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概念
逻辑学的概念

第二章概念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因而它具有主观性。
由于概念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不能脱离客观。
如果没有客观事物,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概念又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的纯主观的东西。
所以,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二、概念与语词(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有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达,有些概念则用词组来表达。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
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由于语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
例:“阎锡山登报征求下联”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
你能对吗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
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
范对陈毅说:“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陈毅连声赞道:“妙!妙!长江,才子也。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质的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量的方面。
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
从这方面来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相对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总是确定的、不变的。
逻辑学_定义

逻辑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典逻辑学
古典逻辑学起源于古希腊 ,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 等,主要研究演绎推理和
形式逻辑。
现代逻辑学
现代逻辑学在19世纪末至 20世纪初得到快速发展, 包括数理逻辑、模态逻辑 和归纳逻辑等多个分支。
当代逻辑学
当代逻辑学在20世纪后半 叶至今持续发展,涉及计 算机科学、语言学、哲学 等多个领域,呈现出跨学
科的研究趋势。
02
逻辑学的基本概念
概念的定义与分类
概念的定义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是构成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
概念的分类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数量不同,可 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概念 所反映的对象性质不同,可分为实体 概念和属性概念。
判断的定义与分类
判断的定义
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是构成推理的基本 要素。
逻辑学的未来发展人工智源自与逻辑学的关系探讨人工智能对逻辑学的需求
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逻辑学提供形式化方法和推理机制,以实现更加智能的决策和问题解 决。
逻辑学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逻辑学为人工智能提供了知识表示、推理和学习的理论基础,促进了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 的应用。
人工智能与逻辑学的互动关系
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了逻辑学的研究,同时逻辑学的发展也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更加坚实的 基础。
验证科学假说
逻辑学提供了一套严谨的验证方法,如实验验证、逻辑推理等,有 助于科学家验证假说的真伪。
逻辑学对日常生活的指导作用
提高思维能力
学习逻辑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维能 力,包括分析、判断、推理等能力, 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
逻辑学的基本概念详细概述

逻辑学在法律解释中也有所应用,帮助解释法律 条文的含义和适用范围,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
3
法律论证
逻辑学在法律论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论证 和反驳,评估法律观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科学中的逻辑学应用
实验设计
01
逻辑学在实验设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排
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形式谬误
形式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违反形式逻辑规则的错误。常 见的形式谬误包括假两难推理、不当假设、循环论证等。
归纳推理错误
归纳推理错误是指在归纳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常见的 归纳推理错误包括以偏概全、过度概括、以全概偏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模态逻辑的符号表示通常包括L(必然)、M( 可能)、G(必然地不)和H(可能地不)。
模态命题逻辑
01
模态命题逻辑是模态逻辑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模态命题 的推理规则和形式化。
02
它包括基本模态命题逻辑和扩展模态命题逻辑,其中基本模态命 题逻辑只包含必然和可能两种模态,而扩展模态命题逻辑则引入
更多模态。
推理过程
在推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已知的逻辑公式和推理规则,推导出新的逻辑 公式。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使用一些推理技巧,如归结推理、假言推理等 。
04
模态逻辑
模态逻辑的基本概念
模态逻辑是研究必然性和可能性这两种模态的 逻辑分支,主要关注命题或语句的真实性程度 。
模态逻辑包括简单模态逻辑和广义模态逻辑, 其中简单模态逻辑只考虑两种模态,即必然和 可能,而广义模态逻辑则引入更多模态。
逻辑学的重要性
逻辑学在科学、哲学、法律、政治等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是理解和评估 论证的基础。
逻辑学名词释义

①,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指一种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
③,指人的思维的规则和规律。
④,指逻辑的科学即逻辑学。
逻辑形式是用逻辑变项和逻辑常项表示的思维结构。
(1)逻辑变项是思维内容的符号表示,在逻辑形式中代表可以变化的经验内容,也可以看作一种“空位”;对于一个逻辑形式而言,在空位上填入什么“内容”不会影响逻辑形式的特征。
(2)逻辑常项是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如果逻辑常项(个体常项除外)不同,逻辑形式的性质也就不同。
因此,逻辑形式的性质是由逻辑常项决定的:不同内容的命题和推理自身所具有的共同结构。
对逻辑而言,人工语言是用来表示或显示逻辑形式的,我们把这个人工语言叫做对象语言。
对象语言是用来表示思维对象的语言,对象语言是被陈述的语言。
言,元语言是陈述语言的语言。
简单命题(原子命题)是由词项构成的命题。
它自身不再含有其它命题了。
复合命题是由命题构成的命题。
也就是说,复合命题可以分析为命题和逻辑联词。
(基本的复合命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联言、选言、假言和负的复合命题,它们是复合命题与推理讨论的基本对象。
)复合命题基本结构是“主项+谓项”,按照量词划分,全称的,特称的,单称的。
联言命题是反映一个或几个思维对象同时具有某些属性的复合命题。
(显然,,联言命题就是几个命题的“联合”,他陈述的是几个同时存在的事实。
)联言判断:就是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选言命题是反映一个或几个思维对象所具有的某些属性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复合命题。
相容选言判断:断定几个选言支至少有一个为真的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断定其选言支中有并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的选言判断。
选言判断:就是断定几种可能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的判断。
假言命题陈述的是两个思维对象之间的条件关系。
因此又叫条件命题、蕴涵命题。
令P与Q之间有条件关系,如果有P就有Q,无P不一定无Q,则P是Q的充分条件。
令P与Q之间有条件关系,如果没有P就没有Q,有P不一定有Q,则P是Q的必要条件。
什么是逻辑学

什么是逻辑学,我们如何理解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命题、推理、证明、谬误等方面的问题。
逻辑学是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思维和认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逻辑学的概念和意义。
一、逻辑学的概念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命题、推理、证明、谬误等方面的问题。
逻辑学强调思维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主张用严密的逻辑方法来进行思考和推理,以此来探究真理和知识。
二、逻辑学的意义1. 推动人类思维和认识的发展:逻辑学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推动人类思维和认识的发展,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2. 帮助人们提高思维的合理性和正确性:逻辑学强调思维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帮助人们提高思维的品质和水平,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和解决问题。
3. 促进人们发现和纠正思维的谬误和错误:逻辑学研究思维的谬误和错误,促进人们发现和纠正思维的谬误和错误,使人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4. 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规范:逻辑学建立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规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指导,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5. 促进人类文化和精神的发展:逻辑学作为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人类文化和精神的发展,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三、如何理解逻辑学1.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学科: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命题、推理、证明、谬误等方面的问题,强调思维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2. 逻辑学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论和原则:逻辑学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论和原则,强调用严密的逻辑方法来进行思考和推理,从而提高思维的品质和水平。
3. 逻辑学需要关注思维的局限性和问题:逻辑学需要关注思维的局限性和问题,需要注意到人类思维的局限性和偏见,从而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
4. 逻辑学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逻辑学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以更好地应用逻辑思维方法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一、概念。
1.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 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例如,“商品”的内涵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 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
“商品”的外延包括超市里的食品、衣服、电器等各种用于交换的物品。
2. 概念的种类。
-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 单独概念: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如“北京”“鲁迅”。
- 普遍概念:反映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如“动物”“城市”。
-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 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如“森林”(森林是树木的集合体,不能说某一棵树是森林)。
- 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如“树”。
- 正概念和负概念。
-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正义”。
-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非正义”。
3. 概念间的关系。
- 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如“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
- 真包含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如“动物”真包含“哺乳动物”。
- 真包含于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如“哺乳动物”真包含于“动物”。
- 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如“学生”和“党员”。
- 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部分,如“植物”和“动物”。
全异关系又可分为矛盾关系(如“正义”和“非正义”,二者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行为的属性”的外延)和反对关系(如“黑色”和“白色”,二者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颜色”的外延)。
二、命题(判断)1. 命题的种类。
- 简单命题。
- 直言命题(性质命题)- 全称肯定命题(SAP):所有S都是P,如“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 全称否定命题(SEP):所有S都不是P,如“所有宗教都不是科学”。
- 特称肯定命题(SIP):有的S是P,如“有的学生是党员”。
- 特称否定命题(SOP):有的S不是P,如“有的动物不是哺乳动物”。
逻辑学名词解释

逻辑学名词解释单独概念:是指仅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
普遍概念:是指由若干个分子所组成的类的概念。
它的外延包括许多的对象。
集合概念: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不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放映的概念。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只有带否定词并使用其含义的,才是负概念。
论域:指一个正概念与其相对的负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组成的类。
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方法。
划分: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就是将外延较大的属概念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出若干个外延较小的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全部外延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减少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即概念的限制就是从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其外延的逻辑方法。
逻辑学不研究具体命题内容上真假,只研究命题形式真假性质和命题形式之间的真假关系。
模态命题:就是包含“必然”等模态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就是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包括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
简单命题:就是没有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主要包括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
推理:就是由一或若干个命题推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形态。
直言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性质命题)肯定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联项一般用“是”表示。
单称命题:就是陈述一个特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专有名词,不需量词。
全称命题:陈述一类事物的全部分子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省。
特称命题:就是陈述一类事物中至少存在着一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项不可省为“有的、有些”(其逻辑含义就是“有”即至少有一个,不排斥全部)周延性:是直言命题主项与谓项在量的方面的逻辑特征,是直言命题形式中对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的陈述情况。
什么是逻辑学_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思维方法和论证的科学。
论述一:逻辑逻辑是英语logic的音译词,它起源于古希腊文λογοδ(逻各斯),原意为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等。
到了近代,欧洲用“逻辑”一词来指称研究推理或论证的学科,一直沿用至今。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语义大致有如下几种:(1)指客观事物的规律、规律性。
例如,我们要研究中国建设的逻辑。
(2)专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例如,说话写文章要讲逻辑。
(3)指某种特别的理论或观点(往往含贬义)。
例如,明明是侵略,却说成是友谊,这是强盗逻辑。
(4)指逻辑学。
例如,各个专业的大学生都应当学习逻辑。
论述二:思维思维与人的认识活动密切相关。
人的认识活动,即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人的认识发展,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感觉、知觉与表象,属于形象思维与感性认识的阶段;概念、判断与推理,属于抽象思维与理性认识的阶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最初级的认识过程。
例如,当苹果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我们通过视觉可以反映它的颜色;通过味觉可以反映它的味道;通过嗅觉可以反映它的气味;同时,通过触觉可以反映它的质感。
人正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感觉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
感觉不仅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也反映我们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状态。
例如,我们可以感觉到双手在举起,感觉到身体的倾斜,以及感觉到肠胃的剧烈收缩等等。
感觉虽然是一种极简单的认识过程,但它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了感觉,我们才可以分辨外界各种事物的属性,才能分辨颜色、声音、软硬、粗细、重量、温度、味道、气味等,才能了解自身各部分的位置、运动、姿势、饥饿、心跳,有了感觉,我们才能进行其它复杂的认识过程。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例如,当苹果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我们认识到的不只是某种颜色,而是一个具有颜色、香味、硬度...的苹果,这就是知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3/28
8
逻辑学 ·事物属性
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各类事物。每一个事物 都有其自己的属性,诸如形状、颜色、动作、 好坏、善恶、美丑等。单个事物除了具备自身 的属性之外,还与其他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例 如大小、交换、互助、等于等。这种事物的性 质及其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就是事物的属性。
2020/3/28
14
逻辑学 ·概念·语词
“打官司”、“宪法”与“根本大法”、 “合同”与“契约”、“大夫”与“医生”。
⑶ 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即 所谓的一词多义。如“人各有志”、“长大 成人”、“人老珠黄”、“人浮于事”各判 断中,“人”的内涵是个不相同的。
2020/3/28
15
逻辑学 ·概念内涵
2020/3/28
17
概念内涵的表达式
A=(T+B)
A:任一概念 T:A的“特有属性”,即其内涵方面的构成
性质(或构成性质组)
B:A的“共有属性”,即A所隶属的那类对 象(比A范围更大的属概念)
例如:①笔(A) =用来书写或画画的( T)+工具(B)
2020/3/28
18
②商业秘密(A)=不为公众知悉(T1),能为 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T2),具有实用性(T3 )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T4) +技术信 息和经营信息(B)(1997年《刑法》第219 条第3款)。
2020/3/28
16
逻辑学 ·概念 内涵
概念的内涵及其表达式
(1)概念的内涵(Connotation; intension):亦称概念的“所谓”,即凝 聚于概念中的它所指称的那类对象的特有 属性。
(2)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组):概念所 反映的那些对象的特有属性。
概念的内涵,法学上通称为“构成要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重要的逻辑特征。概念的 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例如,“法律”这个概念的内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 个方面理解。广义上的“法律”泛指法的一切外部表 现形式,即法律的整体,既包括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 性文件,也包括宪法、判例法等,它是国家规定人人 必须遵守的文件,这种文件中有国家确认的判断公正 与否的尺度与标准。狭义上的“法律”仅指拥有国家 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指定的规范性文件, 在我国,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度及其 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这也是法律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
12
例如,对于同一个三角形,可以从它的三 条边相等来反映,形成“等边三角形”的 概念;也可以从它的三个角相等来反映, 形成“等角三角形”这个概念。
有的概念反映对象的一个属性,有的概念 反映事物的许多属性,如“单身汉”、“ 亲属”等。
2020/3/28
13
逻辑学 ·概念 ·语词
⑴ 概念要通过语词表达,但并不是所有 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一般来说,语法上的实词(名词、动词、形 容词、数量词、代词)都表达概念,而没有 实在意义的虚词,如介词(从、把、为等), 结构助词(的、地、得),事态主次(着、 了、将),语气助词(啊、吗、呢)等不表 达概念。
⑵ 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即所谓的一义多词。例如:“诉讼”与“打 官司”、“宪法”
事物和属性是不可以分离的,属性是属于一定 事物的属性,事物都是具有一定属性的事物。
2020/3/28
9
逻辑学 ·概念·属性
在一类事物的属性中,有本质属性和非本质 属性。本质属性是决定一事物与他事物相区 别的属性;非本质属性不仅为本事物所具有, 而且也为他事物所具有,对区别某一事物不 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例如,“人”的本质属 性就是“有语言,会思考,能制造和使用生 产工具”,这些属性是其他动物所不具有的; 而人有四肢躯干,有眼耳鼻舌,这些属性是 非本质属性,因为这些属性不仅人具有,其 他哺乳动物大都也具有。
• [美]普特南认为:观念是指由一定对象或 某种思想所引起的意识图像(“知识意象 ”)。
• [德]马克思认为:观念的东西不过是移入 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 东西而已。
2020/3/28
7
逻辑学 ·对象·属性
• (1)对象与属性
对象(object ):各种有形物和无形物,即 各种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
概念就是以符号(语词)表达出来的观念。
观念属于感性认识,而概念则属于理性认识。
2020/3/28
4
• 人们由感知对象而对信息加以提取、整合 而形成观念。
• 观念以符号(语词)表达出来并为公众所 理解就成为概念。形成概念的过程,也就 是命名或重命名的过程。
• 对象、观念、概念之间的关系,可图示为:
2020/3/28
1
逻 辑 学 ·概 念
概念就是反映对象物本质 属性的思维形式。
2020/3/28
2
逻辑学 ·概念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间 关系;
概念的概括与限制
2020/3/28
3
逻辑学 ·概念
概念(concept) 所谓概念,就是通过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
(或本质属性)来指称对象的思维形式。
严格地说,对象的共有属性 ≠(>) 本质属性
2020/3/28
11
逻辑学 ·概念·属性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越深刻,所形成的概念就 越深刻。
事物的属性是多种多样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也是多方面的。对于同一类事物,人们可以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反映它的不同的特有属性 或本质属性,形成不同的概念。
2020/3/28
感知/反映
思维对象
符号/表达
观念
观念
观念与概念 观念(conception; ideas ) 通常认为观念有三种含义: ❖ ①思想意识; ❖ ②关于某方面的认识和觉悟; ❖ ③对象(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
2020/3/28
6
• [英]洛克认为:观念是思维的对象。
2020/3/28
10
逻辑学 ·概念·属性
共有属性与特有属性
共有属性(common attribute):——对象与他对 象共同具有的某种属性,亦称“非本质属性”。
特有属性(distinctive attribute):——对象独 有而他对象不具有的某种属性,亦称“本质属性”。
例如:黑、白、红、蓝等颜色,只是“笔”的共有 属性;而“用来书写或画画的工具”,则是“笔” 的特有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