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与北豆根的区别及合理应用

合集下载

山豆根有毒,怎么用才安全?

山豆根有毒,怎么用才安全?

山豆根有毒,怎么用才安全?
山豆根,别名:广豆根、苦豆根、胡豆莲等,为山豆科越南槐的根和根茎;苦,寒,有毒。

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效。

可用于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

《本草求真》将山豆根列为“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其临床疗效确切。

山豆根总碱的毒性很大,毒性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另外还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严重中毒时,可发生肺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

其煎煮时间越长,毒性也就越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建议用量为3~6克,用10 克以上出现毒性反应明显增加。

由于山豆根与北豆根容易混淆,北豆根毒性比山豆根小,如将山豆根做北豆根使用容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另外,民间验方用山豆根单味药煎水治疗咽喉疼痛,一旦超量容易出现毒副作用。

含山豆根的中成药:喉风散、桂林西瓜霜、喉疾灵胶囊、鼻咽灵片、绿袍散、伤科宁喷剂、清咽润喉丸、复方木鸡颗粒、秋燥感冒颗粒等。

山豆根用药注意事项
1、虚火喉痹及脾胃虚寒泄泻者禁服。

2、避免与神曲、大黄配伍。

3、服药后忌酒。

4、不可长期或超量服用。

北豆根,山豆根的中药饮片鉴别比较分析

北豆根,山豆根的中药饮片鉴别比较分析

北豆根,山豆根的中药饮片鉴别比较分析发布时间:2021-08-17T08:50:47.954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21年第3期作者:何惠兰黄智锋[导读] 中药历史悠久,古籍往往记录不详,各地用药也存在较大差异。

厦门市中医院 361000中药历史悠久,古籍往往记录不详,各地用药也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误传药名之事时有发生,也为临床用药增加了一定难度。

由于某些中药药名相似,导致患者误认,进而引发了一定的用药事故,如北豆根和山豆根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二者不仅名字不同,基源、功效、成分都大不相同。

其中,山豆根化学成分极其复杂,药理与作用机制也得到广泛应用。

对于山豆根的细胞以及作用于动物水平的研究,依旧需要结合生物学、分子学等联合进行探讨。

以下将为大家简要科普山豆根、北豆根的相关知识1.北豆根与山豆根中药饮片比较①饮片形状方面,都为类似圆形的厚片。

②饮片大小不同,山豆根为0.7厘米以上、1.5厘米以下较粗药片,北豆根为0.3厘米以上、0.8厘米以下较细药片。

③饮片表皮颜色不同,山豆根为棕色或深棕色,北豆根为黄棕色或暗棕色。

④饮片断面木质纹理不同,山豆根木部为淡黄色且中间无髓,北豆根亦为淡黄色,其具有的木质纹理呈放射状分散,且中心有髓。

⑤饮片气味不同,山豆根具有豆腥气,北豆根基本无气味。

2.北豆根及其主要作用北豆根多在春、秋季节长成,以根茎为药,需洗净根部泥沙,晒干方可入药。

其根部为圆形细长形状,且多弯曲,表面呈黄棕色或暗棕色,外皮很容易被剥落,但其本身具有极强韧性,不易折断。

味道苦涩带有寒凉性质,主要用于治疗喉咙肿痛、腹泻、风湿等病症,其物质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

研究发现其中带有的毒性药效——蝙蝠葛,可使动物中枢神经出现兴奋、惊厥等现象,最后导致动物因呼吸肌麻痹而死。

北豆根的使用也会导致患者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包括食欲大减、嗜睡、腹部胀痛等。

北豆根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其中含有的山豆根碱,可起到抗心侓失常效果,尤其对于缺血性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疗效,同样也将对心脏电生理产生了一定影响,可起到控制心肌收缩性、兴奋性等作用。

浅析山豆根及其混伪品的鉴别与合理应用

浅析山豆根及其混伪品的鉴别与合理应用

浅析山豆根及其混伪品的鉴别与合理应用摘要:目的对山豆根及其混淆品北豆根、滇豆根、木蓝山豆根进行对比鉴别,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从性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几方面进行对比鉴别。

结果山豆根、北豆根、滇豆根、木蓝山豆根的基源、性状、药理、性味、归经与效用、临床应用均有区别,临床用药不可混淆。

结论山豆根、北豆根、滇豆根和木蓝山豆根(土豆根)基源不同,成分有别,药理作用各有所长,性味、归经与效用也不尽一致,应各以其名药用。

关键词:山豆根北豆根滇豆根木蓝山豆根中药鉴定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山豆根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宋《开宝本草》。

自古以来植物来源就比较复杂。

据文献记载,各地以“山豆根”为名的药物不下20种[1]。

除本文论述的几种外,民间尚有用紫金牛科植物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和百两金Ardisia hortorum Maxim.的根代替山豆根药用。

这种同名异物导致药物品种混乱的情况,必须予以纠正。

本文介绍其与北豆根等几种易混合的鉴别及应用。

1 山豆根基源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干燥根及根茎。

饮片鉴别为圆形或类圆形薄片,直径~,厚 1~2mm。

切面皮部淡棕黄色至类白棕色,木部黄白色,有的可见棕色环纹或见有髓部。

周边棕褐色至暗褐色,具纵皱纹,有的可见横向突起的皮孔。

质坚硬,气微,味极苦。

见图 1 。

成分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金雀花碱、安那吉碱(臭豆碱)、槐醇、山豆根碱、山豆根二醇碱等生物碱和广豆根素(柔枝槐酮)、广豆根酮、环广豆根素、环广豆根酮等黄酮类化合物及苯丙素类、三萜、甾醇等。

药理抗肿瘤水提物灌服或腹腔注射对多种实验性肿瘤(小鼠U14、肉瘤180、大鼠吉田肉瘤、腹水及实体肝癌等)有抑制作用,苦参碱 mg/kg 对小鼠艾氏腹水癌及 S180有效,氧化苦参碱作用更强( mg/kg),都是肿瘤细胞代谢的直接抑制剂。

本品对肿瘤乏氧细胞有选择性毒性,提示对放疗、化疗抗拒和肿瘤转移复发者效果更好。

山豆根与北豆根的鉴别

山豆根与北豆根的鉴别
3 显微 鉴别
山豆 根 :来 源 豆 科 植 物 越 南 槐 S o p h o r a t o n k i n e n s i s G a p n e p . 的 干 燥 根 及 根 茎 j 。 主 产 于 主 产 于广 西 、贵 州 ,云南 也有 分布 。 北 豆 根 :来 源 防 己科 植 物 蝙 蝠 葛 Me n i s p e r mu m d a u r i c u m D C . 的干燥根茎。主产于东北 、华北 、陕西等
4 结 论
2 性 状鉴 别
山 豆根 :根茎 结 节状 ,形态 不 规 则 ,顶 端通 常 存有 茎 基 或是 茎 痕 ,下 面 生长 茎 条根 根 呈 长 圆柱 形 ,常 有分 枝 ,长 短不 等 ,直 径 7 ~1 5 a r m;表 面棕 色 至 黑棕 色 ,有 纵 皱 纹 及横 长 略 突起 的皮 孔 。质地 坚 硬 ,难 折 断 ,断 面 略平 坦 ,呈 浅 棕 色 ,并 可见 环状 形 成 层 ,中心无 髓 。气 微 ,味极苦 。粗壮块大 、粉多为佳 。饮片多是圆型或是 类 圆状 薄 片 ,直径 0 . 5 ~1 . 5 c m,厚度 1 ~ 2 a r m。切 面皮 部 呈 现淡 棕 黄色 到 类 白棕 色 ,其 木 部呈 黄 白 ,有 的饮 片能
山豆根与北豆根功效与应用不 同,且 山豆根有毒 ,
北豆 根有 小毒 ,故 两者 不能 混用 。
[ 参考文献 ] [ I ]徐兵勇 ,富志军. 北豆根 的研 究概况 [ 1 ] . 海峡 药
学 ,2 0 0 8 ,2 0( 1 1):1 — 4 .
[ 2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药典 委 员会 . 中 国药 典 [ M ]. 北
行 了 比较 。 1 基源 鉴别

山豆根、北豆根,有毒,需注意!

山豆根、北豆根,有毒,需注意!

山豆根、北豆根,有毒,需注意!前段时间我在门诊接诊一例“山豆根中毒”患儿,在儿童医院做康复治疗,间断找我扎针。

孩子5岁,一侧肢体活动不利,似脑血管病后遗症之表现。

家长诉是孩子两岁多时,家里煮了一虎口长的山豆根,全家喝,除了孩子,都没事。

在我们方城老家,我曾听我婶陈建平医师说有民间传说“山豆根不能碰见壁虎尿”,否则容易出人命。

但是,唯一这两种遇到一起的机会我假设了一下:就是煮好的山豆根水放在屋里,没有盖盖子,屋顶上壁虎在爬,然后好巧不巧壁虎尿上去了。

这种机会太少了!我专门搜了下壁虎尿,原来壁虎确实是尿尿的,但对于壁虎尿是否有毒,网络消息鱼龙混杂,语焉不详,有的说壁虎尿是微毒的,对人体的确有害,通常人沾上壁虎尿后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出疹等情况。

也有大部分人认为壁虎尿是没有毒的,还有小部分人则不知道壁虎尿是否有毒。

这种民间的传言,我分析了一下,有可能就是山豆根有毒,连带出了这样的说法,还望见多识广者多多指教。

郝纯有大夫,在网上整理出了关于山豆根毒性的汇总,我粘贴出来,分享给大家:中医同道用药需要小心,病人用药也需要注意。

山豆根中毒研究小汇总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

其苦,寒;有毒。

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效,常用于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

因其有毒,故用量不宜过大,药典推荐剂量为3-6克。

山豆根被誉为治疗咽喉肿痛的第一要药,临床应用广泛。

因山豆根毒效并存,临床常因不合理应用导致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现代研究表明,山豆根具有抗炎镇痛、抗肝损伤、抑菌、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因此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病毒性肝炎和肿瘤等疾病。

自1985年《中国药典》记载山豆根有毒以来,历版药典皆限定山豆根临床用量为3-6g,而一些医生为了追求临床疗效而超剂量使用,致使山豆根中毒反应发生。

山豆根与北豆根(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rtispermum dauricum DC.的干燥根茎)名称相似,但毒性大小不同,山豆根毒性大于北豆根,医生和中药调剂员易搞混这两个药,该用北豆根则用成了山豆根,则易造成中毒反应;山豆根与神曲、大黄配伍,中毒反应增加。

山豆根和北豆根有什么区别_山豆根和北豆根的区别

山豆根和北豆根有什么区别_山豆根和北豆根的区别

山豆根和北豆根有什么区别_山豆根和北豆根的区别山豆根和北豆根为临床常用的中药,但由于我国各省市的用药习惯不尽相同,造成中药使用中同名异物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山豆根和北豆根名称相近,因此造成一些地方将山豆根和北豆根混用的现象出现。

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山豆根和北豆根的区别,欢迎大家阅读。

山豆根和北豆根的3大区别1:功效差异山豆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效。

主治热毒炽盛、火毒蕴结之咽肿、喉痛、喉风、牙龈肿痛等。

北豆根: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之功效。

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风湿痛、四肢麻木、肠炎痢疾等。

2:毒性差异山豆根:现代研究表明,山豆根所含之苦参碱能作用于大脑,引起痉挛,能麻痹横隔膜和呼吸肌运动神经末梢。

以山豆根25g/kg 煎液小鼠灌肠,结果出现呼吸抑制和震颠、痉挛、死亡。

北豆根:北豆根主要成分为蝙蝠葛碱,研究发现,以蝙蝠葛碱所作的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该药4.8~60毫克剂量用药18天或2~3月,对心脏无不良影响,150毫克以上剂量用药 2~3个月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受损程度随剂量增大而加重,所致的是轻度损害,150毫克以下对肾和肾上腺基本无不良影响。

3:性状差异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东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

其根茎呈细长圆柱形,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弯曲的细根,并可见突起的根痕及纵皱纹。

外皮易剥落,质韧不易折断。

饮片性状为类圆形厚片,切面灰白至淡黄色,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周边棕黄色至淡棕色,气微味苦。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广东、广西,又习称为“广豆根”。

其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根茎长圆柱形,略弯曲,常有分支,长短不等。

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突起,质坚硬不易折断。

饮片性状为类圆形薄片,表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周边棕色或棕褐色,质坚硬,有豆腥气,味极苦。

因此,虽然二者都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但山豆根含有的主要成分苦参碱,毒性大于北豆根含有的蝙蝠葛碱。

山豆根不可与北豆根混用

山豆根不可与北豆根混用

山豆根不可与北豆根混用山豆根在《图经本草》别名有北大豆根之称,于北豆根实为不同来源,功效不尽相同的两种药物,且山豆根毒性较北豆根毒性大。

有些药店、医疗单位山豆根、北豆根不分,处方上开北豆根,常给山豆根,在临床使用中,时有中毒报道,凡中毒者,皆由过量服用引起。

《中国药典》早在1997年版就将山豆根与北豆根两药分别收藏,以资区别,时至今日,以山豆根当作北豆根混用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据笔者了解,有些医生处方中北豆根剂量大至12~15g,却投给药的是山豆根15g,殊不知《中国药典》中,山豆根的量只限为3~6g,这一混用情况,严重威胁着病人的身心健康。

为了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有效,现将两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目的在于正确区分、合理使用药物。

1 来源比较山豆根,又称广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 的干燥根及根茎[1];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n dauricum DC 的干燥根茎[2]。

2 性状比较2.1 山豆根根茎膨大呈不规则结节状,顶端常残留凹窝状茎基,下端着生根2~4条。

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间有分枝。

长12~15cm,直径0.3~1.5cm。

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

质坚硬,不易折断。

断面外圈浅棕色,中间淡黄色,中心无髓,射线不明显。

有豆腥气,味极苦。

2.2 北豆根根茎呈细长圆柱形,弯曲而有分枝,长50cm,直径0.3~0.6cm。

表面黄褐色至暗棕色,有纵皱纹及稀疏的细根或微突起的根痕。

外表易剥落。

质韧,不易折断。

断面木部黄白色,可见放射状纹理,中心有类白色的髓。

气微,味苦。

3 显微比较[3]3.1 山豆根根横切面木栓层6~15列细胞,皮层外侧的1~2列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断续排列成含晶细胞环,每一个细胞含结晶1~3个。

细胞壁木化,相间排列,导管内常见黄色内含物,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3.2 北豆根根横切面木栓层继续,木栓细胞数列,皮层有单个石细胞散布,石细胞呈分枝状或类方形、多角形、维管外束韧型。

山豆根和山豆根有区别请告诉我区别方法

山豆根和山豆根有区别请告诉我区别方法

山豆根和山豆根有区别请告诉我区别方法山豆根是大家熟悉的中药材,平时可以服用山豆根治好大家的病,有助于解决肺部的不舒服感,但与山豆根相比,很多人看不清楚。

那么,具体的...山豆根是大家熟悉的中药材,平时可以服用山豆根治好大家的病,有助于解决肺部的不舒服感,但与山豆根相比,很多人看不清楚。

那么,具体的山豆根和青豆根的区别是什么?在这里看看怎么区分。

对山豆根和东北豆根来说,是比较相似的两种中药材,这两种中药材也比较分地区存在。

首先对山豆根来说,主要的效果可以帮助人体清热解毒。

也可以帮助消肿利咽。

体内有热毒的人可以用山豆根治疗。

另外,可以治疗由火毒引起的咽部肿痛、喉炎痛、牙肿痛等。

另外,这种中药材的效果除了清热解毒之外,还有山豆根没有的效果,可以治疗风湿骨痛、扁桃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脚麻木、肠炎、痢疾等,对解决我们的身体不适也有意义。

但实际上必须注意山豆根和东北豆根有其他区别。

首先两种中药材是有毒的植物,山豆根种中含有苦参碱成分。

另外,山豆根刺激大脑会引起全身痉挛,呼吸肌运动和末梢也会麻痹。

另外,进行实验,选择山豆根的煎汁给老鼠灌肠,结果出现了呼吸困难和全身。

而且,山豆根的毒性比山豆根稍小,随着分量的增加对肝脏有一定程度的损伤,所以据说两种中药材都有毒性,但山豆根的毒性必须更强。

这也是区分两种中药材的好方法。

请注意。

上面介绍了山豆根的一些情况。

你会发现两种中药材有区别。

所以,必须小心区分。

上面介绍了两种中药材的区别方法。

必须小心区分。

由此,让两种中药材更好地服用,对大家的健康也有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床 医师要 正确书 写药 品名称 ,不可 用药 名简称 ;调 配药师 要认 真审方 ,仔 细鉴别 饮片特 征 ,正确应 付 ,不可 混用或 代用 。
关键词 : 山豆 根 ;北豆根 ;基 源 ;性状鉴 别 ;显微鉴 别 ;中药学 d i 0360is.6227 . 1. .5 o:1. 9 . n17 .792 01 02 9 s 0 9 文 章编 号: 17,79 (00 1- 6 .2 622 7 2 1)-90 00 0
燥根茎 。两药材均来 自安徽毫州中药市场 。
1 历史依据 山豆根、北豆根均为 《 . 1 中国药典》2 1 00 版收载的中药 ,其 中山豆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 咽的 功效,而北豆根具有祛风止痛、清 热解 毒的功效 。山豆
根始载于 《 开宝本草 》 自古 以来植物来源就 比较复杂。 , 据文献记载 , 各地以 “ 山豆根 ” 为名的药物不下 2 0种…。
加细胞壁 的折光率 ,从而使细胞的形态更加清晰 。为防
止水合氯醛结 晶析 出,水合氯醛透 化后应滴加稀甘油 , 盖上盖玻片,擦净溢 出液即可观察 。
第 8卷第 l 9期 ・ 总第 9 9期
21 0 0年 l 0月 ・上 半 月 刊 表 2 山 豆根 与北 豆根 性状 鉴别 的 比较
豆根 与北豆 根的来 源、性状 、显微特征及活性成分 的比
较 ,认为两者在 中药鉴定学 的角度看 ,有明显不同。 二者 虽然 都具 有抗 炎作 用 ,但 两者在 临床 的使 用 范 围也 是有 差别 的 。山豆 根含有 的主要成 分苦 参碱 , 毒性 大于蝙 蝠葛碱t, 山豆根 中不含 北豆根 的有 效成 剞在 分 北豆 根总 碱 ,也没 有北 豆根 具有 的 降血 压 、镇 咳 、 祛痰 、局 麻和解痉 等作用 【, 反 山豆 根脂溶性 酸性部 5 相 】
23 试剂 水合氯醛,稀甘油 ,水 。 . 3 实验方 法与结果
31 基源 比较 .
主要从原植物,药用部位 ,成分 ,产地
表 1 山豆 根与北 豆根 的基源 比较
几方面来 比较 。见表 1 。
根据调查,在全国以 “ 豆根”为名的药材原植物分属 山
于 3科 4属 9种植物。在陕西 ,河南 ,湖 北,江苏 ,安
区习用此植物 根茎 。
1 现状 分析 两者 在生药 学诸多特 征方面均有 较大 . 2
区别 , 但在近年 的商品流通领域和临床应 用中常 常混淆 , 有报道将北豆根与山豆根的功效混淆甚至有二者可 以通
用 的错误认识 r。两味 生药的基源 、性状、显微诸方面 j 】
பைடு நூலகம்
3 性状鉴 别比较 . 2 33 粉 末显微鉴别 .
◎ 健 DD墩 I远O SUF TCC AA t1 C程 EO I  ̄
陈红霞
摘要 : 目的
第第・9 2 l总期 0 0上刊 1 月半 89第 0期 9 卷 月 年
山豆根与北豆根 的区别及合理应用
浙江绍兴 市中医院 中药剂科 ( 10 0 320 )
为 中药易 混淆 品种 山豆根 与北豆 根提供 生药 学的鉴 别参 考方法 ,以达到合 理使 用 ,避 免混 用 、乱 用 ,为l床 合理用 药提 供依 f
时准确区分两种 生药。为了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有效,现 将两药从 以下几 个方面进行 比较 , 目的在于正确 区分、 合理使用药物 。 1 历史依据和现状分析
22 试 药 山 豆 根 药材 为豆 科 植 物 越 南 槐 S p oa . ohr
sb rs a h neTC e u pot t C u .h n的干燥根及根茎; ra t 北豆根药材 为防 己科植物蝙蝠葛 Mei emu a r u C 的干 ns r m d ui m D . p c
有些药店 、医疗单位 ,山豆根 、北豆根不分,处方
上开北豆根,常给 山豆根 ,在临床使用中,时有 中毒报 道 ,凡 中毒 者, 皆由过量 服用引起 。《 中国药典》早在
19 年版就将 山豆根与北豆根 两药分别收藏 , 95 以资区别 。 时至今 日,以山豆根 当作北豆根混用的现象仍然十分严
见表 2 。 将药材研粉 ,取粉末少许 ,置于洁
净 的载玻 片上 。为 了观察细胞 的形态特 征,滴加水合氯 醛加热透化后装片 ,以除去细胞中的淀粉 、油脂等 ,增
都有 明显区别,为保证用药准确 、有效 ,建立对两味生 药宏观和微观特 征的鉴定方法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临床
应用上都是必要 的。本文对两味中药的基源、性状鉴 别
据 。方法
采用 基源 、性状 鉴别 及显微 鉴别等 方法 来 比较 山豆 根与 北豆根 的区别 。结果
从 基源 、性状 及显微 特征 等三 方面 比较 ,山豆根 与北

豆根 都具有 明显 的区别 ,山豆 根 、北豆根 基源 不 同,成 分有别 ,药 理作用 各有所 长 ,性味 、归经 与效 用也不 尽一致 , 各 以其 名 药用 。结论 应
投 给药 的却是 山豆根 1g 5 ,殊不知 《 中国药 典》中,山
MI R S 0 E ) c O C P S 、酒精灯 、盖玻片 、载玻片 、镊子 、擦
镜纸、吸水纸、火柴、绘图铅笔( B、2 H H、4 ) H 、直尺和
擦皮,磨粉机 。
豆根的量只 限为 3 g ~6 ,这一混用情 况,严重威胁着病 人 的身心健康 。所以,为了用药准确有效 ,必须在应用
及显微鉴别等进行对比,为正确 识别两 味中药提供宏观 的和微观的鉴别依据,为两味中药 的识别提供可参考 的
方法 。
2 仪器与试剂
21 仪 器 .
生 物 显 微 镜 ( 2 E I S Y T M B S RE S S E
重。据 了解 ,有些医生处方 中北豆根剂量大至 1  ̄1g 2 5,
徽等地 曾用木蓝属多种植物 的根作 山豆根使用 。如华东 木蓝 ,苏木蓝 ,花木蓝 ,宜昌木蓝 ,多花木蓝及 陕甘木
蓝等 。此外 ,福建,浙江及湖 南省 曾以紫金牛科植物朱
砂 的根作 山豆根入药【。另外 ,防 己科植物蝙蝠 葛的根 2 】
茎为北豆根,毛莨科植物单 叶升麻 ( 铁破锣 )的根茎 为 滇豆根 。而北豆根在 《 本草纲 目拾遗》中所 载的蝙蝠葛 与今之 东北、内蒙古 、山西 、浙江、江苏所产 防己科植 物蝙蝠 葛 ( nse m ar u DC Me i r p mu dui m, )相符 ,北方各省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