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高效演练

合集下载

实验室应急演练计划及方案

实验室应急演练计划及方案

实验室应急演练计划及方案一、背景和目的随着实验室科研活动的日益增多,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意外事故的风险也在增加。

为了提高实验室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实验室设施的完好,特制定本应急演练计划及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模拟实验室事故情景,检验实验室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二、演练目标1. 检验实验室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2. 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应急处理知识和技能。

3. 加强实验室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

4. 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三、演练时间本演练计划每年进行一次,具体时间为每年的第二季度。

四、演练内容1. 化学品的泄漏事故处理2. 生物安全事故处理3. 火灾事故处理4. 电气事故处理5. 机械伤害事故处理五、演练流程1. 准备阶段:确定演练日期、地点、内容,编制演练方案,准备演练所需的器材和物资。

2. 实施阶段:按照演练方案进行模拟事故发生,实验室人员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3. 演练评估: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估,总结演练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4. 演练总结: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形成演练报告,公布演练成果和改进措施。

六、演练组织架构1. 演练指挥部:负责演练的整体策划、组织、协调和指挥。

2. 演练实施组:负责演练的具体实施,包括事故模拟、应急处理等。

3. 观摩评估组:负责对演练过程进行观摩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

4. 后勤保障组:负责演练所需的器材和物资准备、现场布置等。

七、演练注意事项1. 确保演练安全:在演练过程中,要确保所有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真实事故。

2. 各部门协同:演练过程中,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应急处理的高效有序。

3. 记录和评估:要对演练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八、演练经费演练经费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包括演练场地租赁、器材购置、人员培训等费用。

九、演练总结与改进演练结束后,组织相关部门对演练进行总结和评估,形成演练报告。

高考物理课标全国版一轮高效演练实验4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高考物理课标全国版一轮高效演练实验4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章 实验41.(2013·全国卷Ⅰ·22)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图(a)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 、重物的质量m ;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 ;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 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 和光电门B 所用的时间Δt A 和Δt B ,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 的平均值a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回答下列问题:(1)测量d 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cm .图(b)(2)物块的加速度a 可用d 、s 、Δt A 和Δt B 表示为a =________.(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 、m 、a -和重力加速度g 表示为μ=________.(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解析 (1) cm ,游标尺读数为12× cm .(2)物块在两光电门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v 2B -v 2A =2as ,即(d Δt B )2-(d Δt A )2=2as ,得a =12s[(d Δt B )2-(d Δt A)2]. (3)设线上拉力为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块有F -μMg =M a -,对重物有mg -F =m a -,两式联立得μ=mg -(M +m )a -Mg或对物块与重物组成系统,由mg -μMg =(M +m )a -,得μ=mg -(M +m )a -Mg. (4)如果细线没有调到水平,细线的拉力存在一竖直分力,物块受的摩擦力不再是μMg ,此误差是由实验原理造成的,为系统误差.答案 (1) (2)12s [(d Δt B )2-(d Δt A )2] (3)mg -(M +m )a -Mg(4)系统误差 2.如图所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有甲、乙两个光电门,与之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带有遮光片的小车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力传感器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1)在探究质量一定,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时,要使力的传感器的示数等于小车所受合外力,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然后保证小车的质量不变,多次向沙桶里加沙,测得多组a 和F 的值,画出的a -F 图象是________.(2)在探究合外力一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先测出小车质量m ,再让小车从靠近光电门甲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小车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 .改变小车质量m ,测得多组m 、t 的值,建立坐标系描点作出图线.下列能直观得出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图线是________.解析 (1)小车与木板之间存在摩擦力,这样就不能用绳子的拉力代替合力,所以做实验首先必须要平衡摩擦力.小车质量m 0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F 成正比,故C 正确.(2)小车从靠近甲光电门处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位移x =12at 2,所以加速度a =2x t 2,改变小车质量m ,测得多组m 、t 的值,由于位移不变,所以a 与t 2成反比,则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正确的图线是C ,故选C .答案 (1)平衡摩擦力 C (2)C3.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利用力传感器测量细线上的拉力.按照如下步骤操作:甲①安装好打点计时器和纸带,调整长木板的倾斜程度,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力;②小车与细线相连,细线通过长木板一端光滑的定滑轮和动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动滑轮上挂上一定质量的钩码,将小车拉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③打开力传感器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④释放小车,使小车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⑤关闭传感器,记录下力传感器的示数F ,通过分析纸带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 ;⑥改变钩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①②③④⑤;⑦作出a -F 图象,得到实验结论.(1)本实验在操作中是否需要满足钩码的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某次释放小车后,力传感器的示数为F ,通过天平测得小车的质量为M ,动滑轮和钩码的总质量为m ,不计滑轮的摩擦,则小车的加速度理论上应等于________.A .F 2MB .F MC .mg -2F MD .2F M(2)如图乙所示是某次实验测得的纸带的一段,可以判断纸带的________(填“左”或“右”)端与小车连接;在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6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乙解析 (1)本实验利用力传感器测量细线上的拉力,不需要用钩码的重力代替,所以不需要满足钩码的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小车的加速度大小等于它所受的合外力与质量的比值,故a =F M,B 正确. (2)纸带右侧两点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故纸带左端与小车相连.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6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5到打下计数点7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故v = m /s =0.75 m/s .答案 (1)不需要 B (2)左。

实验学校校园安全演练活动方案

实验学校校园安全演练活动方案

实验学校校园安全演练活动方案
如下:
一、统一指挥:在活动开始前确定专人统一指挥,确保信息传递及指挥有序。

二、紧急通讯:建立有效的通讯系统,确保紧急情况下信息传达迅速、准确。

三、演练内容:演练包括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常见突发情况,通过实战演练提升学生应对能力。

四、分区演练:根据校园布局划分区域进行演练,确保每个区域的学生和教职员工都能得到救援和疏散。

五、逃生演练:引导学生熟悉校园逃生路线和安全区域,提高应急逃生的效率。

六、模拟情景:设计多样化的模拟情景,让学生面对真实场景有更好的反应和处理能力。

七、联动合作:各部门紧密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危机处理效率和质量。

八、提前预演:提前进行模拟演练,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演练的实效性。

九、后勤保障:做好演练后的总结和评估工作,为下次演练提供参考和改进建议。

十、教育演练:演练过程中加强安全意识和知识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

十一、查漏补缺:根据演练情况,及时总结问题并完善方案,提高演练效果和学校整体安全水平。

以上是实验学校校园安全演练活动方案,希望能够提高学校安全防范能力,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新冠核酸应急演练方案

新冠核酸应急演练方案

一、背景为有效应对新冠病毒的传播风险,提高我单位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核酸检测工作,特制定本应急演练方案。

二、演练目的1. 评估我单位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过程中的应急处置能力。

2. 规范核酸检测流程,确保核酸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提高全体参与人员的应急处置意识和协作能力。

4. 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并有效实施。

三、演练时间2023年x月x日四、演练地点我单位核酸检测实验室及室外采样点五、演练组织1. 成立演练领导小组,负责演练的全面组织和协调。

2. 设立演练指挥部,负责演练的具体实施和现场指挥。

3. 组建演练工作小组,包括采样组、检测组、信息组、后勤保障组等。

六、演练内容1. 应急响应启动:模拟接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通知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2. 采样准备:设置采样点,配备采样人员、防护用品等物资。

3. 人员组织: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演练,明确各岗位职责。

4. 采样流程:模拟对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等进行咽拭子采样。

5. 样本转运:模拟样本的封装、标识、转运过程。

6. 核酸检测:模拟核酸检测流程,包括样本接收、检测、结果报告等。

7. 信息报告:模拟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发布流程。

8. 应急处置:模拟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七、演练流程1. 演练启动:领导小组宣布演练开始,各小组按照预案进入演练状态。

2. 采样准备:采样组按照规范进行采样点设置、物资准备等工作。

3. 人员组织:信息组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演练,明确各岗位职责。

4. 采样流程:采样组对模拟对象进行咽拭子采样,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样本封装、标识、转运。

5. 核酸检测:检测组按照规范进行核酸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6. 信息报告:信息组收集、整理演练相关信息,并及时报告演练指挥部。

7. 应急处置:模拟出现异常情况时,应急处置小组按照预案进行处置。

8. 演练总结:演练结束后,领导小组组织召开总结会议,对演练进行总结评估。

化学实验室安全演练文案

化学实验室安全演练文案

标题:化学实验室安全演练
目的:
通过演练,让实验室人员熟悉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时间:[具体时间]
地点:化学实验室
参与人员:实验室全体人员
演练内容:
1. 火灾演练:模拟实验室发生火灾,演练人员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灭火、疏散等操作。

2. 泄漏演练:模拟化学品泄漏,演练人员进行泄漏物的清理、个人防护等操作。

3. 急救演练:模拟实验人员受伤,演练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和呼叫急救人员等操作。

演练步骤:
1. 演练前,对全体参与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介绍演练内容和注
意事项。

2. 按照演练内容,分别进行火灾、泄漏和急救演练。

3. 演练过程中,记录演练情况,包括人员表现、时间、操作是否规范等。

4.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进行总结,评估演练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注意事项:
1. 所有参与人员需严格遵守演练规则,听从指挥。

2. 演练过程中需注意个人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 演练结束后,清理现场,确保实验室恢复正常状态。

通过本次安全演练,实验室人员将更好地掌握应急处置技能,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专题9.2 芳香烃(高效演练)(解析版)

专题9.2 芳香烃(高效演练)(解析版)

高效演练1.(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高中毕业班5月第二次质量检查)我国科学家构建了一种有机框架物M,结构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molM可与足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1.5molCO2B.苯环上的一氯化物有3种C.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D.1molM可与15mol H2发生加成反应【答案】D【解析】A.根据物质结构可知:在该化合物中含有3个-COOH,由于每2个H+与CO32-反应产生1molCO2气体,所以1molM可与足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1.5molCO2,A正确;B.在中间的苯环上只有1种H原子,在与中间苯环连接的3个苯环上有2种不同的H原子,因此苯环上共有3种不同位置的H原子,它们被取代,产生的一氯化物有3种,B正确;C.-COOH碳原子取代苯分子中H原子的位置在苯分子的平面上;与苯环连接的碳碳三键的C原子取代苯分子中H原子的位置在苯分子的平面上;乙炔分子是直线型分子,一条直线上2点在一个平面上,则直线上所有的原子都在这个平面上,所以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C正确;D.在M分子中含有4个苯环和3个碳碳三键,它们都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可以与1molM 发生加成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3×4+2×3=18mol,D错误。

2.(湖南省衡阳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三模)对甲基苯乙烯()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下列对其结构与性质的推断错误的是()C HA.分子式为910B.能发生加聚反应和氧化反应C.具有相同官能团的芳香烃同分异构体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D.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答案】D【解析】A项、对甲基苯乙烯()含有9个碳和10个氢,分子式为C9H10,故A正确;B项、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和氧化反应,故B正确;C项、含有两个支链时,有邻间对三种结构,含有一个支链时:支链为-CH=CH-CH3、-CH2CH=CH2、-C(CH3)=CH2,除了本身,共有5种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D项、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都为平面形结构,处于同一平面,分子中含有-CH3,甲基为四面体结构,所以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D错误。

检验科安全生产演练预案

检验科安全生产演练预案

一、目的为提高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实验室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演练领导小组(1)组长:检验科主任(2)副组长:检验科副主任(3)成员: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2. 演练办公室(1)主任:检验科副主任(2)成员:检验科各岗位负责人3. 演练小组(1)组长:检验科安全员(2)成员:各岗位工作人员四、演练内容1. 演练场景(1)火灾事故演练(2)生物安全事故演练(3)化学品泄漏事故演练(4)电气事故演练2. 演练项目(1)事故报告与响应(2)现场处置与救援(3)人员疏散与逃生(4)医疗救护与心理疏导(5)事故调查与处理五、演练步骤1. 演练准备(1)成立演练领导小组和演练办公室,明确各部门职责。

(2)制定演练方案,明确演练内容、时间、地点、人员安排等。

(3)组织参演人员学习演练方案,了解演练内容、步骤和要求。

(4)准备演练所需物资,如消防器材、急救药品、疏散指示牌等。

2. 演练实施(1)模拟事故发生,参演人员按照演练方案进行应急处置。

(2)演练领导小组和演练办公室对演练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

(3)参演人员按照演练要求完成各项演练项目。

3. 演练总结(1)演练结束后,演练领导小组和演练办公室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

(2)分析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对参演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六、注意事项1. 演练过程中,参演人员应严格遵守演练方案,确保演练效果。

2. 演练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3. 演练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恢复实验室正常秩序。

4. 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实验室安全。

七、附则1. 本预案由检验科主任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 如有未尽事宜,可由检验科主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学校实验室应急演练预案

学校实验室应急演练预案

学校实验室应急演练预案一、背景介绍学校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供科学教学环境的重要场所,应急演练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确保实验室安全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预案旨在提供学校实验室应急演练的基本框架和操作指南,以保障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学生的安全。

二、预案目标1.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正确应对措施,保障人员生命安全;2.保护实验室设备、仪器和资产的完整性;3.提高实验室应急管理水平,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实验室运行。

三、应急组织机制1.应急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制定、演练和实施;2.安全教育与培训部门负责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知识普及;3.实验室管理员负责应急演练场地的布置和实验室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4.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需参与应急演练,并定期组织评估和改进。

四、应急预案的内容1.演练目标和内容:a) 火灾应急演练:包括火灾报警、疏散逃生、防烟措施等;b) 化学泄露演练:包括泄漏处置、化学品储存管理、人员疏散等;c) 其他紧急情况演练:如电器故障、设备故障等,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演练。

2.演练步骤和方法:a) 提前通知演练时间和内容;b) 演练前组织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c) 指定演练负责人和观察员;d) 模拟紧急情况进行演练;e) 分析和总结演练过程中的问题和优点;f) 修订和完善预案。

3.演练要求:a)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演练;b) 灵活应对演练过程中的变化;c) 注意演练现场的安全和秩序维护;d) 及时总结演练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五、应急预案的实施1.定期组织演练:a) 根据实验室安全情况,制定合理的演练频率;b) 演练时段和日期需提前通知相关人员;c) 演练必须全程录像,并由观察员进行记录;d) 演练结束后,要立即召开总结会议,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并制定改进方案。

2.演练结果分析:a) 根据演练录像和记录,进行演练结果分析;b)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计划;c) 向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宣传演练成果和演练后的改进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5·佛山模拟)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4~6 V ,当电源的频率为50 Hz 时,它每隔________ s 打一次点.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小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过程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 .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 .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 .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 .哪个先,哪个后都可以
(3)实验中该同学从打出的若干纸带中选取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纸带上按时间顺序取A 、B 、C 、D 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用尺子测得相邻各点间的距离为x 1=3.62 cm ,x 2=4.75 cm ,x 3=5.88 cm.
根据纸带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文字描述);在计数点C 所代表的时刻,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是________ m/s ,小车的加速度是________ m/s 2(以上两空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答案:(1)交流 0.02 (2)A (3)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 0.53 1.13 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
(1)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______,频率为______.
(2)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实验时纸带的________端应和重物相连接.(选填“甲”或“乙”)
(3)纸带上1至9各点为计时点,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算出实验时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 2. 解析:(1)交流220 V,50 Hz
(2)开始打点时,速度小,点距近,故乙端与重物相连接. (3)x 23-x 78=5aT 2,
a =x 23-x 785T 2=(3.92-2.04)×10-
25×(0.02)
2
m/s 2=9.4 m/s 2. 答案:(1)交流220 V 50 Hz (2)乙 (3)9.4
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是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 、B 、C 、D 、E 为相邻的计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1)在打点计时器打B 、C 、D 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 B =________m/s ;v C =________m/s ;v D =________m/s.
(2)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小车的v -t 图象.
(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是________,此速度的物理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
B 点的瞬时速度v B =x A
C 2T =0.276 0
0.2 m/s =1.38 m/s
C 点的瞬时速度v C =x B
D 2T =0.528 0
0.2 m/s =2.64 m/s
D 点的瞬时速度v D =x C
E 2T =0.780
0.2
m/s =3.90 m/s.
(2)根据以上数据作出小车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约为v =0.2 m/s.此速度的物理含义是表示0时刻小车经过A 点时的速度.
答案:见解析
4.(2015·吉林省吉林市质量检测)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采用如图的装置,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
(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高度,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测得木块的质量为M ,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 ,木块的加速度为a ,则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为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s 1=3.20 cm ,s 2=4.52 cm ,s 5=8.42 cm ,s 6=9.70 cm.则木块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 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
效数字).
解析:(1)为了使细线的拉力方向与木块运动方向相同,应调整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对砝码盘和砝码整体有:mg -F =ma , 对木块有:F -μMg =Ma ,
联立两方程得μ=mg -(m +M )a
Mg
.
(3)利用逐差法得a =(s 5+s 6)-(s 1+s 2)
8T 2
=[(8.42+9.70)-(3.20+4.52)]×10-
28×(0.1)
2
m/s 2 =1.3 m/s 2.
答案:(1)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2)mg -(m +M )a Mg
(3)1.3 5.(2013·高考浙江卷)如图所示,装置甲中挂有小桶的细线绕过定滑轮,固定在小车上;装置乙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导轨的左端,另一端系在小车上.一同学用装置甲和乙分别进行实验,经正确操作获得两条纸带①和②,纸带上的a 、b 、c …均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
(1)任选一条纸带读出b 、c 两点间距离为________;
(2)任选一条纸带求出c 、e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纸带①和②上c 、e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 ①________v ②(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图中________(填选项).
A .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
B .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
C .纸带①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
D .纸带①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 解析:(1)由纸带①可读出b 、c 间距为2.10 cm ,由纸带②可读出b 、c 间距为2.40 cm(±0.05 cm ,有效数字位数要准确).
(2)由v =x
t
,知t =0.04 s ,x ce =4.52 cm(纸带①)或x ce =5.00 cm(纸带②),代入数据得v
ce =1.13 m/s(纸带①)或
1.25 m/s(纸带②),v ①<v ②.
(3)由纸带①各点间距分析可知,小车做匀加速运动,从纸带②各点间距来看,小车开始做加速运动,一段距离后做匀速运动,故可知纸带①是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是用装置乙实验所得,选C.
答案:(1)2.10 cm 或 2.40 cm(±0.05 cm ,有效数字位数要正确) (2)1.13 m/s 或 1.25
m/s(±0.05 m/s ,有效数字位数不作要求) 小于 (3)C
6.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 .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
(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 、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 t 、测量值s 和t 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
(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下图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s
t
-t 图线;
(3)由所画出的s
t
-t 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 =__________ m/s 2(保留2位有效
数字).
解析:(1)沿斜面向下是匀加速运动,反过来也可以看成是初速度为v t 的沿斜面向上的
匀减速运动,由位移公式有s =v t t -12at 2.由于要画s t -t 图象,所以可将上式变形得s t =-a
2
t +
v t .
(2)s
t
-t 图线如图所示.
(3)由s t =-a 2t +v t 可知图象的斜率k =-a 2

所以a =-2k =-2×(1.22-1.71)0.78-0.29
m/s 2
≈2.0 m/s 2.
答案:(1)s t =-12at +v t (或s =-1
2
at 2+v t t )
(2)见解析图 (3)2.0(1.8~2.2之间均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