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
中药学中药药理汇总

.中药药理成分(中药专业必须掌握内容)解表药麻黄:本品有促进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镇咳、祛痰,平喘,利尿,强心,升高血压及中枢兴奋等作用。
桂枝:本品有促进发汗,解热,扩张皮肤血管、抗菌、抗病毒、镇静抗惊厥、抗炎、抗过敏、增加冠脉流量、强心、利尿、健胃,促进胃肠蠕动及抑制肿瘤等作用。
细辛:本品有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抑菌、抗组织胺、抗变态反应、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柴胡:本品有解热,镇静,镇痛,镇咳,抗炎,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胆,降血脂及抗消化道溃疡作用。
葛根:本品解热,扩张皮肤血管,镇静,抗过敏,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功能,改善脑循环,抗缺氧及降血压等作用。
清热药煅石膏:煅石膏中含有砒霜。
栀子:本品有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镇静、镇痛、抑制中枢神经,降血压保肝利胆,促胰腺分泌,利尿,减少胃液分泌,泻下,止血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黄芩:本品有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促进细胞免疫,抗过敏,降血糖,护肝,利胆,利尿,镇静,降血压,抗凝血,抗血栓形成,抗氧化及抗肿瘤等作用。
黄连:本品有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原虫,促进细胞免疫,抗过敏,抗肿瘤、降血糖,利胆,降血压,正性肌力,负性心率,抗心率失常和心肌缺血,抑制胃肠平滑肌,抗溃疡,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抑制中枢等作用。
银花:本品有抗菌,抗病毒,抗内毒素,抗炎,解热,降血脂,利胆,保肝,兴奋子宫,抗早孕,抗艾滋病毒,抗肿瘤等作用。
连翘:连翘果壳中齐墩果醇酸有强心利尿作用。
大青叶:本品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促进免疫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及抑制心肌收缩等作用。
鱼腥草:本品有抗菌,抗病毒,抗炎,利尿,促进免疫功能,抗肿瘤,镇咳平喘镇静作用。
生地:本品有镇静,抗菌,抗炎,促进免疫功能,降血糖,抑制钠泵,降低氧耗量,抗凝,止血,降血压,抑制心脏,抗皮肤真菌等作用。
青蒿:本品有抗菌,抗病毒,抗疟原虫,抗炎,调节免疫功能,解热,镇痛,抗肿瘤,祛痰,镇咳,平喘及透过血脑屏障等作用。
中药药理知识

中药药理知识
中药药理知识是指研究中药药物在体内作用机制、药效、药代动力学、毒理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中药药理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药药效:研究中药药物的主要药效、次要药效以及作用范围,了解中药的治疗作用和作用机制。
2. 中药药物的成分及药物作用机制:中药药物是由多种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制成,其中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
中药药理研究可以分析中药药物中的活性成分,了解这些活性成分在体内的作用机制。
3. 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了解中药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4. 中药毒理学:研究中药药物的毒性反应机制,了解中药的毒性作用、毒性程度以及可能的毒副作用,为中药的合理应用和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5. 中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中药药理研究不仅关注中药本身的药理特点,也将中药的药理知识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研究中药的临床应用和治疗效果,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
中药药理知识的深入研究对于中药的合理应用、质量控制、临床疗效评价以及创新药物的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药药理

中药药理学的概念: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包括人体、动物体、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中药学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制以及产生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特点(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
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内分泌系统功能、能量代谢功能、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中药药效学的作用特点:中药作用的两重性、中药作用的差异性、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中药作用的双向性。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中药药代动力学,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药单、复方及中药活性成分、组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学科。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内容一.中药的体内过程 1.跨膜转运 2.吸收 3.分布 4.代谢 5.排泄二.中药体内药量动态变化规律1.中药时量关系 2.中药时效关系3.中药时量关系和时效关系的联合研究第四章中药毒理学中药的不良反应副作用、药的毒性反应、敏反应、遗效应、异质反应、殊毒性反应、药常见的各系统不良反应常见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1.A型药物不良反应:作用增强型、副作用型、毒性型、继发型、首剂综合征、撤药综合征。
2.B型药物不良反应:不耐受性不良反应、特异质性不良反应、变态反应性不良反应。
第五章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剂量和分组的设定主要药效研究的各种实验至少设3个剂量组,尽量反映量效和时效关系。
够测出LD50受试药物,动物实验给药剂量一般为1/10~1/5 LD50,;很多中药制剂毒性甚小,无法测出LD50者,一般常用人用剂量来折算动物用量。
其粗略的等效倍数为1(人)、3~4(狗、猴)、5~6(猫、兔)、6~8(大鼠、豚鼠)、10~12(小鼠)第六章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主治外感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对中药药理学的名词解释

对中药药理学的名词解释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在机体内的作用、药效和药理机制的学科。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药药效物质的提取和分离、药理作用的评价、药理机制的解析等。
下面将对中药药理学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一、活性成分活性成分是指中药中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物质。
中药的药效主要来自于其中的活性成分,活性成分可以单独或相互作用产生治疗效果。
中药中常见的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皂苷类等。
通过提取和纯化活性成分,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机制。
二、药效评价药效评价是对中药药理作用的评定和量化。
通过药效评价可以确定中药的疗效和副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常用的药效评价方法包括观察法、生物化学测定法、生物学测定法等。
药效评价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中药的效果进行评估,有助于了解中药的治疗机理和适应症。
三、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在机体内药物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被转化成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途径之一。
药物代谢可以影响药物的活性、毒性和代谢动力学参数,对临床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药物代谢可以为合理应用中药提供参考依据,避免药物代谢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和毒副反应。
四、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学科。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是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效应的重要因素。
药物动力学可以通过测定血药浓度和药效参数来研究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为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五、药理作用药理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中药的治疗效果主要通过药理作用来实现。
药理作用可以分为理化作用和生物学作用两种类型。
理化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物理和化学相互作用,如药物的溶解、结合、解离等。
生物学作用是指药物通过与机体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来发挥治疗作用,如药物与受体的结合、酶的抑制等。
六、药理机制药理机制是研究药物如何通过与机体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来发挥治疗作用的过程。
中医医理药理

中医医理药理
中医医理与药理是中医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涉及中医理论和中药的研究。
中医医理:中医医理是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
中医医理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辨证施治,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药理:中医药理是对中药疗效机制和药物作用的科学研究。
中药的药理作用多方面,既包括单一药物的药效作用,也涉及中药复方的药理作用。
中医药理的研究内容包括药物的活性成分、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药物与身体组织和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中医医理与药理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中医医理为中医药理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中医医理的引导和指导,中医药理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药的药效作用和机制。
而中医药理的研究结果也能为中医医理的实践提供实证依据,进一步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总的来说,中医医理和药理是研究中医学和中药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在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药药理

中药药理总结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地道药材: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如甘肃当归;宁夏枸杞;青海大黄;内蒙黄芪;山西党参;山东阿胶;浙江贝母;江苏薄荷;广东陈皮、砂仁;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河南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三七、茯苓;四川黄连、川芎、贝母、乌头。
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①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寒凉药抑制中枢、温热药兴奋中枢;②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寒凉药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温热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③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温热药兴奋,寒凉药具抑制作用;④对基础代谢的影响:温热药提高,寒凉药降低;⑤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中药五味的物质基础:中药五味的物质基础与其所含化学成分有密切关系。
①辛味药主要含挥发油、苷类、生物碱,辛味药能行能散,具有健胃、化湿、开窍、行气等功效。
②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鞣质,酸者能涩能收,有收敛、止泻、止血、消炎、抗菌等作用。
③甘味药以营养物质为主,能补能缓、和中,具有强壮机体、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
④苦味药为生物碱、苷类,药理作用为抗菌、抗感染。
⑤咸味药为无机盐成分,药理作用为导泻、化痰、增加内分泌等。
中药急性中毒反应: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②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③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④对消化系统的毒性作用;⑤对泌尿系统的毒性作用;⑥对造血系统的毒性作用。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①品种与产地;②采收与贮藏;③炮制;④制剂与煎煮方法;⑤配伍和禁忌。
解表药的药理作用:①发汗作用;②解热作用;③抗病原微生物作用;④镇痛、镇静作用;⑤抗炎作用;⑥免疫调节作用。
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
麻黄平喘作用的机制:麻黄平喘作用机制主要通过以下环节:①可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升高细胞内cAMP,使平滑肌松弛;②尚可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使血管收缩,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③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释放递质而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④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中药药理知识

中药药理知识
中药药理是指对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物作用进行研究、解析和分析的学科。
中药药理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化学成分:中药药理研究从分子层面上探究中药药物的化学成分。
通过分离、提纯和鉴定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等,可以了解中药药理作用的基础。
2. 药物动力学:研究中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行为。
药物动力学通常通过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来研究,包括药物的吸收速度、药物在体内浓度的变化和药物的消除速度等。
3.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中药物如何与生物体发生相互作用、调节生理功能或治疗疾病。
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可以通过体外试验、体内实验和细胞水平的研究,包括与受体的结合、酶活性的调节、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等,从而揭示中药的药效学基础。
4. 药效学:研究中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的治疗效果,包括中药物对
疾病的治疗作用、毒副作用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药效学的研究可以通过临床试验和动物试验等方法来进行,从而评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药理知识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中药的药效学基础和药理学特点,指导中药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合理使用,同时也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需要强调的是,中药药理学研究应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综合评估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4版《中药药理学》

加强与国际医药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药 的国际化进程,提高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 争力。
THANKS
感谢观看
中药药理学的学科特点
01
02
03
04
整体性
中药药理学强调从整体角度研 究中药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注
重中药复方的研究。
多层次性
中药药理学研究涉及分子、细 胞、器官和系统等多个层次。
多靶点性
中药往往具有多成分、多靶点 的作用特点,中药药理学研究 需要揭示其复杂的作用网络。
实践性
中药药理学研究紧密结合临床 实际,注重解决中药临床应用
中药药理学的挑战
成分复杂性
中药通常包含多种活性成分,其相互作用和 药效机制复杂,给研究带来挑战。
药效评价困难
由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传统 的药效评价方法难以全面反映其疗效。
质量控制标准不统一
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尚不完善,不同批次、 不同产地的中药材质量差异较大。
国际认可度低
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较低,限制了其 国际化进程。
祛湿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祛风湿药
如独活、威灵仙等,具有祛风湿、止 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 膝酸痛等。
利水渗湿药
如茯苓、泽泻等,具有利水渗湿、健 脾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 利等水湿内停证。
补益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补气药
如人参、黄芪等,具有补气升阳、益 卫固表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 食少便溏等气虚证。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确定与验证
确定药效物质基础
01
通过综合研究复方的化学成分、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
信息,确定复方中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
验证药效物质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 A1型题(单项选择题)1、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 )A 研究中药产生药效的机理B 分离有效成分C 鉴定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D 研究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E 鉴定中药的品种2、下列哪项不是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内容()A 生物膜对药物的转运B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 药物的生物转化(代谢)D 药物的排泄E 药物的作用强度3、国内对何种中药最早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工作()A 黄连B 黄芩C 金银花D 麻黄E 人参(二)X型题(多项选择题。
从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的答案)1、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思路有()A 植物药研究B 中药复方的整体研究C 有效成分研究D 作用机理研究E 化学成分的合成工艺2、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有()A 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B 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C 促进中西医结合D 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E 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物质基础二、问答题:简述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绪论答案一、(一)1.A 2.E 3.D(二)1.AB2.ABCD问答题答案:(要点)(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2)要与中药临床研究密切结合(3)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4)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5)促进中西医结合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一)A1型题(单项选择题)1、寒凉药石膏、知母长期给药,可使下列哪种中枢神经介质含量降低()A AchB 5-HTC NAD GABAE 以上均非2、长期给药可使中枢NA和DA含量增加的中药是()A 附子、干姜B 黄连、黄柏C 茯苓、白术D 石膏、知母E 以上均非3、寒凉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是()A 痛阈值降低B 惊厥阈值升高C 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升高D 心率加快E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4、温热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是()A 痛阈值降低B 惊厥阈值升高C 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D 心率加慢E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5、寒凉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不包括()A 痛阈值降低B 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C 心率减慢D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E 体温降低6、温热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不包括()A 痛阈值降低B 体温降低C 心率加快D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E 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升高7、许多寒凉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A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 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 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D 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 具有感染作用8、温热药的药理作用不包括()A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 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 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D 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 具有抗感染作用9、辛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 氨基酸B 有机酸C 挥发油D 生物碱E 皂苷10、与辛味药健胃、化湿、行气、开窍功效无明显关系的药理作用是()A 促进消化功能B 使神志昏迷病人苏醒C 抗心绞痛D 扩张冠状动脉E 抗感染11、酸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 挥发油B 皂苷C 有机酸和鞣质D 生物碱E 糖类12、酸味药所含鞣质的主要药理作用是()A 镇静B 镇咳、祛痰C 利尿消肿D 止泻、止血E 降低血压13、甘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 挥发油B 皂苷C 有机酸和鞣质D 生物碱E 氨基酸和糖类14、补虚药的药味主要为()A 辛B 酸C 甘D 苦E 咸15、苦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 挥发油B 蛋白质C 有机酸D 生物碱E 鞣质16、在有毒中药的五味中占有比较高比例的味道为()A 辛B 酸C 甘D 苦E 咸17、咸味药所含主要成分是()A 挥发油B 无机盐C 有机酸D 生物碱E 鞣质18、咸味药主要分布在下列哪类药物中()A 清热药B 温里药C 祛风湿药D 理气药E 温肾壮阳药19、寒凉药常具有的药理作用是()A 强心B 平喘C 升高血压D 抗肿瘤E 抗休克20、马钱子的中毒症状主要表现在()A 消化系统B 心血管系统C 泌尿系统D 中枢神经系统E 呼吸系统(二)B1型题(每组题的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个答案可被重复选用,也可不被选用)A 槟榔B 细辛C 黄药子D 关木通E 附子1、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的药物是()2、主要对心血管系统有毒性的药物是()A 川乌B 黄药子C 蟾酥D 苦杏仁E 马钱子3、对呼吸系统有毒性的药物是()4、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是()5、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是()6、较长时间用药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是()(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
从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的答案)1、可引起中枢神经毒性反应的药物有()A 附子B 雪上一枝蒿C 马钱子D 苦杏仁E 鸦胆子2、对心血管有毒性反应的药物有()A 草乌B 生天南星C 蟾酥D 黄花夹竹桃E 罗布麻叶3、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有()A 苍耳子B 生附子C 黄药子D 川楝子E 雷公藤4、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有()A 斑蝥B 马钱子C 关木通D 马兜铃E 雪上一枝蒿二、填空题1、中药的归经理论主要__与和__有密切关系。
2、抗惊厥作用的药物(如钩藤、天麻等)主要归__经。
3、长期服用中药所致毒性损伤的"靶器官"中,以__的发生率最高。
问答题:1.论述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概况2.举例说明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现状第二章答案一、(一)1、C 2、A 3、B 4、A5、A6、B7、E8、E9、C 10、E 11、C 12、D 13、E 14、C 15、D 16、D 17、B 18、E 19、D 20、D (二)1、B 2、E 3、D 4、B 5、D 6、A(三)1、ABC 2、ACDE 3、ACDE4、ACD二、1、药理作用;药动学 2、肝 3、肝、肾、胃肠三、问答题答案:要点1.从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内分泌系统功能、基础能量代谢、抗感染及抗肿瘤等作用的研究论述。
2.(1)归经与药理作用的关系研究(举例说明)(2)归经与药动学的关系(举例说明)(3)归经与微量元素、环核苷酸、受体学说的关系第三章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一) A1型题(单项选择题)1、制剂工艺不同可产生的影响是()A 加强或突出某一药理作用B 降低药物毒性C 改变药物生物利用度D 避免配伍禁忌不良反应E 以上均非2、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对中药药效影响主要是指()A 肠道内温度B 肠道内酸碱度C 肠道内食物品种D 肠道内菌群E 肠道内渗透压3、下列药物久煎有利于增强药效的药物是()A 薄荷B 紫苏C 大黄 D牡蛎 E 以上均非4、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A 人参B 当归C 附子 D枳壳 E 白术5、非妊娠禁忌的药物是()A 吴茱萸B 冰片C 半夏D 水蛭E 芫花(二)B1型题(每组题的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个答案可被重复选用,也可不被选用)A 石膏B 黄连C 常山 D人参 E 附子1、与连翘同用能增强抗菌作用的药物是()2、能拮抗知母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A 乌头B 延胡索C 苦杏仁D 马钱子E 炉甘石3、炮制后能使贮存期间有效成分损失减少的药物是()4、炮制后能使有效成分生成增加的药物是()(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
从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的答案)1、影响药物作用的机体因素包括()A 体质B 年龄C 性别D 情绪E 遗传2、炮制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包括()A 消除药物毒性B 降低药物毒性C 加强某一药理作用D 增强药物疗效E 延长作用半衰期3、下列属妊娠禁忌的药物有()A 麝香B 莪术C 当归D 丹参E 芍药二、填空题1、何首乌经炮制,__作用最强。
2、口服剂型中吸收最快的剂型是__。
3、甘草和芫花合用,芫花的__减小。
4、经醋炮制后,延胡索的__作用增强。
5、非正品大黄较正品大黄致泻作用的__明显增加。
6、肝肾功能低下者,应注意__用药剂量。
7、乌头经炮制后__分解,毒性减少。
8、刺五加所含__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贮藏损失极快。
三、判断题(认为正确的,在题干后括号内打“√”;认为错误的,在题干后括号内打“×”)1、药典收载的同一中药,即使品种不同,其药理作用也相同。
()2、同一品种的中药,药理作用可能不同。
()3、所有根类药材生长年限越长,其药理作用也越强。
()4、中药低温、避光、干燥贮藏可减少药效下降。
()5、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疗效回有变化。
()6、中药配伍使用疗效均会增强。
()四、问答题:1.详述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2.简述对十八反、十九畏的看法第三章答案(一)、1、C 2、D 3、D 4、D 5、A(二)1、B 2、D 3、C 4、E(三)1、ABCDE 2、ABCD 3、AB二、1、补益2、液体制3、LD504、镇痛5、ED506、适量减少7、双酯型乌头碱8、丁香苷三、1 × 2 √ 3 × 4 √ 5 √ 6×四、问答题答案:(要点)1.从品种、产地、采收、贮藏、炮制、制剂、煎煮方法、配伍与禁忌等方面论述,应举例说明2.不是绝对禁忌;在特定条件下正确;研究尚不够全面,需深入。
应举例说明第四章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一)A1型题(单项选择题)1、中药作用的两重性是指()A 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B 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C 治标与治本D 有毒与无毒E 培本与祛邪2、下列哪项不属于引起中药药理作用差异性的原因()A 不同种属的动物B 不同个体C 整体(在体)与离体试验D 不同年龄E 不同用药日期3、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常呈现()A 量效关系明显B 量效关系很难表现C 决大多数呈量效关系变化D 无量效关系存在E 以上均非4、中药作用双向性产生的原因是()A 不同化学成分B 不同给药途径C 不同病人D 不同季节采收E 以上均非5、在对中药作用时效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是()A 中药有效成分时效关系,可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B 中药的时效关系就是时量关系C 中药的时效关系的研究包括生物半衰期测定D 中药的时效关系的研究不包括峰效时间测定E 中药的时效关系的研究包括给药后发生作用的潜伏期测定6、在对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是()A 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往往一致B 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之间还存在差异C 中药药理学(药理作用研究)可补充中药的功效理论D 绝大多数中药的药理作用与其功效不符合E 以上均非(二)X型题(多项选择题。
从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的答案)1、中药双向调节作用产生的原因有()A 不同剂量B 不同病理状态C 不同动物种属D 不同化学成分E 以上均非2、中药作用的差异性产生的原因有()A 生物种属不同B 正常与病态动物C 不同给药途径D 不同个体E 不同体质3、中药复方的特点有()A 多种有效成分B 多种理论C 作用多靶点D 作用多环节(机理)E 以上均非4、在中药药理作用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有()A 中药作用的差异性表现在(生物)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B 中药作用存在量效关系C 同一中药可产生相反的药理作用D 中药药理学(药理作用研究)可以完成中药的功效理论E 中药无不良反应5、下列哪些属于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思路()A 中药药理作用研究必须与证的研究结合B 应加强与中药功效相关的系统药理研究C 进行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研究D 进行中药毒性研究E 进行中药作用机理研究问答题:1.简述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2.简述中药药理的研究思路第四章答案选择题答案:(一)1B 2E 3B 4A 5D 6D(二)1、AD 2、ABCDE 3、ACD 4、ABCD 5、ABDE问答题答案:(要点)1.从中药作用的两重性、差异性、量效关系、时效关系、双向性以及与中药供销关系等六个要点进行叙述2.从必须与证的研究结合、中药分类对比研究、与中药功效相关系统药理作用研究、中药药理作用的重新评价性研究、中药毒性研究、中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等六个要点进行叙述第五章解表药(一)A1型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柴胡的主要作用()A 解热B 抗炎C 促进免疫功能D 利胆E 抗心律失常2、下列哪项不是麻黄平喘作用的机理()A 促进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释放B 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а受体C 阻止过敏介质释放D 促进糖皮质激素分泌E 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в受体3、下列哪项不是麻黄的作用()A 兴奋中枢B 升高血压C 抗炎D 抗过敏E 镇痛4、下列哪种药具有保肝利胆作用()A 麻黄B 桂枝C 细辛 D柴胡 E 葛根5、桂枝解热镇痛的有效成分主要是()A 桂皮醛B 桂皮酸C 乙酸桂皮酯D 反式桂皮酸E 香豆素6、何种药物长时间喂饲后可引起动物肝癌发病率增加()A 细辛B 柴胡C 桂枝 D麻黄 E 葛根7、葛根治疗偏头痛的主要依据是()A 有镇静作用B 有降压作用C 有兴奋吗啡受体作用D 有调节脑血管收缩、舒张功能E 以上均非8、下列哪项不是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 平喘B 解热C 发汗D 抗炎E 镇静9、下列可治偏头痛的药物是()A 麻黄B 桂枝C 葛根 D柴胡 E 以上均非10、下列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A 麻黄B 桂枝C 柴胡 D细辛 E 葛根11、下列哪项不是桂枝的作用()A 扩张体表血管B 解热C 降血脂D 抗炎E 抗过敏12、下列哪项不是葛根的适应症()A 突发性耳聋B 风湿性关节炎C 冠心病、心绞痛D 高血压E 感冒、头痛13、能改善高血压病症状的药物是()A 麻黄B 桂枝C 柴胡 D细辛 E 葛根14、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物是()A 麻黄B 桂枝C 柴胡D 细辛E 葛根15、下列何药不具有抗炎作用()A 麻黄B 桂枝C 葛根 D细辛 E 柴胡16、麻黄利尿作用最强的成分是()A 麻黄碱B D-伪麻黄碱C 甲基麻黄碱D 麻黄次碱E 去甲基麻黄碱17、下列哪项不是葛根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A 增强心肌收缩力B 抗心肌缺血C 抗心律失常D 扩张血管E 降低血压18、以下有促进记忆功能的药物是()A 麻黄B 桂枝C 柴胡D 细辛E 葛根19、下列哪项不是葛根抗心律的作用机理()A 降低心肌兴奋性B 减慢心肌传导性C 抑制心肌自律性D 阻断心肌в受体E 阻断心肌а受体20、以下具有抗细菌毒素作用的药物是()A 麻黄B 桂枝C 柴胡D 葛根E 以上均非21、下列哪项不是柴胡的药理作用()A 解热B 抗病原微生物C 发汗D 抗炎E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22、下列哪项不是柴胡的药理作用()A 保肝B 利胆C 镇静D 降血压E 镇痛23、可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抗血栓形成的药物是()A 柴胡B 葛根C 桂枝D 麻黄E 细辛24、细辛的药理作用不包括()A 解热B 镇痛C 保肝D 平喘E 抗炎25、下列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药物是()A 麻黄B 桂枝C 柴胡 D细辛 E 葛根26、可用于治疗肾炎的药物是()A 麻黄B 桂枝C 柴胡 D细辛 E 葛根27、柴胡注射液可治疗()A 高血压B 高脂血症C 神经衰弱D 缺血性脑病E 突发性耳聋28、在柴胡解热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说法是()A 对寒热往来的半表半里之热有确切疗效B 柴胡注射液、柴胡挥发油和柴胡皂苷均具有解热作用C 对实验性动物发热具有解热作用D 可使正常动物体温降低E 以上均非29、细辛治疗心绞痛最主要的药理作用表现在()A 使心率加快和输出量增加B 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动物急性心肌缺血C 提高动物抗缺氧能力D 提高休克犬的平均动脉血压E 提高休克犬的左室内压峰值30、下列哪项不是葛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理作用()A 葛根素是一种心肌в受体阻断剂B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C 改善心电图缺血反应D 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E 以上均非(二)B1型题(每组题的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