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醛对绳状青霉抑制作用研究
柠檬醛改良研究进展及其对竹材防霉的应用展望

China Forest Products Industry林产工业,2021,58(03):46-51近年来,对来源于植物的天然抗菌剂研究与应用得到广泛关注。
柠檬醛主要来源于山苍子[Lisea cubeba (Lour) Pers.]精油,是一种广谱抗菌剂,具有浓郁的柠檬香味,深受消费者喜爱,在食品、化妆品、香料和医药等行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1-2]。
柠檬醛化学名称为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醛,分子式为C10H16O。
天然柠檬醛是两种顺反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它们分别是顺式柠檬醛(橙花醛)和反式柠檬醛(香叶醛),以橙花醛为主[3]。
柠檬醛含有孤立的碳碳双键、碳氧双键和羰基共轭的碳碳双键等基团,性质极不稳定,易受外界氧气、温度和pH值等的影响而发生氧化反应、脱氢环化反应和重排反应,从而导致柠檬醛变色、变味,抑菌性能降低,其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4-8]。
因此,开展柠檬醛稳定性的改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对提高柠檬醛稳定性的相关研究报道不断增多[9-12],但研究深度和广度仍有待加强。
为促进柠檬醛相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本文从柠檬醛微胶囊技术和抗氧化剂技术两个方面综述了柠檬醛稳定性改良研究进展。
此外,人们广泛使用的竹材及其产品,因极易受到霉菌污染而失去使用价值。
国内外学者开展了竹材防霉的诸多研究[13-17],但所用防霉剂以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剂为主,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柠檬醛改良研究进展及其对竹材防霉的应用展望∗李 琦 彭 锐 杜春贵 张晶晶 胡爱莲(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摘 要:柠檬醛是一种天然广谱抗菌剂,由于其具有香味浓郁、来源广泛、抗菌性强等特点,而成为抗菌领域的研究热点。
柠檬醛存在稳定性差、易挥发、易氧化等缺点,国内外学者针对柠檬醛稳定性的改良开展了系列研究。
详细阐述了利用喷雾干燥法、水包油乳液、纳米乳液和分子复合物包合法等柠檬醛微胶囊技术,以及合成抗氧化剂、天然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技术等进行柠檬醛稳定性改良的研究进展,并对柠檬醛在竹材防霉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柠檬醛衍生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

柠檬醛衍生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作者:周玉慧等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03期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甲基紫罗兰酮、异甲基紫罗兰酮、鸢尾酮、柠檬腈6种柠檬醛衍生物对辣椒疫病菌、枇杷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莴苣菌核病菌4种常见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结果表明:6种化合物对4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也增强;通过本试验从6种化合物中依次筛选出对莴苣菌核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枇杷炭疽病菌、辣椒疫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的分别是柠檬腈、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柠檬腈,其EC50依次分别为8.83、14.02、15.77、9.46 μg/mL。
关键词:紫罗兰酮;柠檬醛衍生物;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中图分类号: S48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081-0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化学农药成为必不可少的农业生产资料[1]。
传统化学抗菌剂在维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与安全、保障农作物高产与稳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容易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杀伤天敌、人畜中毒等问题[2-4]。
因而,寻求和开发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新型抗菌剂是新农药开发的趋势[5-6]。
天然产的柠檬醛主要存在于山苍子油、柠檬精油等植物精油中[7]。
长期以来,柠檬醛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香水、牙膏、化妆品等行业。
因此,笔者选取6种柠檬醛衍生物,对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进行生物活性测定,旨在为开发高效、安全和低廉的天然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样品及来源供试样品包括紫罗兰酮94.53%、β-紫罗兰酮95.68%、甲基紫罗兰酮94.41%、异甲基紫罗兰酮90.66%、鸢尾酮9794%、柠檬腈98.49%,均是笔者所在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以天然柠檬醛为原料通过化学修饰手段而合成的。
1.2 供试菌种及来源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枇杷炭疽病菌(Cd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水稻纹枯病菌(Rhizocitonia solani)、莴苣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由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教研室提供。
科学家成功绘制出蚜虫基因组图谱

; 关基因组与蚜虫巴克纳氏菌构成辅助代谢体系;从共生细菌获得 1 种以上的基因,多发现于菌细胞。 0
j
研究 人员认为, 重复基因的 大量 发现, 如单性 生殖基因、 传输复制 信号 基因 病毒媒介 和对 起重要作 用的 输送相 膜
; 关基 因, 对揭开蚜虫独特特 f的分子基础起到了重要作用。蚜虫放弃对来 自 生 外部微生物 的攻击能力 , 使其成功地与各 ! 种微生物形成共生。蚜虫与共生细菌等各种异种生物就像一个生物一样协调代谢,构筑成二者不可分 的关系。
●
:
、 .◆
.◆ .◆ .◆ .◆ .◆ . . .◆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科技 日报 ) ●
-. -. _ ¨ .
+
・◆
。◆
-.
-◆
-◆
-◆
-●
-◆
-・ -◆ 。 ●
◆
-◆
-◆
。◆
。
: i ・科 技 动 态 ・
!
● ●
●
●
{
!
●
科 学 家成 功 绘 制 出蚜 虫基 因组 图谱
国际蚜虫基 因组联盟 已成功地对 农业害虫 “ 蚜虫” 进行 了基 因组测序 。根据对蚜虫基 因信息 的解读 ,研究 人员
【5 S amaN Tiah F ni xct o eesni i o iu 1 】 hr , r ti p A. u g oi y fh se t ol fCt t i t l a r s
snni o othret a oe s ]Wol ora o coi— ie s np s- avs pt gn[ . r Ju l f rbo s h J d n Mi
植物多酚的抑菌特性—天然防腐剂

植物多酚的抑菌特性—天然防腐剂植物多酚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植物多酚与蛋白质的高度结合能力,可以改变微生物酶的活性,减少微生物对外源性蛋白质的利用;植物多酚与金属离子的络合特性可以使某些金属酶失活;植物多酚对细胞膜的作用可以影响微生物的代谢。
其中,植物多酚对酶的抑制作用是其抑菌的主要原因。
早在1947年,我国对紫苏叶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紫苏叶能有效地抑制一些葡萄球菌的生长。
通过对紫苏抗菌作用的研究,发现紫苏油中的挥发性成分紫苏醛和柠檬醛具有一定的协同抗真菌能力。
研究表明紫苏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大肠杆菌、假结核棒状杆菌等细菌有明显的抗菌活性,不仅可以治疗牙科感染,而且可以抑制链球菌的生长。
张子扬研究表明,紫苏油和桂皮油对蜂蜜的保藏存储中自然污染的霉菌和酵母菌的抑制能力明显高于尼泊金乙酯和苯甲酸。
丁香油酚和乙酰基丁香油酚及紫苏醛可以抑制绿脓杆菌的传染,等采用蒸馏法以甲醇作为提取剂提取紫苏茎叶中的精油,并对其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紫苏的水蒸气提取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其中的主要成分紫苏醛具有中等广谱的抗菌活性,且与水寥中的寥二醛具有较明显的协同效应。
将紫苏醛应用在肉制品防腐试验中,发现紫苏醛可以有效降低微生物的生长能力,减少其生长量‘紫苏叶水浸液、水煎液和乙醇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也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
在紫苏愈伤组织迷迭香酸的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中发现,迷迭香酸水溶液对以大肠杆菌为代表的杆状菌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的球状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紫苏抗菌防腐性能,紫苏不同溶剂提取物、紫苏不同提取条件提取物、紫苏不同部位提取物都对细菌、酵母菌和霉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添加浓度1.25%。
紫苏提取液到卤肉中的防腐效果与浓度0.5% 山梨酸钾溶液浸2min处理的效果相似,与不添加防腐剂的对照相比,均能明显延长保质期。
紫苏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能力,且酚羟基对多酚类物质的抑制作用起决定性作用。
环柠檬醛A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

环柠檬醛A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环柠檬醛A(citral A)是一种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在最近的研究中,环柠檬醛A被发现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并且其抗菌机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探究。
环柠檬醛A被证实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包括一些常见的致病菌和耐药菌株。
研究表明,环柠檬醛A能够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菌细胞内部物质的外泄,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环柠檬醛A还能干扰细菌的代谢过程,抑制细菌酶的活性,从而阻断了细菌的生命活动。
这些抗菌机制的发现为环柠檬醛A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另外,环柠檬醛A还显示出一定的抗真菌活性。
研究人员发现,环柠檬醛A可以扰乱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引起真菌细胞的溶解和死亡。
此外,环柠檬醛A还具有抑制真菌干扰素产生的特性,阻止了真菌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因此,环柠檬醛A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抗真菌药物。
除了对细菌和真菌的抗菌作用外,环柠檬醛A还显示出对某些病毒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
研究表明,环柠檬醛A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
这一发现为环柠檬醛A作为抗病毒药物的进一步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关于环柠檬醛A的抗菌机制,目前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
研究人员发现,环柠檬醛A可能通过与细菌和真菌细胞膜中的脂质相互作用来发挥抗菌作用。
环柠檬醛A与脂质相互作用后,会导致膜蛋白的损伤和细胞内物质的外泄,最终导致细菌和真菌的死亡。
此外,环柠檬醛A还可能通过影响细菌和真菌细胞的DNA和RNA合成,干扰细菌和真菌的代谢过程,从而达到抑制生物生长的效果。
尽管环柠檬醛A在抗菌作用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潜力,但其临床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环柠檬醛A的抗菌效果可能会受到细菌和真菌对其的耐药性的影响。
此外,环柠檬醛A的稳定性和溶解性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总结而言,环柠檬醛A作为一种天然产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和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其抗菌机制主要表现为破坏细菌和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干扰细菌和真菌的代谢过程。
肉桂醛_柠檬醛抗黄曲霉作用的研究(1)

2004, Vol. 25, No. 9食品科学※基础研究32 肉桂醛、柠檬醛抗黄曲霉作用的研究谢小梅1,方建茹2,许 杨1(1.教育部食品科学重点实验室 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47;2.江西中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6)摘 要:目的:研究肉桂醛、柠檬醛的抗黄曲霉作用。
方法:在含不同浓度药物的蔡氏培养液中接种一定量的黄曲霉孢子,每隔 4h分别取定量培养液涂布于蔡氏培养皿上进行霉菌计数,直到48h。
26.5℃培养 72h后计数萌发的霉菌孢子;用扫描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黄曲霉的形态、表面结构的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肉桂醛、柠檬醛的浓度分别在≥0.05μg/ml、0.28μg/ml作用4h后,萌发的黄曲霉孢子数明显减少;肉桂醛、柠檬醛作用后黄曲霉孢子菌丝的形态、表面结构明显改变。
结论:肉桂醛、柠檬醛对黄曲霉孢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柠檬醛抑制黄曲霉孢子的萌发更迅速,两者可能通过破坏真菌细胞结构起抗菌作用。
关键词:肉桂醛;柠檬醛;黄曲霉;孢子萌发;扫描电镜Study of Antifungal Effect of Cinnamaldehyde and Citral on Aspergillus flavusXIE Xiao-mei1,FANG Jian-ru2,XU Yang1(1.Jiang Xi -OAI Joint Research Institute,The Key Laboratory of Food Science of MOE,Nanchang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7,China;2.Jiang 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330006,China)Abstract :Object:To study anti-Aspergillus flavus effect of cinn. and citral.Method:To count germinating spores and tous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Result:After the treatment of cinn.and citral 4h,germinating spores were obviouslydecreased at concentration≥0.05μg/ml (cinn. )or 0.28μg/ml (citral). The morph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of hypha and sporeshowed obvious chang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Conclus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innamaldehyde and citral couldinhibit the germination of spores obviously .The anti- Aspergillus flavus mechanism of cinn. and citral might involve ultrastructuraldamage.Key words:cinnamaldehyde;citral;Aspergillus flavus;germination of spore;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中图分类号:TS202.3;Q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4)-09-0032-03黄曲霉是一种非常有害的真菌。
柠檬提取物抑菌及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柠檬提取物抑菌及抗病毒作用的研究徐建设;焦明菲;王双林;李晓霞;钟启平【期刊名称】《中国消毒学杂志》【年(卷),期】2007(24)1【摘要】目的研究柠檬提取物抗微生物和保鲜作用。
方法采用纸片法和稀释法对其抑菌效果和抗病毒作用进行了实验室观察。
结果将柠檬提取物原液作1∶3200稀释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抑菌环直径为18 mm;1∶10稀释液对大肠埃希菌标准株抑菌环直径20 mm,1∶12800稀释液,抑菌环直径11 mm。
柠檬提取物1:10稀释液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株和克雷伯菌耐药株(产β-内酰胺酶)抑菌环直径分别为30 mm和20 mm,对白假丝酵母菌和啤酒酵母菌抑菌环直径分别为17 mm 和14 mm。
将1∶12800稀释度的柠檬提取物与单纯泡疹病毒混合作用,显示出明显的抗病毒效果。
结论柠檬提取物对细菌及真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对产β-内酰胺酶菌株也有较强抑制作用;1∶12800稀释度的该提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
【总页数】3页(P13-15)【关键词】柠檬提取物;β-内酰胺酶;抑菌作用;细菌;真菌;病毒【作者】徐建设;焦明菲;王双林;李晓霞;钟启平【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7.2【相关文献】1.长裙竹荪乙醇提取物与水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J], 郝景雯;贾士儒;张刚2.柠檬提取物对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 [J], 张纬;徐建设;孙晓明;钟启平;李晓霞;张清敏3.吴茱萸柠檬苦素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研究 [J], 高一勇4.马桑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和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 [J], 周莉君;宋良成;侯若彤;杨志荣;何晨5.柠檬提取物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机理的研究 [J], 张纬;徐建设;孙晓明;钟启平;张清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株青霉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成分研究中文

西北农业学报 2009,18(4):982102A cta A g riculturaeB oreali2occi dentalis S inica一株青霉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成分研究杨利珍1,周 乐2,徐 虹1,秦宝福1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摘 要:从瑞香狼毒根际这一独特的生态环境中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分离出一株高抑菌活性的真菌,经形态学特征、ITS序列分析及与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比较分析表明,该菌为疣孢青霉菌Y L252(Penicilli um verrucu2 losum Y L252),其Genbank注册序列号为EU914140。
抑菌活性试验显示,其发酵液粗提物具抑菌广谱性,对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苹果干腐、苹果腐烂、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达到80%以上。
乙酸乙酯相TL C法系统预试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黄酮、萜类、甾体及其苷类、酚性成分、内酯及香豆素和有机酸类。
关键词:狼毒根际;分离鉴定;疣孢青霉菌Y L252(Penicilli um verruculosum Y L252);抑菌活性;成分预试中图分类号:Q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389(2009)0420098205Isolation and Identif ication and Antif ungal Activity of a PenicilliumYAN G Lizhen1,ZHOU Le2,XU Hong1and Q IN Baof u13(1.College of Life Science,Nort 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 Shaanxi 712100,China;2.College of Science,Nort 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 Shaanxi 712100,China)Abstract:By st reak plate met hod,a st rain of high antif ungal active microorganism was isolated from t he particular ecological environment2t he rhizo sp here of S tellera cham aej asme.Morp hological charac2 ter istics,sequences analysis of ITS and comparation analysis wit h Penicillium marneffei revealed t hat it belonged to t he Penicilli um verruculos um Y L252,it s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is EU914140.Re2 sist ant experiment showed t hat t he ext ract of fermentative liquid could resist many microorganisms. It s inhibitio n rates to Fusari um bulbi genum,V alsa m ali,A lternario sol ani reached above80%.The TL C systemic p retes of et hyl acetate extract showed t hat t he main ingredient s are volatile oils,fla2 vonoids,terpins,steroid saponins and it s glyco sides,p henils,cumarins and lactones,organic acids. K ey w ords:The rhizo sp here of S tellera cham aej asme;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Penicilli um verru2 culos um Y L252;Antimicrobial active;Systemic p retes 微生物是产生天然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宝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n e t t n( C o ia fr .u i l u w s6 。 (i r a e to ) n . mg m o c nr i MI) f t lo fn u sm a . mg m ao c r P co 0 Fl p r t P e Meh d a d3 ・ 0 (o t cv u s ne t d,e p ci l Sg i a t h i no p r emi t nw sfu d V li A teS b t csMe o )rs e te . i f nl i it f oeg r n i a n al e i a h vy n c y n bi i o s ao o
at twa rteae y M I f r 1 i.Th e mia in tme dea e o n r ia i a e f i er s pe r t d b C o 0 m 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 g r n t i ly d f r 6 h a d ge m n t o on r t
第 4 卷 第 3期 1
21 0 0年 3月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4 ()8 - 9 13: 5 8
M a . Ol r2 O
J un l fNote s rc lua iest o ra rh atAgiu trlUnv ri o y
柠檬 醛对绳 状青霉抑 制作用研究
程婵娟 ,韦 伟 ,胡 尚勤
rd c d b 17 ta h o t 1 e u e y 2 . % h n t e c n r .Mo e v r o r o e ,wh n t e p e r a e i xe d d t n s r e e h rt td t e me e t n e o 1 0 mi , p o s 2
St d n a t it c iie fct lo nclu f nc Is m/ H N u y o n i o i a t t s o i a n Pe ii m u iuo u C E G b c v i r i f
C a ja , I i U S a g i C Ig i c n e , h n qn oma Un es y C o g ig h n n WE , h n qn oI e f f S i c s C o g i N r l i ri , h n qn u We H ( e oLe e g v t 4 0 4 , h a 007C i ) n
on e c n ihbio f s or g mia i we e s u id.Re ut h we t a t e p r e t n i t n o p e er n t i on r t de sl s o d h t h m ii u nm m i ii r nhbt y o
制 作 用 。这 为 工农 业产 品 防治 霉 菌 的 危 害提 供 了新 的理 论 依 据 。 关 键 词 :柠 檬 醛 ;绳 状 青 霉 ;熏 蒸 ;抑 茵 活性 中 图 分 类号 :Q 4 . 1 9 93 3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 39 2 1) 3 0 8 - 5 0 5 9 6 (0 0 0 - 0 5 0
Ab ta t E fc o ie e t o c nrt n f ia o rwt n iio fPe iiu fnc Is m s r c : f t fdf rn n e t i so t l n go h Ihbt n o ncl m u iuo u e c ao c r i l i
g r ia i i e d ly d f r1 h n t e c t d t e g m iai ae r du e y 8 8% t a h em n t on t ea e h t a h onr an h er n t m o 0 ol on r t e c d b 3. h n te c to . ta x ii d g od ih bt n f rgr w h a d s o e g r ia in o f nc ls m yt e f m i ・ onr 1 Ci l hbt o n i io o o r e e i t n p r e m n t fP. u iuo u b h u ga o t eh d i m t o .Th eor hs pa e r vd d t e r t alb ss f rt s fcta n p e e t g id s r l on erf e,t i p rp o ie h o e i a i o he u e o i li r v n i n u ti c r n a
( 庆 师 范 大 学生 命 科 学 学 院 ,重 庆 重 404 ) 007
摘
要 :为 了弄 清理化 因素及作用方式对霉菌的影响 ,采用滤纸片法与挥发性物质活性检测法 ,研 究不 同浓
度柠檬醛对绳状青霉 (e i lu u i l u 的抑制作用 ,并检 测不同处理 时间对孢 子萌发 率的影 响。结果表明 , P nc l mfnc o m) ii us 柠檬醛采 用滤纸 片法与挥发性 活性物质检 测法对 f n uou u i l m的最 小抑制 浓度 ( C) 别为 60与 30m ・ 一 c s MI 分 . . gmL 。 在 30mgmL . ・ 浓度 下处理 1 i 0mn孢子 萌发受到明显抑制 ,萌发 时间比对照推迟 6h ,萌发率 降低 2 .%;而处理 1 7 10mi 2 n萌发 时间比对照延迟 1 ,萌发率降低 8 .%。柠檬醛 可通过 熏蒸的方式对 Pfnc l u 0h 38 u iu sm起到较好 的抑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