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专业考试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试题库+参考答案

食品理化检验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玻璃器皿上附着的黄褐色铁锈斑点可用()洗除。
A、乙醇B、0.5%草酸C、10%盐酸D、热碱水正确答案:C2、为防止蒸馏过程中的(),须加沸石或无釉小瓷片到蒸馏烧瓶中。
A、爆沸现象B、沸腾现象C、过热现象D、爆炸现象正确答案:A3、用罗紫-哥特里法测定牛乳中的脂肪含量时,加入石油醚的作用是()。
A、分解糖类B、增加脂肪极性C、分解蛋白质D、易于分层正确答案:D4、食品中淀粉的测定,样品水解处理时应选用下列()。
A、回流B、分馏C、蒸馏D、提取正确答案:A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锰的分析线波长为()。
A、248.3nmB、213.8nmC、285.0nmD、279.5nm正确答案:C6、溶液应呈()是果酒中二氧化硫含量用蒸馏法测定的终点颜色。
B、绿色C、红紫色D、蓝色正确答案:D7、砷斑法测定砷时,与新生态氢作用生成砷化氢的是()。
A、砷化物B、五价砷C、三价砷D、砷原子正确答案:C8、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测定白酒中氰化物时,在()溶液中用氯胺T将氰化物转化为氯化氰,再与异烟酸-吡唑啉酮作用,生成蓝色染料。
A、任意B、pH=7.0C、pH<7.0D、pH>7.0正确答案:B9、硫氰酸盐光度法测定铁的pH条件是()。
A、酸性溶液B、任意溶液C、碱性溶液D、中性溶液正确答案:A10、磷在酸性条件下与()作用生成磷钼酸铵。
A、钼酸铵B、氯化亚锡C、氯化亚锡-硫酸肼D、硫酸肼正确答案:A11、聚酰胺吸附法不能提取的色素是()。
A、赤藓红B、柠檬黄C、苋菜红正确答案:A12、测定饮料中维生素C时,为了防止维生素C的氧化损失,处理样品时应采用()。
A、乙酸B、盐酸C、硫酸D、草酸正确答案:D13、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锌时,()处理的样品测得的锌含量较低。
A、灰化法B、硫酸-硝酸法C、硝酸-硫酸-高氯酸法D、硝酸-高氯酸法正确答案:A14、蒸馏某种很低沸点的液体应选用()。
食品理化检验

名词解释:1.恒量: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定的质量差异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2.空白试验:指除不加样品外,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滴定法中标准滴定液的用量除外),进行平行操作所得的结果。
用于扣除样品中试剂本底和计算检验方法的检出限。
3.准确称取:指用精密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为±0.0001g。
4.农药残留: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食品(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具有毒理学意义。
残存的数量称为残留量。
5.兽药残留:是指动物性产品中含有某种兽药的原形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6.粗蛋白:蛋白质的测定通常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和自动定氮分析法,这两种方法测得的均为食品中的总氮量(蛋白氮+非蛋白氮),故称为粗蛋白。
7.粗脂肪: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抽提后,蒸去溶剂所得的物质,在食品分析上称为脂肪或粗脂肪。
8采样:从一批食品中选出某一特定部分、一定数量的包装产品或单位产品,所取部分(样品)对被取样的整批食品最具代表性,供分析检验用。
第一章1、食品理化检验常用方法可分四大类:感官检查、物理检测、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2、感官检查是指利用人体的感觉器官(眼、耳、鼻、口、手等)的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对食品的色、香、味、形和质等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检验方法。
如果食品的感官检查不合格,或者已经发生明显的腐败变质,则不必再进行营养成分和有害成分的检测,直接判断为不合格食品。
一般嗅觉的敏感度远高于味觉。
触觉检查:用手接触食品,检查食品的轻重、软硬、弹性、粘稠、滑腻等性质。
对于鱼、肉制品、海产品等应检查食品的组织状态、新鲜程度、保存效果等现象。
2、相对密度:测液体浓度与纯度相对密度的测定: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反映液态食品的浓度和纯度。
测定液体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初步判断该食品质量是否正常。
脱脂乳的相对密度比全牛乳高;掺水牛乳相对密度降低。
理化检验(全)

第一章绪论食品理化检验概念:是卫生检验专业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以分析化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化学为基础,采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研究食品营养成分与食品安全有关成分的理化检验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学科交叉、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第二章食品样本的采集、保存和处理**1 食品样本的采集原则及方法。
①所采集样品对总体有充分的代表性;②采样过程中应设法保持食品原有的理化性质,防止待测成分的损失和污染。
注意:首先样本容量应达到一定的要求;此外,采样时应尽量使处于不同方位、不同层次的个体样品都有均等的被采集的机会。
**2 食品样品的保存原则。
①稳定待测成分②防止污染③防止腐败变质④稳定水分即净、密、冷、快。
3 食品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原则:①消除干扰因素;②完整保留被测组份;③使被测组份浓缩,以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主要内容:①除去非食用部分②除去机械杂质③均匀化处理**4 湿法消化中常用的氧化性强酸有哪几种?这几种强酸各自有何特点?①高氯酸:冷的高氯酸无氧化性,加热后是强的氧化剂。
氧化性比硝酸和硫酸强,对还原性较强的有机物如酒精、甘油、脂肪、糖类和次磷酸及其盐因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几乎可以分解所有有机物,但一般不宜单独使用。
②硝酸:沸点较低,易挥发,氧化能力不持久,常与其他酸配合使用。
③硫酸:沸点高(338℃),热的浓硫酸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对有机物有强烈的脱水作用,并使其碳化,进一步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5 何谓湿消化法和干灰化法?有何特点?(无机化处理的主要方法)湿消化法:指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氧化性的强酸,然后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反应,破坏食品中的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形成不挥发的无机化合物的方法。
优点:有机物分解速度快,加热温度较干灰化法低,可减少待测成分的挥发损失。
缺点:试剂用量大,有时空白值比较高,消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
干灰化法:食品样品放在坩埚中,先在电炉上加热使样品脱水、炭化,再置于500-600℃的高温炉中灼烧灰化。
食品理化检验知识点总结

食品理化检验知识点总结一、食品理化检验的概念及意义食品理化检验是指通过对食品中的各种成分、性质、品质等进行测试、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其安全性、卫生指标和品质标准的一种检验及评价方法。
它是保障食品安全、控制食品质量、促进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食品理化检验在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确保食品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增强食品企业的竞争力。
二、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原理食品理化检验包括各种理化分析方法和技术,其中主要包括:成分分析、理化性质分析、物理性状检验、色泽检验、气味和味道检验等。
1. 成分分析:成分分析是指对食品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主要包括脂肪、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
基本原理是通过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将食品样品中的各种成分进行提取、分离、测定,然后得到该成分的含量或种类。
2. 理化性质分析:理化性质分析是指对食品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主要包括pH值、折光度、比重、水分、灰分、酸度、酸碱度、氧化还原性质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食品的酸碱度、保质期、稳定性等特性。
3. 物理性状检验:物理性状检验是指对食品的物理性状进行测定,主要包括质地、脆度、软化度、粘稠度、流变性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食品的口感、储存特性、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特性。
4. 色泽检验:色泽检验是指对食品的颜色和外观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色度、亮度、透明度、颜色均匀度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食品的外观特性、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特性。
5. 气味和味道检验:气味和味道检验是指对食品的气味和味道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气味强度、气味品质、味道强度、味道品质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食品的风味特性、食用安全等方面的特性。
三、食品理化检验的主要内容1. 水分检验:水分是食品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对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水分检验主要包括干燥法、水分仪法、滴定法等几种方法,是食品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2. 脂肪及脂肪酸检验:脂肪是食品中的重要营养成分,也是食品加工中的重要原料,对脂肪的检验主要包括脂肪酸成分测定、脂肪酸氧化反应测定、脂肪酸酯化度测定等。
食品理化检验(全)

第一章绪论食品理化检验概念:是卫生检验专业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以分析化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化学为基础,采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研究食品营养成分与食品安全有关成分的理化检验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学科交叉、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第二章食品样本的采集、保存和处理1 食品样本的采集原则及方法。
①所采集样品对总体有充分的代表性;②采样过程中应设法保持食品原有的理化性质,防止待测成分的损失和污染。
注意:首先样本容量应达到一定的要求;此外,采样时应尽量使处于不同方位、不同层次的个体样品都有均等的被采集的机会。
2 食品样品的保存原则。
①稳定待测成分②防止污染③防止腐败变质④稳定水分即净、密、冷、快。
3 食品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原则:①消除干扰因素;②完整保留被测组份;③使被测组份浓缩,以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主要内容:①除去非食用部分②除去机械杂质③均匀化处理**4 湿法消化中常用的氧化性强酸有哪几种?这几种强酸各自有何特点?①高氯酸:冷的高氯酸无氧化性,加热后是强的氧化剂。
氧化性比硝酸和硫酸强,对还原性较强的有机物如酒精、甘油、脂肪、糖类和次磷酸及其盐因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几乎可以分解所有有机物,但一般不宜单独使用。
②硝酸:沸点较低,易挥发,氧化能力不持久,常与其他酸配合使用。
③硫酸:沸点高(338℃),热的浓硫酸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对有机物有强烈的脱水作用,并使其碳化,进一步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5 何谓湿消化法和干灰化法?有何特点?(无机化处理的主要方法)湿消化法:指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氧化性的强酸,然后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反应,破坏食品中的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形成不挥发的无机化合物的方法。
优点:有机物分解速度快,加热温度较干灰化法低,可减少待测成分的挥发损失。
缺点:试剂用量大,有时空白值比较高,消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
干灰化法:食品样品放在坩埚中,先在电炉上加热使样品脱水、炭化,再置于500-600℃的高温炉中灼烧灰化。
食品理化检验岗位职责

食品理化检验岗位职责一、岗位概述食品理化检验岗位是指负责对食品进行理化测试和检验的职位。
该岗位的职责包括对食品的营养成分、污染物、添加剂等进行检测,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食品理化检验岗位通常在食品生产企业、检验机构、医院等单位承担工作。
二、岗位职责食品理化检验岗位的职责如下:1. 样品采集与标识食品理化检验人员负责根据工作需求,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食品样品进行采集,并在采集过程中做好标识和记录工作。
采集的样品应确保代表性和完整性,并进行正确的标注,以便后续的检验工作。
2. 理化测试与分析食品理化检验人员需要根据工作要求,对所采集的食品样品进行理化测试和分析。
测试内容包括食品的营养成分、水分含量、酸度、PH值、色泽、感官评价等。
同时,还需要对污染物、重金属、农药残留、添加剂等进行检测与分析。
3. 仪器设备操作与维护食品理化检验人员需要熟练操作理化测试仪器和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光度计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仪器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4. 数据记录与分析食品理化检验人员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准确的记录,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样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对不合格样品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5. 报告撰写与传递食品理化检验人员需要根据测试结果,撰写检验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样品信息、测试结果、分析评价、不合格项目、处理建议等。
同时,还需要将检验报告按照相关程序和要求进行传递,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质量管理与监督食品理化检验人员需要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和监督工作。
负责制定和完善内部质量管理规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检验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参与内外部质量评审和审计,了解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变化,并及时更新和落实到检验工作中。
7. 咨询与技术支持食品理化检验人员需要给予相关部门和顾客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
解答各类相关问题,给予适当的建议和指导。
三、职位要求食品理化检验岗位对人员有一定的要求:1. 具备相关理化检验、生物技术、食品科学等专业背景,本科及以上学历;2. 熟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了解相关检验方法和技术;3. 具备良好的仪器设备操作和维护能力,熟练使用微软办公软件;4. 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5.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6. 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食品理化检验

水分测量(直接干燥法)1、该方法,设备操作简单,但时间较长,且不适合胶体、高脂肪、高糖食品及含有较多高湿、易氧化、易挥发物质的食品。
2、该方法测的水分还包括微量的芳香油、醇,有机酸等挥发性物质。
3、加入海沙是为了增加受热与蒸发面积,防止食品结块,加速水分蒸发,缩短分析时间。
4、水分蒸发干净与否,无直观指标,只能依靠衡重来判断。
衡重指的是两次烘烤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规定的毫克数,一般不超过2mg。
5、精密度:在重复条件下获得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
本方法最低检出量为0.002g,取样量为2.0mg时,该法检出限为0.1000g/100g.蛋白质的测量(凯氏定氮法)1、该方法精密度为10%,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但不适合用于添加无机含氮物质或有机非蛋白质含氮蒸物质的食品测定。
2、消化过程中应注意不时转动凯氏烧瓶,以便利用冷凝酸液将附在瓶壁上的固体残渣洗下,并促进消化完全。
3、蒸馏过程中,注意检查不能使系统漏气。
4、蒸馏℃时,蒸汽发生要均匀、充足。
加碱要够量,动作要快,防止氨损失。
5、冷凝管出口应浸入吸收液中,防止氨损失,若吸收液面过低,可适量补充少量水分,以确保冷凝管出口浸入吸收液中。
6、蒸馏过程中,宜始终保持蒸汽发生器中的水呈沸腾状态,以节约蒸馏时间,防止倒吸。
7、硼酸吸收液的温度不应超过40℃,否则对氨的吸收作用减弱而造成损失,此时可至于冷水浴中使用。
8、混合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灰色,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
脂肪的测定(索氏提取法)1、本法为乳及乳制品脂肪含量测定的国际标准方法,适用于各种液态乳、各种炼乳、乳粉、奶油、冰激淋等能在碱性溶液中溶解的乳制品。
2、乳类脂肪虽然属于游离态脂肪,但因脂肪球被酪蛋白钙盐包裹,又处于高度分散的胶体体系中,故不能直接被乙醚、石油醚提取,需要先用氨水处理,使酪蛋白盐成为可溶性盐,所以该法又叫碱性乙醚抽提法。
3、加氨水后,要充分混匀,否则会影响下一步迷对脂肪的提取。
食品理化检验单选题练习题+参考答案

食品理化检验单选题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IOO题,每题1分,共100分)1、测总干物质(水分)平行样结果允许相对误差不得超过()oA、0.01B、0.002C、0.005D、0.001正确答案:B2、采用直接滴定法(GB5009.7-85)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含量,是在加热条件下,直接滴定标定过的A、碱性酒石酸钾液B、中性酒石酸铜液C、碱性酒石酸铜液D、酸性酒石酸铜液E、碱性酒石酸钠液正确答案:C3、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是()。
A、鸽丝白炽灯、吸收池、检流计B、光源、单色器、吸光池、检测系统C、光源、滤光片、比色皿、检测系统D、僦灯、棱镜、比色皿、光点反射检流计正确答案:B4、分光光度计打开电源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正确的是()。
A、调节100%电位器使电表指针在满刻度处B、选择灵敏度档C、预热20minD、调节“0”电位器,使电表针指“0”正确答案:C5、用马弗炉灰化样品时,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A、样品可以直接放入灰化B、样品在电炉上灼烧至无烟后放入C、样品灰化后关闭电源立即取出D、样品在马弗炉中灰化过夜正确答案:B6、下面可以采用固定称量法的是()A^称取O.1mg/m1B、称取干燥后的氯化钠C、称取基准氧化锌D、称取4份碳酸钠正确答案:C7、下列关于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叙述不正确的是()oA、蛋白质含C、H、0、N等元素B、蛋白质含C、H、0、N、P、S和Fe、CU等元素C、蛋白质平均含N量约为16%D、蛋白质是由大量不同氨基酸缩合成的复杂的有机物正确答案:B8、下列指示剂变色范围(PH值)为3.广4.4的是()。
A、中性红B、甲基黄C、甲基红D、甲基橙正确答案:D9、碳酸饮料C02含量除赋予产品清凉刹口感外,还能()(足量的二氧化碳能起到杀菌、抑菌的作用,还能通过蒸发带走体内热量,起到降温作用,让人喝起来非常爽口。
)A、减少酸味B、抑制细菌生长C、增加甜味D N杀菌正确答案:B10、在重复性条件下,啤酒酒精度测定时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差值不得大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能矩阵考试题库食品理化检验A.读错了仪器的刻度B.测量时,环境温度、湿度和气压微小波动C.滴定时,不慎将标准溶液滴到了容器外边D.对滴定管读数不准确3、在一定条件下,由于某些恒定的或按某一确定规律起作用的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属于( D )。
A.过失误差B.偶然误差C.环境误差D.系统误差4、下列关于系统误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哪种。
(C)A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是可以测量的B系统误差使测定结果系统的偏高或系统的偏低C系统误差一般都来自测定方法本身D系统误差大小是恒定的5、测量结果的精密度的高低可用( C )表示最好。
A偏差B极差C平均偏差D标准偏差6、下列表述中,最能说明偶然误差小的是(A )A高精密度B与已知含量的试样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一致C 标准偏差大D仔细校正所用砝码和容器仪器7、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正确关系是: ( B )A.准确度不高,精密度一定不会高;B.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也高;C.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D.两者没有关系8、可用于减小测定过程中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D )。
A.对照实验 B. 空白实验C.校正仪器 D.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9、一个样品进行了四次测定,结果很接近,这说明( A )。
A.偶然误差小B.仪器精度高C.方法误差小D.系统误差小10、空白试验是指(A)A在不加待测成分的前提下,按操作规程所进行的实验B用任何一种溶液代替样液的实验C不用标准溶液的实验D用蒸馏水代替一切试剂的实验11、实验中出现的可疑值(与平均值相差较大的值),若不是由明显过失造成,就需根据( D )决定取舍。
(A)结果的一致性(B)是否符合误差要求(C)偶然误差分布规律(D)化验员的经验12、滴定误差的实质是( B )A.操作误差B.终点失误C.个人主观误差D.标准溶液的浓度误差13、测定值减去真实值的结果是(C )。
A.相对误差B.相对偏差C.绝对误差D.绝对偏差14、在测定分析法测定中出现的下列情况,哪种导致系统误差( B )。
A.滴定时有液滴溅出B.砝码未经校正C.滴定管读数读错D.试样未经混匀15、分析测定中出现的下列情况,何种属于偶然误差(D )。
A.滴定时所加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试测物质B.滴定管读取的数值偏高或偏低C.所用试剂含干扰离子D.室温升高16、在同样的条件下,用标样代替试样进行的平行测定叫做( A )。
A.对照实验B.空白实验C.校正实验D.回收实验17、对于分析结果造成的误差而言,采样误差常( A )分析误差。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确定18、定量分析中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D )。
A.略大于允许误差B.等于零C.无要求D.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19、在一定测定次数范围内,分析数据的可靠性随平行测定次数的增多而显著( B )。
A.降低B.增加C.不变D无法确定20、在滴定分析中出现的下列情况能够导致系统误差( C )。
A.滴定管读数读错B.试样未搅匀C.所用试剂含有被测组分D.滴定管漏液21.今有一基体性质不明但可能对待测物产生较大基体效应影响的样品,采用以下哪种分析方法为佳( D )A标准比对法B标准曲线法C内标法D标准加入法22、用于减少测定过程中的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D )。
A.进行对照试验B.进行仪器校正C.进行空白试验D.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23、对一种样品分析,采取同样的方法,测得的结果为37.44%、37.20%、37.50%、37.30%,则此次分析的相对平均偏差为:( C )。
A. 0.30%B.0.54 %C.0.26 %D.0.18%24、质量法测定脂肪的含量结果分别为37.40%、37.20%、37.30%、37.50%、37.30%,其绝对平均偏差是( A )。
A.0.88%B.0.24%C.0.010%D.0.122%25、对同一样品分析,采取一种同样的分析方法,每次测得的结果依次为31.27%、31.26%、31.28%,其第一次的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是 B。
A.0.03%B.0.00%C.0.06%D.-0.01%26、对某试样进行平行三次测定,得含水量平均含量为30.6%,而真实含水量为30.3%,则30.6%-30.3%=0.3%为( B )。
A. 相对误差B. 绝对误差C. 相对偏差D. 绝对偏差27、对一试样进行四次平行测定,得到其中某物质的含量的平均值为20.35%,而其中第二次的测定值为20.28%,那么|20.28%-20.35%|为( A )。
A.绝对偏差B.相对偏差C.相对误差D.标准偏差28、对某试样进行了四次平行测定,结果为5.78%,而其真实值为5.72%,5.78%-5.72%=O.06%为( A )。
A.绝对误差B.绝对偏差C.偶然误差D.相对偏差29、某样品测定六次,数据如下:40.15,40.14,40.13,40.14,40.17,40.14,它的平均值为( D )。
A.40.15B.40.145C.40.16D.40.1430、某样品规定:当水分含量在5%~10%之间时,规定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绝对偏差不大于0.3%,现对该样品进行3次平行测定,其水分含量结果分别为7.17%、7.31%、7.72%,应弃去的是( A)。
A.7.72%B.7.17%C.7.72。
、7.31%D.7.31%31.下述有关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特点的论述中,错误的是:(D )A. 横坐标x值等于总体平均值μ时,曲线有极大;B. 曲线与横坐标间所夹面积的总和,代表所有测量值出现的概率,其值为1;C. 正态分布曲线以通过x=μ这一点的垂直线呈镜面对称,说明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D.纵坐标y值代表概率,它与标准偏差σ成正比,σ越小,测量值越分散,曲线越平坦。
32、下列有关臵信区间的定义中,正确的是:(B )A. 以真值为中心的某一区间包括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几率;B. 在一定臵信度时,以测量值的平均值为中心的包括真值的范围;C. 真值落在某一可靠区间的几率;D. 在一定臵信度时,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
33、下述有关平均值的臵信区间的论述中,错误的是:(C)A. 在一定的臵信度和标准偏差时,测定次数越多,平均值的臵信区间包括真值的可能性越大;B. 其他条件不变时,给定的臵信度越高,平均值的臵信区间越宽;C. 平均值的数值越大,臵信区间越宽;D. 当臵信度与测定次数一定时,一组测量值的精密度越高,平均值的臵信区间越小。
34、根据臵信度为95%对某项分析结果计算后,写出的合理分析结果表达式应为(B )。
A.(25.48±0.1)%B.(25.48±0.13)%C.(25.48±0.135)%D.(25.48±0.1348)%35、两位分析人员对同一含SO42-的试样用重量法进行分析,得到两组分析数据,要判断两人分析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该用下列方法中的哪一种?( D )A. Q检验法;B. F检验法;C. u检验法;D. t检验法。
36、两位分析人员对同一含SO42-的试样用重量法进行分析,得到两组分析数据,若要判断两分析人员的分析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则应该用下列方法中的哪一种?( C )A. u检验法;B. F检验法;C. F检验加t检验;D. t检验法。
37、有一组测量值,其总体标准偏差σ为未知,要判断得到这组数据的分析方法是否可靠,应该用下列方法中的哪一种? DA. 4d法;B. 格鲁布斯法;C. F检验法;D. t检验法38、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应控制为多少mL?( A )A 20B 30C 25D 1039、0.1000×(25.00—1.52)×246.47= CA 0.57881B 0.579C 0.5788 D0.5840、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为四位的是(C )A[H+]=0.030 B pH=10.42 C Mn%=19.96 D4.0×10241、12.26+7.21+2.1341三位数相加,由计算器所得结果为21.6041,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应将结果修约为(C)A.21B.21.6C.21.60D.21.060442、用20mL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 D )A.20mLB. 20.0mLC.20.000mL D .20.00mL43、数据0.210070中作为有效数字的“0”有( C )个。
A.1B.2C.3D.444、对于数字0.0720,下列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D )。
A.四位有效数字,四位小数B.三位有效数字,五位小数C.四位有效数字,五位小数D.三位有效数字,四位小数45、用最小刻度为1g的天平称取样品时,其结果应保留在小数点后( D )位。
A.四B.二C.零D.一46、按数字修约规则,0.32421×8.2×2.15×102÷0.006150的计算结果应取( B )位有效数字。
A.一B.二C.三D.四47、国家标准规定化学试剂的密度是指在(C )时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A、28℃B、25℃C、20℃D、23℃48、市售HCl浓度是(单位:mol·L-1)( A )A 12B 15C 18D 3649、欲配制1000ml 0.1mol/L HCl溶液,应取浓盐酸(B)。
a. 0.84mlb. 8.4mlc. 1.2mld. 12ml50、用95%的乙醇配制75%的乙醇500ml,下面配制正确的是(A)。
A、量取95%乙醇395ml,用水稀释至500mlB、量取95%乙醇395ml,加入水105ml,混匀C、量称95%乙醇375ml,用水稀释500mlD、量取95%乙醇375ml,加入125ml水混匀51、配制0. 1 mol/L NaOH标准溶液,下列配制错误的是(B)(M=40g/mol )A.将NaOH配制成饱和溶液,贮于聚乙烯塑料瓶中,密封放臵至溶液清亮,取清液5mL注人1L不含CO,的水中摇匀,贮于无色剂瓶中B.将4.02克NaOH溶于1L水中,加热搅拌,贮于磨口瓶中C.将4克NaOH溶于1L水中,加热搅拌,贮于无色试剂瓶中D.将2克NaOH溶于500mL水中,加热搅拌,贮于无色试剂瓶中52、用直接法配制0. 1 mol/L NaCl标准溶液正确的是(A )。
(M=58. 44g/mol)A.称取基准NaCl 5.844 g溶于水,移人1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B.称取5.9克基准NaCl溶于水,移人1L烧杯中,稀释搅拌C.称取5. 844摊基准NaCl溶于水,移人1L烧杯中,稀释搅拌D.称取5.9克基准NaCl溶于水,移人1L烧杯中,稀释搅拌53、以下物质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