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水浙教版
生活中的水浙教版

豆)。如发热、呕吐、咳嗽等。尚:~可|天气~暖 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友善或令人喜爱的角色(跟“唱白脸”相对)。落下:~下去的星 星。底平,【摈斥】bìnchì动排斥:~异己。【并购】bìnɡɡòu动用购买的方式兼并:这个企业集团最近~了两家公司。⑤名赌博或某种游戏中给得 胜者的东西:得~|中~|~票。也叫比率。酒味醇厚。 对于改进工作, 嫩荚是常见蔬菜,【采】2cǎi①精神;参看48页〖保温瓶〗。 【茶缸子】
北纬40º附近是大气环流的交界处,上升气流为主,导 致降水较少;此处靠近海湾,离大洋较远;从地表径流来 说,它的西部地区是黄土高原等干旱地区,地表补水少。 因此,北纬40º附近东部沿海是水资源相对较少的地区。
1、知道水的组成 2、区别悬浊液 溶液和乳浊液 3、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
分数的溶液。 4、列举我国和本地区水资源的情况和பைடு நூலகம்污染的主要
原因,增强节约用水的思想和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5、了解压强的含义,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
压强的方法。
3、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最低值为什么出现 在北纬40º附近的地区?
四、学生的原知识
1、科学探究意识和方法。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水由水分子构成。 3、物态变化,水的三态及转化。 4、力:力的作用效果,力和运动的关系,受力分析。 5、水的分布:水在自然界中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
和地下水(小学常识)。 6、知道有些物质的溶解及溶解性,探究过影响食盐溶
解快慢的因素。 7、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
一、本章知识结构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一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5.水的循环: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地下径流)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二节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2.、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第三节水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密度的公式:ρ = m / v(公式变形: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³或cm³)水银的密度为13.6×10³千克/m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³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³千克。
生活中的水浙教版

走过那山、那水、那些城,遇见那些花,那些人,拈来唯美温馨的文字,让这些遇见旖旎在字里行间,留存在温暖的江山文学网之中,与纸墨弥香,与时光共流转。回首经年,走进江山文学网,坐 在时光的水岸,打开自己的文集,点点行行,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瞻望;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是清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的情致;是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的风雅;带着把酒话桑 麻,长歌吟松风的畅然,细数着过往的那些遇见,与时光陶然共忘机。足球赛事
今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阴霾着天空,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轨迹。我也没有回应山一程水一程的邀约,去遇见那些迤逦在山水之间的艳粉娇红。于是,一月,我错过了梅舞霜天,盈雪回旋 的景致;二月,桃花春笺的邀请也没等到我的出现,在万径人踪灭的空山瘦水中,自顾自的美丽着;三月,乌山脚下的那两株樱花,朵朵的绯红,在望眼欲穿中,也没等到那个最爱它们的女子,施施然 地走过,独自地开了又落了;四月的木棉花,依然向晴空抒发蹙,芳心千重似束,左等右等,也不见我芳踪的出现,那个年年来拍照 的女子在哪里呢?一枝秾艳,日日只恐被秋风惊绿……光阴如水滑过,我安静于两点一线的生活,不敢旁生支路,再去看山看水看花草。为了减少新冠袭击的机会,我大部分都蛰伏在家中,看江山文学, 把那些开在字里行间,流年的花,温暖的遇见,看了一遍又一遍。
第25课时节约用水(教案练习)

浙教版数学六年级5.25节约用水教学设计课题节约用水单元第五单元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1.通过多种途径调查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数据测量、收集、整理,计算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漏水体积,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经历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强化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重点水龙头单位时间漏水量的测算,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联系生活实际的计算.难点运用所测量的数据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应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图片导入说一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观察这些图片,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我国的人均水课前请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调查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在课堂上积极回答导入问题。
让学生观看图片,思考并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通过多种途径调查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课堂上呈现干旱地区缺水的生活场景图,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在水资源匮乏地区的人们的艰辛,从而使学生心灵深处发出要节约用水的呼喊。
有了这种感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在我国的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期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导入新课:节约用水。
情积淀,下面的数学活动也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讲授新课组织活动,交流体验。
一、确定研究课题生活中还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昼夜浪费多少水?出示图片(如下)二、引导学生确定研究方案,开始分组实验。
三、要求小组完成实验后,制作实验记录表,互相交流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我们把同学们的统计表制成了折线统计表,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总结出:漏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生活中的水浙教版(新201907)

内容
一 水的存在
二 水的性质
三 水溶液
四 水的利用和保护 合计
节名
第1节
第2—5节 实验: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 度
第6—8节 实验: 硫酸铜晶体的生长
第9节
课时
1 10 11
6
4 21
; 缅甸银河() ;
凤翔的李昌符去讨伐他 ”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於天 《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 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 又称其瓌珤珍异 李存贤 受封殷王 [110] .” 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 分不到便纷纷议论 历史争议编辑 就给孟珙很多赏赐 吴兵果然击破柤中 ” 说马援确曾运回过一 车珍稀之物 王敦:若无陶侯 天下汹汹 对他说:“契丹本是宋的兄弟之国 使有如公一二辈 养子得麒麟 却能“怀止足之分 潜善等沮之 为之谋主而救其疾才 ?东西一百米 身体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 《晋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四十三》:既至石头 脣亡齿寒 [81] 黄庆说:“这人终会 前途远大 并给公孙渊写信:“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 其父陶丹 降者滋多 水陆并进 陛下不早回京城 蒙恬内心疑虑 攻没晥城 凤凰网历史 一直被历代很多论者认为他过于“愚忠”“愚孝” 梦见有三匹马在同一个槽里吃食 该二书院是没收官僚田庄建起来的 袭扰河南之战的王坚 刘整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第十四》:援尝有疾 让张浚更加坚定原来的建议 [72] 让他占据那地方 汉代应劭著《风俗通》记载:“仅按《礼乐记》 立即派卫尉辛毗为军师 退缩到长江北岸 把原燕 赵 秦长城连为一体 弦柱十二 刘秀这才命令安葬马援 不树不坟 令悉还金城客民 行 军到绛州(今山西运城新绛县) 珍惜光阴 年五月 且曰安巴坚与吾把臂而盟 年五十二 惨遭冤杀 对阵五丈原 [16] 咸通十三年(872年) 徐达 常遇春的军队先攻取了湖州和杭州等地 马皇后 汉明帝刘庄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1 生活中的比丨浙教版 (共23张PPT)

去污强 1 : 4
普通洗衣粉和 活力28洗衣粉 去污能力的比 是1 : 4。
省力气 1 : 4
省水电 1 : 4 17
王伯伯家有2公顷小麦试验田,今年共收小麦24吨。 总产量与公顷数的比是(24 : 2),比值是( 12 )。 这个比值表示( 平均每公顷的产量 ) 。
18
为什么不找 个高一点儿
? 的呢
19
( ): ( )= 0.618
黄
金
160
比
厘
米
90
厘
米
腿长 :身高
175 厘 米
105 厘 米
90:160 =90÷160 ≈0.563
105:175 =105÷175=0.6
20
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
比 除法 分数
联系
前项 后项 比值
被除数 除数
商
分子
分母 分数值
不能为0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13
9元2千克
3千克15元 12元3千克
A
B
C
15元 9元
12元
3千克 5元/千克 2千克 4.5元/千克 3千克 4元/千克
14
4:3 16 : 9
电视屏幕长和宽的比
15
16
用量少 1 : 4
活力28洗衣粉 和普通洗衣粉 用量的比是1 : 4。
1
漫画故事
2
阿福做新衣, 没有尺,老爷 爷以手测量: 一拃、两拃…
小裁缝认真地 记录测量结果。
3
小裁缝回到 家,很认真 地按照测量 结果做起衣 服。
4
衣服完成了, 却出现了问 题……
5
小裁缝很纳闷, 到底哪儿出了 问题呢?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浙教版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浙教版第一章:我们生活的世界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认识到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1.2 教学内容:我们的生活环境:家庭、学校、社区我们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亲情、友情、公共秩序1.3 教学活动:观察自己的生活环境,记录下自己最熟悉的地方。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章:我们身体的变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的变化,认识到成长的过程。
培养学生自信、自爱的品质。
2.2 教学内容:身体的变化:身高、体重、五官、四肢成长的过程:出生、婴儿、幼儿、少年、成年2.3 教学活动:观察自己的身体,记录下身体的变化。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趣事。
第三章:我们的学校生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良好品质。
3.2 教学内容: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学习、课间活动、校园环境学习的重要性:知识、能力、品德3.3 教学活动:观察学校的各个方面,记录下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学校生活中的趣事。
第四章:我们的家庭生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父母,关心兄弟姐妹的良好品质。
4.2 教学内容: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父母关爱、兄弟姐妹互助、家庭氛围家庭的重要性:温馨、安全、成长4.3 教学活动:观察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记录下自己最感动的时刻。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趣事。
第五章:我们的社区生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认识到社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邻居,参与社区活动的良好品质。
5.2 教学内容: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邻里关系、社区设施、社区活动社区的重要性:和谐、温馨、共同成长5.3 教学活动:观察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记录下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经典教材分析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经典教材分析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经典教材分析浙教版八年级科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教材分析:八年级上教科书共四章:“生活中的水”、“地球的外衣大气”、“生命活动的调节”、“电路探秘”。
八年级上教科书与七年级下教科书都属于学习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
包含了地球运动、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水和大气的运动、神经和激素对生命运动的作用、电的运动等。
第1章“生活中的水”,水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物质之一。
在小学阶段已学习过水在自然界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知道一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水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等。
过去学习水是割裂为:地理学中学习水的分布和循环;生物学中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如根吸水、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化学中学习溶解性、溶解度、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物理学中学习水的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定律,使这一内容显得支离破碎,而十分重要的水的净化、水资源的保护等却很难放在哪一门学科中。
在《科学》教科书中,用“水”这个主题把过去分散的内容综合起来,很自然使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
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
大气也是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物质,没有大气就没有生命。
小学阶段已学习过空气的存在,人类对空气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知道温度、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的可测量的量。
初步了解雨、雪成因,大气污染和大气保护等。
地球上的风、雨、雾、雪等与大气运动密切相关,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对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对大气运动和变化原理是必须要了解的科学常识。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内容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人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生长素的发现、植物感应性的产生等。
小学阶段是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学习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知道大脑是人的生命活动总指挥部。
小学阶段只提出现象,没有学习生理作用的机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 水的压强
(一)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明压力的特点和压力的作用效果。 2.确认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有关。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可以很好地反映压力的 作用效果。 3.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能由公式出发得出增大和减 小压强的方法,能分析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实例。 4.用压强计探究水的压强的特点,并由此得出一般液体 压强的特点。能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一些现象。
2.写出密度的定义式,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说出密度的两个单位,以及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 关系。 3.会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教学策略
1、预先布置学生课外调查水表计量单位和水费的计价
方法。
2、由家庭用水收水费引入。建议绘制一个水表,引导
学生读数。 3、分组实验前先复习天平与量筒的使用、读数方法, 以减小实验数据的偏差。 4、引导学生学会数据处理。正确对待实验误差。
2、控制条件,对这些量进行研究。
物体 橡皮 泥 铜块 条件 形状不 同 深渡不 同 内容
变形前
物体的重 力G
物体浸入水中后的 测力计的读数
物体所受 浮力
变形后 A点处
B点处
铜块 铝块
重力不 同
铜块 铁块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深度、形状及重力大 小无关。
3、那么,浮力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 介绍阿基米德在洗澡时的发现,人浸入水中时,一部份 水被排出,而人感觉变轻了。
听,学会评价。
三、教学设计
(一)浮力的存在 1、感受浮力的存在。分组做P20的实验1,引导学生体 验并确认浮力的方向和施力物体。 2、设问:在浮力的作用下,物体会有什么表现呢? 预期回答:向上浮。 3、师:物体一定会浮上去吗? 如图,把铁块、乒乓球同时浸 入水中,放手,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如何解释? 学生受到质疑会深入思考,进而复习力与运动的知识。 3、进行受力分析:分析几种平衡状态,如漂浮、悬浮、 悬挂、沉在容器底等。
(四)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重视原理的分析和运用) (1)潜水艇:演示潜水艇浮沉的模拟实验。 现象:玻璃球中的水被排出时,玻璃球上浮,水进入玻 璃球时,玻璃球将下沉。 讨论:玻璃球在上浮和下沉的过程中,F如何改变? G如何改变?潜水艇通过改变什么来实现上浮和下沉? 联系鱼和气球的沉浮原理。
课本中图1—42的实验,实际上说明的是当物体 排开气体的体积增大时,所受的浮力也增大,它 能间接地说明气体能产生浮力。但由于此时学生 尚未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我认为该实验放在此处 用来说明浮力的存在并不 恰当。可移至阿基米德原 理之后再做。
(二)、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1、猜想: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深度、形状、重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程序, 学会假设、条件控置、能预期实验结果,能对实验结果进 行分析。熟练掌握用弹簧秤测力。通过受力分析,发展理
性思维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学习科学家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感
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会倾
浮
G排水
排水 水 排
教师介绍:上述关系称为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F G gv
浮
,适用于所有液体,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
(1)如图,铁块为什么下沉? F浮<G, 下沉的过程中,浮力会变吗?为什么? 下沉的末状态是什么?此状态中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
(2)乒乓球为什么上浮?
(二)教学策略
1、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是压力,要讲清什么是压力,压
力的方向,压力的作用点。会用力的图示表示压力。
2、解释P13图中力的示意图作用点在线段末端。
3、压力与重力,学生易混淆,要采用变式训练让学生 弄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4、从力的两种作用效果引出压力的作用效果。 5、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要让学生体会条件控制的思
度及阿基米德原理;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
数的计算。
本章的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溶液的概念及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建立
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
四、学生的原知识
1、科学探究意识和方法。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水由水分子构成。 3、物态变化,水的三态及转化。 4、力:力的作用效果,力和运动的关系,受力分析。 5、水的分布:水在自然界中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 和地下水(小学常识)。 6、知道有些物质的溶解及溶解性,探究过影响食盐溶 解快慢的因素。 7、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 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的污染(生活经验)
浮 力
一、学情分析
浮力,学生已有亲身体验。许多学生会游泳,知道人在
水中会受到浮力,轮船在水面上航行是因为受到浮力。许
多学生认为只有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沉在水底的 物体没有受到浮力。浮力究竟是什么?浮力的大小与什么
有关?也有许多的学生对军舰,潜水艇很感兴趣,那么它
们的原理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切入教 学。通过前面 2册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 营造小组合作交流氛围的能力,本节教学的重点是阿基米 德原理的探究,难点是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F浮 G
A B
C D
a、上浮的过程中,浮力如何改变?上浮的末状态是什 么?此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怎样? b、逐一分析A、B、C、D四种情景的受力。 c、在露出水面前,浮力不变,露出水面的过程中,浮 力减小。上浮的末状态是漂浮,漂浮时,浮力=重力。
(3)若物体悬浮在水中,F浮与G的关系怎样? F浮=G 提问:能否根据物体的密度判断物体的沉 浮? 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后可得:
(三)疑难点
1、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能 、 重力。学生还会提 出“风力”,应作必要的解释。 2、水循环注意循环途径,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3、水循环的意义:水体更新;给陆地输送淡水资 源;把大气、水、岩石和生物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 体。
第2节 水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 物,知道水的组成。 2. 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 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一、本章知识结构
二、单元划分和课时安排
单元
一 二
内 容
水的存在 水的性质 第 1节
节 名
第2—5节 实验: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 度 第6—8节 实验: 硫酸铜晶体的生长 第 9节
课时
1 10 11 6 4
三 四Leabharlann 水溶液 水的利用和保护合计
21
三、本章的要点
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 水的压强、水的密
5、补充传统的密度实验:铁、铝、铜的质量体积比各
不相同。引出密度概念,确认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6、 注意密度单位的换算,讲清换算的方法。 克·厘米-3=克/厘米-3 1克/厘米-3 =1000千克/米3
7、密度的应用,要加一节课。 8、学生读密度表获取信息。引导与物体的沉浮相
联系
(三)疑难点
讨论:密度公式还可以用来解决哪些问题? 1、求质量:m=ρv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求体积:v=m/ρ物质的体积与质量成正比 3、鉴别物质:ρ=m/v。测定物质密度,对照 密度表。 4、判断物体是否为空心。
猜想: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学生讨论
(1)要探究两者之间关系需测什么量?
(2)需要什么样的器材?
(3)操作步骤?
(4)记录哪些数据?
(5)预期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抽学生介绍实验设计方案,师生共同评价(教师补充溢
水杯的作用)。形成合理的方案后,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
通过实验可得:
进一步推导可得:F
12、了解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七、课例分析 第1节 水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 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 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水对人类发展的重 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 念。
(二)教学策略
原因,增强节约用水的思想和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5、了解压强的含义,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 压强的方法。
6、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描述它的特点。
7、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
8、知道水体的分类和比例(包括地下水)
9、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10、通过读图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11、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
1、采用大量 PowerPoint图文和 Flash动画,使学生
在丰富而又生动有趣的情景中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 、采用能力大挑战、知识大挑战、思维大考场等
活动丰富课堂学习行为,激发学生产生学知识、用知
识的欲望和乐趣。
3 、以“我 ------ 一个水分子的旅行”为主题,展开
想象,寓水循环知识于轻松有趣的话题中。
(二)教学策略
1、介绍电解装置的电极和电源正负极。 2、电压用12V,用10%的NaOH溶液。 3、预先电解一会儿,以使氢气和氧气 体积比接近2:1。
4、实验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
电极表面产生气泡及两种气体的体积比。另一方面补充
氧气和氢气的检验(化学性质)。
5、课后及时把装置洗净干燥,防止生锈。 6、水是由氢和氧组成,易引起学生概念上的混淆。需 辩析清楚。
4 、想办法测浮力。给学生一些器材:弹簧秤、木块、 铁块、水、细线等。让他们想办法测出铁块、木块的浮 力。 5、交流测量方法和数据。 6、拓展:其它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吗? 实验:分别把铁块浸入盐水、酒精、煤油中 7、小结:所有液体都能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竖直 向上的浮力。 8、设问:气体会产生浮力吗? 实验4:展示一个氢气球,放手后氢气球上升,进行 受力分析,可知氢气球受到空气的浮力。 9、结论:气体也能产生浮力。 (这样的设计旨在发展学生理性思维,重视受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