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山豆根与其混伪品鉴别
中药鉴定学——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一)基本概念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中药材:是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为“药材”,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量已近13000种。
3.中药饮片: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称之为饮片,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传统特色之一。
4.中成药: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包括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
5.正品:凡是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中药来源的品种均为正品。
6.优质品:完全符合或超过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和质量各项指标的中药商品为优质品。
7.代用品:因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与正品相似而被代用的中药商品称为代用品。
8.伪品:凡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9.劣品:虽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所规定的中药来源品种,但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的中药均为劣品。
10.混淆品:因中药品种的混乱、名称相同或形状相似等原因引起混淆现象的中药商品,称为混淆品。
(二)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中药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材及其饮片在临床上应用,绝大多数是以复方和中成药的形式入药,其中中成药所需的原料药占全部中药饮片的70%以上。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或制剂的药品,为了适应中药临床治病、防病及制药的需要,中药饮片有生品和制品之分,每种中药材的饮片规格少则一、二种,多则四、五种,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品种繁多。
如半夏,有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等。
对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就是保证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两条原则是中药研究、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准绳。
山豆根与几种易混品的鉴别分析

山豆根与几种易混品的鉴别分析
钟兴继;程静;陈睿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咨讯》
【年(卷),期】2011(003)008
【摘要】山豆根是较为常用的药物之一,由于以山豆根为名的药物较多,因此经常出现药物混杂的情况.为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山豆根、木蓝根、北豆根的产地、根属与性状鉴别,为山豆根异物同名鉴别提供有效的药物鉴别依据.【总页数】2页(P316,324)
【作者】钟兴继;程静;陈睿
【作者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五人民医院,重庆,九龙坡,401329;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五人民医院,重庆,九龙坡,401329;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五人民医院,重庆,九龙
坡,40132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山豆根与几种易混品的鉴别分析 [J], 王芳
2.山豆根及其几种易混品的鉴别 [J], 李志坚;邢善东
3.山豆根及其几种易混品的鉴别 [J], 孙春美; 曹燕薇
4.山豆根及其几种易混品的鉴别 [J], 孙春美; 曹燕薇
5.易混生药山豆根及其几种易混品的鉴别 [J], 高斐斐;刘志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豆根北豆根及混淆品的鉴别

山豆根北豆根及混淆品的鉴别
贺立勍
【期刊名称】《湖南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2(18)3
【总页数】1页(P64-64)
【关键词】山豆根;北豆根;混淆品;鉴别
【作者】贺立勍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肿瘤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
【相关文献】
1.山豆根与混淆品千斤拔的鉴别及应用 [J], 陈爱宾;
2.山豆根与混淆品千斤拔的鉴别及应用 [J], 陈爱宾
3.山豆根与混淆品华东木蓝的比较鉴别 [J], 金佩芬
4.山豆根、北豆根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J], 龙再根
5.山豆根,北豆根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J], 程利;方石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豆根鉴定报告

山豆根鉴定报告为达到中药材与饮片的客观、准确鉴定的要求,本实验利用性状-显微-分子组合的系统鉴定方法对送检样品进行鉴定。
首先根据器官层次对其进行性状鉴定,其特点是快速有效,但性状鉴定准确性不高,主要依赖于鉴定人员的经验,因此客观性较差;再通过显微鉴定方法增加鉴定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但鉴定速度较性状鉴定慢。
两种方法合用虽然提高了对不同属之间混伪品的鉴定的准确性,但对于同属之间混伪品的鉴定仍然存在困难,尤其是对于破坏了外观形态的药材(器官不完整)的鉴定准确性较差,因此增加分子鉴定,提高了鉴定的准确性。
但分子鉴定不能区别药用部位,因此三种方法互为补充、互为印证达到了中药材与饮片的快速、准确鉴定的要求。
1.样品送样日期:2015年4月24日样品:康美中药山豆根饮片2. 仪器与试剂仪器:光学显微镜、酒精灯、水浴锅,冷冻离心机,制冰机,PCR扩增仪,烘箱,移液枪,离心管(2mL、1.5mL、0.2mL)等。
试剂:水合氯醛、甘油、蒸馏水、DNA提取试剂盒,无水乙醇,TaqMix酶,ITS引物,DNAMaker等。
3.性状鉴定该样品直径0.5~1.5cm。
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具有纵皱纹,质地坚硬。
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1]记载,推断该样品可能为山豆根,其来源为豆科Leguminosae sp.槐属Sophora linn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根及根茎,但该样品不满足药典中描述的“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有横长皮孔样突起”等特征,故性状鉴别方法根部的特征符合药典描述,但根茎的特征未见,不能判定根茎的特征是否符合。
4.显微鉴定将待鉴定样品的叶研磨成细粉,在显微镜(40倍物镜)下观察发现:纤维单个或成束,导管主要为具缘纹孔导管,木栓细胞壁,含晶细胞,淀粉粒单粒球形或复粒2~4复粒组成。
图2:纤维图1:样品图5:木栓细胞图4:淀粉粒图3:具缘纹孔导管根据《中药鉴定学》[2]记载,可知该样品显微特征与山豆根相符,但在样品粉末中偶见石细胞,见图7,又根据《常用中药显微鉴定》[3]中有记载山豆根粉末中含有石细胞。
山豆根及其混淆品——木蓝属植物的快速鉴别

1 山 豆 根 正 品
1 1 来 源 .
02~15m 。 外 表 灰 黄 色 或 灰 褐 色 ,栓 皮 易 鳞 片 状 剥 落 。 . .c 质 坚 硬 ,难 折 断 ,断 面 皮 部 棕 色 ,术 部 淡 黄 色 。无 豆 腥 气 ,
味微 苦 。
22 2 性 状 鉴 别 要 点 :呈 圆柱 形 ,略 弯 曲 。外 表 灰 黄 色 或 .. 灰 褐 色 ,栓 皮 易 鳞 片 状 剥 落 。 质 坚 硬 ,难 折 断 ,断 面 皮 部 棕 色 ,木 部 淡 黄 色 。无 豆 腥 气 ,味 微 苦 。
( 收稿 日 :20 . 2 2 ) 期 0 9 I 8
作 者 简 介 :何 继 祥 (9 4一) 男 ,副 主任 药 帅 ,主 要 从 事 中药 检 验 、中 成 药 质 量标 准 制定 工 作 。 16 ,
等 ,直径 0 7~ 15 m。表 面棕 色至棕褐色 ,有不规 则的纵 . .c
皱 纹 及 横 长 皮 孔 样 突 起 。质 坚 硬 ,难 折 断 ,断 面 皮 部 浅 棕 色 ,木 部 淡 黄 色 。有 豆 腥 气 ,味 极 苦 。
12 2 性状鉴别要点 :呈不规则 的结 节状 ,顶端 常残存 茎 ..
基 ,其 下 着 生 根 数 条 。根 呈 长 圆 柱 形 ,常 有 分 枝 。 表 面 棕
的混合溶液 ,作 为对 照品溶 液 。照薄 层色谱 法 试验 ,吸
山豆根,北豆根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山豆根,北豆根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程利;方石林
【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导报》
【年(卷),期】1999(005)003
【摘要】山豆根、北豆根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和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不同功效。
山豆根始载于《开宝本草》,《本草纲目》列入草部蔓草部蔓草类,苏颂谓:“山豆根生剑南及宜州、果州山谷,以忠州、万州者为佳,苗蔓如豆,叶青经冬不凋,八月采根。
广南者如小槐,高...
【总页数】1页(P36)
【作者】程利;方石林
【作者单位】湖南省财贸医院;湖南长沙市药品检验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0.3
【相关文献】
1.北豆根、山豆根的中药饮片鉴别比较分析 [J], 李晓娣
2.山豆根、北豆根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J], 龙再根
3.山豆根与北豆根物理性状及应用鉴别研究 [J], 司寒凤
4.北豆根和山豆根的中药饮片鉴别对比研究 [J], 郭跃山
5.山豆根北豆根及混淆品的鉴别 [J], 贺立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山豆根及其混伪品的鉴别与合理应用

浅析山豆根及其混伪品的鉴别与合理应用摘要:目的对山豆根及其混淆品北豆根、滇豆根、木蓝山豆根进行对比鉴别,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从性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几方面进行对比鉴别。
结果山豆根、北豆根、滇豆根、木蓝山豆根的基源、性状、药理、性味、归经与效用、临床应用均有区别,临床用药不可混淆。
结论山豆根、北豆根、滇豆根和木蓝山豆根(土豆根)基源不同,成分有别,药理作用各有所长,性味、归经与效用也不尽一致,应各以其名药用。
关键词:山豆根北豆根滇豆根木蓝山豆根中药鉴定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山豆根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宋《开宝本草》。
自古以来植物来源就比较复杂。
据文献记载,各地以“山豆根”为名的药物不下20种[1]。
除本文论述的几种外,民间尚有用紫金牛科植物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和百两金Ardisia hortorum Maxim.的根代替山豆根药用。
这种同名异物导致药物品种混乱的情况,必须予以纠正。
本文介绍其与北豆根等几种易混合的鉴别及应用。
1 山豆根基源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干燥根及根茎。
饮片鉴别为圆形或类圆形薄片,直径~,厚 1~2mm。
切面皮部淡棕黄色至类白棕色,木部黄白色,有的可见棕色环纹或见有髓部。
周边棕褐色至暗褐色,具纵皱纹,有的可见横向突起的皮孔。
质坚硬,气微,味极苦。
见图 1 。
成分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金雀花碱、安那吉碱(臭豆碱)、槐醇、山豆根碱、山豆根二醇碱等生物碱和广豆根素(柔枝槐酮)、广豆根酮、环广豆根素、环广豆根酮等黄酮类化合物及苯丙素类、三萜、甾醇等。
药理抗肿瘤水提物灌服或腹腔注射对多种实验性肿瘤(小鼠U14、肉瘤180、大鼠吉田肉瘤、腹水及实体肝癌等)有抑制作用,苦参碱 mg/kg 对小鼠艾氏腹水癌及 S180有效,氧化苦参碱作用更强( mg/kg),都是肿瘤细胞代谢的直接抑制剂。
本品对肿瘤乏氧细胞有选择性毒性,提示对放疗、化疗抗拒和肿瘤转移复发者效果更好。
山豆根

·19·山豆根ShandougenRADIX ET RHIZOMA SOPHORAETONKINENSIS本品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及根茎。
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性状】本品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其下着生根数条。
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0.7~1.5cm。
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突起。
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
有豆腥气,味极苦。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至10数列细胞。
栓内层外侧的1~2列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断续形成含晶细胞环,含晶细胞的壁木化增厚。
栓内层与韧皮部均散有纤维束。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发达,射线宽1~8列细胞;导管类圆形,大多单个散在,或2至数个相聚,有的含黄棕色物;木纤维成束散在。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少数含方晶。
(2)取本品粗粉约0.5g,加三氯甲烷10ml,浓氨试液0.2ml,振摇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苦参碱对照品和氧化苦参碱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 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2µl,对照品溶液4~6µ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4: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斑点。
【含量测定】取本品粗粉约0.5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滴加无水乙醇-浓氨试液(3:2)混合溶液1ml使湿润,放置30分钟后,加三氯甲烷80ml,加热回流提取4小时,提取液回收三氯甲烷并浓缩至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并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山豆根与其混伪品鉴别
正品山豆根药材统货流通交易价格在190-210元每公斤,伪品价格一般在每公斤10几元。
又加之一些名称相近的缘故,导致市场混用,最为常见的即是山豆根与北豆根(别称北山豆根),但随着市场发展,山豆根又相继出现其它的伪品,如木蓝属(华东木蓝、苏木蓝、花木蓝、宜昌木蓝等)的木蓝根(别称木蓝豆根),百两金、滇豆根、胡枝子根、苦甘草、千斤拔等的根,而市场上较为常见的是北豆根和木蓝根。
下面先来了解山豆根的基本情况: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kinensis Gapnep.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广西(百色、田阳、凌云、大新)、广东、江西、贵州等地。
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治火毒蕴结之咽喉肿痛、齿龈肿痛。
而山豆根的药用历史,可追溯至北宋的《开宝本草》,这也是大宋第一部官修药典,《开宝本草》曰:“味甘寒,无毒,主解诸药毒,止痛,消疮肿毒,急黄发热,咳嗽,杀小虫。
生于剑南山谷,蔓如豆。
”由此可见,山豆根入药应为豆科植物,产地于成都一带,由于描述较少,考证较为模糊。
而《本草图经》即详细记载山豆根药用基原及功效曰“生剑南山谷,今广西亦有,以忠、万州者佳。
苗蔓如豆根,以此为名。
叶青,经冬不凋。
八月采根用。
今人寸截,含以解咽喉肿痛,极妙。
广南者,如小槐,高尺余。
石鼠食其根。
故岭南人捕石鼠,破取其肠胃曝干,解毒攻热,甚效。
”由此可见,这里记载的山豆根为2个品种,以广南者为当下山豆根越南槐这个基原,也即是说至少在宋时山豆根即已用药完全成熟。
随后在《本草乘雅半偈》、《本草蒙筌》、《本草易读》、《本草择要纲目》等均有山豆根产地、基原记载,且较为详细,并且沈括还指出古籍中山豆根性味甘寒是记载有误,实应为味极苦,性寒,这与现代药典标准记载完全相符,并且功效基本一致。
那么山豆根药材或饮片外观是怎样呢?下面来看看山豆根饮片的真容及及特点概述。
药材性状:本品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其下着生根数条。
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0.7 〜 1.5cm 。
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突起。
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
有豆腥气,味极苦。
饮片性状:不规则的类圆形厚片。
外表皮棕色至棕褐色。
切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
上文提到的市场上常见的伪品为北豆根和木蓝根,与山豆根性状有哪些区别呢?下面来看一下北豆根与木蓝根药材或饮片性状简介,然后整合对比三者之间的差异。
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rtispermum dauricum DC.的干燥根茎。
药材性状:本品呈细长圆柱形,弯曲有分枝,长可达50cm,直径0.3 〜 0.8cm。
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弯曲的细根,并可见突起的根痕和纵皱纹,外皮易剥落。
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纤维细,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髄。
气微,味苦。
饮片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圆形厚片,表面淡黄色至棕褐色,木部淡黄色,
呈放射状排列,纤维性,中心有髄,白色。
木蓝根:为木蓝属植物的干燥根及根茎。
药材性状:根茎呈不规则块状,根呈圆柱形,长约30 cm,直径0. 3-1.5 cm。
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有不规则纵纹及横长皮孔,栓皮易剥落。
质坚实,难折断,略显纤维性,切面皮部较薄,黄白色或浅黄棕色,黄色木部与浅黄色射线相间排列呈辐射状。
气微,味微苦。
饮片性状:不规则圆形厚片,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栓皮易剥落,切面皮部较薄,断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黄色木部与浅黄色射线相间排列呈辐射状。
根据以上性状或饮片整理发现,在描述中有一些特别明显的鉴别特点往往被忽略,总结如下:
山豆根:断面边缘月饼状纵皱纹,放射状纹理,皮部约为木部半径至半径的1/2。
北豆根:木部放射状,呈蜂窝状,有髓。
木蓝根:断面有明显多个同心环纹。
小编根据市场山豆根的情况,对常见的山豆根伪品做了简单介绍,目的是为规范市场情况做自己微薄的力量,也希望中医药行业发展也来越好。
来源:广州市药学会作者: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