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科学技术管理3
蝎子饲养管理八技巧

蝎子饲养管理八技巧1、选择优良品种目前各地养殖的蝎子均来源于自然界的野生蝎或其后代,由于人工驯养的时间长短不一,蝎种质量参差不齐,在引种时要注意比较鉴别。
若采取较粗放的饲养管理,可选择野生蝎;但要实行高密度集约化饲养,特别是加温养殖方式,则应从养蝎时间长、管理水平高、信誉好且采取加温养殖的蝎场引种,这样可获得人工驯化程度较高的蝎种。
引种时注意种源的整体质量要高,要求群体大、整齐、健壮、个头大,无老、弱、病蝎。
引种前做好设施、技术等方面的充分准备,最好在春末夏初引种,选择青壮年个体,便于当年产仔。
蝎子引种:蝎子选种的五个问题2、提供丰富饵料蝎群的生长发育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饵料的质量及供应情况,饵料供应不及时、质量低劣、种类单一或配比不合理都是造成蝎群食欲降低、生长发育缓慢,甚至诱发相互争斗与残食的重要原因。
根据蝎子的食性特点,应以个体较小、体软多汁的昆虫类为主料,如黄粉虫、洋虫、米蛾、蚯蚓、鼠妇(又称潮虫、西瓜虫)、小甲虫等,注意供应数量充分、种类多样、搭配合理、营养均衡。
单用一种饲料通常效果不佳,如单用鼠妇喂养的小蝎生长发育缓慢,体瘦色黄,几乎无法蜕皮。
动物性饵料主要靠人工培育。
植物性饵料一般不用于喂养蝎子,但适当喂一些多汁蔬菜可代替蝎子饮水,起到补充维生素、无机盐的作用。
3、合理饲喂制度饵料投放应定时、定量,天黑前投放,以吃饱不剩食为宜。
成蝎群的饮食要有规律并建立条件反射,有利于蝎群健康生长,和平相处。
避免一次投料过少或过多,不喂腐败变质的饲料。
仔细观察蝎群生长发育、饮食活动等状况,根据季节、蝎龄、体况、发育时期的变化及时调整饵料种类和投喂数量。
4、供给优质饮水一般不直接给蝎子喂水,要用冲洗干净的海绵块或玉米芯吸入一定量的干净水放在菜盘或塑料布上,置于蝎窝内供其吮吸。
5、搞好场所环境蝎子抗病力较强,疾病发生相对较少,但高密度人工饲养环境对蝎体本身造成应激,同时生长发育快往往导致蝎子抗病力下降,如果饲养管理不善,特别是卫生状况不好,很容易诱发蝎群生病而造成经济损失。
养殖蝎子知识点总结

养殖蝎子知识点总结一、蝎子的品种蝎子是一种节肢动物,属于蛛形纲动物的一种。
根据不同的生境和习性,蝎子可以划分为很多不同的品种。
常见的蝎子品种有黄蝎、黑蝎、红蝎、褐蝎等。
这些品种在体型、颜色、习性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养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蝎子品种进行养殖。
二、养殖场的建设养殖蝎子需要建立合适的养殖场,为蝎子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首先,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建设,场地应该远离人口密集的地区,避免蝎子逃逸造成危害。
其次,搭建合适的蝎子居住箱,箱子应该保持通风透气,避免蝎子受潮或闷热。
另外,养殖场的周围应该设立隔离围墙,防止蝎子逃逸,并且搭建专门的设施进行蝎子的日常管理。
三、蝎子的饲养管理养殖蝎子的饲养管理是养殖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蝎子的健康和生长。
首先,饲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蝎子是一种食肉动物,常吃昆虫、小型哺乳动物、蜘蛛等。
养殖者需要根据蝎子的品种和规模选择合适的饲料进行喂养。
其次,水源的供应也是重要的,蝎子需要定期喝水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养殖者需要确保蝎子的饮水设施干净卫生,保持水源的清洁和充足。
另外,定期清理蝎子的居住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防止蝎子受到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四、疾病防治在养殖蝎子过程中,疾病防治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蝎子生长在自然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和寄生虫的侵害。
养殖者需要定期对蝎子进行体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在疾病防治方面,养殖者应该注意加强蝎子的饲养管理,保持干燥通风的环境,避免蝎子受到感染。
五、销售市场养殖蝎子的最终目的是销售,因此养殖者需要了解蝎子的销售市场。
目前,蝎子制品在药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养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例如供应给药厂、化妆品公司、食品加工厂等,也可以进行线上销售。
此外,为了提高销售额和知名度,养殖者还可以进行广告宣传,加入行业协会或开展合作交流等活动。
养殖蝎子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养殖业,需要养殖者具备坚强的意志和扎实的操作技能。
蝎子养殖技术

蝎子养殖技术2011年最新蝎子养殖技术大全全蝎养殖技术蝎子、土元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应用历史悠久,价值很高,现在它可与其它中药配制出上百种药方,是“跌打丸”、“救心丸”、“七珍丹”、“再造丸”等数十种中成药的主要成分。
自八十年代以来,蝎子、土元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且备受外商青睐,同时对蝎毒的开发利用有人正在不断地研究探索。
由于环境的污染和人工捕捉的大量增加,其野生资源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养殖日益看好。
蝎子、土元的养殖具有投资小、占地少、易管理、效益高的特点,一次引种多年受益,室内户外均可养殖,盆、缸、箱、池都可作为养殖工具,规模可大可小。
蝎子方面:每立方米可养种蝎2000条,恒温条件下,一年可繁殖三次,每只每次可繁殖30只左右,养殖9个月可成虫入药,业余一人可养殖2立方米,繁育蝎子100公斤;土元方面:每公斤土元卵块经过45天孵化可出幼虫18万只,生长7个月可获鲜虫200公斤,烫死晒干可收商品虫80公斤,业余1人可养10公斤虫卵。
要养好蝎子、土元,除掌握养殖技术外,品种的选择是极其关键的因素。
山西绛县横水镇农民燕玉俊经10年探索,已成功地摸索出高密度繁育、无休眠养殖蝎子的技术和工厂化快速恒温养殖土元的先进经验。
他用“太行一号”与“北京房山蝎”、“迈克尔蝎”杂交培育出“太行二号”良种蝎,具有繁殖率高、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等优点。
土元则选用从江苏引回的“中华真地鳖”纯种,具有生长快、产量高、个体大、药用食用俱佳等特点。
(一)人工养蝎的技术不难掌握,男女老幼都能干,较之其他家庭副业投入的成本低。
人工养蝎占地面积小,饲养管理方便。
蝎子食量很小,且不需要每日投喂,1周投喂1次即可。
蝎子的饲料黄粉虫也可人工养殖。
因此家庭养蝎,从经济效益上看是很合算的。
由于蝎子繁殖较快,每胎有20~50条,所以蝎子的出售率可逐年增加,经济效益见效快,加之销路较广,收入较高。
蝎子不仅繁衍快,而且生命力很强,轻易不会生病。
由于蝎子吃得少,排粪量也不大,而且无恶臭味,半年时间清理1次便可,也不会污染环境。
蝎子养殖方案范文

蝎子养殖方案范文一、项目概述蝎子养殖是一种新兴的养殖业,随着人们对蝎子药用价值的认识逐渐加深,市场需求正逐步增加。
本方案旨在介绍如何进行蝎子养殖,并对产业链进行全面分析和规划。
二、市场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药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蝎子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市场需求量大。
2.竞争分析:目前蝎子养殖行业竞争较小,市场上供不应求。
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市场规模的扩大,竞争也将逐渐加剧。
三、技术要点1.繁育技术:蝎子繁殖主要依靠人工授精和模式化的繁殖管理。
需要建立科学的繁殖计划,定期检查和管理蝎子的健康情况。
2.饲养技术:蝎子可以吃活的和死的昆虫,比如蚊子、苍蝇等。
饲养环境需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通风状态。
1.投资规模:初期投入主要包括蝎子交配产卵及养殖场地建设等。
根据市场需求和预期产量,合理规划资金投入。
五、选址与场地建设1.选址:应选择气候适宜、空气新鲜、无污染的地方建设养殖场。
同时,要考虑交通便利和市场接近程度。
2.场地建设:场地建设要根据养殖规模确定。
主要包括室内设施(饲养舱、育苗舱等)和室外环境(运动场、采光、排水等)。
六、销售与推广1.销售渠道:可通过与中药厂商、药店、在线商城等合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同时要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
2.推广方式: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和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推广,增加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风险与挑战1.市场风险:需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合理制定生产计划,避免库存过多或供应不足问题。
2.饲养环境风险:需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措施,防止疾病感染和恶劣天气的影响。
八、经济效益分析1.成本与收益:根据养殖规模,计算投入成本和预期收益,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2.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蝎子药用价值的认识提高,蝎子养殖行业的市场前景广阔。
经过合理管理和生产,有望获得可观的收益。
九、可行性分析蝎子养殖行业前景广阔,市场需求量大。
蝎子养殖技术

蝎子养殖技术蝎子作为一类特殊的动物,拥有独特的生态习性和经济价值,因此养殖蝎子成为了一项受到关注的养殖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蝎子的养殖技术,包括养殖环境、饲养管理以及繁殖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
一、养殖环境蝎子适应性强,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生存,但在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蝎子的生长和繁殖,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1. 温度:蝎子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区间,一般要求保持在25℃~30℃之间。
如果温度过低,蝎子的新陈代谢会减慢,影响生长发育;如果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蝎子热应激甚至死亡。
因此,要根据不同蝎子的习性和品种,合理调节养殖环境的温度。
2. 湿度:蝎子对湿度要求较高,一般保持在50%~80%之间。
过低的湿度会导致蝎子体内水分流失过快,影响代谢和正常生长;而过高的湿度则可能导致腐败菌滋生,引发腐败病。
因此,要经常检测和调节养殖环境的湿度。
3. 光照:蝎子喜欢光照较强的环境,但过强的光照会对蝎子产生刺激,影响活动和觅食。
因此,可以在蝎子养殖场设置适当的遮光措施,保证蝎子获得适宜的光照。
二、饲养管理1. 饲料选择:蝎子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宜的饲料,如苍蝇、蟑螂、蛹等,尽量保证饲料的新鲜和卫生。
同时,可以通过营养配方饲料的添加,提高蝎子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2. 饲料喂养:蝎子的进食量与其体重和环境温度有关。
一般每天喂食一次,每只蝎子的饵料量控制在其体重的1%~2%之间。
要避免过量喂食,以免引发消化问题和传染病。
3. 饲养设施:在蝎子养殖场,要配置适宜的饲养设施,如蝎子箱、温湿度调控设备等。
蝎子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规格的容器,并配备适宜的底材和避暑、避寒设施,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繁殖疾病防控1. 繁殖:蝎子的繁殖主要通过交配产卵来完成。
在交配过程中,要注意蝎子的大小、生理状态和饲养环境,选择合适的个体进行配对。
另外,注意及时将交配后的雌蝎子分开,防止雄蝎子发起攻击,影响孵化率和存活率。
蝎子养殖技术 (2)

蝎子养殖技术引言蝎子养殖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养殖行业。
蝎子被广泛用于中药材制备、实验室研究、毒液提取等领域。
蝎子养殖技术的发展不仅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为农民增加了一种利润丰厚的收入来源。
本文将介绍蝎子养殖技术的基本知识、饲养环境的搭建、蝎子的选种与繁殖等方面的内容。
蝎子养殖的基本知识1.蝎子的品种:常见的蝎子有亚洲金蝎、巨钳蝎、蓝钳蝎等。
其中,亚洲金蝎是目前市场需求较大的品种。
2.蝎子的特点:蝎子是冷血动物,对温度较为敏感。
它们属于孤独性动物,所以在饲养时需要独立的空间。
3.蝎子的生命周期:蝎子的生命周期包括孵化、蜕皮、成长和繁殖等阶段。
饲养环境的搭建1.容器选择:蝎子的饲养容器可以选择玻璃、塑料或金属制品。
容器应具备透明度和透气性。
2.温度控制:蝎子喜欢温暖的环境,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6-30摄氏度。
3.光照管理:蝎子对光照敏感,但不需要强烈的阳光直射。
应提供适宜的光线,如自然光或人工照明。
4.湿度控制:蝎子对湿度的要求较高,应保持饲养环境的湿度在40-70%之间。
5.底层基质:蝎子喜欢居住在石块、沙子或纸屑等基质上。
这些基质应保持干燥和清洁。
蝎子的选种与繁殖1.选种:选择健康、体型完整的蝎子作为种蝎。
种蝎应有较好的遗传基因和良好的生产性能。
2.配对:通过人工控制环境,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温度来促进蝎子的繁殖。
由于蝎子是孤独性动物,繁殖时需要将雌雄蝎放在同一容器中。
3.孵化:蝎子的卵通常在25-35天内孵化。
孵化后的幼蝎应转移到适合它们生长的单独容器中。
4.饲养与管理:幼蝎的饲养与成年蝎子的饲养要求相似。
需要定期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同时也要注意清洁和卫生。
蝎子的营养需求1.食物选择:蝎子主要以昆虫、蜘蛛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建议选择活虫作为蝎子的主要食物,如小蝇、蟑螂和小蟋蟀等。
2.饲养频率:蝎子的饲养频率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来调整。
幼蝎一般每周饲喂2-3次,而成年蝎子可以每隔2周饲喂一次。
常见疾病与预防措施1.蜕皮问题:蝎子蜕皮是正常生长的表现。
蝎子饲养技术

蝎子饲养技术在我国南方夏季时间长,而且在7~8月气温常在30℃以上,在这样高温高湿季节,不能忽视对蝎子的管理,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蝎子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蝎子饲养技术1、增加饲料投放量全蝎在25℃以上时,随着气温的升高,活动更为频繁,食量也在增加,这时又正值生长发育的旺盛期,消耗大,体内需要大量营养和水分,投料的次数要增加,每3~4天投喂1次,尤其气温升至32℃以上时,应2~3天投放1次。
投喂的饲料不要单一,要多样化,除喂黄粉虫、地鳖虫、洋虫外,还要喂蚯蚓、蛾类幼虫、蝇蛆等,每次投喂量应以当天能吃完吃饱为度,过多则浪费,不足吃不饱,又影响生长发育。
高温会使全蝎体内消耗水分大,应配合喂新鲜西瓜皮、甜瓜皮、嫩玉米等甜质饲料,以补充水分。
2、湿度管理在雨季湿度大的季节,当室内相对湿度在90%左右时,对全蝎生长发育会有影响,因此要采取措施降低饲养池、室内相对湿度和窝土的湿度。
具体的措施是:在晴天9时以后打开门窗通风,降低湿度,或用木炭吸湿,有条件的可用吸潮机吸潮,使饲养池、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下,并经常换窝土,把过湿的的窝土换上无污染、含水量为7%~10%的新土,而且将每天食物盆内残留的饲料清除出室外,保持饲料室和窝土的干爽。
蝎子饲养投喂方法人工饲养时,应该把饲料放入食盆内,不要将饲料直接撒入饲养池地面上或栖息的垛体上,以免剩余的饲料霉变、腐败,导致真菌性疾病的发生与蔓延。
此外,使用食盘投料,不仅方便蝎子取食,而且便于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更换饲料。
食盘可直接用搪资浅盘,或用白铁皮、薄木板、三合板等原料,制成边高5厘米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各种形状的浅盘,然后放在活动场地和饲养池的墙角处。
投喂原则:第一,饲料应做到定时、定点投放,不要任意改变投放时间和地点。
一般在每天下午3时将食盘放入投放点,第二天早晨3时取出食盘,进行清洗晒干。
第二,要控制饲料的用量,具体投喂量视蝎子的大小、数量以及气温度低而自行测定,不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饲料过多造成浪费,过少又往往因饥饿争食而互相残杀。
蝎子养殖技术大全

蝎子养殖技术大全蝎子养殖是一项古老而又充满挑战的行业,但随着人们对蝎子的需求不断增加,蝎子养殖也逐渐成为一项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产业。
在蝎子养殖的过程中,科学的养殖技术将直接影响到养殖效益和蝎子的品质。
因此,本文将介绍蝎子养殖的全套技术,帮助养殖者更好地掌握蝎子养殖的技术要点。
首先,选择养殖场地是蝎子养殖的第一步。
蝎子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一般来说,蝎子适宜生长的环境温度为25℃-30℃,湿度为50%-70%,同时需要有一定的遮阳和通风条件。
因此,在选择养殖场地时,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并且保证养殖场地的卫生和安全。
其次,蝎子的饲养管理是蝎子养殖的关键。
蝎子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昆虫和小型脊椎动物为食。
在饲养管理方面,应该根据蝎子的生长阶段和数量合理配置饲料,同时要注意饲料的新鲜和卫生。
另外,定期清理蝎子的粪便和残骸,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干燥,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也非常重要。
再次,蝎子的繁殖技术是蝎子养殖的核心。
蝎子的繁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性繁殖,另一种是无性繁殖。
性繁殖是指通过交配产生后代,而无性繁殖则是指雌性蝎子自我受精产生后代。
在实际养殖中,应该根据蝎子的品种和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繁殖方式,并且注意控制繁殖密度,避免因过度繁殖导致养殖环境的恶化和蝎子品质的下降。
最后,蝎子的疾病防治是蝎子养殖的重要环节。
蝎子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如真菌病、细菌病等。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该定期对蝎子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同时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减少疾病的传播。
总之,蝎子养殖技术的全面掌握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和蝎子品质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蝎子养殖技术大全能够帮助养殖者更好地开展蝎子养殖工作,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蝎子养殖技术一、引种前的准备做好引种前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从思想上和设施上没有作好准备,盲目地引进种苗,将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首先,饲养室内的保温保湿措施要准备妥当。
无论是塑料大棚还是平房,实践证明,室内顶部和四周墙面用塑料布再封闭起来,它的保温保湿效果是比较好的。
制作时,塑料布要离开顶部30-50厘米,以防加温时塑料布隆起贴到项面上;墙面与塑料布也要留出5厘米的空隙,使之有一较好的保温层。
窗中处要留出排气孔,有条件的安装换气扇更好。
大棚内的顶面塑料布最好是用黑色的,这样既能起到吸热作用又能起到期避光作用。
有计划内地把立体式蝎池组装好后,还要检查加温措施,做到随时都能启用。
一切准备妥当,然后进行饲养室消毒灭菌。
先备一器皿,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溶液按1:3的比例进行。
先把高锰酸钾粉剂倒入器皿中,在倒入福尔马林溶液之前,身体要远离容器,面孔不要直对。
倒入之后,要立刻离开房间,闭门10余小时后,可彻底灭除影响喝子生长发肓的隐患。
熏蒸时的用量,每立方米的空间不得少于25ML的福尔马林溶液。
产仔瓶的多少,要根据引进蝎种的数量而定。
一般每个产仔瓶放两只待产蝎。
购买的产仔瓶,要涮净后用0.3%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严防用盛过农药、油类的瓶子。
根据需要还要备好小浅碟,日常用的塑料盆、金属镊子、干温湿度计,同时还要准备好无毒无污染经过消毒后的饲养土。
二、种蝎引进注意事项引进的种蝎,对其培育时的各方面的情况要了解,除了向售种户了解种质的情况外,还要从面上观察品种的优劣。
首先挑选体个大、精力旺盛,无病态残缺的蝎子,然后挑选孕期为中后期的。
因为孕蝎能明显地分辩出产仔量的多少,且繁殖快、经济效益高。
一般引进种蝎时,大都是按7雌3雄的比例分配的,在挑选雄厚时,也要选择体个大、末节卷曲的背上,性欲旺盛的蝎子。
从时间上来说,蝎种的引进除天外,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都可以引进。
在有的养蝎场里,一年中,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进行杂交育种,茬次多,每月都有孕蝎待产。
引进种蝎时,如路途远,最好是用较大的容器运输或订做专用运输箱,避免过多挤压。
运输途中尽可能地减少颠簸,因孕蝎在产仔前受到过大的惊吓和挤压,很容易引起死亡和流产。
我所经多年精心培育的特高产黄金蝎、东亚钳蝎,具有生长速度快(8个月即可长成出售),繁殖率高(每胎高达30-50只,每年可产2-3胎),抗病力强等优点,经济效益是普通口种的3倍以上。
三、种蝎的饲养与管理引进的种蝎,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腹腔部和两侧看,发现里面有大米粒状的胚胎,甚至从腹部看到仔蝎背上的条纹,这种情况叫待产蝎。
分娩时间近则两三天,多则十余天。
另一种情况是从背面看到肚胜腹隆大,而从胜腹部看不到大米粒状的胚胎形成,从侧面却模糊地看到棕黄色的卵粒,这种情况叫孕蝎。
如果温度控制在32C-36C之间,大部分在40天之内的时间里分娩。
引进的种蝎,不要急于投放在池内,最好放在较大的盆里,然后逐个“分级”(在引进种蝎时,雄蝎已分离出来,可以投放池中),具体做法是:用镊子夹信蝎子的尾根二三节处,蝎子自动卷曲,可观其腹部,发现待产蝎,便可将其放入装有3厘米厚沙土的产仔瓶内。
每瓶可放两只,沙土的温度潮湿即可。
瓶内投放黄粉虫两条,让其自由食醛 然后将装有待产蝎的产仔瓶集中起来,放在产仔室的产仔架上。
把剩下的孕蝎可以投放在饲养池中饲养观察,每项隔几天要“分级”一次。
在日常管理中,每天要逐个检查产仔瓶,发现有产仔的,要投没产的母蝎夹入另一瓶中,让已产仔的单个或两个放在一起,记录好出生日期,以便日后管理,瓶中的沙土过于干噪时,用海绵或其它容器顺瓶臂滴水使其保湿,发现有腐烂变质的死虫,及时清理出来。
还有一种方法是,使用自动分离产仔池,让孕蝎群居产仔。
经过多次试验,其产仔率比使用产仔瓶产仔低30%左右。
在没有试验出更完善的自动分离产仔池之前,此种方法不可醛四、蝎子的繁殖过程蝎子的繁殖过程包括交配、体内孵化、临产娩仔产产后息养期。
(一)交配:雌雄蝎交配多在光线暗处或液间进行。
发情时,雌雄蝎排出一种特殊气味,诱激雄蝎前来交配。
成蝎交配一年中分两个时期:第一个是产前交配。
即5-6月份交配,7-8月份产仔孕期40天;第二个是产后交配,约在8-9月间,即母蝎产仔后15天左右再次发情交配。
产后交配的受精卵在母体内需经过10个月的孕期发育。
(二)体内孵化:在母蝎体内的受精卵随着胚胎发育,卵壳由不得灰黄色变为汪灰色,最后呈白色透明状,预示将临产。
其中产后交配者孕期一般为290-300天,在加温条件下出需120-150天,而春末夏初的产前交配者40天左右可产仔。
可见孕期也气温关系密切。
(三)临产娩仔:临产前的孕期一般停食,前腹部异常膨大,行动缓慢慢,开始在背光安静处录觅产仔地点。
找好地点后,用脚须和4对步足撑高体躯,娩出仔蝎,产程约10分钟。
初产他蝎有米粒大小,白色,起初至相粘连不会动,约经30分钟开始活动,并先后爬上母背,在母背上完成第一次蜕皮,刚产完的母蝎非常需要补充水分,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把仔蝎吃掉。
(四)产后息养期:该期母蝎完全停食,处于不动或少动状态,静息休养。
当一龄仔蝎离开母背时,息养期即结束,末始寻食活动。
五、背伏期仔母蝎的管理的卵黄养分为生。
从初生到第一次蜕变后的五六天中,在母背上度过,这期间叫背伏期。
至于为什么刚出生的幼蝎必须在母背上才能完成第一次蜕变,这一占曾作过试验:把母蝎刺死,而仔蝎照常能够成活;把母蝎背上涂不同的液体,也会出现不同的反应。
说明与蝎子本身的气味和辐射条件有关,其生理机能还在探讨中。
从幼蝎的的出生到背伏期这一阶段,产仔室的空气温度应控制在80%-85之间,温度在34C-38C最好。
实践证明,仔蝎成活率的大小和第一次蜕变时间与温度均有直接关系。
刚蜕皮的幼蝎为2龄蝎,体长由1厘米增长到1.5厘米左右。
十余小时后从母背上下来,经过20多小时的时间又重新爬上去。
有的孕蝎没有再爬到母背上,而在母体的周围,这属正常,并不影响仔蝎的成活率,在仔蝎蜕皮的时间里,如发现产仔瓶的沙土过于干燥时,不要急于滴水,待全部蜕变之后,再滴清水,保持与室内差不多的温度。
在仔蝎蜕皮后的背伏期间,母蝎必需充足的水和食物。
经过五六天的时间后,仔蝎呈棕黄色,几乎全部脱离母体,活动能力增强,此时仔蝎体内残留的卵黄养分已全部耗尽,需增加新的营养,仔蝎开始吃食。
六.幼蝎的管理要点1、高温。
要求温度在32C至39C之前,蜕皮期间要保持在35C左右。
2、高湿。
要求湿度不低于75%,窝土含水量不低于15%,蜕皮期间要保持在80%左右。
3、高营养。
要求饲料多样化,在饲喂黄粉虫的同时,要加喂土元、蚯蚓、无菌苍蝇、配合饲料等,否则,蜕皮期延长,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4、慎防空气污染,噪音过高,异味、化学刺激均对幼蝎生长不利。
七.仔母蝎分离期的管理仔蝎在开始寻食后,如不及时投放食料,将会出现自相残杀。
此时母蝎也需吃饱喝足恢复身体,为下次交配怀胎作好准备。
根据仔母蝎饲养管理不同需要,有心要分开管理。
先备好干净的塑料盆等容3个,毛刷1把,把同一日期出生的、需仔母分离的产仔瓶从仔架上取下,用镊子夹住母蝎尾部第二三节处,将其放进一盆内,然后手握产仔瓶轻轻晃动,使产仔瓶中的上层沙子连同仔蝎一块倒进另一盆中央,仔蝎随即爬到盆四周连续分离许多时,盆中央的沙也增多,可用手或其它容器将沙慢慢地取出,均匀地撒在另一空盆中。
发现混在沙中的仔蝎,将其轻轻地夹出。
最后将盛放幼蝎的分慢慢倾斜,用毛刷把仔蝎扫进已备好的饲养幼蝎的池中。
需注意,幼蝎虽小,但已具备攻击能力,尾刺的螫伤力也很强,操作时需小心。
把幼蝎投放饲养池饲养时,其投放数量很难掌握。
可数出一定数量的母蝎所产的仔数,求得平均数后,按每池需投放幼蝎的数量计算母蝎即可。
同时还要在池边上记录好好蝎的出生日期,以便日后管理。
进行仔母分离时,还需进行一项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品种的自雪 在长期饲养中,不但能节省引种费用,而且对自已培育的种质有较好的了解。
在分离过程中,要选出母蝎为第一胎的、产仔早、产仔多、体形大、精力旺盛的所产的仔蝎作为下一代种源。
挑选好的仔种,要单池饲养,投放密度相比之下,可适当减少,有利于仔种更好地生长发育。
已产完的母蝎,也要具体地分出类型。
第一种,选出尾部向上弯曲,健壮活泼、体有光泽的单独饲养。
并且按7雌3雄的比例投放雄蝎让交配。
第二种,选出母体产后虚弱、尾部拖拉、腹节下垂严重的病态蝎,集中起来,用药疗养,待体质恢复后,再投放雄蝎。
病态严重的要及时加工制干出售。
幼蝎进入3龄后,生长发育基本稳定,大约每隔2个月就要蜕变一次。
进入4龄后,相比之前容易饲养。
投食不必要使用食盘,可将黄粉虫等活虫体撒在栖息瓦周围的沙土上。
每天要掌握好投食的数量,做到第二天略有剩余为佳。
一般每只蝎4-5天吃一条比其龄大一龄的黄粉虫,投食时间要安排在傍晚以前。
在日常管理中,空气流通是相当重要的,一旦空气污染,特别是3、4龄蝎,死亡率甚高。
冬天,室外温度低,温度难保持,故室内封闭严,是空气污染严重的一季节,应做到每天中午排空一次,平时要勤观察,发现池中的死虫、死蝎及时挑出,以免蝎子误食各龄蝎子在蜕变期。
往往发现在周围的地方有蜕皮的蝎子。
这种现象大多是因为栖息窝穴湿度没有达到,或投放密度过大造成的,应予避免。
九、科学养蝎闯八关第一,引种时要到与自已所定模式相仿的种蝎场选种,且最好就近引种,运输途中密弃要低。
这样,由于引进的种蝎对新环境适应较快,死亡率就低。
第二,把好环境卫生。
种蝎窝内的土要未施过农药和化肥,而且应呈弱酸性最佳。
每天喷水1次,水温须高于室外内湿度3c左右。
第三,饲养密度要适宜。
一般每平方米养种蝎500只或2龄蝎3000只,4龄蝎1500只,6龄蝎800只。
环境要安静,避免风吹雨打。
第四,小暑前后是蝎子的繁殖旺季,此时应将待产蝎单放,湿度要达到80%,供给足够的鲜活昆虫和水。
产后如缺水,会出现母蝎食仔现象。
第五,产仔室的温度在35c~38c之间。
要避免空气污染,保证每天通风一次,小蝎在母蝎背上5-6天后蜕一层皮成为2龄蝎后,要供给幼蝎足够的黄粉虫,否则会自相残杀。
第六,在产仔后的母蝎中,选出健壮活泼、体有光泽的单独饲养,一个月后,按7:3的雌雄比例投放公蝎,让其重新交配怀胎循环不断。
第六,预防敌害。
恒温养殖条件下,壁虎。
蚂蚁、蜘蛛对蝎子均有危害,应及时捕杀。
对蚂蚁的防治,可将鸡蛋壳烧焦捣碎撒在养殖区周围,也可用卫生球与锯末混合撒在蝎窝外围。
第八,要做好疾病预防。
食盘、水盘要每天清洗一次,定期用PP粉清毒。
蝎窝内的土与瓦块定期暴晒。
平时注意观察,发现死虫、死蝎及时清理,温度过高时,要用3%盐水喷洒蝎窝以防螨虫,少喂,肉类饲料,以防高脂肪博十、蝎子的疾病与防治(一)蝎子黑肚病(1)发病原因:饮食不清洁,环境污染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