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教案:第21课诸子百家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教案:第21课诸子百家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教案:第21课诸子百家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教案:第21课诸子百家

〖内容标准〗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①知道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②了解孟子、老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基本史实。

2.能力培养

①分析“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②联系“孔子一生努力”的有关材料,理解“终身学习”这一话题。

③针对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以屈”的警句,联系当今社会我们应如何提倡这种浩然之气,组织讨论。

④比较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

⑤收集与“诸子百家”有磁的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演讲比赛或成语知识竞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认识诸子百家的产生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和演进在思想领域中的必然反映。

②认识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他的儒家学说,经过历代统治者的改造和运用,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长达xx年之久,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③认识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他的许多名言警句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④认识道家老子的思想,以及其中包含的朴素辩证法观念。

⑤认识法家韩非子的思想,了解其在历史上曾适应当时统一国家建立集权的需要。

〖教学要点〗

1.重点儒家学说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是本课的重点,应突出孔子作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的地位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孟子则应着重了解其警句名言在后世仍具有启迪作用。

2.难点“百家争鸣”中纷繁复杂的各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中的政治、哲学思想,不易对初一学生讲清,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建议通过讲“人”再涉及其思想,充分运用课本中的小字部分或适当补充一些材料,使“诸子百家”显得有血有肉,从而让学生产生较深的印象。

〖教学建议〗

本课建议两课时完成教学,“儒家”为一课时,“道家”、“法家”为一课时。1.儒家

①孔子

提问:“谁来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然后引导学生观看课文中孔子像,结合小字的有关内容,介绍孔子的外表和简单生平,指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个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从“大思想家”的角度,突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这是儒家学派的基本主张。讲清“仁”是做人的道理,“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即可,“礼”是本周社会等级秩序的行为规范,提倡“仁”必须遵守“礼”。从“大教育家”的角度,着重向学生介绍其传诵久远的格言,还可不敢当今教学结合。

从整理和保存文化典籍的角度,介绍《诗》、《书》、《春秋》和《论语》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理解“终身学习”的道理。

②孟子

讲明孟子是旧中国时期的儒家代表,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后世合称他们的学说为“孔孟之道”。

引用课文中有关孟子的警句名言,运用“孟母教子”的故事材料,组织学生开展对“浩然之气”的讨论,对学生进行为人之道的教育。

2.道家

①老子

根据课文中的老子像,向学生介绍老子的简单生平,指出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他本人还被后来的道教徒神化,尊崇为道教教主。并向学生讲明“道家”是学派,“道教”是宗教,两者是不同的概念。

突出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中对立的双方及其相互转化的精华所在,使学生了解老子是一位对事物有深刻观察力的智者。结合“塞翁失马”的成语典故,使学生了解祸兮、福兮含义。

介绍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并说明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联系这一思想主张在西汉初期的实行,使学生真正理解“无为而治”这一主张。

②庄子

适当介绍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说明庄子在历史上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思想中最突出的一点是超越现实世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3.法家

①韩非子

回忆秦始皇创建中央集权制度,引出韩非在其中的作用。介绍韩子简单生平,突出其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并指出韩非子“崇尚今世”、“崇尚法治”的思想在当时是适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有进步作用;说明秦统一后的许多措施就是韩非子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但也应点出韩非子的极端“君主中央集权”理论排斥其他各家,主张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因而不得民心,秦朝短短15年的历史是最好的明证。

②适当介绍墨子与墨家,其“兼受”、“非攻”的思想代表了小生产者的愿望。

③适当介绍孙武及其《孙子兵法》,可通过“孙武练女兵”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孙武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可从《孙子兵法》的战略战术思想中,使学生理解孙武军事思想的地位。

小结:总之,今天通过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学习,知道儒家、法家和道家是春秋旧中国时期最主要的学术派别,从中我们了解了儒、法、道、墨、兵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张,以及对后世所产生的极大影响。进一步认识孔子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以上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师用书)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青铜铸造的有关知识,我们要了解掌握什么

是青铜器?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目前所见最早的青铜器是什么?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有哪些?什么叫饕餮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将学习

第21课诸子百家

(板书,以下绿色黑体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

下面的时间交给同学们,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合书布点〕

△采点布点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学讲述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强调当有同学讲述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不得随便插话,如有不同意见,必须在他人陈述完之后,举手发言。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姓名时期学派成就

孔子春秋后期儒家提倡“仁”,广收门徒、发展教育,整理文化

孟子战国儒家“仁政”,“民贵君轻”,人要有骨气

老子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道家对立双方相互转化,无为而治

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今胜于昔,“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说明:学生述点情况较好,都能讲出点什么来,也许是因为我给大家留的时间比较多。另外,他们在语文课中学习过《论语》中的一部分内容,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布点小结

本课的内容难度比较大,这里涉及到许多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很难掌握。但我们在这里仅仅是学一点点常识性的东西。

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掌握,本课我们将利用三课时来完成。

〔分层推进〕

△再读教材

△快速提问

①什么叫百家争鸣?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强调:“春秋战国是由分立趋向统一的历史时期”。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下面要学习的几位著名的思想家,我们要注意他们生活的历史时期是春秋不是战国。

“由分立趋向统一”:引导学生回忆旧课,涉及西周分封诸候、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内容。

学派:我们经常会听到“三教九流”的说法,那么什么是“三教九流”呢?(没有学生知道,也有部分同学知道一点)

关于“三教九流”有各种说法,我们现存介绍一个最常见的说法:“三教”即儒、释、道(释为佛教,这在前面的内容里简单介绍过)。“九流”即: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农九家学术流派。“九流”中司马迁选取影响比较大的六个称为“六家”。他们是:儒、墨、道、法、阴阳、名。这里我们将着重学习前四个:儒、墨、道、法。

诸子指各派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子”是什么意思,你们应该知道吧?(学生已经在语文课中学过)百家泛指各学派。

“诸子”、“百家”都是泛指。

第二课时

①儒家

儒原来是指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长期从事儒这个行业,因此他所创立的学派称为儒家。

⑴孔子,名丘,字仲尼。相传孔子“圩顶”,圩音乌,意思是中低而四傍高。大家看一下课文中“孔子像”,是不是有点“圩”。当然,还有人说孔子的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也有人说是因为孔子的母亲在尼丘山下生了他,故名丘。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他也被尊奉为“大成至先师”,“文宣王”。现在你如果到孔子的老家山东曲阜,能看到规模宏大的孔府、孔庙、孔林。死后的孔子很是风光。但孔子在世时,却很不得志,虽然他出身贵族家庭,但在他3岁时父亲就已经去世了,17岁时母亲也离他而去。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在鲁国不得志的情况下,周游列国,想找到个施展才能的地方,但最终是两手空空。有件事比较有意思:有一次,孔子在郑国与他的弟子们走散了。弟子们到处都找不到,只好问人。有人告诉孔子的弟子,东门外有个人“累累如丧家之犬”,弟子们一看果然是孔子,有个弟子就告诉孔子这件事,孔子也不乏幽默地说:“然哉!然哉!”孔子转运是在他死后,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过什么?(学生回答)

现在,我们来看看孔子的主要成就:政治上、教育上、文化上。(指导学生看课文,分析课文内容)

“仁”是做人的道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最高的道德要求。“礼”是行为规范,要体现西周社会等级秩序。

教育上,孔子广收门徒,“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议论,成为后世传诵的格言。你们学过《论语》十则,现在我们请几个同学说一说有关教育方面的内容。(学生背诵)

文化方面:(学生在语文课中已经学过相关知识,强调《论语》是孔子弟子编写的有关孔子言论的书)

思考课文中的阅读,指导学生回答。

⑵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儒家学说也被称为“孔孟之道”。

“仁政”的思想,“民贵君轻”的主张,重视人的作用,提倡做人要有骨气。“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思考与讨论”。

第三课时

①道家

首先要求学生注意“道家”与“道教”的区别,“道家”是学术流派,“道教”是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

⑴老子,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楚国人。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指导学生看“老子像”。

要求学生通过《淮南子》里的故事了解道家思想中“祸”与“福”关系。

“无为而治”方面的思考题。(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⑵庄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为学生讲几个《庄子》里面的寓言。如“梦蝶”、“鼓盆”、“非鱼”等。

②法家

韩非是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李悝、吴起、商鞅都是法家思想的人物,他们在各国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适应时代的要求。

韩非是荀子的学生。荀子是信奉儒家学说的。但他和孟子的思想有区别,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荀子的思想吸收了一些法家的观点。他的两位最有名的弟子李斯与韩非都是法家的人物。指导学生看课文中有关小字。

韩非主张历史是发展变化的,今世必然胜过世。这就和道家的思想不一样。指导学生回顾课文中关于老子“小国寡民”的内容。

“法治”,结合商鞅变法思考“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秦始皇用韩非的思想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王朝。我们前面所学的“焚书”事件,正是韩非思想“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的体现。法儒两家,法家掌权“坑儒”;儒家掌权“罢黜”。

这里我们可以多想点,秦朝二世而亡于用法家思想有没有关系?

墨家和兵家的内容,同学们自己看。

“身边的历史”:与“诸子百家”有关的成语故事,先用小黑板写下来,让学生抄下来,选择几个成语解释。

《老子》:大器晚成、无中生有、受宠若惊、视而不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论语》:任重道远、待价而沽、分崩离析、祸起萧墙、三思而行

《孟子》:杯水车薪、出类拔萃、拔苗助长、缘木求鱼、与人为善

《庄子》:螳臂当车、井底之蛙、得鱼忘筌、越俎代庖、望洋兴叹

《孔子》:避实击虚、出其不意、知已知彼、出奇制胜、风雨同舟

《荀子》:青出于蓝、前车之鉴、后发制人、生杀予夺、四海为家

《韩非子》:守株待兔、滥竽充数、吹毛求疵、兵不厌诈、自相矛盾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数学1.5.2科学记数法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利用10的乘方,进行科学记数,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能力目标:会解决与科学记数法有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表现出一丝不苟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科学记数法

用乘方的形式,有时可方便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较大的数,如:

太阳的半径约696 000千米;

富士山可能爆发, 这将造成至少25 000亿日元的损失;

光的速度大约是300 000 000米/秒;

全世界人口数大约是6 100 000 000.

这样的大数,读、写都不方便,考虑到10的乘方有如下特点:

=100,=1000,=10000,…

一般地,10的n次幂,在1的后面有n个0,这样就可用10的幂表示一些大数,如,6 100 000 000=6.1×1 000 000 000=6.1×.

象上面这样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科学记数法也就是把一个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0≤a<10的数,n的值等于整数部分的位数减1.

二、例题

例1 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

(1)1 000 000;(2)57 000 000;(3)123 000 000 000

解:(1)1 000 000=1×106.

(2)57 000 000=5.7×107

(3)123 000 000 000=1.23×1011.

三、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时,首先要确定这个数的整数部分的位数.

注意:一个数的科学记数法中,10的指数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如原数有6位整数,指数就是5.

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非常大的数,同样也有非常小的数。本节课强调的是大数可以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实际上非常小的数也同样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如本章引言中有1纳米=10-9米,意思是1米是1纳米的10亿倍,也就是说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一。用表达式表示为1米=10-9纳米,或者1纳米=米=米

课堂练习

1.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

(1)30060;(2)15 400 000;(3)123000.

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记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1)2×;(2)7.12×;(3)8.5×.

3.已知长方形的长为7×105mm,宽为5×104mm,求长方形的面积.

4.把199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写成1.99×10n-3的形式,求n的值.

课堂练习答案

1.(1)3.006×104;(2)1.54×107;(3)1.23×105.

2.(1)100000;(2)7120;(3)8500000.

3.3.5×1010mm.

4.n的值为11.

课后作业

教科书P57习题1.5-4、5

课后选作题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太阳的半径约是696000千米;

(2)据统计,全球每分钟约有85000吨污水排入江河湖海.

2、地球绕太阳转动每小时通过110000km,则它一昼夜通过多少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课后选作题答案

1、(1)6.96×105;(2)8.5×104.

2、2.64××106千米.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教案:第21课诸子百家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教案:第21课诸子百家 〖内容标准〗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①知道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②了解孟子、老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基本史实。 2.能力培养 ①分析“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②联系“孔子一生努力”的有关材料,理解“终身学习”这一话题。 ③针对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以屈”的警句,联系当今社会我们应如何提倡这种浩然之气,组织讨论。 ④比较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 ⑤收集与“诸子百家”有磁的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演讲比赛或成语知识竞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认识诸子百家的产生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和演进在思想领域中的必然反映。 ②认识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他的儒家学说,经过历代统治者的改造和运用,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长达xx年之久,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③认识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他的许多名言警句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④认识道家老子的思想,以及其中包含的朴素辩证法观念。 ⑤认识法家韩非子的思想,了解其在历史上曾适应当时统一国家建立集权的需要。 〖教学要点〗 1.重点儒家学说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是本课的重点,应突出孔子作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的地位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孟子则应着重了解其警句名言在后世仍具有启迪作用。 2.难点“百家争鸣”中纷繁复杂的各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中的政治、哲学思想,不易对初一学生讲清,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建议通过讲“人”再涉及其思想,充分运用课本中的小字部分或适当补充一些材料,使“诸子百家”显得有血有肉,从而让学生产生较深的印象。 〖教学建议〗 本课建议两课时完成教学,“儒家”为一课时,“道家”、“法家”为一课时。1.儒家 ①孔子 提问:“谁来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然后引导学生观看课文中孔子像,结合小字的有关内容,介绍孔子的外表和简单生平,指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个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从“大思想家”的角度,突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这是儒家学派的基本主张。讲清“仁”是做人的道理,“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21课.诸子百家 导学案

第21课诸子百家 一、温故互查 1、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懂得把-----------、------------、------------熔冶在一起铸造成青铜器.-------------是商周手工业部门中最重要的部门,其工艺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2、青铜器种类繁多,按照他们的用途可以分为-----------------------------------------------------------等。 3、-------------是青铜器中最著名的大方鼎。 二、设问导读 1、完成填空 (1)、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的局面. (2)、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他著的------------在世界军事史上游击队高的荣誉. 2、完成下列表格 学派姓名时期主要思 想及著 作地位(影响)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三、自我检测 1.下面有关“诸子百家”的说不正确的是( ) A.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学派 C.由于各学派间热烈争辩、各执一词,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D.“诸子百家”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这一学派的创世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3.孔子既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后来被他的弟子编成一书,书名是( ) A.《诗》 B.《书》 C.《春秋》 D.《论语》 4.孟子也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下列历史名言中哪一名话出自他所言?(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 “学而时习之

第21课诸子百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21课诸子百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②了解孟子、老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①分析“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②联系“孔子一生努力”的有关材料,理解“终身学习”这一话题。 ③针对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以屈”的警句,联系当今社会我们应如何提倡这种浩然之气,组织讨论。 ④比较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 ⑤收集与“诸子百家”有磁的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演讲比赛或成语知识竞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诸子百家的产生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和演进在思想领域中的必然反映。 ②理解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家的思想主张,要求学生能够与当时的社会联系起来,分析他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要点 1.重点 儒家学说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是本课的重点,应突出孔子作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的地位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孟子则应着重了解其警句名言在后世仍具有启迪作用。 2.难点 “百家争鸣”中纷繁复杂的各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中的政治、哲学思想,不易对初一学生讲清,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建议通过讲“人”再涉及其思想,充分运用课本中的小字部分或适当补充一些材料,使“诸子百家”显得有血有肉,从而让学生产生较深的印象。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青铜铸造的有关知识,我们要了解掌握什么是青铜器?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目前所见最早的青铜器是什么?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有哪些?什么叫饕餮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21课诸子百家(板书,以下黑体加粗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 下面的时间交给同学们,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学讲述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强调当有同学讲述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不得随便插话,如有不同意见,必须在他人陈述完之后,举手发言。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姓名时期学派成就 孔子春秋后期儒家提倡“仁”,广收门徒、发展教育,整理文化 孟子战国儒家“仁政”,“民贵君轻”,人要有骨气 老子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道家对立双方相互转化,无为而治 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今胜于昔,“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再读教材 快速提问 ①什么叫百家争鸣?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强调:“春秋战国是由分立趋向统一的历史时期”。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诸子百家历史学案 华师大版

第21课诸子百家 教材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制度的大变革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自由的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在我国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各家各派在并立中互相辩驳,在辩驳中相互吸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课堂流程: 第一课时(预习+展示)一、导入(1分钟) 复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特征:列国并立、大国兼并,制度改变。 导出文化特征:百家争鸣 二、明确目标(1分钟) 三、阅读课文,勾画重点。(10分钟) 四、个人完成自主探究,老师巡视。(10分钟) 五、小组合作交流,把疑难点写在报道站里。老师巡、看、查、问、点。(8分钟) 六、大展示(7分钟) 预见性问题及措施: 1、学生对于诸子的名言理解上可能有偏差,需要老学习目标: 1、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知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文化方 面的贡献;(重点) 3、了解孟子、老子、韩非、墨子、孙子等诸子的主要思想。 自主探究: 1、我的教材我理解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 “百家”中的主要流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和兵 家等,各学派间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 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注意:“子”是中国古代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百”只是 一个夸张的说法,表示当时流派的众多和学说的纷争。 2、我的教材我整理 把有关诸子的名言警句整理在下边,并试着理解其大意。 (要求合理安排、字迹工整) P103《论语》含义:自己不想干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为国家要无怨无悔,为家庭要任劳任怨。自己明白的事,也让 别人明白是,自己能做的事,也要帮助别人做到。体现了孔子 仁爱的博大胸怀。 P104“孟子语”:我很注意修身养性,培养正义之气。天下 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庭,家庭的根本在于家庭 成员的修养。 P107“韩非语”:惩罚罪过不避让大臣,赏赐善行不遗忘 百姓。指惩罚和奖赏应一视同仁,不应因人的地位不同而区别 对待。也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地位高低之分。 P107“孙武语”:用兵的方法不可长时间只用一种,好似 水一样没有任何形态。孙子想表达的思想为用兵长胜之道在于 多变让敌人琢磨不透 3、我的教材我归纳 流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地位 儒家 孔子 思想核心:仁、礼; 教育思想:首办私 学,主张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等等 儒家创始人, 政治家、思想 家和教育家。 后世尊为“至 圣”。 孟子 思想核心:仁政、 民贵君轻。认为“天 时不如地利地利不 如人和”,提倡做人 要有骨气。 把儒家学说发 扬光大,后世 尊为“亚圣” 道家老子 主张: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具有朴 素辩证法思想。 道家学说的创 始人。道教尊 其为“道家始 祖” 法家韩非 主张历史是发展变 化的,今世必然胜 于前世;强调“法 治”;提出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理论。 法家学说的集 大成者。 墨家墨子 非攻、兼爱、举贤、 节俭 墨家学派创始 人 兵家孙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 殆;避实击虚;攻 其不备,出其不意。 兵家始祖 师点拨。 2、学生对于诸子的主要思想可能 归纳不全或难于理解,可在小展 示和大展示期间予以点拨。 七、巩固记忆(8分钟) 第二课时(展示+反馈) 一、反馈:每组单号同学反馈孔 子、孟子的相关内容,双号同学 反馈老子、韩非子的有关内容。 反馈完后组内互查(8分钟) 二、合作探究。(15分钟) 任务分配:1、2组一题,3、4组 二题,5、6组三题 预见性问题及措施: 第2题和第3题稍有难度,可指 导每组的1、2号同学,再进行组 内帮扶。 三、大展示(10分钟) 四、整理导学案(5分钟) 五、课堂小结(1分钟) 百家争鸣时代,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座文化高峰。先代哲人们 的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一系 列智慧早已深入人心,并成为中 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 我们回首历史时,发现,百家争 鸣的地位不可超越,这些思想和 智慧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的思维。这堂课内容已结束,你 到底掌握了多少呢,请同学们独 立完成达标测评。 五、达标测评(6分钟)

第21课 诸子百家

主备:娄朋爵老师 时间: 审核:杨新幸老师 踏踏实实学习,堂堂正正做人。 第21 课 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小国林立到国家统一的演进时期,这种变 革和演进必然会反映到思想领域中来。春秋后期的一批有识之士开始从不同的立场、不同角度对社会变革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并展开了激烈的争辩,由此产生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和兵家等诸子百家,到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第1课时 儒家学派 1、孔子:在“诸子百家”中, 学派对后世的影响最大。创始人是 ,名 ,字 ,是 后起鲁国曲阜(今属山东)人。他不仅是一位大 家,又是一位大 家。 2、孔子的思想是什么? 答: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这是儒家学派的基本主张。“仁”是做人的道理,要求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但爱心和同情心必须遵守“礼”的规范。能全面体现“仁”和“礼”要求的,叫做“义”。 3、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答: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②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必须与思考相结合,提倡多问好思。 4、孔子的言论后来被弟子编成《 》一书。 5、孟子:孟子,名 ,鲁国邹人, 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著有《 》一书。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后世合称他们的学说为“孔孟之道”。 6、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答:①提出“仁政”思想,主张“民贵君轻”。②重视人的作用,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心向背是政权兴亡、战争成败的关键。③提倡做人要有骨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激励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 1、读了孔子一生努力的有关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两千多年之后的今天,你又是如何理解终身学习这一道理的? 答:孔子之所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最终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其“十五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的结果。一个人要想成就一定的事业,必须努力学习,不断学习,终生学习。古人如此,今人也应如此。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是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来不得半点的松懈和怠慢。学无止境,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永不落伍。 2、如你如何理解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含义?能否举出我国历史上体现这种浩然之气的事例?当今社会我们应如何提倡这种浩然之气? 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不能变的,这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这“三不能”是正气的试金石,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 富贵不能淫: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于谦的一生清白等。贫贱不能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威武不能屈:司马迁忍辱负重重著《史记》、苏武牧羊、文天祥的《正气歌》。 当今社会,仍有很多意志薄弱的人,经不起金钱和物质的利诱,成为腐败分子。社会应大力宣传这种浩然之气,鞭挞(t à)不良风气,形成一股正气,使浩然之气发扬光大;个人应加强做人准则、品行素养、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提高,使浩然之气蔚然成风。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诸子百家导学案(无答案) 华师大版

第21课 诸子百家 一、温故互查 1、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懂得把-----------、------------、------------熔冶在一起铸造成青铜器.-------------是商周手工业部门中最重要的部门,其工艺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2、青铜器种类繁多,按照他们的用途可以分为-----------------------------------------------------------等。 3、-------------是青铜器中最著名的大方鼎。 二、设问导读 1、完成填空 (1)、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的局面. (2)、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他著的------------在世界军事史上游击队高的荣誉. 2、完成下列表格 地位(影响) 学派 姓名 时期 主要思想及 著作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三、自我检测 1.下面有关“诸子百家”的说不正确的是( ) A.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兵家等学派 C.由于各学派间热烈争辩、各执一词,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D.“诸子百家”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这一学派的创世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3.孔子既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后来被他的弟子编成一书,书名是( ) A.《诗》 B.《书》 C.《春秋》 D.《论语》 4.孟子也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下列历史名言中哪一名话出自他所言?(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 “学而时习之 C.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第21课诸子百家

第21课诸子百家 编制:牛可老师时间:2011-11-18 审核: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小国林立到国家统一的演进时期,这种变革和演进必然会反映到思想领域中来。春秋后期的一批有识之士开始从不同的立场、不同角度对社会变革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并展开了激烈的争辩,由此产生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和兵家等诸子百家,到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自学提纲】第1课时儒家学派 1、孔子:在“诸子百家”中,学派对后世的影响最大。创始人是,名,字,是后期鲁国曲阜(今属山东)人。他不仅是一位大家,又是一位大家。 2、孔子的思想是什么? 答: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这是儒家学派的基本主张。“仁”是做人的道理,要求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但爱心和同情心必须遵守“礼”的规范。能全面体现“仁”和“礼”要求的,叫做“义”。 3、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答: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②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必须与思考相结合,提倡多问好思。 4、孔子的言论后来被弟子编成《》一书。 5、孟子:孟子,名,鲁国邹人,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著有《》一书。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后世合称他们的学说为“孔孟之道”。 6、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答:①提出“仁政”思想,主张“民贵君轻”。②重视人的作用,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心向背是政权兴亡、战争成败的关键。③提倡做人要有骨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激励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 1、读了孔子一生努力的有关材料,你有什么感想?两千多年之后的今天,你又是如何理解终身学习这一道理的? 答:孔子之所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最终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其“十五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的结果。一个人要想成就一定的事业,必须努力学习,不断学习,终生学习。古人如此,今人也应如此。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是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来不得半点的松懈和怠慢。学无止境,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永不落伍。 2、如你如何理解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能否举出我国历史上体现这种浩然之气的事例?当今社会我们应如何提倡这种浩然之气? 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不能变的,这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这“三不能”是正气的试金石,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 富贵不能淫: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于谦的一生清白等。贫贱不能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威武不能屈:司马迁忍辱负重重著《史记》、苏武牧羊、文天祥的《正气歌》。 当今社会,仍有很多意志薄弱的人,经不起金钱和物质的利诱,成为腐败分子。社会应大力宣传这种浩然之气,鞭挞(tà)不良风气,形成一股正气,使浩然之气发扬光大;个人应加强做人准则、品行素养、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提高,使浩然之气蔚然成风。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诸子百家》导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第21课《诸子百家》 【学习目标】 1、知道诸子百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贡献; 3、了解孟子、老子、韩非、墨子、孙子等诸子的主要思想 【学习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法、讨论法、讲述法 【自主学习】 1、(1),各个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的局面. (2)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他著的在世界军事史上游击队高的荣誉 【达标检测】 1.下面有关“诸子百家”的说不正确的是( ) A.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学派 C.由于各学派间热烈争辩、各执一词,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D.“诸子百家”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这一学派的创世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3.孟子也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下列历史名言中哪一名话出自他所言? (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 “学而时习之 C.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法家创始人韩非提出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被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所采用?( ) A.商纣王 B.周文王 C.秦始皇 D.周幽王 5.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历代封建王朝都对孔子奉若神明,尊为“至圣”,其重要的原因是() A、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 B、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 C、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秦始皇创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此制度的理论来自战国时期的() 1

第21课诸子百家 教学设计

第21课诸子百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②了解孟子、老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①分析“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②联系“孔子一生努力”的有关材料,理解“终身学习”这一话题。 ③针对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以屈”的警句,联系当今社会我们应如何提倡这种浩然之气,组织讨论。 ④比较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 ⑤收集与“诸子百家”有磁的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演讲比赛或成语知识竞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诸子百家的产生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和演进在思想领域中的必然反映。 ②理解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家的思想主张,要求学生能够与当时的社会联系起来,分析他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要点 1.重点:儒家学说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是本课的重点,应突出孔子作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的地位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孟子则应着重了解其警句名言在后世仍具有启迪作用。 2.难点:“百家争鸣”中纷繁复杂的各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中的政治、哲学思想,不易对初一学生讲清,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建议通过讲“人”再涉及其思想,充分运用课本中的小字部分或适当补充一些材料,使“诸子百家”显得有血有肉,从而让学生产生较深的印象。 教学方法:讲述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小组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青铜铸造的有关知识,我们要了解掌握什么是青铜器?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目前所见最早的青铜器是什么?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有哪些?什么叫饕餮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 第21课诸子百家(板书,以下黑体加粗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 下面的时间交给同学们,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学讲述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强调当有同学讲述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不得随便插话,如有不同意见,必须在他人陈述完之后,举手发言。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姓名时期学派成就 孔子春秋后期儒家提倡“仁”,广收门徒、发展教育,整理文化孟子战国儒家“仁政”,“民贵君轻”,人要有骨气 老子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道家对立双方相互转化,无为而治 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今胜于昔,“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再读教材 快速提问 ①什么叫百家争鸣?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强调:“春秋战国是由分立趋向统一的历史时期”。 a、时间:春秋战国时期,下面要学习的几位著名的思想家,我们要注意他们哪些人是生活在春秋时期,哪些人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 b、“由分立趋向统一”:引导学生回忆旧课,涉及西周分封诸候、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内容。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诸子百家历史学案 华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姓名 : 班级: 第21课 诸子百家 主备: 审阅: 时间: 知识储备: 1、孔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2、老子 “无为而治”是老子思想学说精华所在,其本意是顺应自然,遵循民意,天人合一,对当政者而言,要避免极端、奢侈、过度的做法,要以民心为心。这与今天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思想不谋而合。 3、法家的现实意义主要在于: 第一,依法治国。法家认为,像尧舜一样的圣君和像桀纣一样的暴君可能几百年才出一个,我们不可能等到几百年一遇的圣君出现时再去治理国家,大部分的领导者其资质比较一般,可能比布衣百姓略高一点点,对于这些占大多数的管理者, 合作探究:我的教材我思考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哪一 历史事件之后,“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复存在? 课本P103第一段 秦始皇“焚书坑儒” 2、课本P106复习与议论。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统治,曾经运用老子“无 为而治”的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恢复和发 展生产,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但这一主张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适用。往往是在战乱之后, 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稳定社会的时候比较合适,一旦经济 有所发展,国力强大起来,统治者就不再采用这一主张。 3、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他们的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有些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试举例说 明。 例:“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社会的道德规 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 “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 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 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但同时又形成了三纲五 常,三从四德之类的东西。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 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 达标测评: 1、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历 代封建王朝都对孔子奉若神明,尊为“至圣”,其重要的原 因是 ( A ) A、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 B、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 C、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2009·西宁)秦始皇创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此制度的理论来自战国时期的( C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3、(2009·浙江金华中考)战国末期,主张“君主应凭借权力 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地位”的思想家是 ( C ) A、孔子 B、老子 C、韩非 D、孙子 4、(2009·湖北孝感)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 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 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 的道理,但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 A ) 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 解决 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 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5、(2009·临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 会有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儒家所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 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 “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 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 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适应自然规律。 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经过长期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 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话,造就了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 平的民族。 ①材料中的“仁”的含义是什么?这种学说是哪位思想家提出 的? 仁:爱人 孔子 ②根据材料,指出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的哪两种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③请从中国古代友好交往史上举出三个重要事例说明中华民 族是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开辟丝绸之路,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 就应当用统一的法律和制度去进 行管理,通过激赏让他们为国家 贡献力量,通过惩罚让他们不敢 枉法。在今天的企业管理里,越 是大型企业,越是注重制度和规 范的管理,应该说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不可因私废公。在《六 微》、《七术》中,韩非子明确提 出个人情感和因素不应凌驾于法 律之上,任用官员应当看其才能 与品德,而不能将权力交给亲近 而没有能力的人。 第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有做到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保持法 律的威严;法律有了威严,领导 者就能做到令行禁止。 教学反思: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诸子百家导学案(无答案) 华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诸子百家导学案(无答案)华 师大版 一、温故互查 1、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懂得把-----------、------------、------------熔冶在一起铸造成青铜器.-------------是商周手工业部门中最重要的部门,其工艺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2、青铜器种类繁多,按照他们的用途可以分为-----------------------------------------------------------等。 3、-------------是青铜器中最著名的大方鼎。 二、设问导读 1、完成填空 (1)、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的局面. (2)、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他著的------------在世界军事史上游击队高的荣誉. 2、完成下列表格 地位(影响) 学派姓名时期主要思想及 著作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三、自我检测 1.下面有关“诸子百家”的说不正确的是( ) A.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学派 C.由于各学派间热烈争辩、各执一词,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D.“诸子百家”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这一学派的创世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3.孔子既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后来被他的弟子编成一书,书名是( ) A.《诗》 B.《书》 C.《春秋》 D.《论语》 4.孟子也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下列历史名言中哪一名话出自他所言?( )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诸子百家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21课诸子百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1)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孔子在教育,思想文化方面的贡献; 了解(2)孟子;老子;韩非子各家学说及其主张 2能力:通过学习“孔子的有关材料,理解“终身学习”这一话题; 理解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以屈”的警句,联系当今社会我们应如何提倡这种浩然之气。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树立浩然正气的价值观。 学习重点:儒家学说代表人物孔子作为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孟子的警句名言对后世具有启迪作用。 学习难点:“百家争鸣”中纷繁复杂的各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中的政治、哲学思想学习过程 一预习交流 (一)儒家 1“诸子百家”主要有哪些学派? 2百家争鸣的局面怎样形成? 3孔子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什么时期的人?他是怎样的人? 4孔子在思想方面的成就有哪些?在教育方面的成就是什么? 5孔子从事编审的文化典籍有哪些?他的言论被整理成的书是什么? 6孟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二)道家 1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是什么时期的人?著作是什么? 2老子的思想是什么?他的主张是什么? 3道家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是谁?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三)法家 1法家的代表人物是谁?是什么时期的人?著作是什么? 2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四)其他 1墨家的创始人是谁?他的主张有哪些? 2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他的著作是什么?军事格言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师参与) 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2孔子是家学派的创始人,名字,是时期的鲁国人。是家和家。 他主张和。是做人的道理,要求要有和。是体现西周社会等级秩序的行为规范。 3孔子是教育家,他广收门徒,著名的有人,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成为后世传诵的格言,如。 4孔子的言论被弟子编成一书。 5孟子是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主张是 他的名言是。 6老子是时期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一书。他的思想,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