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完整版)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

试论会话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一.会话中的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理论是理解自然语言的一种学识,它是由格莱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讲座中提出。
这个理论提出,谈话的参与者都必须有把谈话进行下去的愿望。
所谓成功的言语交际需要会话双方互相合作互相配合,要求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
正是交谈者的这种配合,使得他们能够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
交谈者在交际中所遵循的那些原则和准则就是所谓的“合作原则”,即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
合作原则又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1)质量准则( The Maxim of Quality):A.不要说自已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B.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2)量的准则( The Maxim of Quantity):A.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实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
B.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
3)关联准则( The Maxim of Relation):说话要贴切。
4)方式准则(The Maxim of Manner)表达要清楚A.避免晦涩的词语B.避免歧义C.说话要简要(避免赘述)D.说话要有条理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在实际交往中,人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遵循这四条准则,甚至有时是故意违反这些准则。
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人们故意违反这些准则中来,探究隐含在语言之下的那些言外之意,有时会达到幽默的效果,有时却会引起听者的误解,以至于有时说话者不得不额外的注以解释。
例如在(1)对话中:女孩:我漂亮吗?男孩:你带眼镜的时候很漂亮。
在这个对话中女孩所期待的回答是:是的,你很漂亮。
这样也遵守了合作原则。
但偏偏男孩没这样回答,也就是说他违反了合作原则,所以令女孩产生了误解,她完全有理由这样想:“那就是说我不带眼镜的时候很丑了”。
而男孩为了不让女孩误解,赶紧接着说“你不带眼镜的时候更漂亮。
”以此来消除前句话有可能带来的负面的效果。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摘抄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摘抄
《语用学原则》(Principles of Pragmatics)是朗文公司(Longman Group Limited)于1983年出版的一本书,作者为利奇(Leech)。
该书中体现了利奇的代表性语用学思想,并被广泛应用于人际交往的语用学研究。
以下为《语用学原则》的部分摘抄内容:
- 合作原则:指在言语交际中,参与者要努力保持一致,遵循合作的原则,以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 礼貌原则:指在言语交际中,参与者要尽量减少不礼貌的表达方式,遵循礼貌的原则,以体现对他人的尊重。
- 关联原则:指在言语交际中,参与者所说的话要与语境相关,遵循关联的原则,以避免产生歧义。
- 表达原则:指在言语交际中,参与者要尽可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遵循表达的原则,以确保对方能够正确理解。
这些原则对于理解和分析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礼貌原则的定义

礼貌原则的定义
礼貌原则是指在言语交际中应遵守的社会礼貌规范。
礼貌原则是对合作原则的补充和完善,是对不礼貌信念的表达的减弱。
礼貌原则的六条准则是:
1.得体准则:尽量减少有损于别人的观点,尽量增加有益于别人的观点。
也就是要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多使别人获益。
2.慷慨准则:尽量减少有益于自己的观点,尽量增加有损于自己的观点。
也就是要尽量少让自己获益,多使自己吃亏。
3.赞誉准则:尽量减少对别人的贬损,尽量增加对别人的赞誉。
4.谦虚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赞誉,尽量增加对自己的贬损。
5.一致准则:尽量减少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尽量增加与别人在观点上的共同点。
6.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对别人的反感,尽量增加对别人的同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语言学家。
第七章__言语交际原则

• (一)话题安全准则 • 要求在言语交际中少涉及给自己、他人或 社会带来意外的话题。 • 1、针对个人的话题安全 • 2、针对社会的话题安全
• (二)对象安全准则 • 指向传播范围和交谈对象。
• (三)地点安全准则 • 在谈论对自己、他人或社会、国家的安全容易造 成威胁的话题,要特别注意交际地点的选择。
• 席中,汪太太拍手道!“好了,好了。方先生愿意了。 这两位小姐是谁,天机还不可泄露。处厚不要说出 来”。 • 汪先生蒙太太这样密切地吩咐,说:“你们明天 来了,自然会知道。别看得太严重,借此大家叙叙。 假如两位毫无意思,同吃顿饭有什么关系,对方总不 会不这个作为把柄上公堂起诉,哈哈。我倒有句忠言 奉劝,这战争看来不是一年两年的事,要好好拖下去 呢!等和平了再结婚,两位自己的青春都跟着蹉跎了。 莫遣佳期更后期.,这话很有道理。两位结了婚,公私 全有好处。我们这学校大有前途,可是一时请人不容 易,像两位这样的人物我不是常和你讲他们两位的, 肯定屈就,学校决不放你们走。在这儿结婚成家,就 安定下来,走不了,学校借光不少。我兄弟呢,这话 别说出去,下学期也许负责文学院,教育系要从文学 院分出去变成师范学院,现在教育系主任当然不能当 文学院长了。兄弟为个人打算,也愿意千方百计扣住 你们,并且家眷也在学校做事,夫妇两个人的收入, 生活负担并不会增加……”
•
著名文学家梁实秋晚年生活在台湾, 常到一个叫“渔家庄”的饭店请客、用餐。 有一天,他请的客人不喝酒,梁实秋告诉 服务员饭和菜可以同时上来。可菜上齐了, 迟迟不见米饭端上来。梁实秋招呼服务员: “小姐,是不是稻子还没有收割呀?”服 务员立刻明白了意思,笑着回答:“您稍 等,正在插秧呢!”
• 《围城》节选
特殊情况:说话人有时看似违背了关联准则, 却未必就是对交际持不合作的态度。 如甲:今晚咱们看电影去吧? 乙:我明天要考试。
浅谈会话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

浅谈会话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提要:从已有研究看来,对于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大致有三种认识:一是认为合作原则高于礼貌原则,二是认为礼貌原则高于合作原则,三是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存在着一种进退相让的关系,合作原则多一点则礼貌原则少一点,合作原则少一点则礼貌原则多考虑一点。
本文试从事例中证明第三种观点。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一、格赖斯会话合作原则格赖斯认为会话双方之所以能够进行交流是因为都遵守了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使会话双方在会话中互相配合以达到互相理解的目的。
会话合作原则的内容包括:量准则:使自己的话提供充分而不多余的信息;质准则:说自己认为是真实或有足够证据的话;关系准则:说话要切题;方式准则:话语在表达上要清楚明白简洁而有条理,并且避免歧义。
而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违反会话合作原则的例子多不胜数。
格赖斯的真正贡献在于他进一步指出,如果说话人有意违反合作原则,又能被听话人理解,并默许听话人作不同理解,那么就会产生“会话含义”(指交际中,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各项准则而产生的话语意义)。
(1)甲:你现在一个月能拿多少钱啊?乙:不多。
以上甲乙两人的对话中,“乙”违反了会话合作原则的“量准则”以此表达他不愿意透露自己收入的想法。
与此同时,“乙”也违反了“方式准则”,没有清楚明白得回答“甲”的提问。
(2)Visitor: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what you have done for me.Guide: Not at all. This is the least I could do.以上是旅客和导游之间的对话,旅客表达了对导游的感谢,而导游出于礼貌而说了谦虚的话,因而违反了“质准则”。
(3)甲:介意我开一下窗户吗?乙:今天挺冷的。
以上两人的对话可以看出:“乙”违反了合作原则的“关系准则”,因而会产生会话含义:“乙”不同意“甲”开窗户。
二、利奇礼貌原则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要求人们在会话中相互合作,实际生活中人们却经常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至于为什么人们会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利奇认为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大都与礼貌有关,于是提出“礼貌原则”以“援助会话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间的关系

论文思路:
• 1、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作用不同,相互交融相互制约。 • 2、从例(1)(2)中看出制约性,在遵守某一原则的前 提下贬损着另一原则。 • 3、从例(3)中看出二者的互补性,所占份额的互补。 • 4、实际交往中,以礼貌原则为先。 • 5、诚意原则,作为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补充,三者是 在双方愿意交谈的情况下起作用。 • 6、在交际活动中,三原则共同起作用,有助于交际的继 续。
•
• • •
例(3)A:How old are you ? B1:I’m 30. B2:I am as old as my age. B3:I’m nearly 30. B1的回答完全遵守了合作原则,合作值最大。 B2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年龄,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B3处于部分合作的立场,合作值居于中等。 但从礼貌值看,B2的礼貌值高于B1,以幽默的方式既回答了A的问题, 又使自己不处于尴尬的位置。
• 例(1)A:你觉得我男朋友怎么样? B1:他今天打扮不错。 B2:我觉得他不怎么样,还不如你的前男友呢。 B1的回答是基于礼貌原则的一致原则,有意的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量的 准则。 B2则把自己的内心想法直接说出来,符合合作原则的要求,但在一定程 度上违反了礼貌原则,不利于双方的后续交谈。
• 例(2)A:刚过九点没多久,你说,现在去洗澡,水会不会不热啊? • B1:应该不会吧,要不你再等等。 • B2:我又没还没洗澡,怎么知道水热不热啊。 B1和B2都不能准确地说出水到底热不热。 B1出于礼貌的需要,不想让A失望,于是故意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 原则,把话说的模棱两可。 B2清楚明白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想法,遵守了合作原则但违反了礼貌原 则。 从例子得出二者关系:制约性 在某种程度上遵守合作原则,就要在相同程度上贬损礼貌原则; 在多大程度上遵守礼貌原则,也要在相同程度上违反合作原则。
会话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会话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摘要: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人们语言交际中需要遵守的语用原则。
合作原则可以使人们的言语交际顺利进行。
礼貌原则则解释了人们为什么在说话的时候有时候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
无论在相同或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一直是会话双方必须遵守的主要原则,但礼貌原则也是会话的一种语用策略。
本文就此探讨了二者在日常会话中的关联性,揭示了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合理运用对会话成功展开的重要性。
关键词: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礼貌原则一.引言近年来,语用学研究已成为国内外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美国语言学家、哲学家Grice 的会话含意理论提出言语交际时要遵守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说话双方要相互合作。
但是,人们在交际中又往往不遵守这些准则,甚至故意违反这些准则。
Grice 认为,当人们在交际中发觉对方故意违反这些准则时,他们就据此进行语用推理,从而推导出他所说话语中有意超越字面意义的隐含意义。
Grice的这种观点引起语用学界的兴趣, 其中讨论较多的是人们在言语交往中既然要遵守合作原则, 那为什么又要故意违反这个原则?Brown和Levinson等学者提出了语言使用的礼貌问题。
Brown和Levinson提到言语交际涉及社交关系与文化, 因而存在礼貌策略问题; Levinson则认为, 如果要解释为什么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故意违反合作原则, 让听话人去意会说话人的真正意图, 那就是因为礼貌, 于是他提出了言语交际中要遵守的礼貌原则。
他认为,合作原则不尽完善,礼貌原则可以“援救”(rescue )合作原则,与合作原则相益补,礼貌原则可以用来合理地解释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为什么要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准则。
二.会话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是Grice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
言语交际艺术知识点

言语交际艺术本章重要知识点:言语交际、言语交际的原则。
本章主要问题: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于说或写,并存在于所说或所写中的一套音义结合的词汇、语法系统。
言语是使用中的语言,是一种说或写的行为和这种行为的结果,也叫话语。
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具体说是交际工具与工具在交际中的运用的关系。
语言是从言语(即话语)形式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言语是社会成员各种交际活动中千姿百态的话语形式,是全民语言的个别实现或具体表现。
换句话说,语言一经使用就叫言语。
言语交际的形式:口头交际、书面交际、电路交际、网络交际。
言语交际的要素:1、交际活动的参与者——主体要素;2、参与者的交际动机——主观要素;3、用来交际的话语及其辅助手段(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核心要素;4、交际环境——客观要素。
其中,“话语及其辅助手段”这个核心要素,是人们赖以进行交际的最重要的手段。
交际环境:交际环境是言语环境,通常称为语境,是指言语活动的客观环境。
语境: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语境是指一定言语活动中,或口语中的前言后语,或书面语中的上下文的环境;广义语境是指言语交际的场景和背景。
语境的功能:1、语境的制约功能。
语境的制约功能是指在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对言语结构线索的限定作用,这种作用是由话语组合的线性特点所决定的,是针对说者和写者而言的。
2、语境的解释功能。
语境的解释功能是指借助相关的语境因素,去理解言语含义的作用,是针对听者和读者而言的。
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角色原则、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协调原则等四个方面。
角色原则包括:定位准则、风格准则。
合作原则包括: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
礼貌原则包括:平等准则、尊重准则、同情准则、谦虚准则、赞美准则、激励准则。
协调原则包括:得体准则、合意准则和接近准则。
言语交际的角色原则的准则:1、定位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言语交际的第一个原则是由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解释了
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它的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会话含义是怎样产生的,但合作原则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会话准则以含蓄地、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为了弥补这种不足,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提出了礼貌原则以“援救”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主要包括四大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
数量准则有两条要求:
1)所说的话应该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2)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质量准则同样有两个要求:
1)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关联准则则要求所说的话要有联系性。
最后一个方式准则则是尽可能追求说话的清楚明了。
这方面有四个要求:
a)避免晦涩
b)避免歧义
c)简单明了
d)井井有条
格莱斯发现每当违反一项准则时就会产生会话含义。
他对准则的违反情况做了区分,概括出以下四种。
1)说话人悄悄地不加声张地违反一条准则。
在这种情况下,他有可能是欺骗对方或将对方引入歧途。
2)说话人公开声明不予合作。
如“无可奉告”、“我不想谈”便是典型的表示,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必然导致交际的中断,因此,不会产生会话含义。
3)说话人面临着准则之间的冲突,处于两难的境地。
他可能满足信息数量的准则,而违反质量准则。
这种情况可能产生会话含义。
4)说话人可以蔑视某一准则,公然不去执行。
而尽管某些准则表面上被违反,但在更深的层次上仍然起着作用。
这是一种真正通过违反准则产生会话含义的情况,也是我们讨论的中心。
格莱斯也注意到人们在实际会话中常常不遵守这些原则,有时故意违反某些原则,这就使得听话者要通过说话者话语的字面意义推测出话语的真正含义。
格莱斯提出了合作原则以及人们不遵守合作原则而产生会话隐涵,但他并没有指出人们为什么要违反合作原则。
Brown,Levinson和Leech等在后来的研究中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提出了礼貌原则,认为人们在会话中之所以违反合作原则是出于礼貌的原因。
Leech的礼貌原则有一下方面:
1)得体准则
a使他人受损最小
b使他人受惠最大
2)慷慨准则
a使自身受益最小
b使自身受损最大
3)赞誉准则
a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
b尽力夸大对他人的赞扬
4)谦虚准则
a尽力缩小对自身的赞扬
b尽力夸大对自身的贬损
5)一致准则
a尽力缩小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分歧
b尽力夸大自身和他人之间的一致
6)同情准则
a尽力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厌恶
b尽力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
中国学者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的要求:
A)少损人利己
B)少贬人扬己
C)多赞同他人
格赖斯认为,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人们可以故意违反某一准则,说假话空话过头话或“半截话”,说风马牛不相及的话或歧义罗嗦的话,以及拐弯抹角不直截了当等等。
但他的理论解释了会话含义是怎样产生和理解的,却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会话准则,表达如此之多的话语间接含义。
利奇礼貌原则的提出,弥补了合作原则的不足丰富发展了“会话含义”理论。
利奇发现,不少情况下,人们违反合作原则的准则是出于礼貌的考虑和需要,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的意念的表达减弱到最低限度。
利奇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在言语交际中,人们出于对礼貌的考虑而违反了合作原则的现象屡见不鲜。
下面举个例子:
甲和乙是高中的校友乙比甲高两级,偶然一次他们在校园里认识成为好朋友,乙高中毕业上了大学,当时甲偷偷看了乙填报的志愿,高考结束后与乙填了同一所大学。
甲也被这所大学录取了。
到了大学后,甲开始暗恋着乙但出于女生的矜持她不好意思说自己喜欢乙。
甲把这件事告诉了好朋友丙。
乙快毕业了他们三个人一块吃饭,丙想趁机撮合他们俩,丙对乙说:甲太好了什么事都替别人着想,人长的漂亮,学习也很好,谁要娶了她辈子就享福了,你要是娶了她你肯定会幸福一辈子的。
乙说:今天这饭挺好吃的只可惜以后吃不到了你们俩还有两年的时光好好珍惜吧。
丙有心给他俩牵线,但没有明说,她违反数量准则,是出于礼貌的考虑,不想让甲“感到局促难堪”乙听出了丙的意思,故意岔开话题,用违反关联准则的方式来委婉拒绝丙的提议。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相互结合,是一个互补互助的关系。
用这两个原则可以解释很多言语交际的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礼貌原则挽救了合作原则”。
但在日常交流中,人们既不遵守合作原则,也不是出于礼貌的原因的话语也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
我发现在大学里的言语交际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1)两个不认识的人初次见面,这时的言语交际以遵守礼貌原则为主。
2)已经认识但是并未上升到朋友关系的一群人交流,这时候的言语交际往
往既不遵守合作原则也不遵守礼貌原则。
例如A,B和C是一个班的学生,
某次三人见面。
A说:“呦,这么巧又遇见你们俩了,往哪儿去呀这是?”
B:“我到那边有点儿事”C:“B真忙啊,哪来这么多国家大事呀。
”
在这段对话中,B的回答基本没有传递任何信息,显然违反了合作原则量
的准则,但B绝不是为了礼貌才这么说的,B的回答完全是敷衍了事。
同
样C根本不了解B在干什么就说他很忙,显然是没有根据的话,违反了合
作原则质的要求。
同时C又说哪来这么多国家大事呀,显然带有讽刺挖苦
的意味,又违反了礼貌原则的要求。
3)非常熟悉的人之间。
这时候的言语交际多遵守合作原则,以传递信息为主。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礼貌原则可以作为合作原则的补充,但不能说礼貌原则解决了合作原则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他们并不是出于同一层次。
人们在日常会话中违反合作原则有多种原因,而礼貌原则也只能作为其中一个原因。
虽然人们在日常会话中的确有许许多多出于礼貌原因而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但既违反合作原则又非出于礼貌的原因的话语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一现象不可忽略。
对于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的关系问题,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
一是认为合作原则高于礼貌原则,会话中应注重信息,毫不含糊地传递信息,因而,对礼貌的考虑应让位于对合作原则的考虑。
二是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之间存在着一种进退相让的关系,要么违背礼貌原则,多考虑点合作原则。
三是认为礼貌原则比合作原则具有更大的约束力。
而我倾向于第三种观点,也是大部分人比较认同的观点,理由有二。
第一,礼貌原则优先合作原则。
对方的配合不是时时,事事都有保证的而是要靠礼貌行为去寻求或维护。
利奇说:“合作原则在会话中起着调节说话人说话内容的作用,它使说话人在假设对方乐于合作的前提下能进行交际。
但礼貌原则具有更高一层的调节作用,它维护了交谈双方的均等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
只有在这个大前提下人们才可能进行正常的交际”。
我们平常所说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是正反两面的例证。
第二,为了遵循合作原则而违背礼貌原则时,一般要先表示歉意,或者征求对方的同意,如“恕我直言”,“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说”等,而为了遵循礼貌原则而违背合作原则时,一般无须表示歉意,汉语中没有“恕我委婉”一说便可证明。
还有,医生宽慰身患绝症的病人使用的“善意的谎言”以及生活中的某些反语玩笑话等也是出自礼貌的要求。
第三,人们一般不公开要求对方对自己礼貌,而是要求对方不必太客气;另一方面,人们则经常要求对方遵守合作原则,而不是违背它。
比如“别客气有什么意见尽管提”就是鼓励对方违背赞誉准则,但要坚持数量准则。
由此可见礼貌原则比合作原则更具约束力,难以使说话人违背它。
另外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不同的交际场合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合作原则要让位于礼貌原则。
而在普通的会话中应以合作原则为主,以便于信息的传递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