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细菌的基本性状
细菌的基本性状

Antony van Leeuwenhoek
Edward Jenner
Louis Pasteur
Koch’s postulates
Koch’s postulates: the microbe must be found in the body in all cases of the disease; it must be isolated from a case and grown in a series of pure culture in vitro; it reproduce the disease on the inoculation of a late pure culture into a susceptible animal; the microbe must be isolated again into pure culture from such experimentally caused infection.
膜磷壁酸 壁磷壁酸
磷壁酸为革兰阳性菌特有成分, 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 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按结合部位 不同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两种。
4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 膜(outer membrane)
外膜位于肽聚糖外侧,由内向外由脂 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
脂蛋白 脂质双层 外膜 脂多糖 (LPS) 连接肽聚糖与脂质双层 结构类似细胞膜,有选择性通透 作用,也可作为噬菌体、性菌毛、 或细菌素的受体 即革兰阴性菌内毒素
1革兰阳性菌肽聚糖(peptidoglycan)—聚糖骨架、四肽侧 链、五肽交联桥(三维立体结构)
N-乙酰葡糖胺 N-乙酰胞壁酸
溶菌酶作用点
青霉素作用点
思考题:青霉素为什么对于潜伏细菌杀伤效 果欠佳?溶菌酶为什么对G-细菌效果欠佳?
第一章 细菌的基本性状

(1)脂多糖(LPS)
LPS是G-菌的内毒素 组成:
脂质A:毒性部分 核心多糖:属特异性 特异多糖:菌体O抗原
(种特异性)
(2)外膜:
类似于细胞膜结构,外膜内镶嵌着 多种蛋白质称为外膜蛋白(OMP)
(3)脂蛋白:
位于肽聚糖和外膜之间,使外膜与 肽聚糖层构成一整体
4.细胞壁功能
❖ 维持细菌形态,承受细胞内高渗透压 ❖ 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 ❖ 带有多种抗原表位,可以诱发机体的
第一章
细菌的基本性状
细菌(bacterium):是属原核生物界的一种单细胞 微生物。 广义细菌:
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 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狭义细菌: 专指其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多、
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细菌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理化性状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测量单位 微米 (m)
基本形态三种: 球菌;杆菌;螺形菌
近年来研究较深入的膜蛋白
• 青霉素结合蛋白:参与肽聚糖的合成,是 青 霉素的作用靶位
• 蛋白分泌系统:G-菌所有,I~V型(由细 胞膜蛋白、外膜蛋白和辅助 蛋白组成)
• 双组分信号传导系统:与毒力和致病性有 关 组氨酸蛋白激酶 反应调控蛋白
• 细胞质(cytoplasm)
成分:
无色透明胶状物,由水、蛋白 质、脂类、核酸及少量无机盐组成
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 的机制
• 缺乏氧化还原电势(Eh)高的呼吸酶
人组织的Eh约为150mV,普通培养基在有氧环境中 Eh可达300mV,细菌必须有高Eh的呼吸酶类(如细胞色 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才能氧化环境中的营养物质。
• 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
细菌在有氧环境中代谢会产生具有强力杀菌作用的氧 基团,如O2-和H2O2,厌氧菌缺乏分解这些有毒氧基团的 酶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触酶、过氧化物酶)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第一篇微生物的基本知识第一章细菌第一节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型微生物。
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相对恒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了解这些特性,对于细菌的分类鉴定、疾病的诊断、细菌的致病性与抗原性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一、细菌的形态(一)细菌的大小细菌的个体微小,须用显微镜放大数百倍乃至数千倍才能看到。
通常使用显微测微尺来测量细菌的大小,以微米(μm)作为测量单位。
不同种类的细菌,大小很不一致,即使是同一种细菌在不同的生长繁殖阶段其大小也可能差别很大。
一般球菌的直径约为0.8~1.2μm;杆菌长1~10μm,宽0.2~1.0μm;螺旋菌长1~50μm,宽0.2~1.0μm。
细菌的大小,是以生长在适宜的温度和培养基中的青壮龄培养物(指对数期)为标准。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细菌的大小是相对稳定的,而且具有明显特征,可以作为鉴定细菌的依据之一。
同种细菌在不同的生长环境(如动物体内、外)、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大小会有所变化,测量时的制片方法、染色方法及使用的显微镜不同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测定细菌大小时,各种条件和技术操作等均应一致。
(二)细菌的基本形态和排列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种,并据此将细菌分为球菌(图1-1,图1-2)、杆菌(图1-3,图1-4)和螺旋菌(图1-7)三种。
细菌的繁殖方式是简单的二分裂,不同细菌分裂后其菌体排列方式不同,有些细菌分裂后单个存在,有些细菌分裂后彼此仍通过原浆带相连,形成一定的排列方式。
1.球菌菌体呈球形或近似球形。
根据球菌分裂的方向和分裂后的排列状况将其分为:双球菌沿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两两相连,其接触面扁平或凹入,菌体有时呈肾形,如脑膜炎双球菌;有时呈矛头状,如肺炎双球菌。
链球菌沿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三个以上的菌体呈短链或长链排列,如猪链球菌。
葡萄球菌沿多个不同方向的平面分裂,分裂后排列不规则,似一串葡萄,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普通微生物学普通微生物学1

指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核区的单细胞生物。
✓ 细胞核外无核膜包裹,只有核区,称为原核; ✓ 核糖体位于细胞质内,是70S粒子; ✓ 细胞内不含任何由单位膜包裹的细胞器。
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
细菌(bacteria)
是一类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主要以二分裂 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杆、螺旋
螺旋体菌
菌体柔软,用于运动的类似鞭毛的轴丝位于细胞外鞘内。
4. 特殊形态
柄细菌
方形细菌
星形细菌
鞘细菌
二、细菌的大小
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是μm。 ✓ 球菌大小以直径表示,如1 μm ✓ 杆菌大小以其宽度与长度表示,如1 × 6 μm
✓ 螺旋菌大小以其宽度与长度表示,长度指菌体两 端间弯曲形的长度,如1 × 5 μm
链球菌
沿一个平面进行多次分裂,分裂后细胞呈链状排列。 如:溶血链球菌 (Streptococcus Hemolyticus)
四联球菌
细胞分裂沿两个垂直的平面进行,分裂后每4个细 胞特征性地连在一起,呈田字形。
如:四联小球菌(Micrococcus tetragenus)
八球菌
细胞按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进行分裂后,每八个 球菌特征性地连在一起成立方体形。
如:尿素八叠球菌 (Sarcina ureae)
葡萄球菌
细胞无定向分裂,多个新个体形成一个不规则的 群体,犹如一串葡萄。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一、细菌的形态 2. 杆菌(bacillus)
杆菌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类型,因菌种不同,菌 体细胞的长短有所差异。 ✓ 短杆状、长杆状等; ✓ 排列方式有链状、栅状、“八”字状等。大芽肠孢杆杆菌菌
病原微生物总论复习要点

病原微生物总论复习要点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的大小、基本形态答:(1)常见畜禽病原菌多在几个微米之间(2)细菌的外部形态较简单,仅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和某些其它形态。
2.菌落的概念及意义答:(1)概念:某个细菌在适合生长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多数18~24h),生长繁殖成巨大数量的菌体,形成一个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2)意义:细菌培养中,作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接种以获得单个菌落,用于细菌的分离、纯化、计数和鉴定。
3.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试绘制细菌结构模式图)答:(1)基本结构:细菌基本生命活动中所必需,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核物质、核糖体和内含物等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结构。
(2)特殊构造:与基本生命活动没有多大关系,如夹膜、鞭毛、菌毛、芽孢等并不是所有细菌都有的结构。
4.比较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细胞壁的异同5.细菌脂多糖的组成和功能答:为G-菌的特有成分,位于细胞壁的最表面○1侧链多糖:有种、型特异性,G-菌的O抗原○2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3类脂A :无种属特异性,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耐热,与致病性有关,能致动物体发热、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
6.细菌的遗传物质答:细菌为原核细胞,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处于细胞浆中,相对集中于一个区域,无核膜,无核仁,也称为核体或原核,具有细胞核功能,含有细菌的遗传基因,控制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7.细菌荚膜的概念及主要功能答:(1)概念:某些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在细胞壁外周产生一层包围整个菌体、边界清楚的黏液样物质,其厚度在200nm以上,称为荚膜。
(2)主要功能:○1抗吞噬和抗体作用○2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3营养物质的贮存场所与废物排出之地○4具有抗原性。
8.细菌芽胞的特点及其意义答:(1)特点:○1对高温、干燥、辐射、化学药物有强大的抵抗力○2含水量低、壁厚而致密,通透性差,不易着色,折光性强。
第一章 细菌的基本性状

2019/3/24
34
2)、质粒
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 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 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如:菌毛,细菌素,毒力,耐药 性的形成等。
2019/3/24
35
3)、胞质颗粒
指存在于细胞质中的各种内含颗粒,大多为营养 储藏物; 不是细菌的恒定结构;
3.荚膜的功能:
荚膜是细菌的重要毒力因子,与细菌的致病性 有关。具体的功能有:抗吞噬作用;黏附作用; 抗杀菌物质的损伤作用;抗干燥作用。
2019/3/24 39
荚膜
2019/3/24
40
(二 )
鞭毛
某些细菌表面附着的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根据鞭毛的数量、位置可将鞭毛菌分成四类: 单毛菌(霍乱弧菌);双毛菌(空肠弯曲菌); 丛毛菌(绿脓杆菌);周毛菌(伤寒沙门菌)。 有鉴别意义
2019/3/24
43
1.菌毛的化学组成:
菌毛蛋白
2.菌毛的种类:
根据功能不同,菌毛可分为:
普通菌毛;
性菌毛
3.菌毛的功能:
普通菌毛:粘附作用,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 相关,丧失菌毛者致病力减弱或消失。 如:大 肠埃希氏菌的I型菌毛; 性菌毛:仅见于少数G-菌(由F质粒编码)。 传递遗传物质。
2019/3/24 44
2019/3/24
33
1)、核糖体:
化学成分是RNA和蛋白质,细菌合成蛋白
质的场所,游离存在于细胞质中,每个细菌 体内可达数万个。 沉降系数为70S(30S+50S),是某些抗生素 作用位点。 链霉素、四环素能与30S亚基结合,氯霉素、 红霉素则能与50S亚基结合,从而干扰细菌 蛋白质的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
1细菌的基本性状资料

Kaposi’s sarcom
截至4月15日18时,全国共发现63例人感染H7N9禽 流感病例,14人死亡。
绪论
• 微生物的概念 • 微生物的特点 • 微生物的种类 •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 医学微生物学 •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史
微生物 Microorganism
1.定义:
自然界中一群需借助显微镜放大后才能观察 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 细菌基因组的特点
•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
go
• 细菌的抵抗力与耐药性
• 细菌的分类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大小:以微米为测量 单位,油镜放大1000 倍观察 形态:
球菌 杆菌 螺形菌
二、细菌形态检查法
显微镜放大法 光学显微镜;电镜;暗视野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微生物疾病的现实威胁
20世纪中叶,微生物学迅猛发展 但新的问题存在
–传染病的危害大:HIV,HBV,结核病等 –耐药菌株的产生 –病毒性疾病缺乏有效药物 –新的病原的出现 –病原的变异
第一篇 细菌学
Who is the master of the earth?
第1章 细菌的基本性状
•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go
6.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史
经验时期:保存食物的方法 人痘接种----预防天花
实验时期:吕文虎克----显微镜
巴斯德----巴氏消毒法 疫苗:霍乱、炭疽、狂犬病
李斯特----外科消毒、无菌操作 郭霍----细菌的固体培养、染色方法、
实验动物感染 伊万诺夫斯基----烟草花叶病毒----1892
现代时期:研制新型疫苗、抗生素的发明; 新发和再现传染病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

《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0031025课程名称: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总学时:136学时(其中理论68学时,实验68学时)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面向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单位:基础教学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总论部分主要介绍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知识,各论部分主要介绍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染色特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特点、抗原性和分类,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要求与方法、检验鉴定程序、具体的鉴定方法及鉴定要点和报告方式。
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巩固和加强对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理论、知识方面1.明确微生物学检验的研究内容,学习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认识医学微生物分类的意义及各类医学微生物的主要特性。
2.掌握医学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遗传与变异机理、理化因素及生物因素对医学微生物的影响。
3.熟悉病原微生物的主要传播途径、致病性及免疫性。
学会对各类病原性微生物感染的常用实验室诊断方法。
4.明确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特异性防治和药物治疗原则。
5.掌握常见的微生物所致疾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指标6.了解对各类病原微生物的防治原则。
(二)能力、技能方面1.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保养。
2.正确阐述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主要传播途径及引起疾病的类型。
3.掌握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诊断方法。
4.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验操作相结合,熟练掌握各种基本的医学微生物学诊断方法的机理,熟练各种基本实验的操作。
5.能运用学到的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专业知识,对各类临床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学的鉴定,及时地发出规范、准确的鉴定报告。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篇微生物学检验基础绪论(1学时)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微生物与微生物学(2)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3)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微生物的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氧呼吸 厌氧呼吸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
(一)分解代谢产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
细菌种类不同——细菌酶不同——分解物质能力不同 ——代谢产物不同——鉴别作用
细菌生化反应——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 代谢产物以鉴别细菌种类的生化试验。
(三) 细菌的人工培养
培养基(culture medium)
一个细菌只形成一个芽胞,一个芽胞发芽也只生成一个菌体,
细菌数量并未增加,因而芽胞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与芽胞相比,
未形成芽胞而具有繁殖能力的菌体可称为繁殖体(vegetative form)。
芽胞的意义
芽胞的大小、形状、位置等随菌种而异,有重要的鉴别意义。
肉毒梭菌
炭疽芽胞杆菌
破伤风梭菌
芽胞的意义
荚膜的形成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一般在动物体内或含
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易形成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或连续传 代则易消失。 荚膜对一般碱性染料亲和力低,不易着色。 普通染色——菌体周围未着色的透明圈
特殊染色——染上与菌体不同的颜色。
2. 荚膜的功能——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抗吞噬作用 黏附作用 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微荚膜与荚膜具有相同的功能
螺菌
螺杆菌
细菌的结构
基本 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 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一、基本结构 (一)细胞壁(cell wall)
是位于细菌细胞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周围,无色透明、
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平均厚度为15~30nm,组成 较复杂,并随不同菌种而异。
革兰染色法(Gram Stain):
脂质双层
外膜 脂多糖 (LPS)
脂多糖由三部分组成:
脂质A
一种糖磷脂,是内毒素的毒性 成分,无种属特异性
脂多糖
核心多糖
(由内向外) 特异多糖
有种属特异性,同一菌属细 菌核心多糖相同
即革兰阴性菌的菌体抗原 (O抗原),具有种的特异 性,此糖如果缺失,细菌菌 落将发生S—R变异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
链(二维平面结构)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teichoic acid)
膜磷壁酸 壁磷壁酸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outer membrane)
外膜位于肽聚糖外侧,由内向外由脂蛋白、脂质双层 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
脂蛋白 连接肽聚糖与脂质双层 结构类似细胞膜,有选择性通透 作用,也可作为噬菌体、性菌毛、 或细菌素的受体 即革兰阴性菌内毒素
不同杆菌的大小、长短、粗细很不一致。
大 中 小
炭疽芽胞杆菌 3~10 μ m
大肠埃希菌 2~3 μ m
布鲁菌 0.6~1.5 μ m
杆菌(bacillus)
杆菌的形态多样
炭疽芽胞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
杆菌(bacillus)
杆菌的形态多样
分枝杆菌 双歧杆菌
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
弧菌
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与真核细胞者基本相同,由磷脂 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醇。 细菌细胞膜的功能与真核细胞者类似,主要有物质 转运、生物合成、分泌和呼吸等作用。
细菌细胞膜可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称为中介体。
中介体(mesosome)
中介体:是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 于革兰阳性菌。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亦称为拟 线粒体(chondroid)。
高度的特异性,称为鞭毛抗原(H抗原),可作为 细菌分类、分型的依据; 有的细菌其鞭毛与致病性有关。
(三)菌毛 (filus/fimbriae)
菌毛: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 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 菌毛蛋白具有抗原性。 根据功能不同,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
菌毛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1. 普通菌毛(ordinary pilus)
普通菌毛遍布菌细胞表面,每菌可达数百 根。 这类菌毛是细菌的黏附结构,能与宿主细 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是细菌感染的 第一步。 菌毛的受体常为糖蛋白或糖脂,与菌毛结 合的特异性决定的宿主的易感部位。
中介体
细胞质 (cytoplasm)
核糖体(ribosome):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游离存在于蛋白质中。
质粒(plasmid):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控制细菌某 些特定的遗传特性。 细菌细胞质中含有多种颗粒,大多为贮藏的营养物 质。其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 颗粒,其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 色,称为异染颗粒.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有助于 鉴定。
(二)鞭毛 (flagellum)
许多细菌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
器官。 鞭毛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或经特殊染色法使鞭毛增粗后才能在光镜下看到。
鞭毛的功能
鞭毛是运动器官。有鞭毛的细菌能主动运动,可通
过动力试验进行细菌鉴定;
鞭毛有抗原性。鞭毛的成分为鞭毛蛋白,并且具有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培养
(一)生长繁殖的条件
营养物质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为细菌的代谢
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充足的能量。
酸碱度(pH)
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
温度
病原菌最适温度为37℃。
气体
O2 :根据细菌代谢时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分四类: 专性需氧菌: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
核质 (nuclear material)
核质由单一密闭环状DNA分子反复回旋卷曲盘 绕组成松散网状结构。 细菌是原核细胞,不具有成形的核。细菌的遗传 物质称为核质或拟核,无核膜、核仁和有丝分裂 器。功能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相似——决定细菌 各种遗传性状。
二、特殊结构
(一)荚膜 (capsule)
性菌毛是某些噬菌体吸附于菌细胞的受体。
(四)芽胞 (spore)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
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芽胞形成后细菌即失去繁殖 能力。 产生芽胞的都是革兰阳性菌。 芽胞折光性强、壁厚、不易着色,经特殊染色光镜下可见
1. 芽胞的形成与发芽
生素敏感
狭义——专指其中的细菌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其大小用测微尺在显微镜 下进行测量,以微米(μm)为单位。不同种类的细菌 大小不一,同一种细菌也因菌龄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 有差异。 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
球菌(coccus) 杆菌(bacillus) 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
2. 性菌毛(sex pilus)
仅见于少数革兰阴性菌。
数量少,1~4根。
比普通菌毛长而粗,中空呈管状。 性菌毛由致育因子F质粒编码,故又称F菌毛。 带有性菌毛的F+菌与无性菌毛的F-菌相遇时,性菌毛与其相 应受体结合,F+菌内的质粒或DNA可通过性菌毛 进入F-菌体
内,此过程——接合(conjugation)。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繁殖规律----生长曲线(growth curve)
迟缓期 (lag phase) , 对数期 (logarithmic phase) 稳定期 (stationary phase) ,衰退期 (decline phase)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细菌的新陈代谢与能量转换
一、细菌的能量代谢
呼吸,仅能在有氧环境下生长。
微需氧菌: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 兼性厌氧菌:兼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在有氧、无氧环境中均
能生长,但以有氧时 生长较好。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
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只能进行无氧发酵,必须在无氧环 境中生长。
有氧环境不能生长的原因
1.缺乏细胞色素及细胞色素氧化酶 2.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
+
脂蛋白
脂多糖
—
—
+
+
细胞壁的功能
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 带有许多抗原表位,决定了菌体抗原的特异性 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
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bacterial L form):细胞壁受损后 仍能生长和分裂的细菌。在一般环境中不能耐受菌体内的高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LPS)
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细胞壁 强度 厚度 肽聚糖层数 肽聚糖含量 革兰阳性菌 较坚韧 20~80nm 可多达50层 占细胞壁干重50%~80% 革兰阴性菌 较疏松 10~15nm 1-2层 占细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
脂质双层
+
—
—
渗透压而将会涨破死亡。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
原生质体(protoplast)。
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原生质球
(spheroplast)。
某些L型仍有一定的致病力,通常引起慢性感染。
细菌L型呈高度多形性,大小不一。着色不匀,无论其原为 革兰阳性或阴性菌,形成L型大多染成革兰阴性。
芽胞的抵抗力强,可在自然界中存在多年,是重要的传染源。 但芽胞并不直接引起疾病,只有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 大量繁殖而致病。 芽胞抵抗力强,故应以杀灭芽胞作为可靠的灭菌指标。高压 蒸汽灭菌法是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 芽胞抵抗力强的原因: (1)芽胞含水量少,蛋白质受热后不 易变性。 (2)芽胞具有多层致密的厚膜,理化因素不易透入。 (3)含有的DAP与钙结合的盐能提高芽胞中性)
细菌L型的培养特性和菌落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