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诸子百家

合集下载

第21课《诸子百家》

第21课《诸子百家》
•线索一:这是一部春秋战国时 期的著名思想学论著 •线索二:书中记录的言论非本 人亲自编著 •线索三:书中记录了儒家思想
答案:《论语》
完成《学案》P23 的“课堂检查”
同学们,还有老师 能帮忙解答的问题 吗?
“诸子百家”中还有其他著名的学 派(如:兵家)。有兴趣的同学,可 以在课后查找资料,继续探究。
一般来说, 国学是指以 儒学为主体 的中华传统 文化与学术。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 公》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 渊》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 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 友便佞,损矣。”——《季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学而》
诸子百家的 “百家争鸣”
代表人 学派 物 儒 孟子 家 墨家 道 家 法家 墨子 时期 著作 思想 仁政 民贵君轻 兼爱 非攻 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 “法治” 中央集权
战国
战国
《孟子》
《墨子》
老子 庄子
韩非
春秋 战国
战国
《道德经》 《庄子》
《韩非子》
生产力 的发展
阶级关系 的变化
各国 社会结 构的变化 竞相 改革
《论语》有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 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 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 的历史展示。即使今天处在改革开放、经 济腾飞、文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中,《论语》 中的许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 代价值。

第21课诸子百家

第21课诸子百家

儒家
介绍:孟子-- 名轲,战国时期 鲁国人(今山东).
①主张“仁政”(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思想主张:
②主张“民贵君轻”
孟子
③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 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④重视人的作用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⑤做人要有骨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整理典籍: 《诗》《书》《春秋》等
孔子的言论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
孔子生平简介
孔子一生历尽坎坷,3岁丧父,17岁丧母,中年漂泊,晚年鳏夫
(老年丧妻)。幼年谋生艰难,不得不从事与其贵族头衔不相符的各种
“鄙事”,如管理仓库,看管牛羊等。但他刻苦求学,勤奋自勉,以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毅力完成学业,奠定了其“三十而立”的基 础。随后,他招徒讲学,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和“有教无
类”的风格致力于教育,直至门人三千,“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
在“五十而知天命”之时开始参与政治,周游列国,向各国统治者宣扬 治国安民的政治主张,但终因政见过于理想,与当时勾心斗角、尔虞我
诈的官场政治格格不入而屡不得志,在外漂泊了14年,累累如“丧家之
犬”最终黯然回到鲁国。潜心讲学,整理古籍。
孔子
道家
介绍: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 楚国人。 思想主张:①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中包含着对立的
老子
方面,对立双方相互联系,又能相互转化】 ②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老子》(又名《道德经》) 著作:
介绍: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 宋国人。
庄子 思想主张:逃避现实,追求精神自由。
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荀子第二十一《解蔽》(诸子百家)

荀子第二十一《解蔽》(诸子百家)

荀子第二十一《解蔽》(诸子百家)荀子第二十一《解蔽》凡人之患,蔽于以曲,而暗于大理。

治而复经,两疑则惑矣。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

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

乱国之君,乱家之人,此其诚心莫不求正而以自为也,妒缪于道而人诱其所迨也。

私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

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是以与治虽【离】走而是己不辍也。

岂不蔽于一曲而失正求也哉!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况于使【蔽】者乎!德道之人,乱国之君非之上,乱家之人非之下,岂不哀哉!数为蔽: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

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

昔人君之蔽者,夏桀殷纣是也。

桀蔽于末喜、斯观而不知关龙逢,以惑其心而乱其行。

纣蔽于妲己、飞廉而不知微子启,以惑其心而乱其行。

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贤良退处而隐逃,此其所以丧九牧之地而虚宗庙之国也。

桀死于亭山,纣悬于赤旆,身不先知,人又莫之谏,此蔽塞之祸也。

成汤监于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伊尹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夏王而受九有也。

文王监于殷纣,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吕望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

远方莫不致其珍,故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口食备味,形居备宫,名受备号,生则天下歌,死则四海哭,夫是之谓至盛。

诗曰:“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

”此不蔽之福也。

昔人臣之蔽者,唐鞅、奚齐是也。

唐鞅蔽于欲权而逐载【戴】子,奚齐蔽于欲国而罪申生,唐鞅戮于宋,奚齐戮于晋。

逐贤相而罪孝兄,身为刑戮,然而不知,此蔽塞之祸也。

故以贪鄙背叛争权而不危辱灭亡者,自古及今,未尝有之也。

鲍叔、宁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禄与管仲齐。

召公、吕望仁知且不蔽,故能持周公而名利福禄与周公气。

传曰:“知贤之谓明,辅贤之谓强。

勉之强之,其福必长。

”此之谓也。

此不蔽之福也。

昔宾孟【萌】之蔽者,乱家是也。

第21课 诸子百家

第21课 诸子百家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诸子百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厚德楼前的孔子像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问“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师:孔子的影响非常深远,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孔庙,连我们学校都竖立着孔子雕像,包括你们语文课本中学习的《论语十二则》也是关于孔子的言论。

那么孔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呢?生:儒家学派师:没错。

孔子正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请同学们阅读P103第一段回答:1、儒学文化产生于什么时期?2、这个时期的时代特点是什么?3、儒家文化是否能表当时所有的文化,为什么?生: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大变革;不能,因为这一时期除了儒家文化,还有道家、法家等其他学派的文化。

师:春秋战国时期。

不仅有儒家,还有道家,法家,兵家等学派,我们把这些学派统称为“诸子百家”。

我们第五课学习的《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也讲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这一时期诸侯争霸,社会急剧变化,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所以,各个学派纷纷在这一时期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观点、主张,于是形成了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

(板书:“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社会大变革)自主学习,展示(15—20分钟)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根据表格提示,完成相应的任务。

第一组:儒家第二组:道家第三组:法家第四组:墨家第五组:兵家完成任务之后,待会每组派一个代表起来回答,声音洪亮,回答不完整由自己组员补充完成派别代表时期著作主要思想儒家孔子(创始人)孟子道家老子(创始人)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兵家孙武。

第21课:诸子百家

第21课:诸子百家

合峪初中高效课堂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 1 页 共 1 页第21课:诸子百家 累计课时(19)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审核人【学习目标】1、知道开创的儒家学派及教育思想。

2、了解孟子、老子、韩飞等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1、孔子作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的地位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孟子的名言警句在后世的启迪作用。

【学习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111-115页,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诸子百家?课文介绍了哪几家?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2、作为思想家的孔子有哪些思想观点? 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有哪些成就?《论语》是一部什么样的书?3、儒家代表除了孔子之外,还有谁?其主要思想是什么?4、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各自的思想主要是什么?各有什么著作?二、合作探究1、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主张体现了孟子思想“仁政”中的什么观点?2、“孟子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是道德的精神状态,你能找出体现孟子最高道 德境界的代言词吗?3、如何理解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能否举出我国历史上 体现这种浩然之气的事例?当今社会我们应如何提倡这种浩然之气?三、拓展延伸梳理归纳知识结构,填写表格。

四、堂清反馈(一)下列的名言名句是谁说的?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2、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移,贫贱不能屈。

(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5、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二)填空1、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历代封建王朝都对孔子奉若神明,尊为“至圣”,其重要的原因是 ( )A 、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B 、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C 、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D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秦始皇创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此制度的理论来自战国时期的( )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3、战国末期,主张“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地位”的思想家是( ) A 、孔子 B 、老子 C 、韩非 D 、孙子4、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

第21课 诸子百家课件教案资料

第21课  诸子百家课件教案资料

道家 老子 思想:朴素辩证法;
《道德经》
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 思想:逃避现实,精神自由
《庄子》
法家 韩非 主张:历史发展变化,法治,君主专 《韩非子》 子制
墨家 墨子 主张:非攻,兼爱,举贤,节俭
兵家 孙武 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自学指导二简介儒家代表人物及 其成就
你所知道的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②孔子的“仁”和“礼”等主张体现了社 会和谐的构想,启示我们要以人为本、 关爱百姓、构建和谐、善待生命;孔子的 教育思想启示我们要大力普及义务教育 ,发展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培养独立 思考、勇于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义:能体现仁和礼的要求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说一说
大教育家孔子
2、教育教学:3000弟子72贤人; 总结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必须与思考相结合,提倡多问好思。
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名言?
文化成就
整理典籍:《诗》、《书》、《春秋》 著作:《论语》
孟子主要思想及主张
1、道家创始人是 老子 (即 李耳 ),著
有《 老子 》一书(又名《 道德经 》)。
2、老子的思想有: 朴素辩证法 ;
主张 无为而治

历史上什么朝代曾运用老子“无为 而治”这一思想主张?这一主张是 不是任何时候都合适?
(1)西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2)不是……
讲一讲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讲一讲
守株待兔(道)
讲一讲 1、你能否讲一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2、后人将孔子孟子学说称为“孔孟之

第21课诸子百家

第21课诸子百家

第21课诸子百家编制:牛可老师时间:2011-11-18 审核: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小国林立到国家统一的演进时期,这种变革和演进必然会反映到思想领域中来。

春秋后期的一批有识之士开始从不同的立场、不同角度对社会变革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并展开了激烈的争辩,由此产生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和兵家等诸子百家,到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自学提纲】第1课时儒家学派1、孔子:在“诸子百家”中,学派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创始人是,名,字,是后期鲁国曲阜(今属山东)人。

他不仅是一位大家,又是一位大家。

2、孔子的思想是什么?答: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这是儒家学派的基本主张。

“仁”是做人的道理,要求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但爱心和同情心必须遵守“礼”的规范。

能全面体现“仁”和“礼”要求的,叫做“义”。

3、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答: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必须与思考相结合,提倡多问好思。

4、孔子的言论后来被弟子编成《》一书。

5、孟子:孟子,名,鲁国邹人,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著有《》一书。

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后世合称他们的学说为“孔孟之道”。

6、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答:①提出“仁政”思想,主张“民贵君轻”。

②重视人的作用,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心向背是政权兴亡、战争成败的关键。

③提倡做人要有骨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激励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

1、读了孔子一生努力的有关材料,你有什么感想?两千多年之后的今天,你又是如何理解终身学习这一道理的?答:孔子之所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最终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其“十五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的结果。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定的事业,必须努力学习,不断学习,终生学习。

古人如此,今人也应如此。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是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来不得半点的松懈和怠慢。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21课诸子百家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21课诸子百家

墨家思想的起源
墨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墨子创立。墨子,名翟, 鲁国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 家。
墨家思想的发展
墨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墨家学派以 “兼相爱,交相利”为思想核心,主张“非攻”、“节用” 、“节葬”等思想,强调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
墨家思想的核心观点与主张
结合时代需求
将诸子百家的思想与时代需求 相结合,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 的具体应用和实践。
推动创新发展
在传承和弘扬诸子百家思想的 基础上,推动其创新发展,为 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想 动力。
加强教育引导
通过教育引导,让更多的人了 解和认识诸子百家思想,提高 其思想素养和文化水平。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儒家思想传播到东亚 各国并形成了东亚文化圈。
02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由孔子创立。
发展
经过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的 继承和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 儒家思想体系。
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 要地位,对政治、教育、文化 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政治领域
历史上许多政治家受到儒 家思想的影响,如汉武帝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政策。
社会领域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伦理和 社会秩序,对维护社会稳 定起到积极作用。
03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道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老子 和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发展
道家思想在魏晋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形成了玄学。在唐宋时期,道家思 想与儒家思想、佛家思想相互融合, 形成了宋明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娄朋爵老师 时间: 审核:杨新幸老师
踏踏实实学习,堂堂正正做人。

第21
课 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小国林立到国家统一的演进时期,这种变
革和演进必然会反映到思想领域中来。

春秋后期的一批有识之士开始从不同的立场、不同角度对社会变革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并展开了激烈的争辩,由此产生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和兵家等诸子百家,到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第1课时 儒家学派
1、孔子:在“诸子百家”中, 学派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创始人是 ,名 ,字 ,是 后起鲁国曲阜(今属山东)人。

他不仅是一位大 家,又是一位大 家。

2、孔子的思想是什么?
答: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这是儒家学派的基本主张。

“仁”是做人的道理,要求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但爱心和同情心必须遵守“礼”的规范。

能全面体现“仁”和“礼”要求的,叫做“义”。

3、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答: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必须与思考相结合,提倡多问好思。

4、孔子的言论后来被弟子编成《 》一书。

5、孟子:孟子,名 ,鲁国邹人, 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著有《 》一书。

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后世合称他们的学说为“孔孟之道”。

6、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答:①提出“仁政”思想,主张“民贵君轻”。

②重视人的作用,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心向背是政权兴亡、战争成败的关键。

③提倡做人要有骨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激励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

1、读了孔子一生努力的有关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两千多年之后的今天,你又是如何理解终身学习这一道理的?
答:孔子之所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最终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其“十五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的结果。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定的事业,必须努力学习,不断学习,终生学习。

古人如此,今人也应如此。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是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来不得半点的松懈和怠慢。

学无止境,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永不落伍。

2、如你如何理解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含义?能否举出我国历史上体现这种浩然之气的事例?当今社会我们应如何提倡这种浩然之气?
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不能变的,这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

这“三不能”是正气的试金石,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

富贵不能淫: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于谦的一生清白等。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等。

威武不能屈:司马迁忍辱负重重著《史记》、苏武牧羊、文天祥的《正气歌》。

当今社会,仍有很多意志薄弱的人,经不起金钱和物质的利诱,成为腐败分子。

社会应大力宣传这种浩然之气,鞭挞(t à)不良风气,形成一股正气,使浩然之气发扬光大;个人应加强做人准则、品行素养、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提高,使浩然之气蔚然成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