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二十四届全省农业科技之冬活动的通知
我国星油藤根腐病和茎腐病发生现状及研究展望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4(4):97-101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h t t p ://h l j n y k x .h a a s e p.c n D O I :10.11942/j.i s s n 1002-2767.2024.04.0097张佳林,刘长安,付乾堂.我国星油藤根腐病和茎腐病发生现状及研究展望[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4(4):97-101.我国星油藤根腐病和茎腐病发生现状及研究展望张佳林1,2,刘长安1,付乾堂1(1.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勐腊666303;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摘要:星油藤原产于秘鲁㊁厄瓜多尔等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是当地重要的油料作物㊂2006年星油藤引进我国并推广种植,研究发现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星油藤出现了根茎基部腐烂,叶片变黄脱落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星油藤的产量及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㊂本文对星油藤根腐病和茎腐病的研究及星油藤发病的原因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探讨星油藤根腐病和茎腐病防治措施,为后续预防星油藤根腐病和茎腐病及提高星油藤的产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㊂关键词:星油藤;根腐病;茎腐病;防治措施收稿日期:2023-09-04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先导研究项目(X D A 24030502);云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202003A D 15001)㊂第一作者:张佳林(1998-),女,硕士研究生,从事环境生态土壤微生物研究㊂E -m a i l :2092409760@q q .c o m ㊂通信作者:刘长安(1978-),男,博士,副研究员,从事作物栽培研究㊂E -m a i l :l i u c h a n g a n @x t b g.a c .c n ㊂ 星油藤(P l u k e n e t i av o l u b i l i s L .)又名南美油藤㊁印加果㊁印加花生,为大戟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油料植物[1]㊂星油藤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地区秘鲁和巴西西北部的热带雨林,种子是其主要利用的部分,星油藤的种子中含有约35%~60%的油[2-4],以及大量不饱和脂肪酸(ω-3,ω-6,ω-9)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5-6],从星油藤的种子中榨取的油,可用于食品㊁保健㊁制药㊁化妆品等方面,具有降血脂㊁降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和保养肌肤等作用[7-8]㊂2006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从秘鲁引进星油藤并于2008年试种成功,其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㊁贵州省和海南省等少量热带地区以及干热河谷种植[9-10]㊂目前已有关于星油藤的繁育栽培,对干热河谷㊁低温胁迫等的适应,以及星油藤种子的营养价值㊁生物学特性㊁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研究㊂但是随着星油藤种植年限的增加,西双版纳地区的星油藤出现了根㊁茎部腐烂,由此引起了叶子由绿变黄而逐渐干枯进而大面积死亡的现象;而海南地区种植的星油藤也出现了类似于叶片枯黄脱落㊁植株干枯直至死亡的现象[10]㊂星油藤根腐病和茎腐病的发生使得星油藤产业的发展还未进入盛产期就枯萎衰败,生产投入得不到回报,这不仅挫伤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也致使整个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㊂鉴于星油藤所具有的营养和经济价值及其开发前景[11-12],亟需克服星油藤根腐和茎腐病,进而为星油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㊂因而预防及减轻星油藤根腐病和茎腐病的发生,实现星油藤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任重道远㊂本文主要论述我国星油藤主产区根腐病和茎腐病发生的现状及发病原因,为星油藤根腐病和茎腐病的预防及星油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㊂1 星油藤在我国主要种植区根腐病和茎腐病发生现状1.1 西双版纳种植区2006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从秘鲁引进了星油藤并进行试种,2008年星油藤试种成功,而后在西双版纳㊁红河㊁临沧等地也推广种植星油藤㊂截至2015年末,印奇果公司已在西双版纳普文镇建成了80h m2印奇美藤果良种繁育及试验基地[13]㊂星油藤生长周期短,当年种植即可开花结果,一次种植后可连续收获多年㊂种植第二年进入盛产期,产值较高,种子产量可达1500~2100k g ㊃h m -2[12]㊂2015年初,星油藤种植产区出现多年生星油藤植株大量死亡的现象,起初是星油藤植株上部分叶片由绿变黄,经研究发现,星油藤的根部以及茎基部也出现腐烂的现象,而后星油藤植株整株干枯,继而大面积死亡[13],给农户以及星油藤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㊂1.2 海南种植区2014年,海南省陵水县引进种植星油藤,但是种植2年的星油藤植株出现异常枯萎现象,且这种类似植株枯萎的疾病爆发速度快且传播范围79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4期广,在短短几个月内便使星油藤的产量损失约80%[14]㊂2015年,海南省星油藤其他的苗圃种植区也陆续出现了植株萎蔫㊁落叶㊁干枯㊁死亡等现象㊂早期的症状为星油藤植株一侧的叶片出现了白天失水萎蔫而早晚恢复的现象㊂在反复出现这种现象后,萎蔫的叶片开始发黄㊁脱落直至整个植株枯萎死亡㊂此种病害的发病率高达53%,到2017年,试种的星油藤植株全部感染,同时发病后的星油藤也会危害苗圃中的其他植物,其发病率竟高达87%,这使得星油藤种植企业和很多农户都放弃了对星油藤的投资以及栽种[10]㊂而在2018年,类似的情况也同样出现在海南大学儋州校区种植的星油藤植株上,在星油藤植株的茎部出现了黑色尘埃斑且发病率约为3%[15]㊂但目前为止,尚未有关于在贵州㊁广西等地种植的星油藤出现根腐或茎腐类病害的相关报道㊂2 星油藤发生根腐病和茎腐病的原因2.1 西双版纳种植区星油藤发生根腐和茎腐的原因将西双版纳地区出现根腐病和茎腐病的星油藤根部挖出并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最终确定引起星油藤根腐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13,16]㊂尖孢镰刀菌(F u s a r i u mo x y s po r u m )是一类既可侵染植物同时又可以在土壤内生存的兼性寄生真菌,并且在土壤尤其是有机质中数量多且活跃[17],由此引发的植物枯萎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土传真菌病害,属于土壤习居菌,病菌从植物的根部进行侵害,引起植株维管束萎蔫,最后造成植物整株枯死[18]㊂对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鉴定中发现,在湿度㊁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会加重病害的发生和发展㊂尖孢镰刀菌不仅致病性强而且寄主范围广,可引起香蕉㊁棉花㊁玉米等100多种植物的枯萎病[19]㊂2.2 海南星油藤种植区星油藤发生根腐和茎腐及青枯病害的原因与西双版纳地区星油藤发生病害原因不同,海南地区星油藤病害主要是由植物土传细菌性病原菌青枯雷尔氏菌(R a l s t o n i a s o l a n a c e a y u m )引起的青枯病害,是主要发生在茄科作物(番茄㊁马铃薯㊁辣椒㊁茄子等)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20-21]㊂这种发生在茄科作物上的青枯病可从植物的根部或者茎基部侵入植株的导管系统,通过增殖以及一系列的生化活动堵塞或损坏寄主维管束输导组织,进而导致植株失水枯萎引起植株发病[22]㊂目前该类病害主要广泛分布于全世界范围的热带㊁亚热带和一些温暖地区㊂而我国主要是在南方的广东㊁湖南㊁福建㊁贵州及四川等地发生比较严重[23]㊂并且由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青枯病是引起作物病害最严重的危害之一,其寄主广泛且几乎每年都有此类病害新增寄主作物的相关报道[10]㊂除这种引起星油藤发生根腐和茎腐病害的致病菌之外,也有研究发现海南陵水县种植的星油藤根腐和茎腐病害是由茄病镰孢菌所引起的[24]㊂而海南大学儋州校区田间种植的星油藤植株出现的茎部腐烂病害也主要是由于镰孢属病原真菌侵染引起,但具体致病菌种未见报道[25]㊂3 星油藤根腐病和茎腐病的防治措施当星油藤初现茎部腐烂时,最简单有效的治理方式是对星油藤茎部腐烂部位进行修剪,切断致病菌感染的路径,以免其危害整株星油藤㊂但是此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因此探寻有效且可行的预防及治理根腐病的措施成为星油藤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㊂由相关研究可以推断星油藤根腐和茎腐病的发生很可能是因为随着星油藤种植年限的增加,种植星油藤的土壤环境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进而使土壤p H ㊁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和细菌真菌群落发生改变,导致土壤不再健康,不能够为星油藤的生长提供其所需的营养元素,从而导致一些有害菌危害星油藤的根部及茎部,感染致病㊂也可能是星油藤种子本身的抗病性较弱,使其无法有效地对抗病菌,以及星油藤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产生连作障碍等原因,从而导致星油藤发生根腐和茎腐病㊂3.1 注重星油藤种植土壤养分的补给星油藤引进种植到一定年限时,会发生根腐病和茎腐病㊂有研究发现,随着星油藤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的环境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其中土壤p H ㊁土壤电导率(E C 值)和土壤中溶解性固体总量(T D S 值)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而星油藤根际非根际的微量元素却没有显著的差别㊂但土壤中有机质㊁氨态氮和全氮含量却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全磷㊁硝酸盐总体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㊂除此之外,不同种植年限的星油藤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和土壤理化性质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㊂不同种植时间的星油藤在pH 为5.5~7.5之间的红壤和砖红壤中能够更好地生长,应该注意种植星油藤土壤养分的变化,并建议合理施肥以保证土壤的可持续利用[26]㊂894期 张佳林等:我国星油藤根腐病和茎腐病发生现状及研究展望3.2 利用丛枝菌根真菌与星油藤共生提高星油藤抗病性丛枝菌根真菌(AM F )作为连接地上和地下生态系统的关键角色,与大多数的陆生植物形成了一定的共生关系[27]㊂在植物生长和健康方面,丛枝菌根真菌被认为是具有多功能性的[28-29],它可以产生广泛的外部菌丝网络,增加植物根系表面积以吸收养分和水分[3]㊂此外也有研究表明,植物和丛枝菌根真菌结合可以通过提高养分获取效率来减少植物对外部肥料的依赖,即适当的丛枝菌根真菌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化肥[31-32]㊂2015-2016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通过随机调查不同发病程度的地块以及不发病地块中150株星油藤的根系及根系周围的土壤,发现星油藤根际丛枝菌根真菌根系侵染率及孢子密度对星油藤根腐病发病率和发病程度存在一定的影响,即丛枝菌根真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星油藤抗根腐病的能力,并能显著降低星油藤根腐病的发病率[33]㊂3.3 利用嫁接㊁药水浸提㊁合理轮作提高星油藤抗病性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普文星油藤种植园采集的星油藤根腐病和茎腐病植株中分离出了3种真菌,经过生物学特性分析以及基因序列对比和致病性鉴定,确定星油藤根腐和茎腐病的致病菌为尖孢镰刀菌并将其命名为F o P v o 1,且发现此菌株对星油藤的侵染具有一定的专化性㊂而后通过利用星油藤的近缘野生种大果星油藤(P l u k e n e t i a c o n o ph o r a L .)作为砧木进行嫁接以及大蒜鳞茎水提物灌根技术,可以显著地提高星油藤对根腐和茎腐病的抗性[16]㊂也有相关研究发现,金银花水提液对尖孢镰刀菌具有抑菌作用,最大抑菌率高达75%[34]㊂对于海南地区引起星油藤根腐和茎腐病的青枯病害,通过嫁接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有效地减轻其对植物的危害㊂嫁接通过增强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能力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对于防治青枯病具有较好的效果[35]㊂其次,与非寄主作物合理轮作或者水旱轮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土壤中青枯菌的数量,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㊂有研究表明,连作条件下土壤生态环境对植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尤以植物残体与病原微生物的分解产物对植物有致毒作用并影响植物根系分泌物正常代谢以致其发生自毒作用[36]㊂与水稻㊁玉米㊁高粱以及韭菜㊁葱㊁大蒜㊁芹菜等青枯病非寄主作物轮作能够有效地预防青枯病害[37]㊂3.4 改善星油藤生长的土壤环境或选择抗病品种以及生物防治3.4.1 改善土壤环境 导致星油藤发生根腐和茎腐病的致病性尖孢镰刀菌在温度为21~30ħ范围内能够快速繁殖,而在温度为45ħ的条件下则无法生存;当土壤含水量为20%时该菌的繁殖速度最快,在含水量为5%时则受到明显抑制㊂研究发现,当土壤的p H 在4.0~5.5范围内时适合尖孢镰刀菌繁殖生存,而土壤p H 为中性或以上时则不利于该菌的生长㊂也就是说高温㊁干旱和碱性的环境是减轻土壤中致病性尖孢镰刀菌繁殖的有利因素,因而可以通过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来控制星油藤根腐病和茎枯萎病的发生与蔓延[38]㊂对于发生青枯病害的星油藤,也可以通过改良土壤环境来预防及减轻㊂土壤环境是农作物健康生长的重要基础,土壤发生酸化和板结等现象也是诱发青枯病的原因之一[39]㊂对于土壤退化㊁微生物失衡以及青枯病害等问题,可以在土壤施肥前均匀撒上生石灰㊁草木灰等,这对于土壤修复以及青枯病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中以撒施草木灰的效果最明显,生石灰次之[40]㊂而通过在土壤肥力中等且往年发生青枯病较多的田间地块喷洒生石灰㊁酒精以及添加有机物,发现用生石灰处理过带菌的土壤后,可以有效降低青枯病的发病率[41]㊂同时也可以使用植物根际促生菌以及生物防治剂来防控根腐病,即通过有益微生物或微生物分泌出来的代谢产物来直接或间接地抑制病原体生长,进而促进作物健康生长㊂3.4.2 抗病品种及生物防治 选育抗病品种是从根源上有效防控病菌的重要手段,也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㊂用温水或热水浸种,避免出现带病菌的种子,尽可能选用无病的床土或者使用药剂给苗床消毒,防止土传病害病菌侵染[42]㊂同时,也可以使用混合生物的方式来预防根腐病㊁茎腐病和青枯病的发生,混合使用3或4种拮抗菌株相比于只使用1或2种拮抗菌株效果更好㊂并且,增施微生物菌剂也可以抑制土壤中有害病菌的繁殖[43-44]㊂4 问题与展望星油藤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因其具有相对较高的经济和营养价值,其有较好的市场和开发前景㊂但是目前星油藤在大面积种植过程中出现了根腐和茎腐病害以及青枯病害,这不仅影响星99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4期油藤的产量,也使得星油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遇到瓶颈㊂到目前为止,西双版纳地区星油藤根腐和茎腐病害主要是由于尖孢镰刀菌引起的,海南地区的星油藤根腐和茎腐病则主要是由于茄青枯雷尔氏菌和茄腐镰孢菌引起的㊂星油藤引进我国近20年,前期生长的星油藤并未发生明显的致命病害,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星油藤的根腐病害越来越明显,目前在海南地区种植的星油藤出现根腐茎腐病害,而在西双版纳地区种植的星油藤也同样出现了类似病害㊂既然星油藤能够成功引进到我国种植,说明在西双版纳和海南等当地固有的气候条件下能够生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星油藤出现问题,大概率是土壤环境影响了星油藤的生长㊂一方面,种植星油藤的土壤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下降,不能为星油藤提供充足的养分,星油藤抗病性减弱,土壤中的致病菌侵害星油藤根部,使星油藤发生根腐病㊂另一方面,种植星油藤的土壤本身存在某些致病菌,例如使星油藤发生根腐病的尖孢镰刀菌,由于在种植星油藤之前没有对此致病菌进行根除,导致星油藤种植数年后被此病菌侵害直至死亡;所以后续的相关试验中可以通过在固有的土壤环境下种植和进行干预过的土壤(保证其营养条件及不存在尖孢镰刀菌等致病菌)来进行对比,探究是否因西双版纳及海南等星油藤种植区土壤本身存在某些致病菌并且此类致病菌刚好对星油藤影响最大,并严重影响星油藤的健康生长㊂最后,种植星油藤的土壤由于之前种植过其他作物或植物,土壤的微生物群落以及土壤环境发生改变也有可能对星油藤的生长产生影响㊂无论是哪种原因致使星油藤发生根腐和茎腐病害,都离不开土壤环境这一主要因素,要想防治星油藤的根腐和茎腐病,实现星油藤高产和可持续发展,可以尝试从土壤环境入手,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以及土壤养分等,从而提高星油藤的产量和质量,为星油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方向㊂参考文献:[1] 罗旭璐,袁雨川,贺鹏,等.美藤果籽粕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测定[J ].林业科技开发,2015,29(1):75-78.[2] 蔡志全,杨清,唐寿贤,等.木本油料作物星油藤种子营养价值的评价[J ].营养学报,2011,33(2):193-195.[3] C H I R I N O SR ,Z U L O E T A G ,P E D R E S C H IR ,e t a l .S a c h ai n c h i (P l u k e n e t i a v o l u b i l i s ):as e e ds o u r c eo f p o l yu n s a t u r a t e d f a t t y a c i d s ,t o c o p h e r o l s ,p h y t o s t e r o l s ,p h e n o l i c c o m p o u n d s a n da n t i o x i d a n tc a p a c i t y [J ].F o o d C h e m i s t r y ,2013,141(3):1732-1739.[4] G U T I ÉR R E ZL ,R O S A D A L ,J I M ÉN E Z Á.C h e m i c a lc o m p o s i t i o no f S a c h a I n c h i (P l u k e n e t i a v o l u b i l i s L .)s e ed s a n d c h a r a c te r i s t i c s of t h e i r l i p i d f r a c t i o n [J ].G r a s a s y A c e i t e s ,2011,62(1):76-83.[5] 裴行杰,钮俊,刘丽岩,等.星油藤生育酚合成途径相关基因挖掘[J /O L ].分子植物育种,1-16(2013-10-19)[2023-11-21].h t t p s ://k n s .c n k i .n e t /k c m s /d e t a i l /46.1068.S .20231019.1133.004.h t m l .[6] 丁立秀,白雪,朱万先,等.农杆菌介导的星油藤遗传转化体系创建[J /O L ].分子植物育种,2023:1-14(2023-03-30)[2023-11-21].h t t ps ://k n s .c n k i .n e t /k c m s /d e t a i l /46.1068.S .20230330.1353.012.h t m l .[7] J A C O B S O N T.R o l eo f n -3f a t t y a c i d s i nt h e t r e a t m e n to f h y p e r t r i g l yc e r ide m i aa n d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J ].A m e r i c a n J o u r n a l o fC l i n i c a lN u t r i t i o n ,2008,87(6):1981S -1990S .[8] R I O SL ,D E L T O R TS ,B E R T H O NJY ,e t a l .L i pa c t i v e i n c a i n c h i -t h e r i c h e s t o i l i ne s s e n t i a l f a t t y ac id sw i t hm u l t i -f u n c t i o n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c o s me t i c s [M ].C o s m e t i c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2007.[9] 王榜琴,余文刚,孟千万,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星油藤扦插生根的影响[J ].热带生物学报,2016,7(1):48-52.[10] 王国芬,李超萍,杨腊英,等.星油藤青枯病病原菌鉴定[J ].植物病理学报,2019,49(5):602-611.[11] 戴余波,刘小琼,李国明.木质藤本植物星油藤的开发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17(23):111-113,117.[12] 梅正强,王权宝,丁传,等.西双版纳更新橡胶林地套种星油藤技术[J ].热带农业科技,2013,36(1):40-42.[13] 魏玉倩,唐婕,普晓兰,等.星油藤根腐病的症状和病原鉴定[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38(2):190-193.[14] W A N G GF ,L IH ,Z H O U Y ,e t a l .B a c t e r i a lw i l t o f s a c h ai n c h i (P l u k e n e t i a v o l u b i l i s )c a u s e d b y Ra l s t o n i a ps e u d o s o l a n a c e a r u m p h y l o t y p e I i n s o u t h e r nC h i n a [J ].P l a n t D i s e a s e ,2019,103(2):364.[15] WA N G W W ,L I UZJ ,WA N G W ,e t a l .F i r s t r e po r t o f M a c r o ph o m i n a p h a s e o l i n a c a u s i n g s t a l k r o t o f s a c h a i n c h i (P l u k e n e t i a v o l u b i l i s )i nC h i n a [J ].P l a n tD i s e a s e ,2020,104(2):570.[16] 柴霞.星油藤根茎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机理与防治方法研究[D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17] 谢昌平,李博勋,文衍堂,等.龙血树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J ].植物保护,2015,41(1):129-132.[18] 刘新月,李凡,陈海如,等.致病性尖孢镰刀菌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S 1):89-93.[19] 杨腊英,郭立佳,刘磊,等.几种尖孢镰刀菌专化型中S I X 1㊁S I X 4㊁S I X 6㊁S I X 8同源基因分析[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5,34(8):1739-1746.[20] C A IQ H ,Z H O U GS ,A HM E D W ,e t a l .S t u d y on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b a c t e r i a lw i l ta n dr h i z o s p h e r i c m i c r o b i a l d i v e r s i t y o f f l u e -c u r e d t o b a c c o c u l t i v a r s [J ].E u r o pe a nJ o u r n a l of P l a n t P a t h o l og y,2021,160(2):265-276.[21] M A M P H O G O R OTP ,B A B A L O L AOO ,A I Y E G O R OOA .S u s t a i n a b l e m a n a g e m e n ts t r a t e gi e sf o rb a c t e r i a l w i l to f 0014期 张佳林等:我国星油藤根腐病和茎腐病发生现状及研究展望s w e e t p e p p e r s (C a ps i c u ma n n u u m )a n do t h e r S o l a n a c e o u s c r o p s [J ].J o u r n a lo f A p p l i e d M i c r o b i o l o g y,2020,129(3):496-508.[22] 朱贤朝.中国烟草病害[M ].北京:中国农业岀版社,2002.[23] 徐进,许景升,张昊,等.烟草品种青枯病抗性的组培苗接种鉴定方法研究[J ].中国烟草科学,2016,37(5):51-56.[24] Y A N G L Y ,C H E N P ,G U O LJ ,e t a l .F i r s t r e po r to f v i n ew i l t d i s e a s e c a u s e db y Fu s a r i u m s o l a n i o n s a c h a i n c h i (P l u k e n e t i a v o l u b i l i s )i nC h i n a [J ].P l a n tD i s e a s e ,2017,101(9):1675.[25] 刘阳平,张晋媛,林瑞,等.星油藤根腐病镰孢属病原真菌的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J ].山东农业科学,2023,55(4):139-146.[26] 吴昊,芮蕊,王澍.星油藤不同种植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1(9):40-43.[27] P OW E L LJR ,R I L L I G M C .B i o d i v e r s i t y of a r b u s c u l a r m y c o r r h i z a l f u ng ia n de c o s ys t e mf u n c t i o n [J ].T h e N e w P h y t o l o gi s t ,2018,220(4):1059-1075.[28] J O H N S O N NC ,A N G E L A R DC ,S A N D E R S IR ,e t a l .P r e d i c t i n g c o m m u n i t y a n de c o s y s t e m o u t c o m e so fm yc o r r h i z a l r e s p o n s e s t o g l o b a l c h a n g e [J ].E c o l o g y Le t t e r s ,2013,16(S 1):140-153.[29] Q I U YP ,G U OLJ ,X U X Y ,e t a l .W a r m i n g an d e l e v a t e d o z o n e i n d u c e t r a d e o f f s b e t w e e n f i n e r o o t s a n dm yc o r r h i z a l f u n g i a n ds t i m u l a t eo r g a n i cc a r b o nde c o m po s i t i o n [J ].S c i e n c e A d v a n c e s ,2021,7(28):e a b e 9256.[30] S M I T HSE ,S M I T HFA .R o l e s o f a r b u s c u l a rm yc o r r h i z a s i n p l a n t n u t r i t i o na nd g r o w t h :ne w p a r a d i g m sf r o mc e l l u l a r t o e c o s y s t e ms c a l e s [J ].A n n u a lR e v i e wo fP l a n tB i o l og y,2011,62:227-250.[31] L I UZ H ,L IM H ,L I UJB ,e t a l .H i g h e r d i v e r s i t y an d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o f s o i l a r b u s c u l a rm y c o r r h i z a l f u n g i a t a no pt i m a l P -i n p u t l e v e l [J ].A g r i c u l t u r e ,E c o s ys t e m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2022,337:108053.[32] Q I NZF ,P E N G Y ,Y A N GGJ ,e t a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e t w e e n p h o s p h o r u su p t a k ev i a i n d i g e n o u sa r b u s c u l a r m yc o r r h i z a l f u n g i a nd c r o p re s p o n s e :a 32P -l a b e l i n g s t u d y [J ].A p pl i e d S o i l E c o l o g y,2022,180:104624.[33] 唐燕,葛立傲,普晓兰,等.丛枝菌根真菌(AM F )对星油藤根腐病的抗性研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38(6):127-133.[34] 贾正燕,王昌梅,张啸,等.8种中药水提液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8(4):454-459.[35] 苏亚星.青枯雷尔氏菌番茄宿主适应性基因的全基因组水平鉴定与功能探究[D ].南宁:广西大学,2022.[36] 高子勤,张淑香.连作障碍与根际微生态研究Ⅰ.根系分泌物及其生态效应[J ].应用生态学报,1998,9(5):549-554.[37] 王治海,张希红.葱蒜类实行轮作倒茬好处多[J ].河南农业,2012(5):40.[38] 彭双,王一明,叶旭红,等.土壤环境因素对致病性尖孢镰刀菌生长的影响[J ].土壤,2014,46(5):845-850.[39] 何明兴,沈亮,邱恒良,等.烟草青枯病的发生及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9(1):111-112,115.[40] 施河丽,向必坤,彭五星,等.调节植烟土壤酸度防控烤烟青枯病[J ].中国烟草学报,2015,21(6):50-53.[41] 左娟,向金友,程智敏,等.土壤改良对烤烟青枯病的防治效果[J ].农技服务,2011,28(3):336,352.[42] A G A R W A L M ,D H E E M A NS ,D U B E YRC ,e t a l .D i f f e r e n t i a la n t a g o n i s t i cr e s p o n s e so f B a c i l l u s p u m i l u s M S U A 3a g a i n s t R h i z o c t o n i a s o l a n ia n d F u s a r i u mo x y s po r u m c a u s i n g f u n g a l d i s e a s e s i n F a g o p yr u m e s c u l e n t u m M o e n c h [J ].M i c r o b i o l o g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2017,205:40-47.[43] 张欣悦.青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23,29(13):89-91.[44] 刘玉珍,邓振山,高飞,等.一株巨菌草内生细菌的鉴定及其促生特性初步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2018,45(3):88-93,173.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a n dR e s e a r c hP r o s pe c t o fR h i z o m eR o t a n d S t e m R o t of S a c h a I n c h i (P l u k e n e t i a v o l u b i l i s )i nC h i n aZ H A N GJ i a l i n 1,2,L I UC h a n g a n 1,F U Q i a n t a n g1(1.X i s h u a n g b a n n aT r o p i c a lB o t a n i c a l G a r d e n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U s e o f T r o pi c a lP l a n t R e s o u r c e s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 o fS c i e n c e s ,M e n g l a666303,C h i n a ;2.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100049,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S a c h a i n c h i (P l u k e n t i a v o l u b i l i s ),n a t i v e t ot h eA n d e s M o u n t a i n so fS o u t h A m e r i c a ,i n c l u d i n g Pe r u a n dE c u a d o r ,i sa ni m p o r t a n to i l s e e dc r o p int h e l o c a l a r e a .T h es a c h a i n c h iw a s i n t r o d u c e di n t oC h i n aa n d p o p u l a r i z e d i n2006.H o w e v e r ,i tw a s f o u n d t h a tw 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e i n s a c h i n c h i n p l a n t i n gye a r s ,r h i z o m e r o t ,l e af y e l l o w i ng a n d f a l l i n g o f fo c c u r r e d ,whi c hs e r i o u s l y a f f e c t e dt h e y i e l da n dc o n t i n u o u s p r o m o t i o no f s a c h a i n c h i .T h i s a r t i c l e s u m m a r i z e d t h e r e s e a r c ho n r o o t a n d s t e mr o t d i s e a s e o f s a c h a i n c h i ,a n a l yz e d t h e c a u s e s f o r r o o t a n d s t e mr o t ,p r o v i d i n g t h e o r e t i c a l r e f e r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s u p p o r t f o r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s a c h a i n c h i i n d u s t r y .T o p r o v i d e a t h e o r e t i c a l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o f r h i z o m e r o t a n d t h e i m pr o v e m e n t o f y i e l d .K e yw o r d s :P l u k e n e t i a v o l u b i l i s ;r o o t r o t ;s t e mr o t ;c o n t r o lm e a s u r e s 101。
超早熟大豆新品种黑科5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1(4):144 146HeilongjiangAgriculturalScienceshttp://hljnykx.haasep.cnDOI:10.11942/j.issn1002 2767.2021.04.0144贾鸿昌,闫洪睿,张雷,等.超早熟大豆新品种黑科5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1(4):144 146,147.超早熟大豆新品种黑科5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贾鸿昌,闫洪睿,张 雷,鹿文成,梁吉利,韩德志,闫晓飞,朱海芳(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东北特早熟大豆育种岗,黑龙江黑河164399)摘要:为促进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大豆品种更新,提升当地大豆单产水平。
本文介绍了超早熟大豆新品种黑科57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优化配套栽培技术。
黑科57株高70cm左右,百粒重20g左右。
蛋白质含量37.78%,脂肪含量21.46%,中抗灰斑病。
出苗到成熟日数为95d左右,需≥10℃活动积温1900℃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种植。
通过试验对比表明,该品种的最佳栽培密度在35万株·hm 2左右,一般播种量70~75kg·hm 2为宜。
该品种在试验阶段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丰产性,有望成为当地主栽品种。
关键词:超早熟;大豆;黑科57收稿日期:2020 11 27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专项(2019KYJL015);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资金资助项目(CARS 04 05B);黑龙江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2019ZX16B0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专项”大豆优异品种创制及高产高效栽培配套技术集成(HNK2019CX01)。
第一作者:贾鸿昌(1980-),男,在读博士,副研究员,从事早熟大豆育种及生育期研究。
E mail:13845677276@163.com。
通信作者:韩德志(1984-),男,硕士,副研究员,从事早熟大豆育种及种质创新。
2024年冬季农业生产实施方案

2024年冬季农业生产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2024年冬季将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阶段,我们制定了以下方案,旨在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满足人民对食品的需求,确保农民的收入增长。
二、冬季农业生产重点任务1. 种植优质农作物在冬季的种植方面,我们将重点推广适应冬季气候特点的农作物,如小麦、大豆、蔬菜等。
加强科学耕作技术指导,提高种植效益和农作物品质。
同时,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2. 推广温室大棚技术冬季农业生产主要依靠温室大棚技术,因此我们将大力推广温室大棚的建设和利用。
通过合理利用温室大棚,农民可以在冬季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增加农产品供应量,提高农民收入。
3. 加强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我们将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入力度,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设备,提高种植和收割的效率,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4.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冬季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旱季,节水灌溉技术对冬季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我们将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推广高效节水灌溉设施,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保护水资源。
5. 加强农产品储运和物流保障冬季农产品的储运和物流保障对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我们将加强农产品储存设施和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保鲜程度。
同时,加强物流管理,确保农产品的及时上市和销售。
三、政策支持措施1. 财政支持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业补贴资金,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加大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力度,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设备。
2. 技术支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和指导,向农民介绍最新的科学耕作技术和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鼓励农民参加培训班和示范园,提高技术水平。
3. 农民保险推广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农民购买农业保险,增加农民的保险保障,减轻农民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的经济损失。
根内根孢囊霉对大豆成熟期生物量、根腐病及根际土壤百菌清残留的影响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17]孙金秋,任相亮,胡红岩,等.农田杂草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综述[J].杂草学报,2019,37(2):1-9.[18]李昌新,赵 锋,芮雯奕,等.长期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对双季稻田冬春季杂草群落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9,18(3):142-147.[19]董春华,曾希柏,文石林,等.长期施肥对红壤双季稻冬闲田春季杂草群落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23(9):1150-1157. [20]张海艳,朱荣松,孙国俊,等.不同施肥方式对稻麦轮作制稻田杂草群落的影响[J].杂草学报,2016,34(1):50-55.[21]YinLC,CaiZC,ZhongWH.Changesinweedcommunitydiversityofmaizecropsduetolong-termfertilization[J].CropProtection,2006,25(9):910-914.[22]李儒海,强 胜,邱多生,等.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稻油轮作制水稻田杂草群落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28(7):3236-3243. [23]汤雷雷,万开元,陈 防.养分管理与农田杂草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进化的关系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7):1744-1749. [24]NavasML.Trait-basedapproachestounravellingtheassemblyofweedcommunitiesandtheirimpactonagro-ecosystemfunctioning[J].WeedResearch,2012,52(6):479-488.接伟光,林厚泽,杨冬莹,等.根内根孢囊霉对大豆成熟期生物量、根腐病及根际土壤百菌清残留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14):153-158.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14.021根内根孢囊霉对大豆成熟期生物量、根腐病及根际土壤百菌清残留的影响接伟光1,2,林厚泽2,杨冬莹2,姚延轩2(1.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寒区植物基因与生物发酵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微生物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0;2.黑龙江东方学院食品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66) 摘要:通过随机取样研究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intraradices)菌剂对0、1年连作大豆成熟期生物量、根际土壤AMF孢子密度、AMF侵染率及根腐病病情指数的影响,以及R.intraradices对大豆根际土壤百菌清残留量的影响。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二十五届全省农业科技之冬活动的通知-黑农委函[2013]351号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二十五届全省农业科技之冬活动的通知-黑农委函[2013]351号](https://uimg.taocdn.com/273fa99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3.webp)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二十五届全省农业科技之冬活动的通知正文:----------------------------------------------------------------------------------------------------------------------------------------------------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二十五届全省农业科技之冬活动的通知(黑农委函〔2013〕351号)各市(地)、县(市、区)农委(农业局),省直有关单位:2013年11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省农委决定开展全省第二十五届农业科技之冬活动。
为了充分利用冬闲这一培训有利时机,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加速科技进村入户,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关键在于激发农民自身活力。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农民逐渐淡出身份属性,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同步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
一是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
各地要根据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特点及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要坚持生产经营型分产业、专业技能型按工种、社会服务型按岗位开展农业系统培训或实施农科职业教育,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全员经常性培训制度。
要开展农业后继者培养,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吸引农业院校毕业生、青壮年农民工和退役军人回乡务农创业,培养爱农、懂农、务农的农业后继者。
二是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
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动态管理原则,出台认定管理办法,明确认定条件、认定标准、认定程序、认定主体、承办机构、相关责任,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开展第二十四届科技之冬活动方案

开展第二十四届科技之冬活动方案xx县开展第二十四届“科技之冬”活动方案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不断提高我县各族农牧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根据县委、政府《2012年冬季重点工作推进方案》要求,我县将在今冬明春深入开展第二十四届“科技之冬”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目标任务,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结合实际,在城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培训、法制培训和科普活动,大力宣传法律在推动跨越式发展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增强市场主体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素质和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建立科学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县农业农村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作贡献。
二、活动时间2012年12月上旬至2013年4月下旬。
三、活动安排第一阶段:动员阶段(2012年12月上旬)各乡镇场及相关部门应根据本届“科技之冬”活动的总体安排,制定相应的“科技之冬”活动方案,指定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好培训人员、培训资料、培训场所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务必于12月上旬准备完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2月中旬至2013年4月中旬)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冬季重点工作,积极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牧区、城镇社区、企业力度。
要通过“科技之冬”活动不断提高科普惠农能力和水平,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
5.按照《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科协关于开展远程教育“每周科普园地”学用活动的通知》(新党组通字〔2012〕87号)要求,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集中观看学习“每周科普园地”节目,并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活动。
黑龙江省1998年-2000年农科教结合实施方案-黑政发〔1998〕74号
黑龙江省1998年-2000年农科教结合实施方案正文:---------------------------------------------------------------------------------------------------------------------------------------------------- 黑龙江省1998年-2000年农科教结合实施方案(黑政发〔1998〕74号1998年9月8日)1998至2000年是我省建设农业强省的关键时期,抓好这3年的农科教结合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巩固发展全省农业大好形势,加快农业强省建设,以及把农业科技进步、农村智力开发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按照我省2000年农业发展目标和建设农业强省总体要求,特制定1998年-2000年全省农科教结合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十五大精神为指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把科技、教育摆在农业发展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农科教结合的统筹力度。
重点抓好国家级、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区,突出搞好农业、农村干部和农科教结合管理干部的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面积推广各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进科技与农业的紧密结合,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加大科技、教育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贡献份额,使我省农业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二、目标任务当前,农业已开始向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方向转变。
农科教结合必须响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新体制的要求,确定其发展目标、任务及重点。
(一)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全面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
要以“丰收计划”为龙头,以农业技术集团承包为手段,采取单项技术,综合组装配套的方式,全面推广,规模推进种植业十大技术,畜牧业五项综合高产技术和水产鱼类名优特好少新品种的引进、养殖、扩繁技术。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发布推介2022年黑龙江省农业主推技术的通知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发布推介2022年黑龙江省农
业主推技术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公布日期】2020.03.03
•【字号】黑农厅函〔2022〕209号
•【施行日期】2020.03.0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科技
正文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发布推介2022年黑龙江省农业主推
技术的通知
黑农厅函〔2022〕209号各市(地)、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提升科技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引领作用,省农业农村厅围绕稳粮增产、地力提升等需求,经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农业推广部门和各市(地)农业农村部门推荐及专家评审,共遴选了23项农业主推技术,现予以发布。
各市(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在农业主推技术适用范围内,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为支撑,组建技术指导团队,形成符合当地实际的技术操作规范,并面向一定量的科技示范主体及科技示范基地进行示范推广,开展农技人员现场实训,组织示范主体观摩学习,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链式推广服务模式,加快先进技术进村入户到田。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专家、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特聘农技人员、科技示范主体等,通过中国农技推广APP、微信、短视频、直播平台等方式,
在线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
引导广大农技人员和农民充分利用春耕备耕、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技术等专题版块,加强技术推广示范,有效指导农业生产。
附件:2022年黑龙江省农业主推技术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3月3日。
寒地耐盐碱优质稳产水稻新品种龙稻124的选育
通信作者:孙世臣,来永才
条件的约有 100 万 hm2[7],生产潜力巨大。这一区域 通过种植耐盐碱水稻品种等综合措施改良,盐碱地 利用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耐盐碱水稻品种少、更新速 度慢的问题一直制约着该地区水稻生产的进一步发 展。本团队针对这一问题,经过多年攻关,育成了适 合该区域种植的耐盐碱、优质、稳产水稻新品种龙稻 124,助力寒地苏打盐碱地改良与利用。
78 育繁制种
2021年第6期
寒地耐盐碱优质稳产水稻
新品种龙稻 124 的选育
丁国华 1,2,3 刘 凯 1,2 曹良子 1,2,3 白良明 2,3 王彤彤 2,3 周劲松 2,3 洛 育 2,3 夏天舒 2,3 杨 光 2,3 王雪扬 2,4 姜 辉 2 陈 磊 2 李柱刚 2,3 孙世臣 1,2,3 来永才 1,2
在耐盐碱水稻品种培育方面以常规育种为主, 分子育种为辅。辽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先后育成了盐丰 47、盐丰 188、盐粳 228 等 抗盐品种 [16]。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农业科 学院、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苏沿海地区 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苏 省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先后利 用常规育种手段培育出龙稻 5 号、长白 9 号、辽盐 9 号、盐稻 10 号、广盐 1 号、海湘 030 等耐盐碱水稻品 种(品系)[9,17]。受到水稻品种自身光温适应性的 限制,各个地方的耐盐碱水稻品种一般不能直接在 其他地方种植。特别是粳稻品种,由于具有特殊多 样化的生态条件,适应性更为狭窄。东北苏打盐碱 地种植早粳稻,长期以来处于单一品种占主导地位 的局面,缺少多品种的优势互补,抗风险能力低 。 [1量为 7914kg,比对照龙稻 18 增产 7.0%。2 年区 域试验、1 年生产试验 18 点次龙稻 124 均增产,表 现出较好的稳产性和广适性。
河南省羊肚菌林下高效栽培模式及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4(1):116-119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h t t p ://h l j n y k x .h a a s e p.c n D O I :10.11942/j.i s s n 1002-2767.2024.01.0116田花丽,汪鑫,刘瑞,等.河南省羊肚菌林下高效栽培模式及技术[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4(1):116-119,120.河南省羊肚菌林下高效栽培模式及技术田花丽1,汪 鑫2,刘 瑞1,马琳静1,曹 双1,乔清涛1,张秋月1(1.南阳市科学院,河南南阳473000;2.南阳农业职业学校,河南南阳473000)摘要: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㊁药用真菌,营养价值丰富,也是目前食用菌产业中创造经济价值相对较高的一类㊂羊肚菌林下栽培开辟了一种新型种植模式,本文详细介绍了羊肚菌生物学特性㊁营养㊁药用价值和林下栽培的意义及前景,并分析了河南省羊肚菌林下栽培模式及林下高效栽培技术㊂关键词:羊肚菌;林下栽培模式;高效栽培技术;林下经济收稿日期:2023-08-30基金项目:河南省 四优四化 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食用菌专项(202208)㊂第一作者:田花丽(1984-),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食用菌及中药材研究㊂E -m a i l :h u a l i t i a n 0@163.c o m ㊂羊肚菌是一种珍稀的食㊁药兼用真菌,营养丰富,其成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牛㊁羊等蛋白质丰富的肉类加工品,富有 素中之荤㊁陆地鱼㊁二代虫草 等美誉㊂羊肚菌林下栽培是一种仿野生新兴技术,是生态效益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效合一的新兴产业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腐殖质含量丰富㊁林下空气湿润的天然资源优势,生产的肥料也可促进林(果)木生长,优势互补㊁发展空间大㊁前景好㊂林间套种羊肚菌可使林木和食用菌共生互利,充分发挥生物群落群体优势[1]㊂坚持走生态优先㊁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利用林下空闲土地大力发展羊肚菌产业,实现农业提质增效㊁农民增收致富和生态环境保护共赢㊂河南省北部为太行山系,西部为秦岭山系,南部为大别山系,中南部自西北向东南横亘400k m 的伏牛山系,森林资源丰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探索出适合林地绿色发展的农业产业,努力实现生态与发展良性循环㊂发展林下经济是推进林业转型发展㊁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绿色富民的有力 法宝 ㊂河南省内四季分明,生态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优越,自2006年起,河南部分地市开始探索性种植试验,2015年羊肚菌种植规模扩大㊂近十年来,羊肚菌人工种植规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㊂羊肚菌的人工栽培在河南各地都有种植,尤其是河南南阳㊁平顶山等地市㊂河南羊肚菌人工种植面积已经超越云㊁贵㊁川等地区成为全国羊肚菌的主产区㊂河南省境内天然的林地资源丰富㊂同时,河南又是农业大省,果树林资源种类多,面积大㊂因此利用林下资源发展羊肚菌产业,可以充分利用农村人口居多的优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㊂本论文阐述了河南省羊肚菌林下栽培的高效模式及技术措施,为羊肚菌从业人员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河南省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抓手㊂1 羊肚菌概述1.1 羊肚菌生物学特性羊肚菌属低温型菌类,适宜在温度较低的地区栽培,一般采取 冬种春收 的栽培方法,在10月-12月栽培,河南省以11月-12月为最佳播种季节,其他地区可以根据当地气温变化决定栽培时间㊂自然气温下降到18ħ以下即可栽培,绝大多数地区11月中下旬是栽培的最好时期,这一时期的自然温度较低,杂菌和病虫害较少,有利于羊肚菌菌丝生长发育㊂羊肚菌播种后,菌丝在土壤中开始萌发,菌丝渡过一个漫长的冬季生长及休眠,到了春天子实体就开始大量形成,羊肚菌开始陆续出菇㊂羊肚菌生长繁殖需要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㊁湿度㊁光线㊁p H ㊁氧气和二氧化碳等,这些与羊肚菌人工栽培息息相关㊂把握和调节好这些环境条件,是羊肚菌成功栽培的关键[2]㊂羊肚菌主要依据子实体的外观特征包括:颜色㊁形态等特点进行分类㊂近年来将传统分类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鉴定技术,已经成功运用到羊肚菌的分类研究中[3-4]㊂河南省内海拔不高,可以收集到黄色系列的野生羊肚菌,但该系列目前不能人工栽培㊂全国羊肚菌栽培的品种主要是黑色系列,包括梯棱㊁六妹㊁七妹等[5]㊂1.2 羊肚菌营养及药用价值羊肚菌中蛋白质㊁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含量尤为丰富,氨基酸高达20种,其含量达47.47%,6111期 田花丽等:河南省羊肚菌林下高效栽培模式及技术特别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很高,占氨基酸总量的47.48%,是一种珍稀的保健食品,蛋白质总含量是香菇的1.4倍;碳水化合物含量约占34.9%~44.0%[6]㊂维生素㊁矿物质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仅占2.7%~12.0%[7-8]㊂此外,羊肚菌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㊁类固醇㊁酚类化合物㊁生育酚㊁抗坏血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具有抗氧化㊁抗疲劳㊁保肝㊁保肾㊁降血脂㊁抗血栓㊁抗病毒㊁抗肿瘤等多种保健作用,在食品㊁保健品㊁医药㊁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9-12]㊂2 羊肚菌高效栽培模式2.1 菌种河南地区的羊肚菌主栽品种有川羊肚菌系列㊁昆植系列等,但近年羊肚菌生产中使用的品种远不止以上种类,多数品种来源不是很清楚㊂羊肚菌品种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用菌,已纳入品种权保护范畴,目前通过审定的羊肚菌品种有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选育的 川羊肚菌1号 川羊肚菌3号 川羊肚菌4号 川羊肚菌5号 川羊肚菌6号 ,云南省昆明植物研究所选育的 昆植1号 昆植2号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昆明植物研究所选育的 中菌羊肚菌1号,南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 南农1号 等㊂羊肚菌菌种羊肚菌菌种分离可采用组织分离㊁单孢分离㊁多孢分离㊁多菌核分离㊁单菌核分离㊁组孢混合分离等技术㊂羊肚菌菌种制备分为母种(一级种)㊁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3级模式[13]㊂2.2 林下栽培拱棚类型林下栽培食用菌是重要的林下经济模式之一,常用的栽培模式分为普通树林下栽培和果树林下套种两种:普通林间套种羊肚菌可选用冬季落叶树林和不落叶树林㊂冬季落叶树林,郁闭度达不到需求时,依然需要搭建遮阳网遮荫;在果树间如桃树㊁猕猴桃树等套种羊肚菌,利用果园的冬闲时期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㊂根据林间距大小,进行羊肚菌林下栽培时拱棚的类型可分以下两类㊂矮棚:圆形小拱棚和长方形拱棚,高度0.75m 左右,不利于管理操作,同时温度调控效果不好㊂适用于林间距小于2m 的树林,该模式成本低,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后期人工操作不便,适合于小面积栽培使用(图1A )㊂中拱棚:高度1.8m 左右,易于管理,后期对于温湿度调控更有利,出菇期可棚内搭建小拱棚㊂适用于林间距大于2m 的树林,该模式较矮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易于人工操作,是目前林下栽培的主要推广模式(图1B )㊂图1 林下矮棚栽培模式(A )和中拱棚栽培模式(B )2.3 林地选择及土壤处理2.3.1 林地选择 林地选择要从土壤㊁空间㊁林冠遮光率㊁品种和是否利于机械化作业5个方面进行选择[14]㊂宜选择具有一定疏松性的半沙质中性或偏碱性潮湿土壤(含沙量<40%),土壤pH 以6.8~7.5为宜㊂可选择造林密度大㊁林冠较大且坡度不超过15ʎ的背风地块,以免雨水冲刷菌床影响土壤雨水渗入[15]㊂林下的理想遮光率为80%,宜选择杨树㊁桐树㊁槐树㊁榆树等大树冠品种;林冠层对降雨截留和长期保湿作用明显,改良土壤和改善气候功能效果也明显,在大冠品种林下栽培羊肚菌产量较高[16-17]㊂2.3.2 土壤处理 土壤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优化土壤肥力和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蓄水保湿功能,控制病虫害发生㊂土壤处理前应先剪掉影响林下作业的枝桠,清除杂草㊁石块㊁枯枝等杂物,在种植前15d ,可施石灰粉1200~1500k g㊃h m -2,施后再旋地一遍㊂播种前7d 要根据土壤情况及时调整711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1期土壤熵情㊂2.3.3 搭建简易棚 在林间距超过2m ㊁已整理好的林地上,使用竹片㊁竹竿㊁荆条㊁玻璃纤维管等材料(材料粗细依据材质调节),弯折成宽4~6m ,顶高1.8~2.2m 的拱形骨架,骨架两端插入土中30c m 以上,拱杆间距0.8~1.0m ,用竹竿㊁铁丝等材料将每个拱架连一起,在拱架的中间用竹竿㊁木杆做支撑柱,立柱间隔2~3m ㊂为了方便整地和播种操作,可待播种后再添加支撑柱㊂2.3.4 播种 首先要根据各地不同林下小环境温度㊁湿度情况确定最佳播期㊂只要自然气温下降到18ħ以下就可栽培,可根据实地温度测量和未来温度变化趋势判断㊂由于林下气温较低,林下栽培可适当提前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㊂在此期间,应选择雨后适宜土壤湿度时及时下种,也可根据可靠天气预报,安排雨前播种,播种后通过雨水及时调节土壤湿度㊂整理厢面宽80~120c m ,沟宽40~50c m ,沟深15c m 以上㊂将羊肚菌栽培种用手捏碎成小拇指大小的菌种块,以撒播和条播的方式进行播种,用种量为150~200k g㊃(667m -2)-1㊂撒播是将菌种均匀地撒在厢面后覆土,覆土厚度3~4c m ,土要尽量覆盖住菌种,再用耙子将厢面耙平㊂条播是在厢面上用锄或者小型开沟机开沟,行距为30c m 左右,将整理好的菌种块均匀地撒在沟内,用耙子将厢面整平,土厚3~4c m ㊂播种后3~5d,在厢面上铺设微喷管,浇一次重水,保证催菇前菌丝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17]㊂2.3.5 放置外源营养袋 外源营养袋配方可以与栽培种相同,常用的原料有:小麦㊁稻壳㊁玉米芯㊁木屑㊁草㊁土壤㊁腐殖土㊁麩皮㊁米糠等㊂常用配方比例为:小麦30%~50%,草粉或木屑20%~30%,谷壳10%~50%,麸皮5%~10%,石灰或碳酸钙1%,石膏1%,含水量60%~65%,pH 自然,每袋500~600g 左右,在摆放料袋前1~2d 制备㊂需要注意配方合理,营养均衡,合理搭配碳素和氮源,并增加通气性,可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辅料木屑和玉米芯发酵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产量㊂工艺流程:原材料预处理ң拌料ң装袋ң扎口ң装包ң装锅ң灭菌ң冷却ң摆放大田[18-19]㊂播种后7~15d,当床面布满白色霜状分生孢子粉时,即可摆放营养袋㊂将营养袋压平,每袋割两道口,每道口大概8~10c m ㊂割口位置紧贴地面,不可暴露于外面,防止杂菌感染㊂轻轻按压,让料与土壤完全接触㊂营养袋呈品字形摆放在厢面上,间距25c m ,放置营养袋2600~3000袋㊃(667m -2)-1,摆放后要注意防鼠害㊁鸟害等破坏㊂2.3.6 覆膜 外源营养袋摆放完毕后覆盖打孔黑地膜,5孔㊃m -1,孔直径2~3c m ㊂黑地膜可遮光㊁保温㊁保湿,防止杂草生长,抑制菌霜㊂可人工覆膜,也可采用铺膜机进行㊂铺膜后,在膜两边每隔50c m 压上1个土块,防止地膜被风吹起,也达到适当透风㊁降温的目的㊂2.3.7 菌丝生长阶段管理 羊肚菌属低温喜冷凉型真菌,地下菌丝体在1ħ以上时即开始生长,菌丝生长最佳温度为12~15ħ,发菌前期应注意避开高温季节,适宜播期播种的羊肚菌,在正常天气条件下,自然温度一般可满足羊肚菌菌丝体生长的基本需要[20]㊂整个羊肚菌菌丝体生长阶段需要相对较暗的避光环境,黑暗或微光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㊂但光线过暗㊁空气湿度过大的环境会促使分生孢子的大量产生,增大营养消耗,不利于子实体形成㊂光照不足地块,可结合冬季修剪,适当增加菌床光照㊂光照较强的地块,可借助林木做立柱,通过人工搭建适当的遮阳网进行调节,可避免冬季遮阳网被大雪压坏㊂为方便管理,以树干为支撑,搭建遮阳网的高度不低于1.8m ,使用一层加密6针遮阳网,四周用土封住即可㊂2.3.8 催菇 当羊肚菌发菌完成后,菌床上的菌霜褪去,外界环境最低温度高于2ħ,7d 内夜间地温不低于4ħ,并持续升温时进行催菇㊂林下小拱棚种植,依靠自然温度,棚子不完全封闭,需要考虑光线和水分,因此只需在适宜的时候撤掉地膜和浇一次重水㊂催菇时撤掉地膜,增加光照,同时使用微喷管进行厢面喷灌㊂羊肚菌子囊果原基分化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50%~55%,空气湿度控制在85%~90%[21]㊂根据豫西南地区气候条件及实践经验来看,催菇后为控制温度可在林下搭建小拱棚,还可以起到保湿作用㊂林下小拱棚除具有保湿作用外也具有降温功能㊂林下小拱棚可在催菇前搭建,采用竹竿或玻璃纤维杆作为小拱棚的支撑架,根据厢面宽度选择不同长度的竹竿或纤维杆,间距在1m 左右,支撑架搭建完毕后,可根据温度情况进行覆膜处理㊂2.3.9 出菇管理 催菇后温度适宜,3~5d 即可有原基出现㊂羊肚菌原基形成后,正常情况下需要5~7d 长高至1~2c m ,球形原基可分化成8111期 田花丽等:河南省羊肚菌林下高效栽培模式及技术菌盖和菌柄初具形态的幼菇,可见菌盖雏形,呈现羊肚菌子实体的样子㊂幼菇再经过20~25d 左右即可发育成成菇㊂2.3.10 温度管理 子实体生长温度以6~18ħ为宜,0ʎC 以下低温会冻死羊肚菌原基,尤其是从原基分化为3c m 左右幼菇阶段尤为关键,对温度极其敏感,超过20ħ就会死亡㊂因此遇上高温天气,需要及时增添一层遮阳网以达到降温效果㊂2.3.11 湿度管理 在原基分化之前,小拱棚内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50%~60%,在羊肚菌子实体生长期,湿度可适当降低,子囊果发育到3c m 以上时土壤相对含水量在40%~50%,空气湿度在85%左右㊂豫西南地区春季风多,空气湿度不易调控,且温度上升较快,林下栽培常会造成保湿困难㊂如果土壤湿度过低,可以在沟内少量灌溉,水量宜小不宜大,通过少量多次的方法进行调控,如果湿度过大,可通风换气,每次换气时间30m i n 左右㊂2.3.12 通风管理 原基分化为3c m 左右幼菇阶段,对外界条件比较敏感;随着幼菇长大,抵抗力也逐渐增强㊂适当通风可增加棚内的氧气含量,利于羊肚菌的生长发育,减少畸形菇的发生,具体做法为当幼菇长到3c m 以上时,在棚膜上打孔,也可逐渐掀开一侧薄膜通风㊂2.3.13 采收 林下栽培的羊肚菌从幼菇形成到采收需15~20d㊂羊肚菌采收首要选择在晴天的早晨或者是阴天,在雨天或者是下雨前后以及晴天下午都不适合采收羊肚菌㊂其次就是在采收羊肚菌的时候,要轻轻拿着羊肚菌的菌柄来采收,尽可能从根部挖出,以免损坏羊肚菌[17],要注意轻拿轻放,盛放子实体的器皿最好是竹筐㊁塑料筐之类,不能使用麻袋㊁布袋㊁塑料袋等易造成羊肚菌挤压的物品㊂林下羊肚菌栽培中,采收以子囊果八分成熟为宜,此时采收的子囊果棱纹没有开裂㊁纹路厚,口感及质量佳,且耐储运㊂3 结语羊肚菌林下栽培属于仿野生生态的新兴种植模式,既不占用耕地,又可提高土地利用率㊂在果树林下套种羊肚菌,创新了果菌间套高效种植模式,能够真正让农闲时节 忙起来 ,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装满 钱袋子 ,既能促进农业增效㊁农民增收,也能激活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动力,一举多得㊂普通林下栽培羊肚菌可充分利用空间优势,利用林下有利的天然因素如:温度㊁光照㊁氧气㊁湿度来调节羊肚菌种植能够实现林(果)㊁菌协同收益㊂不论是普通树林下栽培羊肚菌还是果树林下套种羊肚菌,按照林下高效栽培技术指导生产,产量至少可达到4500k g㊃h m -2,净收益增加22.5万元㊃h m -2以上㊂因此,在河南地区进行林下羊肚菌栽培时要根据羊肚菌的生长特性,结合各地市县的环境气候条件,适时调控温㊁光㊁气㊁湿等因素,科学㊁精细㊁合理地进行管理,将羊肚菌高效的林下栽培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既能保障羊肚菌的品质,又可以创造经济价值,对省内乃至全国林业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㊂参考文献:[1] 周帅,陈鑫伟,郑东方,等.河南省羊肚菌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 ].食药用菌,2022,30(3):179-182.[2] 兰秀华.羊肚菌营养品质形成因素分析㊁功能成分鉴定及液体发酵应用[D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2.[3] 刘伟.梯棱羊肚菌生长发育过程及羊肚菌属的组学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0.[4] 赵瑞华,贺晓龙.羊肚菌分子鉴定及功能基因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杂志,2022,42(1):112-117.[5] 涂小曼.六妹羊肚菌化学成分的研究[D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0.[6] 杨秀光.羊肚菌的价值特性及糯掌村栽培技术分析[J ].农村科学实验,2019(28):96-97.[7] 李翔,龚晓源,王建辉,等.羊肚菌复合猪肉丸加工工艺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22,47(5):110-118.[8] 高娟.羊肚菌调味基料的制备及其风味特性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20.[9] 王艳,翟飞红,赵晓东,等.羊肚菌功能活性的研究进展[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2(1):79-84.[10] 田雨.羊肚菌蛋白质提取及抗氧化肽制备研究[D ].太原:山西大学,2020.[11] 任嘉兴.羊肚菌多糖分离纯化㊁结构分析及体外抗氧化研究[D ].太原:山西大学,2019.[12] 么越,荣丹,唐梦瑜,等.羊肚菌药用价值及产品开发现状[J ].中国食用菌,2022,41(7):13-17,21.[13] 罗凯.湖北地区羊肚菌栽培研究[D ].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20.[14] 马璐,林衍铨,应正河,等.竹荪间作套种研究进展[J ].中国食用菌,2015,34(6):7-12.[15] 李勇,史新敏,樊继德,等.黄淮地区羊肚菌林下机械化轻简栽培关键技术[J ].中国食用菌,2019,38(5):102-105.[16] 彭天祥.不同林地类型下羊肚菌主栽品种筛选及高效培育技术研究[Z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2021-04-08.[17] 彭天祥.羊肚菌林下高效栽培模式及技术探讨[J ].现代农业研究,2021,27(2):101-102.[18] 刘瑶琳.六妹羊肚菌大田栽培优良菌株筛选及高产栽培研究[D ].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20.[19] 王小丽,何茂雪,罗勇兵,等.营养袋投放方式及配比对林下羊肚菌种植的影响[J ].绿色科技,2021,23(19):156-158.[20] 高新楼,李宾,田芳,等.郑州地区羊肚菌林下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9(12):307-308.[21] 缪玉和.林下菌种越冬茬种植技术分析:以林下羊肚菌为例[J ].绿色科技,2023,25(5):104-108.911黑龙江农业科学2024(1):120-124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h t t p://h l j n y k x.h a a s e p.c n D O I:10.11942/j.i s s n1002-2767.2024.01.0120毛亮,张以和,周成松,等.吐鲁番市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4(1):120-124.吐鲁番市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毛亮1,张以和1,周成松1,潘卫萍1,黄明亮1,肖瑶1,刘萍2(1.新疆吐鲁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吐鲁番838000;2.库尔勒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新疆库尔勒841000)摘要:吐鲁番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设施种植面积扩大和生产周期延长,随着设施种植年限增加和四季周而复始地生产,设施蔬菜病虫害种类增加,发生程度呈逐年上升态势,设施蔬菜病虫害对设施蔬菜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㊂为了缓解病虫害对吐鲁番市设施蔬菜产业的影响,通过调查和总结吐鲁番市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农业防治㊁物理防治㊁生物防治㊁化学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㊂关键词:吐鲁番;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绿色防控技术设施蔬菜生产是不同于传统农业的种植方式,采用人工技术手段,人为创造适宜蔬菜生长环境,克服不利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全天候和一年四季生长,延长蔬菜种植时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幅度增加蔬菜生产效率,解决了北方蔬菜供应不足的问题,加快传统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推动农业高效㊁高质量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㊂近几十年来,我国设施园艺发展迅速,截止2022年我国设施园艺种植面积达到280多万h m2,占全世界设施种植面积的80%以上,解决了中国蔬菜周年均衡供应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助力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㊂自2009年,吐鲁番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设施种植面积扩大和生产周期延长,随着设施种植年限增加和四季周而复始地生产,设施蔬菜病虫害种类增加,发生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病虫害对设施蔬菜产量和品质产生一定影响,设施蔬菜种植户在病虫害防控的 预防意识 和 整体防控意识 较低,在病虫害发生前合理利用农业防治㊁物理防治㊁生物防治措施预防较少,在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控方面措施比较单一,比较依赖化学防控措施,一般都是 头疼医头㊁脚疼医脚 ,对设施病虫收稿日期:2023-08-12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三农 骨干人才培养项目(2022S N G G N T035)㊂第一作者:毛亮(1981-),男,硕士,正高级农艺师,从事设施病虫害相关研究㊂E-m a i l:m a o2548@163.c o m㊂E f f i c i e n t C u l t i v a t i o n M o d e l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M o r e li n H e n a n P r o v i n c eT I A N H u a l i1,W A N G X i n2,L I U R u i1,M A L i n j i n g1,C A O S h u a n g1,Q I A O Q i n g t a o1,Z H A N G Q i u y u e1(1.N a n y a n g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N a n y a n g473000,C h i n a;2.N a n y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V o c a t i o n a l S c h o o l,N a n y a n g 4730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M o r c h e l l a e s c u l e n t a i s a r a r e k i n d o f e d i b l e a n d m e d i c i n a l f u n g u s w i t h r i c h n u t r i t i o n a l v a l u e,a n d i s a l s o a v a r i e t y t h a t c r e a t s r e l a t i v e l y h i g h e c o n o m i c v a l u e i n t h e c u r r e n t e d i b l e f u n g i i n d u s t r y.T 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d e t a i l t h e b i d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n u t r i t i o n a l v a l u e,m e d i c i n a l v a l u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 a n d p r o s p e c t o f t h e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m o r e l s u n d e r f o r e s t,c u l t i v a t i o n m o d e s i n H e n a n P r o v i n c e a n d t h e e f f i c i e n t c u l t i v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m o r e l s u n d e r f o r e s t.K e y w o r d s:m o r e l m u s h r o o m;u n d e r s t o r y c u l t i v a t i o n m o d e;e f f i c i e n t c u l t i v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u n d e r-f o r e s t r y e c o n o m y 0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二十四届全省农业科技之冬
活动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科技与农机
【发文字号】黑农委函[2012]404号
【发布部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2.11.02
【实施日期】2012.11.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二十四届全省农业科技之冬活动的通知
(黑农委函〔2012〕404号)
各市(地)、县(市、区)农委(农业局),绥芬河市、抚远县农业局:
为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技人员的科技素质,省农委决定从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第二十四届农业科技之冬活动。
为扎实、有效开展好农业科技之冬活动,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本届科技之冬活动的重要意义
2012年是全国农业科技年,中央1号文件第一次聚集农业科技,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实施“一个衔接、两个覆盖”,即:在岗基层农技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
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农业科技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为此,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本届农业科技之冬活动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转变工作作风、走基层、办实事的一次重要行动,作为农业科技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广大农民和技术人员科技素质的一次重要举措,作为在高起点上实现明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基础,高度重视,精神谋划,认真组织,扎实推进。
二、突出活动重点丰富活动内容
今年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覆盖全省87个县(市、区),本届农业科技之冬活动要紧紧围绕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内容,抓住今年冬闲有利时机开展科技培训,抓住明年春耕生产关键农时开展现场指导。
重点开展好以下几方面活动:(一)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
依托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各地要组织好人员参加农业部万名农技推广人才骨干班培训和省农委2012年度基层农技人员重点班培训,自行组织基层农技人员普通班培训,对所有农技人员(种植业)进行一次大规模培训,全省培训农技人员6000人。
(二)实施农村科技明白人培训工程。
按照全省农村科技明白人培训计划,每个村每年培训2名不同产业的农村科技明白人,使其不但掌握最新栽培模式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还要了解相关农业政策法规和经营管理等知识,并能发挥村级农民技术员的作用,带动本村产业发展。
全省培训明白人1.8万人。
(三)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训。
依托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围绕当地主导产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现场观摩、农民田间学校等方式,指导农业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其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全省培训示范户5万户。
(四)开展农民普及培训。
依托组织部门遍布全省的农村远程教育村级站点,配合当
地组织部门开展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行动。
通过专家授课、网上直播、实地示范、网上观摩、咨询服务、网上互动等方式,按照春耕、夏管、秋收、冬藏四个阶段,开展农业科技立体化培训,当前要做好今年冬藏阶段的培训。
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科技大集、科普展览、广播电视讲座,开展巡回指导、技术咨询,播放技术光盘,发放技术明白纸等多种手段,广泛开展农民普及性培训。
全省培训农民500万人次。
(五)举办农民科技节。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是我省农民科技节,明年是第十八届。
要将农民科技节作为各地农业科技大培训和科技之冬的标志性活动,组织开展文艺演出、科技大集、成果展览、知识竞赛、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等活动,营造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
(六)开展科技备耕“春雨行动”。
组织全省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专家和市、县、乡农技推广人员,在备春耕生产和春播春种期间,集中开展三个月的科技备耕“春雨行动”。
充分发挥各级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的作用,采取帮县包村联户的办法,帮助当地搞好备春耕生产的墒情调查、技术方案制定、品种筛选,搞好各项技术服务。
三、探索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
目前,制约我省农业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不畅、转化率较低,相关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业科技园区和示范基地展示的先进栽培模式还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探索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长效机制和有效机制是我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建立健全推广责任制度,确保农技推广服务到位。
一是建立县级农技推广首席专家制度。
按照县域农业主导产业,设置县级农技推广首席专家,负责制订重大农业技术推广计划,研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实施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开展农技人员、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的培训指导和技
术咨询服务。
二是建立县级农技推广人员责任制度。
对县级农技人员,按照主导产业分类组建技术指导员队伍,负责联系和指导乡镇农技员、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点和核心示范户,开展农业关键技术试验示范、农业信息服务、农民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等工作。
三是建立乡镇农技推广人员责任制度。
按照当地农业产业需要,建立乡镇责任农技员队伍。
责任农技员通过包村联户的方式,联系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点、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试验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