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 民族分裂,坚持民族 平等、民族团结、各 民族共同繁荣。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2.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宗教信仰自由是指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也有 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我们一方面要尊重每个公民信仰 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另一方面又要求宗 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第四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三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发展的全面统一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三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三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事业的根本力量1
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在新的历史时期,虽然统一战线的性质、 任务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但是中国共 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决不能动摇。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1.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 实质,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 级斗争问题.而是各民族人民 的内部矛盾,是各民族人民在 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应该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方法来加以解决。
二、建立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 略任务 三、全面加强军队革命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摘要:从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中国共产党历经曲折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共同点是都具有中国特色。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在哪些方面有“特色”。
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字: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包括三个体系: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它对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起指导作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既是社会思想体系的实践,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必由之路。
这三种形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个表述全面系统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组织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阐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阐明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11_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维护祖国统一
反对民族分裂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民族共同繁荣
前提和基础
根本保证
出发点和归宿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我国的宗教政策 要全面贯彻党的 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依法 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 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知识分子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先进生 产力的开拓者,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和核心力量。
习近平向张存浩院士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知识分子是中国民主革命中首先觉悟的部分,是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
1919年 “五四” 运动期间 北京学生 在街头讲 演
.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
基本依靠力量
国情与三农 地位和作用 决定
农业是社会基础
农村的稳定前提
农民的改革动力
(1)依靠广大农民,是由农业、农村、 农民的重要地位决定的 的现 农 基代 民 本化 是 依建 我 靠设 国 力人 社 量数 会 。最 主 多义 • 键国 农 问特 村 题色 现 。社 代 会化 主是 义建 的设 关中 • 问特 农 题色 业 。社 问 会题 主是 义建 的设 基中 础国
03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原因
(1)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为新的社会阶层的产 生提供了制度基础。 (2)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 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提供 了从业条件。
(3)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 阶层结构的变化。
民族团结宝鼎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1)坚持一切为了人民①党的十八大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②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2)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3)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关系状况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
②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
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①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②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③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这是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第11-12章答案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的民主党派是(D )A.执政党B.反对党C.在野党D.参政党2.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 )A.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B.铲除民族压迫,消除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C.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D.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3.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C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各民族共同繁荣D.国家统一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A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B.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联盟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是(A )的方针。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知识分子D.新兴社会阶层6.现阶段人民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是(B )A.革命化B.现代化C.正规化D.国家化7.大陆范围以外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D )A.爱国主义B.社会主义C.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D.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8.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军事战略方针是(C )A.主动出击B.加强战备C.积极防御D.谋求霸权9.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石是(B )A.民族团结B.民族平等C.民族发展D.各民族共同繁荣10.知识分子是(B )A.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B.工人阶级的一部分C.新兴社会阶层D.独立的社会阶级11.党的十八大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A )。
A.为了人民B.为了工人阶级C.为了党D.为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如个体户、私营企业主、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等,他们是( C )。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1.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新增)党的十八大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考点延伸】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开展一切执政活动的依靠力量和评价标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
1.)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是由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和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
2.)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3.)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2. 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新增)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1.)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考点延伸】这是社会主义与以往一切旧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考点延伸】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可以体现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等多个方面,但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
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考点延伸】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始终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一内在要求,是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贯目标。
3.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新增)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关系状况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
1.)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考点延伸】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第十二章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一:为什么要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1: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2: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二: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1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2 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3 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三: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四: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1: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五: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当前如何改善党的领导?1: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2: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3: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三:必须清醒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东北林业大学-84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考纲

201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内容范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其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4、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关系二、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总任务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3、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4、扩大外开放水平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4、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5、保障和改善民生6、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五、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与发展3、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4、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1、建设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2、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3、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4、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5、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读书报告
班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201302 姓名:谭江华学号:20137211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第三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第四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
通过阅读和思考,我认为这一章的四节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相互联系,还有一定的区别,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而这一任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
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刘少奇也说“一切为了群众,否则,革命就毫无意义”。
人民群众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创造者,因此,他们也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享有者。
然而,要实现大多数人的利益,必须在经济水平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在共同富裕的基础上,才能充分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是全体中国人民和拥护社会主义的人民的一致心愿,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需要人民的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依靠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广大的知识分子,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不断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向前发展。
同时,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
要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
要取得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的支持,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战线,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争取人心和凝聚力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过程中,统一战线必然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新时期,要大力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而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还需要军队和国防现代化作为保证,因为在我国虽然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
所以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为了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能健康进行,还需要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