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言语交际的得体原则
言语交际原则

言语交际原则(一)合作原则言语交际是一种双边的或多边的言语行为,为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语言应用者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这就是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 P. Grice)于1967年提出的“合作原则”以及利奇(G. N. Leech)等人提出的“礼貌原则”。
格赖斯(H.P.Grice)认为,言语交际总是要相互合作的,通过合作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合作原则内部有四条准则,即适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1、适量准则适量准则指信息量要适度,以实际需要为标准:⑴言语交际时说出的话应当包含交际所需要的必要信息。
⑵话语信息量不超过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量少于交际目的所需要的数量,会造成话语的含糊、晦涩,形成理解困难。
例如下面的例子里回答者就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
例1问:昨天一天你去哪儿了?答:上午去学校上课。
只回答了“上午”做什么了,没有回答其他时间都做什么了。
所以,信息不完全。
例2信息量超出交际目的需要的数量,会造成话语的重复、罗嗦,使人厌烦。
例如马季的相声《打电话》中的“罗嗦”先生。
例3:(假如你最近遇到了一件烦恼事儿,正巧在路上碰到一位朋友,他正有急事出去。
)他跟你打招呼:——“很久没见面了,你好吧!”如果回答:——“还好。
”这样模糊地回答,符合当时情境下对方的话语意图,属于正常的交际行为;如果回答:——“好什么呀,最近倒霉透了。
”这种情况下,他就要停下来表示关心地询问你。
这实际上违背了对方“打招呼”的交际目的。
因此,信息量的适量与否,要根据语言应用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这不仅取决于发话人提供的信息,而且也取决于受话人的信息期待和需要。
另外,在特定的语境中,人们可能有意识地增加多余信息。
例如:火车上乘务员反复报站名,就是为了给乘客提供需要的主要信息。
2、质量准则质量准则指发话人保证发出信息的真实性:⑴发出的信息不虚假。
⑵信息有足够的证据。
诚实是一种美德,言语交际也不例外。
在交际时,不能把虚假的话当作真实的话说,否则就是欺骗。
语用的礼貌原则

语用的礼貌原则人们用言语交际,其实就是传递信息来影响受话人,实现双方的互动,以达到自己言语的目的。
在交际过程中,除了合作原则以外,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在言语行为中渗透尊重对方、保护对方自尊心的礼貌信息,是信息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这就要求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必须遵守社会礼貌规范。
礼貌原则也是对合作原则的完善和补充。
这些社会礼貌规范就是礼貌原则的内容。
礼貌原则包括六条准则。
1、得体准则得体准则指交际双方的言语要减少对别人不利的信息,尽量符合共同的习惯和心理,不要让别人感到不舒服。
例1:在饭店里吃饭。
服务员:——溜肝尖来啦!顾客甲:——我看看,我看看。
嗯,这是健康的猪肝。
如果这猪得了肝炎或肝硬化,颜色就不这样了。
例2:服务员:——口条来了!顾客甲:——我看看,我看看。
嗯,这就是猪舌头。
你看,这上边的点点,就是乳突,专门分泌唾液的。
唾液你们知道吗?就是哈啦子。
上面两个例子的说法都很不得体。
2、慷慨准则慷慨准则指交际双方的言语要减少利己的信息,尽量让对方从掩护行为和话语信息中获得有益的信息。
例1:奥地利电影《希西公主》中,希西公主的公爹——老国王处处跟别人“打岔”,一问三不知。
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说“太棒啦!”。
大家都以为他耳朵不灵。
实际上他是:“听喜欢的话就不聋,听讨厌的话就聋。
”能够做到听了讨厌的话像是没听见一样,这的确是极端的“慷慨大方”。
试想,和这样的人交流,一般不会有什么尴尬和不快。
3、赞誉准则赞誉准则指在言语交际行为中要尽量避免贬低对方、而应当多赞誉对方。
否则,就会导致交流失败。
例1:有次某影视摄制组到一所大学与高校学生交流、座谈。
剧组人员没有按时到会,千余名大学生等了一个多小时。
会议即将结束时,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责问:——你们是否觉得我们的时间不值钱?某演员回答道:——我觉得这位同学有点像《有话好好说》里的张秋生,把小事夸大了。
又说:——我还觉得你像记者,记者就是这样,喜欢猜测,猜测别人心里想什么。
浅议言语交际的原则和技巧

浅议言语交际的原则和技巧摘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言语交际的运用,特别是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大多数交际几乎都是在言语交际的基础上完成,为了使双方能够顺利、友好合作,避免在交际中出现尴尬、误会,理解言语交际的原则并能够熟练运用言语交际的技巧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言语交际;原则;技巧言语交际在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交际双方能够正确的遵守言语交际的原则并且可以灵活能运用言语交际的技巧,将对双方的合作顺利开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言语交际基本原则明确交际目的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说:“修辞以适应题旨情景为第一义,”《修辞学发凡》有这样一段话:可以说,语言说我们用来进行宣泄的工具,或武器。
我们倘若用武器来作譬喻,便也可说修辞是放射力、爆炸力的制造,即普通所谓有力性动人性的调查,无论如何,不能说是同立言的意旨无关的。
”[[1]]陈望道说的这段话就表明了他的观点,也就是言语交际是有目的的,而且都是为交际目的服务的。
所以,明确交际目的在言语交际中有着很突出的作用。
刘焕辉在《言语交际学》中说道:“言语表达的目的性,是说、写者依据自我因素来进行话语组织时首要解决的问题,不难设想,想表达的目的都我违背了,还谈什么交际结果呢!”[[2]]因此可以看出,在言语交际活动中,明确交际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言语交际都是伴随着一定的交际目的所产生和发展的,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坚持并遵守言随旨潜的原则,明确交际目的,是言语交际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只要目的明确了,那么交际双方之间的谈话就能够顺利、畅快的进行。
一位公司的新领导决定去和这个公司的一位老领导请教一些问题,由于初次见面有些紧张。
为了缓和气氛,就主动问老领导:“领导啊,您今年有80吗?”领导笑了笑回答说:“我都九十三了。
”于是这位局长就认为这位元老是单位最老的了。
老人说不是,还有一位92岁的。
局长又问:“那他现在在哪呢?”老人说他已经去世了。
言语交际的原则

1.合作原则.①尽量提供对方所需的信息,但不提供非所需的信息.②努力使话语真实.③努力使话语和正在进行的会话有关系.④努力使话语清楚,尽量避免话语含混不清、颠三倒四和产生歧义。
2.礼貌原则.①尽量少表示有损于他人的意见或态度,尽量多地表示使他人受益的意见或态度.②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扩大自己付出的代价.③尽量避免贬损他人,多称赞他人.④尽量减少与他人的不一致性.⑤尽量减少对他人的厌恶,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3.现实原则.在人们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如果不顾现实情况而随便断章取义,那么有许多话语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各种解释,其中除说话人原意以外的解释都是不现实的,甚至是荒唐的。
社交中得体的礼仪_演讲与口才_

社交中得体的礼仪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谈话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如何在交往中做到得体不失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礼仪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气和气亲切,表达得体。
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
与人谈话时,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不要离得过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
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
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
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交谈。
第三者参与说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
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
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需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谈话现场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地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几句。
不要只与一、两个人说话,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
也不要与个别人只谈两个人知道的事而冷落第三者。
如所谈问题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另找场合。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
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
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
如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对此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
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
对方发言时,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显出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要老看手表,或做出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谈话的内容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淫秽的事情。
一般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不径直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
与妇女谈话不说妇女长的胖、身体壮、保养的好等语。
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不究根问底。
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
教你如何说话——语言得体

教你如何说话——语言得体在人际交往中,如何说话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的沟通效果,还能让我们在社交场合中更加显得自信和受人尊重。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说话得体的建议:1.尊重对方:与他人交流时,要时刻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感受。
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听取对方的意见,并给予适当的回应。
展示出你对他人观点的尊重,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注意语气和语调:说话时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语调,要使其符合场合和对方的身份地位。
避免使用过分咄咄逼人或是过于客气的语气。
根据情况适当加入一些表达情感的语气词,但不要过度使用。
3.使用适当的词汇:选用适当的词汇是语言得体的重要部分。
避免使用粗俗、冒犯或不文雅的词语。
另外,要注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行业梗,以免与对方的理解产生障碍。
4.注意语法和发音:语言得体还需要注意正确的语法和准确的发音。
使用正确的语法可以使你的讲话更加清晰流畅。
良好的发音也能提高交流的效果,并使你的讲话更加易于理解。
5.适度使用幽默:幽默可以使交流变得更加轻松和有趣。
但是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要使用冷笑话或是刻意搞笑,以免造成尴尬或得罪对方。
适度地使用幽默可以增进交流的积极氛围。
6.合理运用身势语和面部表情:身势语和面部表情是补充语言表达的重要方式。
适当运用这些非语言信号可以使你的表达更加生动有趣,并有助于理解和沟通。
7.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讲话:在表达观点时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而啰嗦的讲话。
通过组织思维和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提高交流的效率,并保持对方的注意力。
8.关注对方的反应并作出相应调整:在交流中,要时刻关注对方的反应,并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
如果对方表现出不理解或不满意,可以寻找合适的方法重新表达自己的意思,以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9.尽量避免争吵和过激的言辞:在与他人交流时,尽量避免争吵和过激的言辞。
保持冷静并尊重对方的意见,可以避免产生冲突和争执,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10.学会倾听:倾听是有效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得体知识点总结

语言得体知识点总结语言得体是指在交流和表达中使用适当的词汇、语气和语法,遵循社交礼仪和文化传统,以尊重听者、满足交流需求和维护良好关系为目的。
下面就是语言得体的相关知识点总结:一、掌握适当用语1. 避免使用过于生动、粗俗或夸张的词汇,以免冒犯他人或引起误解。
2. 了解各种场合下适合使用的用语,如正式场合应使用礼貌、正式的用语,而非正式场合则可使用口语化、亲切的用语。
3. 注意语调和语气,以表达出自己的真诚和尊重,避免让人感觉不耐烦或无礼。
二、遵守礼仪1. 关心他人,注意礼仪和交往方式,遵循社交规则和文化传统。
2. 在社交场合中,与人交往应注重礼仪和仪态,如穿着得体、微笑、注视对方、表示感谢等。
3. 端庄、自信、尊重他人,不应放弃自己的原则。
三、遵循语法规则1. 了解语法规则,尽可能避免语法错误。
如主谓不一致、词汇搭配错误等。
2. 避免口语化的习惯用法和网络用语,应用标准化的语言,以提升内涵和素质。
3. 了解文化衍生的习俗和规则,并在表达中逐步培养多元文化意识。
四、注重交流效果1. 在表达中,语言应清晰、简单、直接,让人容易理解。
2. 听者提出的问题应及时解答,避免回避。
3. 对特定主题的讨论,应多采纳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掌握合适的讨论技巧,增进交流和彼此了解的效果。
笔者认为,语言得体是一个利用语言实现交流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
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沟通交流、传达信息、增进理解、发展自己。
希望提供以上知识点的回顾和提醒能够增加大家对语言得体性的认识和意识,注重各种情况和场合的体验,更好地维护和促进人际交往和社交关系。
浅析言语交际的原则

浅析言语交际的原则摘要:言语交际是人们的一项基本社会活动。
把握言语交际的规律和原则有利于交际目的地顺利达成。
本文把言语交际的原则划分为目的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和角色关系原则三个方面,并详细阐述如何利用这三个原则使言语交际获得预期的效果。
关键字:言语交际原则前言世界的运行是有规律可循的,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办任何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挖掘其深层次的规则和规律。
无规律而想办好事情,无异于鲁迅曾经嘲笑过的,抓着自己的头发想要离开地球。
言语交际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其交际效果必然要在一定原则指导下才会实现,倘若违背这些原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交际效果,甚至导致交际失败,产生相反的效果。
本文阐明了三项言语交际的原则,熟悉并自觉运用这些原则和标准会有助于我们实现交际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使我们在提高言语交际水平的过程中尽可能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一目的性原则——言随旨潜,主动调控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修辞以适应题旨情景为第一义,”书中写道:“可以说,语言是我们用来进行宣传的工具,或武器。
我们倘若用武器来做譬喻,便也可说修辞是放射力、爆炸力的制造,即普通所谓有力性动人性的调整,无论如何,不能说是同立言的意旨无关的。
”可见一切语言形式都是围绕着交际目的展开的,为实现交际目的而服务的。
所以我们把言语交际目的作为言语交际的第一原则。
刘焕辉在《言语交际学》中说:“言语表达的目的性,是说、写者依据自我因素来进行话语组织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难设想,想表达的目的都违背了,还谈什么交际效果呢!”1 明确交际目的据研究,人们言语交际的目的可大致归为以下五种:(一)传递信息或知识,如课堂教学、学术报告、现场报道等。
(二)引起注意或兴趣,此类言语是出于社交目的,或为了接触,或为了沟通,或为了表明自身存在,或为了取悦于人,如打招呼、应酬、寒暄拜访、主持人讲话等。
(三)争取了解和信任,如交谈、叙旧、拉家常、谈恋爱等往往意在交流感情,增进友谊,密切交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言语交际的得体原则
作者:陈花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第11期
引言
语用学是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准确表达和准确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的学科。
关于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和准则,国外学者先后提出了“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经济原则”“关联原则”等。
而国内学者提出了“得体原则”“审美原则”“码本通原则”“角色认同原则”“收效原则”等。
本文认为得体原则最有可能涉及表达者与接受者的种种因素,所以得体原则应是贯穿语用全局的原则。
关于得体原则,众说纷纭。
文章将列出关于得体原则的各种说法,指出各种理论的弊端,并对得体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进行简要说明。
一、“得体原则”的各种说法及不当之处
(一)何自然(1991)认为:“要说话合适,得体。
说话时就应该注意分寸,该说的就说,不该说就不说。
”[1]关于“得体”,其理论太宽泛,不利于对言语进行科学的分析。
(二)郑颐寿(1986)说:“文章的写作要注意语体、文体的风格得当,这条规律就是‘得体律’。
”[2]言语包括书面作品和会话作品,这个理论只适用于书面作品的分析,研究范围太窄。
再者,人们进行交际,总是围绕一定的目的意图展开的,该理论也没有涉及到语用目的意图。
(三)钱冠连(1997)提到“言语得体是一个带全局性的语用策略”。
在分析运用“权威策略”时认为:“礼貌是策略,不礼貌未尝不可以为策略……权威破坏了礼貌策略固然是一个方面,但用足了权威也可以使说话更有效果,达到说话目的。
关于是否符合文明礼貌或道德规范,还可以和社会学家好好商量……只要运用得是时候,是地方,合身份,运用权威的说话过程也可以是得体的言语行为。
”[3]文中用“效果”来检验言语“得体”是可取的,但把“效果”等同于“得体”是不妥当的。
根据语用学的含义,“得体原则”作为一种有解释力的语用原则,它必须成为一种合理的理解和表达的方式,所以单纯地把“效果”等同于“得体”,将无法准确说明为达到表达者的预期目的而怎么表达的实质性问题。
(四)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无法解释那些不合作的言语交际行为,于是利奇提出“礼貌原则”,对合作原则进行了有效的补救。
“得体”是“礼貌原则”下属最主要的准则。
与之相反,以索振羽先生为代表的学者把“得体原则”升格为原则,“礼貌”降格为其下的准则,“得体原则”与“合作原则”分工合作。
我们认为两者都存在不到之处,本文将在第二部分中进行说明。
(五)有学者以道德规范的伦理性来阐释“得体”。
学者李瑞华(1994)曾对“台上言欢,台下踢脚”的交际策略进行批判,认为那种用虚伪甚至欺骗的手段达到交际目的的“得体”不是真正的“得体”。
[4]陈炯(2001)提出“修辞的得体性,首先在于它的伦理性,把言语交际和道德规范相结合”。
[5]这种理论貌似用“礼貌”来阐释“得体”,一方面无法解释不合作的言语行为;另一方面遵守道德规范不至于取得预期的好的交际效果。
(六)笔者赞同《论言语交际的得体原则:争议与意义》一文中作者的观点。
作者从语境适应出发,认为得体是“表达者的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对交际目的和语境因素的适应程度”。
[6]它将涵盖目的、言语内容、言语形式、交际效果、语境等众多涉及表达者和接受者的因素。
二、得体与礼貌
关于得体原则与礼貌原则涵盖力、解释力的比较,我们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从言语交际的目的来看,人们言语交际总是围绕一定目的,试图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在交际的实际中,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有时选择礼貌,有时并不选择礼貌。
例如:在《红楼梦》抄检大观园一节中,探春斥责王善保家的搜她的身时说:“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扯我的衣裳。
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上了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
如今越性了不得了……”探春为维护自己作为大小姐的尊严,根据自己的身份和当时的情境,选择并不礼貌的言语对王善保家的进行斥责,她的话合时、合地、合身份,取得了很好的交际效果。
从交际目的来看,言语交际并非为了选择礼貌,而是围绕目的,使言语得体,达到最好的言语交际效果。
(二)从言语交际的过程来看,言语交际是一个循环的动态的过程,即参与者轮流扮演表达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在动态的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往往有不同的交际目的,他们既受到语境因素的制约,同时又能够借助一些语言手段来“操纵”语境因素,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从言语交际的过程来看,话语是一个被选择的过程,表达者所选的言语内容和形式尽量适切语境和言语交际的目的。
从交际过程来看,“得体原则指的是表达者的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对交际目的和语境因素的适应程度”,这个总结是非常符合言语交际过程的实际的。
(三)从言语行为来看,利奇提出“礼貌原则”,目的是补救“合作原则”,帮助格赖斯无法解释的不合作现象。
利奇把言外行为分为竞争、和谐、合作、冲突四大类。
礼貌原则对合作与和谐类言语行为能进行有效分析,但对于冲突和竞争类言语行为则无法进行解释,而且礼貌是一个连续系统,其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中间地带”。
然而在“中间地带”,并非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比如:十年动乱期间,葛洲坝工程科学设计的二十九孔泄洪闸方案被无理否定,代之以缺乏科学根据的十九孔方案。
通过多次调查了解,周总理以严厉的口吻对工程指挥负责人说:“长江出了乱子,不是一个人的事,是整个国家,整个党的事,是要载入党史的问题。
”总理从国家利益出发,根据事实以及葛洲坝的实际情况说话,是非常得体的。
可以说,礼貌是相对的,不礼貌未必是不得体的。
(四)考察英语“Tact”(得体)释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Tact”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交际对象:别人;②交际方式:说或做;③交际情境;④交际的礼貌准则:避免冒犯;⑤交际效果:快悦和微妙的感觉。
由此可见,“得体”比“礼貌”的涵盖力强,覆盖面也广得多。
至于索振羽先生提出“得体原则”应与“合作原则”分工合作的观点,我们认为“合作原则”要求的适量、质真、相关、清楚、明白、有话直说,都是为了在直截了当的言语交际中,使话语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从而取得最佳交际效果。
而“得体原则”已涵括目的、言语内容、言语形式、效果、语境等众多的因素,所以它比“合作原则”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和涵盖力,理应是最高的交际原则,没必要把“合作原则”作为交际原则单独列出来。
三、总结
文章通过对各家“得体原则”的分析,认为“得体原则指的是表达者的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对交际目的和语境因素的适应程度”的涵盖力和解释力最强。
文章的第二部分,从言语目的和交际的实际出发,认为礼貌解释不了许多不礼貌的现象;而且从“礼貌”本身这个连续统来看,“不礼貌”未必不能取得最好的交际效果,所以礼貌未必得体,得体未必礼貌。
“得体”比“礼貌”更有解释力和涵盖力。
文章最后简要说明了“合作”不必是原则,最终得出“得体”理应是最高的交际原则。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郑颐寿.辞章学概论[ 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
[3]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4]李瑞华.语用的最高原则——得体[J].外国语,1994,(3).
[5]陈炯.中国文化修辞学[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6]林大津谢朝群.论言语交际的得体原则:争议与意义[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2005,(6)
[7]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何兆熊、蒋艳梅.语境的动态研究[J].外国语,1997,(6).
[9]郑荣馨.语言得体艺术[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2.
(陈花,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