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镜画实验研究学习的迁移作用
镜画实验 (1)

镜画实验目的要求:通过镜画练习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及不同练习方法的影响。
教学重点: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及不同练习方法的影响。
教学难点: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不同练习方法的影响。
教学内容与步骤: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已经自动化、完善了的动作方式,如写字、体操等都是动作技能。
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人通过学习而掌握技能的过程。
技能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的一些特征:一系列局部的动作联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消失,视觉控制作用的减弱和运动觉控制作用的增强,实现行动方式的灵活性提高。
技能形成过程可以通过练习曲线表示出来,通过对曲线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镜画学习是—种典型的技能形成过程。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面对镜子画出相反方向的图。
由练习曲线表明,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完成此项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及出现的错误次数都相应减少。
我国心理学家曹日昌曾进行过镜画描图练习的研究,并指出在这—学习中,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来得优越。
一、实验目的:通过镜画练习了解分析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及不同练习方法的影响。
二、仪器与材料: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T-7l5镜画实验仪。
三、方法与程序1.将主机与附机EP715镜画实验仪装置连接好,选择大三角图形板(或其他图形),用螺丝固定好,调节遮挡板角度,使被试不能直接看到图形。
打开电源,按《运行/待机》键。
2.主试根据显示屏内容设置:联机模式→学号→姓名,按<确定>键,主机背后的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实验开始。
3.对未练习过的被试设立两个测试组,人数相等,每人进行8次练习,甲组被试8次练习是分散的,即各次练习间休息1分钟;乙组被试8次练习是连续的,中途不休息。
4.呈现绿色指示灯后,被试用优势手握测试笔,放在启始位置(近被试一侧固定螺丝上方的金属片),笔与图形板垂直,观察镜内图形,笔贴轨道开始行走(计时自动开始),行走时试笔尽量不滑出轨道,若滑出轨道则发出警告,同时计错—次,试笔走到终点,仪器鸣响。
动作技能迁移的实验报告

动作技能迁移的实验报告——镜画仪的实验报告实验室名称:心理学实验室指导教师:宋风宁实验项目名称:镜画仪专业:应用心理学姓名:云靖伦摘要:镜画仪是心理学学习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主要用于练习效果的研究。
关键词:镜画仪技能学习学习迁移一,实验目的:通过镜画仪练习的实验来检验右手镜画练习对右手练习的迁移作用,学习绘制练习曲线与镜画仪实验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五角星镜画仪三,实验对象:主试:冯有修;被试:云靖伦四,实验步骤:1,将平面镜插好,调正,使镜画仪内图案正对被试。
连好导线使计数器,计时器能够工作。
调节遮板,使被试不能直接看见图案板,只能在镜中看见。
2,被试非优势手执笔,主试发出“开始“,被试先用探笔触一下计时圆点,然后在六角星双轨内尽快的画一遍,要求不能接触双轨任何一边,探笔接触双轨边一次,就算一次错误,由计数器自动记录。
被试画完一遍再触一下计时圆点,电子秒表显示画完一遍的时间,主试将次书和时间记下。
3,被试再用优势手做镜画练习10遍,做法同程序2,主试做好每遍记录。
4,被试再用非优势手按程序2做一遍,主试记录。
五,实验结果:表1 以原始数据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练习时间分数差异显著性用表检验的步骤:(1)提出假设H0:u1=u2 H1: u1≠u2(2)选择着检验统计量t=(x1-x2)/[∑x1*x1-(∑x1)*(∑x1)/n+∑x2*x2-(∑x2)(∑x2)/n]*(n1+n2)/n1n2(n1+n2-2)]exp(-0.5)=-19.6112(3)确定检验形式:双测检验(4)统计决断:自由度df=n1+n2-2=1,查t表t(1)0.05=12.706 t(2)0.01=63.657/t/>t(1)0.05 ,则0.01〈P<0.05,于是在0.05显著水平上拒绝H0而接受H1。
其结论为:右手的学习对左手的学习产生了显著的迁移。
又X1=(72+63)/2〈X2=158,所以练习后技能提高显著。
镜画实验报告

镜画实验报告陈灏贤摘要:通过对镜画仪实验结果的分析来检验练习对迁移的影响。
关键词:迁移练习,镜画实验引言: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
它发生在两种学习之间,并产生一定的效果。
如果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叫正迁移;如果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起阻碍作用的叫负迁移。
镜画仪是心理学学习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主要用于练习效果的研究和动作技能的迁移研究;由一个金属双轨构成的六角星图案板、平面镜、挡板和电子表等构成。
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时往往会受到已获得的知识和学会了的技能影响。
一般地说,学习的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学习的迁移分为起积极作用的正迁移和起消极阻碍作用的负迁移。
研究学习迁移常用的方法是继续学习法和前后测验法,其中前后测验法是研究迁移最先使用的方法。
镜画实验即采用前后测验法。
自1910年斯塔奇(D.Starch)首创镜画实验以来,镜画仪成为研究动作学习最常用的心理实验仪器。
该仪器的实验方法是让被试通过镜子来看一个图形,用笔在图形上描画(镜画就由此而来)。
因通过镜子反射,和原图形相比镜中图像是上下倒置而左右不变,所以被试在描画时往往会出现与平常上下笔顺相反的画法,给初作镜画的人带来一定的困难,但通过训练被试会很快适应原先的习惯画法。
本次实验就是通过一个六角星形板的镜画练习来了解动作技巧形成的过程。
本次实验为教学实验,实验目的在于学习学习技能形成的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学习镜画实验来分析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学习绘制练习曲线,研究技能学习中的迁移并检验右手镜画练习对左手练习的迁移作用,学习对实验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法。
本实验的假设为:经过镜画练习,被试的学习迁移效果显著。
即描绘时间缩短并且错误次数减少。
实验方法1、实验目的:通过镜画练习使学生了解动作技巧形成的过程2、实验器材:JGW-B型心理实验台镜画仪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3、实验步骤:1将六角星形板插入操作箱下方凹槽,插入时定位标志应在左侧。
心理学实验报告镜画实验

一、实验背景镜画实验,作为一种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自1910年由斯塔奇(D.Starch)首创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动作学习、技能迁移等领域的研究。
该实验通过让被试者在镜子的帮助下描画特定图形,探讨动作技能学习与迁移的规律。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讨以下问题:1. 镜画实验中,被试者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动作技能迁移现象?2. 动作技能迁移对被试者学习效率的影响如何?3. 不同学习策略对动作技能迁移效果的影响有何差异?三、实验方法1. 被试者选择:选择2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10名,女性10名,年龄在18-22岁之间。
2. 实验器材:JGW—B型实验台速示器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六角星形板、白纸、铅笔等。
3. 实验步骤:(1)实验开始前,向被试者介绍实验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2)将六角星形板放置于实验台中央,并确保被试者能够清楚地观察到。
(3)被试者通过镜子观察六角星形板,并尝试用铅笔在白纸上描画出镜中的图形。
(4)记录被试者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描画时间、描画准确性、学习策略等。
(5)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无指导阶段,被试者自由尝试描画;第二阶段为有指导阶段,指导者对被试者的错误进行纠正。
(6)实验结束后,对被试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实验的感受和看法。
四、实验结果1. 动作技能迁移现象:实验结果显示,在无指导阶段,被试者在描画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动作技能迁移现象。
具体表现为:被试者在描画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运用已掌握的描画技巧,如线条流畅、比例协调等。
2. 动作技能迁移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动作技能迁移对被试者的学习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有指导阶段,被试者在指导者的帮助下,描画时间明显缩短,描画准确性提高。
3. 不同学习策略对动作技能迁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被试者在无指导阶段,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学习策略:(1)观察模仿:被试者通过观察镜子中的图形,模仿其描画过程。
集体学习曲线实验报告

连续标题:镜画实验中的学习效应镜画实验中的学习效应:单手练习的迁移作用王文博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摘要本研究所采用的实验为镜画实验,目的于学习并解释Vincent集体学习曲线,以及考查优势手学习对于非优势手熟练程度的影响。
实验被试为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本科二年级学生两名,一名进行双手的集体学习;另一名进行优势手对非优势手影响实验。
第一名被试的结果显示,练习对熟练程度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一定次数的学习之后,被试实验情况将会趋于稳定,不会再有太大的变动。
第二名被试的结果显示,单手学习会对另一只手的实验情况产生明显影响,也进一步说明实验完成情况与哪只手进行练习没有太大关系,而取决于被试对实验整体熟悉程度。
镜画实验中的学习效应:单手练习的迁移作用学习曲线(the learning curve),也称为经验曲线,是以图形的形式表示在一定时间内获得的技能或知识的速率。
学习曲线体现了熟能生巧。
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时,往往会受到已获得的知识和学会了的技能的影响。
这种先前的学习影响后来学习的现象就是学习的迁移。
由于前后学习在内容和方式上的差异或相似,二者问的影响又可分为正迁移(起促进作用)或负迁移(起阻碍作用)。
研究学习迁移常用的方法是继续学习法和前后测验法,其中前后测验法是研究迁移最先使用的方法。
本实验通过镜画实验来研究学习的迁移作用,首先学习并解释Vincent 集体学习曲线,进而用前后测验法来探究优势手的学习是否会对另一只手产生影响。
方法被试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大二本科生两名,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仪器JGW—E型心理试验台(含镜画仪),记录纸。
流程主试了解操作流程之后,将镜画仪安装好并连接在主机上,在JGW—E型心理试验台中进入实验目录界面首页,由键盘输入“26”,选中“镜画实验”实验图标进入实验参数选择界面。
指导语:请将右手伸入套袖测试口,拿住圆柱体慢慢上举,2秒后放下,注意每次提举时,高低和快慢尽量保持一致。
检验利手镜画练习对非利手练习的迁移作用实验

移作用实验
体育心理学实验
技能迁移的基本理论
动作技能迁移的实验,是研究动作技能的一项重要课题。一种 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技能的学习产生影响的现象,称为技能的迁 移。一个经验丰富,能熟练使用某一种机器的老人,掌握另一种 同类的机器要比没有使用过该类机器的新人快得多。也就是说, 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时,往往受到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影响。 亦就是先前学习的知识技能将会、向学习的内容“迁移”,从而 可提高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的效率。当然,后面学习的技能也可 能对已经掌握的技能产生一定影响。
4、被试明确实验方法后,即可实验。每遍结束主试记录所用时间 及出错次数,并按“复位”键,显示归零,为下一遍操作作好准 备。直至12遍操作结束。
结果记录表
非 利 手
利 手
利 手
利 手
利 手
利 手
利 手
利 手
利 手
利 手
利 手
非 利 手
实 验 组
控 制 组
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根据结果绘制错误曲线和时间曲线。 讨论:
检验利手镜画练习对非利手练习的 迁移作用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镜画实验,观察动作技能形成和变化 的进程、研究动作技能迁移的问题。
仪器的基本知识
名称:EP715 镜画仪 镜画操作部件的探笔头一旦碰到起始位,信号整形送入电脑芯 片开始记时,探笔头偏离轨迹,信号整形送入电脑芯片开始记 次,探笔头一旦碰到终止位,信号整形送入电脑芯片停止记时、 记次,结果经锁存、驱动以数码显示。
时间或出错次数。 5、按“T/N”,显示出错次数(N)或所用时间(T)。 6、记录数据后。按“复位”键,显示归零。
实验程序
1、按使用方法做好实验前准备。
学习迁移实验报告

学习迁移实验报告——镜画仪卢峰摘要:通过镜画练习的实验来检验被试的左右手迁移情况,分析实验结果发现:被试的左右手迁移作用明显;被试每次的尝试时间以及错误次数随尝试次数的增加而减少。
给初作镜画的人带来一定的困难,但通过训练被***会很快适应原先的习惯画法。
本次实验就是通过一个六角星形板的镜画练习来了解动作技巧形成的过程。
关键词:练习迁移1.引言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
它发生在两种学习之间,并产生一定的效果。
如果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叫正迁移;如果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起阻碍作用的叫负迁移。
镜画仪是心理学学习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主要用于练习效果的研究和动作技能的迁移研究;由一个金属双轨构成的六角星图案板、平面镜、挡板和电子表等构成。
2.方法2.1 实验目的:采用前后测验法检验右手镜画练习对左手的迁移作用。
2.2主试:赵慕华被试:卢峰2.3实验器材:镜画仪2.4实验步骤:2.4.1调试好仪器,被试面对镜子正坐,调节挡板,使被试不能直接从视线里看到图板,只能从镜中看到,固定挡板。
2.4.2 被试先用非优势手(左手)执笔,主试发出“开始”命令,被试先用探笔接触一下记时圆点,电子仪器开始记时。
然后被试在六角星的双轨内尽快画一遍,要求不能触及双轨任何一边或星外某处。
否则,就算一次错误,仪器会记录下并显示出来。
被试画完一遍须再接触一下计时圆点,让仪器停止计时。
被试用笔记录下画一遍所用的时间及错误的次数。
2.4.3被试再用优势手(右手)按同样的方法做镜画练习10遍,主试做好每遍记录。
2.4.4最后被试再用非优势手(左手)再做实验两次,主试记录。
3.结果非优势手(左手)实验所用时间优势手(右手)实验结果4.结论:(1)由实验可知,优势手(右手)对非优势手(左手)的练习有着明显的正迁移作用,在左右手之间的迁移也称两侧性迁移,即由身体一侧学会的技能迁移到身体另一侧。
镜画实验的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镜画实验,作为一种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起源于1910年,由心理学家D. Starch首创。
该实验主要用于研究动作技能的学习与迁移,探讨不同练习方式对技能形成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被试通过镜子观察并描绘图形,由于镜中图形的上下倒置特性,被试在描画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与平时不同的笔顺,从而为研究技能学习中的迁移提供了独特视角。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讨以下问题:1. 不同练习方式对镜画技能形成的影响;2. 优势手练习是否对非优势手完成任务具有迁移作用;3. 练习时间与镜画技能熟练程度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3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人。
其中,A组为优势手练习组,B组为非优势手练习组,C组为对照组。
2. 实验材料:镜画仪、图形板、计时器。
3. 实验步骤:(1)实验前,对所有被试进行优势手测试,以确定实验分组。
(2)A组进行优势手练习,B组进行非优势手练习,C组不进行任何练习。
(3)实验过程中,被试通过镜画仪观察图形,并在图形板上用笔描绘。
(4)记录被试完成实验所需时间,并统计描画正确率。
(5)实验结束后,对所有被试进行技能测试,以评估技能迁移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练习方式对镜画技能形成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发现A组(优势手练习组)和B组(非优势手练习组)在实验结束后,镜画技能熟练程度均显著高于C组(对照组)。
这表明,练习对镜画技能的形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2. 优势手练习对非优势手任务的迁移作用:实验结果显示,A组(优势手练习组)在非优势手任务上的表现显著优于B组(非优势手练习组)。
这说明,优势手练习对非优势手任务具有迁移作用。
3. 练习时间与镜画技能熟练程度之间的关系:随着练习时间的增加,被试的镜画技能熟练程度逐渐提高。
这表明,练习时间与镜画技能熟练程度呈正相关。
五、实验结论1. 练习对镜画技能的形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2. 优势手练习对非优势手任务具有迁移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镜画实验研究学习的迁移作用
周小囧
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系,南京210046
摘要
本实验旨在研究优势手的练习是否会对非优势手完成任务具有迁移作用。
研究者采用了镜画实验的研究方法。
通过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被试的右手练习对左手练习有较明显的正迁移作用;被试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但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
关键词
镜画实验学习迁移
1前言
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时往往会受到已获得的知识和学会了的技能影响。
一般地说,学习的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学习的迁移分为起积极作用的正迁移和起消极阻碍作用的负迁移。
研究学习迁移常用的方法是继续学习法和前后测验法,其中前后测验法是研究迁移最先使用的方法。
镜画实验即采用前后测验法。
自1910年斯塔奇(D.Starch)首创镜画实验以来,镜画仪成为研究动作学习最常用的心理实验仪器。
该仪器的实验方法是让被试通过镜子来看一个图形,用笔在图形上描画(镜画就由此而来)。
因通过镜子反射,和原图形相比镜中图像是上下倒置而左右不变,所以被试在描画时往往会出现与平常上下笔顺相反的画法,给初作镜画的人带来一定的困难,但通过训练被试会很快适应原先的习惯画法。
本次实验就是通过一个六角星形板的镜画练习来了解动作技巧形成的过程。
本次实验为教学实验,实验目的在于学习学习技能形成的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学习镜画实验来分析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学习绘制练习曲线,研究技能学习中的迁移并检验右手镜画练习对左手练习的迁移作用,学习对实验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法。
本实验的假设为:经过镜画练习,被试的学习迁移效果显著。
即描绘时间缩短并且错误次数减少。
2方法
2.1研究被试
2.1.1被试信息
本次实验共采用被试38名,均为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的本科二年级学生。
2.1.2抽样和分组
对所有被试进行镜画实验。
2.2仪器设备与材料
JGW-B1心理学实验台镜画仪单元与计时计数器单元、记录纸、笔
2.3实验设计
研究中,自变量为试验次数,因变量为被试画完一圈所需要的时间与错误次数。
本实验采取相关样本T检验的分析方法。
2.4实验操作程序与主要步骤
2.4.1指导语
‚实验开始前,请您端坐在实验仪前,将双手伸入袖套内,从另一端伸出,并观察报告自己是否能从对面的镜子里看出图像的倒影且看不到原始图像。
我们可以看到,在六角形轨道的正上方有两个计时圆点。
实验开始前,请您将探测笔笔尖轻触左边的计时圆点,等听到我说‘开始’时,迅速开始沿着六边形轨道移动探测笔,并尽量减少出轨。
注意探测笔不能离开轨道。
完成后,请轻触右边的计时圆点。
要求首先用非优势手完成一次实验,再用优势手完成十次实验,接着再用非优势手完成一次实验。
请又好又快地完成。
‛
2.4.2正式实验
实验开始前,首先由主试引导被试就坐,并宣读指导语。
询问被试是否能从镜面中看见完整的图像,若不能,则主试要将镜面调整至从被试的角度看原图被遮住而镜面图像完整。
被试清楚实验步骤后,主试开始做实验。
被试每完成一次实验,主试记录下其完成时间与错误次数。
在实验过程中,主试也可记录下被试每次实验中反应,作为研究学习迁移的材料。
3结果与分析
3.1描述性数据统计分析
图一描述的是总体被试采用优势手进行十次试验时的时间变化。
图二描述的是特定被试(周秋雨)采用优势手进行十次试验时的时间变化。
图三描述的是总体被试采用优势手进行十次试验时的错误次数变化。
图四描述的是特定被试(周秋雨)采用优势手进行十次试验时的错误次数变化。
3.2方差分析表
对实验数据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
表1 非优势手完成实验所用时间的方差分析表
变异源N 平均数df t p
第一次*第二次38 24.7591 37 6.512 0.00
第一次38 71.5081 37
第二次38 46.7489 37
由表中可看出,二者存在显著差异。
表二非优势手完成实验错误次数的方差分析表
变异源N 平均数df t p
第一次*第二次38 10.5789 37 3.987 0.00
第一次38 36.9474 37
第二次38 26.3684 37
由表中可看出,二者存在显著差异。
4讨论
由数据分析可知,右手镜画练习对左手镜画练习具有明显的正迁移作用。
实验中,通过练习,被试得出镜中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比,是上下倒置而左右不变。
因此,看着镜里的图形描画从左到右的线条时,要求平常的眼手协调;描画从上到下的线条时,则必须与平常的眼手协调相反;当描绘一条斜线时,则其上下成分与平常的画法相反,其左右成分与平常的相同。
概括了左右手练习的共同点后,有助于左手练习的提高。
实验中,主被试发现在六角星图案板的转折部分被试易出错,且常被卡在那不知所措。
而在直线部分,被试画得快且准确率高。
原因有二:1、实验要求被试尽快画完一周,所以在画直线的惯性下,易跑出转折点;2、在动作技能初步形成阶段,在动作转换和交替部分,被试回常常忘记动作间的联系。
由总体被试的时间曲线图可以发现:被试在开始学习不久后进步较大,但一段时间后进步趋缓,越到后来越趋向于平稳。
而由错误次数曲线图可以发现:学习刚开始进步较为明显,但后来错误次数又略有回升。
这可能与被试产生练习效应时的心理变化有关。
5结论
5-1
被试的右手练习对左手练习有较明显的正迁移作用。
5-2
被试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但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
6参考文献和附录
6.1附录
总体被试的实验数据
6.2参考文献
邓铸.应用实验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郑红.心理学实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