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四组口语交际《感动》教学设计与实录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口语交际 习作一 口语交际》优质课教学设计_1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口语交际 习作一 口语交际》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口语交际《感动》教学设计执教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口语交际《感动》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组课文讲述的故事感人肺腑,有跨越国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再见了,亲人》,有舍己为人、感天动地的《金色的鱼钩》,有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儿子的老支书搭建的生命之《桥》,每篇文章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崇高的美德。

深深地触动着孩子们的心灵。

教材安排这次口语交际,不但是让学生受到人性光辉的熏陶,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结合孩子们平时的所见所闻和亲生经历的事情,把“看”到的感动表达出来,在交流的情景和过程中,经历体验、感悟和内化的心理过程,达到“感动”影响“感动”的目标。

同时,在围绕着话题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有中心、有条理、有感情表达的口语交际水平;学会在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而有耐心,用心倾听文明表达的口语交际习惯和态度。

二、教学目标1、继续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亲自经历过的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的事情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中心、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学会倾听。

3、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学会感恩。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回忆令自己感动的事情;收集令人感动的小故事、文章和图片等资料。

教师准备:课前要和学生有一定的交流,初步了解学生的表达水平;对应学生收集的资料,多准备一些相对应的课件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触发感动。

1、播放《感恩的心》歌曲,让学生听歌曲,并交流从这首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1)师:同学们既会唱歌有能说出对歌曲的理解。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开启着幸福的感恩之旅吧!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2、谈话导入,揭示交流主题,从“感恩”到“感动”。

感动是什么?有位哲人说过,感动就是对生命之美的注重。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瞬间,让我们刻骨铭心。

总有一些身影让我们泪流满面。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感动》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感动》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感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感动”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对感动事物的敏感性和感受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感动”的含义。

2. 掌握描述感动事物的语言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感动事物的敏感性和感受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感动》的复印件。

2. 学生绘制情感表情的活动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给学生解释“感动”一词的含义,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

2. 教师出示学生绘制情感表情的活动卡片,让学生观察每张卡片上的表情,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卡片上的情感表情。

3.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学生的描述,和他们一起讨论这些情感表情对他们个人的影响以及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

Step 2: 学习课文《感动》1. 教师发给学生《感动》的复印件,学生用大声读文的方式整体感受文中的情感。

2. 请学生对感动的过程进行简单的描述,引导学生从文中获取感动的来源及感动的对象。

让学生观察文中的人物、事物、语言等,分析其中的感人之处,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Step 3: 分组讨论与展示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让他们感动的事情进行讨论。

2. 让小组内的学生互相讲述自己感动的事情,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3. 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可进行点评,鼓励同学们分享自己感动的事情,激发同学们对感动的敏感性和表达的能力。

Step 4: 活动延伸1. 给学生分发文具,让他们用自己觉得比较感动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动事情。

2.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动事迹进行绘画或者写成短文,并分享给同学们。

Step 5: 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感动的含义和感动的来源。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进行课堂反思。

教学扩展:1.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找一找身边的感动事物,并写下自己的感悟,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感动事物的敏感性和感受能力。

五年级下册第四组口语交际《感动》教学设计与实录

五年级下册第四组口语交际《感动》教学设计与实录

五年级下册第四组口语交际《感动》教学设计与实录执教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口语交际《感动》(课文内容见附件)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组课文讲述的故事感人肺腑,有跨过国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再见了,亲人》,有舍己为人、感天动地的《金色的鱼钩》,有把生的期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亲小孩的老支书搭建的生命之《桥》,每篇文章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崇高的美德。

深深地触动着小孩们的心灵。

教材安排这次口语交际,不仅是让学生受到人性光辉的熏陶,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结合小孩们平常的所见所闻和亲生经历的情况,把“看”到的感动表达出来,在交流的情形和过程中,经历体验、感悟和内化的心理过程,达到“感动”阻碍“感动”的目标。

同时,在围绕着话题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有中心、有条理、有感情表达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在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而有耐心,用心倾听文明表达的口语交际适应和态度。

二、教学目标(一)连续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亲身经历过的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的情况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方法的适应,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中心、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学会倾听。

(三)围绕“感动”那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方法,感动心灵,学会感恩。

三、教学预备学生预备:回忆令自己感动的情况;收集令人感动的小故事、文章和图片等资料。

教师预备:课前要和学生有一定的交流,初步了解学生的表达水平;对应学生收集的资料,多预备一些相应的课件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明白感动。

1、启发式谈话,从“感”的字形和字义入手进入话题交流。

(1)同学们,“感”那个字大伙儿都专门熟悉,(板书:感)明白那个字的意思吗?感,在字典上说明专门多,其中有两条专门重要,一是内心觉得,再是对别人的关怀诚心诚心地表示谢意。

(2)鼓舞学生用“感”组词。

(3)师生交流“感”字造字的特点。

刚才大伙儿说的这些个和“感”有关的词,都有一个共同点,你们发觉了吗?这些词差不多上和我们的内心感受有关系的,因此“感”那个字是心字底。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四感动》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四感动》教学设计
3.掌握运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描绘情景,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4.学会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习作,并能够互相评、提出建议,提高鉴赏与修改作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呈现生活中的感人瞬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小组合作: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感动时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表达能力。
1.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动瞬间,不拘泥于范文的格式。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关注学生的写作进步,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4.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写作过程,给予适当指导,帮助孩子提高写作能力。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四感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习作四感动》这一课旨在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用文字表达内心感动的写作能力。学生将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运用本课所学的生字、词语,如“感动”、“情景”、“细节”等,提升词汇积累。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生活中的感人瞬间,进行书面表达,提高作文构思与创作能力。
b.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技巧,进行书面表达。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构思和素材。
2.小组交流:
a.每个小组挑选一个感人的故事进行讨论,探讨如何运用写作技巧进行表达。
b.小组内互相提建议,优化写作构思。
3.教师巡回指导: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每个小组的问题给予个性化建议。
2.写作能力参差不齐: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学生表达能力强,能够较好地描绘情景,而部分学生则存在写作困难。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

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四《感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继续让学生在令人感动、难忘的事情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学习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能感动听者。

3.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学会倾听,文明表达自己听后的感受。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围绕“感动”,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学习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感情要真实能感动听者,同时培养学生敢于表达、乐于倾听的习惯,能做出简单的评价。

三、教学难点找准“感动”这个切入点,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进行表达,说话有顺序、有条理、有重点。

四、教学具准备1.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回忆令自己感动的事情;收集生活中令人感动的小故事、文章等资料。

2.教师准备:“将爱心传递下去”相关公益广告,制课件。

五、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感恩的心》,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生:(一)课文导入1、师:是啊,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是真善美的情感,让我们终身难忘。

当我们被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感动着,我们的心灵正一次次得到洗涤。

同样的,在我们学习的第四单元课文中,也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这个单元的主题词是“感动”。

师板书:感动2、我们一起来为这些感动的画面配上课题,这是一种……的感动?师小结:无论是村支书,还是老班长他们的身上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课件出)感召着我们的生活。

(二)进入正题过渡:今天让我们再次的走进生活,一起来聊聊(感动)1.出示文本(这两个故事最感动你的地方是……?)教师相机引导,手颤微微的抬洗脚水,说明他是一个()的孩子,师:他只有5.6岁,你们有几岁?重要的是要做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

2.第二个:他不仅孝顺,还是一个有担当,有男儿本色的人。

他们的故事深深地触动我们的心灵。

(课件,触动心灵)3、接下来的这三个故事中,你认为哪个故事更能让你感动呢?小结:你们找准了感动点,故事的本身就有感动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口语交际四感动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口语交际四感动人教版

第四单元口语交际感动【学习目标】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教学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表达真情。

【教学难点】发现生活中让自己感动的事。

【课前准备】1.“洗脚”公益广告片段的课件。

2.本单元中四篇文章的插图。

3.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4.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播放电视广告。

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

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

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

本组课文讲述的故事感人肺腑,有跨越国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再见了,亲人》,有舍己为人、感天动地的《金色的鱼钩》,有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儿子的老支书搭建的生命之《桥》,每篇文章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崇高的美德。

我们为什么会被这些故事感动呢?感动,有感而动。

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

因为我们发现了善良和真情,所以被感动了。

用心体会,才能心灵震动。

今天我们来讲讲我们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事。

1.《丹顶鹤的故事》(配乐引出)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

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音乐响起)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2.《暴走妈妈》(1)鼓励学生概括地讲一讲“暴走妈妈”的故事。

(2)鼓励学生围绕着“暴走妈妈”的故事,调动学生内心的感受,结合“暴走妈妈”割肝救子、暴走等感人的细节开展交流。

①从“割肝救子”谈感动。

指名说。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资料理解割肝救子是一种朴实而真切,深刻而感人的人间真爱。

②从“暴走”谈感动。

五年级下册第四组口语交际

五年级下册第四组口语交际

五年级下册第四组口语交际《感动》教学设计执教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口语交际《感动》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组课文讲述的故事感人肺腑,有跨越国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再见了,亲人》,有舍己为人、感天动地的《金色的鱼钩》,有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儿子的老支书搭建的生命之《桥》,每篇文章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崇高的美德。

深深地触动着孩子们的心灵。

教材安排这次口语交际,不仅是让学生受到人性光辉的熏陶,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结合孩子们平时的所见所闻和亲生经历的事情,把“看”到的感动表达出来,在交流的情景和过程中,经历体验、感悟和内化的心理过程,达到“感动”影响“感动”的目标。

同时,在围绕着话题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有中心、有条理、有感情表达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在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而有耐心,用心倾听文明表达的口语交际习惯和态度。

二、教学目标(一)继续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亲身经历过的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的事情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中心、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学会倾听。

(三)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学会感恩。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回忆令自己感动的事情;收集令人感动的小故事、文章和图片等资料。

教师准备:课前要和学生有一定的交流,初步了解学生的表达水平;对应学生收集的资料,多准备一些相应的课件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知道感动。

1、启发式谈话,从“感”的字形和字义入手进入话题交流。

(1)同学们,“感”这个字大家都非常熟悉,(板书:感)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感,在字典上解释很多,其中有两条很重要,一是心里觉得,再是对别人的关心诚心诚意地表示谢意。

(2)鼓励学生用“感”组词。

(3)师生交流“感”字造字的特点。

刚才大家说的这些个和“感”有关的词,都有一个共同点,你们发现了吗?这些词都是和我们的心里感受有关系的,所以“感”这个字是心字底。

《感动》教学设计

《感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感动》教学设计怀集县甘洒镇中心小学执教者:雷雯娇教学目标:1.完成口语交际。

2.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有耐心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地叙述出这件感动或难忘的事。

难点: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有这样一个字,同学们一定都认识,看,这是什么字?(板书:感)师:“感”,在字典里有很多意思,其中有两个意思特别重要。

一个是“心里觉得”,一个是“对别人的帮助,诚心诚意地表示感谢”。

那好,用这个字,你能说几个词语吗?生:感情、感动、感恩、感觉......师:可以看出同学们平时很注重词语的积,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是“感恩”“感情”还是“感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和什么有关系?生:和“心”有关系。

师:因此,这个“感”字,它有一个心字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刚才一位同学提到的“感动”,(补充板书动)二、播放视频,感受“感动”1.播放公益广告。

教师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

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老奶奶的心灵。

这位年轻的妈妈并没有说教,但她无意中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2.师: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指名学生说)3. 像电视广告中这样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很多。

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些故事。

(指名学生说说讲古代令人感动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等。

)4.师: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

5.配乐、出示《丹顶鹤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她滑进了沼泽地,再也没有上来。

6.师: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第四组口语交际《感动》教学设计与实录执教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口语交际《感动》(课文内容见附件)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组课文讲述的故事感人肺腑,有跨越国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再见了,亲人》,有舍己为人、感天动地的《金色的鱼钩》,有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儿子的老支书搭建的生命之《桥》,每篇文章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崇高的美德。

深深地触动着孩子们的心灵。

教材安排这次口语交际,不仅是让学生受到人性光辉的熏陶,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结合孩子们平时的所见所闻和亲生经历的事情,把“看”到的感动表达出来,在交流的情景和过程中,经历体验、感悟和内化的心理过程,达到“感动”影响“感动”的目标。

同时,在围绕着话题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有中心、有条理、有感情表达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在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而有耐心,用心倾听文明表达的口语交际习惯和态度。

二、教学目标(一)继续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亲身经历过的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的事情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中心、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学会倾听。

(三)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学会感恩。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回忆令自己感动的事情;收集令人感动的小故事、文章和图片等资料。

教师准备:课前要和学生有一定的交流,初步了解学生的表达水平;对应学生收集的资料,多准备一些相应的课件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知道感动。

1、启发式谈话,从“感”的字形和字义入手进入话题交流。

(1)同学们,“感”这个字大家都非常熟悉,(板书:感)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感,在字典上解释很多,其中有两条很重要,一是心里觉得,再是对别人的关心诚心诚意地表示谢意。

(2)鼓励学生用“感”组词。

(3)师生交流“感”字造字的特点。

刚才大家说的这些个和“感”有关的词,都有一个共同点,你们发现了吗?这些词都是和我们的心里感受有关系的,所以“感”这个字是心字底。

2、揭示交流主题,从“感”到“感动”。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说说和“感”有关的一个词──感动。

(补充板书)一起读一读。

感动,有感而动。

用心体会,才能心灵震动;用心体会,才能产生明确的行动。

(二) 创境激情,明确要求。

1、创设语言交流情景,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

(1)生活中每天都会有一些事感动着我们,一片落叶、一滴雨水、一个举动都会有它感动的理由,只要我们用心感受。

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就特别让许老师感动,想看看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2)播放中央电视公益广告──表现幼小的孩子给自己的妈妈端水洗脚的视频。

2、鼓励学生用概括的语言完整地说一说这则公益广告主要讲了些什(1)先尝试在小组内说一说。

(2)指导学生完整、有条理地叙述。

3、鼓励学生抓住重点谈“感动”。

(1)同学们,在刚才的这段视频里,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地方?(2)引导学生抓住视频中的细节,联系生活,结合内心的感受学会有重点有感情地说。

4、明确本节口语交流的要求就是围绕“感动”有中心、有条理、有感情地交流。

(三)小组交流,领悟感动。

1、再次激发学生交流的情感,寻找并确定交流的具体内容。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你用心体会,就会发现“感动”是那么地常见,又是那么地深刻。

我相信,在同学们的生活中一定都曾经亲身经历过,或者看到、听到过不少感人的事情。

把你们课前收集的资料讲给同学听一听。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要求学生讲的时候要完整、有中心、有条理、有感情。

听的时候要用心倾听、抓住别人的说话重点。

讨论的时候要文明表达、有自己的观点。

)3、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师生交流,品味感动。

1、总结小组学习情况,并鼓励学生参加全班交流。

同学们,我看到大家在小组里认真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互相帮助,都非常地投入。

下面,有哪些同学想和全班一起分享一下令你感动的事情呢?2、师生围绕着“感动”的具体事例展开口语交际。

交流预设的第一个材料:《暴走妈妈》(1)鼓励学生概括地讲一讲“暴走妈妈”的故事。

(2)鼓励学生围绕着“暴走妈妈”的故事,调动学生内心的感受,结合“暴走妈妈” 割肝救子、暴走等感人的细节开展交流。

①从“割肝救子”谈感动。

指名说。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资料理解割肝救子是一种朴实而真切,深刻而感人的人间真爱。

② 从“暴走”谈感动。

指名说。

引导学生抓住暴走妈妈走路的时间、路程以及那些双被磨损的鞋等细节,相互补充内容说自己内心的感受。

(3) 教师小结:莎士比亚说,母爱胜于万爱。

正是母亲的爱,使这个儿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同学们的真情、有效的交流让母爱更加光彩照人。

交流预设的第二个材料:《汶川地震中的护婴母亲》(1)教师再次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不要说割肝救子,就是要母亲为孩子献出生命,母亲也一定在所不惜。

还记得两年前的5·12大地震吗?(课件,音乐起,废墟的图片,婴儿的图片慢慢地浮现)当大地剧烈地摇晃起来,房屋轰然倒塌的那一刻,有一位汶川母亲,用最快的速度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紧紧地护在身下,她跪倒在地上,后背微微隆起,身体向前匍匐着,用她的臂膀和身躯给孩子搭建了一个安全的空间。

孩子获救了,人们在孩子的包被里发现了这位母亲的手机,上面有这样一则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得我爱你。

(2)鼓励交流。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学生各抒己见)(3)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母亲的短信并交流。

①在心里默默地读一读母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给孩子的话,想想,哪里令你感动。

②引导学生从母亲短信的字里行间去感受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

(4)及时评价学生的交流情况,并适时指导。

交流预设的第三个材料:《10·24人链》(1)教师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激发学生深入交流的兴趣。

人间处处有真爱,生活时时有感动。

就在去年,就在荆州,发生了一件感动了整个中国的事情,谁还记得?指名说。

(课件展示10·24人链相关图片和材料。

)(2)鼓励学生抓住最深刻的感受有重点地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这件事哪里最打动你?(3)启发学生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心中真切地感受。

如果陈及时、方招、何东旭还在,如果他们能亲自接受感动中国的颁奖,如果你能给他们颁奖,请你送给他们一份颁奖词吧。

(4)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

虽然他们已经不在了,可是见义勇为的“人链”的精神会永远传递下去,所以感动中国把奖项颁给了10·24的大学生群体,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令人感动的瞬间。

(播放感动中国的视频)(五)拓展升华,享受感动。

1、教师总结。

从“暴走妈妈”,到“汶川母亲”,到“10·24”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无一不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们展现出一种至真、至善、至诚的人间大爱。

同学们,只要用心体会,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感动常在!只有懂得感动,你们才会真正地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2、享受感动。

在《感恩的心》的乐曲声中,再次感受感动带来的心灵的震撼。

这节课,我们从感动学会了交流,而交流又使我们得到了更深的感动,也感谢同学们在课堂上给我们带来的感动。

【板书】体会感动学会感恩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四《感动》教学实录执教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感动》(课文内容见附件)师:上课。

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师:有这样一个字,同学们一定都认识,看,什么字?(板书)生:感。

师:感,在字典上有很多意思,其中有两个意思特别重要。

一个是“心里觉得”,一个是“对别人的帮助诚心诚意地表示感谢”,那好,用这个字,你们能说几个词语吗?生:感情。

生:感动。

生:感恩。

生:感觉。

师:看得出来,同学们平时很注重积累,心中的词汇很丰富。

但是,大家发现没有,无论是感恩、感情、还是感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和什么有关系?生:和“心”有关系。

师:因此,这个感,它有一个心字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刚才这位同学提到的“感动”。

(补充板书)感动,还真是一个奇妙的词语。

感动感动,有感而动,只有认真地去感受了,你的心里才会受到震动,只有认真地去感受了,你才会产生明确的行动。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词。

生:齐读。

师: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

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就特别让许老师感动,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课件)师:看过这则广告吗?谁能完整地说说这则广告主要都讲了些什么?生:有一个妈妈在给自己的母亲洗脚后又给自己的孩子洗脚,这位妈妈很辛苦,操劳了一天……师:你看,你先说了后面再说前面,给人的感觉就有点乱了,咱们说话一定要有条理,要注意先后的顺序。

谁再来说一说?生:一个小朋友,看见妈妈给外婆洗脚,他也学着妈妈的样子给妈妈洗脚。

师:这位同学说得既完整又很概括,很好。

我们说话就要像他一样,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说的时候注意先后的顺序。

在刚才的这则广告里,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地方呢?生:是疲劳了一天的妈妈给姥姥洗脚这样的一个片段特别打动我。

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妈妈已经累了一天了,需要休息,可她还是耐心地给姥姥洗脚。

师:看来,妈妈的心里装着──生:姥姥。

师:如果你把老师给你补充的加进去,就更好了。

生:我觉得那个孩子懂得感恩,给自己的妈妈洗脚,这很令我感动。

师:孩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这样的一个片段,谁能把它说清楚点,说具体点呢? (生沉默)师:那这样,同学们先试着在小组里把这个片段说清楚、说具体。

(生小组交流)生:那个孩子端着水盆,一步一步地走向妈妈,边走边对妈妈说:“妈妈,我来帮您洗脚。

”妈妈看见了非常高兴。

孩子便帮妈妈洗脚边说:“妈妈,我也给你讲小鸭子的故事。

”师:你很会抓住事情的重点、事情的细节,把这些写细节一点儿一点儿放大了就特别能打动人心。

还有同学能再帮她补充一下,让这个细节更加感人吗?生:他小小的身体端着很大的水盆,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去,微笑着对妈妈说:“妈妈,洗脚。

”他的眉宇间露出了对妈妈纯洁的爱,这令我感动。

师:“眉宇间、纯洁的爱、小小的身体、大大的水盆”,你可真会说话,你把这个细节又给放大了。

生:这个孩子是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地端着水盆走,他每往前费力地走一步,水都要泼出来一点。

师:你很善于观察,而且还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上一些词语,这值得同学们学习。

师:同学们,在这则广告里还有什么打动你的地方呢?生:孩子给妈妈打水来的时候,妈妈捋了捋自己的头发,笑了,这是一种欣慰的笑。

师:妈妈不仅是欣慰地笑,妈妈的心里一定还欣慰地想着──生:儿子长大了!师:你看,如果把你猜测到的人物的心里活动放进说话里去,是不是就更生动了?生:我注意到在这则广告里有三次洗脚的镜头,一次是妈妈给小朋友洗脚,一次是妈妈给姥姥洗脚,再一次是小朋友给妈妈洗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