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多孔干扰孔与混合抽水

合集下载

抽水试验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中的运用

抽水试验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中的运用

抽水试验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中的运用摘要:近年来,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基于现阶段各地经济往来的需求,城市轨道工程越来越多。

研究指出,地质勘察是交通工程施工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后期应用均会产生决定性影响,为了充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地质勘察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和进步当中。

抽水试验则是地质勘察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指从自抽水井中抽取一定水量,并观测不同时间段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的工程实验,可较为准确地反映施工现场含水层的实际状况。

关键词:抽水试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运用引言在施工过程中,将相应地段的水文地质参数经固定公式计算、地下水流理论、图表法等方法解析后所得结果,可为项目整体施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目前根据不同标准,可将抽水试验分为多个不同类型,按抽水孔数可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和群孔干扰抽水等;按水位稳定性可分为稳定流、非稳定流抽水;按抽水孔类型则可分为完整和非完整井抽水。

研究指出,抽水试验是评估地下水状况的重要手段,对保证城市轨道工程顺利施工、提升施工效率及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1.地质勘察中应用抽水试验的重要性分析抽水试验的目的在于查明施工区域内的含水层情况,具体包括地下水的渗透性能、涌水量大小、埋藏动力及各含水层间水力联系情况等;可为后续施工中基坑开挖、疏干、降水、排水、止水方案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原始数据。

通过抽水试验获取可靠的地质水文参数是城市轨道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体现,也是项目后续安全施工、建成后正常使用的必要保证。

目前在各城市轨道工程中,地质灾害频发,有研究表示,抽水试验不仅可以使工程建设更加合理,还能有效减少城市地质灾害的发生。

一般来说,城市轨道的地质勘察工作与抽水试验是同步进行的,将抽水试验结果进行现场绘制后所得的曲线图与其他地质勘察结果相结合,所获得的水文地质参数是地下工程支护机构设计、基坑降水及止水设计的重要数据支撑;而抽水试验作为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很大程度上提高勘察工作的质量及效率,对保证整个项目的顺利施工、安全生产均有重要意义。

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及步骤讲解

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及步骤讲解

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及步骤1.抽水试验资料整理试验期间,对原始资料和表格应及时进行整理。

试验结束后,应进行资料分析、整理,提交抽水试验报告。

单孔抽水试验应提交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其内容包括:水位和流量过程曲线、水位和流量关系曲线、水位和时间(单对数及双对数)关系曲线、恢复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抽水成果、水质化验成果、水文地质计算成果、施工技术柱状图、钻孔平面位置图等。

并利用单孔抽水试验资料编绘导水系数分区图。

多孔抽水试验尚应提交抽水试验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平面图、剖面图。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还应提交抽水孔和观测孔平面位置图(以水文地质图为底图)、勘察区初始水位等水位线图、水位下降漏斗发展趋势图(编制等水位线图系列)、水位下降漏斗剖面图、水位恢复后的等水位线图、观测孔的S-t、S-lg t曲线[注]、各抽水孔单孔流量和孔组总流量过程曲线等。

注意:(1)要消除区域水位下降值;(2)在基岩地区要消除固体潮的影响;3)傍河抽水要消除河水位变化对抽水孔水位变化的影响。

多孔抽水试验、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均应编写试验小结,其内容包括:试验目的、要求、方法、获得的主要成果及其质量评述和结论。

2. 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参方法求参方法可以采用Dupuit 公式法和Thiem公式法。

(1) 只有抽水孔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公式承压完整井:潜水完整井:式中K——含水层渗透系数(m/d);Q——抽水井流量(m3/d);sw——抽水井中水位降深(m);M——承压含水层厚度(m);R——影响半径(m);H——潜水含水层厚度(m);h——潜水含水层抽水后的厚度(m);rw——抽水井半径(m)。

(2) 当有抽水井和观测孔的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或Thiem公式式中hw ——抽水井中水柱高度(m);h1、h2——与抽水井距离为r1和r2处观测孔(井)中水柱高度(m),分别等于初始水位H0与井中水位降深s之差,h1= H0 –s1;h2= H0 –s2。

煤矿抽水试验及疏水设计参数的合理确定

煤矿抽水试验及疏水设计参数的合理确定
诸 因 素 的综 合 控 制 。 其 中下 白垩 统 洛 河 组 承 压 含 水 层 厚 度
65 d 9 m / ,累计 抽 水 总 量 为 14 4 4 9 m ,井 中 心 水 位 最 大 降 深
为 2.8 78 m;2 井 和 3 井 观 测 ,其 中 2 井 中心 观 测 的水 位 最
抽 水 试 验 ,但 由 于 抽 水 流 量 小 、时 间 短 ,试 验 取 得 的 水 文 地 质 参 数 精 度 较 低 。 为 此 ,特 别 在 矿 区 内进 行 了一 次 非 稳
定 流 群 孑 抽 水 和 干 扰 孔 抽 水 试 验 ,进 一 步 查 明 洛 河 组 含 水 L
层 的 主 要 水 文 地 质参 数 ,以更 好 的指 导 疏 降 水 工 程 的 布 设 。 试 验 分 两 个 阶 段 ,共 施 工 一 个 抽 水 孔 、两 个 观 测 孔 ,
三 个 井 孑 孔 径 为 3 7 m,孔 深 为 80 L 2m 3 m, 含 水 层 厚 度 为 60 0 m。第 一 阶 段 为 群 孑 抽 水 试 验 , 1井 抽 水 ,平 均 流 量 为 L
根据实际疏降水资料 对不 同的试 验参数 进行验 证 ,确定 合 理 的水文地质参 数 ,然后根 据 降水 孔 的降落漏 斗形 态 ,确
 ̄ L , 87
有效 方 法 之 一 。根 据 矿 区 地 质 勘 察 报 告 ,洛 河 组 含 水 层 岩
性 为 巨厚 层 状 砂 岩 ,以 中粒 砂 岩 为 主 , 含 少 量 粗 砂 及 细砂 。 砂 岩 分 选 性 好 ,胶 结 程 度 差 ,岩 性 疏 松 均 一 , 以含 孔 隙 为 图 1 井 点 平 面 布 置 图
定 合 理 的 井 间 距 ,以 达 到最 优 疏 降效 果 。

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及步骤

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及步骤

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及步骤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及步骤1.抽水试验资料整理试验期间,对原始资料和表格应及时进行整理。

试验结束后,应进行资料分析、整理,提交抽水试验报告。

单孔抽水试验应提交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其内容包括:水位和流量过程曲线、水位和流量关系曲线、水位和时间(单对数及双对数)关系曲线、恢复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抽水成果、水质化验成果、水文地质计算成果、施工技术柱状图、钻孔平面位置图等。

并利用单孔抽水试验资料编绘导水系数分区图。

多孔抽水试验尚应提交抽水试验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平面图、剖面图。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还应提交抽水孔和观测孔平面位置图(以水文地质图为底图)、勘察区初始水位等水位线图、水位下降漏斗发展趋势图(编制等水位线图系列)、水位下降漏斗剖面图、水位恢复后的等水位线图、观测孔的S-t、S-lg t曲线[注]、各抽水孔单孔流量和孔组总流量过程曲线等。

注意:(1)要消除区域水位下降值;(2)在基岩地区要消除固体潮的影响;3)傍河抽水要消除河水位变化对抽水孔水位变化的影响。

多孔抽水试验、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均应编写试验小结,其内容包括:试验目的、要求、方法、获得的主要成果及其质量评述和结论。

2. 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参方法求参方法可以采用Dupuit 公式法和Thiem公式法。

(1) 只有抽水孔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公式承压完整井:潜水完整井:式中K——含水层渗透系数(m/d);Q——抽水井流量(m3/d);sw——抽水井中水位降深(m);M——承压含水层厚度(m);R——影响半径(m);H——潜水含水层厚度(m);h——潜水含水层抽水后的厚度(m);rw——抽水井半径(m)。

(2) 当有抽水井和观测孔的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或Thiem公式式中hw ——抽水井中水柱高度(m);h1、h2——与抽水井距离为r1和r2处观测孔(井)中水柱高度(m),分别等于初始水位H0与井中水位降深s之差,h1= H0 –s1;h2= H0 –s2。

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

第一章基本要求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分类、方法及抽水试验准备工作。

位置等。

1.2 抽水试验分类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

(1)单孔抽水试验:仅在一个试验孔中抽水,用以确定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概略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

(2)多孔抽水试验:在一个主孔内抽水,在其周围设置若干个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

通过多孔抽水试验可以求得较为确切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含水层不同方向的渗透性能及边界条件等。

1.4 抽水试验准备工作(1) 除单孔抽水试验外,均应编制抽水试验设计任务书;(2) 测量抽水孔及观测孔深度,如发现沉淀管内有沉砂应清洗干净;(3) 做一次最大降深的试验性抽水,作为选择和分配抽水试验水位降深值的依据;(4) 在正式抽水前数日对所有的抽水孔和观测孔及其附近有关水点进行水位统测,编制抽水试验前初始水位等水位线图,如果地下水位日变化很大时,还*凡作了群孔干扰抽水试验的水源地,可不作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

第二章抽水试验孔布置要求2.1 抽水孔的布置要求抽水孔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2) 为了测定含水层不同方向的非均质性或确定抽水影响半径,可以根据含水层的不同情况,以抽水孔为中心布置1~4条观测线;如有两条观测线,一条垂直地下水流向,另一条宜平行地下水流向。

(3)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应在抽水孔组中心布置一个观测孔;为查明相邻已采水源地的影响,应在连接两个开采中心方向布置观测孔。

为确定水位下降漏斗形态和补给(或隔水)边界,应在边界和外围一定范围内布设一定数量的观测孔。

(4) 多孔抽水孔组的第一个观测孔应尽量避开三维流的影响,相邻两观测孔的水位下降值相差不小于0.1m,最远观测孔的下降值不宜小于0.2m,各观测孔应在对数数轴上呈均匀分布。

第三章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3.1 水位降深稳定流抽水试验一般进行三次水位降深,最大降深值应按抽水设备能力确定。

水位降深顺序,基岩含水层一般宜先大后小,松散含水层宜按先小后大逐次(1) 水位观测时间一般在抽水开始后第1、3、5、10、20、30、45、60、75、90min进行观测,以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稳定后可延至1h观测一次。

井孔抽水试验

井孔抽水试验

井孔抽水试验一、抽水试验的目的、任务及原理(一)目的与任务1、确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如渗透透系数、导水系数、给水系数、弹性储水系数等,为计算井孔涌水量和评价地下水资源提供数据。

2、确定影响半径的大小,了解降落漏斗的形状及其扩展情况,为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管理地下水资源取得依据。

3、确定地下水动力性质,查清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以及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第,阐明地下水的补、径、排关系,为各种水源间的补偿调节提供数据资料。

4、确定单井或群井涌水量与水位降深之间的关系,进而拟定合理的适宜的井径、井深、井距等布井方案。

(二)基本原理把流向垂直井中的地下水导引或汲取到井外,使井内的位下降,而进壁外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在降落漏斗范围内,由于水头差的作用,连续不断地流入进内,逐渐的在井壁周围形成一个以井轴为中心的由小支大以至稳定的降落漏斗。

初期降落漏斗范围攻很小,因地下水流向井的坡度较大,使流速和流量也较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范围会不断扩大,水力坡度逐渐变小,所以在抽水设备及井的出水能力很大的情况下,如果控制水位降深不变时,井孔出水量必将逐渐减小;或保持出水量不变则井内水位将会不断下降。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井的出水能力都是有限的,在满足控制出水量的情况下,水位降深也会逐渐达到相对稳定。

上述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利用和研究,如采用非稳定流理论,应取用水位降深和出水量尚未达到稳定但变化较小的抽水过程段的观测资料求得水文地质参数。

如采用稳定流理论,则取用水位降深与出水量均达到相对稳定的抽水过程段的观测资料,求得水文地质参数。

二、抽水试验的类型(一)稳定流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井(孔)出水量或水位两者之中的一个保持为常量,观测另一个的数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而后将其代入相应的计算公式,则可求得渗透系数、导水系数、贮水系数或压力传导系数。

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水位降深与井(孔)出水量均须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即保持近似的常量,代入计算公式求得渗透系数。

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

1.抽水试验资料整理试验期间,对原始资料和表格应及时进行整理。

试验结束后,应进行资料分析、整理,提交抽水试验报告。

单孔抽水试验应提交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其内容包括:水位和流量过程曲线、水位和流量关系曲线、水位和时间(单对数及双对数)关系曲线、恢复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抽水成果、水质化验成果、水文地质计算成果、施工技术柱状图、钻孔平面位置图等。

并利用单孔抽水试验资料编绘导水系数分区图。

多孔抽水试验尚应提交抽水试验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平面图、剖面图。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还应提交抽水孔和观测孔平面位置图(以水文地质图为底图)、勘察区初始水位等水位线图、水位下降漏斗发展趋势图(编制等水位线图系列)、水位下降漏斗剖面图、水位恢复后的等水位线图、观测孔的S-t、S-lg t曲线[注]、各抽水孔单孔流量和孔组总流量过程曲线等。

注意:(1)要消除区域水位下降值;(2)在基岩地区要消除固体潮的影响;3)傍河抽水要消除河水位变化对抽水孔水位变化的影响。

多孔抽水试验、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均应编写试验小结,其内容包括:试验目的、要求、方法、获得的主要成果及其质量评述和结论。

2. 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参方法求参方法可以采用Dupuit 公式法和Thiem公式法。

(1) 只有抽水孔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公式承压完整井:潜水完整井:式中K——含水层渗透系数(m/d);Q——抽水井流量(m3/d);sw——抽水井中水位降深(m);M——承压含水层厚度(m);R——影响半径(m);H——潜水含水层厚度(m);h——潜水含水层抽水后的厚度(m);rw——抽水井半径(m)。

(2) 当有抽水井和观测孔的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或Thiem公式式中hw ——抽水井中水柱高度(m);h1、h2——与抽水井距离为r1和r2处观测孔(井)中水柱高度(m),分别等于初始水位H0与井中水位降深s之差,h1= H0 –s1;h2= H0 –s2。

水文地质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科技大学

水文地质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科技大学

第一章测试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A:对B:错答案:A2.地下水是指地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

A:错B:对答案:B3.地下水并非纯水,而是一种含有多种物质组分的溶液。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两个相邻的含水层之间一定存在一个绝对隔水层。

A:对B:错答案:B2.包气带中的岩石空隙未被水充满且是固、液、气三相介质并存。

A:错B:对答案:B3.岩土中空隙类型包括哪些()A:溶隙(溶穴)B:孔隙C:裂隙D:缝隙答案:ABC4.地下水的水位常以海拔高度表示,也相同于埋深。

A:错B:对答案:A5.地下水根据埋藏条件分为:()A:孔隙水B:承压水C:潜水D:包气带水答案:BCD6.地下水排泄方式包括蒸发和向地表水、相邻含水层地下水径流、()、()。

A:泉B:凝结水C:人工开采D:降水答案:AC7.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哪些?A:径流B:蒸发C:输运D:降水答案:ABCD8.地下水的研究热点有与环境和生态有关的非饱和带水、与计算机有关的定量描述与数值模拟、大数据应用以及与生态有关的()和()、()、()。

A:化学特征B:地下水循环C:微生物作用D:非饱和带水答案:ABCD9.水文地质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有:向精准化、定量化、数字化、可视化发展,向()发展,向()发展,将()作为重点,进入大数据时代。

A:地质学各方向B:深部C:天空D:非饱和带答案:ABD10.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降水、()、相邻含水层地下水径流、()、灌溉、()等。

A:凝结水B:地表水C:饮用水D:人工回灌答案:ABD1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岩土空隙中的重力水。

A:对B:错答案:A12.在第四系土层中可以容易找到孔隙。

A:错B:对答案:B13.可溶岩存在的空隙类型为:()A:溶隙B:裂隙C:裂缝D:孔隙答案:A14.在我国华北侏罗系地层存在的空隙类型为:()A:裂隙B:溶洞C:溶隙D:孔隙答案:A第三章测试1.孔隙水一般埋藏较浅,不可能是承压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9.什么是单孔、多孔、干扰孔和混合抽水?作者:宣传教育中心来源:来源:宣传教育中心 2004-3-12 14:13:15 单孔抽水,没有观测孔而只有一个抽水孔的抽水试验。

它只能用经验公式及试算法求影响斗径,故测定的渗透系数精度较差。

在水文地质调查的初步阶段,单孔抽水常用来了解和对比不同地段含水层的透水性和富水性。

在钻探成本较高的基岩地区,仅需实际测定单孔涌水量时也采用单孔抽水。

多孔抽水,是由一个抽水孔和若干个观测孔组成的抽水试验。

它能比较精确地测定渗透系数、影响斗径和下降漏斗形状,还能确定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

多孔抽水时观测孔一般以抽水孔为中心呈放射线排列。

当含水层透水性均匀时,一般以单排在抽水孔的一侧垂直于流向排列。

当含水层透水性复杂及成果要求高时,除垂直水流方向外,还需在抽水孔的上游和下游沿平行水流方向布置观测孔。

干扰孔抽水,也称孔群抽水,即二个或二个以上抽水孔同时抽水,各孔的水位和流量有明显的相互影响,故称干扰孔抽水。

它的目的不仅为了测定渗透系数,主要是取得在相互影响条件下,孔群的总涌水量或井群降漏斗中水位降深值的资料。

孔群抽水一般用于拟作井群供水或井群降低地下水位的地段。

目前我国还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岩溶矿区,用大型孔群抽水,形成大型降落漏斗,用以测定水流的主要补给、排泄方向和预测矿井涌水量等。

混合抽水,是从两个或更多含水层同时抽水。

一次混合抽水只能得到各含水层的平均渗透系数。

但配合使用“钻孔流速仪”或进行多次混合抽水(如首先抽第一层水,然后继续钻进打穿第二含水层再进行第一和第二含水层的混合抽水,……),就可以测得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混合抽水可以省去分层止水工作,钻孔结构比较简单,节省费用和时间。

采用主孔抽水、带有多个观测孔的群孔抽水试验,包括非稳定流和稳定流抽水实验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习指导第四章抽水试验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参数,了解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方法。

采用主孔抽水、带有多个观测孔的群孔抽水试验,包括非稳定流和稳定流抽水实验,要求观测抽水期间和水位恢复期间的水位、流量、水温、气温等内容。

要求了解试验基地及其所在地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并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意义、工作程序、现场记录的主要内容、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掌握相关资料的整理、编录方法和要求,了解对抽水试验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一般原则,能够利用学过的理论及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并对参数的合理性和精确性进行分析和检验。

§基本要求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分类、方法及抽水试验准备工作。

抽水试验的目的(1) 确定含水层及越流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给水度μ、弹性释水系数μ*、导压系数a、弱透水层渗透系数K'、越流系数b、越流因素B、影响半径R 等。

(2) 通过测定井孔涌水量及其与水位下降(降深)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

(3) 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数据,如影响半径、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井间干扰出水量、干扰系数等,依据降深和流量选择适宜的水泵型号。

(4) 确定水位下降漏斗的形状、大小及其随时间的增长速度;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开采量。

(5) 查明某些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如确定各含水层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边界的性质及简单边界的位置、地下水补给通道、强径流带位置等。

抽水试验分类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

(1)单孔抽水试验:仅在一个试验孔中抽水,用以确定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概略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

(2)多孔抽水试验:在一个主孔内抽水,在其周围设置若干个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

通过多孔抽水试验可以求得较为确切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含水层不同方向的渗透性能及边界条件等。

(3)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在影响半径范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钻孔中同时进行的抽水试验;通过干扰抽水试验确定水位下降与总涌水量的关系,从而预测一定降深下的开采量或一定开采定额下的水位降深值,同时为确定合理的布井方案提供依据。

(4)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是模拟未来开采方案而进行的抽水试验。

一般在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不很充沛或补给量不易查清,或者勘察工作量有限而又缺乏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的水源地,为充分暴露水文地质问题,宜进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并用钻孔实际出水量作为评价地下水可开采量的依据。

抽水试验的方法单孔抽水试验采用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一般采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

在特殊条件下也可采用变流量(阶梯流量或连续降低抽水流量)抽水试验方法。

抽水试验孔宜采用完整井(巨厚含水层可采用非完整井)。

观测孔深应尽量与抽水孔一致。

抽水试验准备工作(1) 除单孔抽水试验外,均应编制抽水试验设计任务书;(2) 测量抽水孔及观测孔深度,如发现沉淀管内有沉砂应清洗干净;(3) 做一次最大降深的试验性抽水,作为选择和分配抽水试验水位降深值的依据;(4) 在正式抽水前数日对所有的抽水孔和观测孔及其附近有关水点进行水位统测,编制抽水试验前初始水位等水位线图,如果地下水位日变化很大时,还应取得典型地段抽水前的日水位动态曲线;(5) 为防止抽出水的回渗,在预计抽水影响范围内的排水沟必须采取防渗措施。

当表层有3 m以上的粘土或亚粘土时,一般可直接挖沟排水。

(6) 需要对多层含水层地下水进行分层评价时,应分层进行抽水试验,或用井中流速、流量仪解决分层抽水问题。

抽水试验工作量要求见表4-1。

表4-1抽水试验工作量一览表*凡作了群孔干扰抽水试验的水源地,可不作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孔布置要求抽水孔的布置要求抽水孔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对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具有控制意义的典型地段,应布置单孔抽水试验孔,根据单孔抽水试验资料计算的水文地质参数编制参数分区图;(2) 多孔抽水试验孔组,一般参照导水系数分区图,并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布置,每个有供水意义的参数区至少布置一组,其抽水试验资料所求参数可作为该区计算参数(不用平均参数);(3)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应在拟建水源地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地段,并结合开采生产井布置。

观测孔的布置要求观测孔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为了计算水文地质参数,在抽水孔的一侧宜垂直地下水的流向布置2~3个观测孔。

(2) 为了测定含水层不同方向的非均质性或确定抽水影响半径,可以根据含水层的不同情况,以抽水孔为中心布置1~4条观测线;如有两条观测线,一条垂直地下水流向,另一条宜平行地下水流向。

(3)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应在抽水孔组中心布置一个观测孔;为查明相邻已采水源地的影响,应在连接两个开采中心方向布置观测孔。

为确定水位下降漏斗形态和补给(或隔水)边界,应在边界和外围一定范围内布设一定数量的观测孔。

(4) 多孔抽水孔组的第一个观测孔应尽量避开三维流的影响,相邻两观测孔的水位下降值相差不小于,最远观测孔的下降值不宜小于,各观测孔应在对数数轴上呈均匀分布。

(5) 在半承压水含水层进行抽水试验时,宜在观测孔附近覆盖层(半透水层或弱含水层)中布置副观测孔。

(6) 在进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时,应在水位下降漏斗范围内的重要建筑物附近增设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观测点。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钻孔涌水量钻孔涌水量应保持常量,其变化幅度不大于3%。

抽水延续时间抽水延续时间除满足表4-1的要求外,并可结合最远观测孔水位下降与时间关系曲线[S(或Δh2)-lg t]来确定。

(1) 当S(或Δh2)-lg t曲线至拐点后出现平缓段,并可以推出最大水位降深时,抽水方可结束;注意:在承压含水层中抽水,采用S-lg t曲线,在潜水含水层中抽水采用Δh2-lg t曲线。

Δh2是指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的厚度H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h的平方差,即Δh2=H2-h2。

(2) 当S(或Δh2)-lg t曲线没有拐点或出现几个拐点,则延续时间宜根据试验的目的确定。

观测频率及精度要求观测频率及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 水位观测宜按第、1、、2、、3、、4、5、6、7、8、10、12、15、20、25、30、40、50、60、75、90、105、120 min进行观测,以后每隔30 min观测一次,其余观测项目及精度要求可参照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进行;(2) 抽水孔与观测孔水位必须同步观测;(3) 抽水结束后,或试验期间因故中断抽水时,应观测恢复水位,观测频率应与抽水时一致,水位应恢复到接近抽水前的静止水位。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要求群孔干扰抽水试验除按非稳定流抽水要求进行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1) 干扰孔之间的距离,应保证一孔抽水,使另一孔产生一定的水位削减;(2) 水位降深次数应根据设计目的而定,一般应尽抽水设备能力做一次最大降深;(3) 各干扰孔过滤器的规格和安装深度应尽量相同;(4) 各抽水孔抽水起、止时间应该相同;(5) 试验过程中,宜同时对泉和可能受影响的地表水点进行水位、流量和水温的观测。

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除按群孔干扰抽水要求进行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1) 抽水试验一般在枯水期进行;(2) 抽水钻孔总涌水量尽量接近设计需水量;(3) 水位下降漏斗中心水位稳定时间不宜少于一个月;(4) 若水位不能达到稳定,应及时调节总涌水量,使其达到稳定。

§抽水试验资料整理及参数确定方法抽水试验资料整理试验期间,对原始资料和表格应及时进行整理。

试验结束后,应进行资料分析、整理,提交抽水试验报告。

单孔抽水试验应提交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其内容包括:水位和流量过程曲线、水位和流量关系曲线、水位和时间(单对数及双对数)关系曲线、恢复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抽水成果、水质化验成果、水文地质计算成果、施工技术柱状图、钻孔平面位置图等。

并利用单孔抽水试验资料编绘导水系数分区图。

多孔抽水试验还应提交抽水试验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平面图、剖面图。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还应提交抽水孔和观测孔平面位置图(以水文地质图为底图)、勘察区初始水位等水位线图、水位下降漏斗发展趋势图(编制等水位线图系列)、水位下降漏斗剖面图、水位恢复后的等水位线图、观测孔的S-t、S-lg t曲线、各抽水孔单孔流量和孔组总流量过程曲线等。

注意:①要消除区域水位下降值;②在基岩地区要消除固体潮的影响;③傍河抽水要消除河水位变化对抽水孔水位变化的影响。

多孔抽水试验、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均应编写试验小结,其内容包括:试验目的、要求、方法、获得的主要成果及其质量评述和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