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原则的违反和礼貌原则的遵守

合集下载

言语交际中违反合作原则现象的语用分析

言语交际中违反合作原则现象的语用分析

言语交际中违反合作原则现象的语用分析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在解释人类言语交际活动中起重大作用,他认为听说双方都应遵守合作原则。

但在许多情况下,说话人出于某种原因或目的而违反合作原则。

此时,听话人必须从字里行间捕捉说话人的真意,并推导出说话人意欲表达的隐含意义,即会话含义。

充分了解违反合作原则产生会话含义的原因,能帮助听话者准确理解说话者的真正意图,使交际顺利进行。

本文以语言学理论为依据,对合作原则理论及在言语交际中违反合作原则的话语进行语用上的阐述和分析。

标签: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礼貌关联白色谎言文化差异一、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H·P·Grice)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系列演讲中就已明确指出: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的交谈不是由一串不连贯无条理的话语组成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交谈的参与者在某种程度上都意识到一个或一组共同的目的,或者至少有一个彼此都接受的方向。

这种目的或方向使交谈得以顺利进行。

这样,就提出了一个要求交谈参与者共同遵守的一般原则:“合作原则”,即在参与交谈时,要使你说的话符合你所参与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

接着,格赖斯仿效哲学家康德在“范畴表”中列出“量”“质”“关系”“方式”四个范畴来构成其范畴体系的做法,划分“量”“质”“关系”“方式”四个范畴,提出四个相应的准则及其相关的次准则,认为遵守这些准则就是遵守合作原则。

A、量的准则: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B、质的准则: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C、关系准则:说话要相关。

D、方式准则:避免晦涩;避免歧义;简洁;井井有条。

有了这些原则和准则,语用者对会话含义的推导就有了依据,可以按照说话人是否遵守交际合作大原则和是否违背次准则为标准进行。

一般来说,交际双方总是遵循以上合作原则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交际中就恪守这些准则,恰恰相反,人们会无意或有意地违反这些准则。

合作礼貌原则

合作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
• 合作原则(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是语言学家格赖斯 (Herbert Paul Grice 1913-1988)在他的著作“Logic and Conversation”(1975)提出的。格赖斯认为, 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 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 从而完成交际任务。因此,格赖斯 (H.P.Grice)提出了会话中的“合作原 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简称CP)。
这样的答话实际上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方式准则和质量准则等。 但是,却照顾了对方的面子,又侧面回答了对方的问题。
2.在非正式场合,在交际双方关系密切的情况下,礼 貌原则应让位于合作原则。因为在朋友、熟人以及地 位平等的交际者之间,文质彬彬地客套礼貌,从语用 效果上看不太自然,会被视为有“虚假”“卖弄”之 嫌。
四条准则
格莱斯认为人们在谈话中遵守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
些次准则,即:
一、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 1)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例:从前有十个人,相约每人带一壶酒来聚餐。其中一个人 想:我带一壶水去,和他们的酒放在一起,谁也不会知道 是谁带的。殊不知,别人也和他想的一样,都带了水来当 白酒。结果到喝酒时,每个人倒了一杯,发现一点儿酒味 也没有。都以为是自己那壶水,也不好说酒淡,反而个个 称赞:“好酒!”“好香啊!”
1.在比较正式、庄重的交际场合,合作原则应让位于礼貌原则。 交际双方交往不深时,适当地违背合作原则中的某条准则, 可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日本友人问:——你以为《源氏物语》是抄袭之作?

会话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

会话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

会话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作者:刘秋月来源:《商情》2011年第03期[摘要]会话合作原则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哲学家Grice提出, 但合作原则本来不尽完善。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eech提出了礼貌原则理论, 认为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可以互为益补, 礼貌原则可以援救合作原则。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Grice Leech一、引言英国语言学家里奇( Geoffrey N •Leech)提出了语言使用的礼貌问题。

Leech认为,合作原则不尽完善,礼貌原则可以“援救”(rescue)合作原则,与合作原则相益补,礼貌原则可以用来合理地解释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为什么要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准则。

二、会话的合作原则Grice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 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一种默契, 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 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何兆熊,2000)。

合作原则这条根本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1.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 。

规定说话时所应该提供的信息量。

(1)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时目的所需求的详尽程度。

(2)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

2.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

规定了说话的真实性。

(1)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2)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

规定了说话要切题, 不说和话题无关的话。

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

规定了表达方式。

(1)避免晦涩的词语。

(2)避免歧义。

(3)说话要简要。

(4)话语要有条理。

(Grice,1975:307-308)这四条准则毕竟是几条约定俗成的规约, 它们不同于严格的语言规则, 并不是绝对不可违反的。

虽然不能说人们违反合作准则产生会话含义都是出于礼貌的需要, 但在不少情况下, 人们这样做的确是出于礼貌的考虑。

为了礼貌, 说话人不愿坦率明言, 为了礼貌, 说话人故意声东击西, 因此言语交际中还要遵守礼貌原则。

浅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浅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大四结课小论文,供参考,jinjiache浅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

但这两个原则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情形有所不同,在社会交际中的价值也不一样。

第一次提出会话原则的是美国哲学家格赖斯(Grice),他提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交际者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在这中间,他提出了“会话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所谓的合作原则,基本含义就是交际双方需要围绕共同的交谈目的而配合。

言语交际的双方都有相互合作、以求交际成功的愿望,所以,交际中一方的话语若在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另一方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其违反合作原则的隐含意义,即“会话含义”,从而使交际得以继续。

具体而言,会话合作原则包括以下若干条准则和次准则:1.量的准则(Maxims of quantity)。

它体现为如下次准则:按交谈目的的需要提供足够量的信息;不要提供比需要更多的信息。

2.质的准则(Maxims of quality)。

它体现为如下次准则:不要说明知是不真实的话;不要说明知是缺乏证据的话。

3.关联准则(Maxims of relation):指说话要相关。

4.方式准则(Maxims of manner)。

它体现为如下次准则:避免灰色的表达;避免歧义;说话要简洁,避免不必要的罗嗦;说话要有条理。

会话原则的总原则是“每个参加交谈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无疑适用于所有的语言。

但其具体的准则却难以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

格赖斯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只是解释了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人们的会话含义是如何产生和如何理解的,但没有说明为什么有的时候人们又要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些准则,在交谈中不用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有时候甚至是说东话西、拐弯抹角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

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eech)在会话原则的基础上,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

合作原则的违反和礼貌原则的遵守

合作原则的违反和礼貌原则的遵守

合作原则的违反和礼貌原则的遵守【摘要】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的,他认为交谈双方遵循这一原则,并在会话中向对方提供相关、真实、清晰、准确的信息。

事实上,人们在自然谈话状态下常常违反合作原则及其准则,基于这一现象,礼貌这一概念得到了关注和发展。

不同于莱考夫、布朗和莱文森,利奇提出了与合作原则形式相仿的礼貌原则,并认为礼貌原则可以“援救”合作原则。

本文将以实例介绍人们对于合作原则的违反以及对礼貌原则的遵守,同时进一步阐明礼貌原则如何“援救”合作原则。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准则[Abstract]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originated by the famous American philosopher and linguist H. Paul. Grice,is an influential theory in pragmatics. Conversational participants are supposed to observe this principle,provide sufficient information and speak sincerely,relevantly and clearly when talking to each other. However,it is worth noticing that speakers sometimes do violate the CP and its sub-principles in their natural talks. Based on this,another important concept—politeness is focused and developed. Differing from Lakoff,Brown and Levinson,the British Linguist G. Leech proposed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analogous to the CP and he suggested that the PP could “rescue” the CP.This essay attempts to introduce the violation of the CP and the observance of the PP. And it is also devoted to set examples to illustrate how the PP rescues the CP from serious troubles.[Key words]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s;the Politeness Principles;maxim合作与礼貌是语用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合作原则、会话含义及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会话含义及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会话含义及礼貌原则摘要:“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是美国哲学家Grice 提出的一套假想的原则,合作原则这条根本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

但是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总是遵循这四条准则,其实也就是因为对合作原则下的这四条准则的违反才产生了“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但是Grice 并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在此之后,Leech 又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作为对合作原则的补充。

Leech 认为在日常会话中,人们往往因为遵守礼貌原则而违反了合作原则。

但是实际上,人们并不总是因为礼貌才违反合作原则的。

关键词: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礼貌原则一.合作原则和它的四个准则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是Grice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他认为,合作原则是一切成功的语言交际活动的基础,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所有参加交谈的人在他们进行交谈活动时采取的是合作的态度。

首先让我们来搞清楚什么是合作原则。

它是一套设想的准则,如果在交谈过程中交谈双方都希望更好的理解对方的话语意思,就得遵循合作原则,Grice把它具体化为四条准则。

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也就是说要尽量说真话(1)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例1:A:你认为他适合做这个工作吗?B:当然了,完全适合。

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A: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现时的交际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B: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要求的更详尽。

也就是说,数量准则规定,我们向对方传递的信息只能是对方想得到的,不能多也不能少,不要说对方不想听到的。

例2:A:这学期你修了几门课程?B:五门。

浅谈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浅谈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论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

言语交际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里简单谈一下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以及二者间的关系。

一、学会与人相处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首先是由美国语用学家格莱斯提出的。

他提出,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必须合作,遵循一些共同的原则,从而保证交际向着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发展。

有了这条准则,交际双方所说的话就不至于不连贯,因而双方就可以互相配合,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如果有一方违背了合作原则,一种情况下,另一方没有意识到说话者违背合作原则,就会形成虚假信息;另一种情况下,听话者明白说话者是为了出于礼貌为有意为之,就会用心揣摩说话者的真实意思不会造成误解。

具体来说,合作原则包括四项基本准则,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

1、数量准则数量准则包含两方面要求:(1)使说话的详尽程度达到交谈目的的要求,即信息量不能太少或者说不能苟简。

(2)使说话的详尽程度不超过交谈的目的要求,即信息量不能太多或者说不能繁冗。

例如前天我陪同学打网球,之前有这样对话:我:你的网球线穿好没?他:好了,早就穿好了,今天早上拿到的。

穿的是子母线,拍球手感很好,不震手,看线的样子好像很耐打。

以后你要打断线建议你也穿这种~~~~~ 这位同学的回答显然有点画蛇添足,违反数量原则。

2、质量原则质量原则针对交谈双方说话的真实程度。

要求不说假话。

这里强调一下,质量准则只要求说话人不能故意撒谎或信口开河,并不一定强求他说的必须是真理。

质量准则包括两方面的要求:(1)不说自己认为不真实的话。

(2)不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我们可以谈一下新闻媒体中的言语诚信度问题。

比如说,曾经在校内网上看到这样的转帖,作者将几张报纸标题截图后拼接在一起,从上而下依次是:“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三峡大坝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长江水利委: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三峡大坝上”新闻媒体没有经过考察而草率做出论断,违反了言语交际中的质量准则。

合作原则的违反与非语言情报

合作原则的违反与非语言情报

合作原则的违反与非语言情报合作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合作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共同的目标。

在合作过程中,有时候会存在合作原则的违反和非语言情报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合作原则的违反和非语言情报在合作中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对合作关系的影响。

合作原则的违反是指在合作过程中,参与者不遵守合作的基本原则,导致合作过程受到损害。

常见的合作原则包括公正、诚实、尊重、信任等。

合作原则的违反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正原则的违反。

公正是合作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它要求参与者在决策和资源分配中公平合理。

如果一个人在合作中违反公正原则,例如不按照事实分析问题、偏袒某一方,就会导致合作关系破裂,其他参与者对其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影响合作的进行。

第二,诚实原则的违反。

诚实是合作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参与者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意见。

如果一个人在合作过程中不诚实,例如隐瞒重要信息、故意说谎,就会破坏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其他参与者无法判断其真实意图,合作的目标也很难达成。

尊重原则的违反。

尊重是合作中的一项基本行为准则,它要求参与者尊重他人的权利、需求和意见。

合作中的尊重原则的违反可能体现在对他人的不尊重、歧视、嘲笑等行为上。

如果一个人在合作过程中无视他人的尊重,不顾他人的意见和感受,就会造成合作关系的紧张和破裂。

除了合作原则的违反,非语言情报也是影响合作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非语言情报是通过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方式传递的信息,它可以传达出参与者的情绪、关注和意图。

非语言情报在合作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第一,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例如微笑、愤怒、焦虑等。

如果在合作过程中一个人的面部表情一直阴沉或者带有敌意,会给其他人造成紧张和不安的感觉,抑制合作的积极性。

第二,身体姿势。

身体姿势可以传达出一个人对合作活动的态度和意图。

如果一个人在合作过程中姿势不正、不专注或者缺乏活力,会给其他人一种不专业或者不重视合作的印象,影响合作关系的稳定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原则的违反和礼貌原则的遵守【摘要】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的,他认为交谈双方遵循这一原则,并在会话中向对方提供相关、真实、清晰、准确的信息。

事实上,人们在自然谈话状态下常常违反合作原则及其准则,基于这一现象,礼貌这一概念得到了关注和发展。

不同于莱考夫、布朗和莱文森,利奇提出了与合作原则形式相仿的礼貌原则,并认为礼貌原则可以“援救”合作原则。

本文将以实例介绍人们对于合作原则的违反以及对礼貌原则的遵守,同时进一步阐明礼貌原则如何“援救”合作原则。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准则[Abstract]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originated by the famous American philosopher and linguist H. Paul. Grice,is an influential theory in pragmatics. Conversational participants are supposed to observe this principle,provide sufficient information and speak sincerely,relevantly and clearly when talking to each other. However,it is worth noticing that speakers sometimes do violate the CP and its sub-principles in their natural talks. Based on this,another important concept—politeness is focused and developed. Differing from Lakoff,Brown and Levinson,the British Linguist G. Leech proposed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analogous to the CP and he suggested that the PP could “rescue” the CP.This essay attempts to introduce the violation of the CP and the observance of the PP. And it is also devoted to set examples to illustrate how the PP rescues the CP from serious troubles.[Key words]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s;the Politeness Principles;maxim合作与礼貌是语用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在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的著作中,合作已经被提升到独立原则的地位。

他认为在会话中,双方必须首先愿意合作,否则就不可能继续对话,这个原则被格赖斯定义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

合作原则连同四个准则被认为存在于我们的脑海,并在有意无意的指导着我们的自然交谈。

我们试图清楚明了的谈论真实的、相关的和有信息量的事物,听者也会以同样的方式理解听到的话。

但有趣的是,人们不会总是那样谈话。

对话双方有时的确会违反合作原则和它的四个准则。

虽然在他的文章中缺乏进一步的阐释,格赖斯仍旧简短的提示说,除了合作原则下的四个准则,“当然,还有其他准则(美学的,社会学的,或性格上的),比如‘讲礼貌’,这些也通常为交谈双方所遵守。

”(格赖斯,1975)。

在格赖斯理论的基础上,语言学家提出了礼貌的理论作为必要的补充和进一步的发展。

莱考夫、利奇、布朗和莱文森都提出礼貌是,除了合作原则的规则之外,另一个交流的层次。

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al,简称PP),是利奇(Geoffrey Leech)基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而提出的。

作为礼貌理论的代表,它向我们阐释:讲礼貌的需求可以合理解释我们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和四个准则的原因,或者我们选择暗示而不是直陈观点的理由。

一、合作原则的违反格赖斯提出,所有的说话人,不论他们的文化背景如何,都坚持一项支配交谈的基本原则—合作原则。

它这样描述:“使你的话语量依照要求,在它发生的阶段,通过被接受的目的或者朝你正谈话的方向”。

这项原则包含四个准则或范畴。

(格赖斯,1975)1.数量准则使你的话语如(交谈的当前目的)所要求的那样信息充分。

不要使你的话语比所要求的信息更充分。

2.质量准则—设法使你的话语真实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证据的话3.关系准则要有关联4.方式准则—要清晰避免含混不清避免歧义要简练要有序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这四项准则(范畴)明确了说话人在交流时应该怎样做,即他们应当在讲话时做到真挚、清晰并且提供足够的信息。

正如格赖斯所说,“如果你正帮我修车,我需要四个螺丝钉,我期望你递给我四个而不是两个或六个;如果我做蛋糕时需要糖,我不期望你递给我盐;而如果我正给蛋糕加调味品,我不期望接到一本好书,甚至一条围裙。

”(格赖斯,1975)根据格赖斯的理论,如果对话双方遵守合作原则并以理智和合作的方式谈话,就会非常高效和顺利。

这种观点似乎在描述一个哲学家的理想状态。

而事实上,合作原则及其准则常常不被严格的遵守。

即使说话人在内心深处赞同合作原则,他们也往往会选择有意的违反和不遵从四项准则。

格赖斯同样指出了这种现象,并提出,说话人在以下四种情况或许不能满足准则。

(格赖斯,1975)1.他可能悄悄地或低调的违反一项准则;如果是这样,有些时候,有些情况下,他可能想要误导别人。

2.他可能不受合作原则和准则的支配;他或许说出、暗示或者明显表示他不愿以准则要求的方式合作。

他也许说,例如,我无话可说;我不能说。

3.他可能面对一种矛盾:例如,他或许不能达到第一项数量准则(如要求的那样信息充分),除非违背了第二项质量准则(不要说缺乏证据的话)。

4.他可能无视一项准则,也就是说,他或许显而易见的无法遵守它。

基于以上情况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四项合作原则的准则,常常以不同的方式被违反。

在自然交谈中,说话人常常故意撒谎、提供信息不足、模棱两可、毫无关联或者难于理解。

接下来,本文将提供一些实例来解释说明每项准则的违反:1.甲:你去哪了?乙:出去了。

2.安妮:甜点好吃吗?麦克:安妮,草莓派就只是草莓派。

在第一组对话中,乙仅简单回答“出去了”。

他没有确切告诉甲自己的去向。

他的回答没有像甲所需要的那么信息充分。

因此他违背了数量准则,暗示“这是我的私事”或者“跟你无关”。

在第二个例子中,麦克使用了同意反复(tautology)。

从字面上看,他说的话等于没说,并且是违反数量原则的典型例子,但他真正要表达的是“不好吃,草莓派太老套了,没什么新鲜的。

”3.甲:你好吗?乙:我死了。

4.丙:我想鲍伯已经结婚了,家里有个母狮子。

甲询问乙的状况,乙说自己已经死了。

我们当然知道乙仍旧活着。

在这里,乙说了自知是虚假的话,夸张的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也就是说,他度过了糟糕的一天并且感觉极不舒服。

在第四个例子中,丙的语言听起来也很荒唐。

他违反了质量准则,因为我们都知道人和动物没法做夫妻。

丙似乎在说不可能的事,而实际上,他正向听者暗示,鲍伯娶了位强势的太太,并为此而饱受折磨。

除此之外,丙运用了暗喻的手法。

鲍伯的妻子被描述成一个母狮子。

除了暗喻,反讽、夸张等修辞手法也很可能在违反质量准则的时候使用。

5.甲:烤牛肉怎么样了?乙:小狗看上去似乎很开心。

6.甲:我们要去看电影。

乙:我明天有考试。

在第五个对话中,乙没有谈论烤牛肉,反而回答说,“小狗似乎很开心。

”它提供了不相关联的信息,因而违反了关系准则。

但是,乙真正想做的是建议甲,烤牛肉很有可能已经被小狗吃掉了。

在第六个例子中,乙宣布第二天有考试而对去电影院的事情不予评价,通过表面上没有关联的语句,乙表达了自己不能和对方看电影的失望。

典型的违反关系准则的例子相对少见。

但马上闪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是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评论伊拉克情况的话:“如我们所知,有一些为人所知的已知的事情。

有一些事我们知道自己知道,我们也知道有些已知的不为人所知的事…”根据一些语言学家分析,该句合乎语法,但及其绕口和晦涩。

在这里,拉姆斯菲尔德在说些站不住脚的事情。

就像一些人评价,他的真实意图是,“企图推销一场没有正当理由的战争。

”然而,为什么人们常常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和四项准则,并且为什么人们有时宁愿暗示而不是直接表达,虽然合作原则本身不能作出解释,格赖斯却又在著作中提到,这可能与礼貌,甚至美学、社会学和道德因素有关,其中礼貌比其他因素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伴随着大量的学术研究,礼貌逐渐成为语用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二、礼貌原则的遵守礼貌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一种达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手段,一项由社会常规强加的标准。

它可以被粗略的定义为表示,或表面上流露出对他人的关怀。

礼貌被视为一项人们彼此交往的社会指南。

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而语言的运用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关于礼貌,有两大语用学观点:用作维护面子的礼貌以及从原则和准则上谈礼貌。

1.礼貌和维护面子礼貌拯救面子的观点是与布朗和莱文森密不可分的。

在他们的研究分析中,礼貌与我们顾及别人的脸面有关。

这些语言学家写道,“脸面”是指我们的公众自我形象。

这种自我形象包含两个方面:积极面子是指我们需要被别人认同和喜欢,并且需要感到我们的社会成员共享同一目标。

消极面子指的是我们独立行动的权利和自身利益不受别人侵犯的需要。

如果你的言语对别人的自我形象构成一种威胁,这被称作威胁面子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简称FTA),而当你的言语减少了威胁他人面子的可能,这就被称作拯救面子行为。

例如,深夜里,一个年轻的邻居还在大声的音乐,而一对老夫妇正要睡觉:男:我要去跟他说,让他立刻停止这可怕的噪音!女:或许你该问问他是否打算休息,因为太晚了,人们需要睡觉。

这个例子中,男士提议威胁面子行为,而女士建议拯救面子行为。

2.从原则和准则上谈礼貌其中一位最早使用哲学方法描述和解释礼貌的有莱考夫。

她提出“语用能力”有两个首要的规则:“表达清晰”和“有礼貌”(莱考夫,1973)她将格赖斯的准则看作是清晰和重要的规则,并提出自己关于礼貌的三项准则:1.亲疏关系:不要强加2.遵从关系:给予选择3.同志关系:友好相待例如,如果你给朋友拿食物,然后问:“你想再来个三明治吗?”而不是说“你必须再吃个三明治!”你不会强迫他而是让他选择吃或不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