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与液氨对比
液氨改尿素工程方案选择及对比分析

液氨改尿素工程方案设计对比分析1 尿素脱硝方案选择目前国内采用尿素脱硝工艺主要有尿素热解、尿素水解、尿素直喷三种方式,其原理均是利用尿素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分解,生成氨气完成脱硝反应过程。
1.1 尿素脱硝工艺简介1.1.1尿素热解工艺尿素热解技术大多来自美国Fuel Tech 公司,其工艺流程见图1.1-1。
将尿素用斗式提升机输送到装有除盐水的溶解罐, 溶解形成40%~50%浓度的尿素溶液(需要外部加热, 溶液温度保持在40℃以上), 通过尿素溶液给料泵输送到尿素溶液储罐。
尿素溶液经由给料泵、计量与分配装置、雾化喷嘴等进入热解炉, 在600 ℃, 0.1 MPa 的条件下分解, 生成NH3, H2O 和CO2, 稀释空气经加热后也进入热解炉, 与生成的分解产物氨气和二氧化碳混合, 经充分混合后由氨喷射系统进入脱硝烟道。
尿素的热解反应如下:CO (NH2)2=NH3 + HNCO= +579.32 kJ/ molr H mHNCO + H2O=NH3 + CO2= -87.19 kJ/ molr H m图1.1-1 尿素热解工艺流程图热解炉利用空预器提供的热一次风,通过加热装置作为热源,来完全分解要传送到氨喷射系统的尿素。
热解炉是一个反应器,在所要求的温度下,热解炉提供了足够的停留时间以确保尿素到NH3的转化。
一个完整的热解炉由出入口连接法兰、外部隔热保温层、NH3/空气混合物的流量、压力以及温度的控制和过程指示等组成。
热解炉喷枪组设计安装在热解炉上,喷枪布置在热解炉的周围。
喷枪将根据在热解炉内获得合适的尿素雾化和分布所需要的流量和压力,来确定其大小和特性。
稀释风的加热装置,常用的有电加热器加热方式,炉内加热方式、亦有高温烟气加热的方式,提供给热解炉热风以维持适当的温度保证尿素分解。
(一)稀释风电加热技术电加热器依据热解炉温度及流量调整电加热装置的出口温度来实现过程控制和保障工艺中安全性要求。
该装置通过与喷射区域计量及分配装置以及电厂DCS系统相连接,来响应系统的变化,实现对出口温度的自动调节。
氨化秸秆的主要氮源

氨化秸秆的主要氮源氨化秸秆的主要氮源秸秆氨化的主要氮源有液氨、尿素、碳铵和氨水。
(1)液氨:液氨又叫无水氨,分子式为NH3,含氮量为82.3%。
常用量为秸秆干物质的重量的3%,它是最为经济的一种氨源,氨化效果也最好。
液氨的沸点为-33.33℃,氨气密度为0.588(空气为1),液氨密度为0.617(而水为1)。
不同温度下的蒸气压,-17.8℃时为107.87千帕,38℃时为1363千帕。
氨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需要在高压容器中才能使其保持液态。
因此,液氨需要高压容器来贮运(如氨罐和氨槽车等),一次性投资大,此外,液氨属于有毒易爆物质,要注意防爆等安全问题。
氨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20%左右,点火就会发生爆炸。
爆炸事件虽然极少发生,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尿素:尿素的含氮量为46.67%,分子式为CO(NH3)2,在适宜的温度和脲酶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成为二氧化碳。
化学反应式为:CO(NH3)2+H2O→2NH3↑+CO2生成氨可以氨化秸秆。
尿素的用量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氨化均能成功。
如果兼顾到氨化的效果和经济性,则推荐用量为秸秆干物质的4%--5%。
尿素可以方便地在常温常压下运输,氨化时不需要复杂的设备,且对健康无害。
此外,用尿素溶液氨化秸秆,对密封条件的要求也不象液氨那样严格。
据有关资料介绍,孟加拉国一些农户用竹筐作为盛料用具氨化秸秆,筐内垫上芭蕉叶,即可以氨化成功。
另据《黄牛》杂志报道,安徽省科技人员以尿素为氮源无覆盖氨化,亦取得良好的效果。
这对在农村条件下推广应用秸秆氨化技术是很有利的因素。
目前,尿素是我国普遍使用的一种氮源,氨化效果好,仅次于液氨,比碳氨好。
(3)碳氨:碳氨的含氮量为15—17%,分子式为NH4HCO3。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为氨、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反应式如下:NH4HCO3→NH3↑+CO2↑+H2O按照液氨的含氮量和用量推算,碳氨的用量应为秸秆干物质的14—19%,但浙江农业大学和山西农业大学的试验表明,8—12%的用量就基本达到了高用量时的效果,在生产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氨和尿素

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研究报告一、尿素的性质及用途尿素是一种含氮量最高的中性固体肥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农业用尿素占90%,10%用于工业。
农业上尿素可作单一肥料、复合肥料、混合肥料及微肥使用,也用作饲料及添加剂。
在工业上,尿素可牛产三聚氰胺、尿树脂、氰尿酸、氯化异氰尿酸、羟基异氰酸酯、水合肼、盐酸氮基脲、脲炕、氨基磺酸、发泡剂AC、尿囊素等;尿素可制氨基甲酸酯、酰尿、造影显影剂、止痛剂、漱口水、甜味剂等医药品;尿素可生产石油炼制的脱蜡剂;尿素用于生产含脲聚合物,也可作纤维素产品的软化剂;尿素还可以作炸药的稳定剂,选矿的起泡剂,也可用于制革颜料生产。
二、尿素的国内外市场分析预测1、国外市场供应现状及预测2006年世界合成氨生产能力达1.715亿吨,同比增加640万吨,其中约有210万吨为商品氨,商品氨的增加主要来自中东(100万吨)和大洋洲(70万吨)。
尿素生产能力达1.526亿吨,同比增加810万吨,尿素产量增加的85%来自中国和中东;阿曼Omifco的全部投产以及委内瑞拉和印尼闲置装置的再启用,也促使尿素产量的提高。
目前全球60多个国家拥有尿素生产装置,但主要集中存30个国家,有出口能力的国家只有15个。
2003年世界尿素装置生产能力分布状况见表(1-1)2003年世界尿素装置生产能力分布状况(万吨,实物量,%) 表1-1近年来,世界尿素生产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生产重心逐渐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家转移,向气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地区转移。
目前,世界上合成氨/尿素新建装置主要集中在中东、南亚及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
伊朗、卡塔尔、沙特及阿曼等新增产能将于近期投产。
今后5年,天然气价格将决定世界新建合成氨的建设地点。
天然气价格较低的国家或地区主要有俄罗斯、中东、澳大利亚、孟加拉和马来西亚。
价格较高的国家或地区主要有美国、欧洲及东亚。
两者氨成本差达20-35美元/吨。
近年来,由于天然气价格涨幅较大,美国一些氨厂相继关闭或减负荷生产,或将氨厂迁到气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地区,产量下降30%以上。
尿素和液氨的转换比例

尿素和液氨的转换比例
尿素和液氨的转换比例约为1:0.6。
这意味着生产1吨尿素需要0.6吨液氨。
这个比例是基于尿素和液氨的化学结构以及它们在化肥生产过程中的用途。
尿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由碳、氮、氧和氢组成,主要用于农业肥料。
液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化肥生产中,液氨通常被用作尿素、硝酸铵和其他氮肥的原料。
在尿素生产过程中,液氨与二氧化碳在高温高压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
这个过程中,液氨和尿素的转换比例约为1: 0.6。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比例可能会因生产工艺、原料质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此外,尿素和液氨的转换比例也取决于它们在特定应用场景中的需求。
例如,在电厂的脱硝过程中,尿素和液氨的转换比例可能会有所不同。
对尿素取代燃煤电厂的脱硝还原剂液氨的相关思考与分析

对尿素取代燃煤电厂的脱硝还原剂液氨的相关思考与分析发布时间:2021-03-25T05:41:13.062Z 来源:《河南电力》2020年9期作者:张兆卿[导读] 对于燃煤电厂而言,其常用的脱硝还原剂有液氨、尿素和氨水,虽然在投资与运行成本上液氨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然而电厂液氨储量通常需要超过10t,无形之中增加了危险隐患,不满足《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要求。
(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尿素取代脱硝还原剂液氨的制氨工艺,重点分析了尿素制氨的对比,它不仅能够提高尿素制氨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燃煤电厂的脱硝效果。
通过对尿素制氨工艺进行研究,以期为燃煤电厂脱硝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障,创造出最大化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燃煤电厂;尿素取代还原剂液氨;脱硝效果对于燃煤电厂而言,其常用的脱硝还原剂有液氨、尿素和氨水,虽然在投资与运行成本上液氨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然而电厂液氨储量通常需要超过10t,无形之中增加了危险隐患,不满足《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要求。
为了降低危险隐患的存在,并满足燃煤电厂脱硝要求,则选择用尿素取代还原剂液氨来进行燃煤电厂脱硝处理,下面将会对其进行介绍。
1.尿素制氨工艺介绍1.1尿素水解制氨工艺1.1.1常规水解法通常情况下,常规尿素水解制氨法一般属于尿素制备过程的逆反应,并且可以通过水解反应来实现尿素废液的回收利用。
常规尿素水解制氨属于强吸热反应,由具体流程如下:CO(NH2)2+H2O→NH2COONH4-15.5kJ/molNH2COONH4→2NH3+CO2+177kJ/mol常规水解法中,主要是通过斗式提升机将颗粒状尿素运输至尿素溶解槽,通过对其进行搅拌处理后,就可以配制成约40%-50%(wt)浓度的尿素溶液,随后借助溶解液泵可以将温度约60 ℃的合格尿素溶液打入尿素溶液槽中进行储存,通过尿素溶液泵将其输送至水解换热器中将其温度升至185℃左右后就能够通过尿素水解器来完成分解工作。
尿素制氨改造技术对比分析

尿素制氨改造技术对比分析摘要:燃煤电厂液氨罐区作为重大危险源,因危险性大,越来越多的电厂逐步替代液氨,多采用尿素制氨工艺提供脱硝系统还原剂。
本文对比分析了尿素制氨技术,可为燃煤电厂脱硝系统尿素制氨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尿素水解、尿素热解、烟道内尿素热解制氨1改造必要性1.1液氨的危害液氨制氨工艺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火灾、爆炸、中毒、灼烫。
1.2国家能源局印发的通知及文件2022年1月29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的《电力行业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2年底,集中治理电力企业覆盖率达到100%,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依规备案率达到100%,全国公用燃煤电厂液氨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尿素替代改造工程率达到100%。
液氨三级、四级重大危险源尿素替代改造工程要于2024年底前改造完成。
在重大危险源改造完成之前,电力企业要健全制度、完善措施、落实责任,严格管控安全风险。
为确保电厂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及全厂机组发电生产安全稳定,建设安全、绿色、环保型发电企业,实现全厂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对脱硝还原剂制备系统进行改造,消除氨区重大危险源,将液氨制氨工艺改为尿素制氨工艺是必然选择。
2尿素制氨技术对比目前主要的尿素制氨方案主要有尿素水解、尿素热解(电加热)、尿素热解(烟气换热)、烟道内尿素热解制氨技术(旁路烟道尿素直喷)这四种方式,其中尿素热解(电加热)方案电耗过大、运行问题多,不建议在新建机组或液氨改尿素项目中采用。
针对余下的三种尿素制氨技术,表1给出了方案主要项目参数对比[1-6]。
表1 三种主要尿素制氨技术参数对比表(以2台350MW机组为例)结合三种尿素制氨技术的技术原理和实际运行情况,将相关的技术适用性问题整理如下:(1)若电厂实际运行中存在全停工况,热解制氨技术的适应性较好,设计时应予以考虑。
(2)若锅炉旁空间有限,热解炉安装难度大,优先考虑其他尿素制氨方案。
(3)采用水解制氨技术路线,要提前考虑0米场地布置问题,尤其是脱硝设备下方场地大小是否满足水解制氨的场地要求。
尿素热解和水解的区别性报告

尿素热解和水解的区别性报告一、背景SCR技术中还原剂NH3的来源有3种:液氨〔anhydrous Ammonia〕、氨水〔Aqueous Ammonia〕和尿素〔Urea〕.由于液氨是危险化学品,随着国家对安全的日益重视,逐渐出台一系列相关的限制措施,使得电厂在用液氨时会在审批、工期、占地等诸多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投运后通过环保验收的程序也较为繁琐;氨水也因为其运行成本居高不下而受到应用的局限.作为无危险的制氨原料,尿素具有与液氨相同的脱硝性能,是绿色肥料、无毒性,使用完全,因而没有法规限制,并且便于运输、储存和使用.目前在国内SCR 脱硝采用尿素为还原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逐渐成为主流,尤其是在一些重点区域和离居民区较近的城市电厂,已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二、尿素热解和水解技术简述尿素制氨工艺的原理是尿素水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分解,生成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氨气.尿素制氨工艺包括尿素水解和尿素热解.尿素水解和尿素热解工艺由于温度压力条件不同,有着不同的化学过程.2.1尿素水解制氨技术作为应用于脱硝目的的水解技术在1999年开始运用在国外锅炉烟气脱硝工程, 目前这样的技术主要有AOD 法、U2A 法与SafeDeNOx 法三种.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尿素能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主要反应式:CO <NH2 > 2 + H2O = 2NH3 + CO2尿素水解制氨工艺:用溶解液泵将约90℃溶解液送入尿素溶解槽, 颗粒状尿素经斗式提升机输送到尿素溶解槽,经搅拌后, 配制成浓度约40% ~ 50% <w t>的尿素溶液; 经搅拌溶解合格的尿素溶液, 温度约60℃, 利用溶解液泵打入尿素溶液槽储存, 用尿素溶液泵加压至表压2. 6 MPa 送至水解换热器, 先与水解器出来温度约200℃的残液换热, 温度升至185℃左右, 然后进入尿素水解器进行分解.尿素水解器的蒸汽加热方式分为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方式.直接加热: 尿素水解器的操作压力为2.2MPa, 操作温度约200℃ , 水解器用隔板分为9个小室.采用绝对压力为2.45MPa 的蒸汽通入塔底直接加热, 蒸汽均匀分布到每个小室.在蒸汽加热和不断鼓泡、破裂的蒸汽、水流搅拌作用下,使呈S形流动的尿素溶液得到充分加热与混合,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间接加热: 尿素水解制氨U2A法将饱和蒸汽通过盘管方式进入水解反应器加热, 蒸汽与尿素溶液间不混合, 气液两相平衡体系的压力约为 1.4~ 2.1 MPa, 温度约150℃ .从水解反应器出来的低温饱和蒸汽, 用来预加热进入水解反应器前的尿素溶液.水解器顶部出口温度约190℃、压力约2.0MPa的氨、二氧化碳、水蒸气混合气进入到缓冲罐减压到0.2MPa 左右, 作为电厂脱硝还原剂使用.从水解器底部排出的温度约200℃、含1%左右氨和微量尿素的水解残液经水解换热器换热后,温度降至90℃ , 进入溶解液槽, 作尿素溶解液使用, 多余的水解残液送污水处理站<或直接抛洒在煤场>.从气氨缓冲罐出来的NH3、CO2、H2O 等气态混合物, 与加热后的稀释风混合进入脱硝氨喷射系统, 氨与空气的混合物温度维持在175℃以上.尿素水解工艺流程:2.2尿素热解制氨技术尿素在热环境下稳定, 加热至150~ 160℃将脱氨成缩二脲, 若迅速加热将完全分解为氨气和二氧化碳.主要反应式:CO <NH2 > 2 + H2O = 2NH3 + CO2尿素热解制氨工艺:尿素粉末储存于储仓, 由称重给料机<或计量罐>输送到溶解罐里, 用除盐水将固体尿素溶解成50% 的尿素溶液<需要外部加热, 溶液温度保持在40℃以上>, 通过尿素溶液混合泵输送到尿素溶液储罐; 尿素溶液经由给料泵、计量与分配装置、雾化喷嘴等进入绝热分解室, 稀释空气经加热后也进入分解室.雾化后的尿素液滴在绝热分解室内分解, 生成的分解产物为氨气和二氧化碳,分解产物经由氨喷射系统进入脱硝烟道.热解室利用柴油作为热源, 来完全分解尿素.在所要求的温度下< 450℃~ 600℃ > , 热解室提供了足够的停留时间以确保尿素到氨的100% 转化率.热解室的容积是依据尿素分解所需的体积来确定.热空气将通过燃烧器控制装置以维持适当的尿素分解温度.尿素经过喷射器注入到热空气, 尿素的添加量是由SCR 反应器需氨量来决定的, 负荷跟踪性将适应锅炉负荷变化要求.系统在热解室出口处提供空气/氨气混合物.氨/空气混合物中的氨体积含量小于5%.尿素热解工艺流程:三、尿素水解和热解制氨技术比较3.1尿素水解技术应用中容易发生的故障与应对策略腐蚀问题尿素水解过程中会生成一些酸性物质<如氨基甲酸铵等> , 氨基甲酸铵会严重破坏不锈钢表面的氧化膜, 使系统的腐蚀速度加快,超过190℃时, 一般的不锈钢材料<如304SS>会遭受严重腐蚀, 当超过220℃时, 即使采用钛< Ti>等耐腐蚀材料, 系统也会遭受腐蚀.水解反应器由于操作温度较高, 更易受到腐蚀.腐蚀可能造成设备的泄漏, 从而产生安全隐患.腐蚀问题主要从管道、设备材质的选取和工艺设计两个方面预防.尿素级316L 和25—22—2材质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同时, 需要在汽提塔入口加入防腐空气使其在管道与设备内部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 具有很好的防腐效果.因此, 在正常运行中必须时刻保证有足够防腐空气加入量.管道堵塞高浓度的尿素水溶液受热容易生成难溶于水的缩二脲与其他缩合物, 这是造成尿素水解系统易产生堵塞的原因之一.因此, 尿素的水溶液最好选择较低的质量浓度, 同时, 在系统停车时, 要注意尿素溶解槽缓冲罐到汽提塔段管路的清洗, 若未完全冲洗干净, 待温度升高时会造成该段管路的堵塞且不易疏通, 通常只能更换管道.3.2尿素热解技术应用中容易发生的故障与应对措施3.2.1燃油用量大、运行费用高尿素热解装置在运行过程中, 燃油消耗量始终较大,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稀释风温度低、流量大.并且由于系统需氨量大, 尿素热解吸收较大的热量, 需要燃油提供的热量就越多.在电厂高温的热空气可以取自炉膛、省煤器出口和空气预热器一次风, 比较其品质, 由于前面两种热空气含尘量较高, 容易造成尿素热解炉尾部管道堵塞, 选择空气预热器出口一次风是比较合理的.经过某电厂的实际运用情况证明, 采用一次风作为尿素热解炉的稀释风可以节省1 /3的燃油, 4台锅炉每年节省燃油费用高达400万元.但由于空气预热器后的一次风依然含有一定的粉尘, 脱硝喷氨格栅长期运行后, 可能会造成局部的喷嘴堵塞, 影响脱硝系统效率, 建议在喷氨格栅的调节门后增加压缩空气吹扫装置, 定期对管道进行吹扫, 可以消除喷氨格栅喷嘴堵塞的缺陷.3.2.2热解炉尾部积物较快热解炉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因为底部尾管处尿素存积过多, 导致出口风量减少, 系统供氨量不够, 直接造成热解炉停运清理, 影响脱硝装置的可靠性.根据实验现象和系统因素分析, 沉积物的形成主要由于尿素未能热解造成.热解的两个重要因素是足够的热量和较好的尿素溶液雾化效果.如果热解炉内热空气的流量低或温度低, 都会造成尿素溶液得不到完全热解而在尾部形成沉积.通过控制热解炉尾部出口混合气体的温度大于320℃可以很好地解决此问题.四、尿素水解和热解制氨技术经济性比较尿素水解技术方案在前期投资略低于尿素热解技术方案, 在运行成本方面却远低于后者, 主要在于尿素热解技术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油.〔详见表1〕五、结论全面对比尿素的水解和热解制氨技术后, 发现水解技术比热解技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尤其是在油耗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氨水、液氨和尿素运行成本比较

1、脱硝(SCR )技术要求:
(1) 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SCR )工艺。
(2) 脱硝装置控制系统使用DCS 系统单独控制。
(3)使用脱硝装置后,初始NOx 浓度按450mg/Nm 3
(以NO 2计,干基,6%O 2),出口NOx 浓度小于50mg/Nm 3
(以NO 2计,干基,6%O 2)。
(4) NH 3逃逸量控制在3ppm 以下。
(5) 脱硝装置可用率不小于95%,服务寿命为30年。
(1) 采用20%的氨水作为还原剂,用高温二次风(温度约300度)在氨水蒸发器里使氨水蒸发成氨气,输送到喷氨格栅使用。
(2) 采用液氨作为还原剂,直接将液氨蒸发成氨气后使用。
(3) 采用尿素作为还原剂,将尿素稀释成50%的尿素溶液,输送到热解炉将尿素热解成氨气,输送到喷氨格栅使用。
3、还原剂运行成本比较1)、20%氨水为还原剂
序号名称时消耗日耗量年耗量备注
120%氨水0.4210.0833602软水0003电7016805600004
催化剂
0.01
0.24
80
序号名称单位单价时消耗(元)
日耗量(元)
年耗量(元)备注
120%氨水元/吨65027365522184000
2
软水
元/吨
5
单位吨吨kWh m3
按年运行
8000h 540t/h 煤粉炉SCR 脱硝运行成本比较
物料消耗(1台炉)
运行成本(1台炉)
2、不同还原剂技术路线
按年运行8000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趋紧,燃煤电厂烟气的排放的指标控制越来越严格,锅炉烟气中脱硝的排放标准也由最早的100降低为50甚至35(mg/m3)。
锅炉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便已在全国推广普及。
另一方面,出于对重大危险源的管控,作为脱硝使用的还原剂液氨受到了更多的限制,尿素热解和水解制氨技术逐渐受到青睐。
安全性方面
液氨的基本特性
1)氨为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
2) 氨气与空气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浓度为16% ~25%时,遇明火会产生爆炸。
3) 氨是有毒物质,为GB12268规定的危险品,会导致人急、慢性中毒,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储存量超10t,则属于重大危险源,被纳入国家安全监察机构重点监控范围。
4) 液氨的运输与储存有严格的标准规定,这使得液氨的运输费用很高。
液氨储罐与周围的道路、厂房、建筑等的防火间距不允许少于15 m。
尿素的基本特性
尿素是白色或浅黄色的结晶体,易溶于水,在高温( 350 ~650 ℃) 下可完全分解为NH3。
因尿素在运输、储存中无需安全及危险性的考虑。
自天津港事件以来,安全成为首要考虑的因素,液氨等危化品收到越来越严格的监管,从运输到储存到使用,限制较多,液氨泄露等事故也时有发生,而且人口密集和靠近水源的城市和地区,促使很多电厂脱硝系统倾向于用尿素作为还原剂。
因此,脱硝还原剂液氨改尿素,在安全方面将得到大大的提升。
经济性方面
无论是选用液氨还是尿素作为还原剂,在运行维护费用中,检修费用相当,蒸汽、水等消耗也相近,还原剂的采购成本和运行电费则为主要费用,因此控制还原剂费用
(1)采购费用
无论是选用液氨还是尿素作为还原剂,在运行维护费用中,检修费用相当,蒸汽、水等消耗也相近,还原剂的采购成本和运行电费则为主要费用,因此控制还原剂费用和消耗的电费是控制脱硝生产成本的关键。
以一台350MW超临界抽凝燃煤发电机组为例,脱硝装置入口设计NOx为300mg/Nm3,设计脱硝效率为80%,氨逃逸率小于3ppm。
液氨的耗量为115kg/h,而尿素作为还原剂时的耗量为200kg/h,按8000h 计算,年耗氨量为920t,年耗尿素量为1600t,根据液氨到厂价3400元/吨、尿素到厂价2050元/吨计算,年原材料费用分别为液氨312.8万元、尿素328万元。
(2)电耗
选用液氨作为还原剂时,脱硝系统电负荷不大于50kw,而选用尿素时,脱硝系统电负荷不大于480kw,相差430kw,按年运行8000h,厂用电0.35元/kwh计算,选择尿素时年电费增加120.4万元。
因此从经济型方面来讲,选用液氨成本要低。
但是目前倡导安全第一,越来越多的电厂脱硝还原剂液氨改尿素的项目逐渐上马,那么对于联产企业来讲无疑是可增加
尿素的产量,控制液氨的外销量尚可,影响不大,而且本身随着环保检查影响,一批的落后产能逐渐被淘汰,据隆众资讯小编粗略计算即使电厂全部改用尿素脱硝其影响也可忽略,电厂用氨量占除尿素行业的8.9%,占全行业用氨量的2.9%,但是对于贸易及物流运输来讲是一笔较大的损失,毕竟危化品车投资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