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元朝的大一统》教案 华东师大版

合集下载

第10课-元朝的统一[教案

第10课-元朝的统一[教案

特色教学设计:〔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第10课元朝的统一设计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坚信常常以教育的巨大的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卡尔森也说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师行为,而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建构.〞新课改也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因此,本着新课程改革的这一理念,根据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以与对中国历史作出的巨大贡献,但是初中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认知水平还比较浅显,不过他们对于形象直观的历史内容却很感兴趣,再加上本人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因此,我准备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占有充分的不同层次的直观形象的图文资料,给所有的学生有都有表现的机会.从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分析、了解元朝的历史,然后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实现"青年从学校毕业时,应当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单纯掌握一些技能的机器〞的现代教育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铁木真统一蒙古,尊称成吉思汗;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统一全国.文天祥抗元,慷慨就义.元朝民族分化政策、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的基本情况.2、了解大都商业大都市的地位、《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在《沁园春•雪》一词中对成吉思汗的评价,谈谈对成吉思汗的看法.2、如何看待元朝统一的进步性与文天祥抗元的高风亮节.3、分析民族分化政策的目的与后果.4、识读《元朝疆域图》,指出##行省、岭北行省和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管辖的地区.5、通过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和##问题,联系我国针对当前两大热点问题的政策,说明##和##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6、根据世界地图,寻找马可•波罗陆来海去的路线,并进一步认识元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了解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中,作出了历史贡献.2、通过学习,明确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3、通过了解,认识南宋以与文天祥为代表的抗元斗争,体现了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这种气节和精神应该继承和发扬.教材分析少数民族蒙古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而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为以后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有重大影响.元朝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政权,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三百多年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历史的进步.它所开创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辖着空前辽阔的疆域,加快了边疆地区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开创了元、明、清三朝长达600多年的统一王朝局面,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疆域的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此外,元朝设立的行省制度以与元朝对##和##的管辖,也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难点: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认识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分析元朝统一全国,它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学习这一内容使学生认识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进一步认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原有的行政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统治的需要.因此,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的建立,巩固了中央集权,能够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统治,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行省制度被后来的明清所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难点分析本课难点是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的关系的认识.这表面上是自相矛盾的,既要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上去认识元朝的统一,又要体会和学习文天祥身上体现的崇高气节和不畏牺牲的精神,学生理解有困难.重点突破方案元朝统一全国:利用FLASH动画效果介绍蒙古〔元〕统一全国的经过.注意区分元朝建立、南宋灭亡和元朝统一的不同时间.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几个由大分裂后重新走向统一的朝代.元统一的意义在分析文天祥抗元时一并介绍.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结合多媒体课件,简介行省制度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结合元朝疆域地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指出##和##地区所在地,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关于"民族融合〞,教材介绍的比较充分,不必补充过多内容,指导学生讨论后归纳总结元朝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教师最后指出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突破方案元朝的统一是历史的的进步,而文天祥面对元军的进攻,组织军队抗元,表现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崇高气节,无疑是正义的.学生该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呢?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考虑,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概括,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最后,教师指出认识历史问题的正确方法,请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和运用.另外,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还是比较薄弱,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课本中涉与的一些理论性的问题如"蒙古政权在国内进行的统一战争和西征的战争的性质区别〞、"文天祥是否是民族英雄〞、"元朝社会的主要社会矛盾是地主和农民的矛盾〞等问题我都准备一笔带过或者不提,因为这不但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大多数的学生也听不明白.教法指导根据新课程精神的要求,我们的教学应该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更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信息资料,再通过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本着"快乐历史,快乐课堂〞的宗旨,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如讨论等,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以轻松愉快的心情享受上课的过程,学习基础的历史知识,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本课的教法如下:通过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成吉思汗对蒙古族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看待文天祥的抗元斗争与元统一的关系,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和合作,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学法指导首先,课前指导学生收集一些资料,比如,通过语文老师收集到的诗词《沁园春·雪》,并了解其大致的内容;通过图书或网络收集成吉思汗和文天祥抗元的有关资料;通过政治老师了解当今时政的有关##、##、民族政策等热点问题;通过地理老师,了解如何绘制地图,以与元朝疆域和今天中国疆域的不同.其次,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讨论所占有的资料,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最后归纳、总结,从而增强对教材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增强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带着几个问题预习课文,比如,元朝的统一有何意义、怎样评价文天祥抗元,你怎样看待元朝的民族政策等.2、布置学生分组收集有关元朝的历史资料.比如:成吉思汗、文天祥抗元、的诗词《沁园春·雪》、##问题、##问题等.3、准备德德玛的歌曲MV《美丽的草原我的家》4、制作课件《元朝的统一》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和资料,利用教学投影片展示图片.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和问题教学法的交叉使用.启发诱导,讲练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歌曲导入〕欣赏德德玛的歌曲MV《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反映了哪个民族的生活?〔蒙古族〕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大草原、羊群、蒙古包……〕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从12世纪时开始不断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元朝.他们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对第10课《元朝的统一》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学习新课:幻灯片显示:的诗词《沁园春·雪》引出"成吉思汗〞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 铁木真统一蒙古与建立政权蒙古族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一带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被称为"毡帐中的百姓〞,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12世纪,蒙古各部落与邻近各民族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蒙古各部的社会发展.但是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统一蒙古各部,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乱的局面,并摆脱金国的压迫和奴役,被尊称为成吉思汗.2、蒙古大汗国的扩X与对世界的巨大影响蒙古帝国三次西征,席卷延伸至欧洲,成为一个地跨欧亚大陆的空前帝国,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通行无阻的商道,使当时的人对世界有了更新的了解.蒙古政权建立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扩X战争,以图建立统一而强大的政权,然而在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逝,他的宏图大业就由他的孙子来完成.幻灯片显示:图片"成吉思汗召开军事会议〞说一说:你能否根据所学历史知识谈谈评价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理解?〔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最后教师点评〕3、正确评价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使蒙古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二、元朝建立和统一1、元朝统一过程首先学生叙述,然后教师拿出展示幻灯片:〔1〕①灭西夏、金,并逐渐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②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③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南宋灭亡,统一全国.〔2〕民族征服战争.如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元灭南宋等.其结果是被征服民族政权的丧失,而不是民族的灭亡.〔3〕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秦汉、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统一南北朝、元朝建国.不错,总共4次,这些史实阐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一直是主旋律.⑷迁都大都后,元朝统治中心完全转移到中原,大都成为元朝政治,文化中心.以后,明清两代的,一直是国家的都城.一直持续到今天,影响深远.幻灯片显示:议一议:元朝的统一有何意义?然后教师总结:2、元朝统一意义①结束分裂局面,奠定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②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的开发;③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④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⑤促进了蒙古族的汉化与向封建社会转化幻灯片显示:3、文天祥抗元学生讲述文天祥抗元的故事,教师补充点评,并展示幻灯片:文天祥的诗歌《过零丁洋》与讨论题:"有人认为文天祥是愚忠,有人认为他不识时务.假如你是当时的文天祥,你可能会怎么做?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教师总结:①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②但是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③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保卫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④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幻灯片显示:4、元朝的社会经济⑴、元朝经济发展的表现:①重视发展农业.②商业繁荣,大都繁荣.③中外交往频繁.幻灯片显示:元大都与马可·波罗图片〔2〕闻名世界的元大都元朝的商业十分繁荣.大都作为首都,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国内最大商业城市和闻名世界的经济中心.不论从海道、运河还是从陆路都可以把大量商品运进大都.同时,来自亚、非、欧各国的商人和使节络绎不绝,中外交往频繁.当时来中国的外国人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他曾经来中国居住了几十年,游历了许多地方,后来他回国后把他在中国和亚洲的所见所闻写成了《马可·波罗行记》,在书中描写了大都的繁华景象.三、元朝民族关系1、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幻灯片显示: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的图表幻灯片显示:议一议:元朝为什么实行民族分化政策?这样做有什么弊端?学生先讨论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幻灯片显示:元时期全图2、行省制度和对边疆的管辖<1>目的: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2>内容①中央:中书省:大都与其附近地区相当于今天##省、##、##、内蒙的地区,元政府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宣政院〔健全中央机构,管理##与##事务〕②地方:行省制度: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作为一种军、政、司合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其长官在中书省的直接领导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军政和司法权.最北行省是岭北行省和##行省.元政府在##行省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求〔##〕.今##地区,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自元朝后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和##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无耻的.<3>作用①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②行省制度最突出的影响是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3.民族融合第三次民族融合的高潮: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⑴表现:①民族迁徙双项流动.汉人外迁开发边疆;边疆各族内迁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②汉族扩大,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汉化;③回族开始形成.④加强对边疆的管辖.回族是我国回回族的简称.唐朝以来,有不少定居在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13世纪初,大量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阿拉伯人、波斯人来到中原,散居于我国各地,他们在元代的官方文书中被称为"回回〞.他们同汉人、蒙古人、畏吾儿人等互相杂居,互相通婚,经过长期融合发展,到元朝末年开始形成一个新的共同体,具备了一个民族的雏型.明朝建立后,逐渐融合成为回族.幻灯片显示:巩固练习:1.元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在:< >A.1206年 B.1271年 C.1276年 D.1279年2.下列哪一项是成吉思汗的业绩? < >A.建立蒙古政权 D.定国号为元 C灭亡金政权 D.结束南宋的统治 3.我国现在通行的省级行政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幻灯片显示:小结课后作业:畅想天地有人认为: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幻灯片显示:歌曲《蒙古人》欣赏板书设计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 铁木真统一蒙古与建立政权2、蒙古大汗国的扩X与对世界的巨大影响3、正确评价成吉思汗二、元朝建立和统一1、元朝统一过程2、元朝统一意义3、文天祥抗元4、元朝的社会经济三、元朝民族关系1、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2、行省制度和对边疆的管辖<1> 目的<2>内容①中央:中书省②地方:行省制度<3>作用3.民族融合附件:教后记2009-3-23教后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他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因此通过反思,可以将发展教师与发展学生相统一,反思不仅可以"照亮别人〞更会"完善自己〞,因此教后进行与时的反思是教师自身成长发展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元朝统一这一课叙述的是宋亡元兴,有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单纯说人记事虽可调动初中学生学习兴趣,但对于感情外露、思维活跃的一班学生来说,还可适当提高.本人尝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评价〞,用"评价〞,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以学定教〞的师生和谐互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基本上能较好地完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上完本节课后,经过大家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有如下几方面:1、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无论是在评价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等历史人物,还是在归纳描述元朝统一后的措施,均是由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在课堂上整合资料表述而成.这样,每个学生都成了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避免了只有部分学生活动,大部分学生成为观众的不足.2、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与提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文天祥是不识时务还是民族英雄〞的小辩论题,从学生收集的资料与表达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某些错误.但是他们只是刚走进中学校门的、十二三岁的孩子,所以当我们运用发展性评价体系进行评论时,不能不对他们的努力和收获感到欣慰.又比如,课前布置学生写作业:假如你是马可•波罗,请你给远方的威尼斯亲人描述一下你在元朝大都的所见所闻.学生不但要收集有关资料,而且要通力合作,思考、设计,由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3、充分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紧密关系在讲到行省制度时,结合我们今天的##省属于元朝的哪个行省.并且从分析史实中教育学生:##和##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可耻的.4、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巧妙把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融合起来利用FLASH动画效果和幻灯片,给学生直观生动的学习内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讲"元朝统一后实行的措施〞这一方面设计得不够严谨、生动.过程简单、程序化了些;还有因为有课时的原因,课外知识补充得还不够充分.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尽快尽力去解决,以便更加完善我的教育教学工作.。

初一历史(下册)集体教案(华东版)第10课时-11

初一历史(下册)集体教案(华东版)第10课时-11

第10课时内容:元朝的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元朝的建立元朝的民族关系2:能力目标:元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南宋文天祥的抗元斗争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以及加强情感教育,促进真确价值观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朝的统一,文天祥的抗元斗争,行省制度及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2:难点:认识元朝民族分化政策的复杂性和对外政策的开拓性。

教法:学生先自学,老师再讲。

教学流程:新课导入:本课知识脉络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 建立A:时间:1206年B:人物:铁木真(成吉思汗)2.扩张:A:向西:抵达欧洲多瑙河流域。

B:向南:1227年灭西夏,1234年与南宋灭金。

二)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A:时间:1271年。

B:建立者:忽必烈(元世祖)。

C:都城: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2.统一:A: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B:南宋丞相文天祥战败被俘。

C: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

3. 经济措施:A:内容:对蒙古旧制作了改革,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措施。

B:作用:使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

三)元朝的民族关系:1.民族分化政策:A:民族分化政策的特点:蒙古贵族占统治地位。

B:民族分化政策的目的:维护特权,强化统治。

C:民族分化政策的内容:把全国各族人分为不同等级。

D:民族分化政策的结果:不利于民族团结,激化了民族矛盾。

2.元朝的行省制度:1)行省制度的内容:A:大都及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其他地方设行中书省。

B:西藏作为特别行政区,由宣政院管理。

C: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2)行省制度的意义:有效管辖了全国各地,加强了中英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课堂小结:课堂练习:速备考速记手册。

课后记:第11课时内容: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从内阁到军机处,文字狱。

2:能力目标:了解明清强化皇权统治的措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元朝的大一统》教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元朝的大一统》教案华东师大版

《元朝的大一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蒙古灭西夏与金的史实.掌握元朝的建立于统一,理解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知道元灭南宋的史实。

掌握元朝的行省制度和对西藏的管辖措施。

过程与方法:图片导入成吉思汗,通过对“铁木真能统一蒙古各部、成吉思汗真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武夫吗?“这些问题的探究,了解本课的基本史实。

通过忽必烈传奇兴趣导入;通过探究行省制度建立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宣政院管辖西藏的措施和意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元朝的统一,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认识元朝的行省制度和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我国统一对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和民族融合.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行省制度、对西藏的管辖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成吉思汗、行省制度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上图人物是被毛泽东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他为什么令后人如此崇敬?他有什么贡献?(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蒙古国建立的建立者和时间?探究点二:为什么铁木真能统一蒙古各部?成吉思汗真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武夫吗?探究点三:元朝的建立者、都城、时间?探究点四:元朝的统一的过程和意义?探究点五:行省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探究点六:宣政院管辖西藏的措施和意义?四、课堂小结五、巩固练习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第10课元朝的统一导学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第10课元朝的统一导学案华东师大版

第10课《元朝的统一》导学案一、学习目标:识记: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2.元朝民族分化政策、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二、教学要点本课教学重点: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元朝对某某和某某的管理措施。

本课教学难点:民族分化政策。

相信自三、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元朝建立”1、总结归纳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几件事情:①②1206年,③④1227年,2、元朝的建立及统一过程:①1234年,蒙古军与南宋联手消灭了②1271年,蒙古大汗正式定国号为,他就是。

次年定都。

③1276年,元军占领都城临安。

④1279年,元军攻灭流亡政府,了全国。

(二)元朝的统治措施:1、发展生产的措施:(自读课文了解,记住当时的大都不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也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商业大都市。

记住元朝时期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和《马可.波罗行纪》)2、民族关系:(目的:),,蒙古统治者实行,把全国各族人分为不同等级。

(四个等级)3、实行“行省制度”:大都及周围地区由直接管辖。

全国其他地区设,简称“”或“”。

4、管理某某:某某作为元朝的特别行政区,由设在中央的进行管理。

某某正式成为中国一部分。

5、管理某某:元朝后期,设立,管理澎湖和琉球。

(琉球今某某)6、评价元朝的统治措施。

【共同探究】1、词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思考有没有道理呢?总结归纳成吉思汗的主要作为。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传诵千古的名句,体会文天祥坚持民族气节,宁死不屈,慷慨就义的精神。

?3、看右图,体会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四等人),思考,当时我们宿迁地区的人属于那个等级呢?等级名称民族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原西夏人、畏兀尔人等第三等汉人原金统治区汉族、契丹和女真等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汉族和其他民族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四、拓展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由蒙古族建立的是( )A、辽B、西夏C、金D、元2、被称为“一代天骄”的蒙古族英雄是()A、阿骨打B、元昊C、铁木真D、忽必烈3、下列历史事件中,与成吉思汗无关的是( )A、完成了蒙古的统一B、建立了蒙古政权C、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D、灭亡了南宋4、下列关于我国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大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排序,正确的一组为()A、隋-西晋-秦-元B、西晋-隋-元-秦C、秦-隋-西晋-元D、秦-西晋-隋-元5、元朝都城大都就是今天的( )A、 B、某某 C、某某 D、呼和浩特6.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的是()A、西周的分封制B、秦朝的郡县制C、隋朝的科举制D、元朝的行省制7.2008年3月14日,某某自治区某某市区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元朝的统一学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元朝的统一学案 华东师大版
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大统一----,------,-------,-----。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大分裂-------,---------,---------。
3合作探究
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始改称元,催灭弱宋,遂一天下。
(1)至元八年指的是哪一年遂一天下是怎么回事这次统一与以往的大一统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1情境导入(略)
2自主学习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元朝建立
1206年,-------建立了蒙古大汗国,随后向---向----扩张,最远抵达-------------------------。
-------统一了蒙古,---------建立了元朝。
总结元朝建立的过程:统一------,灭-------,灭--------,元朝统一的过程灭--------。
(2)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实行了什么制度请写出这个制度在中央和地方机构的名称。
(3)为管理西藏,元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
(4)你如何看待成吉思汗忽必烈发动的战争?
4展示讲解。
三巩固训练(中考真题展示)
1(福州)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A统一六国B建立唐朝C统一蒙古D建立明朝
2(潍坊)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开始于()
元朝时-------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由-----进行管理。元朝后期,还在澎湖设立-------,管理澎湖和琉球。台湾在三国时称-------,元时称---------。
元朝行省制度建立的历史意义--------------------------------,-----------------------------------。

七年级历史下册10元朝的大一统教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10元朝的大一统教案华东师大版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各小组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话题选取、观点阐述、逻辑推理、史料运用等,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了解学生对明朝君权加强基本概念、原因、措施和影响等方面的掌握情况,检验教学效果。
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论述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明朝君权加强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明朝君权加强的深远影响。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明朝君权加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 课程平台:无需使用课程平台,采用面对面教学。
3. 信息化资源: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和增强学生理解。
4. 教学手段:问题驱动法、史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批判性思维培养等。
5. 教学辅助工具:计时器、投票器等,用于课堂管理和学生参与。
6. 作业布置:通过学习平台或纸质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及其影响。
难点:理解明朝君权加强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
解决办法:
1. 对于重点内容,通过展示史料、图表等形式,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及其影响。
2. 对于难点内容,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明朝君权加强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
② 关键词:明朝、君权加强、废除丞相制度、设立锦衣卫、设立东厂、派遣郑和下西洋、设立内阁。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元朝的大一统》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元朝的大一统》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元朝的大一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元朝的大一统》是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元朝的建立、统一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认识到元朝大一统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元朝这一段历史,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认识。

同时,学生对于古代帝国的统一和分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疑问,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建立、统一过程,掌握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元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

2.元朝的政治制度。

3.元朝的经济和文化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来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分析,以点带面。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资料。

2.教材:准备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3.参考资料:收集与元朝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元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关注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元朝是如何统一中国的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元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包括成吉思汗的崛起、蒙古族的扩张、元朝的建立等。

通过课件和教材,呈现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元朝统一中国的重要性。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元朝的大一统》课件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元朝的大一统》课件华东师大版
时 间:1271年 都 城:大都(今北京) 灭南宋:1276年
元灭南宋:
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1279年, 南宋的残余势力被最后消灭。元朝实现 了全国的统一。
流芳百世文天祥:
人物档案 姓名:文天祥 学历:南宋状元 官职:丞相兼枢密使 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朝的统一:
(1)统一的过程:①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 南宋灭亡。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继续展开 抗元斗争。③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2)统一的意义: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结束了 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思考:行省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行省制度,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 疆土,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 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 展。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与元朝行省 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可见其影响深远。
宣政院管辖西藏:
措施: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主管全国的佛 教事宜和西藏的军政要务。 在西藏设置宣慰使司,作为西藏地区常 设的地方行政机构。
1._1_2_0_6___年,蒙古各部落的贵族尊推_铁__木__真__为大汗,号称 _“__成__吉__思__汗__”。建立国家,号称大蒙古国。 2.__1_2_2_7__年,西夏向蒙古军投降,西夏灭亡。
3.__1_2_3_4__年,蒙、宋军夹击,攻破金哀宗,金朝灭亡。 4.__1_2_6_0__年,,__忽__必__烈___被拥立为蒙古大汗。1271年,忽必 烈改国号为__大__元____,第二年定都大都。
元朝统一全国
蒙古(元)
1271年,忽必烈 建立元朝,后定
元都大都
探究 元朝的地方管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朝的大一统》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蒙古灭西夏与金的史实。

掌握元朝的建立于统一,理解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知道元灭南宋的史实。

掌握元朝的行省制度和对西藏的管辖措施。

过程与方法:图片导入成吉思汗,通过对“铁木真能统一蒙古各部、成吉思汗真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武夫吗?“这些问题的探究,了解本课的基本史实。

通过忽必烈传奇兴趣导入;通过探究行省制度建立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宣政院管辖西藏的措施和意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元朝的统一,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认识元朝的行省制度和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我国统一对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和民族融合。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行省制度、对西藏的管辖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成吉思汗、行省制度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上图人物是被毛泽东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他为什么令后人如此崇敬?他有什么贡献?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蒙古国建立的建立者和时间?
探究点二:为什么铁木真能统一蒙古各部?成吉思汗真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武夫吗?探究点三:元朝的建立者、都城、时间?
探究点四:元朝的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探究点五:行省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探究点六:宣政院管辖西藏的措施和意义?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