狌,吃了它就能疾步如飞。

丽水从这里发端,向西流注入海,水中盛产一种名叫育沛的东西,佩戴它就不会长寄生虫。

原文:⑵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音掩)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译文:(离开招摇山)再向东三百里,有座堂庭山,山上长着许多多棪木,有许多白猿,盛产水晶和黄金。

原文:⑶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音猿)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译文:(离开堂庭山)再向东三百八十里,有座猨翼山,山中到处是怪兽,水中尽是怪鱼,盛产白玉,蝮蛇毒虫遍布其k ,还有许多怪蛇,和奇怪的树木,(山势险峻)无法攀登。

原文:⑷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音纽)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音毁)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译文:(离开猨翼山)向东三百七十里,有座杻阳山,山南多产赤金,山北多产白金。

有一种兽,它的形状像马,头是白色的,身上的斑纹像老虎但尾巴是赤红的,发出的声音像人在歌唱,它的名字叫鹿蜀,披上它的皮毛(亦有可能是指佩挂鹿蜀的骨头牙齿)就能子孙满堂。

又北四百里,曰乾山,无草木..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北四百里,曰乾山,无草木..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北四百里,曰乾山,无草木,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而无水。

有兽焉,其状如牛而三足,其名曰獂,其鸣自。

【出处】
本句出自主页> 第三卷北山经> 北次三经>
【原文】
3.85又北四百里,曰乾山①,无草木,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而无水。

有兽焉,其状如牛而三足,其名曰獂②,其鸣自。

【注释】
①乾山:山名,在今河北省境内。

②獂(huán):传说中的一种兽。

【翻译】
再往北四百里有座山,名叫乾山,山中不长草木,山的南面有金和玉,北面有铁,但是没有水。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似牛,长着三只脚,名字叫做獂,它发出的叫声像是在喊自己的名字。

精卫填海文言文诗意

精卫填海文言文诗意

精卫填海文言文诗意一、原文:《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山海经·北山经》二、衍生注释:1. 发鸠之山:山名。

2. 柘木:桑树的一种。

3. 乌:乌鸦。

4. 文首:头上有花纹。

5. 喙:鸟嘴。

6. 自詨:呼唤自己的名字。

7. 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

8. 徙:迁移。

9. 南冥:南方的大海。

三、赏析:主题方面,《精卫填海》讲述了一只弱小的鸟精卫立志填平大海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出一种不屈服于强大自然力量的抗争主题。

情感上,满满的都是精卫那坚毅勇往直前的决心。

从表现手法来看,它用简单而生动的描写勾勒出精卫这一独特的形象。

先描述了精卫的模样,一只像乌鸦,有着花纹脑袋、白色嘴巴、红色爪子的鸟儿。

然后讲述它与大海之间的联系,重点突出它那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这种简单质朴的描写让精卫这个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感受到它虽小却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不畏自然的浩大,坚守自己的使命,这无疑是一种对坚韧精神的极致赞颂。

四、作者介绍:《山海经》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它是上古时期的一部集地理志、神话传说、物产志等为一体的奇书。

众多的古人参与到这本书的创作与完善过程当中。

创作这些故事的人或许是各个部落的智者或者巫者,他们将本部落的山川地理、信仰崇拜及神话传说记录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流传的整合,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山海经》。

五、运用片段:1. 在学校的体育课上,要进行长跑测试。

有些同学体弱,就像精卫面对大海那样,觉得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巨大挑战。

但是有个瘦小的同学,他咬着牙坚持跑完全程。

后来别人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就想到精卫填海,那小鸟面对无边的大海都没有放弃,我跑这么个小操场怎么能放弃呢。

”这就是精卫填海精神在日常锻炼中的体现。

2. 在创业的浪潮里,小李开了一家小小的咖啡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海经·北山经》原文《山海经》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学、医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北山经》是《山海经》的卷三。

下面是《山海经·北山经》的原文,欢迎大家阅读!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华草。

逢漨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石文石。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玉,无草木。

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毗之水。

其中多滑鱼。

其状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

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又北三百里,曰带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

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其名曰灌疏,可以辟火。

有鸟焉,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名曰鵸余,是自为牝牡,食之不疽。

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之水,中多鯈(tiao)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又北四百里,曰谯明之山。

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

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

有兽焉,其状如貆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

是山也,无草木,多青雄黄。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

嚣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

其中多々之鱼,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

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棕橿,其兽多{鹿霝}羊,其鸟多蕃。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

其阳多玉,其阴多铁。

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

其兽多橐驼,其鸟多窝,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又北四百里,至于虢山之尾,其上多玉而无石。

鱼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文贝。

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其上多樗柏,其草多韭韭,多丹囗。

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棠水。

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采,又可以御百毒。

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无草木,多瑶碧。

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

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是善伏,其鸣自呼。

又北百一十里,曰边春之山,多葱、葵、韭、桃、李。

杠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身,善笑,见人则卧,名曰幽鴳,其鸣自呼。

又北二百里,曰蔓联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虒,见人则呼,名曰足訾,其鸣自呼。

有鸟焉,群居而朋飞,其毛如雌雉,名曰,其鸣自呼,食之已风。

又北八百里,曰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

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善吒,行则衔其尾。

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

栎水出焉,在而南流注于杠水。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灌题之山,其上多樗柘,其下多流沙,多砥。

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詨,名曰那父。

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名曰竦斯,其鸣自呼也。

匠韩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其中多磁石。

又北二百里,曰潘侯之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榛楛,其阳多玉,其阴多铁。

有兽焉,基状如牛,而四节生毛,或曰旄牛。

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栎泽。

又北二百三十里,曰小咸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

北二百八十里,曰大咸之山,无草木,其下多玉。

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

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之山,其上多棕枬,其下多茈草。

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

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原。

其中多赤鲑,其兽多兕,旄牛,其鸟多柝鸠。

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

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窥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其中多市々之鱼。

食之杀人。

又北二百里,曰狱法之山。

瀼泽之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泰泽。

其中多巢鱼,其状如鲤而鸡足,食之已疣。

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又北二里,曰北岳之山,多枳棘刚木。

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人、耳、彘耳,其名曰诸怀,基音如鸣雁,是食人。

诸怀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嚣水,水中多鮨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

又北百八十里,曰浑夕之山,无草木,多铜玉。

嚣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

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

又北五十里,曰北单之山,无草木,多葱韭。

又北百里,曰罴差之山,无草木,多马。

又北百八十里,曰北鲜之山,是多马,鲜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涂吾之水。

又北百七十里,曰堤山,多马。

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首,名曰狕。

堤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泰泽,其中多龙龟。

凡北山经之首,自单狐之山至于堤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其神皆人面蛇身。

其祠之,毛用一雄鸡彘瘗,吉玉用一珪,瘗而为不糈。

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

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其名曰管涔之山。

其上无木而多草,其下多玉。

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少阳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银。

酸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汾水,其中多美赭。

又北五十里,曰县雍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麋,其鸟多白翟白有。

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汾水。

其中多鮆鱼,其状如囗而赤麟,其音如叱,食之不骄。

又北二百里,曰狐岐之山,无草木,多青碧。

胜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苍玉。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无草木鸟兽。

鲔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又北四百里,曰尔是之山,无草木,无水。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狂山,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

狂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浮水,其中多美玉。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诸余之山,其上多铜玉,其下多松柏。

诸余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旄水。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头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

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印泽。

其中多孛马,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

又北三五十里,曰钅句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

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又北三百里,曰北嚣之山,无石,其阳多玉。

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鬣,名曰独。

有鸟焉,其状如乌,人面,名曰囗冒,宵飞而昼伏,食之已曷。

涔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邛泽。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修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雁门,其兽多居暨,其状如囗而赤毛,其音如豚。

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

又北四百里,曰姑灌之山,无草木。

是山也,科夏有雪。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湖灌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碧,多马,湖灌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其中多旦。

有木器厂焉,其叶如柳而赤理。

又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洹山,其上多金玉。

三桑生之,其树皆无枝,其高百仞。

百果树生之。

其下多怪蛇。

又北三百里,曰敦题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是錞于北海。

凡北次二经之首,自管涔之山至于敦题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

其神皆蛇身人面。

其祠;毛用一雄鸡彘瘗;用一璧一珪,投而不糈。

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

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

有兽焉,其状如囗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其名曰军,善还,其名自詨有鸟焉,其状台鹊,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囗,是善惊,其鸣自詨。

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其中多人鱼,其状如帝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

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詨,有鸟焉,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鶌鶋。

其名自詨,食之不饥,可以已寓。

又东北七十里,曰咸山,其上有玉,其下多铜,是多松柏,草多茈草。

条菅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长泽。

其中多器酸,三岁一成,食之已疠。

又东北二百里,曰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

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

渑水出焉,潜于其下,其中多黄垩。

又东三百里,曰阳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铜。

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尾,其颈[b142],其状如句瞿,其名曰领胡,其鸣自詨,食之已狂。

有鸟焉,其状如赤雉,而五采以文,是自为牝牡,名曰象蛇,其名自詨。

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

其中有父之鱼,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是多石。

氵联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泰泽。

又东北三百里,曰教山,其上多玉而无石。

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干而夏流,实惟干河。

其中有两山。

是山也,广员三百步,其名曰发丸之山,其上有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

其上多草、藷薁,其草多秦椒,其阴多赭,其阳多玉。

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六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平山。

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

又东二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阳有赤铜,其阴有玄肃。

高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又东二百里,曰虫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多青碧。

丹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薄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黄泽。

又东三百里,曰彭毗之山,其上无草木,多金玉,其下多水。

蚤林之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河。

肥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床水,其中多肥遗之蛇。

又东百八十里,曰小侯之山。

明漳之水出焉,南流注于黄泽。

有鸟焉,其状如乌而白文,名曰鸪[a220],食之不灂。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泰头之山。

共水出焉,南流注于池。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

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

有鸟焉,其状如枭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詨,食之不妒。

又北二百里,曰谒戾之山,其上多松柏,有金玉。

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

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婴侯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汜水。

东三百里,曰沮洳之山,无草木,有金玉。

濝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具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

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洹;滏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少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铜。

清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浊漳之水。

又东北二百里,曰锡山,其上多玉,其下有砥。

牛首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滏水。

又北二百里,曰景山,有美玉。

景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海泽。

又北百里,曰题首之山,有玉焉,多石,无水。

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其草多芍药、芎藭。

洧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囗、黾。

又北百二十里,曰松山。

阳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河。

又北百二十里,曰敦与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金玉。

溹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泰陆之水;泜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彭水;槐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泜泽。

又北百七十里,曰柘山,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

历聚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洧水。

又北二百里,曰维龙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阳有金,其阴有铁。

肥水出焉,而东流注于皋泽,其中多礨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