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教案
国学独坐敬亭山教案

国学独坐敬亭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的背景、作者,以及诗句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诗歌的能力,提高其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独坐敬亭山》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背后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故事或情境导入,介绍李白创作《独坐敬亭山》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整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3.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提问和发表观点。
4.巩固练习:通过朗读、默写以及小测验等方式,巩固学生对诗文的理解。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PPT展示诗文的背景和含义。
2.通过互动游戏、问答等形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增强课堂活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诗歌的内涵。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尝试自己解释诗句的含义。
2.作业:要求学生背诵《独坐敬亭山》,并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测验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图书资源:提供相关的图书和资料,供学生查阅和参考。
2.网络资源:推荐一些与《独坐敬亭山》相关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
3.教学工具:使用PPT、教学软件等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的内涵,掌握其主题和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八、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诗歌的内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独坐敬亭山教案

独坐敬亭山教案独坐敬亭山教案内容合集5篇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作者整理的独坐敬亭山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独坐敬亭山教案篇1《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独坐敬亭山》一诗的生字。
理解诗歌的意思,由诗句想象画面。
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自学生字词,自主了解诗人的生平。
教学图片教育过程导入新课了解李白。
由《早发白帝城》一诗引出李白李白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私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与杜甫并称李杜。
学生自由讨论有关李白的诗或故事写作背景敬亭山在宣州(现在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曾七游宣城,这首五绝写于天宝十二年(753)秋游宣州时,是李白离开京城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写的。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
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学习生字亭独坐敬亭山亭点击查看图片指出亭字是后鼻韵母。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诗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听录音划出节奏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词语意思独坐:敬亭山:在宣州(现在安徽宣城北郊),古名昭亭山,山上有敬亭众鸟:高飞尽:独去闲:厌:了解诗句意思。
2023最新-2023年小班独坐敬亭山教案【10篇】

2023年小班独坐敬亭山教案【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10篇《2023年小班独坐敬亭山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小班独坐敬亭山教案篇一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坐──这字义实在太寻常不过了,没什么可多说的。
但若加一“独”字,那就大不一样了,其内蕴就够人玩味咀嚼的了。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题目就用了“独坐”两字。
这里,让我们结合自身的体验和感受,来看看它是怎样构思和写作的。
解读文本使我我也陷入了独坐苦思:是李白的独享清闲,还是他无奈的孤独,或者是他超脱万物在瞬间灵感激发下的绝妙情感的表达。
若是这样,岂不是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了,那又如何形成有条有理,有形有味的课呢?虽说我选上了它,是因为对它有感触有兴趣,但这首诗该当如何化解教学呢?教参的所言人所共见,学生的理解有所局限,时空的距离更是沧海桑田难以沟通。
独坐苦思中我搜索查阅了大量的文字资料。
我了解了李白壮志难酬的无奈。
李白一生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
他恃才而傲,故终生未能得志;他蔑视权贵,鄙弃功名,又常抒悲愤,自然得罪了许多人。
这从杜甫的《不见》中可窥一斑:“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独坐冥想中,我对李白思乡的惆怅有所了解。
如《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我了解了李白遭贬流放的愁楚。
如作于公元759年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我在李白的身后找到了与他不谋而合之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
我了解了《独坐敬亭山》的写作背景:据清人黄锡圭《李太白年谱》考证,《独坐敬亭山》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当时距李白被罢官离开京城长安已整整十年了。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多篇)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独坐敬亭山》教案教育科学学院初等教育一班吕芝兰202111123006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卷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利用字典与注解认知诗句的意思。
存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方法:知识抢答式导入,情境创设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巧解图画理解诗意等。
教学准备:敬亭山文字资料、白纸。
课时精心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引入,阐明课题。
1.导入语:我们先展开一个课外科学知识答对。
唐朝就是我国古诗创作最强劲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存有两位最知名的诗人,他们就是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老师提示:一个是李白,人称“诗仙”,一个是杜甫,别称“诗圣”。
)2.揭题,谁去腰李白的诗,可以腰几首就腰几首。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要顺势揭题板书。
)(二)整体背诵,初步体会。
1.启示学习方法和要求:(1)民主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就是生字的读音。
然后看看注解认知词句;(2)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3)再说出诗歌的背景,求出“寂寞”的诗歌基调。
2.学生自由读古诗,然后再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的既正确又通顺。
3.利用诗文注解,整体认知内容。
(1)释题意。
红尘:单独的挤。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海拔317米。
连起来题目是什么意思呢?(2)揪景物。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首诗写了众鸟、孤云、敬亭山三样景物。
(三)分部阐释,体悟诗情。
第一,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画。
根据自己的认知,使学生用简笔画图画出来这两句诗的意思。
2.议。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导读:本文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
2、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教学重点: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知识链接:《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一、导入师:同学们知道李白吗?(知道)那你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李白吗?(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多变。
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师:李白的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了,谁来背一首?根据学生的背诵相机点拨。
《望庐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诗人。
《静夜思》——乡愁满怀的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重情谊、珍友谊的李白二、学习生字词1、同学们都预习的很认真,看来字词关是拦不住大家了。
屏幕上的8个词语如果你都认识,就给老师一个自信的笑容。
那就开火车吧。
2、是不是老师随便指哪一个词语都难不倒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啊?打乱顺序读。
3、强调“敬亭山”------敬亭山在哪里?(江南,安徽)强调“两不厌”------注释中如何解释“厌”,那么不厌是什么意思?“两不厌”又怎样解释?强调“孤云”------孤云是多少白云?只有一朵。
白云的伙伴呢?早就走了,这是最后一朵,也将要“独去闲”了。
悠闲自在的飘走了。
4、出示:“尽”在字典里的三种解释,全部;完了,没有了;用了很大的力气。
“高飞尽”里面你怎样理解“尽”字的意思?“高飞尽”又怎样解释?“众鸟高飞尽”呢?三、理解诗句,体会感情(一)从题目上感悟师:知道敬亭山在哪儿吗?(生答)师:我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
独坐敬亭山教案(通用8篇)

•••••••••••••••••独坐敬亭山教案(通用8篇)独坐敬亭山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独坐敬亭山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独坐敬亭山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独坐、敬亭山、烟渚、日暮、野旷、渔灯、风簇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我国古诗的感情。
思想教育:培养热爱我国古诗的感情。
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诗人的资料、古诗的有关图片、插图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你喜欢哪首古诗?谁来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再学三首,这三首诗想像奇特,你们一定会喜欢。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这节课,我们先学第一首《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2.解题。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
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二、自学古诗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
(正音)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师生评议)(尽:没有了。
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独坐敬亭山》教案设计

《独坐敬亭山》教案设计《独坐敬亭山》教案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17课的一首古诗。
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
只有作者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
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二是激发对古诗的喜爱,并在背诵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二、学情分析根据三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
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
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
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苦闷的心情。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四、课前准备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3、古筝音乐五、教学流程(一)导入课题,揭题。
1、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学会了请教,知道请教可以增长自己知识和才干,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勤学好问的品质。
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设计的意图:从上一课的请教知识自然过渡到新课上,并同时营造了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让生的的思维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中。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模板18篇)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模板18篇)教学计划要求细致入微,将知识点分配到不同的课时,并合理安排复习和巩固的时间。
教学计划范文中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又具有挑战性。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分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齐读,解释诗题:“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学生补充。
1、老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我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3、小组讨论: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
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
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
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3、你还知道李白的哪首诗?读给大家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两种笔画,掌握“坐”的字理演变过程,掌握“鸟”的笔顺。
3.通过进一步学习字理识字、韵语识字、借助拼音识字等方法,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对汉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字理演变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5分)
同学们,在我国的唐朝有位称为诗仙的伟大诗人,他的名字叫李白。
有一年秋天,大诗人李白游安徽省的敬亭山,看到敬亭山的景色非常美丽。
成群的鸟儿在天上展翅高飞,天边的云朵悠闲的飘着。
他觉得看也看不够,于是就写下了一首诗。
诗的叫《独坐敬亭山》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敬亭山的?请你闭上眼睛,听老
师读古诗,一边听,一边想,你从这首诗中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力图体现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一边听,一边想的良好习惯。
二、熟读古诗,认读生字(34分)
1.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我们尝试读这一首诗吧。
(2)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学习生字
(1)学习要求认识的字。
拼读7个要求认识的字,其中“坐”是平舌音,“只”是翘舌音,是整体认读音节。
了解生字在本课中的意思。
(2)学习既要认识又要会写的字。
学习这几个字要强调“虫”是翘舌音,“鱼”是整体认读音节。
这几个字书上提供了字理演变图。
回文学“鸟”字
请同学们在这首诗里找到天空飞翔的小鸟的诗句,读一读。
“鸟…字是象形字,甲骨文象一只鸟形,头向左而立,还有嘴和一双爪子,现在这个字已经简化,要注意他的笔顺。
在学习“牛、羊”两字时,可以用谜语引入。
三、作业。
(1分)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收集关于“马、牛、羊、鸟、虫、鱼”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7分)
1.背诵《独坐敬亭山》。
2.交流收集到的成语。
3.复习生字。
二、指导书写(13分)
马:注意第二笔的写法,注意新笔画横折折勾的写法。
鸟:注意字的结构,上窄下宽,注意小鸟“眼睛”的“点”。
虫:第五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三、完成书后活动与练习题“连一连,涂一涂”。
(19分)
1.先观察,看看每个图形上的字都读做什么。
2.用笔连一连,把连成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发现其中的规律。
(同样的图形正好组成一组词语。
)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练习,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3.用彩色笔涂一涂。
四、作业(1分)
书写本课生字,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马牛羊鸟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