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4种山豆根的鉴别和质量分析

合集下载

山豆根及其常见混淆品的鉴别

山豆根及其常见混淆品的鉴别

山豆根及其常见混淆品的鉴别
张云方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11(23)12
【摘要】通过植物形态、生药学形态、显微特征研究山豆根的真品和伪品,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总页数】3页(P50-52)
【作者】张云方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第二人民医院温岭 3175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5
【相关文献】
1.山豆根及其混淆品——木蓝属植物的快速鉴别 [J], 何继祥;程静;许庆
2.山豆根与混淆品华东木蓝的比较鉴别 [J], 金佩芬
3.山豆根、北豆根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J], 龙再根
4.山豆根及其混淆品朱砂根的鉴别比较 [J], 林苗;李春
5.山豆根北豆根及混淆品的鉴别 [J], 贺立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豆根总结

山豆根总结

山豆根总结1. 简介山豆根(Pueraria lobata)是一种生长在亚洲的藤本植物,也被称为葛根。

它在中国已被广泛使用于中药治疗多种疾病,同时也在食品工业中被用作添加剂。

山豆根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包括提高免疫力、降低血压、抗肿瘤和抗氧化等。

在本文中,将对山豆根的药理作用、营养价值以及用途进行详细总结。

2. 药理作用山豆根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异黄酮类化合物(包括葛根素、大豆异黄酮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一系列的生物活性,包括雌激素活性、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

由于其雌激素活性,山豆根被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如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

此外,山豆根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抵抗自由基的损害,减缓细胞老化和衰老过程。

另外,山豆根还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3. 营养价值山豆根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

根据研究,100克山豆根中含有约30克的蛋白质,能够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

此外,山豆根还富含钙、铁、锌等矿物质,可以满足人体对这些元素的需求。

另外,山豆根中的纤维素含量较高,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和调节血糖的作用。

4. 主要用途4.1 中药治疗山豆根在中药理论中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和胃利湿等功效,被广泛用于中药的制剂中。

在传统中医中,山豆根主要用于治疗热病、湿热病、乳汁不通、产后乳房胀痛等疾病。

而现代研究证实,山豆根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等作用,可以作为降三高的辅助治疗药物。

4.2 食品添加剂由于山豆根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营养物质,同时还有保健功能,因此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作为添加剂。

山豆根可以用于制作各种面食、糕点和果冻等食品,给食品增添营养价值的同时也提供了独特的口感。

5. 使用注意事项尽管山豆根具有多种药用和营养价值,但使用时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山豆根的雌激素活性可能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产生影响,因此在这些特殊阶段需要谨慎使用。

山豆根鉴定报告

山豆根鉴定报告

山豆根鉴定报告为达到中药材与饮片的客观、准确鉴定的要求,本实验利用性状-显微-分子组合的系统鉴定方法对送检样品进行鉴定。

首先根据器官层次对其进行性状鉴定,其特点是快速有效,但性状鉴定准确性不高,主要依赖于鉴定人员的经验,因此客观性较差;再通过显微鉴定方法增加鉴定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但鉴定速度较性状鉴定慢。

两种方法合用虽然提高了对不同属之间混伪品的鉴定的准确性,但对于同属之间混伪品的鉴定仍然存在困难,尤其是对于破坏了外观形态的药材(器官不完整)的鉴定准确性较差,因此增加分子鉴定,提高了鉴定的准确性。

但分子鉴定不能区别药用部位,因此三种方法互为补充、互为印证达到了中药材与饮片的快速、准确鉴定的要求。

1.样品送样日期:2015年4月24日样品:康美中药山豆根饮片2. 仪器与试剂仪器:光学显微镜、酒精灯、水浴锅,冷冻离心机,制冰机,PCR扩增仪,烘箱,移液枪,离心管(2mL、1.5mL、0.2mL)等。

试剂:水合氯醛、甘油、蒸馏水、DNA提取试剂盒,无水乙醇,TaqMix酶,ITS引物,DNAMaker等。

3.性状鉴定该样品直径0.5~1.5cm。

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具有纵皱纹,质地坚硬。

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1]记载,推断该样品可能为山豆根,其来源为豆科Leguminosae sp.槐属Sophora linn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根及根茎,但该样品不满足药典中描述的“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有横长皮孔样突起”等特征,故性状鉴别方法根部的特征符合药典描述,但根茎的特征未见,不能判定根茎的特征是否符合。

4.显微鉴定将待鉴定样品的叶研磨成细粉,在显微镜(40倍物镜)下观察发现:纤维单个或成束,导管主要为具缘纹孔导管,木栓细胞壁,含晶细胞,淀粉粒单粒球形或复粒2~4复粒组成。

图2:纤维图1:样品图5:木栓细胞图4:淀粉粒图3:具缘纹孔导管根据《中药鉴定学》[2]记载,可知该样品显微特征与山豆根相符,但在样品粉末中偶见石细胞,见图7,又根据《常用中药显微鉴定》[3]中有记载山豆根粉末中含有石细胞。

山豆根及其混淆品——木蓝属植物的快速鉴别

山豆根及其混淆品——木蓝属植物的快速鉴别
1 m ,浓 氨试 液 0 2 i 0l .n l,振 摇 1mn 5 i,滤 过 ,滤 液 蒸 干 ,残 渣 加 三 氯 甲烷 0 5 l 溶 解 ,作 为 供 试 品 溶 液 。另 取 苦 参 .m 使 碱 和 氧 化 苦 参 碱 对 照 品 ,加 氯 甲 烷 制 成 每 1 l 含 1 g m各 m
1 山 豆 根 正 品
1 1 来 源 .
02~15m 。 外 表 灰 黄 色 或 灰 褐 色 ,栓 皮 易 鳞 片 状 剥 落 。 . .c 质 坚 硬 ,难 折 断 ,断 面 皮 部 棕 色 ,术 部 淡 黄 色 。无 豆 腥 气 ,
味微 苦 。
22 2 性 状 鉴 别 要 点 :呈 圆柱 形 ,略 弯 曲 。外 表 灰 黄 色 或 .. 灰 褐 色 ,栓 皮 易 鳞 片 状 剥 落 。 质 坚 硬 ,难 折 断 ,断 面 皮 部 棕 色 ,木 部 淡 黄 色 。无 豆 腥 气 ,味 微 苦 。
( 收稿 日 :20 . 2 2 ) 期 0 9 I 8
作 者 简 介 :何 继 祥 (9 4一) 男 ,副 主任 药 帅 ,主 要 从 事 中药 检 验 、中 成 药 质 量标 准 制定 工 作 。 16 ,
等 ,直径 0 7~ 15 m。表 面棕 色至棕褐色 ,有不规 则的纵 . .c
皱 纹 及 横 长 皮 孔 样 突 起 。质 坚 硬 ,难 折 断 ,断 面 皮 部 浅 棕 色 ,木 部 淡 黄 色 。有 豆 腥 气 ,味 极 苦 。
12 2 性状鉴别要点 :呈不规则 的结 节状 ,顶端 常残存 茎 ..
基 ,其 下 着 生 根 数 条 。根 呈 长 圆 柱 形 ,常 有 分 枝 。 表 面 棕
的混合溶液 ,作 为对 照品溶 液 。照薄 层色谱 法 试验 ,吸

山豆根种苗质量的分级指标探讨

山豆根种苗质量的分级指标探讨

山豆根种苗质量的分级指标探讨孙长生;朱虹;龙祥友【摘要】为给山豆根种苗的分级与质量判断提供参考,在对山豆根1年生种苗的农艺性状及其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差法对山豆根种苗进行分级.结果表明:苗高、茎粗及叶数是山豆根种苗分级的主要指标.山豆根种苗可分成3个等级,1级苗:苗高≥18 cm,地径≥2.7 mm,叶数≥9片;2级苗:14 cm≤苗高<18 cm,2.3 mm≤地径<2.7 mm,7片≤叶数<9片;3级苗:10 cm≤苗高<14 cm,1.9mm≤地径<2.3 mm,5片≤叶数<7片.【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01【总页数】3页(P140-142)【关键词】山豆根;种苗;分级;质量标准【作者】孙长生;朱虹;龙祥友【作者单位】贵阳药用植物园,贵州贵阳550007;贵阳药用植物园,贵州贵阳550007;贵阳药用植物园,贵州贵阳5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山豆根为豆科槐属常绿灌木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和根茎,是我国临床常用中药,为《中国药典》所收载,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功效,用于治疗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和口舌生疮等症1]。

现代研究证明,山豆根还具有抗肿瘤、保肝和抑菌抗炎作用[2]。

由于我国医药工业用其作为原料,大量研制开发治疗肝炎的针剂(肝炎灵),咽喉肿痛的片剂以及抗肿瘤的中成药[3],加之分布较窄(主产于广西、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导致野生资源濒临枯竭,工业化生产也面临停产。

为了缓解市场需求和保护其野生资源,贵州、广西等省已开始人工种植,山豆根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苗需求量不断增加。

种苗质量是实现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的基础和源头,是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的基础,也是确保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化的前提。

目前有关山豆根种苗的快繁技术已有研究报道[4-6],但未见其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的研究。

浅析山豆根及其混伪品的鉴别与合理应用

浅析山豆根及其混伪品的鉴别与合理应用

浅析山豆根及其混伪品的鉴别与合理应用摘要:目的对山豆根及其混淆品北豆根、滇豆根、木蓝山豆根进行对比鉴别,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从性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几方面进行对比鉴别。

结果山豆根、北豆根、滇豆根、木蓝山豆根的基源、性状、药理、性味、归经与效用、临床应用均有区别,临床用药不可混淆。

结论山豆根、北豆根、滇豆根和木蓝山豆根(土豆根)基源不同,成分有别,药理作用各有所长,性味、归经与效用也不尽一致,应各以其名药用。

关键词:山豆根北豆根滇豆根木蓝山豆根中药鉴定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山豆根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宋《开宝本草》。

自古以来植物来源就比较复杂。

据文献记载,各地以“山豆根”为名的药物不下20种[1]。

除本文论述的几种外,民间尚有用紫金牛科植物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和百两金Ardisia hortorum Maxim.的根代替山豆根药用。

这种同名异物导致药物品种混乱的情况,必须予以纠正。

本文介绍其与北豆根等几种易混合的鉴别及应用。

1 山豆根基源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干燥根及根茎。

饮片鉴别为圆形或类圆形薄片,直径~,厚 1~2mm。

切面皮部淡棕黄色至类白棕色,木部黄白色,有的可见棕色环纹或见有髓部。

周边棕褐色至暗褐色,具纵皱纹,有的可见横向突起的皮孔。

质坚硬,气微,味极苦。

见图 1 。

成分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金雀花碱、安那吉碱(臭豆碱)、槐醇、山豆根碱、山豆根二醇碱等生物碱和广豆根素(柔枝槐酮)、广豆根酮、环广豆根素、环广豆根酮等黄酮类化合物及苯丙素类、三萜、甾醇等。

药理抗肿瘤水提物灌服或腹腔注射对多种实验性肿瘤(小鼠U14、肉瘤180、大鼠吉田肉瘤、腹水及实体肝癌等)有抑制作用,苦参碱 mg/kg 对小鼠艾氏腹水癌及 S180有效,氧化苦参碱作用更强( mg/kg),都是肿瘤细胞代谢的直接抑制剂。

本品对肿瘤乏氧细胞有选择性毒性,提示对放疗、化疗抗拒和肿瘤转移复发者效果更好。

山豆根的鉴别及药用情况

山豆根的鉴别及药用情况

山豆根的鉴别及药用情况
董嘉德;刘宝玲;王广山
【期刊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年(卷),期】2004(29)4
【总页数】2页(P384-384)
【关键词】山豆根;药材鉴别;性状;显微特征
【作者】董嘉德;刘宝玲;王广山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新疆自治区药品检验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5
【相关文献】
1.山豆根根瘤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不同菌株r对山豆根幼苗药用有效成分的影响[J], 唐美琼;闵丹丹;李刚;李林轩
2.山豆根与混用品山豆根的鉴别研究 [J], 蒋万浪;姚丽佳;沈克拉
3.药用植物山豆根的染色体核型观察 [J], 余丽莹;谭小明;周雅琴;刘芳
4.山豆根与北豆根的药用比较 [J], 童晓东
5.北豆根作山豆根药用的调查 [J], 李炳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鉴定山豆根真伪的方法[发明专利]

鉴定山豆根真伪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鉴定山豆根真伪的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缪剑华,宋志军,闫炳雄,李秋萍,欧春丽申请号:CN201811102881.2
申请日:20180920
公开号:CN109030681A
公开日:
201812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山豆根真伪的方法,通过测定山豆根药材样品中苯基苯并呋喃的含量来判断该山豆根药材样品的真伪。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准确可靠,能够有效消除样品中其他杂质的干扰,可获得满意的分离检测效果,并且本方法操作简便,易行,成本低,实用性强,非常适合产品质量的检测。

申请人: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地址: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长堽路18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靳浩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山豆根;木蓝根;北豆根;滇豆根论文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4种“山豆根”的性状、显微鉴别和山豆根与木蓝根的薄层色谱鉴别,并对四种“山豆根”的质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山豆根为豆科槐属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及根茎,但是这种正品山豆根的中药饮片近几年越来越少,现在运用最多的“山豆根”是豆科木蓝属(Indigofera)多种植物的根(简称木蓝根,下同)。

除此之外,《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北豆根和《云南省中药饮片标准》2005年版第一册收载的滇豆根,在医疗单位均作“山豆根”使用。

笔者现对这4种山豆根的鉴别及质量分析简述如下。

1 4种山豆根的性状鉴别 1.1山豆根根呈长圆柱形,直径0.5~1.5cm。

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

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

质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

有豆腥气,味极苦。

1.2木蓝根根呈圆柱形,常有分枝,直径0.2~O.7(~1.2)cm。

表面灰色、灰黄色或灰棕色,有时栓皮呈鳞片状剥落,有横长皮孔。

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灰棕色,木部黄白色。

气微,味微苦。

1.3北豆根根茎呈细长圆柱形,有分枝,长可达50cm,直径0.3~0.5(~0.8em)。

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无明显的节,常有须状细根,外皮易剥落。

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木部淡黄色,中心有髓。

气微,味苦。

1.4滇豆根根茎呈圆柱形,常有分枝,长2~7em,直径0.3~0.8cm。

表面棕褐色,具数个明显的节和节间,节间长0.5~2era。

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绿黄色至暗黄色,角质样,有光泽。

气微,味苦。

2 显微鉴别2.1山豆根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皮层外侧薄壁细胞有的含草酸钙方晶,继续形成含晶细胞环,含晶细胞的壁木化增厚。

皮层和韧皮部均有纤维束散在。

木射线宽1~8列细胞,木纤维成束,多与导管相间排列。

2.2木蓝根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其细胞壁增厚成石细胞状。

皮层和韧皮部均有纤维束散在,薄壁细胞有的含草酸钙方晶,皮层内有的可见石细胞。

木质部宽广,木射线宽1~5列细胞,木纤维发达,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2.3北豆根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列,其下面常有数列木栓细胞断续排列。

皮层内有的可见单个石细胞散在。

中柱鞘纤维排列成新月形。

维管束外韧型,间断排列成环。

髓部宽广。

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方晶、棒晶或针晶。

2.4滇豆根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列,皮层内可见根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

维管束外韧型,间断排列成环。

髓部宽广。

薄壁细胞内充满淀粉粒,无草酸钙结晶。

3 山豆根与木蓝根的薄层色谱鉴别 [1][2]下一页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山豆根项下[鉴别](2)检验:分别取山豆根和木蓝根粗粉各0.5g,分别加三氯甲烷各10ml,浓氨试液各0.2ml,振摇15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各加三氯甲烷0.5mI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苦参碱对照品和氧化苦参碱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分别吸取山豆根和木蓝根供试品溶液各2μl,对照品溶液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4: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凉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

供试品色谱中,山豆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木蓝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无相同颜色的斑点。

[!--empirenews.page--] 4 4种山豆根质量分析 4.1山豆根《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其植物来源为豆科槐属
《中国药典》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g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及根茎,这是正品山豆根。

规定山豆根薄层色谱鉴别必须检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并规定氧化苦参碱含量不得少于0.40%。

4.2木蓝根《中国药典》和《云南省药品标准》均未收载,其植物来源为豆科木蓝属(Indigofera)多种植物的根。

据《中药鉴定学》记载,在陕西、河南、湖北、江苏、安徽等地曾用本品作山豆根用。

现在我市大多数医疗单位使用的山豆根就是这种木蓝根。

笔者按《中国药典》山豆根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检验过多批木蓝根,大部分未检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仅少部分检出微量的氧化苦参碱。

木蓝根与山豆根是同科不同属的植物,木蓝根植物来源、性状、鉴别等均不符合《中国药典》山豆根之规定。

按照《药品管理法》,
木蓝根充山豆根销售和使用,应作假药论处。

4.3北豆根和滇豆根北豆根《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收载,本品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的干燥根茎。

滇豆根《云南省中药饮片标准》2005年版第一册收载,本品为毛莨科植物铁破锣Beesia calthaefolia(Maxim.)Ulbr.的干燥根茎。

北豆根是我国北方的习用品,滇豆根是我省的习用品。

山豆根、北豆根和滇豆根分别来源于三个不同科的植物,其化学成分不同,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均不完全相同,应作三种不同药物分别使用。

近年来普遍把山豆根、木蓝根、北豆根和滇豆根统称为“山豆根”使用的混乱现象,应予以彻底纠正。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记载,山豆根有毒,用量3~6g。

北豆根有小毒,用量3~9骱滇豆根《云南省中药饮片标准》2005年版第一册未记载有毒,规定用量3~9g。

实际上滇豆根是有毒的,笔者曾做过山豆根、北豆根、滇豆根和木蓝根的毒性试验,在这4种山豆根中,滇豆根的毒性最大。

因此,在临床使用滇豆根时,一定要严格掌握用量,以防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