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第六次月考作文讲评

合集下载

月考二作文讲评

月考二作文讲评

选定一个角度准确确定立意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60分)(月考一)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每个人的第一个顾客都说了相同的话:“你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其中一个人听到之后,仔细掂量自己的画,最终以2000元售出。

而他经过后来的刻苦努力,成为了著名的画家。

他就是丁托列托。

另一个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从此改行学习雕塑,成为一代雕塑宗师。

他就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

第三个呢,自己觉得或许自己的画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出售。

至今,他也只是个三流画家,以卖画为生,过着流浪的生活。

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月考二)有这样三位画家:第一位,画一幅画需要很长时间。

他说:“我的存在是为了艺术,我绘画极其严肃,我绝对不会像某些画家一样作画时像玩游戏。

”第二位,画一幅画的时间不长,有时一天甚至可以画好几幅。

他说:“艺术是一种生命的游戏,能够让人喜悦、放松,感受心灵之美。

我不会像有些画家画不出画来就觉得自己对艺术很严肃。

”第三位,画一幅画没有具体的时间。

他说:“我想画就画,也不为什么。

我认为艺术就像散步和工作一样。

”一、根据材料的特点确定立意的角度这两则材料从表面形式上看是一样的,但实质不同。

月考一中作者通过明确三个画家的不同结局明确了自己的情感倾向,画家一和画家二面对批评的态度是正确的,画家三是错误的,所以画家一二和画家三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样就可以将三个画家的行为结合在一起确定一个中心立意:面对批评要认清自我。

(坚守自我和及时改变都是认清自我的表现)。

作文可以这样开头。

同样的一句评论,使三个画师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三个人对他人的批评表现均不同,第一个坚持不懈,相信自己,结果成为了著名的画家;第二个理性地思考,接受了批评,撕画转行,而后成为了知名雕塑家;第三个人却轻易相信了批评者的话,到最后还只是个三流画师。

第二次月考讲评——作文讲评

第二次月考讲评——作文讲评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和你的同班好友小明分享一 下这个事件以及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姓名;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常怀感恩之心; 真情给人以真切的感动; 打破定式,勇于创新; 做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社会有分工,劳动无贵贱等等。
我亲爱的朋友小明啊,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你我也将走出母校。回 首高中这三年抑或六年,心中可曾感慨万千?先不必感伤,六月之时,会 当一战,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金榜题名之际,且看今日之 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那时再细细咀嚼这些年来的点点滴滴,每一个人, 每一个故事,都将成为珍藏的温情。
待明朝,你我清歌纵马,一览天下,再续我校荣光。
他们以低到尘埃里的姿态照亮了校园,方便了师生们的生活和学习; 他们是最为素雅的野菊花,朴实而有华。
莫让温情稀释 ——致小明的信
亲爱的小明: 是否在一个原点徘徊太久,日子便越发得被冲淡、稀释,变成寡淡无味
的凉白开? 是否离别必要华丽而高调地故作“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的悲戚之态? 一句“我在浙里”,便轻易地戳中浙大人的泪点。盈盈双泪间,脉脉不得
朴实有华,感激有加。作为在校的学生,我们无形中将其默默付出 视之为理所应当,甚至不时会出现冲撞或瞧不起后勤人员的现象。我们决 不能让他们流血流汗再流泪,我们决不能让温情降温。我们对他们的付出 要心怀感激,时时感恩。来而无往非礼也,我们要礼尚往来,还他们一句 真诚的“谢谢”,定能在他们心中漾起幸福的涟漪,开出欣慰的车世菊,虽 朴实,却芳香有华。
作文讲评
第二次月考
Lorem ipsum ,艺术。 2.标题:鲜明,中肯,简洁,生动。 3.开篇:点题,凤头,直接,简练。 4.主体:有序,衔接,丰富,思想。 5.结尾:有力,呼应,升华,总结。

月考作文讲评

月考作文讲评

例如: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
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 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 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 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 答:“下一个! ”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 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 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 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本次作文的审题立意重点
• 1、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细读内容,思考: • 第一段文字对作文有哪些提示? • 第二段文字有哪些写作的要求?
• 2、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 3、思考自己这次审题的得失,请归纳几条,写 下来。
存在问题
• 一、记流水账——文章中缺乏描写,一路平平淡淡地记下
来,叙述语言形式单一,平淡无奇,没有叙事技巧。
• 九、同异互求法 • 此法对组合性材料作文尤为适宜。如果提供的 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 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 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 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 十、互补完善法 • 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互对立,而且各则材 料的观点都有道理,却又不完全正确。对此类 材料,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某一个观点,要 互补完善,归纳一个辩证的观点。
审题的几个方面
1、审文体 是记叙文体还是议论文体?抑或夹叙 夹议类散文?或者其它? 2、审范围 时间限制、人物限制、事件限制、 空间限制、主体限制;功能、构造、使 用方法的限制,等等 3、审内容 从哪些方面写什么内容
审题的几个方面 4、审关系
根据概念之间或偏正、或并列、或因果、或递进、或包 容等关系,以便确立文章的重点和内容的逻辑关系。

2017最后一轮模拟考作文讲评

2017最后一轮模拟考作文讲评

【作文讲评】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5月20日,某市高三学生在教学楼前将废旧试卷和书页洒下,并大喊“高考加油”,视频发到网站,引发关注。

为此,该市教育局日前下发了《关于做好高三年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称,在高考临近,“,同时也不是排解高考心理压力的正确方法,应予以纠正。

”该《通知》发布后,在网上引发热议。

网友“默默飞翔”评论说,“发泄压力的途径那么多,可以尝试体育锻炼啊!还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网友“头皮屑”认为,“书是知识的来源,理应受到尊重。

”微博名为“无名氏是我”的网友表示,“当初把学科书啥的撕了,现在要用都没了。

就算自己真的不用这些书籍和参考材料,也可以送给学弟学妹,撕书真没必要。

”而网友“爱吃抹茶味”则对此表示不解:“如果不鼓励撕书,吼楼也可以宣泄压力、提高士气,为啥全叫停了呢?”针对以上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请表明你的态度,并阐述你的理由。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题:这是一道与同学们学习、生活关联的作文题,其心境吻合同学们的现状,应该说在解题的难度上不存在障碍。

遗憾的是写作中,同学们审题不够仔细。

文段中的“这件事”,应该指哪件事呢?只要同学们细读全文,当知道某高三同学的撕书、吼楼是“这件事”的起因,“这件事”当指教育局下令禁止并引发关注。

作为驱动型作文,首先的要求就是审好题!所以当一部分同学在作文中提都不提“教育局下令禁止及其行为引发的关注”,这样的文章显然出现了审题偏差的问题,是很难获得满意的分数的。

其二,材料中网友的评论可以作为参照的观点,但倘若仅仅作为你的观点杂糅组合一篇文章,那显然是难以深入和有特色的。

这是本次作文高分不多的原因。

很多同学无法展开分析。

【同学范文】高三5 林泽宇(53分)近期,某校高三学生为排压而举办了撕书、吼楼的活动,为此,该市教育局发布了制止这种行为的通知,网友们对此议论纷纷。

“大道至简,大行至朴”月考作文讲评

“大道至简,大行至朴”月考作文讲评
我的人生之路就是要以他们为榜样,人生方向既定,便
要持之以恒,我的人生价值要在坚持做好每一件利国利民 的小事中实现。我的人生路上不允许三心二意。
不忘初心,坚强面对艰难困苦,强大精神,是成就建设 祖国事业的要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老人黄大发与院士林 俊德艰苦卓绝的背影中,我似乎也看到了他的身影。他,张 玉滚,一位80后大学生,凭着一腔热血,立志乡村教育事业, 毕业后回到家乡教书。工作报酬只是每月30块钱补助,外加 年底100斤粮食,这没有让他改变志向;课本文具需要他绕 过山梁,一肩肩、一担担挑进学校,这也没有挫败他的斗志。 17年间,张玉滚不畏艰难困苦坚守乡村教育事业;17年间, 他用一根扁担挑起了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希望,挑起了孩子们 五彩斑斓的明天。
他们的人生之路是简朴的,受苦受累,一心利他,安
于藉藉无名,但他们的光辉业绩,却功在当世,利在千秋, 永远为世人称颂!
套用《红楼梦》中的一句话,我可以这样说:世人都晓 简朴好,唯有繁华忘不了。许多人追求“繁”,想法多,目 标多,急于变现,却缺乏行动,不愿吃苦;许多人追求 “华”,想暴得大名,人前显贵,哪里还愿意在寂寞处默默 奉献?这种对繁与华错误的追求,贪图享受,眼高手低,追 名逐利,自私自利,应该被我们永远摒弃。
月考作文讲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黄大发,一位普通的老人,一双手,三十六年,带领乡亲们
用铁锤铁钎在绝壁凿出9400米“生命之渠”,结束了草王坝 缺水的历史。
林俊德,五十年隐姓埋名,与黄沙为伴,从第一颗原子弹爆 炸到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他参与了新中国全部45次核试验, 为祖国的核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世上的路千万条,可能让我们挑花了眼,但有一条看似 不起眼的路其实很辉煌,那就是让至简至朴与我相伴的路。 这,就是我要选择的未来之路,也希望是你愿意走的路。你, 我,他,如果都愿沉下心来,让简朴伴我们前行,那么,我 们的人生会很精彩,中国的未来会更辉煌!

2017作文讲评1

2017作文讲评1
作文讲评(一)
回顾目标
1、认真阅读给定材料,能说清材料所反映的话题及命题 者在材料中表现的态度倾向。 2、运用常见的审题方法准确审题并立意。 3、依据给定材料的特点及自己掌握的素材特点,选择文 体,组织文章结构。 4、用准确、丰富、典型的材料充实文章的内容,用或抒 情、或议论、或抒情兼议论的表达来表明自己的情感志 趣、观点态度。
“低头族”现象的不良影响
无礼与冷漠
态度倾向
审题立意
材料性质: 社会现象类(反面材料) 文体选择: 一般适合写议论文 行文思路:
可采用“先破后立”的结构模式来行文立意。
第一步:开篇引述材料。(就事论事,略写)
第二步:找准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剖析其谬误,进而提出 自己的观点。(先破后立,略写) 第三步:联系社会现实中的类似现象(一般以反例为主),阐释 所立的观点。(同类不同角度拓展,详写)
第三步:联系社会现实中的类似现象(一般以反例为 主,阐释所立的观点) ①当下孩子们的日常用语中,已经渐渐少了兄弟姐妹 的称呼,更弄不明白伯伯、叔叔、舅舅以及姑妈、姨 妈、舅妈的差别,传统的称谓在一代人语境中的渐行 渐远,反映的是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的巨大改变; ②因子女上学或工作而成为空巢家庭的人员出现了中 年化的趋势,空巢家庭引发孤独、焦虑、忧郁等一系 列心理健康问题; ③湖北大学生宅男王小林饿死家中,折射出个人及社 会的悲剧…… (同类不同角度拓展,详写)
第一步:开篇引述材料。 人际关系疏离化,个人与公共世界的疏离,规 范失灵,社会道德水准下降……这一切,让我们的社 会陷入了“原子化时代”!(就事论事,略写) 第二步:找准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剖析其谬误, 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是的,为什么社会文明在进步,我们的心灵却 越来越远?放眼身边,有多少熟悉的陌生人,有多少 宅男宅女不知不觉地沦为“低头族”……所以,我们 一定要打破心灵的“围墙”,让心融合。(先破后立 ,略写)

“生活的味道”作文讲评--高二语文月考作文讲评

“生活的味道”作文讲评--高二语文月考作文讲评

“生活的味道”作文讲评--高二语文月考作文讲评作文讲评要点本篇命题作文为“生活的味道”,要求写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说真话,抒真情,切忌胡编乱造。

本篇作文存在问题仍然较多,讲评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切题。

文章要切合题目写,题目也可说是文章的灵魂。

本文题为“生活的味道”,那就要通过叙事写出生活的一点感受或一些感受,这种感受用比喻的手法说即是“味道”。

要通过叙事来说明:生活究竟有何种味道,要明确,是甜?是苦?还是其他味道?这一点一定要明确,但很多同学不明确,文章洋洋洒洒写到最后,含糊地说“生活的滋味就是这样”,“生活中我有很多滋味”。

这种文章可视为不够切题。

有的文章从头至尾,没有看见“生活的味道”几个字,完全写的另外的内容,如“生活的色彩”,“亲情的美好”,“爱的可贵”,等等,虽然也写到“生活”,却没有写到一点“味道”,可视为偏题。

2、选材本文要从生活中选材,要写事件,写自己参与的事件,看来的听来的事,间接知道的事,虽也可写,但缺少真切感,不能感染人。

有的同学也记叙,却是以写人为主,套用了“一个尊敬的人”的内容来写,重心偏离,不能很好表达主题。

有的同学写事件,写了四五个片断,中间并没有什么联系,显得零碎,没有明确的中心。

好的选材,写一个事件或两个有关联的事件,从事件中感受到生活的味道,中心明确,前后联贯。

这篇作文宜写一种或两种味道,如苦,如甜,如从苦到甜。

不宜什么味道都写。

800字的文章,主题一定要明确集中,不要写得太庞杂,挖一口井,见到水,不要挖很多井,都不见水。

写很多滋味,却都蜻蜓点水,吃力不讨好。

具体可参见好作文。

3、立意立意即是文章的主题。

主题要挖掘得深刻一些,有点高度,让人读了之后有一定启发。

很多同学写的文章,主题停留在“生活就有甜酸苦辣”,“生活中什么味道都有”,“我的生活就是这样”,没有议论出生活有这种味道的意义。

很多同学不会适当议论,更不会点题。

其实,有时一两句画龙点睛的句子可使文章生色不少,可提高5至6分的分数。

2017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质量分析

2017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质量分析

2017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质量分析一、试卷分析1、试卷结构形式本次考试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大部分:阅读题为70分,其中论述类阅读为9分,实用类文本阅读为12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为14分,文言文阅读为19分,古诗歌阅读为11分,名句名篇默写5分,;表达题80分,包括语言文字运用20分,写作60分。

试卷题型与难易程度均与高考卷比较接近,能达到高考之前学生热身检测的目的。

二、学生得失分情况分析(一)实用类文本阅读第5题,为多选题。

第6题,为主观答题。

答题情况:笫5题选择题:90%全对,8%只对一个,有2个只选一个,无空白。

第6题:大部分学生能从人生经历和思想两方面来归纳分析;部分学生从人物、情节、主旨、结构等角度分析,没有看清题干意思,套答;不分点作答现象有所抬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第7、8题(第7题为选择题,第8题为主观题)答题情况:整体较好,文科平均分6.73分,理科平均分6.3分。

满分试卷比较多。

存在问题:1、部分同学审题不清,题目要求“多次出现对比手法”要先列举才分析,而部分同学没有列举就直接分析作用了。

2、列举不足,题目要求多次,必须是两次以上。

建议:仔细审题,规范答题,力求满分。

第9题,为主观答题。

答题情况:此题得分普遍不错,答题很规范,分点作答,角度合理,体现了学生的踩分意识较强。

不足的是仍然有三四十个学生不分点作答,笼统拟写答案的现象。

(三)文言文阅读第13题,为翻译题。

优点:句子翻译较通顺,有抢分意思,空白卷只有4份。

不足:去.叙功.无何三个实词有接近80%的同学翻译错误。

去翻译为到,逃到。

叙功翻译为讲述功劳。

无何翻译为没有办法,不出所料。

措施:一定要把句子回归文本,联系前后语境,整体翻译。

(四)古诗歌阅读15题为主观题。

15题是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文科均分为3.99,理科均分为3.97,(不含选择题总分为6),有两份空白卷。

优点:基本能读懂诗歌,品味感情,答题得分率有明显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