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燃烧和灭火2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课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课件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1.在某公交车燃烧事故的原因调查中,多项证据显示,有人携带 汽油上车。
(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 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___低___(选填“高”或“低”);汽油主要成分的 化式:学_式2_C_为8_H_C_188_H+_1_28_,5_O_完2_=_点全=_=_燃燃=_=_烧_1_6时_C_O生__2成+__1二_8_H氧__2化O__碳__和__。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2课时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基础题 能力题 突破题
基础题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点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甲烷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2.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B.急速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0.如表所示为某校化学实验小组成员测定不同体积H2和空气混合 气体点燃时的实验现象。根据表中数据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H2体 积分 数/% 空气 体积 分数/%
点燃 现象
90
10 安静 燃烧
80
20 安静 燃烧
70
30 强爆

B.瓶装饮料
C.书刊
D.酒精
(4)这次事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讨论,下列观点
中,合理的是__A__B_C__。
A.公交车上要配备消防器材
B.公交车上座椅应用阻燃材料制成
C.应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初三化学上学期燃烧和灭火

初三化学上学期燃烧和灭火
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讨论:
燃烧的条件:
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最低温度(着火点)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人工降雨灭火)
2、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器)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 物品隔离(灭火隔离带)
想想议议: 下列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 可用锅盖盖灭; 清除可燃物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课题1:燃烧和灭火
思考:什么是燃烧呢?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活动与探究:
实验一

红磷
实验二
实验三
铜片上白磷燃烧了,铜片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
红磷在加热的条件下燃烧了
燃烧条件: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灭火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 6、说明灭火方法,理由: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燃烧
灭火 原理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燃烧的 条件:
1.燃烧的定义: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 由于煤炉的着火面积大,用扇子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但温度没有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却提供了氧气,所以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的着火面积小,用扇子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周围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为什么? 因为打开门窗,会使室内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燃烧会更旺。

教案《燃烧和灭火》

教案《燃烧和灭火》

教案《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能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学会使用灭火器和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燃烧的条件1. 燃烧的定义和特点2. 燃烧的三要素:燃料、氧气和点火源3. 探究燃烧的实验第二节:灭火的方法1. 灭火的原理:消除燃料、切断氧气、降低温度2. 常见灭火方法:用水灭火、用灭火器灭火、用灭火器材灭火3. 灭火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灭火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难点:1. 燃烧的实验现象和灭火原理的理解。

2. 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实验器材、灭火器、灭火器材。

2.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燃烧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燃烧的三要素。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燃烧实验,观察和记录燃烧的现象,引导学生探讨燃烧的条件。

4. 知识讲解:讲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重点介绍灭火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灭火器的使用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

6.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案《燃烧和灭火》(接上)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灭火器使用练习:检查学生对灭火器使用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七、教学延伸:1. 探索不同燃料的燃烧特性,如木材、煤炭、天然气等。

2. 深入了解灭火器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1---课题2练习题 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1---课题2练习题 有答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D.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3.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4.下列探究的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的是( )5.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C.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烧都放出热量B.红磷常温下在空气中能自燃C.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木材燃烧必须达到木材着火点二非选择题1.燃烧是指___________与氧气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

2.燃烧的条件:(1)________;(2)可燃物与____________接触;(3)达到燃烧所需的____________(也叫着火点)。

3.灭火的原理:(1)清除________或使________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______________;(3)使温度降到________以下。

4.常用灭火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

教学设计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一课时练习提高15min 【提问】燃烧的剧烈程度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自学归纳【引言】可燃物的在一定空间的急剧燃烧有可能发生爆炸,为了预防危险的发生,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安全常识【指导阅读】P129资料【投影】展示图标【提问】1.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2.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有何关系【巩固练习】1.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管理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B.为了节约运费,把乙醇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里吸烟讨论进行猜想与假设1.与氧气的浓度有关2.与物质的接触面积有关3.与可燃物的性质对照燃烧条件设计对比实验验证猜想讨论与交流:了解生活中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口答口答△通过本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并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利用习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1.学生对燃烧现象充满好奇,但对其本质和原理理解不深,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燃烧的奥秘。
2.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灭火设备,但对其种类、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不足,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灭火技能。
3.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设想:通过模拟火场情景,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模拟灭火操作,同时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火情并做出决策。
3.燃烧和灭火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教学难点,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想:布置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和项目,如家庭火灾预防计划、火场逃生路线设计等,促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
4.针对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知水平,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学生在火灾预防和环保意识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特性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燃烧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的关系。
-重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实验中归纳出燃烧的必要条件,并能够运用这些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燃烧现象。
-设想:通过设计系列实验,如不同物质的点燃实验、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等,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深入理解燃烧的本质。
2.灭火的原理和实际操作是另一个教学重点,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灭火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重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灭火原理,并能够根据火情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二)教学设想
1.实验教学:利用实验直观性强、趣味性高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2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2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

一、单选题1.下列火灾最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是A.楼房着火B.森林大火C.图书、档案着火D.草垛着火【答案】C【分析】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以及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

二氧化碳灭火不会留下痕迹,不会腐蚀物体,因此二氧化碳灭火器常用于精密仪器、图书室档案的灭火。

【详解】A、楼房着火常用水扑灭,故A错误;B、森林大火可以开辟隔离带,或用水灭火,也可用灭火弹灭火,故B错误;C、二氧化碳灭火器常用于精密仪器、图书室档案的灭火,故C正确;D、草垛着火,常用水灭火,故D错误。

故选:C。

2.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不正确的是A.酒精灯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B.电烤炉着火,用水浇灭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森林着火,将大火蔓延线前的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答案】B【详解】A、酒精能溶于水,不可用水灭火,酒精灯打翻起火时,应用湿抹布扑盖,灭火措施正确,不符合题意;B、水能导电,电烤炉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以免引发触电,灭火措施不正确,符合题意;C、精密仪器、贵重物品、图书档案等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可防止损坏,灭火措施正确,不符合题意;D、森林着火,将大火蔓延线前的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通过隔离可燃物灭火,灭火措施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3.(2023春·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末)水基型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产生的泡沫喷射到燃料表面,泡沫层析出的水在燃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能快速高效灭火,可用来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及固体材料引起的失火。

如果下列物质不幸失火可以用它来灭火的是A.酒精B.汽油C.图书D.精密仪器【答案】B【详解】A、酒精和水可以互溶,不能用此灭火器灭火,故错误;B、汽油不能溶于水,能用此灭火器灭火,故正确;C、水基灭火器会产生大量的水造成图书损坏,故错误;D、精密仪器失火不可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而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故错误。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与灭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且缺一不可;2.掌握灭火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缺一即可。

3.了解发生火灾的自救措施。

过程与方法在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中,学习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事实得出结论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燃烧既给人们带来便利又会给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2.通过逃生方法的学习,树立用火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一)展示课题,并做自我介绍【板书课题】(二)导入新课【展示】PPT展示研学的合影的照片,并观看篝火视频,导入新课。

【观察】请同学例举生活中和前面的学习中见过的燃烧现象,并结合所给图片总结出燃烧的共同特征。

【燃烧】的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三)讲授新课探究燃烧的条件1、通过生火过程的图片猜想燃烧的条件。

【展示】PPT展示研学中几张生火过程的图片【猜想】让同学们结合图片和实际生活猜测燃烧的条件。

着火点: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2、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演示】教师演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现象】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也不燃烧。

【结论】同学根据表格对比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巩固练习请同学们分析,改进实验有何优点?4、学以致用【提问】试管中的红磷和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你能根据燃烧的条件使他们燃烧吗?【演示】教师实验演示向水中通入氧气使水中的白磷燃烧。

(在第二单元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知道了加热可以使红磷燃烧,课堂不再演示。

)灭火原理的探究1、通过熄灭火堆的方法总结灭火的原理【过渡】PPT出示一张学生正在做饭的图片,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同学们需要把火熄灭,假如是你,你有什么办法把火给灭了呢,这样灭火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讨论】……【总结】灭火的原理有: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3、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