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合集下载

无碳小车制作方案

无碳小车制作方案

无碳小车制作方案摘要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命名主题是“无碳小车”。

设计过程特别注重设计方法,对制作过程的材料选择,加工难度和成本也有更高要求。

我们综合运用参数化设计,数控加工等先进设计加工方法,采用SOLIDWORKS,CREO等软件配合制作。

我们把小车的制作分为材料选择,制作加工和装配三个过程。

将每个过程独立分析又联合考虑,通过学习提升加工人员综合素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层层把关,降低加工难度,加工误差,缩短时间和减少制作成本,一步步向最优的制作方案靠近。

根据制作方法,我们将零件分为标准件和非标准件两种。

为了制作过程更加容易完成,设计过程尽量使用标准件,然后购买。

非标准件将由参赛者加工完成。

关键字:参数化设计数控加工标准件非标准件一、材料选择1.1小车零件标准件:M4×12盘头螺钉和配套螺母、M8螺母、H8×M5*36+10隔离螺柱6个、1M-20齿齿轮1个、1M-80齿齿轮1个、M8立式KP08轴承座5个、卧式轴承座1个、导向轮、顶滑轮非标准件:底板、后轮2个、后轮轴1个、大齿轮轴1个、转片1个、转片轴、连架杆2个、微调螺杆1个、前摇杆1个、车顶1个、载重物板、撑杆3个、连杆1个1.2现有设备立式升降台铣床、立式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铣钻床、万能外圆磨床、数控铣床、台虎钳、锯、刻度尺1.3非标准件材料选择市场上常用的机械材料有铸铝合金、铝合金、碳钢、铸铁、有机玻璃、合金钢等等。

从材料的成本和加工程度考虑,就数铝合金和亚克力板(有机玻璃)最好。

铝合金密度低,但强度比较高,接近或超过优质钢,塑性好,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腐蚀性。

亚克力板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化学稳定性,力学性能和耐候性,易加工,外观优美,价格低廉等特点。

通过上述分析,理应选择亚克力板,但是机电实验中心现有设备限制,在事件加工过程中,亚克力板的加工容易裂,无法满足要求。

综上所述,非标准件的材料统一采用铝合金。

学生学科竞赛

学生学科竞赛

学生学科竞赛
大学学科竞赛都包含哪些
1、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2、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3、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4、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5、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6、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

7、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8、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9、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学科竞赛不要盲目参加
准备一个赛事,少则半年,甚至更长时间。

为了在赛事中获胜,学生
必须翘课,甚至组织部门特批可以不上课。

有的学生,从大一到大三,每
年都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科竞赛,几乎很少有时间学习专业知识。

奖杯、奖
状拿到手软。

据观察,那些本科阶段长期参加竞赛,没有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的同学,到了研究生阶段后,底子是很薄弱的,专业知识是碎片化和残缺的。

为什么高校和大学生,都热衷组织和参加科学竞赛?一旦学生取得好
的名次,不论对学校、对个人,各种荣誉将纷沓而至。

学生有竞赛经历,
综合成绩排名有加分,有利于推免保研,对就业找工作、出国深造等也有一定的竞争力。

所以,四年大学阶段有参与学科竞赛的经历是很重要的。

但如果把学科竞赛作为大学阶段的全部,长远来说,可能得不偿失。

大学生可以参加地竞赛汇总情况

大学生可以参加地竞赛汇总情况

大学生可以参加的竞赛文案大全文案大全文案大全注:加黑赛事为教育部资助的九大赛事,上面共有八个,还有一个是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文案大全文案大全重庆大学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一览表文案大全文案大全注:1 含(*)赛事为教育部资助的九大赛事,上面共有 6个,还有“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

2 加黑赛事为在机械学子关注较多、有广泛参与度的比赛。

重点项目竞赛的介绍及获奖情况主要分为三类,一.实践类1.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该项目隶属于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原名“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是教育部为推动创新性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国家直接面向大学生组织开展的自主性、探索性、过程性、协作性和学科性的创新训练项目。

该计划项目的开展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素质,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文案大全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开展项目申请,每队人数最多不超过3人。

项目申报对象主要为学习成绩优良(或个别有特长)、学有余力、项目开展期间为2、3年级(五年制本科为2-4年级)的在校本科学生,申报项目的学生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弘深学院学生;(2)、课程成绩平均分值≥ 70 ,平均学年重修课程数不得多于 1 门,学有余力的学生;(3)、不满足1、2条中任何一条,但个别有特长的学生,经审查批准后可参加申报。

目前我校已连续开展六届,立项项目近400项,参与学生1100余人。

2.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重庆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 ,简称 SRTP ),是学校面向全校本科生开展的一项创新教育计划,是学校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程训练大赛策划书3篇

工程训练大赛策划书3篇

工程训练大赛策划书3篇篇一《工程训练大赛策划书》一、赛事背景工程训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通过工程训练大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次大赛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工程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平台,促进工程教育的发展。

二、赛事目的1. 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促进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4. 展示学生的工程技能和创新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赛事主题创新驱动,实践成才四、参赛对象全校各专业学生五、赛事时间和地点1. 时间:[具体时间]2. 地点:[详细地址]六、赛事组织1. 主办单位:[主办单位名称]2. 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3. 协办单位:[协办单位名称]4. 成立赛事组委会:负责赛事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七、赛事流程1. 报名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1])发布赛事通知和报名信息。

学生组队报名,每队人数[X]人。

提交报名材料,包括团队成员名单、项目计划书等。

2. 培训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2])组织参赛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

3. 项目制作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3])参赛学生根据项目计划书进行项目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可进行多次调试和改进。

4. 作品提交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4])参赛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品。

提交作品包括实物作品、设计文档、演示视频等。

5. 评审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5])组织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

评审标准包括创新性、实用性、技术难度、团队协作等。

6. 颁奖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6])公布获奖名单。

举行颁奖仪式,为获奖团队颁发证书和奖金。

八、赛事奖项设置1. 一等奖:[X]名2. 二等奖:[X]名3. 三等奖:[X]名4. 优秀奖:若干名5. 最佳创意奖:[X]名6. 最佳团队协作奖:[X]名7. 优秀指导教师奖:[X]名九、赛事宣传1. 制作宣传海报:在学校宣传栏、教学楼等显眼位置张贴宣传海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重庆赛区)获奖情况的通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重庆赛区)获奖情况的通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重庆赛区)获奖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03.10•【字号】渝教高〔2015〕4号•【施行日期】2015.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重庆赛区)获奖情况的通报渝教高〔2015〕4号各有关高校: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重庆赛区的比赛工作已圆满结束。

根据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章程的有关规定,经重庆赛区组委会专家组评审并公示,在14所高校25支代表队参加的s型项目常规赛中,评出重庆赛区特等奖4队、一等奖6队、二等奖10队、三等奖5队;在10所高校18支代表队参加的8字型项目的常规赛中,评出重庆赛区特等奖3队、一等奖5队、二等奖7队、三等奖3队。

13所参赛学校获得重庆赛区优秀组织奖,27名教师被评为重庆赛区优秀指导教师,15名同志被评为重庆赛区优秀组织工作者(获奖名单见附件)。

同时,重庆赛区组委会将根据全国组委会竞赛规则按获奖排名顺序推荐代表队,由全国组委会确定重庆市参加全国竞赛代表队名单。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教育部和财政部开展的“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资助的竞赛之一,是一项群众性的科技活动,对促进我市高校工程训练类课程建设,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与智慧,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参赛学校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

未参赛的学校创造条件,主动参与,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附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重庆赛区)获奖名单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5年3月10日附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重庆赛区)获奖名单一、s型常规赛获奖名单(按成绩排序)二、8字型常规赛获奖名单(按成绩排序)三、优秀指导教师(27名)重庆大学(3名):任红、崔军、龙建西南大学(3名):蒋猛、张春、郑应彬重庆工商大学(4名):王旭东、李平、张天禄、夏洪均重庆理工大学(4名):彭东、李燕、闫忠琳、蒋海燕长江师范学院(2名):蒋英钰、秦榜明重庆科技学院(8名):左时伦、谭逢友、苏卫东、陈渝、何高法、姜占平、羊健、李亮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3名):徐漫琳、葛宏翔、李立成四、优秀组织工作者(15名)重庆大学(1名):任亨斌西南大学(1名):张建军重庆邮电大学(1名):郑太雄重庆交通大学(1名):钟厉重庆工商大学(1名):谭伟重庆理工大学(1名):王国超重庆三峡学院(1名):赵英杰重庆文理学院(1名):田永酉长江师范学院(1名):彭程重庆科技学院(2名):周雄何高法重庆人文科技学院(1名):强华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1名):陈龙灿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1名):潘银松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1名):葛敏五、优秀组织奖(13校)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2015年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方案【模板】

2015年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方案【模板】

2015年**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方案2015年**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由**市教委主办,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承办。

竞赛方案如下:一、竞赛目的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展示**市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科技创新实践成果,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参赛资格(一)具备工程训练中心的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本、专科生可组队参赛,年级不限。

鼓励参赛学生跨专业组队,团队人数不超过6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

(二)参赛学校自行组织校内比赛,择优推荐优秀团队(2~4支)并通过本校工程训练中心统一组织报名参加**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三、竞赛主题本届竞赛主题为“蓝牙小车搬运竞赛”。

要求经过一定的前期准备后,在比赛现场完成一台符合本命题要求的可运行的机电装置,并进行现场竞争性运行考核。

每个参赛作品需要提交相关的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成本分析和工程管理4个文件及长度为3分钟的关于参赛作品设计及制作过程的汇报视频。

四、竞赛内容开展“安卓系统控制的具有搬运功能的蓝牙小车”为主题的创新思维活动,设计制作一种蓝牙小车,通过安装在Android操作系统的App程序的手机(具备蓝牙功能)控制,分别完成直行、上坡、下台阶、转弯、抓取及搬运货物并放置到指定地点等一系列动作。

货物由竞赛时统一使用质量为0.1Kg的货物,要求货物由小车实现搬运至指定放置地点,搬运过程中不允许货物从小车上掉落。

图1为赛道示意图。

图1 蓝牙小车搬运竞赛赛道示意图具体设计、材料选用及加工制作均由参赛学生自主完成。

允许为参赛小车命名,并在参赛小车上制作标识。

参加蓝牙小车搬运竞赛的每个参赛队选派2名队员在规定的赛道用手机控制小车完成搬运任务,根据完成任务的多少及时间计分。

同时,安排现场加工制作的竞赛。

另外,还要求提交小车结构设计报告,工艺分析报告,成本核算报告,工程管理报告和制作视频等文字视频资料。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成绩 常规赛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成绩 常规赛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第 1 页 常规赛获奖名单分项 学校 津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厦门理工学院 东南大学 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海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南京航空航 大学 京理工大学 中原工学院 华 电力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原工业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东 石油大学 重庆大学 四 大学 绍 文理学院 长春工程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队号 76 11 47 29 28 58 39 67 5 24 33 34 7 69 66 26 31 71 36 2 63 59 23 获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 "S"项目一等奖"S" 项 目 一 等 奖 共 23 支 参 赛 队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第 2 页 常规赛获奖名单分项 学校 重庆工商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河 东 "S" 项 目 二 等 奖 共 23 支 参 赛 队 工业大学 林业大学 津工业大学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京 工大学 华侨大学 百色学院 重庆科技学院 原科技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山东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湖南大学 河 农业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黑龙江科技大学 贵阳学院 队号 17 45 46 41 54 48 32 56 44 3 61 52 40 10 55 13 14 16 57 64 74 30 1 获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 "S"项目二等奖常规赛获奖名单分项第 3 页杭"S" 项 目 等 奖 共 30 支 参 赛 队学校 队号 获奖 河南理工大学 38 "S"项目 等奖 沈阳建筑大学 60 "S"项目 等奖 南昌大学 75 "S"项目 等奖 海工程技术大学 49 "S"项目 等奖 贵 大学 73 "S"项目 等奖 沈阳航空航 大学 43 "S"项目 等奖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37 "S"项目 等奖 峡大学 65 "S"项目 等奖 西安科技大学 6 "S"项目 等奖 江苏大学 9 "S"项目 等奖 中 大学 51 "S"项目 等奖 韶 学院 50 "S"项目 等奖 广西师范大学 62 "S"项目 等奖 海交通大学 12 "S"项目 等奖 武汉科技大学 8 "S"项目 等奖 巢湖学院 20 "S"项目 等奖 沈阳工学院 70 "S"项目 等奖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5 "S"项目 等奖 华东交通大学 22 "S"项目 等奖 华大学 72 "S"项目 等奖 内蒙古民族大学 27 "S"项目 等奖 安徽科技学院 15 "S"项目 等奖 贵 师范大学 18 "S"项目 等奖 湖南工程学院 42 "S"项目 等奖 昆明学院 19 "S"项目 等奖 内蒙古工业大学 53 "S"项目 等奖 华南理工大学 4 "S"项目 等奖 中央民族大学 35 "S"项目 等奖 内蒙古农业大学 68 "S"项目 等奖 成都理工大学 21 "S"项目 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第 4 页 常规赛获奖名单分项 学校 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津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 峡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南大学 海工程技术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原工业学院 京理工大学 海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晋中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队号 110 114 130 103 131 122 94 93 112 97 117 126 98 83 150 142 92 144 140 141 116 125 104 获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 "8"项目一等奖"8" 项 目 一 等 奖 共 23 支 参 赛 队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第 5 页 常规赛获奖名单分项 学校 昆明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福 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青岛大学 重庆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海交通大学 中原工学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 南京航空航 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长春理工大学 南昌大学 队号 101 86 108 132 102 118 146 133 127 147 115 137 107 120 135 113 84 88 81 134 149 143 145 获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 "8"项目二等奖"8" 项 目 二 等 奖 共 23 支 参 赛 队常规赛获奖名单分项 学校 原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贵 理工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 四 理工学院 京航空航 大学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沈阳航空航 大学 巢湖学院 韶 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河 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 井冈山大学 华 理工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汕头大学 江苏大学 湖南工程学院 东 电力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华航 工业学院 贵 大学 昆明学院 黑龙江科技大学 清华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重庆科技学院 队号 89 121 123 77 138 82 151 99 96 139 105 90 119 91 78 87 109 85 106 124 80 100 148 136 79 129 95 111 128第 6 页"8" 项 目 等 奖 共 29 支 参 赛 队获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8"项目 等奖。

第三届湖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湖南赛区预赛获奖名单

第三届湖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湖南赛区预赛获奖名单
卫 畅、胡晓馗、付立德
章文博
一等奖
20
长沙理工大学
戴智鹏、张永建、郑炳峰
刘志强
一等奖
21
湖南工程学院
何 思、葛魏沁、文 杰
谭季秋
一等奖
22
中南大学
赵 帅、黄宪坚、付亚南
唐进元
一等奖
23
湖南工业大学
陈 邦、范星星、吴 波
邱显焱
一等奖
24
中南大学
李照宇、章一强、高杨博
夏建芳
一等奖
25
湖南工程学院
林枝强、陈逸蕾、邓心豪
二等奖
32
湖南科技大学
过柳甫、刘 博、李重阳
刘 平
二等奖
33
湘潭大学
尚统一、赵 博、陈钊书
姜胜强
二等奖
34
湖南文理学院
黄进修、罗集珍、缪梦岚
何哲明
二等奖
35
长沙理工大学
吴立新、聂 翔、周 攀
尹来容
二等奖
36
湘潭大学
田 野、胡圣贤、陈建菊
张高峰
二等奖
37
湘潭大学
章 壮、范蒙超、张 伟
姜胜强
二等奖
38
湖南理工学院
杨胜培
三等奖
23
长沙理工大学
羊兴才、胡季清、刘 涛
尹来容
三等奖
24
南华大学
舒友培、肖秋红、邓鑫焱
何 彬
三等奖
25
中南大学
林银洁、杜双龙、李志亮
严宏志
三等奖
26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曾 强、罗 干、李振雄
邱显焱
三等奖
27
湖南文理学院
伍 赛、谢荣姚、彭海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湖北赛区预赛命题及规则(第二轮)2014-5-61.本届竞赛主题:本届竞赛主题为低成本、环境友好型机械的设计与制造。

采用规定命题方式规定命题要求经过一定的前期准备后,配合比赛现场加工调试,完成一套符合本命题要求的可运行装置,并进行现场竞争性运行考核。

每个参赛作品要提交相关的设计、工艺、成本分析、工程管理或程序设计4项报告。

2.竞赛命题:2.1 单摆-球滚道“永动器”命题编号(HBGX2015-1)2.1.1 功能要求以单摆重力势能转换为动能驱动小球沿轨道运动,小球沿轨道滚到最高点回落再将单摆打到最高点,摆与球不断转换能量,理论上应该永动(图1),但由于各种阻力,摆与球的运动次数是有限的。

要求经过一定的前期设计后,结合现场制作,完成一套符合本命题要求的摆-球“永动器”装置,并进行现场竞争性比赛。

每个作品要提交相关的设计、工艺、成本分析和工程管理4项报告。

作品应留出Φ50的显著位置粘贴由比赛承办方提供的编号不干胶。

图1 摆球“永动器”装置示意图要求总尺寸(包括运动部分)长不大于200mm(平行地平面),宽不大于40mm(平行地平面),高不大于180mm(垂直地平面)。

材料主要选择铝合金和钢。

除标准件外,所有零件应该自己设计制造,期中摆杆直径为5mm的实心刚性杆件,摆锤和滚球必须为等质实心体,摆锤应能拆装以便称重,否则不予参加比赛。

轴承可以设计为滚动、滑动、顶针、电磁和气浮等形式,轨道可以设计为圆形、椭圆形、摆线形、直线与曲线组合形等多种形式。

外壳上至少有反映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的文字,以及学校校徽的图案。

图1只是一个概念图,学生可以在上述要求下自行设计装配图和零件。

以摆和球碰撞后相互交换能量的次数和来回摆动的时间长短评定竞技比赛成绩。

每一个项目还需要提交关于作品的设计说明书和工程管理方案、成本分析报告及底座与滑道的加工工艺方案。

每个学校只能推荐2个队,且两队的作品结构应不一样,每队2-3名学生、1-2指导教师。

全部设计图应选用CAD软件进行设计、底座与滑道还应用CAM进行计算机辅助编程-模拟加工-加工制造。

除外壳上至少有反映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的文字,以及学校校徽的图案外。

要求团队自主设计并加工出反映主题的三维徽标。

团队同时提交徽标设计说明(篇幅限制为A4纸一张,文字部分的字数不超过300字,内容包括创意、材料、制作说明),作为评分点之一,并用快速成形机制作图标。

参赛者参赛时,需要提交关于作品①设计说明书、②工程管理方案、③加工工艺方案、④成本分析方案报告,以及二维徽标设计说明。

2.1.2 评分规则(1) 本校制作:参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竞赛命题的要求,在各自所在的学校内,自主设计,独立制作出参赛摆-球“永动器”和关于“永动器”的结构设计方案、工程管理方案、加工工艺方案及成本分析方案等4份报告,以及二维徽标设计说明。

(2) 集中参赛:参赛队携带在本校制作完成并调试好的“永动器”作品和关于作品的结构设计方案、工程管理方案、加工工艺方案及成本分析方案等4份报告(纸质版+电子版)以及二维徽标设计说明书参加竞赛。

报告按本届竞赛组委会发布的统一格式编写。

每个学校可以选择1-2项,每项目不超过3名学生。

(3) 报告的评分由竞赛评委会对每个参赛队提交的方案进行评阅。

其中结构设计方案10分,工艺设计方案7.5分,成本分析方案7.5分,工程管理设计方案5分。

每出现一处不正确或不合理扣0.2-0.5分。

二维徽标放入快速成形加工统一评分。

1)结构设计报告评分(10分)完整性要求:“永动器”装配图1幅(A4纸1页),设计说明书1-2页(A4)正确性要求:传动原理与机构设计和计算正确,选材和工艺合理;创新性要求:有独立见解及创新设计思想;规范性要求:图纸表达完整,标注正确;文字描述准确、清晰。

采用Solidworks建模形成的三维图和工程图将加分,具体加分多少由评委会决定。

要求同时提交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的电子档。

2)工艺设计报告评分(7.5分)按照中批量(500台/年)的生产纲领,自选“永动器”作品的一个较复杂的零件,设计并提交工艺设计方案报告(A4,2-3页)。

要求采用统一的报告格式(网上下载);3)成本分析报告评分(7.5分)按照中批量(500台/年)生产纲领对作品“永动器”产品做成本分析,内容应包含材料成本、加工制造成本两方面(A4,2-3页)。

要求采用统一的报告格式(网上下载)。

4)工程管理设计报告评分(5分)按照中批量(500台/年)对作品“永动器”产品做生产工程管理方案设计(A4,2-3页)。

要求目标明确,文件完整,计划合理,表达清楚。

采用统一的报告格式(网上下载)。

此项成绩编号为ⅠA,总和每队的4个方案的得分,按从高到低排列名次,按下列公式计算各队此项成绩:ⅠA=30-15*(名次-1)/(命题2参赛队数-1)(4)现场竞赛1)第一竞赛环节携带在本校制作完成好的作品,在集中比赛现场,使用大赛组委会统一提供的台桌,将“永动器”放置在桌面,比赛裁判员检查尺寸和重量,对不符合规定的将不允许参加比赛。

起摆位置为水平位置或以下,应有机构控制起摆,不能用手拿摆起摆,对违规者将取消比赛资格。

从起摆开始计算碰撞次数和摆动时间直到摆停止,碰撞1次得200分,摆动时间以秒计,每秒计1分。

每队有2次机会,计算时,采用2次成绩中最好成绩。

碰撞有效性由裁判在现场根据眼和耳可分辨能力决定。

此项成绩编号为ⅠB。

根据各队的时间长短,按从高到低排列名次,按下列公式计算各队此项成绩:ⅠB=70-40*(名次-1)/(本组参赛队数-1)按下面公式计算各队的阶段成绩, 编号为ⅠAB:ⅠAB=ⅠA+ⅠB根据各队的阶段成绩,按从高到低排列名次,将参赛队分为Ⅰ-A和Ⅰ-B两个组,Ⅰ-A组队数约占本组参赛队数50%,Ⅰ-A组参赛队获得一等奖的竞争权利;Ⅰ-B组参赛队获得二等奖的竞争权利。

2)Ⅰ-A组第二竞赛环节(a)现场加工制作A组每队派出一名队员,进行轨道的加工制作,选手可以携带笔记本电脑在家完成三维建模,然后采用比赛指定软件进行CAM-模拟加工-生成加工程序-在现场安装毛坯-调入程序-进行模拟加工-开机加工轨道槽。

毛坯可以在各自学校加工好定位和安装部位,以及其他应该加工的部位,将半成品带入加工现场,准备完成轨道槽的数控铣削或加工中心加工任务。

刀具和测量工具自带。

在规定的加工时间60分钟内完成加工,起评分20分;超过60分钟后完成的,每延长5分钟,扣1分;延时超过1小时还没有完成任务的,不得分。

选手在加工竞赛过程中有违规现象,每发现一处扣罚1分,情节严重者加罚,直至停止其比赛。

采用Solidworks进行三维建模+SolidCAM自动编程+模拟加工的将加分,具体加分多少由评委会决定。

加工好的作品打上标记,统一放在比赛裁判制定的位置处,由裁判统一交给安装调试室。

此项竞赛任务成绩编号为ⅠA1,本组各参赛队按本项得分由多到少排出名次,按下列公式计算各队此项成绩:ⅠA1=20-10*(名次-1)/(本组参赛队数-1)(b)按新加工好的轨道安装“永动器”,进行摆球碰撞次数和计时比赛。

a)本组各队自己装配和调试“永动器”。

组委会在现场提供普通钻床、钳工台及调试场地。

各队只能带已经卸掉轨道的零件进入调试室,找到自己加工的轨道,并通过裁判确认,方可进行装配。

在规定的30分钟时间内,各队应完成整配和调试内容。

无法完成者,不能进入后续比赛。

成绩按0分计。

b)本组各队携带装配和调试好“永动器”,使用大赛组委会统一提供的台桌,将“永动器”摆放在桌面,比赛裁判员检查尺寸和重量,对不符合规定的将不允许参加比赛。

起摆位置为水平位置或以下,应有机构控制起摆(起摆开关机构可以超过规定尺寸),不能用手拿摆起摆。

对违规者将取消比赛资格。

从起摆开始计算碰撞次数和时间直到摆停止,每队有2次机会,计算时,采用2次成绩中最好成绩。

计分方法同(4)中的1)。

此项竞赛任务成绩编号为ⅠA2,本组各参赛队按本项得分由多到少排出名次,按下列公式计算各队此项成绩:ⅠA2=80-50*(名次-1)/(本组参赛队数-1)3) Ⅰ-A组第三竞赛环节现场风险答辩根据Ⅰ-A组参赛队数量,经各队自愿申请或通过抽签产生30%的队参加风险答辩环节,各队需准备关于本队参赛作品的工艺成本及管理对策等相关知识的答辩。

此项竞赛任务成绩编号为ⅠA3,按答辩得分由多到少排名,成绩按下列公式计算:ⅠA3=[(参加答辩队数+1)/2]-名次4)Ⅰ-B组第二竞赛环节选择一个参赛队员参加徽标的快速成形竞赛。

a)自己设计反映主题的二维徽标图案(用Solidworks建模加分)。

提交徽标设计说明书给现场裁判,裁判视设计与主题是否相符、创意和难度情况给予加分,具体加分多少有裁判组确定。

徽标图案尺寸厚度3-5mm,直径50-60mm。

b)自己携带笔记本电脑,采用指定FDM快速成型设备软件进行自动编程。

c)安装衬底-设置快速成形参数-调整喷头位置-进行FDM快速成型。

规定在60分钟内完成从编程-调机到成型的全部任务。

在60分钟内完成任务的得30分,每超过5分钟扣1分,超过60分钟为零分。

每出现一次违规操作扣1分,出现质量问题每处扣一分。

然后根据得分多少排名。

此项竞赛任务成绩编号为ⅠB1,本组各参赛队按本项得分由多到少排出名次,按下列公式计算各队此项成绩:ⅠB1=80-50*(名次-1)/(本组参赛队数-1)(5) 总成绩评定Ⅰ-A组各队最终成绩:ZⅠA = ⅠA1+ⅠA2+ⅠA3Ⅰ-B组各队最终成绩:ZⅠB = ⅠAB+ⅠB12.1.3 奖项分配按参赛队数的30%获得一等奖,随后的40%获得二等奖,其余获得三等奖或优秀奖,违规不能完成比赛或中途放弃比赛者无奖。

一等奖在Ⅰ-A组中产生,按总成绩ZⅠA由多到少排名,相同者并列;按所需一等奖名额,按成绩由高到低颁发一等奖,Ⅰ-A组剩余队伍颁发二等奖。

其余二等奖名额在Ⅰ-B组中产生,按总成绩ZⅠB由多到少排名,相同者并列;按所余二等奖名额,按成绩由高到低颁发二等奖,Ⅰ-B组剩余队伍视具体情况颁发三等奖、优秀奖或无奖。

2.2火灾现场抢救机器人命题编号(HBGX2015-2)2.2.1功能要求设计并制作一种机器人,能自动寻找和抢救被火焰威胁的危险品,将危险品运送到大本营(返回区域)。

场地说明(图2):场地:本赛事场地使用平的,白色或浅色油布及木地板,要求为亚光面。

操作区域为240cm X240cm矩形区域。

比赛场地为室外自然光或室内白炽灯光线。

边界:由黑色胶带标出,胶带宽度至少5CM。

机器人必须在胶带圈定的范围内。

出发与返回区域:机器人在图2中出发区域开始比赛,回到返回区域结束比赛。

马路:机器人必须在马路中行驶,马路宽30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