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1(1.7-1.8 静电的应用及危害 章末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选修3-1-1.7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讲义)有答案

选修3-1-1.7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讲义)有答案

1.7《静电现象的应用》一、【学习与讨论】学点一 :处理静电平衡的“观点”1.远近观“远近观”是指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离场电荷较近和较远的两端将感应出等量的异种电荷,而导体的中间部分可认为无感应电荷产生.2.整体观“整体观”是指把两个或多个原来彼此绝缘的导体接触或用导线连接时,就可把它们看作是一个大导体,再用“远近观”判断它们的带电情况.学点二 :静电平衡两种情况的实现方法和其本质是什么?1.两种情况(1)导体内空腔不受外界影响,如图1-7-2甲所示.(2)接地导体空腔外部不受内部电荷影响,如图乙所示.图1-7-22.实现过程(1)如图甲,因场源电荷产生的电场与导体球壳表面上感应电荷在空腔内的合场强为零,达到静电平衡状态,对内实现了屏蔽.(2)如图乙,当空腔外部接地时,外表面的感应电荷将因接地传给地球,外部电场消失,对外起到屏蔽作用.3.本质:静电感应与静电平衡.二、【探索与分析】为什么可以把导体的带电情况看成“面分布”?我们知道导体达到静电平衡后,电荷是分布在它的表面的,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带电金属球的案例计算,说明把金属导体看成“面分布”的理由.设金属球的半径为R ,从手册上查得空气的击穿场强为E m =3×106 V/m ,空气中该金属球所能带的最大电荷量为Q m ,可以从公式E m =k Q m R 2来计算,这样Q m =E m ·R 2k. 金属球表面每单位面积带电荷量Q =Q m 4πR 2=E m 4πk ,把数据代入得Q =3×1064π×9×109 C/m 2=2.65×10-5 C/m 2.原子直径d 约为2×10-10 m ,一个原子在金属球表面所占的面积为πd 24=π×(2×10-10)24m 2=3.14×10-20 m 2 一个表面原子的带电荷量为q =Q πd 24=2.65×10-5×3.14×10-20 C =8.3×10-25 C 一个电子电荷量e =1.6×10-19 C ,当金属球带电荷量最多时(此时球外表面场强为空气击穿场强),与表面一个原子相关大小面积所带电荷量只有8.3×10-25 C ,连一个电子电荷量都不到,由此我们有充分理由把金属导体带电看成“面分布”. 三、静电平衡下的导体【例1】 如图所示,一导体球A 带有正电荷,当只有它存在时,它在空间P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 A .在A 球球心与P 点连线上有一带负电的点电荷B ,当只有它存在时,它在空间P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B.当A、B同时存在时,根据场强叠加原理,P点的场强大小应为( )A.E B B.E A+E BC.|E A-E B| 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 D 解析当带电导体球周围无其他导体或带电体存在时,导体球上的电荷将均匀分布在导体球表面.根据题意,均匀分布在导体球上的电荷在P点产生的场强为E A,当把点电荷放在B点后,虽然导体球所带的总电荷量未变,但因静电感应,导体球上的电荷将重新分布,直到达到静电平衡.这时,导体球上的电荷在P点产生的场强E A′不等于E A.由于点电荷不涉及电荷如何分布的问题,它在P点产生的场强与周围是否存在其他电荷无关,所以仍为E B,当点电荷与导体球A同时存在时,P点的场强应由E A′与E B叠加而成,而不是由E A与E B叠加,这样就能立即断定A、B、C三个选项都是不对的.四、静电平衡【例2】将悬挂在细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A放在不带电的金属空心球C内(不和球壁接触),另有一个悬挂在细线上的带负电的小球B向C靠近,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有( ) A.A往左偏离竖直方向,B往右偏离竖直方向B.A的位置不变,B往右偏离竖直方向C.A往左偏离竖直方向,B的位置不变D.A和B的位置都不变答案 B 解析带正电的小球A放在不带电的空心球C内,通过静电感应,空心球外壳带正电,内壁带负电.因此,金属空心球C和带电小球B带异种电荷,所以B受C球的吸引往右偏离竖直方向.而由于空心球C能屏蔽小球B所产生的外部电场,使小球A不受外电场的作用,所以A的位置不变.自学检测:1.下列措施中,属于防止静电危害的是( )A.油罐车后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条B.小汽车上有一根露在车面上的小天线C.在印染厂中保持适当的湿度D.在地毯上夹杂0.05~0.07 mm的不锈钢丝导电纤维答案ACD 解析B选项属于防止静电平衡.2.下图中P是一个带电体,N是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空腔,在哪些情况下,放在绝缘板上的小纸屑(图中S)不会被吸引( )答案AD3.如图所示,在球壳内部球心放置带电荷量+Q的点电荷,球壳内有A点,壳壁中有B 点,壳外有C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点场强均为零B.E A>E B>E CC.如果A、C和球心在一条直线上,则A、C两点的场强方向相同D.B点场强方向指向球心答案 C 解析+Q放在球壳内,由于静电感应,内壁感应出负电荷,外壁感应出等量的正电荷.如下图所示,是+Q与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线形状,球壳壁内部场强为零,其他地方的场强与仅存在点电荷+Q时产生的场强相同,故E A>E C>E B;如果A、C和球心在一条直线上,则A、C两点场强方向相同.4.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的特点是什么?答案(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2)导体表面任一点的场强方向与该处的表面垂直(3)净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电荷在导体的外表面上的分布往往是不均匀的,越尖的地方,电荷分布的密度越大,附近的电场也越强.对一孤立的带电导体,可视为导体处于自己所带电荷的电场中,达到静电平衡时,也有以上特点.典型例题:题型一静电现象的应用在绝缘板上放有一个不带电的金箔验电器A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空腔导体B.下列实验方法中能使验电器箔片张开的是( )A.用取电棒(带绝缘柄的导体棒)先跟B的内壁接触一下后再跟A接触B.用取电棒先跟B的外壁接触一下后再跟A接触C.用绝缘导线把验电器跟取电棒的导体部分相连,再把取电棒与B的内壁接触D.使验电器A靠近B思维步步高空腔导体的特点是什么?空腔导体的外壁和内壁的带电情况如何?使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方法有几种?解析在A选项中先和B的内壁接触后,由于B的内壁本身没有电荷,所以再接触A 时验电器箔片不张开.答案BCD拓展探究在一个导体球壳内放一个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用E p表示球壳外任一点的场强,则( )A.当+Q在球壳中央时,E p=0B.不论+Q在球壳内何处,E p一定为零C.只有当+Q在球心且球壳接地时,E p=0D.只要球壳接地,不论+Q在球壳内何处,E p一定为零答案 D 解析如果球壳不接地,球壳内部放入的电荷会产生电场,这个电场周围的导体会感应出电荷,形成新的电场.方法总结带电球壳的特点是:①所有电荷都分布在球外表面上,球壳内部没有净电荷.②球壳内场强为零.③如果在球壳内部放入电荷,则电场线在球壳上中断.题型二静电平衡一个不带电的空心金属球,在它的球心处放一个正电荷,其电场分布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思维步步高在金属球内部的电场分布情况如何?球壳起到什么作用?在球壳外还有没有电场存在?如果有,电场指向什么方向?解析在球壳内、外表面之间不会有电场存在,球壳的内表面上应该分布的是负电荷,外表面上应该分布的是正电荷,所以B选项正确.答案 B拓展探究如果把该电荷移到球壳外,请叙述一下电场的分布情况.答案当电荷移动到球壳以外之后,球壳对电场产生屏蔽,球壳内部没有电场线.方法总结导电体放在导体内部,导体内壁感应出电荷,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外壁和内壁所带电荷性质相反;当电荷放在导体外部,靠近导体处感应出异种电荷,根据电荷守恒定律,远离导体处感应出同种电荷.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人们在晚上脱衣服时,有时会看到火花四溅,并伴有“劈啪”声,这是因为( ) A.衣服由于摩擦而产生了静电B.人体本身是带电体C.空气带电,在衣服上放电所致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答案 A 解析若我们身穿含有化纤成分的衣服,且始终在运动,使衣服与衣服之间、衣服和皮肤之间不停地摩擦,在摩擦中会使衣服上带有异种电荷.在脱衣服时正电荷和负电荷碰到一起就产生放电现象,于是我们听到“劈啪”的放电声音,若是晚上还可以看见火花四溅的现象.2.一金属球,原来不带电,现沿球直径的延长线放置一点电荷,如图所示.球内直径上a、b、c三点场强大小分别为E a、E b、E c,三者相比( )A.E a最大B.E b最大C.E c最大 D.E a=E b=E c答案 D3.如图所示,把一个架在绝缘支架上的枕形导体放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点场强相等,且都为零B.A、B两点场强不相等C.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E A<E BD.当电键S闭合时,电子从大地沿导线向导体移动答案AD 解析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所以A选项正确.当电键闭合,导体和大地是一个整体,导体处于这个整体的尖端,把负电荷从地球上吸引过来,所以D选项正确.4.如图所示,金属球壳原来带电,而验电器原来不带电,现将金属球壳内表面与验电器的金属小球相连.验电器的金属箔将( )A.不会张开B.一定会张开C.先张开,后闭合D.可能张开答案 A5.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空心金属球M和N,M带-Q电荷,N不带电(M、N相距很远,互不影响),旁边各放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P和R,当将带正电Q的小球分别放入M和N的空腔中时( )A.P、R上均出现感应电荷B.P、R上均没有感应电荷C.P上有,而R上没有感应电荷D.P上没有,而R上有感应电荷答案 D 解析当将带正电Q的小球放入M的空腔中时,对M产生静电感应使M的内表面带负电,而外表面带正电,其电荷量为Q,它与原来金属球M外表面所带的-Q正好中和,使外表面不带电,实际上是M所带-Q被吸引至内表面,所以金属球M外部不存在电场,不能对P产生静电感应,P上没有感应电荷.当将带正电Q的小球放入原来不带电的N的空腔中时,对N产生静电感应,使N内表面带负电荷,N外表面带正电荷,N外部有电场,对R产生静电感应,使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选项D正确.6.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答案 B 解析 带负(正)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时,在验电器上感应出异种电荷,验电器的顶端带上了正(负)电荷,金属箔片带上了负(正)电.7.如图所示,A 、B 为两个带等量异号电荷的金属球,将两根不带电的金属棒C 、D 放在两球之间,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 棒的电势一定高于D 棒的电势B .若用导线将C 棒的x 端与D 棒的y 端连接起来的瞬间,将有从y 流向x 的电子流C .若将B 球接地,B 所带的负电荷全部流入大地D .若将B 球接地,B 所带的负电荷还将保留一部分答案 ABD 解析 由图所示的电场线方向可知A 、B 、C 、D 的电势高低为U A >U C >U D >U B .当用导线将C 棒的x 端与D 棒的y 端连接的瞬间,将有自由电子从电势低的D 棒流向电势高的C 棒,这时C 与D 已通过导线连接为一个导体了,静电平衡后,它们的电势相等,C 的x 端仍带负电,D 的y 端仍带正电,而C 的右端及D 的左端均不带电,即C 右端的正电荷与D 左端的负电荷中和掉了.当将B 球接地时,一部分自由电子从低于大地电势的B 球上流向大地,而一部分电子受到D 棒y 端正电荷的吸引而保留在靠近y 的近端处,如果把带正电的A 球移走,接地的B 球上的负电荷才全部流入大地.故选项A 、B 、D 正确.二、计算论述题8.在正点电荷Q 附近有两个绝缘导体M 、N ,由于静电感应发生了如图6所示的电荷分布,当用导线将a 、d 两点连接起来时,导线中是否有电流流过,如果有电流,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答案 有a →d 的电流9.如图所示,在孤立点电荷+Q 形成的电场中,金属圆盘A 处于静电平衡状态.若金属圆盘平面与点电荷在同一平面内,试在圆盘内作出由盘上感应电荷形成的附加电场的三条电场线(用实线表示,要求严格作图)答案 见解析图 解析 画出感应电荷形成的附加电场在圆盘内的三条电场线(实线),如下图所示.圆盘A 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因此内部每点的合场强都为零,即圆盘A 内的每一点,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都与点电荷Q 在那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线与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线重合,且方向相反(注意图中的虚线是为了确定A 内的实线而画出的,它并不表示A 外部的电场线).10.为研究静电除尘,有人设计了一个盒状容器,容器侧面是绝缘的透明有机玻璃,它的上下底面是面积S =0.04 m 2的金属板,间距L =0.05 m ,当连接到U =2 500 V 的高压电源正、负两极时,能在两金属板间产生一个匀强电场,如图8所示.现把一定量均匀分布的烟尘颗粒密闭在容器内,每立方米有烟尘颗粒1013个,假设这些颗粒都处于静止状态,每个颗粒带电荷量为q =+1.0×10-17 C ,质量为m =2.0×10-15 kg ,不考虑烟尘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空气阻力,并忽略烟尘颗粒所受重力.求合上电键后:(1)经过多长时间烟尘颗粒可以被全部吸附?(2)除尘过程中电场对烟尘颗粒共做了多少功?(3)经过多长时间容器中烟尘颗粒的总动能达到最大?答案 (1)0.02 s (2)2.5×10-4 J (3)0.014 s解析 (1)由题可知,只要上板表面的烟尘能被吸附到下板时,烟尘即被认为全部吸收.烟尘所受静电力为F =qU /L ,L =12at 2=12F m t 2=qUt 22mL 得t = 2m qUL =0.02 s (2)由于板间烟尘颗粒均匀分布,可以认为烟尘的质心位于板间中点位置,因此,除尘过程中静电力对烟尘所做总功为W =12NSLqU =2.5×10-4 J. (3)解法一 设烟尘颗粒下落距离为h ,则板内烟尘总动能E k =12mv 2·NS (L -h )=qU Lh ·NS (L -h ).当h =L 2时,E k 达最大.又据h =12a 21t 则t 1= 2h a = m qUL =0.014 s 解法二 假定所有烟尘集中于板中央,当烟尘运动到下板时,系统总动能最大. 则L 2=12at 21 所以t 1= m qUL =0.014 s。

人教版选修3-1 1.7 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3-1 1.7 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3-1 1.7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思考与讨论:(1)电场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金属导体的微观结构如何?自由电子怎样移动?(3)自由电子会在什么地方积聚?电子的积聚会出现怎样的结果?(4)最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金属导体内部特征2、问题:当我们把导体放入电场中,导体上的自由电荷处于电场中将受电场力作用,这时的导体与无电场时的导体相比有什么不同特征?(引导学生分析,介绍金属导体内部结构特点以及分析金属导体在放在电场中的现象.)总结:若是金属导体,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将发生定向移动使两端出现不同的电荷分布,从而引起导体的某些新的性质.二、新课内容:(一)静电感应1、演示实验:静电感应现象静电感应现象:电原在电场中的导体沿着电场强度方向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现象.当外电场撤掉,导体两端电荷又中和,可见静电感应现象中导体上净电荷仍然为零.将不带电的导体置于电场中时,导体那自由电荷受力,发生定向移动,从而重新分布.重新分布的电荷在导体内产生一个与原电场反向的电场,阻碍电荷定向移动,该电场与外电场叠加,使导体内部的电场减弱,只要内部场强不为零,导体两面的正负电荷便继续增加,导体的内部电场就会继续削弱,直至导体内部的合场强都等于零的时候为止,这时导体内自由电子不再发生定向移动.导体中(包括表面)没有电荷的定向移动的状态,叫做静电平衡状态.总结:①静电平衡状态:导体上处处无电荷定向移动的状态.②特征:导体内部处处场强为零.在这个特征基础上进行推论,可得静电场中导体的特点.且导体表面附近任何一点的电场线与这点的表面垂直。

2、强调: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而且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外表面上.这是为什么呢?为了验证这一点,可采用反证法,若导体内部有净电荷,电荷周围有电场,那么导体内部电场强度将不为零,电荷将发生定向移动。

物理人教选修3-1教学设计:1.7 静电现象的应用含解析

物理人教选修3-1教学设计:1.7 静电现象的应用含解析

教学设计7 静电现象的应用本节分析本节是对静电感应的深入研究和具体应用.本节是这一章的难点,内容比较抽象,在生产生活中的涉及面广,但不是学习的重点.应用静电平衡知识,认识导体的电荷分布特点,尖端放电现象,静电屏蔽现象是本节的难点.学好本节的关键是做好静电实验,但静电实验的成功率低,一旦实验失败,将影响到学生的理解.本节也准备了实验的实录,播放录像同样具有说服力,但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接触过静电平衡,静电平衡是一个很快的过程,学生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所以理论讲解显得尤为重要.更重要的是通过演示,让学生见识这种现象,明白其中的奥妙.本节不是高考内容,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建议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目标错误!知识与技能(1)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2)理解静电平衡时,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且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3)知道静电屏蔽及其应用.错误!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错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推理,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错误!重点:静电现象的应用.错误!难点:静电感应现象的解释.教学方法推理归纳法、问题解决法、实验法.教学准备验电器、法拉第圆筒、有绝缘柄的金属球一个、金属网罩、收音机、感应起电机、导线若干等.教学设计(设计者:孙登照)教学过程设计1.金属导体的特征由做热振动的正离子和做无规则:在源电荷的电场中引入金3.静电平衡状态:导体(包括表面)中没有电荷定向移动时的状态叫静电平衡状态.4.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A、B、C点的带电情况点带点最多,凹槽内不带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电荷的分布情况.)尖端放电的应用:避雷针是利用尖端放电避免雷击的一种设施是一个或几个尖锐的金属棒,安净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内表面不带电,空腔内没有电场。

7静电现象的应用-人教版选修3-1教案

7静电现象的应用-人教版选修3-1教案

静电现象的应用课程背景《物理》人教版选修3-1中的本章内容主要介绍了静电现象、电场和电势等概念,以及与静电有关的电荷分布、电势差和电容等知识点。

在这个基础之上,本章还介绍了静电现象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课程目标本节课将重点介绍静电现象的应用,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内容静电现象在生活中广泛存在,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其应用。

1. 静电喷涂静电喷涂是一种利用静电力将液体或粉状涂料喷涂到物体表面上的方法。

通过在喷涂设备中加入高压静电场,使得涂料带有静电荷,他们会和带有相反静电荷的物体表面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从而实现精准、高效的喷涂作业。

2. 静电除尘静电除尘是一种利用静电现象清除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方法。

它通过在排放口设置电场,使得气体和粉尘带有静电荷,然后通过引入相反电荷的收集器进行收集和清理,从而达到清洁环保的效果。

3. 静电干燥静电干燥是一种用静电力将物体表面的水分、溶解气体等挥发干燥的方法。

通过在干燥室中产生静电场,将物体表面的水分、溶解气体等电荷化,从而使其挥发加速,实现干燥效果。

4. 静电印刷静电印刷是一种利用静电现象完成印刷任务的方法。

在印刷过程中,静电装置产生高压静电场,带有正电的粉末沉积在有电极接触的部位上。

通过调节电极的位置和静电场的强度,控制粉末的沉积,完成印刷任务。

常见问题1. 静电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静电喷涂、静电除尘、静电干燥、静电印刷等。

2. 静电喷涂的原理是什么?高压静电场使得涂料带有静电荷,涂料和物体表面产生静电吸引力,实现精准、高效的喷涂。

3. 静电印刷的过程中需要调节哪些参数?需要调节电极的位置和静电场的强度,控制粉末的沉积,完成印刷任务。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静电现象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不仅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物理现象,还可以培养我们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然,我们在应用静电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避免不应该出现的问题。

《静电的利用及危害》教案(科教版选修3-1)

《静电的利用及危害》教案(科教版选修3-1)

《静电的利用及危害》教案(科教版选修3-1)第一篇:《静电的利用及危害》教案(科教版选修3-1)静电的利用及危害教学目标1、理解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平衡条件;2、理解静电屏蔽重点难点重点:静电现象的应用难点:静电感应现象的解释教具高压起电机、多媒体教学过程一、静电平衡的特点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个等势面。

3、导体外表面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面垂直。

地球是一个极大的导体,可以认为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所以它是一个等势体。

这是我们可以选大地做零电势体的一个原因。

二、阅读课本了解本节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1、放电现象有哪些?2、什么是火花放电?什么是接地放电?3、尖端放电的原理是什么?4、尖端放电的原理有何应用?避雷针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5、静电有哪些应用?6、哪些地方应该防止静电?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二、利用实验和录像教学:高压起电机、电荷分布演示器、静电现象(包括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录象)三、解决问题1、火花放电和接地放电;2、火花放电是指物体上积累了电荷,且放电时出现火花的放电现象;接地放电是指为了防止物体上过量积累电荷,而用导体与大地连接,把电荷接入大地进行时时放电的现象;3、尖端放电的原理:物体表面带电密集的地方—尖端,电场强度大,会把空气分子“撕裂”,变为离子,从而导电;4、可以应用到避雷针上;避雷针的发展史介绍富兰克林与国王的避雷针“尖端”与“圆端”之争;5、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喷漆;6、静电产生的火花能引起火灾,如油罐、纺织厂、危险制品等地方都必须避免静电;四、练习1.如图,在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A和B,电量分别为-Q和+2Q,它们相距L,如果在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O有一个半径为r(2r<L)的空心金属球,且球心位于O点,则球壳上的感应电荷在O点处的场强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_.作业课后“问题与练习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第二篇:静电的产生利用及危害静电的产生利用及危害摘要: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有时会听见噼里啪啦的响声,不小心碰到一个人时会感觉到被电了一下,这些都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

【教案设计】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优秀教案--1.7《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案设计】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优秀教案--1.7《静电现象的应用》

第七节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第七节静电现象的应用一、教材分析1、本课题设计的另一思路旨在让学生认真讨论,积极参与,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2、本节教学设计的过程为:首先学生活动:对不带电的金属导体放入电场中发生静电现象的讨论;然后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得出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最后通过两道例题巩固加深理解。

二、教学目标:1、掌握归纳、演绎推理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

2、通过概念建立、规律的得出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3、通过对静电场中导体的自由电荷运动情况的讨论,了解静电平衡的概念,知道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的特征。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静电平衡的概念,理解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特征是本节的重点难点:应用静电平衡的知识,理解静电平衡的特征,认识导体的电荷分布特点是本节的难点。

四、学情分析《静电现象的应用》是本章的难点内容,概念规律非常抽象。

学生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探究全过程,才能深刻理解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规律,克服思维定势的负移和主观臆断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探究品质。

五教学方法: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评议;再加动画演示和实验演示加深体会。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初步把握静电感应现象和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场强的特点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提问:1.电场的重要性质是什么?2.金属导体的微观结构如何?自由电子会怎样移动?(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把金属导体放入电场中,导体上会出现怎样的现象?(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静电感应现象及静电平衡1:现象的解释画图阐述:在电场中的导体沿着电场强度方向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人教版物理【选修3-1】优秀教案:1.7《静电现象的应用》

人教版物理【选修3-1】优秀教案:1.7《静电现象的应用》

第七节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第七节静电现象的应用一、教材分析1、本课题设计的另一思路旨在让学生认真讨论,积极参与,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2、本节教学设计的过程为:首先学生活动:对不带电的金属导体放入电场中发生静电现象的讨论;然后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得出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最后通过两道例题巩固加深理解。

二、教学目标:1、掌握归纳、演绎推理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

2、通过概念建立、规律的得出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3、通过对静电场中导体的自由电荷运动情况的讨论,了解静电平衡的概念,知道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的特征。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静电平衡的概念,理解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特征是本节的重点难点:应用静电平衡的知识,理解静电平衡的特征,认识导体的电荷分布特点是本节的难点。

四、学情分析《静电现象的应用》是本章的难点内容,概念规律非常抽象。

学生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探究全过程,才能深刻理解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规律,克服思维定势的负移和主观臆断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探究品质。

五教学方法: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评议;再加动画演示和实验演示加深体会。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初步把握静电感应现象和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场强的特点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提问:1.电场的重要性质是什么?2.金属导体的微观结构如何?自由电子会怎样移动?(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把金属导体放入电场中,导体上会出现怎样的现象?(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静电感应现象及静电平衡1:现象的解释画图阐述:在电场中的导体沿着电场强度方向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人教版选修3-1物理1.7《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3-1物理1.7《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复习提问1、思考与讨论:通过实验引入,并让学生讨论回答:(1)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2)静电感应的实质是什么?(3)是什么力使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电荷重新分布稳定后,导体表面和内部有电荷移动吗?问题:把不带电的金属导体ABCD放到电场强度为E0的电场中,结果如何呢?讨论线索:1、金属导体为什么容易导电?2、自由电子如何移动?3、自由电子会在什么地方聚积?4、电子的聚积会出现怎样的结果?5、 最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利用线索引导学生分析,介绍金属导体内部结构特点以及分析金属导体在放在电场中的现象.) 总结:若是金属导体,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将发生定向移动使两端出现不同的电荷分布,从而引起导体的某些新的性质. 二、新课内容: (一)静电平衡状态动画演示:静电平衡状态将不带电的导体置于电场中时,导体内自由电荷受力,发生定向移动,从而重新分布。

重新分布的感应电荷在导体内产生一个与外电场反向的电场,阻碍电荷定向移动,该电场与外电场叠加,使导体内部的电场减弱,只要内部场强不为零,导体两面的正负电荷便继续增加,导体的内部电场就会继续削弱,直至导体电 原内部的合场强都等于零的时候为止,这时导体内自由电子不再发生定向移动。

总结:①导体中(包括表面)没有电荷的定向移动的状态,叫做静电平衡状态。

②特征: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在这个特征基础上进行推论,可得静电场中导体的其他特点:导体表面附近任何一点的电场线与这点的表面垂直;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

(二)、导体上电荷分布探究——法拉第“圆筒实验”播放法拉第圆筒实验的实验视频。

由实验视频可以得出结论:特点1:达到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特点2:在导体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单位面积的电荷量)越大,凹陷的地方几乎没有电荷。

(三)、尖端放电1、尖端放电导体尖端的电荷密度大,附近的电场很强,空气中残留的带电粒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剧烈的运动,把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撞“散”,也就是使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分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

要做一番伟大的事业,总得在青年时代开始。

——歌德1.7--1.8§1.7 静电的应用及危害1.了解静电的应用和它产生的危害.2.知道消除静电危害的思路.1.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难点:静电应用的原理和防止静电的方法.2.教学建议本节适宜于以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课前要先了解一下学生在初中学过哪些有关静电的内容,要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所经历的过程、思维方法等)上经历新过程,建构新知识,并在思维方法上有所提高.1.静电的应用(1)静电可以被人们利用,如静电喷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光打印机等都用到了静电现象.(2)激光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激光打印机是利用正负电荷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其工作流程为:2.静电的危害及防止(1)由于静电极易产生并且能形成较高的高压,因此静电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危害极为常见,通常可以分为两类:________和________.(2)静电防止的三种主要方法①尽快导走多余电荷,避免________.②调节空气的________也是防止静电危害的有效方法.③在易燃易爆气体和粉尘聚集的场所保持良好的通风、消除静电火花的________条件,是十分重要的防静电措施.参考答案:1.(1)静电屏蔽静电除尘器静电复印机(2)互相吸引静电潜像正2.(1)常见静电危害工业静电危害(2)①静电积累②湿度③引爆主题1:静电的应用情景:静电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基础理论研究、信息工程、空间技术、计算机工程、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环境保护、生物技术、选矿和物质分离、医疗卫生消毒、食品保鲜、石油化工、纺织印染、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现正在形成一个新兴的“静电产业”.问题:(1)除上述静电应用的实例外,你还知道哪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静电应用?(2)简要说说静电复印机的工作流程.(3)激光打印机、静电复印机和静电植绒利用了静电的什么特点?解答:(1)静电应用技术种类繁多,但从技术角度大体可划分为:净化技术,如静电除尘;生物技术,如静电育种和静电杀菌;分离技术,如静电分选等.(2)静电复印机的工作流程可简要归纳为:照明和聚焦成像、静电显影、转印和定影三步.(3)主要利用静电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或正负电荷相互吸引)的特点.主题2:静电的危害和防止(重点探究)情景:1993江苏省某县化肥厂发生氢气泄漏,泄漏的氢气因摩擦起火造成火灾,导致人员伤亡,并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事故经过是:该厂碳化车间清洗塔发生严重氢气泄漏.厂领导为了保证生产,要求在不停机、不减压的条件下采取临时堵漏措施,堵塞漏气处.操作工按照厂领导的要求冒险作业,用铁皮和橡胶板进行堵漏,但是失败,操作工再次冒险作业,用平板车内的胎皮企图包住泄漏处.堵漏时,由于塔内的压力较高,高速喷出的氢气与橡胶皮摩擦产生静电火花,导致起火.问题:(1)根据上述事故描述,通过与同学共同讨论,你认为必须同时具备哪些条件才会产生这类事故?(2)根据(1)中所得的结论,为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应采用哪些措施?解答:(1)静电最为严重的危害是引起爆炸和火灾.因此,静电安全防护主要是针对爆炸和火灾.静电引起爆炸和火灾的条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有产生静电的来源;②静电得以积累;③静电放电的火花能量达到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④静电火花周围有爆炸性混合物存在.(2)静电安全防护正是从控制这四个条件着手的.控制前三个条件的实质是控制静电的产生和积累,是消除静电危害的直接措施.控制第四个条件是消除或减轻周围环境爆炸和火灾的物质性因素,是防止静电危害的间接措施.控制静电的产生主要是控制工艺过程和工艺过程中所用的材料;控制静电的积累主要是设法加速静电的泄漏和中和,使静电不超过安全限度.接地、增湿、加入抗静电添加剂等均属于加速静电泄漏的方法,运用感应中和器属于加速静电中和的方法.主题3:尖端放电与避雷针问题:观察周围建筑物上安装的避雷针可以发现,尖尖的避雷针不但安装在高大建筑物的顶端,而且避雷针还通过导线(或金属)接地.避雷针为什么要做成尖尖的?避雷针为什么又要接地呢?解答:避雷针顶部要做成尖尖的是根据尖端放电的原理.高大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当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建筑物会感应到与云层相反的电荷,这些电荷会聚集到避雷针的尖端,达到一定的值后便开始放电,建筑物上的电荷被中和.建筑物的另外一端与大地相连,与云层相同的电荷就流入大地.显然,要使避雷针起作用,必须保证尖端的尖锐和接地通路的良好,一个接地通路损坏的避雷针将使建筑物遭受更大的损失.一、静电的应用例1滚筒式静电分选器由料斗A、导板B、导体滚筒C、刮板D、料槽E、料槽F和放电针G等部件组成.滚筒、放电针分别接在直流高压电源的正负极,并令C接地,如图所示.电源电压很高,足以使放电针G附近的空气发生电离而产生大量离子.现有导电性能不同的两种物质粉粒a、b的混合物从料斗A 下落,沿导板B到达转动着的滚筒C,粉粒a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粉粒b具有良好的绝缘性.(1)试说明分选器的主要工作原理,即它是如何实现对不同粉粒a、b进行分选的.(2)粉粒a、b经分选后分别掉在哪个料槽中?(3)刮板D的作用是什么?【分析】按照下述步骤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放电针放电→微粒带电→与D接触的结果→微粒受力运动情况【解析】(1)放电针G附近的空气受高压电场作用而电离,在电场力作用下,大量的电子或负离子被喷射在粉粒a、b上,使a、b带负电.带负电的物质粉粒中,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的粉粒a与带正电的滚筒C 中和并带上正电.带了正电的粉粒a一方面随滚筒转动,另一方面受到C上正电的静电斥力而离开滚筒,最后落于料槽F.绝缘性能良好的粉粒b所带负电不容易传给滚筒C,在C的静电吸引力作用下,b附着于C的表面并随C转动.最后,b中粉粒较大者在重力作用下掉入料槽E,粉粒较小者由刮板将其刮入料槽E.(2)a粉粒落入料槽F中,b粉粒落入料槽E中.(3)粉粒b中较小者,因其重力较小,不能借助重力落入E中,它们附着于滚筒表面随C转至D处,由刮板D将其刮入料槽E中.【答案】见解析【点拨】静电分选是利用强电场对带电体或极化体的静电力作用,有选择地分离各种固体材料.各种分选设备均有以下两个基本部分:①带电机构;②粒子轨道调节装置.分选设备按供料系统和产品收集系统的不同可分为接触起电与自由落体分选机(适用于两种介质材料的分选);离子碰撞带电与高压分选机(可把良导体从非导体中分选出来);感应起电与传导分选机(适用于从良好绝缘体中分选出良导体来).实际上,静电除尘也是利用了分选原理.变式训练1图示是静电除尘原理示意图,A为金属管、B为金属丝,在A、B之间加上高电压,使B 附近的空气分子被强电场电离为电子和正离子,电子在向A极运动过程中被烟气中的煤粉俘获,使煤粉带负电,最终被吸附到A极上,排出的烟就比较清洁了.有关静电除尘的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金属管A应接高压电源的正极,金属丝B接负极②金属管A应接高压电源的负极,金属丝B接正极③C为烟气的进气口,D为排气口④D为烟气的进气口,C为排气口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由题意知电子在向A极运动过程中被烟气中的煤粉俘获,可知A为高压正极,B为高压负极;烟气应从下往上排出.故A选项正确.【答案】A二、静电的危害和防止例2专门用来运输柴油、汽油的油罐车,在其尾部都装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对铁链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让铁链与路面摩擦产生静电,使油罐车积累一定的静电荷B.让铁链发出声音,以引起其他车辆的注意C.由于罐体与油摩擦产生了静电,罐体上的静电被铁链导入大地,从而避免了火花放电D.由于罐体与油摩擦产生了静电,铁链将油的静电导入大地,从而避免了火花放电【分析】燃油挥发到空气中形成的油气混合物易于爆炸.燃油为绝缘体,运输途中由于颠簸与油罐摩擦易起电.【解析】在运输柴油、汽油时,由于上下左右颠簸摇摆,造成油和油罐的摩擦而产生静电,汽车轮胎导电性能不好,难以把静电导入大地,拖在地上的铁链能把静电导走,从而避免了静电的积累.所以只有C项正确.【答案】C【点拨】(1)静电危害产生的主要原因:静电力和静电火花.(2)防止静电危害的主要途径、方法及措施:①尽量减少静电的产生,如改造起电强烈的工艺环节;采用起电较少的设备,使用抗静电材料等.②给静电释放提供通道,如设备接地,适当增加工作环境的湿度等.变式训练2在印染车间,为了保证花布的印染质量,通常使车间内的湿度大一些,为什么?【解析】静电防止的方法是将静电荷导走.在印染车间,由于在印染过程中布与机械间的相对运动,造成摩擦,摩擦产生的静电会吸引轻小的物体,就会使空气中的一些漂浮物吸附在印制好的花布上,使印染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消除静电对印染质量造成的影响,就必须将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荷导走,在车间里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空气潮湿,摩擦产生的静电直接对空气放电,就可以消除静电的影响.【答案】见解析1.(考查静电的应用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电除尘的原理是让灰尘带上电荷,然后在静电力的作用下使灰尘吸附到带有异性电荷的电极上B.静电复印的原理是让油墨带上电荷,然后在静电力的作用下使油墨吸附到带异种电荷的白纸上C.静电喷涂的原理是让油漆带上电荷,然后在静电力的作用下使油漆吸附到吸引油漆的工件上D.静电复印中硒鼓上字迹的像实际是曝光的地方【解析】灰尘很容易吸附电子,静电除尘的原理就是使吸附了负电荷的灰尘在静电力作用下被吸附到带正电荷的圆筒上;静电复印和静电喷涂是分别使油墨和油漆带电,在静电力作用下被吸附到带异种电荷的预期部位;静电复印曝光时,在光学系统作用下,将原稿图像投射到感光片上,并使其形成静电潜像的过程,曝光时,感光片亮区光导体导通,表面电荷迅速消失(亮衰),暗区光导体绝缘,表面电荷基本保持不变(暗衰).【答案】ABC2.(考查静电的产生)人造纤维比棉纤维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A.人造纤维的导电性好,容易吸引灰尘B.人造纤维的导电性好,容易导走静电,留下灰尘C.人造纤维的绝缘性好,不易除掉灰尘D.人造纤维的绝缘性好,容易积累静电,吸引灰尘【解析】人造纤维比棉纤维容易沾上灰尘是由于人造纤维易带电,使灰尘产生静电感应而被吸引.而易带电的原因是绝缘性好,不易导走静电而使电荷积累,所以D正确.【答案】D3.(考查静电的应用和危害)以下叙述中属于静电危害的是________;属于静电防止的是________;属于静电利用的是________.A.在高大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B.人在地毯上行走后接触金属把手时有触电的感觉C.在油罐车上连接搭地铁链D.静电植绒、静电复印【解析】高大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和油罐车上的搭地铁链是为了把产生的静电导走,属于静电的防止;利用静电的是在工厂中静电植绒、静电复印;人在地毯上行走时会有静电产生,当再接触金属把手时,身体上贮存的电荷就要从手上向把手上释放出来,手与把手间有电压,人会有触电的感觉.【答案】B A、C D4.(考查静电的产生)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桌上放两摞书,然后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放在上面,使玻璃板离开桌面2~3 cm,在宽约0.5 cm的纸条上画出各种舞姿的人形,用剪刀把它们剪下来,放在玻璃板下面,再用一块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来回擦动,此时会看到小纸人翩翩起舞.下列做法能使实验效果更好的是()A.将玻璃板换成钢板B.向舞区哈一口气C.将玻璃板和地面用导线连接D.用一根火柴把舞区烤一烤【解析】小纸人翩翩起舞是静电现象,选项A、B、C都会消除静电,选项D有利于产生静电,能使实验效果更好.【答案】D§1.8 《静电场》整合与评价1.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2.知道点电荷,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3.了解静电场,理解电场强度,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4.知道电势能、电势,理解电势差,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5.了解电容器的电容,会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简单问题.1.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电场中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的认识.教学难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2.教学建议抓住和理清两条主线:一是电场力的性质,例如库仑定律的应用、电场强度的定义法、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力;二是电场的能的性质:充分理解电势、电势能、电势差、等势面等基本重要概念,理清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电荷、元电荷e =① C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F =② ,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力的性质⎩⎪⎨⎪⎧电场强度⎩⎪⎨⎪⎧定义:E =③ ,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点电荷的场强E =k Q r 2电场线⎩⎪⎨⎪⎧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E 的大小电场线的切线方向即为E 的方向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穷远处)出发,终止于无穷远处(或负电荷)能的性质⎩⎪⎪⎨⎪⎪⎧电势φ=Ep q ,是标量,但有正负,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电势差U AB=④ ,U AB=⑤ ,是标量,但有正负等势面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在匀强电场中E =⑥电场力做功⎩⎪⎨⎪⎧特点:与路径无关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W AB=⑦与电势差的关系:W AB=⑧ 电容器⎩⎪⎨⎪⎧构造:由两块彼此靠近又互相绝缘的金属板构成电容⎩⎪⎨⎪⎧定义:C =⑨ 电容的单位:1 F =106 μF =1012pF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的加速:qU =12m v 2带电粒子的偏转:y =⑩ ,tan φ=qULdm v2静电的应用及危害参考答案: ①1.6×10-19②k Q 1Q 2r 2 ③F q ④φA -φB ⑤W AB q ⑥U d⑦E p A -E p B ⑧qU AB ⑨Q U ⑩qUL 22dm v 20主题1:静电力的合成(1)如图甲所示,有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点电荷,在其连线的中垂线MN 上的任意一点P 处放一点电荷,其受到的静电力有何特点?(2)如图乙所示,有两个带等量同种电荷的点电荷,在其连线的中垂线MN 上的任意一点P 处放一点电荷,其受到的静电力有何特点?解答:(1)图甲中P 点的电荷实际受到的静电力为两个点电荷分别对它的静电力的合力,若P 点放的是正电荷,实际的静电力方向垂直MN 向右(如图丙所示);若P 点放的是负电荷,实际的静电力方向垂直MN向左.(2)图乙中P点的电荷实际受到的静电力也为两个点电荷分别对它的静电力的合力.若P点放的是正电荷,实际的静电力方向沿MN指向M点(如图丁所示);若P点放的是负电荷,实际的静电力方向沿MN指向N点.主题2:电场线问题:我们知道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那么能否说电势降低的方向就是电场强度的方向?试根据图示加以说明.解答:由图可知从O点出发,沿不同的方向经过相同的距离始末位置间的电势差不同,即电势降低不同.所以,不能说电势降低的方向就是电场强度的方向,应该说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才是电场强度的方向.主题3: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的理解和应用(重点探究)问题: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平行直线,那么是否存在这样的电场,其电场线是一簇间距不等的平行直线,如图甲所示.根据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判断并说明判断过程.解答:电场线是一簇间距不等的平行直线的电场是不存在的.假设存在这样的电场,如图乙所示.作两个等势面,其中AA′在一个等势面上,BB′在另一个等势面上,AB、A′B′是与电场线平行的直线,由于AB直线所在处电场线较密,电场强度较大,A′B′直线所在处电场线较稀,电场强度较小,根据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Ed可知,U AB>U A′B′,但根据等势面的情况可知U AB=U A′B′,这就自相矛盾了,所以这样的电场是不存在的.主题4:标量的正负号的意义问题:在中学物理中,正负号出现的频率极高,其物理含义也比较广泛.作为矢量的物理量,其正负号可表示物理量的方向与指定物理量正方向相同或相反,例如力、速度等.作为标量的物理量也可能带负号,如电荷量.请回顾一下我们所认识的带正负号的标量,说说它们的正负号表示的意思.解答:(1)摄氏温度的正负表示它比零摄氏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还是低,正值温度高于负值温度.(2)功的正负号表示做功的力是动力还是阻力(即表示两种相反的做功效果),正功不一定大于负功.(3)势能正负号表示物体或电荷在该处的势能比零势能面处的势能多还是少,物体在零势能面上方位置时重力势能为正,在零势能面下方位置时重力势能为负.在选取同一零势能面的情况下,正的势能大于负的势能.(4)电荷量的正负表示所带电荷的性质(“+”表示正电荷,“-”表示负电荷),电荷量的多少应比较绝对值.一、电荷在电场中的平衡问题例1如图甲所示,A、B两带电小球的质量均为m,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q,两球间用绝缘丝线2连接,A球又用绝缘丝线1悬挂在天花板上,在两球所在空间有方向向左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平衡时细线都被拉紧.(1)平衡时的位置可能是图乙中()(2)两根绝缘丝线的张力大小为()A.FT1=2mg,FT2=(mg)2+(qE)2B.FT1>2mg,FT2>(mg)2+(qE)2C.FT1<2mg,FT2<(mg)2+(qE)2D.FT1=2mg,FT2<(mg)2+(qE)2问1:如何确定丝线对物体的拉力方向?答1:沿丝线收缩的方向.问2:如何确定图中A、B平衡时的位置?答2:根据平衡时1、2两丝线拉力的方向.问3:分析丝线1的拉力,可取谁为研究对象?分析丝线2的拉力取谁为研究对象?答3:分析丝线1的拉力,可取A或A、B整体为研究对象,取A、B整体为研究对象更好,不需考虑A、B间静电力及丝线2的拉力;分析丝线2的拉力可取A或B为研究对象,研究B更简洁.【解析】(1)先将两个小球看做一个整体,对这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其受到四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2mg、丝线1的拉力FT1、水平向右的电场力qE(-q受到的力)和水平向左的电场力qE(+q受到的力),由共点力平衡条件知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合力都为零,即整体受到丝线1的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因此丝线1的位置应是竖直的.再隔离下面的B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丙所示:向下的重力mg、丝线2的拉力FT2、水平向右的电场力qE和A球对B球的库仑引力F.要满足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合力为零,丝线2必须向右倾斜,所以选项A正确.(2)对整体进行分析,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竖直方向FT1=2mg对B球分析可知:FT2+F=(mg)2+(qE)2,F为A、B之间的库仑力,与FT2同向.所以FT2<(mg)2+(qE)2,选项D正确.【答案】(1)A(2)D【点拨】电场力(库仑力)虽然本质上不同于重力、弹力、摩擦力,但是产生的效果是服从牛顿力学中的所有规律的,所以在计算其大小、方向时应按照电场的规律,而在分析力产生的效果时,应根据力学中的思路进行分析处理.电场中的平衡问题,是指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属于“静力学”的范畴,只是在分析电荷受力时,除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外,还需要分析电场力.解题的一般思路为:①明确研究对象;②将研究对象隔离出来,分析其所受的全部外力,其中的电场力要根据电荷的正负及电场的方向来判断;③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ΣF =0或ΣF x =0、ΣF y =0列出方程;④解出方程,求出结果,必要时进行讨论.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例2 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A 、B 水平放置,一个质量m =5×10-6 kg 的带电微粒以v 0=2 m/s 的水平速度从两极板正中位置射入电场,A 、B 间距d =4 cm ,板长l =10 cm.(取g =10 m/s 2)(1)当A 、B 间的电压U AB =1.0×103 V 时,微粒恰好不发生偏转,求该微粒的电性和电荷量. (2)令B 板接地,要使该微粒能穿过电场,求A 板的电势.问1:电荷进入电场瞬间受什么力的作用?各沿什么方向?答1:电荷受电场力和重力作用,电场力竖直向上,重力竖直向下. 问2:什么条件下电荷向上偏?什么条件下电荷向下偏?答2:电场力大于重力时,电荷向上偏转;电场力小于重力时,电荷向下偏转. 问3:如B 板接地,其电势为多少?A 板电势与A 、B 间电势差有何关系? 答3:若B 板接地,B 板电势为零,A 板电势等于A 、B 间的电势差.【解析】(1)匀强电场E =U AB d =1.0×1034×10-2 V/m =2.5×104V/m 根据题意可知该微粒带负电,有:qE =mg得:q =mg E =5×10-6×102.5×104 C =2.0×10-9C. (2)设A 板的电势为U 1时,微粒刚好从B 板的右端射出,则有:E 1=U 1dd 2=12at 2=(mg -qE 1)l 22m v 20=gl 22v 20-E 1ql 22m v 20=gl 22v 20-U 1ql 22dm v 20 则:U 1=(gl 22v 20-d 2)×2dm v 2ql2=-600 V设A 板的电势为U 2时,微粒刚好从A 板的右端射出,则: d 2=12a ′t 2=(E 2q -mg )l22m v 20 E 2=dm v 20l 2q +mg q=65000 N/C则:U 2=E 2d =65000×0.04 V =2600 V即要使微粒从两板间飞出,则A 板的电势U 的取值范围为:-600 V ≤U ≤2600 V.【答案】(1)带负电 2.0×10-9 C (2)-600 V ≤U ≤2600 V【点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应综合动力学、能量观点和临界条件进行分析,分析时要注意: ①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应注意通过题目的明示或暗示来判断是否要考虑粒子的重力. ②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曲线运动时,注意利用运动学本身特点,如平抛运动特性或运动的独立性. ③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又适用于曲线运动;不仅适用于匀强电场,也适用于非匀强电场.三、平行板电容器问题中的动态分析例3 如图甲所示,把一个平行板电容器接在电压U =10 V 的电源上,现进行下列四步操作:①合上S ;②在两板中央插入厚为d2的金属板;③打开S ;④抽出金属板.此时电容器两板间电势差为( )A .0 VB .10 VC .5 VD .20 V问1:电源开关闭合后,电容器正对面积或极板间距离发生变化时电容电压是否变化? 答1:不变,等于电源电压.问2:断开开关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是否变化? 答2:不变.问3:用什么关系分析电荷量和两极板间电压? 答3:公式C =QU.问4:用什么关系分析电容器极板间场强的变化? 答4:公式E =Ud.【解析】每一步操作造成的影响如下:(1)合上S ,电源对电容器充电至电压为U .设电容为C ,则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 1=CU .板间形成一个匀强电场,场强为E 1=Ud.(2)插入金属板,板的两侧出现等量异种的感应电荷,上下形成两个匀强电场区域,其宽度均为d4,由于整个金属板为等势体,则A 板与金属板之间、金属板与B 板之间的电势差均为U2,因此其场强为原来的2倍,即E 2=2E 1(如图乙、丙所示).显然,在插入金属板过程中,电源必须对A 、B 两板继续充电,板上电荷量增为原来的2倍,即Q 2=2Q 1.(3)打开S ,A 、B 两板的电荷量保持不变,即Q 3=Q 2=2Q 1.(4)抽出板,电容器的电容仍为C ,而电荷量为2Q 1,所以两板间电势差变为2Q 1C =2U =20 V ,所以D选项正确.【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