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 (第2课时)

合集下载

人口增长模式第二课时

人口增长模式第二课时
发展; 老年人过多,一方面给年轻人带来家庭方面的 压力和负担,子女负担可能比较重; 另一方面,也会给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巨大的冲
击和考验,国家财政为此开支很大,国家负担增加;
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的分布
1、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为 “低-低-低” 模式 (现代型)。 (欧洲人口出现负增长) 2、发展中国家多为 “高-低-高” 模式(过渡型)。 3、世界整体表现为 “高-低-高” 模式(过渡型)。
原因 生产力发展 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 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 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 人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较大的变化
“低-低-低”
• 负增长: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 • 零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 • 接近于零:英国、比利时、芬兰
主要分布国家: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 家
自主学习四(时间5分钟)
阅读教材P8内容,思考: 1、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哪一种? 2、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原因是?
我国 人口 增长 状况
增长模式:正由“高-低-高” 地区差异 农村:处于转变阶段
“三低”过渡
城市:已基本实现现代型
我国的人口增长
促使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有三个:
1、社会经济因素
差别在于死亡率不同:
原始社会,人类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疾病的能力 非常低,加上部落之间的战争致使死亡率极高; 农业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原始社会已有 了很大提高,尽管死亡率水平波动较大但已呈现一定 幅度的下降,人口增长速度比原始社会明显加快。
分布地区: 仅见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 区,孤立落后的民族,如南非布须曼人
中国家。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
自主学习三(时间5分钟)
阅读教材P7内容,思考: 1、 “低-低-低”模式有什么特点?形成 原因是什么?

2《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第2课时)课件(北师大版)

2《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第2课时)课件(北师大版)

•本课小结
计划生育 是控制人 口增长的 有效方法
中心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 口素养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 生
•随堂反馈
1.计划生育是指( B ) A.每个人要有计划地进行生育 B.国家对人们的生育实行统一计划 C.一对夫妻一定生育一个孩子 D.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2.我国的基本国策是( B )
A.少生优生
B.计划生育
C.可持续发展
D.西部开发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人口的增长增加了对资源的利 用,会导致资源的枯竭。
退 出
第1节 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 第2课时
CONTENTS
•新课导入
当今世界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与地球有限的容纳 量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如何有效的解决这 一矛盾呢?
•学习目标
1.解释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的最有效措施。 2.知道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 3.认同计划生育在解决我国人口迅速增长问 题中的意义。
控制人口生
小资料
怎样想象13亿
如果有人想数完我国目前的人口,以每秒钟数一个人 的速度,那么他(她)就是不吃饭、不睡觉,昼夜不 停地数,也要数上41年零81天多!这还未包括这41年 零81天多新增的人口。如果将我国约13亿人“手拉手” 站成一行,可绕地球赤道4圈多。自1985年以来,我国 大陆地区每年净增人口1500万——1800万,相当于每 年增加一个澳大利亚全国的人口。
1 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有效方法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养偏低。 我国人口现状的其他特点: 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散 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根据人口现状的特点,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 政策。

第三章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2课时

第三章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2课时
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 总人口数 ×100% =出生率-死亡率
一个村庄1000人,一年中出生20人,死亡10人,计算该 村今年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地区 人口总数(万人)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600 1.2 0.6 甲 0.6 360 1.5 1200 8000 1.9 0.4 乙 -0.2 -200 1000 0.6 0.8 丙

123年
33年
14年
13年
12年
12年
二、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出生率= 出生人口数 总人口数 ×100%
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死亡率= 死亡人口数 ×100% 总人口数
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与 总人口之比。
自然增长率=

56
3.2
1.2
2
112
1.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D ) A.甲 B.乙 C.丙 D.丁 2.表中各地,一年自然增长人口最多的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人口增长率(%)
1.5 1.2 0.9
0.6
0.3 0
世界
高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中低收入国家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
代 号
稀少原因
代 号
稀少原因
湿热的 ③ 热带雨 林区 干热的 ⑥ 热带沙 漠区
高纬度 ⑦ 寒冷地 区 高寒和 ⑧ 内陆干 旱区
一、主要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增长过多过快。
问题:就业、居住、教育、医疗。
计划生育
2.人口增长过慢 人口负增长的国家有:意大利、德国、瑞典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4章第1节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 (共30张PPT)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4章第1节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 (共30张PPT)
淡水问题。土地问题,能源问题。 ❖ 4.有什么方法可以减缓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 方案生育
人口过多导致的问题
1、资源、能源的人均占有量日渐减少。 2、环境污染加剧。 3、社会福利事业增加巨大压力。
二、地球的承载量是有限的
1、粮食问题: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开展最根本的
• 兴旺国家粮食过剩 • 开展中国家粮食短缺
如何解决人口爆炸性 增长与地球有限资源 的矛盾呢???
三、方案生育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最新数据
• 以2021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 • 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13.39亿〕, •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
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 • 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
中国现行方案生育政策
控 制 人 口 数 量
根本内容
提 高 人 口 素 质
晚婚 晚育 少生 具体要求
优生
晚婚?(男25,女23)
晚育?(妇女24岁以 后生育)
小结
❖ 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环境密切相关。随着人口的 增长,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口激增会 加速消耗能源物质;
❖ 另外人口激增又会使生态环境遭到空前的破坏。 ❖ 在一定时期内,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空间是有限
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口出生率。方案生育的中心内容是控
制 人口数量 ,提高 人口素质 。具体地说就 是:晚婚 、 晚育、 少生、 优生。 8、 1980年到1999年,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稳定在 2%
以下,明显低于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这是因为我国
实行了 方案生育政策。
的,生物圈可提供的食物和资源也是有限的,所 以人口增长必须符合生态规律。 ❖ 方案生育的具体内容是

(2023年度第一学期)人口与计划 (2)

(2023年度第一学期)人口与计划 (2)

人口与计划1. 人口问题的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全球人口不断增长。

据联合国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79亿人,而在2050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96亿人。

人口的快速增长给世界带来了很多问题,包括极端贫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此外,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在加速。

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采取综合的政策和措施。

2. 人口密度分析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人口的数量。

随着人口的增长,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密度也在不断上升。

其中,以印度、中国、日本、韩国、孟加拉国等亚洲国家为代表的地区,人口密度非常高。

其中,印度的人口密度最高,已经超过了1400人/km²。

这些地区的高人口密度给粮食、水资源等方面带来挑战,也对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

3. 人口规划的必要性人口规划是指针对人口数量、结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制定相关计划和政策。

这一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缓解人口密度过高带来的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等。

此外,人口规划还可以促进妇女和儿童权益的保护,提高人口的健康水平,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 人口规划的实施为了实现人口规划,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需要采取计划生育的措施,控制人口数量。

其次,需要加强妇女和儿童健康保健,提高妇女和儿童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

此外,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

同时,需要改善教育和就业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增加劳动力供给。

5. 中国的人口规划作为世界上最大人口国家之一,中国在推行计划生育等人口规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的出生率显著下降,人口增长速度也明显减缓。

此外,中国政府还加强了妇女和儿童健康保健,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015年,中国政府宣布实行“全面二孩”政策,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人口的质量和素质。

6. 未来的展望未来的人口问题仍将是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挑战。

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政策和措施,包括计划生育、加强医疗保健、改善环境等。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2020整理含课后思考题答案).doc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2020整理含课后思考题答案).doc

2019 / 2020 学年度第 2 学期教学备课簿学科年级八年级教师汪振财顺昌县埔上中学八年级生物(下)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但仍有极少数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高,故还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生物的重视程度。

这个学期要想办法继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教学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

二、教材情况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介绍生物的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与环境、生物技术。

共5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察和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

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1、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使学生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完成生物总复习,迎接地生会考,使学生会考成绩80%都在B等以上。

四,具体措施: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提高和创新。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1.1 人口增长模式(2课时)(湘教版必修2)

1.1 人口增长模式(2课时)(湘教版必修2)

原因:
生产力发展 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 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 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 人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较大的变化
“低–低–低”
特点及分布:
1. 人口出生率和死 亡率均很低,大致相 同,趋于稳定; 2. 人口自然增长率 趋于零甚至为负; 3. 人口总数基本稳 定,有些甚至减少; 主要分布国家:发 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 国家。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1. 负增长 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
2. 零增长
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 3. 接近于零增长 英国、比利时、芬兰
人口增长模式 原 始 “高—高— 型 低”模式 传 统 型 过 “高—低— 渡 高”模式 型 现 “低—低— 代 低”模式 型
所处阶段 原始社会时期 奴隶社会、封建 社会,资本主义 社会初期 产业革命到20世 纪初的发达国家; 20世纪50年代至 今的发展中国家 20世纪以来的发 达国家和部分发 展中国家
0.88
1.09 0.82 1.0 0.65
0.6
-0.16 0.19 1.9 1.85
墨西哥
1950 加蓬 年 中非
2.8 3.3
4.2
0.6 3.2
3.1
2.2 0.1
1.1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欧洲、北美和大洋州人口自然增长率较 看图,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分布有什 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较高 么特点?
一、人口增长
读下图讨论分析: ⑴讨论分析时应注意图中的哪些可读的信息? ⑵这幅“历史上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反映了人口增长的哪些特点? ⑶你认为影响这些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哪个?
⑴①纵座标与横座标的含义,②文字信息内容,③曲线的形状 ⑵ 人口增长在时间上不均衡(现代社会之前:人口增长缓慢, ⑶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之后:人口增长迅猛)

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第2课时+示范教案

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第2课时+示范教案

第1节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第2课时)◆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2.解释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最有效措施;3.通过调查家庭用水情况及学校食堂粮食浪费现象,提高观察、获取信息的能力;4.关注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形成节水、节电、节约粮食的意识;5.认同计划生育在解决人口迅速增长问题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2.解释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最有效措施。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地球的承载是有限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讨论了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人口增长过快地球还能承受吗?如果超过了地球的承载力,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二)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1.粮食问题【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粮食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提问:人口增长为什么会引发粮食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评价、总结: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缩小,全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面临重大挑战。

【教师】世界粮食问题情况怎样?【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总结:1969年世界银行宣布,全球每天有8亿人在忍受饥饿。

粮食短缺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显得尤为突出。

在发展中国家,有五分之一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

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夭折。

目前全球有约30个国家陷入粮食危机。

【教师】我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了哪些贡献?【学生】回答。

【教师】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问题。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通过自力更生、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奇迹。

补充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建议使用知识卡片:【生物世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学生】听讲或阅读卡片,了解我国在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上做出的贡献。

【教师】总结:在解决粮食问题上,我们中学生力所能及的就是节约粮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隆平研究经历节选
• 1960年7月,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早稻田中,发现 “鹤立鸡群”的特异稻株,第二年认识到这是“天 然杂交稻”株,而受到启发,面对当时严重饥荒, 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从事水稻雄性 不育试验。
• 1968年4月30日,袁隆平将珍贵的700多株不育材料 秧苗,插在安江农校中古盘7号田里,面积133平方 米。
地球上水的组成
96.53
0.94 2.53
海洋水 陆地咸水 陆地淡水
世界淡水的组成
1.25 30.06
68.69
冰川 地下淡水 其它淡水
其他淡水的组成
土壤水
• 世界的其它淡水中, 河流水和湖泊淡水
分别占了世界淡水 总储量的0.006%和 0.26%,再加上少量 的浅层地下水,可利
用的淡水占全球淡 水总储量的0.3%.
• 而且,开发利用和不加限制地消耗大量的 煤和石油等燃料,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即极大地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诱 发温室效应、酸雨,引起疾病、农业减产 等严重问题。
思考
如何解决人口爆炸性增长与地球有限资 源的矛盾呢?
•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而其耕地面积 仅占世界的7%。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每年的 人口增长量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资源的 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过快增长得到控制, 促进了人口、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间 协调发展,同时,也使公民的生活质量得 到改善,保障他们具有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的空间。
3.能源问题
• 能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 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先决条件。人类社会 要发展,必须建筑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基础上。
• 石油,煤炭等这些当前人们使用的主要能源 都属不可再生的矿物燃料。在当今世界,矿 物燃料提供世界91%的一次商品能源,其中 煤炭占28%,石油超过40%。在亚澳地区能源 消费结构中,矿物燃料占93.5%,其中煤炭 占48 .3%,石油占37.3%,天然气占7.9%。
“杂交水稻”的奥秘在哪儿?
直到60年代,农业科技界仍然不敢想象 能在生产中利用杂种优势。因为水稻是自 花授粉作物,即雌雄同花,人工杂交制种 困难。
• 1964年,袁隆平在中国首先开始了水稻杂交优势 利用的研究。那年7月5日,经过连续14天头顶烈 日,脚踩烂泥,手持放大镜,不停地观察,袁隆 平终于在茫茫稻海里找到了一株雄性不育的水稻。 他小心地把这株稻子移栽到试验盆里,并用别的 水稻花粉和它杂交,使它留下种子,成功地繁殖 了一代雄性不育的稻种。同年,他又发现了两株 雄性不育株。第2年,他又发现了4株雄性不育株。
• 2011年9月19日, 袁隆平指导的超级稻第 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 湖南隆回县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
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写 了一部名著,叫《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书 中写到“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 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 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三、计划生育
• 计划生育的基本内容是 • 控物水
永冻土 底冰 湖泊淡 水
思考
• 从以上资料,我们能看出水资源具有什么 特点?
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中国水资源的特点
• 数量上: – “总量不少,人均不多”
• 空间分布上: – “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 时间分配上: – “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 变率大”
世界用水量的增加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 水的时间分配不均 • 水的空间分布不均
• 地下水更新周期长 • 水资源有限及世界
用水量的迅速增加
• 建立蓄水工程
• 修建跨流域的引水 工程
• 合理开采地下水
• 科学用水,节约用 水
• 水污染严重
• 保护水资源,防治 水污染
交流分享
• 家庭用水情况? • 分享节水方案(小窍门)?
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
我国餐饮业一年浪费的粮食
可以养活2亿人一年
“光盘儿行动”,你参与了吗?
2.水资源问题
地球的水量恒久不变 历来的生物都喝同样的水
地球的水资源
• 广义:地球上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 狭义:目前技术条件下,可供人类利用的
那一部分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淡水湖 泊水、浅层地下水)
• 这时,中国已经向世界宣布:“中国完全 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 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讨论:如何解决粮食问题
• 发展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 (高产、防虫害等)
• 节约粮食,避免浪费 (从我做起……)
资料2: 是什么促使袁隆平去研究杂交水稻?
1953年夏,袁隆平结束了大学学习生活, 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1960 年,中国发生了全国性的大饥荒。有次他 远远地看到马路边围了一堆人,走近一看, 路边横躺着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此事深 深刺激了袁隆平,他决意在农业科研上搞 出点名堂来。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1900年用水 量
1950年用水 量
1985年用水 量
2000年用水 量
0
城市居民用水 工业用水 农业用水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 造成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 自然原因: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 区气候反常等。 – 人为原因:用水量迅速增加,水质污染
• 1970年,袁隆平和助手到海南岛寻找野生稻。10月 23日,在崖县南红农场荔枝沟村的一片沼泽地里, 他们找到了一大片野生稻,并从中发现了一棵雄性 不育株。他们对这棵野生稻进行了精心培育。第2年 开春,野生稻分孽后,他们把它分成48株。为了给 野生稻授粉,他们连续蹲在田里等候着每朵稻花的 开放。每开一朵花,就授一次粉,一共花了4天时间 给63朵花授完了粉。最后,他们成功地收下了少量 而珍贵的种子。
第24章 人与环境
第1节 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 (第2课时)
二 、地球的承载量是有限的
• 1. 粮食问题 • 发展中国家粮食匮乏 • 发达国家粮食过剩
饥饿的女孩
凯文·卡特
全球,每天,
有8亿人在忍受饥饿
在发展中国家,有五分之一的人无法获得 足够的粮食
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
思考
•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浪费粮食的现象? • 请学生交流对学校食堂(或班级)浪费粮
食现在的调查
资料分析1: 粮食问题仅仅是关乎个人的问题吗?
•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布朗抛出 “中国威胁论”,撰文说到21世纪30年代, 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 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 荡危机?
• 然而,地球上矿物燃料的储量是有限的,而 且由于人类无限制地开采,已渐趋于枯竭。 据统计,人类每年要燃烧 40亿吨煤,25亿吨 石油,并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照此下去, 科学家们估计,地球上的煤还可维持二、三 百年,其他就只有五、六十年的用量了,包 括核能原料——铀。而石油、天然气、煤的 形成需要数亿年的生物与地质作用。所以, 燃烧这些化石燃料就等于在吃老本,而地球 还有多少老本可吃呢 ?
• 1968年5月18日晚上,中古盘7号田的不育材料秧苗, 被全部拔除毁坏,成为至今未破的谜案。袁隆平心 痛欲绝。事发后第4天才在学校的一口废井里找到残 存的5根秧苗,继续坚持试验。
• 1976年,杂交水稻绿遍神州。全国推广杂 交水稻208万亩,增产幅度普遍在20%以上。 中国的粮食产量实现了一次飞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