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极光(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神奇的极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2)掌握观察和描述极光的方法;(3)了解极光在地球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极光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2)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关极光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极光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观察和描述极光的方法;(3)极光在地球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极光的形成原理;(2)极光观测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极光的相关知识;(2)准备极光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设计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携带笔记本,做好记录;(3)准备小组讨论所需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极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2)邀请学生分享对极光的了解和印象。
2. 探究极光的形成原因和特点(1)讲解极光的形成原理;(2)分析极光的特点;(3)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搜索有关极光的研究成果。
3. 观察和描述极光的方法(1)教授观察和描述极光的方法;(2)学生分组观察极光图片,进行描述;(3)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4. 极光在地球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1)讲解极光对地球环境的影响;(2)讨论极光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极光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2. 作业布置:(1)完成极光观察记录表;(3)准备下一节课的展示材料。
六、教学拓展与探究1. 极光观测技术的发展(1)介绍极光观测技术的历史变迁;(2)讲解现代极光观测技术及其应用;(3)学生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极光观测设备的原理和功能。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极光的定义、形成原因和主要类型。
学生能够掌握极光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极光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动手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和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极光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极光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极光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极光形成的原因和机制。
极光观测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极光图片和视频资料。
实验器材和材料。
教学PPT或多媒体设备。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适合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的空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极光的美景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极光的了解和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极光的定义和形成原因:讲解极光的定义和形成原因,用PPT或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极光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3. 学习极光的主要类型和特点:介绍极光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不同类型极光的特点。
4. 极光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讲解极光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地点选择、时间选择和观测设备的使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测经验和技巧。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极光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学生通过反思,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学生完成一份极光观察报告,包括观测时间、地点、观测到的极光类型和特点等。
学生绘制一幅极光图片,展示自己对极光的理解和创意。
2. 评价:对学生的极光观察报告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观测技巧和描述能力。
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

语文教案《神奇的极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自然奇观》,具体内容为《神奇的极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极光的形成原理、观赏价值及其在科学和文化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极光的形成原理和观赏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的热爱,培养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极光形成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掌握、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预习笔记、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极光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极光的神奇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预习生字词,了解极光的基本知识。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极光形成原理,解读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讲解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巩固知识点。
6.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写作成果。
8. 课后拓展:推荐阅读相关文章,加深对自然奇观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极光形成原理: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观赏价值:自然奇观,美丽壮观科学价值:研究地球磁场、大气层等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极光”为题,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写一篇作文。
2. 答案:学生作品,教师批改后给出评价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极光的相关知识,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课后反思如下:1. 学生对极光形成原理的理解还需加强,可结合科普视频进行教学。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神奇的极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极光的定义与形成1.1 引入话题:介绍极光的概念,引导学生对极光产生兴趣。
1.2 讲解极光的定义:解释极光是由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1.3 介绍极光的形成过程:讲解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极光的过程。
1.4 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思考极光为什么只在极地地区出现,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第二章:极光的类型与颜色2.1 讲解极光的类型:介绍三种常见的极光类型,即南极光、北极光和极光带。
2.2 介绍极光的颜色:解释极光的不同颜色是由大气中的不同气体成分所决定的。
2.3 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极光的图片,分析并描述不同类型和颜色的极光。
2.4 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极光的颜色会变化,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第三章:极光的出现与观测3.1 讲解极光的出现规律:介绍极光出现的周期性,以及与太阳活动周期的关系。
3.2 介绍极光的观测条件:讲解极光观测的最佳时间和地点。
3.3 观测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极光观测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极光的美丽。
3.4 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观测极光的概率,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第四章:极光的意义与影响4.1 讲解极光的意义:介绍极光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如对大气层的加热作用。
4.2 介绍极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讲解极光对卫星通信、导航系统等的影响。
4.3 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思考极光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第五章:极光的文化与传说5.1 介绍极光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讲解不同民族对极光的看法和传说。
5.2 讲解极光与天文现象的关系:介绍极光与流星雨、北极光带等天文现象的联系。
5.3 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思考极光在现代文化中的地位,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第六章:极光的观测技术与仪器6.1 介绍极光观测的技术:讲解地面观测、卫星观测和空间探测器观测等方法。
6.2 讲解极光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介绍望远镜、摄像机、光谱仪等仪器的使用。
神奇的极光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

神奇的极光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 1.课题神奇的极光2教学目的:一、教学目标:①了解有关极光的神话传说、极光的形态、极光的发光原理。
②学会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全文思路,清楚现代与古代对极光的成因区别。
教学难点:极光的形成原理。
4课时分配2课时5教具与演示试验多媒体课件年月日共页第页6、新课导入:极光,英文名字为aurora,源自于拉丁文依欧斯一词。
它是南北极地区特有的一种大气发光现象,尤其是靠近地磁极地区上空大气中更为明显。
一般呈带状、弧壮、幕状或放射状。
这些形状有时稳定有时作连续性变化。
(见视频)7、授课内容:一、题解:我们都知道,宇宙中风霜雨雪、万里晴空都是自然界中的大气变化,我们熟悉它们,就象熟悉自己的老朋友一样。
但有一种高空大气现象,平常我们在生活的地区却无福相见,那就是神奇的极光。
神奇的极光?“神”在哪里?又“奇”在何处?它神奇的原因是什么呢?二:重点字词1)施舍(shě):词义:出于怜悯或积德思想,把财物送给穷人或寺庙。
舍有shè和shě两个读音。
Shè:①居住的房子:宿~。
旅~。
校~。
②居住,休息:~于山麓。
③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弟。
~侄。
~亲。
④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
退避三舍。
舍shě①放在一边;丢开[put;putaside];②放弃;舍弃[giveup];③给,施舍。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告子上》2)蚩尤:(音chīyóu)古代部落的名字。
《龙鱼图》云:“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3)瞭望:拼音:liàowàng。
[lookoutover]登高远望;向远处探看;查看敌情。
4)叹为观止:叹:赞叹;止:停止;观止:看到这里就停止,不再看别的了,称赞所看到的事物尽善尽美。
神奇的极光教案(精选8篇)

神奇的极光教案(精选8篇)神奇的极光教案(精选8篇)神奇的极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极光的有关神话传说、外在形态、形成原因。
2、筛选极光的重要信息;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融入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辨别和筛选极光重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极光的形成原理。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3、筛选文中信息并迁移到课外阅读五、教学设想:将第二部分作为突破口。
理由是第二部分介绍了极光的外观,具体展示呈现于人们面前的极光自然现象;而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古人和今人对这奇异现象所作的不同解释。
六、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课件色彩斑斓、瞬息万变的动感极光画面,配以音乐和画外音解说,作为课程开始,必将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兴趣阅读做好铺垫。
在人类短暂的进程中,自然办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
头顶上是阴晴雷电,脚底下有地震火山,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等。
在远古,人们赋予它们各种神话传说。
到了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
其中的极光,神奇在哪里?本文会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自然界中的大气变化或让我们享受万里晴空,或给我们带来风霜雨雪,我们熟悉它们,就像熟悉形影不离的学朋友。
但有一种高空大气现象,平常在我们生活的地区却无福得见,那就是神奇的极光。
今天,我们就通过阅读曹冲的文章,走进极光的天地去欣赏它,了解它吧。
㈡整体感知(二)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根据小标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参考思路:(板书)传说、得名——极光现象——形成原因明确:1、介绍关于极光的中外神话传说以及得名。
2、写观察到的极光现象。
3、说明极光形成的机理等科学道理。
(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对课文整体文意的认识)㈢具体研习先研读第二部分:"极光一瞥"。
提示:极光到底有那些“神奇”的表象,人们看到的极光是什么样儿的呢?请看——第二部分。
筛选信息:1、第一段问1:第一段的主要信息是什么?明确:主要说明极光活动在地球上的分布区域:主要在极光区,较少在极盖区,中低纬度地区数十年难得一见。
《神奇的极光》高中语文教案

《神奇的极光》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光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特点;(2)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表达方式;(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关注环境保护;(3)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极光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特点;2.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3. 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表达方式;2. 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极光的基本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4. 情感教育:通过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神奇的极光》课文;2. 参考资料:关于极光的科普资料、图片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六、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利用投影仪展示极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神奇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极光的基本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解答疑惑。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6.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7.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
高中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

高中语文《神奇的极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神奇的极光》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学会如何将课文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写作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勇气。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神奇的极光》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北极光科学知识的理解。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实际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北极光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简要介绍北极光的相关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神奇的极光》,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科学知识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2)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情况,进行课堂讲解。
(2)重点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 练习与拓展:(1)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实际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内容,整理课堂笔记。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极光(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神奇的极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筛选信息,了解有关极光的神话传说、极光的形态、极光的成因原理。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和重点:
引导学生进行有关极光形态、成因信息的筛选
教学计划:
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茫茫宇宙有千奇百怪的自然现象,那么谁能告诉我宇宙中的自然现象有哪些呢?
明确:刮风下雨气压差形成风,水蒸气凝结成雨
打雷闪电云彩带电相碰
海市蜃楼空气湿度较大形成透镜系统,大气把远处的景物折射到近处
流星坠落小天体高速闯入地球大气与大气产生摩擦形成灼热发光现象
彗星袭目围绕太阳圆周运动的冰物质
极地奇光今天我们一起了解学习
二、浏览课文,分析感知
1、字音
黑(hēi)魆(xū)魆(xū)轩(xuān)辕(yuán)氏(shì)皓(hào)月(yuè)蚩(chī)尤(yóu)陨(yǔn)星(xīng)萦(yíng)绕(rào) 一(yì)瞥(piē)轮(lún)廓(kuò)帐(zhàng)幔(màn)穹
(qióng)隆(lóng)棒(bàng)槌(chuí)辐(fú)射(shè)
2、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选出三部分文字中包含有关
于极光的主要信息的段落。
明确:极光概述(第一部分第三段)
极光外观(第二部分前三段)
极光成因(第三部分二至三段)
3、进一步筛选这些段落中的主要信息
第一部分第三段:极光是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
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
它常常出现在南北
半球的高纬地区,主要在南极区和北极区。
这种光的美丽显示,是由高空大气中的放电辐射造成的。
出现在南半球的叫
做南极光,出现在北半球的叫做北极光;南北极光泛称极光。
我国所能见到的是北极光。
补充:文中的三个古老的神话。
A、附宝观极光感而孕黄帝
B、《山海经》中关于触龙的记载
C、西方伊欧斯的传说
一方面,表明人们对极光的观察由来已久,展现了人们对极光的认识过程。
另一方面,引述神话,增强了读者的感性认识,便于作者对极光作出科学的解释。
第二部分前三段:美丽壮观,多姿多彩,瞬息万变,难以描绘。
但其形态大体可分为五种:极光孤、极光带、极光片、极光慢、极光芒。
第三部分二至三段:极光的成因及形成极光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大气、磁场和太阳风。
极光发光原理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补充:首先介绍三种古老的说法,即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红日西沉反照出来的晖光、冰雪吸收阳光夜间释放。
这些都是不科学的,但为后文做了铺垫。
最后一段对极光的本质作了进一步的论述,指出它不仅是光学现象,还是个无线电现象,影响到一些实用技术及气候、生物学过程。
由此说明,人类对极光的认识,还有许多未解之秘有待破解。
三、择要式筛选信息练习。
1、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2.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诗人,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
些信息?
旅行家应是大自然的热爱者甚至崇拜者,自然界的壮丽景观吸引着他们去一饱眼福。
极光的特征、活动区域应是他们最关心的。
所以筛选的信息应为:极光最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南北磁纬度67。
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分别称为南极光区和北极光区。
极光的亮度从刚刚看得见的银河星云般的亮度直到满月时的月亮亮度。
极光色彩如万花筒一般出神入化等。
浪漫诗人的筛选内容首先一定是附宝、触龙和黎明女神的神话故事。
在诗人心中,那些美妙的传说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灵,使之对人类童年期的幻想和想象的激情深深赞叹。
极光的多姿多彩,形成原理,也会是诗人关注的对象,因为这是自然的大手笔写下的辉煌篇章,它给人类的智慧带来深刻的启迪,它会激发出诗人的奇思妙想。
科研人员的职业习惯自然使他对探索自然界的本质感兴趣,他的阅读过程应是偏重理性的。
有关极光的资料、数据及解释应是他的关注要点。
如:“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
四、信息整合
请同学给极光下一个定义,要求①用一个判断单句:极光是……②必须包括极光的分布、成因和特点等。
要联系全篇,特别是第二、三部分。
极光是太阳风粒子流在磁层的作用下,汇聚成束被极区
大气中分子和原子激发而产生的,形态各异、色彩繁多、亮
度变化大,主要分布在极区附近的一种光学现象。
附:极光的成因由于太阳的激烈活动,放射出无数的带
电微粒,当带电微粒流射向地球进入地球磁场的作用范围时,受地球磁场的影响,便沿着地球磁力线高速进入到南北磁极
附近的高层大气中,与氧原子、氮分子等质点碰撞,因而产
生了“电磁风暴”和“可见光”的现象,就成了众所瞩目的“极光”。
电视机显象管原理:显像管是一个真空电子管,尾部有
一个电子枪,灯丝点亮后给阴极加热,阴极上的电子变得很
活跃,有一些电子会离开阴极,在加速电压的作用下,速度
逐渐增大,最后以很高的速度撞到屏幕上的荧光粉上,荧光
粉发光,我们就看到一个亮点。
如果同时给偏转线圈加上变
化的电流,电子束就会在屏幕上反复扫描,形成图像。
图示:磁层(被太阳风包裹的地磁场)--显象管
太阳风粒子流----------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
极区大气------------荧光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