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运动障碍简介共22页

合集下载

发作性运动障碍课件

发作性运动障碍课件

PHD
本质为夜间额叶癫痫(NFLE)。 NFLE是一类以睡眠相关性额叶运动性发作为主要特征
的临床综合征,多出现(chūxiàn)于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
临床以散发性病例为主;家族性病例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性夜间额叶癫痫(ADNFLE),是被发现的第一类与特定基
因相关的癫痫。
发作性运动障碍
对具有阳性家族史的PKD患者,应首先进行PRRT2基因 (jīyīn)筛查,并优先筛查热点突变c.649dupC。
发作性运动障碍
第十一页,共三十三页。
PNKD
发病年龄早于PKD,多于婴幼儿期起病,平均(píngjūn) 发病年龄8岁,男女比例为1:1—2:1。
诱因:茶或咖啡、精神压力、疲劳等非运动因素, 饥饿以及女性月经期或排卵期亦可诱发。
kinesigenicdyskinesia,PKD):由突然运动诱发; (2)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NKD):由摄入茶、咖
啡、酒精等非运动因素诱发;
(3)过度运动源性运动障碍(PED):由长时间运动诱发; (4)夜间阵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hypnogenic
dyskinesia,PHD):在睡眠(shuìmián)中发生。
组钠通道基因邻近。
钠离子通道病?
对具有阳性家族史的PNKD患者,应首先(shǒuxiān)进 行PNKD(MR-1)基因筛查,并优先筛查1号外显子。
发作性运动障碍
第十六页,共三十三页。
治疗(zhìliáo)
缺乏特效治疗。
可尝试:卡马西平 苯二氮卓类
氯硝安定
发作时短暂睡眠(shuìmián) 进食大蒜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三页。
发作时脑电图可见尖波或棘波,发作间期睡眠脑 电图可见低频(dīpín)痫样波。

发作性运动障碍

发作性运动障碍


对于继发性PKD,多发性硬化可能是最常见的 病因,其他病因包括头外伤、脑卒中、脑炎、围产 期缺氧、甲状旁腺机能减低(甲旁低)、假性甲旁 低、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进行性核上性眼肌 瘫痪、非酮性高血糖症和糖尿病。

PKD的发作频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偶尔 可自发缓解。PKD对小剂量抗癫痫药有效,卡马西 平和苯妥英钠均能明显减少甚至终止发作。它们 是通过使钠通道失活从而抑制细胞膜的兴奋性。
发作通常单侧或不对称。发作累及肢体、面部、 颈部,躯干肌肉也可受累。发作时意识清楚,面部肌 肉受累可引起面部肌肉扭曲,有时产生构音障碍,导 致有些患者不能说话。发作可以使患者丧失活动能 力,干扰其行走、工作和日常活动。有些患者有感觉 先兆,如在受累部位有肌肉紧张,不均匀感觉,麻刺感 和感觉异常或头晕。

发病年龄从 2~30 岁 , 多在儿童期, 散发病例男女相 等,家族病例女性多。
PED至今还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抗惊厥药物如苯妥英钠、 苯巴比妥、氯硝西泮、卡马西平无效,左旋多巴、色氨酸、 乙酰唑胺对少数病例有效,皮质类固醇对个别病例有效。

发作性睡眠诱发性运动障碍PHD

在睡眠中发生。 PHD 仅有数例报道 , PHD 包括 肌张力不全、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或舞动样动 作的发作,发生在非快动眼睡眠期(NREM)。一般发 生在NREM的Ⅱ期而且在觉醒之后发生,患者可以睁 开眼睛,以舞动样动作和肌张力不全的姿势剧烈的 移动肢体和躯干 , 肢体的远端可呈舞蹈手足徐动 , 发作后患者常常入睡,但是在醒后能想起发作情形。
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NKD)
PNKD类似PKD,是以肌张力不全、手足徐动、舞蹈样 动作或舞动样动作或者任何这些过度运动障碍相结合的发 作为特点。但是, PNKD呈自发发作,以下因素可加重:应激、 兴奋、疲劳、酒、咖啡、茶、热和冷等。发作频率比PKD 少,可以1个月2~3次或每天20多次,持续时间通常数分钟至数 小时,有时持续1 d以上,但亦有少数报道持续几秒钟,也随着 年龄的增长而发作减少。发作类似于PKD,通常单侧或不对 称,但是有时可以是双侧的,发作多累及肢体,但是常累及面部、 颈部和躯干肌肉。构音障碍或不能说话也可见到,如果发作 非常严重,可以出现跌倒而且干扰日常生活活动。有些病例 也有感觉先兆如肌肉紧张、麻刺感和感觉异常

发作性运动障碍病 paroxysmal movement disorders

发作性运动障碍病 paroxysmal movement disorders






异常运动:包括舞蹈动作,手足徐动,肌 张力障碍,颤搐,共济失调,以及任何以 上运动的组合 发作部位:可在四肢、躯干、面部和颈部 的肌肉 持续时间:长则数小时,短则数秒钟 诱发因素:突然运动,疲劳,咖啡,酒 精,冷、热,睡眠等,也可无诱发因素
Paroxysmal movement disorders
Paroxysmal movement disorders
病例2家系图
癫痫
Paroxysmal movement disorders
家系3
癫痫
Paroxysmal movement disorders
治疗情况
8例患者均对卡马西平治疗有
效,剂量 50mg~100mg/次,bid, 自行停药症状复发,再用药依然有 效
临床特点




明确的发作诱因(突然运动) 短暂发作(〈1min) 发作过程中无意识丧失和疼痛 对抗癫痫药物有效 随年龄增大而发作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无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
Paroxysmal movement disorders
一般情况
从2004-2005年,我科神经遗传病专科 门诊共收集 PKC 8个家系,先证者男6例,女 2例,年龄12~22岁。发病年龄8 ~ 18岁。5 个家系为两代发病,3个家系只有同胞兄弟发 病
Paroxysmal movement disorders
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作性运动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 可
有原发的、遗传的或继发的原因: 1、与离子通道有关: EA的致病基因与K+和Ca+通道有关 部分疾病 (如PKC、NPD)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
MR-1(肌原纤维源性调节因子1)通过调节钙 离子在肌原纤维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Roger, et al,2004)

发作性运动障碍简介

发作性运动障碍简介

对于继发性PKD,多发性硬化 对于继发性PKD,多发性硬化可能是最常见的 多发性硬化可能是最常见的 病因,其他病因包括头外伤、脑卒中、脑炎、 病因,其他病因包括头外伤、脑卒中、脑炎、围产 期缺氧、甲状旁腺机能减低(甲旁低) 期缺氧、甲状旁腺机能减低(甲旁低)、假性甲旁 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 低、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进行性核上性眼肌 瘫痪、非酮性高血糖症和糖尿病。 瘫痪、非酮性高血糖症和糖尿病。
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NKD) 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NKD)
PNKD类似 PNKD类似PKD,是以肌张力不全、手足徐动、舞蹈样 类似PKD,是以肌张力不全 手足徐动、 是以肌张力不全、 动作或舞动样动作或者任何这些过度运动障碍相结合的发 作为特点。但是, PNKD呈自发发作,以下因素可加重:应激、 作为特点。但是, PNKD呈自发发作,以下因素可加重:应激、 兴奋、疲劳、 咖啡、 热和冷等。发作频率比PKD 兴奋、疲劳、酒、咖啡、茶、热和冷等。发作频率比PKD 可以1个月2~3次或每天 多次 次或每天20多次, 少,可以1个月2~3次或每天20多次,持续时间通常数分钟至数 小时,有时持续1 d以上 但亦有少数报道持续几秒钟, 以上, 小时,有时持续1 d以上,但亦有少数报道持续几秒钟,也随着 年龄的增长而发作减少。发作类似于PKD,通常单侧或不对 年龄的增长而发作减少。发作类似于PKD,通常单侧或不对 但是有时可以是双侧的,发作多累及肢体,但是常累及面部、 称,但是有时可以是双侧的,发作多累及肢体,但是常累及面部、 颈部和躯干肌肉。构音障碍或不能说话也可见到, 颈部和躯干肌肉。构音障碍或不能说话也可见到,如果发作 非常严重,可以出现跌倒而且干扰日常生活活动。 非常严重,可以出现跌倒而且干扰日常生活活动。有些病例 也有感觉先兆如肌肉紧张、 也有感觉先兆如肌肉紧张、麻刺感和感觉异常

医学专题发作性运动障碍

医学专题发作性运动障碍

诊断策略
PxDs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包括起病年龄、 发作特点、诱因、缓解规律、既往病史、家族史及 诊治经过,并进行完整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应当与癫痫、抽动、癔症、异常睡眠等疾病相鉴别。 原发性PxDs是一排他性诊断,具有以下表现者多提
示为原发性:
(1)发作性运动障碍表现; (2)发作期无意识障碍; (3)发作间期正常; (4)除外继发性因素。
发作期间意识清晰,发作后无意识模糊并可重新入睡, 醒后能够清晰回忆。白天小睡时亦可发作,临床表现与 夜间发作相似。
发作形式
单次发作持续时间5 s-5min,多不超过2 min。平均发作 频率为20天/月,1~20次/d。
本病多于中年后发作频率逐渐减少。
PHD
本质为夜间额叶癫痫(NFLE)。 NFLE是一类以睡眠相关性额叶运动性发作为主要特
遗传特点
离子通道病 原发性PKD以家族性病例为主,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多伴有婴儿惊厥、偏头痛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目前共发现3个与PKD有关的致病基因或位点:PRRT2、 SCN8A、EKD3。
2011年PRRT2基因被首次证实为家族性PKD的致病基因, 基因定位于16p11.2。PRRT2基因编码富含脯氨酸跨膜蛋 白-2,其表达于神经元突触,并通过与突触结合蛋白相 互作用参与Ca2+的快速识别机制,从而介导神经递质的 同步释放。
PKD临床诊断标准
(1)明确的运动源性诱发因素; (2)发作持续时间小于1 min; (3)发作期间意识清晰; (4)发病年龄1~20岁,如有家族史,发病年龄可适
当放宽;
(5)神经系统检查和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正常,且排 除其他疾病;
(6)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能有效控制发作。

发作性运动障碍简介

发作性运动障碍简介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重, 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发作性运动障碍

发作性运动障碍

PNKD的发作频率同PKD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PNKD的发作频率同PKD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的发作频率同PKD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治疗困难, PNKD对抗癫痫药反应不佳, 治疗困难, PNKD对抗癫痫药反应不佳,但有报道 氯硝西泮、丙戊酸治疗有效。苯二氮类药物对部 氯硝西泮、丙戊酸治疗有效。 分患者有效, 分患者有效,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黑质和苍白 球的GABA受体进而影响纹状体突触前多巴胺的 球的GABA受体进而影响纹状体突触前多巴胺的 合成和释放。 合成和释放。
应激、活动增加和月经期可加重PHD,前驱症状少 应激、活动增加和月经期可加重PHD,前驱症状少 发作可伴有呼吸不规则、 见,发作可伴有呼吸不规则、不自主发声或心动过 频率可1年数次到每夜4~5次 速。频率可1年数次到每夜4~5次,通常每次持续 20~50 s。也有数例持续超过5 min的报道。通常 s。也有数例持续超过5 min的报道 的报道。 发生在儿童,男性比女性多(4∶1)。 发生在儿童,男性比女性多(4∶1)。 PHD不随年龄增长而发作减少 PHD不随年龄增长而发作减少,少数病例可自发中 不随年龄增长而发作减少, 大多数短程发作的病例卡马西平治疗有效, 止。大多数短程发作的病例卡马西平治疗有效,有 一些病例对苯妥英钠有效, 一些病例对苯妥英钠有效,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合 用有效,乙酰唑胺也有效。 用有效,乙酰唑胺也有效。
发作通常单侧或不对称。发作累及肢体、面部、 发作通常单侧或不对称。发作累及肢体、面部、 颈部,躯干肌肉也可受累。发作时意识清楚 意识清楚, 颈部,躯干肌肉也可受累。发作时意识清楚,面部肌 肉受累可引起面部肌肉扭曲,有时产生构音障碍, 肉受累可引起面部肌肉扭曲,有时产生构音障碍,导 致有些患者不能说话。 致有些患者不能说话。发作可以使患者丧失活动能 干扰其行走、工作和日常活动。 力,干扰其行走、工作和日常活动。有些患者有感觉 先兆,如在受累部位有肌肉紧张,不均匀感觉, 先兆,如在受累部位有肌肉紧张,不均匀感觉,麻刺感 和感觉异常或头晕。 和感觉异常或头晕。

发作性运动障碍

发作性运动障碍
绝大多数PNKD家系的致病基因为PNKD(MR-1),与 一组钠通道基因邻近。
钠离子通道病?
对具有阳性家族史的PNKD患者,应首先进行 PNKD(MR-1)基因筛查,并优先筛查1号外显子。
治疗
缺乏特效治疗。 可尝试:卡马西平
苯二氮卓类 氯硝安定 发作时短暂睡眠 进食大蒜
PED
发病年龄2~30岁,多于儿童期起病,男女比例约 为2:3。
PED是否为PNKD的变异型??
治疗
无特效治疗,可尝试左旋多巴、乙酰唑胺; 缓解因素包括休息、生酮饮食等。
PHD
本病起病年龄0~20岁,男女比例约为7:3 。 包括阵发性觉醒、阵发性肌张力障碍和阵发性梦游样行
为等。可伴噩梦、哭喊、呼吸不规则及心动过速等,同 一患者往往表现刻板。
部分患者可有非特异性先兆,如肢体麻木、恐惧、坠落 感或牵拉感。
此外情绪紧张、声音或图像刺激、过度通气等亦可 诱发。
PKD
70%患者发作前可有先兆症状,多表现为受累肢体 无力感、受累部位肌肉紧张感、浅感觉不均一以及 头晕等。
部分患者在出现先兆症状后可通过减慢患肢动作以 阻止发作。
PKD发作形式
包括肌张力障碍、舞蹈样动作、投掷样动作或混合发作, 多为偏侧发作,亦可双侧或双侧交替发作。
(4)夜间阵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hypnogenic dyskinesia,PHD):在睡眠中发生。
PKD
最常见。 发病年龄为6个月~33岁,以7~15岁青少年高发,
男女比例为2:1~4:1。
诱因:由突然动作诱发(起立、起跑等),运动形 式、速度及幅度的改变以及意图动作或在持续动作 中加入其他动作时可诱发;
PxDs分类
Bhatia根据诱因等临床特点,分为4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