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课文判断、句子练习和课内阅读题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崔是夫子家禽。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惠”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而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文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______)(2)文中的“夫子”是指年老的人。

(______)(3)这则文言文是周绕“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写的。

(______)(4)这则文言文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______)[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

B.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

C.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

D.孩子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

2. 课外阅读。

嫦娥奔月羿①请②不死之药于西王母③,羿妻姮娥④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⑤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注释:①羿(yì):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后羿射日的记载。

②请:求。

③西王母:仙人名。

④姮(héng)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⑤斫: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羿请不死之药( ) (2)谪令伐树( ) (3)蟾蜍( )( ) (4)常斫之( )[2]“嫦娥奔月”的“奔”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再查音节;“奔”在这个词当中应念(bēn bèn),意思是(①奔走,急跑;②直向目的地走去)。

部编人教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最大的财富一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这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干嘛不高兴?”“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

”“穷?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

“这从何说起?”年轻人问。

老人不正面回答,反问道:“假如今天斩掉你一个手指头,给你一千元,你干不干?”“不干。

”年轻人回答。

“假如斩掉你一只手,给你一万元,你干不干?”“不干。

”“假如使你双眼都瞎掉,给你十万元;你干不干?”“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变成八十岁的老人,给你一百万,你干不干?”“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一千万,你干不干?”“不干。

”“这就对了,你已经有了超过一千万的财富,为什么还哀叹自己贫穷呢?”老人笑吟吟地问。

青年愕然无言,但看得出他心有所思的样子。

(1)多音字组词。

埋mái___ _____mán___ _____发fā_____ ___fà______ __(2)“心有所思”的意思是________。

(3)请你反复朗读老人的五个“假如……”问句,你能揣摩出这五句话在意思上是什么关系吗()A. 并列B. 递进C. 转折(4)聪明的你读完这篇文章后,一定知道什么是“财富”了。

()A. 勤劳B. 青春C. 金钱【答案】(1)埋伏;埋怨;发现;头发(2)心中有想法,有思考(3)B(4)B【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心有所思:心中有想法,有思考。

(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带着问题细读老人的五个“假如……”问句,能揣摩出这五句话在意思上是递进关系。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财富”就是青春。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新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大的麦穗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

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

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看看这一株,摇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能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沉甸甸的________ 苍老的________ 准确的________不失时机地________ 用心地________ 一再地________(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曲线画出一个拟人句。

(3)瞧,短文怎么没有结尾?快来试一试给它加个结尾吧!(4)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答案】(1)麦穗;声音;判断;摘下;挑挑捡捡;错失良机(2)比喻句:大家听到了……的声音拟人句:无数株小麦……嘲笑他们。

(3)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课内阅读(有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课内阅读(有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课内阅读(有答案)班级姓名_____ 成绩_____一、阅读《松鼠》片段,回答问题。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训)良,很讨人喜欢。

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娇骄)健,四肢(轻清青)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拢垅)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晾)。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座)着,(像象)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瓜)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把括号里不恰当的字划去。

2、松鼠不是肉食动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松鼠最不像四足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松鼠的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保留的词语:驯良矫健轻快玲珑歇凉坐像爪2、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3、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4、乖巧,驯良,敏捷,轻快。

二、《慈母情深》课内阅读。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1.文中画“”的句子说明母亲很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眼神为什么是疲惫的,为什么看我的眼神是吃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母亲后,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瘦弱、工作辛苦2.疲惫说明母亲是非常辛苦的,吃惊说明母亲没有想到我会来。

新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新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新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字与做人(节选)五岁那年,我开始学写汉字。

读和认字并不难,没过多久,我就能认好多汉字了,但是写汉字就没那么容易了。

我写的字不是上下脱节(jiējié)就是左右分家,很难合到一块儿去。

一天,妈妈让我抄一首唐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她指着我写的字说:“看你写的字真成了‘相见时难’了。

”我总是把那些合体字拆(chāi cāi)得七零八落,这次还是这样,“相”写成了“木目”,“难”写成了“又佳”,所有的部件都互不相让,各自为政。

“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因为你写字时从不想着其(qīqí)他的部分。

写字的原则是要时时想着它的邻居。

这个‘相’字,写时,‘木’字的右脚不能伸得太长,它还有个邻居‘目’呢!”妈妈一边在纸上写,一边讲着道理。

“凡事替他人想,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写汉字也同样。

”我学会汉字,更学会了做人。

(1)我能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脱节________(jiē jié)拆________(chāi cāi)得其________(qī qí)他(2)联系上下文,理解“各自为政”的意思,并用它写一句话。

(3)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话,再谈一谈你的想法。

(4)你的字写得怎么样?展示一下吧!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你还知道李商隐的哪首诗?________【答案】(1)jié;chāi;qí(2)各自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互不配合。

(3)略(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登乐游原》等。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脱节(jié)、拆(chāi)得、其(qí)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水平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水平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水平练习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猴子救小白兔一天上午,小白兔在田野栽(zāi)白菜。

突然,一只大狐狸从树后面跳出来,扑(pū)向小白兔,小白兔吓得连忙逃跑。

小白兔往山坡上逃,大狐狸在后边紧紧地追。

“扑通”(pūtōng)一声,小白兔掉进了坑里。

狐狸张着嘴(zuǐ)流着口水趴(pā)在坑(kēng)边上,想法子要吃掉小白兔。

小猴子看见了,它立即(jí)倒挂在树上,把小白兔拉出大坑(kēng)。

狐狸想吃小白兔可吃不着了。

小白兔得救了。

(1)这篇短文有几个自然段?(2)这篇短文写了哪几种动物?(3)小猴子怎样救了小白兔?在短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4)你喜欢这篇短文中的哪种动物?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 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文,然后完成练习题。

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形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②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③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④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______ 凶猛—______ 镇静—______(2)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①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②远处天空中的云朵像是大海里翻起的几朵浪花。

(3)请用波浪线画出第②自然段里表示时间的词语。

(4)第②③④自然段说明火烧云的特点是______。

(5)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______手法,说明了火烧云______的特点。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课内外片段及资料,完成练习。

人在奋力奔跑的时候,最大速度能够达到44千米每小时。

这个速度跟鸵鸟比起来差远了——鸵鸟奔跑的最大速度约72千米每小时。

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鸵鸟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军。

比鸵鸟跑得更快的动物就要数猎豹了。

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可达110千米每小时。

猎豹才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但是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超过320千米每小时。

这个速度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时速度的两到三倍。

它俯冲时的速度比任何一种动物奔跑时速度都要快。

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

在喷气式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而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

如果你对着一个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是什么都听不见的。

因为声音根本追不上他。

乘坐喷气式飞机去旅行,速度绝对是够快的了。

但是,如果你想到月球上去,就需要搭乘速度更快的工具了。

对!我们需要一枚火箭。

为了摆脱地心引力,飞到浩瀚的太空中,火箭的速度要比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快得多才行。

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30多倍。

进入太空之后,即使关掉发动机,火箭仍可以继续前进。

(资料)游隼,一种中型猛兽,主要在空中捕食。

它大多数时候都在空中飞翔巡猎,发现猎物时首先快速升上高空,占领制高点,然后以每秒钟75——100米的速度,近似垂直地从高空俯冲而下。

游隼的俯冲捕猎本领不是天生就会的,它具有自然界罕见的教授雏鸟捕食技巧的行为。

1.文中提到了三种动物,其中陆地上的奔跑冠军是________。

火箭飞到太空中,最大速度能达4万千米每小时,这样设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由“资料衔接”可知,游隼在空中发现猎物后不降速度反升的原因是()A.和猎物比速度B.要占领制高点C.为了空中捕食D.教小游隼本领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说明游隼没有飞机飞行速度快。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专项训练课内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专项训练课内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专项训练课内阅读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这时候大雾(漫幔)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进近)曹军的水寨(zài zhài)。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cháo zhāo)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1)请你给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水寨________(zài zhài)朝________(cháo zhāo)西(2)请你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大雾(漫幔)________天靠________(进近)(3)“诸葛亮笑着说:‘……’。

”从这一“笑”中你体会出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箭的经过突出了诸葛亮足智多谋,表现在()A.他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摆开,两面受箭。

C.他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曹操生性多疑。

D.诸葛亮是神仙,能掐会算。

2.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

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

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大虫”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课文判断、句子练习和课内阅读题姓名:学号:一、判断题。

(对的在括号打“√”,错的打“×”。

)1、“倾盘大雨、毫不犹豫”中没有一个错别字。

()2、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不是一个比喻句。

()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意思是绿色的意思。

()4、“明月何时照我还”中“还”的意思是回家的意思。

()5、《梅花魂》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6、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7、须鲸的水柱倾斜的,又粗又矮。

()8、鲸从鼻孔里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这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9、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这个句子只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0、“变色玻璃”能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又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这是一个比喻句。

()11、《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阿曼达是一个勇敢、舍己为人的小学生。

()12、圆明园在北京东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13、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圆和长春圆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圆。

()14、1861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15、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艺术馆和博物馆。

()16、1940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17、《狼牙山五壮士》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第1次是作为重点写。

()18、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这句话是比喻句。

()19、“众志成城、舍身取义、再接再厉”中只有一个错别字。

()20、“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勇往直前”中三个词语都是表示团结的成语。

()21、“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是表示红军过桥后心头还有寒意。

()22、“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暖”是表示暖和的意思。

()23、《长征》表达了红军不怕困难、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4、《长征》是毛泽东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时所写。

()25、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26、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句中“红流”的意思是指两支游行队伍。

()27、《开国大典》是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写的。

()28、《开国大典》一文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毛泽东主席的爱戴之情。

()29、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30、写读后感,“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应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

()31、“噪音玻璃”也叫“自动玻璃”。

()32、博物馆用“变色玻璃”最合适了。

()33、《狼牙山五壮士》是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写的。

()34、甲骨文是由清朝光绪年间的王懿荣发现的。

()二、课内阅读(一)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多公斤。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1、这段话选自2、这段话主要写了3、这段话主要用了说明方法。

(二)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辩)出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这段话选自2、给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

3、这段话主要写了花生的特点,这一特点作者是通过的方法写出来的。

4、把括号里不正确的字划去。

(三)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这段话主要写了2、“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这里生活的小船是指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4、根据这段话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回答。

(四)五位壮士()在狼牙山的顶峰,()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班长马宝玉()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狼牙山上响起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1、这段话选自2、给文中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在小括号里按原文填空。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壮烈豪迈:惊天动地:5、这声音是指什么声音?(五)圆明园()建筑宏伟,()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和各种其珍异宝(),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这段话选自2、用“”画出这段的过渡句。

3、在()里添上关联词语。

4、在文中空白出加上标点符号。

5、这段主要讲(六)“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段话选自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的是3、“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原因是4、这句话表达了人民的心情。

(七)“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我在一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的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到头来,在找一遍。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1、这段话选自2、这段话作者主要是抓住人物和来进行描写。

这是一段描写。

3、用“”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4、这段话写出作者对读书的。

(八)“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遇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界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1、这段话选自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欺凌:秉性:3、这段话用了的写作方法,借喻。

4、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九)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

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的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1、这段话选自2、用“”画出这种玻璃的特点。

3、这段话主要讲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安然无恙:藕断丝连:(十)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拦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1、这段话选自2、这段话抓住人物(父亲)来写,请用“﹏”画出来。

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作者为什么写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却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十一)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1、这段话选自2、画“”的句子中,作者把比作和。

3、请仿照画“”的句子把自己读书的感受写下来。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

三、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1、解放军叔叔击落了五架敌机和三艘军舰。

2、这些是唐朝出土的文物。

3、看了这部电视剧,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5、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6、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7、冬天,寒风呼啸着拂面而来,吹得人瑟瑟发抖。

8、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

9、《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10、坚持写日记,写作能力就会迅速提高和扩大。

11、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可耻的。

12、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

13、报晓的公鸡是起床的信号。

14、我们要认真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15、《小学生语文学习》和《中国少年报》是我最喜欢读的报纸。

16、少先队员要热爱祖国和公共材物。

17、任何一切困难都不能吓倒有坚强意志的少先队员。

18.听了报告,受到了教育。

19.稻谷熟透了,田野里像铺上了绿色地毯。

20.我忍不住不禁笑了出来。

21.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在早锻炼。

22.少先队员要发挥革命传统。

23.小兴安岭的夏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24、在劳动中,我们的双手弄脏了泥土。

25、听到这个消息,我小声地议论起来。

26、她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雪白的衬衣。

27、我今天上午看了一天的书。

28、这种不爱惜粮食,任意浪费的是可耻的。

29、现在市场上商品的数量大大提高了。

30、同学们都说,昨天的活动是愉快的一天。

31.他那亲切的话语,慈祥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32、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33.这场球赛的输赢,不仅关系到球队的名声,关系到学校的荣誉。

34、看了这次展览,使我有很多感想。

二、把句子改成被字句和把字句1、他叫醒了睡得正香的张蕾。

2、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3、刺猬用它那锋利的牙齿咬断了瓜柄。

4、一群杂草团团围住小稻秧。

三、改拟人句和比喻句要掌握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1、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

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3、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6、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

(改成比喻句)1.月亮挂在天空。

2、她跑得非常快。

3、月亮挂在天空。

4、这里的景色真美丽。

5、这本书把我吸引住了。

(改成拟人句)1、星星在天空一闪一闪的。

2、晚霞映红了半边天。

3、太阳出来了。

4、风中柳枝在摇摆。

(改成夸张句)1、教室里可真静。

2、主席台上响起了掌声。

四、把直接引用改为间接引用1 、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2 、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3 、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4 、蔺相如说:“秦王我导不怕会怕廉将军吗?”5、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6、女主人对我们说:“我一喊,你们必定会惊慌起来。

”五、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句子。

1、困难再大。

我们要按时完成任务。

2、爸爸下班回到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