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逆汤治疗顽固性咳嗽一例临床报道

合集下载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总论:通过对吴芋当归四逆汤的学习谈谈自己对此方在组方、用药机理和在临床中自己的一些运用和想法,从而提示我们特别是初学中医的人在临床中对异病同治的掌握和运用。

对治病求本思想领悟关建词:异病同治、体阴而用阳、肝肾同源(乙癸同源)、命门火、天一生水正文:我跟吴荣祖老师半年来看到他在临床上对吴芋当归四逆汤运用的广泛性感到惊奇,我发现可用于一切气血不畅的病人,但有一点必须是由寒邪或阳虚所导致,其病如月经病、风湿痹痛、黄褐斑、荨麻诊、冻疮、神经血管性头痛等等。

其在临床疗效很好。

自己在临床上也跟随吴老师用过,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位是女患者37岁、月经周期提前、至时腰腹疼痛,平素白带多色黄有异味、少腹时痛,口干苦、口腔溃疡、胸闷气短、神倦乏力、头晕心悸、眠差梦多、喜太息、形寒肢冷、脘腹胀满不适、反酸烧心、、乳腺小叶增生平素胀痛,舌质淡红润体胖大边有齿痕夹青苔白腻、舌下静脉曲张,脉细、弦、滑。

从以上症状分析神倦乏力、胸闷气短、头晕心悸是气虚表现、形寒肢冷、经来腹痛、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夹青是阳虚的表现,因气也属阳故总体属阳虚;胸闷心悸失眠可定位在心属心阳不足;善太息、乳腺小叶增生、脘腹胀闷不适、反酸烧心、白带多色黄有异味,可知肝脾不调、肝郁脾虚气机壅塞,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气不升则头晕浊气不降反酸烧心;至于口干苦、口腔溃疡、经水提前则是肝郁日久,郁而化热、相火亢盛又加之气机壅塞使君火不降从而增加上焦热象,肾水不能上济于心,是因中焦气机壅塞使心火不能下济于肾使肾水得温,由于肾水寒导致下焦寒湿盛白带多;因此调畅气机温补命门是治病之大法。

水温使木能条达心火才能下济,使中土得温、命门得暖,使五脏六腑气机通畅上述症状自然消除。

故拟吴芋四逆汤加味治疗:制附子8袋、吴芋10克、炮姜20克、炒花椒9克、公丁10克、桂子15克、川芎10克、佛手15克、炒香附10克、炒小茴10克、广香10克、砂仁10克、鸡内金15克、茵陈15克、焦柏6克、白花蛇舌草20克、芡实15克、土茯苓15克、沉香10克,五付;一诊后肝郁气滞症状减轻,二诊就拟吴芋当归四逆汤,其组成:制附子8袋、吴芋10克、炒艾叶10克、炒小茴10克、川芎10克、佛手15克、续断30克、杜仲20克、炙麻根15克、鸡血藤膏20克、炒香附10克、焦柏6克、桂枝15克、芍药15克、细辛6克、通草10克、砂仁10克、炒益母草15克、四付,第三诊肝郁气滞症状明显减轻但月经仍然提前经来腹痛血块多,仍拟暖宫舒肝调气之吴芋当归四逆汤,再两诊后经水正常、腹痛解除血块消失病全愈。

温里之剂四逆汤加减之医案九例

温里之剂四逆汤加减之医案九例

温里之剂四逆汤加减之医案九例一、大汗亡阳案挚友贾君,因病不育,抱养一子,视如己出,不啻明珠尔。

子近3岁,其身不高,齿不齐,行立迟,言语缓,先天不足也。

一日申酉发热,体温39.4℃,请治于西医,点滴消炎液体,并滴入地塞米松一支(剂量不详),输毕归。

子夜,患儿大汗淋漓,拭之不尽,瞑目沉睡,呼之不应,推之不动。

急唤余诊,视其面色苍白,鼻息咻咻,全身冰冷,非仅四肢厥冷也。

手撬齿观之,舌淡润滑。

脉细如丝,指纹淡红,已近命关矣。

观其脉症,此大汗亡阳也。

急宜回阳抑阴,以挽阴阳立绝之势,若阳气回复,则阴液固敛,汗自止也。

拟四逆汤:附子3g,干姜3g,炙甘草3g。

上药捣碎,开水煎煮,频频撬喂。

及拂晓,一剂已尽,汗渐止,面微转红,肌肤四末亦温,阳气虽回,犹仍不足。

改用桂枝汤以温阳益阴:桂枝4.5g,白芍4.5g,甘草3g,生姜1片,红枣3枚。

翌日,诸症皆失,唯饮食不思尔。

二、少阴伤寒唐某,男,75岁。

冬月感寒,头痛发热,鼻流清涕,自服家存羚翘解毒丸,感觉精神甚疲,并且手足发凉。

其子恳求刘老诊治。

就诊时,见患者精神萎靡,懒于言语,切脉未久,即侧头欲睡,握其两手,凉而不温。

视其舌则淡嫩而白,切其脉不浮而反沉。

脉证所现,此为少阴伤寒之证候。

肾阳已虚,老怕伤寒,如再进凉药,必拔肾根,恐生叵测。

法当急温少阴,予四逆汤。

附子12g,干姜10g,炙甘草10g。

服1剂,精神转佳。

再剂,手足转温而愈。

三、肺心病突发呼吸遁环功能衰蝎仲某,女,77岁。

2012年3月1日初诊。

患者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感染、肺心病在当地医院住院多日,于2012年3月1日上午10时许突然出现神志不清,昏如死人,四肢厥冷僵硬,呼吸微弱,或有或无,血压测不到。

当地乡镇医院认为无法挽救。

亲友发现患者尚有微弱呼吸心跳,心口微温。

遂求救于笔者。

问明情况后,认为患者证属阳气暴脱,阴阳离绝。

治宜回阳救逆。

处方:炮附片90g,干姜60g,炙甘草60g,红参20g。

加开水2000mL,武火急煎,随煎随灌。

当归四逆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当归四逆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当归四逆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当归四逆汤传统用于营血亏虚、寒邪凝敛、阻滞脉络、血行不畅、手足厥寒、四肢麻木、冷痛、脉微细或沉细而涩。

该方虽年代久远,但现代临床仍应用不衰,且增加了许多新的应用。

笔者查阅文献,从当归四逆汤现代药理作用和临床新用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标签:当归四逆汤;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当归四逆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由当归12g,桂枝9g,白芍9g,细辛3g,通草6g,甘草6g,大枣12g配伍组成,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功效。

该方虽属传统方剂,但由于其组方严谨、配伍精良和疗效明确,经后人不断探讨与实践,本方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如今在内科、外科、妇科及皮肤科等疾病上都有广泛的临床应用,现将当归四逆汤的现代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 药理作用1.1 抗凝及抗血栓形成、扩张末梢血管、增加血管灌流量末梢循环障碍除了与血管本质情况、心肌功能等有关外,还与血液性质状态密切相关。

血小板聚集、高凝及血栓形成等异常状态均为引起末梢循环障碍的主要因素。

当归、芍药、细辛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机体的耐缺氧能力。

因此,当归四逆汤及其组成药物的增强心肌收缩功能、抑制血凝、改善循环、扩张外周血管、促进血栓溶解及降低血液粘滞度的功效在临床治疗上有重要意义,也可能是本方“温经散寒”功效的药理基础之一。

黄芳[1]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小鼠口服当归四逆汤后,能显著延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复钙时间,表明该方具有抗凝作用;并通过血小板聚集试验及血栓形成试验证明当归四逆汤能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以及大鼠动-静脉旁路的血栓形成。

高雪岩等[2]报道了当归四逆汤中甘草的主要化学成分甘草酸是植物性的凝血酶抑制剂,体内可具有抗凝血活性。

游国雄[3]等证实家兔口服当归四逆汤后,两耳小血管扩张充血,且维持时间较长,表明该方的确能够扩张末梢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1.2 镇痛、抗炎作用阮叶萍等[4]通过对当归四逆汤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发现当归四逆汤对热刺激、机械刺激、化学刺激所诱发的动物疼痛均有抑制作用,并且呈现一定时效-量效关系。

当归四逆汤治验五则

当归四逆汤治验五则

当归四逆汤治验五则鄢卫东【摘要】简介临证活用张仲景《伤寒论》之经方当归四逆汤,对痛经、头痛、痹症、血痹及冻疮五则疑难杂症的辨证论治理念及处方用药经验.【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年(卷),期】2012(030)007【总页数】2页(P141-142)【关键词】当归四逆汤;杂症;治验【作者】鄢卫东【作者单位】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4“当归四逆汤”方源于张仲景《伤寒论》太阴脉证、四逆汤证下,该方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方药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实乃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方。

予临证以当归四逆汤为底方,随证用药、加减化裁、灵活处方,用于治疗疑难杂症,收效颇丰。

兹介绍治验五则,以飨同道。

王某,女,25岁。

月经来潮未净,即畅游水中致外感寒邪,头项强痛、乍寒乍热,经治疗痊愈。

但其月经再潮时呈腹冷痛,经量少而不畅,四肢不温,关节酸痛诸症。

观之面色晄白,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脉证相参,当属血虚寒滞,冷凝胞宫之证。

治宜温胞通经,调理冲任为妥。

方予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15 g,桂枝12 g,白芍 15 g,鸡血藤 12 g,吴茱萸 10 g,艾叶 10 g,细辛 6 g,通草3 g,生姜6片,大枣6枚,炙甘草6 g,红糖引,水煎服。

连服6剂,诸症大减,经量渐增。

效不更方,续服6剂,经行已畅,诸症悉除。

按:经曰: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此案乃因经行未尽,畅游感寒,致寒凝胞宫,血海瘀滞,遂现少腹冷痛,经量少而不畅。

经云: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寒伤肾阳,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故呈四肢不温、关节酸痛诸症。

法当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以荡除寒邪,调理冲任。

方益吴茱萸、艾叶温散寒邪,暖肾通阳;用鸡血藤补血、活血,疏经活络;配红糖性温和中助脾,补血、行瘀。

全方诸药为伍,则经气行而脉络通,阳气复而寒凝散,冲任盈而诸症息。

刘某,女,55岁。

头痛伴面部发凉一年,服止疼药后稍有缓解,继而则又复发。

当归四逆汤临床新用验案

当归四逆汤临床新用验案

因重感冒引发胸闷心慌.经西医确诊为病毒性心肌毙.由于思想负担过重,日夜恐惧不已.虽经治病毒性心肌炎巳愈.但留下顽固性失眠之证。

3年来难以A睡.且寐时易醒.醒后神若无主.辗转床第.苦不堪言,四处求医.其问中药无数荆未能改善症状,服安眠药也难以奏效.尹师临诊时患者形体消瘦,眼圈发黑,面色无华,神情紧张.诉说几年来睡眠不好.很难入睡,刚人睡常被恶梦惊醒,醒后无法再睡,伴头晕目眩,肢倦神疲,纳食无味.舌质淡萏薄腻,脉细滑无力.综观以往病历记载,补心脾,养气血.安神定志等常法均已试用。

尹师提出治疗要有新思路,此病重在调理脾胃.佐以养血安神,投升阳益胃汤加碱。

黄芪309,半夏、白芍、白术、茯苓各109,党参129.麦甘草69-柴胡、防风各99.黄连59,龙齿309,酸枣仁ISg.3剂,每日121,并嘱咐患者药前半小时吃温粥1小碗,药后半小时吃大枣6枚。

3d后再谚,患者面带喜色。

精神转佳,眼圈发黑明显减逗,诉说服药当晚睡眠就有改善,第3天获得从未有过的甜睡。

原方加答芽、麦芽各159,7剂告愈,随访1年未见反复。

接:“失眠”又称。

不寐”,引起失踞的原因报多,本例患者不眠3年之久,初起畏惧病毒性心肌炎,思想负担过重,考虑问题太多为之诱因.思虑过度易伤脾.脾失运化.痰温内生.胃失和降,。

胃不和则卧不安”故而失眠。

脾胃失和.气血生化泛源,放而纳食无昧,形体消瘦。

面色无华。

清阳不升,洼职不降,敛头晕且眩.方中黄芪、党参、麦甘草补益脾气}自木、茯苓,半夏益胃祛痰化湿,柴胡、防风、半夏升清降浊,促进脾胃升降适宜l白芍配龙齿、酸枣仁和营敛阴,养血安神.经云。

不得碾…卫气独其外,行于阳,不得人于阴…故不得瞑”。

此乃芍药引药人阴妙用之址。

学生同服药前后为何吃粥吃枣时,尹师指出:喝粥可以鼓舞胃气,振奋脾阳,使脾胃元气迅速得到恢复;吃枣可以帮助药物消化和发挥药物效果,正如经云。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就是这个道理。

尹师还提示上方中有小柴胡汤组成成分,而小柴胡扬治疗定时失眠有较好疗效,此为经验之谈.笔者在临床中治疗失眠病人时,投升阳益胃汤确有疗效。

《伤寒论》113方——四逆汤,典型医案

《伤寒论》113方——四逆汤,典型医案

《伤寒论》113方——四逆汤,典型医案4疑难病昏冒——胡希恕医案刘某,女性,50岁,1976年4月23日初诊。

近1个月来食则昏冒,甚至休克,下肢瘦弱不能站立,静卧少许时可复常。

自觉胃中冷,脉沉细,若薄白。

此属里虚寒甚,治以温中祛寒,予以四逆汤:炙甘草10克,干姜10克,制附片15克。

结果:服3剂,诸症已,迄今未复发。

《解读张仲景医学》论:此为厥逆证,厥阳独行于上也。

脉沉细者,少阴寒盛,则太阴中虚,阴盛而发厥逆,阴阳不交,所以昏厥。

四逆汤,温下焦之肾寒,以建太阴之中气,则阴阳互交也。

5寒厥——聂惠民医案刘某,女,59岁。

1974年12月诊。

患者因咳喘、心慌,住院治疗。

诊断为:慢性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治疗过程中出现心源性休克,经西药抢救,抗休克治疗数日,血压不能平稳回升。

乃至升压药之量、输液滴速稍慢,血压则呈下降之势。

血压不见回升,病情危重,欲求服用中药,故请余会诊。

病人精神萎靡,呈但欲寐之象,表现为手足厥逆、脉微欲绝。

唯汗出如洗,绵绵不止,浸湿枕巾、衣衫,此正所谓“寒厥证”。

汗出阳散,虚阳欲脱,阴液将竭,已现阴阳离决之势,非回阳固脱不可挽回危候,故急投以大剂人参、附子,浓煎顿服,药后汗止,阳回液固,手足渐温,血压随之回升,休克得到纠正,诸证得以缓解。

《聂氏伤寒学》论:本案也是四逆汤证,而用参附汤。

人参建中,附子温下。

阴阳和则病愈。

手足厥逆,此是中寒,四肢失秉,阴阳不交也。

脉微欲绝者,经络与脏腑之阳俱虚也。

下寒阴盛,则上侵清阳。

上焦不通,浊阴不降,所以心慌咳喘,成心肺病。

附子人参,也是温下寒建中气,以降浊阴也。

6少阴证寒厥——范中林医案王某某,男,28岁。

成都市某厂工人。

病史:患者性情比较孤僻,善愁多郁,日久成疾,未予医治。

1947年初,发现胃脘长一包块,如拳头大,以手按之,活动、有声,但不痛。

急赴某地,请中医治疗。

所服之药,多系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之品。

治疗约半年,疗效不显,食欲日减,形萎神衰。

当归四逆汤临床运用举例

当归四逆汤临床运用举例

当归四逆汤临床运用举例发表时间:2011-02-22T11:03:06.5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5期供稿作者:刘芳霞[导读] 同时又确立了“痛随利减,当通其经络,则疼痛去矣”的通利之法。

刘芳霞(甘肃会宁县中医院730700)【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5-0388-02【关键词】当归四逆汤临床运用当归四逆汤一方出自《伤寒论》,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木通(现多用通草)、大枣七味药组成。

《伤寒论》第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主治阳虚阴盛,血虚寒厥引起的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和不松则痛之证。

当归四逆汤是治疗厥阴经证之方,厥阴为三阴之尽,阴尽而阳生,若受寒邪,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脉微而厥。

此方以当归补血活血为君,和养厥阴肝脉,佐细辛,其味辛能达三阴,外湿经而内通五脏,通草其性极通,内通窍外通荣。

细辛配通草通达内外,和络利经,白芍配甘草以甘酸柔肝缓急而止痛。

桂枝辛甘以通阳气,通阳而散寒,大枣补虚。

上七药以辛甘并举,酸甘并用,通补兼施,急缓兼顾,是医圣仲景创立且包含温经通络祛痛,补益养荣祛痛和缓急和络祛痛三法的一张治痛良方。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该方三法治疗痛证,效果卓著。

报告如下。

1 腰椎间盘脱出症王某,女,38岁,农民,一九九零年五月七日就症。

自述腰臀部挚痛八年余。

曾两次住院治疗,症断为腰椎间盘脱出症,均未获效。

形体消瘦,扶拐助行,脉细而弱,舌淡,质青紫,苔薄白,切少腹隐痛,饮食欠佳,二便调。

腰痛屈伸不利,闭经三年余。

细审病因,时值寒冬,月事来潮,夜寐之中,忽遇急事,裸体,赤足出屋,雪中行走一分钟余,次日觉小腹稍冰凉,此后渐至月经量少,腰臀部挚痛,逐渐经闭不行。

腰臀部挚痛,活动更甚,已丧失劳动力一年余。

辩证:寒邪久羁任督殃及胞宫,则腰臀部挚痛。

寒为阴邪,故小腹冰冷。

以寒邪凝滞任督,殃及血室论治。

立法:温经散寒,通脉止痛。

火神门解卢氏心法:当归四逆综合法的临床应用

火神门解卢氏心法:当归四逆综合法的临床应用

火神门解卢氏心法:当归四逆综合法的临床应用我继续为大家讲解当归四逆综合法。

这个法也是《卢氏医学临证心法(手抄本)》中的一个大法,卢太师把这个立法称之为“温化引通之法”,是该手抄本49个立法之中的第8个立法。

关于当归四逆综合法的基本组成,卢太师给出了一个示例,其组成是:天雄片、桂枝尖、茅术、秦归、油松节、淫羊藿、炙甘草、生姜、法半夏。

这个立法看上去是一个桂附基本法加了秦归、松节、法半夏。

那么,这个立法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临床上又怎么去实际应用呢?我想,大家可能一下子是看不明白的,在临床上也未必会用。

其实呀,这个立法的内在玄机一捅就破!玄机在哪里呢?其实,如果把这个立法改个名字,大家可能在一瞬间就忽然明白了,哦,原来如此!原来就是当归四逆汤呀。

对的,这个立法就是《伤寒论》的当归四逆汤加减而成的,我们称之为当归四逆综合法,也就是卢太师的“温化引通”之法。

当归四逆综合法比当归四逆汤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临床效果也更快更好。

当归四逆综合法,是扶阳医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大法系列,与太少综合法、桂枝综合法和虚劳综合法同等重要。

下面呢,我们就从《伤寒论》的当归四逆汤这个方剂开始讲起,把《伤寒论》的当归四逆汤与我们的当归四逆综合法进行对比讲解。

这样大家就能更加容易、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系统地学习和了解该立法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了。

好,大家先请看桂本《伤寒论》当归四逆汤的原方组成:当归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细辛三两,木通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二十五枚,劈。

上面这个处方就是桂本《伤寒论》当归四逆汤的组成。

注意了,当归四逆汤是桂枝法结构的,并不是四逆汤加当归啊,不要一看到四逆两个字就认为是四逆加当归。

《伤寒论》的这个方子主要能解决哪些问题呢?上节课讲过了,当归四逆汤主要解决的是血冷、血虚、血不通,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人血冷血虚,脉细欲绝,就可以用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与四逆汤在作用和效果上有什么不同点呢?大家都知道甘草、干姜、附子叫做四逆汤,手脚冷得缩起来是“逆”,四逆汤吃了之后,阳气通得出来了,手就暖了,这个是四逆汤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归 四逆 汤治 疗 顽 固性 咳 嗽一 例 临床 报道
刘 国华
湖北省 汉 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医 医院 , 湖北 汉川 4 10 360
【 关键词】 当归四逆汤 ; 固 咳嗽 ; 顽 性 临床报道
当归 四逆汤 出 自《 伤寒论 》 功能 温经散 寒 , , 养血 通脉 。临床 致肺失宣肃所 至。故治 法为温 经散 寒 , 血通 脉 , 养 宣肺 止 咳。方
术文献 出版社 ,0 7 19 20 :0 . 不过一旦停药 , 再发率很高。近年来 , 尽管抗生 素不断 问世 , 的 [ ] 陈灏珠. 新 3 实用 内科 学[ . 1 M] 第 2版. 北京 : 民卫 生出版社 , 人 有效抗 生素不 断加盟治疗 , 预防措施也 日益 加强 , 但其发 病率 、 复 2 05: 21 0 2 7.
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 行正 规治疗 ,o 以上 尿菌 可转 为 阴性 , 9%
染者 6 [ ] 吉林 中医药,05,5 3 :2 5例 J . 20 2 ( )3 . 尿 的发生率可高达 1%。 目前对 于泌尿 道感染 的治 疗主要 还是 [ ] 魏 睦新 , 立群. 2 2 谢 中园临床合理用药手册 [ . M] 北京 : 科学技
2 结 果 .
本研究结果表 明, 自拟中药汤结合抗生素不仅 有助 于改善患
者 的临床症状 , 而且可 有效 降低 复发 率 , 得 临床应用 和进 一步 值
研究 。组方 中白花蛇舌草 、 鱼腥草 、 地丁草 、 芙蓉 叶为清热解 毒之 锦草有清热解毒 , 活血止血之效 ; 以鸭跖草 清热泻火 , 辅 利水通 淋 和石韦清热凉血 , 水通 淋 ; 利 配以 白芍缓急 敛 阴, 和血 补血 ; 生 而 地养 阴清热使湿 热清而不 伤阴 , 茯苓健 脾渗湿 以防苦寒 之品碍脾 伤 胃, 全方诸药协同 , 共奏清热解毒 , 利湿通 淋 , 活血凉血之 功 , 标
病例女 ,2岁 ,09年 3月 1 5 20 2日因顽 固性 咳嗽 一年余 , 重 克 法半夏 1 加 2克 五 味子 1 2克 射干 1 0克 炙麻黄 8克 。上方五剂 ,

月就诊 。患者约从一年前 开始 无 明显诱 因出现 刺激性干 咳 , 开 煎水服 。二诊患者 自觉服药 后 , 咳嗽气 急有所 减轻 , 手 指冷硬 但
医学 信 息
中医中药 木中西医结合
ME C L I F MAT ON DI A OR N I N . 2 1 o2 00 ・7 9 ・ 0
1g 伴阴虚烦热 I渴者加地 骨皮 1g 玄参 1 g伴 血尿 者加 小蓟 点 , 5、 : 1 5、 2、 当属“ 劳淋 ” 的范畴 。本病 为正气不 足为 本、 胱湿 热为标 的 膀
及益肺 补肾 , 活血化淤等诸法 , 皆无效 。近一 月来 , 上述症状 明显 失。效不更 方 , 因煎药 麻烦 , 患者 要求 服 丸药 , 遂将 上方 制丸 , 服 加重 , 影响休息 , 出现 活动后 气短 等症 。外 院胸 片示双 下肺 纹 用二 月。四诊 再见 患 者 , 且 发现 其 神清 气 爽 , 少许 咳嗽 , 活动 气 无 理模糊 , 胸部 C T提示 间质性肺炎 , 血常规及肝 肾功能均 正常。舌 短 , 指 已能 完 全 弯 曲。服 药 过 程 中未 感 不 适 。遂 坚 持 服 药 手 质红苔薄 白, 脉细。在诊脉过程 中 , 发现 患者十 指有点状 溃烂 , 且 至今 。 如冰铁一样又冷又 硬 , 不能弯 曲。追 问病史 手指 还有 雷诺 现象 。 讨论 : 系统性 硬化 病是 一 累及 小动 脉 、 微血 管 和广泛 结缔 组 检测肺功能为限制 性通气 功能 障碍 , 风湿 因子 阳性 , 核抗 体 织 的系统性 自身免疫病 。其特征是皮 肤 、 类 抗 胃肠道 、 、 肺 心和 肾的纤 阳性 。考虑为系统性 硬化病 。患者 咳嗽 乃寒 人络 脉 , 循经袭 肺 , 维化和血管堵塞 。临床特点是皮肤硬 化 , 最终 内脏 损害 。西 医 目
3讨论 .
改善机体 的免疫 力 , 控制症 状 , 对 且可缓 解 和纠正抗 菌素 引起 的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 究。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 是指 泌尿 系统常见 疾 病之 一 , 是指 上、 下 毒副作用 , 尿路 的非特异性 细菌感染 所 引起 的泌尿 系统炎 症。是临床 常见 参考文献 病、 多发病 , 由于解剖生理的原因 , 又是女性最 常见 的细菌性感 [ ] 何 爽. 其 1 清热通淋佐 以补 肾法 治疗 中老 年妇女 复发性尿 路感 染, 大约 13的成年女性在曾患过尿路 感染 , / 对于 中老年女 性 , 菌
其为脏 与腑 、 虚与实 、 与邪 、 正 标与 本 的矛盾变 化过 3 g 藕节 1 g伴尿路结石者加金钱草 3 g海金 沙 2 g 滑石 3 g 虚实夹杂证 , 0、 5、 0、 0、 0。
形成 了劳 淋特 有 的发 病机 制。乃 本虚 标 实 、 实夹 杂之 证。 虚 13 疗效标 准 : 愈 : 床症 状 、 征 消失 , . 治 临 体 尿常 规 检查 正 程 , 常, 停药后复查清晨中段尿细菌培养 3次 均阴性 ; 有效 : 临床症 状 按急则 治其标为 主的原则 , 笔者以 自拟中药汤加味化裁治之。 减轻 , 体征及尿常规有 改善 , 停药 后复查 清晨 中段 尿细菌 培养 阴 性 或阳性 ; 无效 : 临床症状 、 常规 均无 明显 变化 。 尿
始看西医 , 用过多 种抗生 素 , 糖皮质 激素 及止 咳药 均无 效。后 又 无变化 , 考虑寒入 络脉 日久 , 非一 F之功所能 融化 , t 上方 加附 片 8
到多家医院服用 中药 , 采用 过辛 温解表 , 脾化 痰 , 健 润肺 止 咳, 以 克 , 继服二 十剂 。三诊 咳嗽 明显好转 , 十指 稍能弯 曲, 雷诺 现象消
多用 于治疗血虚受 寒 , 手足厥 冷 , 细欲绝 者。笔者 用其 治疗 一 用 当归四逆汤加减 : 脉 当归 1 2克 桂枝 1 0克 细辛 5克 赤勺 1 2克 通 例系统性硬化 引起 的顽 固性 咳嗽 , 收到较 好疗 效 , 现报道如下 :
草l 2克 甘 草 1 0克 丹参 1 2克 JI 1 i 2克 紫苑 1 芎 5克 款冬花 l 5
本兼顾之效 。
2 患者 临床疗效 总有效率 比较 , 组 治疗组 优于对 照组 ( P<0 . 要药 , 兼有利水通 淋之效 ; 败酱 草具 清热解 毒 , 活血 行瘀 之功 , 地
0 )具体情况 ( 表 1 。 1, 见 ) 表 1 2组临床疗效 比较
总之 , 中药汤对尿路 感染 肾气虚兼 湿热 证 的疗效 确切 , 能够
发率 却并未 降低 。长期反 复使用 还会导 致霉 菌感染 和耐 药菌 株 [ ] 李荣群, 4 郑小爱. 浅析二仙汤与肾阳虚 证[ ] 浙江 中医学院 J. 的产生以及菌 群失调 , 给临床治疗尿路感染带来很多困难 。 学报 ,04,8 4 :2—1. 20 2 ( )1 3 在祖 国医学上 , 慢性尿 路感染 因其 反复 发作 、 劳 即发 的特 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