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谚语
《红楼梦》之桐城说(Ⅰ)

《红楼梦》之桐城说(Ⅰ)初读《红楼梦》是瞎子看黄历;再读是似曾相识;再读是欣喜若狂,找到了许多桐城口语中会说不会写的字;再再读是“蓦然回首”的感觉了。
作者在文中除了展示诗、词、歌、曲、赋之外,多以生活为背景,写过日子的繁文缛节、零头碎脑的琐事。
但作者把每一件小事都写得有滋有味,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如单纯童稚的翠缕、奸诈的马道婆、蛮横的夏金桂。
人物内心剖析得有理有节,丝丝入扣。
我们知晓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也真切地感受了我们熟识的生活语言。
风俗:取名字按一定规律;结亲时要“理三代”“过礼”;生重病时,置办后事“冲一冲”,以期好转;十月初一祭故人;死人时“停床”“报丧”“摔丧”“守灵”“发引”“应七”;端午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现在没有虎符,用红毛线或红丝线)。
带点邪术的有:小孩子生病查“祟书子”;马道婆用“小纸人”让贾宝玉和凤姐死去活来;赵姨娘被鸳鸯缠身而亡;贾赦请道士驱鬼。
器物:带有地域特色的有,暖阁、帐子、帐檐、床顶、床腿、廊檐、手炉、脚炉、火盆、火箸、炭、大袱手巾、乳钵、箩柜、苇塘、大芋头、田埂子。
带有家庭身份标志的有:乌木镶银的筷子、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比一间房子还大的大柜(用梯子)、自鸣钟、鼻烟、暹罗进的茶、哦啰斯国用孔雀毛拈了线织的雀金呢、有鹅黄笺子的玫瑰清露、十几匹马。
人情事(世)理(俗):刘姥姥酒醉睡在宝玉床上,袭人让她扯谎;起了诗社,宝钗顾及湘云在家作不得主,替湘云作东道;刘姥姥在贾府住了两日,临走时,贾府人送她不少东西,凤姐说,不过是随常的东西。
好也罢,歹也罢,带了去,你们街坊邻居看着也热闹些,也是上城一次。
(42)贾政说,生女儿不得济,还是别人家的;生儿若不济事,关系非浅。
(81)刘姥姥跟凤姐说,不好死了是亲生的,隔了肚皮子是不中用的。
(113)最熟悉不过的话:薛姨妈跟宝玉说,来这里没好的你吃。
(8)二十八回里贾母跟宝玉说,跟着你娘吃了什么好的。
尤氏说凤姐,使不了,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
论桐城谚语的修辞特色

桐 城是清 代桐城派 故 乡 , 位于安徽 省 中部 偏西 南 , 灵秀 , 山水 素有“ 化 之 乡” 文 的美称 。桐 城方 言 中有很 多植根 于桐城 乡野市井 的 、 富有 表现力 的谚 语 至今 仍活跃 在 当地老 百姓 的 口中 , 们不仅 在 内 它 容上题 材 广泛 , 及 自然 、 事 、 土人 情 、 涉 农 风 社会 生
ro e ,t e ma i l h t r a atr sr n e e ln u g r ii n h mp r d k o l d e mo r s ・ e v r h nf d r eo i lp t n d rt g a e mo e vv d a d t e i a t n w e g r a t t o c e e h a e e ii tl p e l g al a p ai . y n
JANG Ya—l I i
( col f a n o ts A l i ntu f r ̄t tr a dId sy e i 3 02 C ia Sho w adPl c , n u Istt o c e ue n ut ,H f 0 2 , h ) oL i i i i e A c n r e2 n
关键 词 : 桐城谚语 ; ; ; ; 语音 用词 句式 修辞格
中图分类号 : 17 H 7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210 (0 10- 7- 17.1121)1 06 5 0 0
桐城民谣100

桐城民谣1001、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放屁就是他。
2、三轮车,跑得快,上面坐着个老太太,要五角,给一块!3、发颗、发颗,隔麦插窠,千张豆腐,小雨萝卜,要讲(敢)没菜,一口一块——发颗:布谷鸟的叫声。
4、孬子孬,吃(七)鱼泡(抛),三大碗,堆多高,你(恩)问孬子可还吃,孬子口水直么滴——鱼泡(抛):鱼肚子里可以浮起来的东西。
5、早上真好困,下午加把劲。
下午热兮兮,事情都是晚上的。
晚上蚊子咬(袄),明朝起个早。
6、我家门前有个八斗田,八斗田里有八个缺,八个缺里有八个鳖,八个和尚拿着八个筲箕,在我家八斗田八个缺里捉到八个鳖。
7、版本一:好大月亮,好大狗,捡个铜钱打烧酒,走一步,喝一口,问你(恩)黄老先生可要小花狗?版本二:月亮巴,跟我走,拣个铜钱打烧酒,走一走,喝一口,拿快茶干过过口,还留半边养小狗。
8、一点一横长,一撇到枞阳。
枞阳发大水,淹(安)死来尿鬼。
9、版本一:来尿鬼,点点长,驮着被火絮见阎王,阎王问我做么事,我在人间开尿行。
版本二:来尿鬼,点点长,驮着被火絮见阎王,阎王问他到哪嗨去(气),他上求天,下求地,求个日头出来晒被火絮。
版本三:来尿鬼,点点长,驮个包荷到枞阳,枞阳发大水,淹死来尿鬼。
10、我俩好,我俩扌豆(豆)钱买皮袄。
你(恩)先穿,我后穿,你死之我一个人穿。
11、山边个姑娘望河边哭,舍不得马柴煮好粥;河边个姑娘望山边哭,舍不得乌鱼脸上两块肉(育)。
12、先生不在家(嘎),学生掼(况)泥巴,掼个小棺材,把先生往里抬。
13、火亮虫,夜夜飞,爹爹叫我捉乌龟。
乌龟没有长毛,爹爹叫我扯毛桃;毛桃没有开花,爹爹叫我扯黄瓜;黄瓜没有落地,爹爹叫我唱戏;唱戏没有搭台,爹爹叫我爬柴;爬柴不够爹爹烧,爹爹把我头上打一个包。
我跟奶奶讲(感),奶奶把我头打一个眼(俺)。
14、在家不买,出门不带。
有烟就吃(七),无烟就戒(盖)。
人家不把,我也不怪。
15、扇子扇轻风,扇夏不扇冬,你(恩)要问我借,待到八月中。
乡土桐城西乡记: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乡土桐城西乡记: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水乡旧影西乡记文|刘双五桐城1949年前有东西南北四乡,日就乡是西乡。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这是灵秀江南给人印象,桐城西乡物产丰饶、山水清纯、自古是风物名区人文荟萃大江南。
“西北环山,民厚而朴,代有学者;东南滨水,民秀而文,历出闻人。
”潜、怀、桐三县交汇处原是泽国水乡,数不清的河流水系密如蛛网,自西向东串起珍珠颗颗,源潭铺、青草塥、新安渡、金拱、凉亭、双港铺、练潭、罗家岭,居民多徽赣移民后裔,吃一泽水,习俗一个模样,土白说南方方言赣语,不尽是一县更像是一县。
与这北面说归北方方言的江淮官话的桐城绝大部分地儿大不同,这其中的青草塥、新安渡、双港铺、练潭、就是桐城旧时西乡地界。
春夏涨水,潜、太、岳、霍、英、怀各县砍伐的原木与毛竹扎成排筏顺流而下,门板般鳡丝子追赶鱼群从长江上溯而来。
河流两岸满眼皆肥沃而极易耕作的湖田。
江南普通物产西乡都产,最大宗出产是稻米与湖鱼,鼎鼎有名桐城小花茶就产自源于桐城北乡龙眠山、鲁谼山和桐城西乡黄甲、青草两地的“黄草尖”(亦称“荒草尖”)为顶峰的野岭大山中。
四时梨花满放、茶笋初肥,菱芡初尝、莼鲈正美,麦风如浪、蒲长苇茂。
最平常风物还是湖鱼河鲜与春来菜花如缛,秋间稻米如玉。
西乡青草塥水西门青草塥历史四百余年,明末清初,当地土人用青麻石条在流经镇畔的大河中修筑了一条宽约二米,高约近二米,长约二百四十米大塥,遇旱能灌,遇涝能排。
因大塥两岸长满了青草,故名曰“青草塥”,与怀宁、潜山两县毗邻,一度为三县共管之地。
是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大概清朝早期及至民国,居民利用这里水陆通畅有利条件,开始进行商贸活动,街市由此逐步形成。
山区(英、霍、潜、岳)农民将土特山货用竹排木筏运抵这里,换回生产和生活必需品,形成两省(湖北、安徽)十多个县的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
商贸繁荣、经济活跃。
西乡有句名谚曰,“跑之一趟青草塥,家来讲之不得歇”。
抗战时期,青草塥地处三县边陲,逃难商人携家带口来此避难、办厂、经商,人口剧增,乃至畸形发展,在不到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开设各种商店、商行、银楼、作坊、馆、所、铺、院、厂等近千家,被誉为“小安庆”、“小上海”。
桐城方言大全

桐城方言大全,太逗了!在桐城,有种帅气叫清丝丝滴;在桐城,有种承诺叫照迈;在桐城,有种挑衅叫恩想作死该;在桐城,有种无业叫鬼吊混在桐城,有种回绝叫不范卓,在桐城,有种傻冒叫献世宝在桐城,有种无能叫不吊照,在桐城,有种鄙视叫不核吊,在桐城,有种怀疑叫哈吊港,在桐城,有种反问叫恩感捏,在桐城,有种故意叫体味地,在桐城,有种时间叫等一哈子,在桐城,有种散步叫逛趟子,在桐城,有种眼泪叫俺精水,在桐城,有种埋怨叫真答将,在桐城,有种婉拒叫恐麻不照,在桐城,有种厌烦叫搞么家乎,在桐城,有种本事叫有两哈子在桐城,有种傻叫孬热八哄地,八不搭五地。
在桐城,有种无语叫哈倒之,在桐城,有种天黑叫漆黑抹污地,在桐城,有种晚安叫我困告气勒,在桐城,有种邋遢叫拉里拉瓜地在桐城,有种声音叫轻西鬼叫地,在桐城,有种噪音叫吵死吊人地,在桐城,有种不屑叫现恩个大大事,在桐城,有种能力叫表好彻了,在桐城,有种掩饰叫己马地;在桐城,有种语言叫港话;在桐城,有种捣乱叫哈吊搞;在桐城,有一种扫地工具叫条把;在桐城,有种称呼叫嘎公嘎婆;在桐城,有一种客厅叫堂新;在桐城,有一种卧室叫房缸里;在桐城,有种动物叫赖赖咕;在桐城,有种睡觉叫困告;在桐城,有种硬币叫各子;在桐城,有种时间叫上昼;在桐城,有种不争气叫糊恩个哒哒糊嗯个麻麻不吃煎豆腐喂!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文案外文名称Copy目录1发展历程2主要工作3分类构成4基本要求5工作范围6文案写法7实际应用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桐城掌故之传说

婆媳塘桐城有句歇后语:婆媳塘的水——清浑照人心。
城南七里的魏家嘴,有一口水塘,相传从前有户王姓人家住在塘边。
王某去世后,王妻虽年逾四十,但仍姿色媚人,能说会道,善弄风骚,常与小伙子打情骂俏。
媳妇为一教书先生之女,文静端庄,勤劳贤惠。
她谨遵父教,天天起早摸黑,操持家务,下田劳动,但对婆婆的伤风败俗行为十分厌恨。
婆婆深知媳妇对自己不满,便时常找岔子跟媳妇作对,婆媳之间的予盾日益加深。
一天,婆婆见儿子、媳妇下地劳作,家中无人,便约其侄子来家。
两人正在调情时,不料媳妇中途回家烧水沏茶。
婆婆和其侄子见丑事败露,决意一不做,二不休,合谋陷害媳妇,以保全自己。
她从媳妇的箱柜中找出媳妇出嫁时娘家堂姐所赠的罗帕,交给侄子,赖为媳妇给的情物,尔后在儿子面前添油加醋地诉说一番。
媳妇明知是这对奸夫淫妇的蓄谋陷害,却无法说得清楚。
为证明自己的清白,洗刷冤屈,她头也不回地走出大门,到塘东头投水自尽。
恶婆见丑事败露,也到塘西头跳水身亡。
自此,塘东头的水变得清澄,塘西头的水变得浑浊。
一塘之水,清浑分明,似有魔界,虽大风大浪,也不混淆。
棋盘石从前,黄甲山区望曹尖一带无田可耕,无地可种。
山民们只得以挑柴卖炭为生,度日艰难。
一天,两个年轻后生在山腰砍柴,无意间,看见山顶有一块彩色云朵,心下好奇,便想上去看个究竟。
两人遂你牵我拉,依藤攀岩,爬到山顶,只见山顶那块巨石上面对面坐着两位老汉,脸色一红一白,正聚精会神地下棋。
两人没有惊动老者,便悄悄下山。
回到村庄,两人将这奇遇说给人听,一长者认为:那两位老汉不是凡人,红脸是南斗星,白脸是白斗星。
并要年轻人明天再去,跪求仙翁治一治这里穷乡僻壤。
其中一年轻人满口应承。
第二天天一亮他就动身爬山,又是一路艰辛地到达山顶,两位仙人仍在全神对奕。
年轻人牢记长辈嘱咐不敢惊动两位,便悄悄跪在棋盘下方,用两只手在石头上撑着。
两仙棋逢对手,一时胜负难分。
年轻人早已又饥又渴,遂捡起两仙吃剩的桃核放进口中,顿觉香气扑鼻,神清气爽。
合肥舒城桐城顺口溜

合肥舒城桐城顺口溜顺口溜,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
”它好念好记,且幽默诙谐,生动形象,许多学者认为把它称为“新民谣”可能更为贴切一些。
关于历史文化的:广为人知且流传已久的两句顺口溜是“穷不丢书,富不丢猪”。
“穷不丢书”,桐城人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执着,自觉担当起文化传承和改造社会的使命,即使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也要砸锅卖铁供子女上学。
“穷”而读书,以此改变自身的文化命运,更重要的是为了“明事理”,若是读书人不孝敬长辈,和亲戚邻里发生纷争,蝇营狗苟,则就被乡邻骂作“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所以在过去的桐城,书院遍布城乡,无论贫富,皆向往读书,清晨的乡间和市井,一派书声琅琅,以致代代弦歌不绝,而在这弦歌声中,对读书传统的坚守,就化作了日常的生活方式。
“富不丢猪”,桐城人富裕也不显摆,始终保持一种忧患意识。
富贵不丢弃养猪,其内涵除了不忘本等朴素的人品外,最要紧处,是通过艰辛诚实的劳动,实实在在的诚信去创业,去做大做强家业,从而实现人的社会担当。
“到了挂镇不用问,不是姓方就姓宋”,由于历史上人口大迁移的原因,挂镇一带近十多个村,姓方和姓宋的占到居民人口数量的一半以上,故有此说。
关于地方和山水的:龙眠河是桐城人的母亲河,近二三十年来都因为经济快速发展而使河水受到污染,龙眠河在改造之前,桐城人说它“80年代淘米洗菜,90年代游泳灌溉,如今垃圾废物覆盖”,经过2009年到2010年的改造治理,情况有改观,但要彻底让它变回八十年代时的状态,还要下一番大气力。
桐城东北一带的农村集市有个顺口溜:“一四七去三岔路,二五八到其林桥,砂子岗是三六九,孔城老街天天有”,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分别是指逢到农历的相应日子,农民可以去有集市的地点自由贸易,除了孔城老街,现在已基本没有集市了,其他三个地方至今遵循老集市时间几十年没变。
“家住桐城黄草尖,来不见日头去不见天”,说的是改革开放前的桐城深山区黄草尖的生活环境,那里人出来要起早、回家要摸晚,现在的黄草尖交通方便,风景秀丽,茶叶飘香。
桐城好

桐城好姚兴泉桐城好,豆腐十分娇,打盏酱油姜汁拌,称斤虾米火锅熬,人各两三瓢。
桐城好,(九月)九日约登高。
斗个牛儿齐出马(斗牛、出马指游戏),买些蟹子好持螯,醉后满山跑。
桐城好,最好是龙眠,碾玉峡前双水合,赐金园外万松园,山借宋人传。
桐城好,最好是松山,贾船帆挂千秋月,渔艇灯明两岸芦,一望水平浦。
桐城好,桥跨大河滨。
捐俸经营赖良弼,筑堤防御有恭人,七省是通津。
桐城好,周急古风淳。
大户施绵成定例,公堂给米有同人,加惠最均匀。
桐城好,致远亦非难,蜜浸金丝原是枣,炼成秋石即名丹,只作土仪看。
(秋石)桐城好,元旦贺新年,大族中堂悬福字,小家单扇贴春联,处处挂门钱。
桐城好,樵子出岩阿。
担去松桠偿酒债,踏残苔磴唱山歌,归路月明多。
桐城好,村妇惯摸秋,扁豆缀檐伸手够,方瓜(即南瓜)就地被人偷,养个小狲猴(小男孩之俗称)。
桐城秀,秀色出龙眠。
日下千峰披絮帽,雨中万壑响清泉。
真景自流连。
桐城美,自古出贤良。
一纸传书铭礼让,断言高洁岂公堂。
懿德远流芳。
桐城好,山水孕文章。
人杰地灵流派兴,方姚语体美名扬。
今世亦风光。
桐城好,年饭待乡亲,大盆大碗从新热,新岁新年不下生,只是‘隔年陈'。
桐城好,花会万花丛。
三碟一樽拢字号,五湖四海大家风,童冠笑谈中。
桐城好,圆桌坐团团。
不速宾客常入坐,略添肴核可加餐,十坐也还宽。
桐城好,宴会却唠叨。
女客散时包果子,丫鬟随后找衣包,趱轿夫跑。
桐城好,元夕吃元宵。
堂上祖宗忙献献,灯前儿女吵闹闹,几个碗中漂。
桐城好,灯鼓满街敲,竹马儿童三五个,火龙长短十多条,人日到元霄。
桐城好,甲地荷龙光。
公姑不让神仙府,科目同登太史场,也有状元郎。
桐城好,晚出学堂门。
哥嫂爷娘才作揖,大中论孟又从温,明早免敲臀。
桐城好,父教比师严。
不容顷刻稍贪戏,但认尊卑即别嫌,呵斥动相兼。
桐城好,母氏更操心。
有父做官还做客,教儿宜古还宜今,宵共补衣灯。
桐城好,投子绝跻攀。
五夜疏钟萧寺里,万家高冢乱云间,一脉到松山。
桐城好,丹井字仙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桐城谚语
1、秋分不出头,割掉喂老牛。
2、人脸揣在怀,狗脸拿出来。
3、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4、骂是亲,打是爱,不打不骂要变坏。
5、打丫环,耻小姐。
6、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
7、打破你家水缸,淹不到我家墙脚。
8、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9、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10、吃着饼子,套着颈子。
11、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
12、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3、惯儿不孝,肥田出瘪稻。
14、打蛇打七寸。
15、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猪走路。
16、家有一亩园,抵上十亩田。
17、船到桥头自然直,水到桥头自转弯。
18、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19、树大招风。
20、春天打个宕,秋天有指望。
21、儿女不在多,一好抵十个。
22、穷不丢书,富不丢猪。
23、打人不打脸。
24、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25、好马不吃回头草。
26、秧好半年粮。
27、姜还是老的辣。
28、谷雨前,好种棉。
29、内行的看门道,外行的看热闹。
30、大路不平,旁人铲修。
31、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32、人怕伤心,树怕剥皮。
33、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34、十网打鱼九网空,一网打到就够工。
35、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36、问路问老头,破柴破小头。
37、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38、读不完的书,走不完的路。
39、早插黄秧早生根。
40、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41、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42、和气生财,火气生灾。
43、打铁看火色,种田抢季节。
44、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45、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
46、身正不怕影子斜。
47、春茶香,夏茶涩,秋茶好喝不能摘。
48、宅边多栽木和竹,子子孙孙都受福。
49、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50、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51、鸭肫难剥,人心难摸。
52、趁热打铁。
53、棉汗七高白如霜,稻耘三高猪无糠。
54、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55、有秧不插一把,无秧不插一根。
56、别人烤火我兴塘,别人车水我乘凉。
57、人要衣装,佛要金装。
58、晴带雨伞,饱带干粮。
59、十根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
60、锄头底下出黄金。
61、吃喝不计较,买卖论分毫。
62、朝里无人莫做官,家里有狗好看门。
63、牡丹虽好,还要绿叶扶持。
64、家不和,外人欺。
65、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66、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67、枪打出头鸟。
68、人要实心,火要空心。
69、打铁看火候,种田抢季节。
70、磨刀不误砍柴工。
71、霜打油菜荚,到老都不发。
72、公鸡不叫母鸡叫。
73、阎王好过,小鬼难逃。
74、货比三家不吃亏。
75、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
76、三月三,饭瓜葫芦都上山。
77、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78、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79、麦到小满昼夜黄。
80、笑脸求人不如黑脸求土。
81、牛要打,马要鞭,小伢不打能上天。
82、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83、开弓没有回头箭。
84、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85、人怕出名猪怕壮。
86、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87、无风不起浪。
88、远亲不如近邻。
89、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90、家有百样种,不怕老天哄。
91、活水淹死会水人。
92、好汉不提当年勇。
93、慈母多败儿。
94、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95、饱汉不知饿汉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