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作原则到礼貌原则

合集下载

(完整版)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

试论会话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一.会话中的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理论是理解自然语言的一种学识,它是由格莱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讲座中提出。

这个理论提出,谈话的参与者都必须有把谈话进行下去的愿望。

所谓成功的言语交际需要会话双方互相合作互相配合,要求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

正是交谈者的这种配合,使得他们能够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

交谈者在交际中所遵循的那些原则和准则就是所谓的“合作原则”,即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

合作原则又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1)质量准则( The Maxim of Quality):A.不要说自已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B.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2)量的准则( The Maxim of Quantity):A.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实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

B.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

3)关联准则( The Maxim of Relation):说话要贴切。

4)方式准则(The Maxim of Manner)表达要清楚A.避免晦涩的词语B.避免歧义C.说话要简要(避免赘述)D.说话要有条理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在实际交往中,人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遵循这四条准则,甚至有时是故意违反这些准则。

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人们故意违反这些准则中来,探究隐含在语言之下的那些言外之意,有时会达到幽默的效果,有时却会引起听者的误解,以至于有时说话者不得不额外的注以解释。

例如在(1)对话中:女孩:我漂亮吗?男孩:你带眼镜的时候很漂亮。

在这个对话中女孩所期待的回答是:是的,你很漂亮。

这样也遵守了合作原则。

但偏偏男孩没这样回答,也就是说他违反了合作原则,所以令女孩产生了误解,她完全有理由这样想:“那就是说我不带眼镜的时候很丑了”。

而男孩为了不让女孩误解,赶紧接着说“你不带眼镜的时候更漂亮。

”以此来消除前句话有可能带来的负面的效果。

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言语交际是一种双边的或多边的言语行为,为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语言应用者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这就是美国哲学家格赖斯于1967年提出的“合作原则”以及利奇等人提出的“礼貌原则”。

下面我就结合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探讨一下这两个问题。

(一)合作原则美国哲学家格赖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次提出:在所有的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与听话人都有一种默契和合作,使整个交际过程所说的话语符合交流的目的和方向,从而使交流得以有效、顺利地进行。

这就是“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内部有四条准则,即1.适量准则、2.质量准则、3.关联准则、4.方式准则。

1、适量准则适量准则指信息量要适度,以实际需要为标准:⑴言语交际时说出的话应当包含交际所需要的必要信息。

⑵话语信息量不超过所需要的信息。

例:问:昨天一天你去哪儿了?答:上午去学校上课。

只回答了“上午”做什么了,没有回答其他时间都做什么了。

所以,信息不完全。

2、质量准则质量准则指发话人保证发出信息的真实性:⑴发出的信息不虚假。

⑵信息有足够的证据。

例1:从前有十个人,相约每人带一壶酒来聚餐。

其中一个人想:我带一壶水去,和他们的酒放在一起,谁也不会知道是谁带的。

殊不知,别人也和他想的一样,都带了水来当白酒。

结果到喝酒时,每个人倒了一杯,发现一点儿酒味也没有。

都以为是自己那壶水,也不好说酒淡,反而啧啧称赞:“好酒!”“好香啊!”这个笑话中,每个人喝的都是水,却称赞“好酒!”,因此每个人发出的信息都是虚假的。

3、关联准则关联准则指发出的信息与话题和对方的谈话内容有关联性或相关性。

发话人不能说对方不感兴趣的话题,受话人不能频繁转移对方的话题,或者避而不答,答非所问,更不能离题万里。

4、方式准则方式准则指选择对方能够顺利理解的方式设计编排信息。

交际时,如果所说的话晦涩难懂,含有歧义,或者重复罗嗦,杂乱无章,都会造成误导,使人无法了解,影响交际。

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研究【摘要:】言语交际在人与人的合作交流中越来越重要,每个人都需要对话,需要有人理解。

但是说话不能信口开河、随口而出,而有它语言的准则。

本文将从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通过举例、分析和得出总结来说明这两大原则的重要性和联系。

并提出一些自己在这两个原则上的看法。

【关键字】合作礼貌交际原则【正文】年少时单纯无忧,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拓宽,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已经变得与原来不一样了。

尤其是在言语交际方面,上了大学,就已经注定要有新的面貌,新的精神状态。

由于生活里少不了交际,而交际中我们多通过言语表达,这让言语交际的一些原则尤为重要。

一、合作原则早在1967年,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出了“合作原则”。

格赖斯认为,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

因此,格赖斯(H.P.Grice)提出了会话中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简称CP)。

格赖斯在《Logic and Conversation》(1975)一文中认为人们在交际中遵守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原则和一些次原则。

准则有数量原则、质量原则、关联原则和方式原则。

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含义,又相互联系。

礼貌原则是对合作原则的补充。

一、数量原则数量原则中,首先要想到的是所需信息量,也就是信息量应该满足所需。

比如打电话要有对方的号码,就如同投信首先要有短信,总不能发个空信息吧,就算没有人会否定你,可是那毕竟是个浪费财力时间的活儿,所以还是不做为罢。

打电话若没有对方号码,那就实现不了通讯联系的功能了,当然,若愿意另选其他联系方式,那是另一回事了。

这是在所需信息量的满足上讲,生活中我们突然需要联系某个人,又或者需要请教别人的时候,发现没有对方联系方式、请教的问题还没有具体准备好,那前期所做的都是无用功,性子再急也没有用。

说话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说话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说话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言语交际的第一个原则是由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解释了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它的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会话含义是怎样产生的。

但合作原则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会话准则以含蓄地、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为了弥补这种不足,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提出了礼貌原则以“援救”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主要包括四大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

数量准则有两条要求:
1、所说的话应该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2、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质量准则同样有两个要求:
1、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浅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浅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大四结课小论文,供参考,jinjiache浅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

但这两个原则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情形有所不同,在社会交际中的价值也不一样。

第一次提出会话原则的是美国哲学家格赖斯(Grice),他提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交际者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在这中间,他提出了“会话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所谓的合作原则,基本含义就是交际双方需要围绕共同的交谈目的而配合。

言语交际的双方都有相互合作、以求交际成功的愿望,所以,交际中一方的话语若在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另一方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其违反合作原则的隐含意义,即“会话含义”,从而使交际得以继续。

具体而言,会话合作原则包括以下若干条准则和次准则:1.量的准则(Maxims of quantity)。

它体现为如下次准则:按交谈目的的需要提供足够量的信息;不要提供比需要更多的信息。

2.质的准则(Maxims of quality)。

它体现为如下次准则:不要说明知是不真实的话;不要说明知是缺乏证据的话。

3.关联准则(Maxims of relation):指说话要相关。

4.方式准则(Maxims of manner)。

它体现为如下次准则:避免灰色的表达;避免歧义;说话要简洁,避免不必要的罗嗦;说话要有条理。

会话原则的总原则是“每个参加交谈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无疑适用于所有的语言。

但其具体的准则却难以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

格赖斯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只是解释了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人们的会话含义是如何产生和如何理解的,但没有说明为什么有的时候人们又要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些准则,在交谈中不用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有时候甚至是说东话西、拐弯抹角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

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eech)在会话原则的基础上,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

浅谈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浅谈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浅谈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语用学(Pragmatics)是一门关于人们在自然语言中的实际使用的学科,它的研究重点是研究交流的理论和实践。

语用学的研究认为,人际中的合作是语言交流的本质,合作原则是交流过程中不可分割的。

从语用学角度讲,语言运用者之间的关系是由共同理解合作原则所决定的,而这种共同理解是基于彼此的礼貌,也是语用学研究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语用学认为,语言使用者应该尊重彼此,并以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当说话人和听说者之间有一定的合作关系时,它们的行为应保持和谐。

因此,合作原则可以理解为语言使用者之间的交流过程中的最基本要素,由听说者和说话者共同确定的一种交流行为准则。

它体现了语言使用者之间的愿望和需求,也是语言沟通的基础。

合作原则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关于如何理解对方发言的一个基本原则。

语用学家认为,合作原则及其礼貌原则是交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它们是为了保证交流双方之间的共同理解而设定的。

首先,合作原则要求说话者和听说者遵守一定的话语习惯和礼仪,以保证说话者的发言得到良好的理解。

这种话语习惯和礼仪的遵守,包括言语的礼貌、正确的说话方式、适当的说话语气等。

其次,合作原则要求说话者和听说者尊重对方的意见,允许对方接受或者拒绝他们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它要求双方尊重和保护彼此的利益,在交流中确保双方的利益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达到彼此的共赢。

礼貌原则的研究也是语用学的重要部分,它旨在解释社会伦理的基本准则,以及参与者在社会交往中应该遵守的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的核心是尊重和关怀,即尊重别人的话语和行为。

换句话说,礼貌原则就是尊重自己和他人、关爱他人、接纳他人的不同意见和看法。

因此,遵守礼貌原则,对任何社会活动都是必要的,它是谨记和表达当前社会基本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环。

它们不仅是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基本要求,而且是认识、尊重他人和社会伦理及公共道德的基础。

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

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

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言语交际是人类社会中最为基本的交流方式之一,而在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合作原则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应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交际任务;而礼貌原则则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应该尊重对方,保持良好的交际关系。

下面将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

首先,合作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例如在工作中需要与同事协作完成任务,在学习中需要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在家庭中需要与家人沟通交流等等。

在这些交际过程中,合作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工作中,如果我们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团队的利益,那么就会导致团队合作效率低下,任务难以完成。

因此,在交际过程中,我们应该时刻关注交际双方的利益,尽可能地配合对方,共同完成交际任务。

其次,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也非常重要。

礼貌原则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应该尊重对方,保持良好的交际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例如与老师、同学、朋友、家人等等。

在这些交际过程中,礼貌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与老师交流时,我们应该尊重老师的意见,不要随意打断老师的发言;在与同学交流时,我们应该尊重同学的感受,不要轻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通过这样的交际方式,我们可以建立良好的交际关系,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最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是相互关联的。

在交际过程中,如果我们只注重合作而忽视礼貌,那么就会导致交际关系的破裂;反之,如果我们只注重礼貌而忽视合作,那么就会导致交际任务的无法完成。

因此,在言语交际中,我们应该同时注重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尽可能地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交际关系。

综上所述,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运用这两个原则,我们可以建立良好的交际关系,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提高交际效率,达到交际目的。

浅析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大学生日常交际中的应用

浅析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大学生日常交际中的应用

浅析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大学生日常交际中的应用大学生日常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应用原则,对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日常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在大学生交际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浅析。

合作原则是指在交际过程中,各交往方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达到交际目的的原则。

合作原则的核心是相互合作、互利共赢。

在大学生的日常交际中,合作原则的应用体现在互帮互助、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等方面。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共同备考考试;朋友之间相互照顾关心,共同度过难关。

礼貌原则是指在交际过程中,表现出尊重、友善、谦虚、让步等态度,以取得对方的好感和支持的原则。

礼貌原则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他人。

在大学生的日常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应用体现在言辞礼貌、态度友好、尊重对方等方面。

与人交谈时用词得体、不侮辱对方;对长辈、师长表示尊敬和感激;在公共场合尊重他人的权益等。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大学生日常交际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合作原则的应用能够促进团队合作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提高集体的凝聚力。

在大学生活中,很多活动和课程都需要组成团队合作和完成任务,如果每个成员都能本着合作原则,积极配合,就能够以最高效的方式完成任务,达到团队目标。

礼貌原则的应用能够增强人际关系的和谐度,减少冲突和误会。

在大学生活中,人们来自不同的地域、家庭和文化背景,如果能够以礼貌的态度对待和交往,就能够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应用还能够培养和提高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员,将来步入社会后,需要与各种人群进行交往。

通过在大学生活中的实践应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合作精神、礼貌待人的人才。

大学生日常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应用原则。

通过合作原则的应用,能够促进团队合作和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礼貌原则的应用,能够增强人际关系的和谐度,减少冲突和误会;它们的应用还能够培养和提高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43期周刊摘要:“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是美国哲学家Grice 提出的一套假想的原则,合作原则这条根本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其实也就是因为对合作原则下的这四条准则的违反才产生了“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但是Grice 并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合作原则”(coop -erative principle )。

在此之后,Leech 又提出了“礼貌原则”(po -liteness principle),作为对合作原则的补充。

但实际上,人们并不总是因为礼貌才违反合作原则的。

关键词: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礼貌原则一、合作原则和它的四个准则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是Grice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他认为,合作原则是一切成功的语言交际活动的基础,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所有参加交谈的人在他们进行交谈活动时采取的是合作的态度。

合作原则是一套设想的准则,如果在交谈过程中交谈双方都希望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话语意思,就得遵循合作原则,Grice 把它具体化为四条准则。

1.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 )———也就是说要尽量说真话(1)不要说自己认为不真实的话。

(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2.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 )(1)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要求的更详尽。

(2)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现时的交际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

3.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要保证你说的每一句都和所进行的谈话是关联的,你所说的话和你们正在讨论的话题有紧密的联系,如果对方问你一些中国的事情,你就不应该告诉对方美国的事。

4.方式准则(避免赘述)(manner maxim)(1)说话要清晰明了,有所指。

(2)不要使自己的谈话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从而难于理解。

在这四个准则中,前三个是规定说话的内容的,最后一个是规定说话的方式的,质量准则规定说话的真实性,数量原则要求在交谈中所传递的信息的适中性,关联原则要求说话要切题,而方式准则要求说话要简洁和有条理。

在这四个准则中,关联准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合作原则就要求每一个说话人的话语都应该是切题的,同时也是和对方所说的话相关联的。

只有这样语言交际才能进行下去。

二、对合作原则的违反以及会话含义的产生但是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人们并不总是遵循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甚至在有些情况下,人们还会故意违反这些准则,比如说故意说谎,拐弯抹角的说话,把本来简单的事说得很复杂,等等。

那么,人们故意违反这些原则肯定有其他的意图,也就是说,在字面意义下,肯定还有更深的隐含的意义,这就是“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在这些情形下,交谈双方都应该从对方的话语的字面含义中推导出他的真实意图,也就是要明确对方的“会话含义”,只有这样语言交际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对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的违反的具体情形。

1.对质量准则的违反人们违反质量准则总是采取说谎的方式,有时候说话者也利用暗喻、反语、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他们的真实意图,所以在语言交际中,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经常是完全不同的,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例5:(1)有人背叛了你,你对他的行为非常气愤,当你谈起他时,你会说,“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朋友”,在这里你用的就是“反语”修辞格。

(2)“你去哪里了?我等了你几个世纪了”,“几个世纪”用的就是夸张的修辞格。

2.对质量准则的违反例6:A :约翰什么时候到?B :明天某个时间到。

这里A 并没有给B 提供约翰到达的准确时间,这个说法隐含着或者B 并不清楚约翰到底什么时候到,或者B 不想告诉A 约翰到达的准确时间。

3.对关联准则的违反例7:A :你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吗?B :你不是有词典吗?A 的意思是,你能告诉我这个词的意思吗?但是B 并没有用一个陈述句来回答B 的问题,相反,B 用了另外一个问句拒绝了A 的请求。

4.对方式准则的违反例8:A :我们给孩子们搞点东西吃吧?B :好的,但是我反对给孩子们吃C —H —O —C —O —L —A —T —E这是夫妻之间的谈话,B 本来应该直接把“chocolate ”这个词整个直接读出来,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故意地把这么长的一个单词一个一个字母读出来,他采用这种说话方式是为了避免孩子们听出来他们是在谈论“chocolate ”。

三、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和对礼貌原则的遵守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推导出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用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呢?”Grice 提出了合作原则并指出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就产生了会话含义,但是Grice 并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人们要违反合作原则。

后来Leech 从修辞和语义的角度提出了“礼貌原则”,作为对Grice 合作原则的补充,Leech 认为,在语言交际中,人们为了礼貌才违反了合作原则,Leech 的礼貌原则有以下六条:1.得体准则,又叫圆通准则(tact maxim )①尽量使他人受损最小。

②尽量使他人受惠最多。

2.慷慨准则,又叫大方准则(generosity maxim )①尽量使自己受惠最少。

②尽量使自己受损最大。

3.赞誉准则,又叫赞许准则。

(approbation maxim)①尽量缩小对别人的贬损。

②尽量夸大对别人的赞扬。

4.谦虚准则,又叫谦逊准则。

(modesty maxim)①尽量缩小对自己的赞扬。

②尽量对夸大对自身的贬损。

(皖西学院外语系,安徽六安237012)从合作原则到礼貌原则田灵枝○111周刊2008年第43期5.赞同准则,又叫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①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

②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①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

②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合作原则规定了说话的内容,而礼貌原则在语言交际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它使得会话参与人的关系更融洽,所以有时为了遵守礼貌原则,人们会违反合作原则中某一个或几个准则。

例9:(1)学生:李老师,我的考试及格了吗?老师:班上很多同学考得都不太好。

(实际上这个学生也没有通过考试)在这个会话中,老师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但同时遵守了礼貌原则中的同情准则。

(2)A :今天的饭菜怎么样?B :这样说吧,你太太是世界上最好的厨师。

(实际上饭菜一般)在这个会话中,B 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但遵守了礼貌原则中的赞扬原则。

(3)A :你孙子长得真高啊!B :傻大个。

在这个例子中,B 违反了质量准则,但遵守了礼貌原则中的谦虚准则。

无论从语言学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的角度看,礼貌都是一个普遍现象。

但我们在和别人交流时,礼貌原则时刻都在提醒我们要注重别人的感受,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不自觉地遵守礼貌原则。

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为了遵守礼貌原则,甚至可以牺牲合作原则。

但是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人们并不是因为礼貌原则才去违反合作原则,而是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

违反合作原则的一些其他的原因和动机:会话的非正式性、共识、会话参与人的比较近的社会距离和相等的社会地位、较多的共有信息等。

五、结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两个不可或缺的会话原则,它们分别从不同的层次规定和描述了日常会话,对合作原则的违反产生了会话含义,也就是会话含义的产生才使得日常会话丰富而有意义。

礼貌原则是人们违反合作原则的一个原因,人们往往也会因为其他原因而违反合作原则,比如会话的非正式性、会话参与人的共识、相近的社会距离和平等的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1]Grice ,H.P.Logic and Conversation [J ].In Cole &Morgan (eds.).New York ,1975.[2]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Longman Inc,New York ,1983.[3]顾曰国.礼貌、语用和文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10-17.[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5]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摘要:近30年来,语言教育界对自主学习越来越重视。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地方高校大学生来说,并非简单的直线过程。

本文通过对地方高校自主学习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自主学习现状因素对策和建议1.引言自主学习是近年来外语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也是今后外语教学的新趋势。

地方高校大学生相对来说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毕业后面临的冲击和挑战更大。

培养其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本文通过分析地方高校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探讨如何提高地方高校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2.自主学习的定义、特性和必要性2.1自主学习的定义“自主学习”的概念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到了80、90年代,已有大量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Dickinson 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负责有关学习的所有决策并负责实施这些决策。

Ryan 将自主学习定义为学习者自我决策、自我监控的过程。

Little 把自主学习定义为三种能力,即进行客观的、判断性反思的能力,做出决定的能力和独立行为的能力。

2.2自主学习的特性能动性:指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

独立性: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尽可能由自己做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

监控性:依靠学生自觉、主动地对学习过程的监视、控制和调节等行为来完成学习任务。

相对性:在现实情况下,由于客观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的学习不可能是完全自主的。

2.3英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1)时代进步的需要。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及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造成国家对既懂专业又熟练掌握英语的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的巨大需求。

(2)终生学习的需要。

终身教育的理念决定了大学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未来独立学习所需的技巧和能力。

(3)个性发展的需要。

英语学习与学习者个人差异有关,强调适应个体需求,可以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提供机会,培养良好健全的个性人才。

3.地方高校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制约因素通过对临沂师范学院、枣庄学院和德州学院3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对当前地方高校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现状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学生虽然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但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淡薄,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策略;大多数学生没有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过监控或评估;学生对自主学习材料的选择有很大的盲目性;(临沂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临沂276006)地方高校英语自主学习浅论陈淑珍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