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温庭筠-整理版
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温庭筠水精帘里颇黎枕⑵,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⑶。
藕丝秋色浅⑷,人胜参差剪⑸。
双鬓隔香红⑹,玉钗头上风⑺。
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此词咏立春或人日。
全篇上下两片大意从隋薛道衡《人日诗》:“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脱化。
⑵颇黎: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李商隐《偶题》“水纹簟上琥珀枕”,表示光明洁净的境界和这句相类。
“颇黎”既玻瓈、玻璃。
⑶”江上“两句:张惠言《词选》评注:“江上以下,略叙梦境。
”后来说此篇者亦多采用张说。
说实了梦境似亦太呆,不妨看做远景。
详见《读词偶得》。
⑷藕丝秋色浅:当断句,不与下“人胜参差剪”连。
藕合色近乎白,故说“秋色浅”,不当是戴在头上花胜的颜色。
这里藕丝是借代用法,把所指的本名略去,古词常见。
如温庭筠另首《菩萨蛮》“画罗金翡翠”不言帷帐;李璟《山花子》“手卷真珠上玉钩”不言帘。
这里所省名词,当是衣裳。
作者另篇《归国谣》:“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可知。
李贺《天上谣》:“粉霞红绶藕丝裙。
”⑸胜:花胜,以人日为之,亦称“人胜”。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剪彩为人,或缕金簿(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华胜男女都可以戴;有时亦戴小幡,合称幡胜。
到宋时这风俗犹存,见《梦梁录》《武林旧事》“立春”条。
⑹香红:指花,即以之代花。
着一“隔”字,两鬓簪花,光景分明。
⑺玉钗头上风:幡胜摇曳,花气摇荡,都在春风中。
作者《咏春幡》诗:“玉钗风不定,香步独徘徊”意境相近。
参考译文一个美女,睡在水晶帘里面玲珑的颇黎枕上,在这上面睡觉的女人干什么呢?相思怀念呢,屋里并不冷,暖暖的,香炉上焚着香,连绣着鸳鸯的锦被都是香的,这样的环境下少不了惹梦。
江边那绵长而细软的柳丝,刚刚发新芽,看上去朦朦胧胧,像笼罩在一片烟霭之中。
春天来了,大雁开始向北飞了,大雁一字飞过时,天上那一轮残月就要消失了。
赏析:《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
菩萨蛮温庭筠译文及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译文及赏析菩萨蛮温庭筠译文及赏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菩萨蛮温庭筠译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菩萨蛮唐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
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
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
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
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
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
温庭钧《菩萨蛮》翻译

温庭钧《菩萨蛮》翻译《菩萨蛮》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
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翻译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随堂测试题【扩展】(1)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闺怨B.梳妆C.相思D.送别(2)请对“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句作简要赏析。
(2分)(3)曾经的经历与该词中主人公的境况有相似之处的诗(词)人是( )(2分)A.李清照B.李贺C.李白D.李绅参考答案:(1)D(2)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3)A二:1.“花面交相映”化用了唐代诗人的诗句“ ” 。
温庭筠的《菩萨蛮》

温庭筠的《菩萨蛮》温庭筠的《菩萨蛮》温庭筠的《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描写的是一位思妇梦醒后的情态,包蕴层深,体味无尽,显示了温词“深美闳约”的风格特点。
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菩萨蛮①杏花含露团香雪②,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③,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④,妆浅旧眉薄⑤。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⑥。
【注释】①菩萨蛮:词牌名。
②香雪:杏花白,故比作香雪。
③胧明:形容月色朦胧。
④玉钩:挂窗帘的玉制之钩。
搴(qiān):揭起。
⑤旧眉薄:旧眉指昨日所画的黛眉,因隔夜而颜色变浅,故称“薄”。
⑥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两鬓薄如蝉翼,故称。
轻:即薄。
【白话译文】杏花含着晶莹的晨露,一簇簇好似凝香的雪团。
在我们分手的小路上,自古就有很多伤心的离别。
孤灯摇曳在残月朦胧中,梦醒时闻晓莺啼鸣。
翠帐还需玉钩挂起,隔宿的淡妆黛色已轻。
梦中情景惹引情思种种,凝眸,镜中的蝉鬓薄又轻。
【创作背景】此词约作于唐大中(847—860)年间。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宣宗爱唱《菩萨蛮》词。
令狐相国(綯)假其(温庭筠)新撰密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
”温亦有言曰:“中书堂内坐将军。
”讥相国无学也。
《乐府纪闻》记载此事云:“令狐綯假温庭筠手撰二十阕以进。
”据此,《菩萨蛮》诸阕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
其时当在大中后期(850—859),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赏析】首句以杏花之芳美点明时节,也暗逗思妇致梦之因。
春物这样芳美,独处闺中的少妇,不禁思绪牵萦而梦魂颠倒。
这句写物色极为清丽。
“香”和“雪”形容杏花的气色,着一“团”字,则花朵丛集的繁密景象宛然。
再于前面着上“含露”二字,赋予“香雪”以更清鲜的生气,使人感到春物的芳妍。
这句也表明时间是夜晚,如果说“含露”也可说是早晨景象,杏花如雪则定是夜间。
韩愈《杏花》诗“杏花两株能白红”方世举注:“杏花初放,红后渐白。
”其红者入夜暗不可见,白者得月色照映而愈显。
菩萨蛮温庭筠课文

菩萨蛮温庭筠课文 唐代诗人、词人。
她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 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下面一起去阅读菩萨蛮温庭筠课文 吧! 菩萨蛮温庭筠课文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 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 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 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 “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 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 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 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 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 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 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 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 这首 《菩萨蛮》 , 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 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 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 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
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 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
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
而 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的菩萨蛮小重叠金明灭原文及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①小山:1.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2.指绘有山形图画的屏。
3.形容女子隆起的发髻。
②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③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④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⑤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⑥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⑦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⑧罗襦:丝绸短袄。
⑨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⑩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温庭筠水精帘里颇黎枕⑵,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⑶。
藕丝秋色浅⑷,人胜参差剪⑸。
双鬓隔香红⑹,玉钗头上风⑺。
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此词咏立春或人日。
全篇上下两片大意从隋薛道衡《人日诗》:“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脱化。
⑵颇黎: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李商隐《偶题》“水纹簟上琥珀枕”,表示光明洁净的境界和这句相类。
“颇黎”既玻瓈、玻璃。
⑶”江上“两句:张惠言《词选》评注:“江上以下,略叙梦境。
”后来说此篇者亦多采用张说。
说实了梦境似亦太呆,不妨看做远景。
详见《读词偶得》。
⑷藕丝秋色浅:当断句,不与下“人胜参差剪”连。
藕合色近乎白,故说“秋色浅”,不当是戴在头上花胜的颜色。
这里藕丝是借代用法,把所指的本名略去,古词常见。
如温庭筠另首《菩萨蛮》“画罗金翡翠”不言帷帐;李璟《山花子》“手卷真珠上玉钩”不言帘。
这里所省名词,当是衣裳。
作者另篇《归国谣》:“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可知。
李贺《天上谣》:“粉霞红绶藕丝裙。
”⑸胜:花胜,以人日为之,亦称“人胜”。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剪彩为人,或缕金簿(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华胜男女都可以戴;有时亦戴小幡,合称幡胜。
到宋时这风俗犹存,见《梦梁录》《武林旧事》“立春”条。
⑹香红:指花,即以之代花。
着一“隔”字,两鬓簪花,光景分明。
⑺玉钗头上风:幡胜摇曳,花气摇荡,都在春风中。
作者《咏春幡》诗:“玉钗风不定,香步独徘徊”意境相近。
参考译文一个美女,睡在水晶帘里面玲珑的颇黎枕上,在这上面睡觉的女人干什么呢?相思怀念呢,屋里并不冷,暖暖的,香炉上焚着香,连绣着鸳鸯的锦被都是香的,这样的环境下少不了惹梦。
江边那绵长而细软的柳丝,刚刚发新芽,看上去朦朦胧胧,像笼罩在一片烟霭之中。
春天来了,大雁开始向北飞了,大雁一字飞过时,天上那一轮残月就要消失了。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唐 温庭筠《菩萨蛮》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唐温庭筠《菩萨蛮》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译文] 江岸迷蒙如烟的柳树和孤独的大雁飞在悬挂残月的天空。
[出典] 唐温庭筠《菩萨蛮》注:1、《菩萨蛮》温庭筠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2、注释:水精:即水晶。
玻璃:也有文本作“颇黎”,天然水晶。
惹梦:催人做梦。
锦:指锦被。
藕丝:青白色,此指衣服。
人胜:古代女子雀形首饰。
参差:高低错落。
香红:指花。
头上风:指首饰因行走而微颤,有如风吹。
3、译文:精致的水晶帘里,她枕在玻璃枕头上,鸳鸯锦被里温暖的香气,惹得她进入了梦乡。
梦见心上人没有回来,只有江岸迷蒙如烟的柳树和孤独的大雁飞在悬挂残月的天空。
你看她,穿着浅淡的藕荷色的丝裙,头上插着别致的金釵和耀眼的鲜花,玉钗正在迎风摇颤着。
只可惜如此华丽的衣饰仍然排解不掉她心中的孤独和惆怅。
4、温庭筠生平见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5、“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仍表现工瑞所讲的温词的两点特色,他标举了精美的名物,像“水晶帘”、“玻璃枕”、“鸳鸯锦”,而且给人一种参差错落的美感。
换头的“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接连用了几个舌尖和齿头发音的字,则又从声调中传达出一种美感。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句中“水精”、“玻璃”一般给人的感觉是冰冷的、坚硬的,而他马上承接的“暖香惹梦鸳鸯锦”,则是温暖的、柔软的,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而同时在前两句和三四句之间又有另外一种对比,一、二句是闺房中室内的景色,而“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是室外江上的景色。
温词“水精帘里”一句便也表现了一种既皎洁晶莹而又寂寞凄寒的境界。
温词标举的物象,表面是不通的,其实在这不通之间,这些现象完全有感发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句“水精帘里玻璃枕”,有的本子“玻璃”作“珊瑚”,“珊瑚”二字不如“玻璃”好,一是声音平,二是形象不如“玻璃”好,水晶帘的晶莹、透明、坚硬、纯洁,只有玻璃才能与之相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注】
⑤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 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 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 子。 ⑥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 颊。 ⑦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 容。 ⑧罗襦:丝绸短袄。 ⑨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 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 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 上,谓之“贴金” ⑩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 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上阕小结】
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 公的形象。
词人用浓墨重彩——半明 半暗、忽隐忽现的闪动的金色, 配衬着如玉的香腮和如云的黑 发。歌妓懒洋洋地打扮,慢吞 吞地梳洗,展现出一幅唯美的 陈奇梳妆图。
返回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一句在全词中 有何作用】
结构: 承上写妆扮的具体情形,衬出一 幅“花似人面,人面似花”的花 面相映图。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 灭,鬓云欲度香腮 雪。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新贴 绣罗襦,双双金鹧 鸪。
对此词,后人以诗作 批注:
秀阁朝晖掩映金, 当春懒起一沉吟。 弄妆仔细匀眉黛, 千古佳人寂寞心。
①小山:眉毛。小山眉为 唐明皇定的十种眉样之一。 ②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 饰之“额黄”。 ③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 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 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 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 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 或明或暗。明灭:隐现明 灭的样子。 ④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花间词派:是以唐词 【五代词的流派】 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 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 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 的词派。后蜀赵崇祚将 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 《花间集》,故名。 •南唐词:以宫廷为中 心,以君臣为主体 , 以“二主一相”为代表, 情调伤感而意境开阔, 结束了“花间”,开启 了北宋词。
菩萨蛮
菩萨蛮
温庭筠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 【知人论世】
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 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 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 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 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 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 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 时称“温李”。其诗艺、词艺成就 在晚唐诸词人之上,多写女子闺情, 风格浓艳精巧,清新明快,为“花 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 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 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 辑有《温飞卿集》及《金荃词》。
【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归纳这首词 除了表现歌伎孤芳自赏的心境,还表 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己怀才不遇, 在政治舞台处处碰壁 的伤感,与自己对当 时朝廷失望心情。
起床 画眉 梳洗 贴花
【
全
词
的
写
穿衣
作 顺
序
】
照镜
【全词所用的手法】
——细节描写 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 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 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 的女子形象。
——反衬 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 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 人物的孤独;
表面看来,这首词不过是 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细 节)、着装的描写、用“绮丽 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写 出了女主人公从睡醒后到梳妆 打扮完过程中的几个镜头,通 过反衬与暗示手法,含而不露 地写尽了闺中人的恹恹情态和 寂寞心怀。
作者这里借成双的鹧鸪反衬孤单的闺中女子,抒 写了一个孤独的女子没人赏爱的寂寞的心情,“愿做 鸳鸯不羡仙”。
温庭筠以高超的语言技巧揭开了女主人公懒起、 迟妆、意慵的原因,使人心领神会。
【下阕小结】
对镜的时候,看见自己美 貌如花,不免兴起盛时独处、 顾影自怜的伤感;穿衣的时候, 看见衣上的对对金鹧鸪,又触 动了物双人单、情何以堪的哀 愁,写尽凄婉、怅然之感。
从另一个方面点出当初社会的纸醉 金迷花固,然暗美示,但腐“朽花的开政堪折治直须折,莫待
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 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 内容:易落啊。于客观地描写人物活动中,暗 寓其人对镜时自赏自怜之意。自赏:人 而如花;自怜:盛年独处。
【赏析词中“鹧鸪”这 一意象】
鹧鸪:喜雌雄对鸣,一唱 一和,借此常喻夫唱妇随, 多反其意而用之。
【简述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梳洗时的娇慵姿态 下阕:妆成后的情态
【鬓云欲度香腮雪】 掩
俞平伯先生指出:“度”字含有飞动意。在词 人的联想中,词人再于“度”字添一“欲”字, 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试想:于金光 明灭之中,云鬓飘拂之际,连细小的眉、发也 如此富有生气,岂不更撩人乎? “度”将一种动态注入静态的描摹之中,使诗 句平添几分生机。
【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懒”“迟”二字表达了词人笔下的 女子怎样的情态?
“懒”字和“迟”字,说明女主人 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因为她心上的 人不在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 其惆帐倦怠之情,生动可睹。
展现了歌伎起床后开始梳妆打扮的 情景。一方面想要保持自己美丽的形象, 但又伤心于无人欣赏的纠结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