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信息及其特征
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辽宁省营口市第二高级中学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

七、板书设计
1. 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信息:能够传递知识、观点、情感等的内容。
- 特征:准确性、时效性、可传递性、可存储性、可处理性。
- 分类: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视频信息。
2. 信息处理和传播的方法:
- 信息处理步骤:收集、整理、存储、传输、处理。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然而,学生在信息的定义、特征和分类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在知识方面,学生对于信息的概念和特征的认识较为模糊,对于信息的分类方法也缺乏系统的了解。因此,学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建立起对信息及其特征的基本认识,掌握信息的分类方法,以便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
改进措施:
1. 提高课堂参与度:我将进一步调整课堂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例如,我可以设置更多的小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小组中发挥作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优化教学资源:我将更加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资源中获得收益。例如,我可以使用多媒体教
九.课后拓展
1. 课堂参与度不均: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较高,而有些学生则相对较低,这可能影响了课堂的整体效果。
2. 教学资源利用不足:虽然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学资源,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资源的利用并不充分,可能因为没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 I need to make sure that the teaching method I use caters to all types of students, including those who may not be as actively involved in class.
信息技术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1、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上机练习:
1、到门户网站,申请一个实际名字注册的E-MAIL邮箱
(新浪,
腾讯网)
2、学会使用通信软件 腾讯QQ,手机微信等,申请一个免费的QQ号码
3、使用QQ软件,实名制加入班群(群号班级成员自创)
传递性 共享性 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价值相对性 时效性
真伪性
信息的一些重要特征:(结合课本完成书中的实例) 特处理性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真假难辨
老皇历看不得
价值相对性 时效性 真伪性
一传十,十传百
玉不琢,不成器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信息的一些重要特征:(结合课本完成书中的实例)
一、信息及其定义
二、信息的载体形式 三、信息的传播途径 四、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的不同定义: 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伦奠基人香农(通信工程)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计算机工程)
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 状态和方式
————信息论学者钟义信教授
完成Page 4
表1-1 事例信息分析表
“信”字的甲骨文
信息的传播过程
用何载体 以何途径
接收效果 及作用
信息发出方(信源)
(信息传递)
信息接收方(信宿)
图1-4
信息的传播过程
信息接收方对于各种形式的信息形成印象, 经过分析、判断与理解,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 或引发相应的行动。
信息的基本特征
图片分析
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表征,能够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信息定义之一的案例分析:
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 状态和方式。 ————信息论学者钟义信教授
1.1 信息及其特征(含答案)

1.1信息及其特征什么是信息⏹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0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内容称之为信息。
(例如:教科书的内容为信息,而教科书是信息的载体)1.(填空)现代社会中,人们把物质、能量和__信息__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讲解]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
2.(选择)“一张白纸展现在我们面前与同一张白纸被折成纸盒展现在我们面前,所反映出的信息有所差别”这侧重反应了下列哪一种关于信息的说法?( C )A.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B.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C.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D.信息是人类的各种感官所接收到的东西。
[讲解]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0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3.(选择)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的是( A )A. 数学成绩B. 因特网C. 气象台D. 计算机[讲解]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内容称之为信息。
课本、网络、计算机、电视等不是信息,里面传达的内容才是信息。
信息的基本特征⏹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媒体介质表现出来,如:看到蚂蚁搬家可以知道快下雨了⏹价值性:信息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要,如:信息会考时间为6月13日对高一的学生具有价值。
⏹时效性:信息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如: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共享性:一个信息可以由多分进行分享;如: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真伪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空城计”⏹可处理性:玉不琢,不成器。
孟浩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传递性:一传十,十传百。
1.(填空)信息具有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传递性、价值相对性、可处理性、时效性、和真伪性等特征。
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必修

-抽象性:信息是对事物属性的抽象表达,不受具体物质形态的限制。
-普遍性:信息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各种事物之中,无处不在。
-多样性: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文字、图像、声音等。
-可传播性:信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如语言、文字、电子信号等。
-时效性:信息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4.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尤其是信息的抽象性和普遍性。
2.掌握信息检索、评价和引用的方法,形成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掌握信息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了解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传播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使学生掌握信息分类、检索、评价和引用的基本方法,培养其信息检索和筛选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兴趣、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教师需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2.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关注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3.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4.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信息及其特征的相关知识。
1.1.1信息及其基本特征

思考:
(1)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 其它特征?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 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
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例如:萧伯纳对信息的共享性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你有一个苹
果,我有一个苹果, 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如 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相互 交流,我们就都有了 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这个例子说明了信息不会像物质一样因为共 享而减少, 反而可以因为共享而衍生出更多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这些例子,一方面可以看到 信息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信息是什么! 信息在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人们对信息的认识 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下面人们看信息的几种定义: 从本质上看,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方式。 信息是指能被传播的各种消息,信号等。
笼统的讲,信息是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 信息是客观事物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 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可交换的知 识内容。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与信息的基本特征 一、信息的定义 信息一词在我国早有记载南唐李中(字有中)《碧云集》 的《暮春怀故人》中有“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依 楼台“的诗句,这大概是”信息“一词在我国的最早出 现。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我们处在一个充满 信息的世界,不管我们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 信息,下面是几个利用信息的例子:
例如:某鞋以标签的形式标上80元和从售货员嘴中说出的 价格80元是一样的。虽然载体不一样,一种是符号,一种 是语言,但信息是相同的,都是指鞋的价格是80元
2.信息的价值性
(1)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 (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1.1信息及其特征

1.1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信息特征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举例。
生2:举例。
生3:举例。
生4:举例。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
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
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生:(讨论)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1.1信息及特征

6.小王和小李就“信息”的范畴展开了讨论。小王说:“报纸上刊登的广 告是信息”;小李说:“期中考试的各科成绩是信息”。你认为他们说的对 吗?( ) A.小王说的对,小李说的不对 B.小李说的对,小王说的不对 C.小王和小李说的都对 D.小王和小李说的都不对 7.南方中学要组织义务植树活动。同学们通过网上搜索,获得“3月12日是 植树节”、“根据南方的气候条件,三、四月份植树最有利于树苗的生长” 等信息,从而确定了植树的日期。这件事说明信息具有( ) A.共享性和价值性 B.共享性和真伪性 C.价值性和真伪性 D.时效性和真伪性
Hale Waihona Puke 11.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是 ( )。 A.有载体依附性 B.不可利用、不能增值 C.可传递、共享
D.可增值、具有时效性
例2、戴尔计算机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 戴尔 有这样的论断:“其实PC和网络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 信息。PC和网络只是工具而已,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更 多、更及时的信息。”
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
什么是信息?
②欧洲 ④北美洲 ①亚洲
⑤南美洲
③非洲
灯光亮度的差异体现了各国经济发展状 况的不同。
信息的一般特征
2.全球定位系统(实现准确的方位信息,实现导弹的精确制导)、天气预报 分别体现了信息的( )、( )基本特征。 A.载体依附性 B.价值性 C.时效性 D.共享性 3.对于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信息是可以处理的 B.信息是可以传递的 C.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D.信息可以不依附于某种载体而存在 4“我有一种思想,你也有一种思想,大家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 这体现了什么?( ) A.物物交换 B.信息的时效性 C.信息的价值性 D.信息的共享性 5.案例:张三拿了一张 1998 年广州市的旧地图去找广州的某个地方, 结果费了很多时间还是没有找到。这个案例说明了信息的( )。 A.传递性 B.时效性 C.价值相对性 D.真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信息及其特征
“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周左右的野外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 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 在一周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四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 一个可能的答案”
信息的真伪性——人们接受到的信息,并非所有都是对事物的真实
反映,因此信息具有真伪性。产生伪信息的原因很多,有些事由于人们 认知能力上存在差异,对同一信息,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形 成"认知伪信息";或者由于传递过程中的失误,产生"传递伪信息";也 有人出于某种目的,故意采用窜改、捏造、欺骗、夸大、假冒等手段, 制造"人为伪信息"。伪信息造成社会信息污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我 们在接收信息的时候,要习惯首先对信息进行分析鉴别,避免道听途说, 以讹传讹,以及误信他人,上当受骗。
2. 时效性
3. 共享性
4. 真伪性
5. 可处理性 6. 价值相对性
信息的可处理性——人们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去粗取精、去
伪存真,从而获得新的更有价值的信息。
信息的价值相对性——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相应的使
用价值,他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要。但信息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相 对的,它取决于接受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的能力。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 载体依附性和传递性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请同学们分析以下案例,尝试自己总结出信息的基本特征 案例4:国外某家超市的计算机自动收款系统显示,感恩节前后啤酒与尿 布的销售量要比平日多很多。超市老板经调查和分析后得知,原来是因为 家庭主妇多在这几天出去逛街,留下男人在家里看孩子,男人则喜欢一边 照看孩子一边观看足球一边喝啤酒。于是这家超市干脆把啤酒与尿布摆到 一起,让顾客顺手就能拿到,从而大大促进了销售。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请同学们分析以下案例,尝试自己总结出信息的基本特征 案例3: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蒋干从周瑜那里偷回人家事 先伪装好的蔡瑁、张允的投降书,曹操阅毕,即将两人斩首示众,致使曹 军损失了通晓水性的统帅;曹操还听信庞统的计谋,将船首尾相接,结果 被黄盖载满了火物的小船攻入,落得个"火烧三军命尽丧"。
接收效果 及作用
信息接收方 (信宿)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请同学们分析以下案例,尝试自己总结出信息的基本特征 案例1: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五角大 楼推销一份秘密报告,主题词只有7个字,但要价却高达500万美元。美国 国防部高层当时并没有把它当成一回事,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 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 想起那份报告,花200万美元买回来一看,才追悔莫急。那7个字是"中国 将出兵朝鲜"。 “而现在这一结论可以说已经成为了历史,不具有任何的 价值了。
信息的共享性——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可以由不同个体或群体在同
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共享。信息交流与实物交流有本质上的不同,实物交流, 一方有所得,必使另一方有所失,而信息交流则不然。这就如两个人交换 手中的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而交换所掌握的一份信息,却拥 有了两份信息。我们要善于利用信息的共享性,在进行各种信息活动的时 候,分工协作,使我们的集体能够创造更多的信息,我们每个人拥有更多 的信息。
一、什么是信息
课本P3:三种定义。
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信息是事物的状态和方式 信息是用语言、文字、数字、符号、图像、 声音、情景、表情、状态等方式传递的内容
任务:阅读课本第3页的例子,认真思考 并填写第4页的表1方 (信源) (信息传递) 以何途径
信息的时效性——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会随着客观事物的
变化而变化,信息如果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变化状态,它的效用就会降 低,一旦超过其"生命周期",信息就失去效用,成为历史记录。如股市 信息、天气预报、会议通知、求职报名、军事动态等。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请同学们分析以下案例,尝试自己总结出信息的基本特征 案例2:某公司为了提高销售人员的推销策略和销售技巧,希望业务人员 能够把各自在销售实践中的经验和技巧贡献出来让大家分享,便特别设立 了每季度一次的销售方案评奖。具体分为目标客户选择、产品展示方案、 客户服务方法、最佳销售体验等奖项,每一个销售人员都把自己的得意之 作做成演示文档参加评奖,最后把所有的方案都汇集起来装订成册,发给 大家学习参考。几个回合下来,这个公司各大区的销售就取得了突飞猛进 的发展,公司也形成了很好的业务学习和探讨的风气。
物质
信息 能量
结论: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三大要素。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从刚才打上课铃到现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内, 你们各自都获得了那些有用的信息?
可见,信息就象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翻开我 们的课本,里面记录了各种信息;打开电视,电视台向我们发送了各种信息; 古时候的结绳记事、烽火狼烟、快马传书,现在的电话、传真、网络。这些 全都为我们传送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