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导学案湘教版

合集下载

《世界的地形——学看地形图》教学评一致性导学案

《世界的地形——学看地形图》教学评一致性导学案

《世界的地形——学看地形图》教学评一致性导学案一、教材概况1.教材来源:本节课来源于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中的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2.教材分析:“学看地形图”是本章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课程标准及学业质量要求的“区分地形类型”、“估算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判断坡度的陡缓”及“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这四个学习内容都在本节教学内容之中。

教材正文简短的两行字只引导出地形图这个名称和简单功能。

主要内容通过图像和活动展示出来。

首先通过一幅陆地地形示意图引出等高线地形图,然后通过玲玲和贝贝的对话,引出分层设色地形图,教材通过展示同一地区的四幅不同类型地图,形象地说明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来历、特点及阅读的方法。

再通过活动落实标准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3.课标要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关于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地形形态。

4.学业质量要求:学习后,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观察、描述地形的基本状况,以及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能够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选择适当的实例简要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这里指地形)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二、学习目标1.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及视频讲解,学会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综合思维)2.通过制作山地地形模型及临摹等高线,初步学会制作地形模型及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地理实践力)3.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学会区分各类地形的特征及应用(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

三、学习重点及难点1.学习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及其应用。

2.学习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四、学习达标评估活动1.完成导学案中的“保卫平型关——初识等高线”,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描述地势特征及坡度陡缓。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世界的地形》优教学案(第1课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世界的地形》优教学案(第1课时)

《世界的地形》优教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2.了解世界陆地两火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地图,上找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位置。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陆地地形1.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_____________。

2.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种基本类型。

3.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

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较________;而高原海拔较________,边缘比较________;世界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平原,世界最高的高原是________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是________高原。

4.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表________。

不同的是,山地较高,坡度较________,沟谷较________;丘陵较______,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______米。

5.盆地四周多被________环绕,中部相对________。

有些盆地内部分布着起伏的丘陵。

6.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

一是________山脉带,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________山系。

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大体呈________方向延伸,主要有________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等。

世界最长的山脉是________山脉,世界最高的山脉是________山脉。

二、海底地形海底地形是起伏不平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海沟等地形。

世界最深的海沟是________海沟。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拓展阅读】世界地形之最世界陆地的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且山峰最多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海拔7000米以上包括海拔7000米的山峰有50多座)最长的陆上山脉:安第斯山脉(长7500千米)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5万千米)最长的裂谷带:东非裂谷带(非洲东部 6400千米)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巴西)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中国)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巴西)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总面积约7万千米²)最寒冷的平原:西伯利亚平原(平均气温-45℃,最低达-71℃)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地球上体积最大的山及火山:冒纳罗亚火山(夏威夷岛,海拔4 169米,火山体积达75000千米³)地球上最高的火山及死火山: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是西、南半球最高峰)地球上最高的活火山: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山(海拔6893米)最大的火山口:阿苏山(周长100多千米,日本)喷发次数最多的火山:埃特纳火山(已达210次,意大利)地势最高的岛屿:新几内亚岛地球上最大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峡谷长达496.3千米,平均深度5000米)最长的海底山脉:中洋脊(长80000千米)最浅的海:亚速海(平均8米)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最大的独立岩石: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周长约为9.4千米)。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导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导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导学案湘教版教学目标、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在地图中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并记住主要山脉名称及其分布。

了解海底地形结构。

3、联系当地地形特征与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

2、世界两大山脉带,海底地形结构。

教学方法读图法、联系比较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运用播放几幅图片: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等世界著名的地形区,同时教师把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的高度与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的高度相渲染,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到世界陆地高低不平,相差太大了!教师及时导出:不仅世界陆地相差很大,就是海底也是高低不平的。

这节我们就共同学习世界的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陆地地形:自主学习读教材第27、28页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地形?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2)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注意:它们都是指垂直距离)在地图中标注的高度应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为什么?(3)课文中A、B、c三点的海拔各是多少米?你会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吗?(海拔和相对高度是描述某地高度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4)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山地和丘陵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盆地具有怎样的特征?【学法指导】五种地形特征的比较应从海拔、相对高度和地表特征两方面来分析。

(5)读地图册中的世界地形图,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一是环太平洋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北部的山脉带。

它们各有哪些著名山脉组成?各自又呈什么走向?分布在哪个大洲?(6)在填充图册上填出下列山脉名称: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

配套K12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第1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配套K12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第1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世界的地形
课题
世界的地形
备课人
知识 与能 力
教 学 过程 目 与方 标法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安秀丽
课型
新授
课时
1
1、理解 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和相对
高度。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
在地图中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并记住主要山脉名称及其分布。了解海底地
熟悉学习目标,一边 在学习中有的放失。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 陆地地形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2、 海拔和相对高度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3、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各有哪些特点? 组织各小组交流自主学习结果
组织各小组代表发言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以 培养学生任务型阅读 的习惯。
生生互动,培养学生 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展示目标 自主学习
激情互动 激情展示
精讲点拨 强化识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1、指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及分界线的名称。 导入:上节课我们对海陆分布的概况有了一定的了 解,今天我们将对地球表面的陆地的具体形态进行进 一步的学习
回忆,思考回答 倾听,激起对新知识 的探索
组织学生口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当堂检测 反馈纠正
拓展延伸
针对学生展示中的疑难问题讲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组代表发言
组织学生强化识记主要知识点
组织学生达标检测题
组织学生结合答案,自查自纠,必要时教师给以指导 和帮助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三、【学习难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
四、【学习新课】
自研自探
合作探究
表现提升、质疑评价
总结归纳
自学指导
互动策略
表现方案
随堂笔记
自主阅读“陆地地形”“海底地形”两个标题下面的文字,图片和阅读材料梳理以下知识:
1.什么是地形?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
2.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
3.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山地和丘陵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盆地具有怎样的特征?
4.世界两大山脉带是:
,分别有哪些著名的山脉组成? (地图册第二页查找)
5.收集世界地形之最: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你能找出它们在哪个大洲吗?)还有吗?
6.什么是大陆架?
A两人对子检查自研成果并讨论:
1.我们的家乡户县以哪一种地形类型为主?
B小组探究
P33活动1,2
P36活动1
表现单元一:
各小组在小黑板上写出探究活动的答案
一、自研自成果呈现:
二、自研自探成果呈现
等级评定:
表现单元二:
比一比哪一组记得世界之最多
今日心得:
今日不足:
课题:第2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课时: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知道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名称和特征,记住一些地形的“世界之最”,在地图中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并记住主要山脉名称及其分布。了解海底地形结构。
二、【学习重点】1、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2、世界两大山脉带.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海陆分布》导学案(第一课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海陆分布》导学案(第一课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海陆分布》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

2、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名称、面积、位置及地理分布,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

3、通过地图能够找出七大洲的分界线。

学习重点:七大洲的名称、面积大小、位置及分布。

学习难点:七大州分布的空间感的构建。

学习过程:一、预习感知(5分钟)要求:独立完成,找不到勾画出来。

1、地球表面陆地占,海洋占。

2、地球表面,面积广大的陆地叫_________,面积较小的陆地叫__________。

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成为__________。

3、读图和填图,认识七大洲的位置和特点(1)、在图中填写七大洲的名称。

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填名称)(2)、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之间的界线是山、河、海、山海。

亚洲与非洲之间的界线是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界线是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界线是运河。

’二、合作探究(20分钟)注意:大陆、岛屿、半岛的区别与联系。

c、阅读课文,读世界地形图,找到世界上最大大陆,最小大陆、最大岛屿和最大半岛。

(小组合作完成)2、七大洲(10分钟)a、读《世界地形图》了解世界七大洲名称,生观察各大洲的轮廓、形状、位置。

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试勾画大洲的轮廓简图。

(注意七大洲与重要纬线位置关系)b、读《世界半球图》,小组交流讨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各有哪些大洲,达成一致意见。

3、大洲界线(6分钟)读大洲界线图,从地图中找出各大洲的分界线。

小组以抢答的方式给出最佳答案。

亚欧界线:乌乌里大黑土。

(谁可以破解此密码!小组达成一致意见。

)三、解疑答惑(9分钟)1、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组内讨论,达成一致,小组展示,2分钟)所有经线都交与 , 大洲有极点,所以跨经度最广大洲是。

2赤道穿过的大洲。

(组内讨论,达成一致,小组展示,2分钟)读图找出:(提示:北回归线附近夏威夷群岛属于大洋洲)3、试用简单几何图形画出七大洲分布示意图。

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

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

(课堂导入) 我们能在海里活吗?(不能)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比如我们学校周围,有上坡有下坡,整 个陆地表星视图;再在此视野内不断逐步增大范围, 浏览全球, 可以发现每个地方不同的海陆高低; 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地球面貌, 增加对 “地 形”概念的感知认识。 )
【点拨】说明五种地形的特征、对增加课堂趣味)
Hale Waihona Puke 1、青藏高原 /albums/4979/5043819/1/2646584.html#2646584$ 2、亚马孙平原
/a4_20_00_01300000254155125067007969964_jpg.html 3、刚果盆地 /picview/20044/20044/0/91ae68c6e8a0e6219d163dae.html#albumindex=0&pi cindex=4 4、安第斯山 /picview/5377/5377/0/d52a2834349b033bf142624f15ce36d3d439bd59.html#a lbumindex=1&picindex=1 5、哈萨克丘陵 /a1_02_09_19300001305250131937091036382_jpg.html
/?newmap=1&ie=utf-8&s=s%26wd%3D%E4%BD%9B%E5%B1 %B1%E5%B8%82%E9%A1%BA%E5%BE%B7%E5%8C%BA%26c%3D1
(课堂推进) 【讲解】百科释义 /view/67983.htm 我们把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叫做地形。 【过渡】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 【活动】阅读课本 P33 相关内容,思考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定义及区别 【讲解】绘图演示讲解(类比人的身高及高度差) 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主要介绍世界的地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地形特征,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并能够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的地形特征,掌握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地形的兴趣,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七年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理要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地形的概念和分类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理要素,你们还记得吗?2. 学生回答。

3. 教师:很好。

那么,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不同的地形吗?请举例说明。

4. 学生举手回答。

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形的图片,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

2. 教师:同学们,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世界地形。

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3. 学生观察并思考。

第三环节:讨论与合作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地形进行讨论。

2. 教师:现在,请你们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你们选择的地形。

你们可以讨论这个地形的特点、地理位置、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

3.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并记录下来。

(例子:小组A选择了山地)学生A1:我们选择了山地,它的特点是地面高度较高,地势陡峭。

学生A2:对,山地通常有很多山峰和峡谷,非常壮观。

学生A3:而且山地的交通不便,因为山地地势陡峭,道路建设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第一时导学
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
、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在地图中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并记住主要山脉名称及其分布。

了解海底地形结构。

3、联系当地地形特征与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

2、世界两大山脉带,海底地形结构。

教学方法
读图法、联系比较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
教师运用播放几幅图片: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等世界著名的地形区,同时教师把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的高度与吐鲁番盆地海拔-1米的高度相渲染,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到世界陆地高低不平,相差太大了!教师及时导出:不仅世界陆地
相差很大,就是海底也是高低不平的。

这节我们就共同学习世界的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陆地地形
:自主学习
读教材第27、28页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地形?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
(2)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注意:它们都是指垂直距离)在地图中标注的高度应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为什么?
(3)文中A、B、三点的海拔各是多少米?你会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吗?(海拔和相对高度是描述某地高度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4)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山地和丘陵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盆地具有怎样的特征?
【学法指导】五种地形特征的比较应从海拔、相对高度和地表特征两方面来分析。

()读地图册中的世界地形图,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一是环太平洋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北部的山脉带。

它们各有哪些著名山脉组成?各自又呈什么走向?分布在哪个大洲?
(6)在填充图册上填出下列山脉名称:落基山脉、安
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

(7)你能够说出下列世界之最吗?①世界最大的平原
②世界最大的高原③世界最高的高原

世界最大的盆地⑤世界最长的山脉⑥世界最深的海沟,在地形图中找出它们吧,看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个大洲或大洋?
2:小组交流
小组内合作交流,你们小组内的疑难问题是。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是怎样的?
【教师精讲点拨】教师出示平原与高原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平原与高原的相同与不同。

教师出示山地和丘陵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山地和丘陵的相同和不同。

教师画简单的示意图来表示山地和丘陵的区别。

教师出示四川盆地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在感性上认识
盆地的形态。

学生总结:盆地四周是山地或高原,中部相对低平。

【探究结论】
地形类型
主要特征
海拔高低
地面起伏
共同点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学习任务(二)海底地形
、自主学习读教材第29页《海底地形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海底地形结构是怎样分布的?有哪些地形名称?
2、小组交流
小组内合作交流,你们小组内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大陆架是海洋还是陆地?
【教师精讲点拨】教师绘制海底地形剖面图,学生完成填图。

【探究结论】仔细阅读文中关于大陆架的文字表述,会发现大陆架是海洋而不是陆地,水深不超过200米。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你的家乡是以什么地形为主?说说家乡的人们是怎样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生产的?。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主要学习了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和海
底地形的的特征,学习了众多的地理名称,要做到在图中落实,读图法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坚持运用。

五、巩固训练
见基础训练第27、28页
六、附板书设计
左为
五种地形特征表格
中间
世界海陆分布图
右面
五种地形素描图和海底地形剖面图
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