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燃烧与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液态二氧化碳 灭火器
可用来扑灭图书. 档案.贵重设备.精密 仪器等处的失火.
• 1、火柴划着后,如果将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上, 火柴就不易继续燃烧,原因是 ( ) • A.氧气不足 B.没达到着火点 • C. 火柴的着火点高 D.空气不足 • 2、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在树林 中间开辟通道(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 ) • A.降低着火点 B.隔绝空气 • C. 隔离可燃物 D.沿通道扩散浓烟
答案
• 1、B 2、C 3、C • 4、煤的着火点比较高,而纸和木柴的 着火点比较低,容易点燃。 • 5、打开门窗,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大 氧气的浓度,反应加快,燃烧更旺。
课后拓展与实践
试根据灭火的原理和实验,设计一个简易的灭火器
工具:矿泉水瓶(雪碧瓶)、小药瓶 药品:食醋、发酵粉
做法:在矿泉水瓶(雪碧瓶)上部开一个小孔。
活 动 探 究
泡沫灭火器原理: Na2CO3+2HCl = 2NaCl+H2O+CO2↑
注:切勿让侧管对着别人或自己!
常 用 灭 火 器
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液态二氧化碳 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
可用来扑灭木材、 棉布、建筑等燃烧引 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
扑灭一般的火灾外, 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 燃烧引起的失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奎聚中学 姚彩华
知识与技能:
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概念和条件,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燃烧条件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的防火安全意识。
2、认识燃烧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的作用及其引发的火灾给人来带 来的危害。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0篇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0篇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各位老师、各位专家:你们好!我为大家说的是初中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具体直观体现,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学生熟悉,倍感亲切。
通过学习,学生再次体会到,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重要的。
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明确了科学为生活服务,科学使我们生活得更美好的思想。
在学生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情景,更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燃烧的做法。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二、教法分析: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及初中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新课改的深入,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我采用了引导启发、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类比归纳的教学策略。
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学生以空间与时间,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化学学科的乐趣。
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引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讨论与交流”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大了信息量。
三、学法指导1)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燃烧和灭火课题1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常用的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自主学习】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反应。
2.燃烧的条件:(1)。
(2)(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2)隔绝(或空气)(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以下。
三、灭火器的使用【合作交流】一、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实验7-1】1、我们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而红磷__________,烧杯中的白磷____________。
2、对准烧杯底部的白磷,通入少量的氧气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为什么薄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燃烧?说明燃烧必须具备什么条件?1、由本来在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综合上述讨论可以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3、结论: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的剧烈______________。
因此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小组交流】燃烧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如果发生了火灾,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结论:根据燃烧条件可以推出灭火的原理下面是一些灭火的方法,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1、烧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油锅盖灭。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反馈达标】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关爱、尊重、引导为原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本章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燃烧和灭火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
2.设计火场逃生演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防火安全意识。
3.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燃烧的本质、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以火警新闻导入新课,贴近生活,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燃烧和灭火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燃烧和灭火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燃烧和灭火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探讨燃烧和灭火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概念、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能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掌握灭火的方法,能根据火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3.了解燃料的分类和利用,能分析不同燃料的优缺点,提出合理化的燃料利用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燃烧的条件。
3.举例说明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燃烧和灭火的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讨论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和灭火方法。”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

(4)炒菜时油锅着火;
迅速盖上锅盖,隔绝氧气(空气)。
(5)图书馆内图书着火;
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降温、隔绝氧气。
(6)森林火灾;
在大火蔓延路径的前方开辟隔离带,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7)身上的衣服着火。
就地打滚,隔绝氧气(空气)。
3.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
A、供给的氧气减少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
气)。
3.降温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以下。
其中一个燃烧的条件被破坏即能灭火
分析以下的灭火原理
①用CO2气体灭火。 ②木材着火时,用水扑灭。
1.清除可燃物或使 可燃物与其他物 品隔绝。 2.隔绝氧气(或空
③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
用锅盖盖灭。 ④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 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 掉。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运载神州八号的火箭顺利升空
奥运圣火从其发祥地希腊传遍全 奥运圣火从其发祥地希腊传遍全 世界的五大洲。 世界的五大洲。
燃烧造福于人类
燃烧给人类带来灾难
(一)燃烧定义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
实验探究
信息: 白磷燃烧
,因为在人员密集,高速行驶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 炸,极易造成巨大的危害,以下物品: ① 蔗糖 ② 酒精 ③ 烟 花鞭炮 ④ 汽油、煤油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 D、 ①②③
④
5.在成都市公交车燃烧事故的原因调查中,多项证据显示,有人 携带汽油上车。 (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 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 (选填“高”或“低”);汽油 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8H18,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 。 (3)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 (填序号,可多选,下同)。 A.鞭炮 B.瓶装饮料 C.书刊杂志 D.酒精 (4)这次事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讨论,下列 观点合理的是 。 A.公交车上要配备消防器材 B.公交车上坐椅用阻燃材料制成 C.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1 燃烧和灭火》实验报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研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材料
1. 火碱棒
2. 硫磺
3. 火柴
4. 干净的烧杯
5. 实验台
6. 试管夹
实验步骤
1. 将一根火碱棒置于实验台上。
2. 用火柴点燃火碱棒的一端。
3. 观察火碱棒燃烧的现象,并记录下燃烧时间。
4. 用试管夹将一小块硫磺夹在试管中。
5. 用火柴点燃硫磺。
6. 将试管倾斜,将燃烧的硫磺接触到火碱棒的尽可能靠近燃烧
部分。
7. 观察火碱棒燃烧是否被灭,并记录下熄灭的时间。
实验结果
火碱棒自燃时火焰气体逸出,火焰颜色为黄色,燃烧时间约为30秒。
将燃烧的硫磺接触到火碱棒后,火焰被灭,熄灭时间约为5秒。
结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火焰是燃烧物质的气体所产生的可见光;
2. 灭火是将燃烧物质绝热隔开,消耗燃烧物质或降低其温度。
实验注意事项
1. 进行实验时应保持实验台、烧杯等器材的干净;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烧伤;
3.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台、烧杯等器材清洗干净。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归纳总结]热水可以使白磷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但水中的白磷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讨论交流]怎样才能使烧杯底部的白磷也燃烧呢?
[演示实验]将导管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
[实验现象]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投影展示]如何灭火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归纳总结]①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意一个,使燃烧反应停止。
②灭火的方法:a.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b.隔绝氧气(或空气);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特别提醒]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一种属性,只与本身的性质和颗粒大小有关,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灭火时一般不能说改变物质的着火点。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对燃烧的认识历程。
2.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通过总结和设计燃烧条件的实验懂得和运用控制变量法。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战舰为什么会着火呢?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那么,草料为什么就成了“纵火犯”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燃烧与灭火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燃烧与灭火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同时,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燃烧与灭火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探究实验-总结归纳-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主动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共同完成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燃烧与灭火的相关实例,分析实例中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
教
材
分
析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方法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
加油站等地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学生交流]各学习小组结合自己的实际调查情况将上述讨论结果进行交流.
[屏幕显示]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请你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
课堂练习与检测:
布置作业:作业:学习质量检测P81-82
课后记:本节课贴近生活,学生学的积极活跃。
教
学
反
思
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以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原理等。同时,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温故知新]燃烧事例复习设疑:那么你知道什么叫燃烧吗?
燃烧应具有什么样的条件呢?
[实验探究一]:
生活中的木柴可燃吗?食盐呢?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并分析原因:
小结:燃些物体能燃烧(可燃物)
[学生阅读]课本P127表7-2,识记水基型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原理及
应用范围。
[巩固练习]课本P126-127页讨论题;习题P131页.1、2、3。
[问题讨论]50年代,广东信宜县锯木场,一位工人点火吸烟的刹时发生突如其来的大爆炸,造成了惊人的损失和死亡,请问:油库、面粉加工厂、锯木厂、纺织厂、矿井、煤气站、
[学生交流]各小组交流讨论结果。
小结:燃烧的条件:(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活动与探究];课本7-1,7-2实验
学生回答实验现象,并进一步讨论燃烧的条件。小结;1、燃烧的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说明]燃烧一般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条
[实验探究二]室温下存放的蜡烛燃烧吗?那点燃后的蜡烛呢?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并分析原因:
小结:燃烧的条件: (2)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教师活动]着火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的。
[实验探究三]在空气中,已点燃的蜡烛能继续燃烧吗?用烧杯罩罩住呢?
。件下不变
[问题讨论]认识燃烧的条件后,请各个学习小组结合你实地调查所搜集到的常见灭火方法,
,讨论灭火的原理及措施有那些?
[学生交流]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结果.
[归纳并板书]: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 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因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考点
与
措施
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一、检查预习作业:
二、引入新课:天上的火,来到人间,火在大地燃烧,让愚昧化作文明;火在宇宙燃烧,使黑暗趋向光明,
火能推动人类历史前进,那么人们如何保留火种,今天让我们对火,即燃烧作一个初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