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告诫背后诋毁人的古语

告诫背后诋毁人的古语
告诫背后诋毁人的古语有:
1、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谚语,意思是道人是非者,既然在你面前说他人的坏处,自然也会在他人面前,说你的坏处。
他们乐于道人是非,是妒心过盛的原因,他们心里往往巴不得他人越来越倒霉,越来越困窘。
聪明人与这类人交谈,是不会推心置腹的。
2、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谚语。
指一个人静坐时应该经常想想自己的过错,与人闲谈时不要谈论别人的是非。
3、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
《增广贤文》有云:“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
”指背后被人议论,在人前议论别人,是生活中常有的事。
4、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谚语,意思是御寒没有比厚皮衣
更好的东西,避免别人毁谤没有比自己养成良好习性更好的办法。
谚
语出自《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
沈德潜《古诗源·古逸诗》将其题为《魏志王昶引谚》作救寒无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
5、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端木赐就什么都好吗?我就没有这种闲暇去
议论别人。
出处:《论语·宪问篇》,子贡议论别人,孔子说了这句话。
静坐常思己过经典50句心静的句子

静坐常思己过经典50句心静的句子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才是真正的处世之道。
修行人还没有修成正果,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自己没有做好,没有资格说别人,充其量是五十步笑百步,何必呢?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善恶无明界,但存一念间。
佛祖说:“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常言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故恒观自身,勤断己过是菩萨行。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静坐,常思已过。
闲谈,莫论人非。
静坐可以沉淀出生活中的浮躁,过滤出人生的杂质。
静坐观心,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心动则事象差别显现。
抛却心中的“妄念”,才能够使你,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进入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空心静坐,百无所思,以为究竟,即着空相,断灭诸法。
茶水洗心,心如明镜,一个人只要看清楚自己,即可辨别无常世界。
意乱情迷时,大可不必慌乱。
静心坐禅,明天会如约而至。
春花依旧那样美,秋月还是那么圆。
放得下宠辱,那便是安详自在。
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
凡事不妄求于前,不追念于后,从容平淡,自然达观,随心,随情,随理,便识得有事随缘皆有禅味。
如我们每日早课完毕静坐时,反观自性,清净心地,反省昨日的功过得失。
对人、对事,无过失则心安;有错误,即应发惭愧心,加紧忏悔,莫再犯错。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
静坐轻只和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心中既无烦恼也无悲,无得也无失,没有光荣也没有侮辱,永远是非常平静的,这就是清福。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心如明镜,不惹尘埃。
身居红尘,淡然心性。
清醒从容,自在安宁。
心动,则万物动,心不动,则不伤,清净自在,喜乐平常。
如静坐时心较专注凝定,少躁动,红尘凡事中,拥一分淡泊,守一分宁静,舍一分争斗,得一分清闲。
克己修身的经典名句

克己修身的经典名句
1、“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是一句经典的克己修身名言,提醒人们在培养修身能力的过程中,要常思自己的过失,和别人这种繁文缛节、口无遮拦的去谈论他人是很不得体的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2、“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克己修身,就是要自强不息,不断努力,不断拼搏,不断学习,改善自身,不断进取,厚积薄发。
3、“言行相称,言而有信”,是一种克己修身的原则,它提醒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要有节操,在行动上也要尽责,让言行一致,让言语言而有信,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责任心和信誉。
4、“兼爱广大,忍让自利”,这是另一句典型的克己修身名言,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兼爱广大,尊重他人,要学会忍让,学会谦虚,保持谦逊的态度,学会合理让步,到一定程度上放下自利,克己奉公,从而促使一切和谐美满。
5、“敦厚谦逊,专心致志”,克己修身,就是要有敦厚而谦逊的态度,要专心致志,不散漫,要学会自我调节,做到淡然处之,涵养近乎完美。
6、“不畏艰险,把握机遇”,克己修身,不是要把自己关在四面八方,而是要勇往直前,不畏艰险,敢担当,把握机遇而行动,抓住机遇求发展。
演讲稿: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doc

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未免迂腐,可是,仔细想想,它却有很值得我们推崇的地方。
它告诫我们每个人不仅要清醒的认识自己,更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对他人要心存善意,和睦相处。
“静坐常思己过”,是一种反省的功夫。
我们假如常能在静下来的时候,想到自己在做事或待人方面有疏忽有亏欠的地方,自然就减少了对别人抱怨嫉恨甚至报复的心情;也同时由于明白了自己的过失而得到一些警惕,以后将不致再犯同样的过错。
这是前人劝我们静坐常思己过的真正含义。
至于“闲谈莫论人非”则更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一条金科玉律。
把谈论别人是非的精神用来“常思己过”,既可减少得罪人的机会,又可随时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俗话说“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
的确,每个人都难免有不足或过错,说话办事会有瑕疵。
(演讲稿在我们面试带队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老师都会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看着学员的一天天进步,我们倍感欣慰。
但是在面试结束之后会发现,总有一些学员不能通过,面对质询的目光时我们总会用以下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比如学员素质不行、分校招生把关不严格等等,但是如果我们自己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答案,会发现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所以我认为我们自己应该多思索自身存在的原因,多找寻自己的短板,并付出行动。
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静坐常思己过!对自己抱持一个“严”字,对别人抱持一个“宽”字;努力弥补自身的不足,尽情欣赏别人的长处;从严纠正自己的缺点,从轻原谅别人的不足,我们就可以获得一种心安理得的快乐。
田老师经常跟我们强调:考德上要有家的氛围!确实如此,每次当我外出授课归来,特别是从踏进考德上的大门开始,一股股家的感觉扑面而来,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缕缕家庭的温馨,感觉分外亲切,分外舒心。
我,一个阔别已久的游子,终于回到了家的怀抱!在这里我见证了所有家庭成员的付出与努力,师资部任劳任怨,网络部默默付出,研修班积极向上,行政部细致入微、客服部热情大方……我也更加领略到了亚东老师的激情、合年老师的亲切、志刚老师的幽默、双清老师的豁达、安威老师的谦逊。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做事要留有余地,说话要留些口德,恶语出口不足以丧身,却足以丧德,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
人的嘴要吐真话、善语,不要无中生有,信口雌黄。
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出言有尺,戏谑有度。
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责人不必苛尽,留些肚量;得理不必争尽,留些宽容;凡事不必做尽,留些余德。
多一些扪心自问,少一些争执指责;多一些观心自省,少一些挑剔苛责。
有所觉悟会从自身找问题,没有觉悟只会把箭射向别人。
惠心慧语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惠心慧语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1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2 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
3 喜欢花的人是会去摘花的,然而爱花的人则会去浇水。
4 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
5 一口吃不成胖子,但胖子却是一口一口吃来的。
6 知道看人背后的是君子;知道背后看人的是小人。
7 不要总觉得被轻视,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分量。
8 有些事情,不谈是个结,谈开了是个疤。
9 你犯错误时,等别人都来了再骂你的是敌人,等别人都走了骂你的是朋友。
10 嫉妒他人,表明他人的成功,被人嫉妒,表明自己成功。
11 人只要能掌握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12 穷人的苦恼在于没有选择,富人的苦恼在于有太多选择。
13 一个人的价值,不体现在与别人相同的东西上,而体现在与别人不同的东西上。
14 对于人来说,问心无愧是最舒服的枕头。
15 变老并不等于成熟,真正的成熟在于看透。
16 要求别人是很痛苦的,要求自己是很快乐的。
17 简单的
生活之所以很不容易,是因为要活的简单,一定不能想的太多。
18 不敢生气的是懦夫,不去生气的才是智者。
19 人们常犯最大的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把这个坏习惯改过来,天下太平。
20 人们是看你做什么,不是听你说什么。
21 我们在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后发现自己还在床上。
22 发展是硬道理,但硬发展是没道理。
23 你的丑和你的脸没有关系 24 航海者虽比观望者要冒更大的风险,但却有希望到达彼岸。
少说人是非,多反思自己的古句

少说人是非,多反思自己的古句
人生起起伏伏,顺遂有时,坎坷有时。
许多时候,我们总爱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却很少反思自己的言行。
《格言联壁》中讲:“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
意思是说,一个人独处时,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过错。
和他人交谈时,不要议论别人的是非。
当我们能够正视自己,客观的审视他人时,才能更加平静的对待生活种种。
静思己过,严于律己。
古语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人无完人,谁能不犯点错,但是做错了还能改正,就很好了。
人们一生中,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犯下过错。
而如能每日三省己身,反思自己的言行,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不重蹈覆辙。
如果明知自己做错了事,还放任不管,只会知错犯错,不得善果。
静思己过,不是思虑太重,而是严于律己。
君子之道,在于修身养性。
常思己过,方能精进修为,心无挂碍。
智慧人生之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一个人的宽容来自一颗善待他人的心;一个人的涵养来自一颗尊重他人的心;一个人的修为来自一颗和善的心。
眼里容得下别人的人,才能让人容得下他;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柔和待人的心态才能让自己处处祥和。
不要以自己的判断去评论一个人,不要让自己的情绪波及其他人。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尊重他人的选择。
人不能霸道,霸道无友;心不能自私,自私则困。
心中有爱有情谊,眼中能容有世界。
路,不在他人的行动里,而在自我的修为里。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做事要留些余地,说话要留些口德,恶语出口不足以丧身,却足以丧德。
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
人的嘴要吐真话、善语,不要无中生有,信口雌黄。
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 责人不必苛尽,留些肚量;得理不必争尽,留些宽容;凡事不必做尽,留些余德。
多一些扪心自问,少一些争执指责;多一些观心自省,少一些挑剔苛责。
有所觉悟会从自身找问题,没有觉悟只会把箭射向别人。
用自己的认知去评论一件事,事事都不完美;用自己的心胸去度人,人人都有不足;用自己的心眼去要求别人,人人都不达时宜。
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己;心是一杆秤,称人先称己。
挑人过错,自己也有不完美;责人短处,自身也有缺陷。
一味步步紧逼人,不会让别人走上绝路,而会让自己无路可退;眼睛总盯人是非,不会让人颜面尽失,而会让自己颜面扫地。
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爱才有度。
他人有过不究,于人有恩莫念。
爱人先爱己,责人先问心。
地至秽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无鱼。
对待伴侣需要包容,对待朋友需要宽容。
君子有容人之雅量,不会为小事而一争高下。
人人都如同有缺口的杯子,只要你不从缺口处去看,杯子就是完整的。
假如朋友对你说了慌,应考虑他是否有难处;假如他人给你带来麻烦,应换位淡定面对。
看事不要武断,做事不要赶尽。
智慧不生烦恼,慈悲没有敌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者。
尊重别人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品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出自清〃金缨《格言联壁》上联讲严于律己,下联讲宽厚待人。
意思是沉静下来要经常自省自己的过失,进而以是克非、为善去恶;闲谈的时候莫议论别人的是非得失,这是儒家倡导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上联语出《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即是说多反省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怨恨就不会来了。
韩愈则进一步阐释:“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严格而全面)故不怠;轻以约(宽大而简略),故人乐为善。
”(《原毁》)下联源出《文子〃上义》:“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人。
”即是说人无完人,故有德行的人不责备于人。
如何宽厚待人、不论人非呢?明人洪应明说得好:“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旧恶。
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菜根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