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外周神经系统药理
药理学第一篇

2.1.2药物的选择性 药物对某种组织或器官作用特别明显。 药物之所以有选择性,是因为药物与组织或器官的亲和 力大,而且组织或器官的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高 选择性高的药物活性也较高,而且不良反应少。临床 常用选择性高的药物,但也有例外:广谱抗生素
选择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1.3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药物作用与人体时,一方面可以防病、治病, 这就是治疗作用;另一方面有一些与治疗作用无关 甚至会引起对病人不利的反应,这就是不良反应。 临床用药应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尽量减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变态反应: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的异常免疫 反应,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 致敏原可以是药物本身,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 药物制剂中的杂质。 变态反应的发生几乎与剂量无关。
(4)继发性反应: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 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人的胃肠道内有许多寄生菌,这些菌群之间相 互制约,维持着平衡的共生状态。若长期服用广谱 抗生素,破坏了肠道中菌群的相对平衡,以至于耐 药菌大量繁殖,引起继发性感染,又称二重感染。
1.3新药的药理学研究 1.3新药的药理学研究
新药的药理学研究包括临床前药理研究和临床药理 研究。 新药的来源: (1)对已知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 (2)合成新型结构的药物 (3)从天然物质中提取、分离 (4)应用生物技术和基因重组方法制备
不论从哪种途径得到的新产品,都必须经过临床前 药理试验和临床药理研究。确定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审查批准后上市。
பைடு நூலகம்
(5)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最低 有效浓度以下,但仍残留的生物效应。 服用长时间作用的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日 清晨仍有困倦、头昏、乏力等后遗效应。
(6)致畸作用:药物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而引起畸 胎,属慢性毒性范畴。 反应停(沙利度胺)刚上市时,认为十分安 全,在西欧曾被广泛用于孕妇的早期妊娠反应,几 年后,发现此药造成了畸形胎儿,致使四肢短小。
兽医药理学第二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在神经系统疾病治 疗领域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例如 ,一些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可以通过调 节神经递质或受体的功能来改善帕金 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 病的症状。未来,随着对神经系统疾 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外周神经系 统药物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应 用将不断拓展。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在精神疾病治疗领 域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例如,一些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大脑 中的神经递质或受体的功能来改善抑 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症状。未 来,随着对精神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 研究,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在精神疾病 治疗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有效。
新的思路和方法。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在治疗新领域的应用前景展望
疼痛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精神疾病治疗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在疼痛治疗领域具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作用于外周 神经系统的不同靶点,这些药物可以 有效缓解各种疼痛,如神经性疼痛、 炎性疼痛等。未来,随着对疼痛机制 的深入研究,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在疼 痛治疗领域的应用将更加精准和有效 。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
竞争性拮抗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可以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但不产生激活效应,从而竞争性地抑制肾上腺素与受体的结合, 阻断其兴奋性效应。
非竞争性拮抗
某些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还可以与肾上腺素酶结合,抑制其活性,减少肾上腺素的降解,从而间接增强肾上腺素 的作用。
04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临床应用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兽医药理学第二章外周神经系 统药物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分类 •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作用机制 •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临床应用 •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不良反应与注意
药理学

药理学外周神经系统药概论第一节概述①传出神经系统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和运动神经系统(S);②自主神经系统又包括交感神经系统(C)和副交感神经系统(N);③自主神经系统主要支配心脏、平滑肌和腺体等效应器,故又称内脏神经;④运动神经自中枢神经系统发出后,直接到达所支配的骨骼肌。
中途不更换神经元。
①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主要有乙酰胆碱(Ach)和去甲肾上腺素(NA),所以传出神经也可分为乙酰胆碱能神经和去甲肾上腺能神经。
②胆碱能神经包括全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运动神经、全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和极少数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支配汗腺分泌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的神经)③此外,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也属于胆碱能神经。
④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则包括绝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肾上腺唯一来源为肾上腺髓质。
第二节传出神经递质和受体递质:神经冲动到末梢时,从末梢释放出的化学物质。
主要有Ach和NA一、Ach①Ach由乙酰CoA + 胆碱在末梢的胞浆内由胆碱乙酰化酶催化而成。
转运贮存于囊泡中与ATP和蛋白多糖结合。
冲到到达时,使囊泡排空,释放出Ach与效应器细胞上的胆碱受体结合,使其产生兴奋或抑制效应。
②Ach作用消失主要是在释放后数毫秒内被末梢部位的胆碱酯酶水解为胆碱和乙酸。
其中1/3—1/2的胆碱又被冲摄取,再合成Ach.二、NA①NA在神经末梢的膨体内合成。
酪氨酸是合成NA的基本原料。
酪氨酸在酪氨酸羟化酶催化下生成多巴,再经多巴脱羧酶作用生成多巴胺(DA),然后进入囊泡内,由多巴胺β—羟化酶的催化转变为NA,与A TP和嗜络蛋白结合贮存于囊泡中。
②在肾上腺髓质中大部分NA在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催化下进一步生成肾上腺素。
③NA从囊泡内进入神经末梢是一种主动转运,有赖于胺泵(Mg2+—A TP酶)提供能量。
受体: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能选择性的与一定的递质或药物结合,从而产生一定的效应。
①能与Ach结合的受体称为乙酰胆碱受体。
外周神经系统药理学

2.酚苄明
特点
●长效(以共价键结合),一次用药可维持3-4天
3.α 1受体阻断药 哌唑嗪、特拉唑嗪
●不阻断突触前膜α 2受体→不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 ●治疗心力衰竭和高血压
β 受体阻断药
1.普萘洛尔(propranolol,心得安)
特点
●无内在拟交感活性
药理作用
1.心脏 ●阻断心脏β 1受体→兴奋性降低→负性肌力、负性频率、传导减 慢→心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 2.血管 ●阻断骨骼肌β 2受体→收缩 3.血压 ●减少肾素分泌+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 4.平滑肌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增加气道阻力→诱发、加重哮喘
●从茄科植物颠茄、曼陀罗或莨菪中提取的生物碱 ●对M受体各亚型选择性较低;大剂量对N受体也有阻断作用
药理作用
1.腺体:小剂量即可明显减少汗腺、唾液腺分泌 2.眼睛:扩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 3.平滑肌:松弛,对痉挛状态更佳;对胃肠道、膀胱>支气管、子宫 4.心脏 ●小剂量阻断突触前膜M1受体→ACh释放增加→心率减慢 ●大剂量阻断窦房结M2受体→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抑制→心率加快 ●拮抗传导阻滞和心率失常 5.血管:大剂量舒张皮肤血管(面颈部),可能与代偿性散热反应有关 6.中枢:先兴奋(谵妄、幻觉),后抑制(昏迷)
M受体激动药
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 特点
●激动M受体,对眼和腺体作用较明显
药理作用
1.眼(滴眼) ●缩瞳:激动虹膜括约肌的M受体→肌肉收缩→虹膜向中心拉动→缩瞳 ●降低眼内压:虹膜向中心拉动→虹膜根部变薄→扩大前房角间隙 →房水易于通过巩膜静脉窦 ●调节痉挛: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远视困难 2.腺体(皮下注射) ●增加汗腺、唾液腺分泌
药物总分类

药物总分类药物总分类(药理学分类法)一、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一)拟副交感神经药1.M受体激动药(1)胆碱酯类:乙酰胆碱,氯贝胆碱,醋甲胆碱(MCH),卡巴胆碱,乙酰甲胆碱,氨甲酰甲胆碱(2)生物碱类①叔铵类:毛果芸香碱,槟榔碱,氧化震颤素②季铵类:毒蕈碱2.N受体激动药:烟碱,洛贝林,四甲铵(TMA),二甲基苯哌嗪(DMPP)3.抗胆碱酯酶药(1)易逆性:毒扁豆碱,新斯的明,吡斯的明,溴地斯的明,依斯的明,利斯的明,依酚氯铵,安贝氯铵,他克林,多奈哌齐,地美溴铵,苄吡溴铵,加兰他敏,二氢加兰他敏,依舍立定,醋克利定(2)难逆性:敌百虫,乐果,马拉硫磷,敌敌畏,内吸磷,对硫磷,sarin、soman、tabun等战争毒气4.胆碱酯酶复活药:碘解磷定(PAM),氯解磷定,双复磷(DMO4),双解磷(TMB4),甲磺磷定(P4S)5.促乙酰胆碱释放药:丙吡胺(二)胆碱受体阻断药1.M受体阻断药(1)阿托品类: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东莨菪碱,樟柳碱(2)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①合成扩瞳药:后马托品,尤卡托品,托吡卡胺,环喷托酯②合成解痉药<1>季铵类:异丙托溴铵,溴丙胺太林,甲溴东莨菪碱,甲溴后马托品,溴甲阿托品,甲溴辛托品,噻托溴铵,格隆溴铵,奥芬溴铵,奥替溴铵,戊沙溴铵,地泊溴铵,喷噻溴铵,羟吡溴铵,依美溴铵,克利溴铵,吡芬溴铵,异丙碘铵,溴哌喷酯,溴美喷酯,二苯马尼,甲溴贝那替秦,溴化甲哌佐酯<2>叔胺类:双环维林,黄酮哌酯,氯化奥昔布宁,托特罗定,贝那替秦,羟苄利明,阿地芬宁,氨戊酰胺,甲卡拉芬,地芬明,丙哌维林,曲地碘铵,哌立度酯<3>其它:羟苄利明③选择性M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达非那新,戊乙奎醚,tripitamine2.N受体阻断药(1)NN受体阻断药(神经节阻滞药):美卡拉明、樟磺咪芬(2)NM受体阻断药(神经肌肉阻滞药、骨骼肌松弛药)①除极化型(非竞争型肌松药):琥珀胆碱,溴己氨胆碱②非除极化型(竞争型肌松药)<1>苄基异喹啉类:筒箭毒碱,阿曲库铵,多库氯铵,米库氯铵,米库溴铵,阿库氯铵,氯二甲箭毒,傣肌松,粉肌松<2>类固醇铵类:泮库溴铵,哌库溴铵,罗库溴铵,维库溴铵<3>其它:加拉碘铵(三)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1.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碱,伪麻黄碱,美芬丁胺,苯丙胺,甲基苯丙胺2.α受体激动药(1)α1、α2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2)α1受体激动药:去氧肾上腺素,甲氧明,萘甲唑林,赛洛唑啉,米多君(3)α2受体激动药:羟甲唑啉,可乐定,阿可乐定,甲基多巴,美托咪定,溴莫尼定,洛非西定3.β受体激动药(1)β1、β2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布酚宁(2)β1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普瑞特罗,扎莫特罗(3)β2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沙甲胺醇,特布他林,克仑特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氯丙那林,奥西那林,海索那林,地匹福林,多培沙明,甲氧那明,曲托喹酚(四)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α受体阻断药(1)α1、α2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妥拉唑啉,酚苄明(2)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阿夫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曲马唑嗪,丁咯地尔,吲哚拉明,坦索罗辛(3)α2受体阻断药:育亨宾,咪唑克生2.β受体阻断药(1)β1、β2受体阻断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①无内在拟交感活性:普萘洛尔,噻吗洛尔,纳多洛尔,索他洛尔,布拉洛尔,氟司洛尔,左布诺洛尔,布非洛尔②有内在拟交感活性:二氯异丙肾上腺素(DCI),吲哚洛尔,氧烯洛尔,阿普洛尔,莫普洛尔,托利洛尔,卡波洛尔,硝苯洛尔,丙萘洛尔,美替洛尔(2)β1受体阻断药(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①无内在拟交感活性: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妥拉洛尔,倍他洛尔,比索洛尔②有内在拟交感活性:醋丁洛尔,塞利洛尔,普拉洛尔,艾司洛尔(3)α、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卡维地洛,阿罗洛尔,布新洛尔(五)局部麻醉药1.酯类: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羟普鲁卡因,丁卡因,布他卡因,奥布卡因,氨布卡因,美布卡因,丙美卡因,对乙氧卡因,海克卡因,美普卡因,匹多卡因,哌罗卡因,环美卡因,苯佐卡因,托哌可卡因,α-优卡因,β-优卡因,奥索卡因,奥索仿,新奥索仿,地哌冬,卡比佐卡因,庚卡因2.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甲哌卡因,丙胺卡因,依替卡因,阿替卡因,吡咯卡因,辛可卡因3.其它:达克罗宁,二甲异喹,普莫卡因,法立卡因,非那卡因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一)镇静催眠药1.苯二氮卓类(1)短效类:三唑仑,奥沙西泮,咪达唑仑,凯他唑仑(2)中效类: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劳拉西泮,替马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3)长效类:地西泮,氟西泮,氯氮卓,夸西泮,哈拉西泮,普拉西泮2.巴比妥类(1)长效:苯巴比妥,巴比妥(2)中效: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环己巴比妥(3)短效:司可巴比妥,环己烯巴比妥,美索巴比妥,环庚比妥(4)超短效:硫喷妥钠3.其它:水合氯醛,副醛,羟嗪,甲丙氨酯,苯丙氨酯,环拉氨酯,丁螺环酮,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格鲁米特,甲喹酮,甲氯喹酮,甲乙哌酮,褪黑素4.苯二氮卓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二)抗癫痫药1.巴比妥类:苯巴比妥,扑米酮,甲苯比妥,美沙比妥2.乙内酰脲类:苯妥英钠,美芬妥英,乙苯妥英钠3.苯二氮卓类:氯氮卓,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氯巴占4.琥珀酰亚胺类:乙琥胺,苯琥胺,甲琥胺5.双酮类:三甲双酮,对甲双酮6.亚氨芪类: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7.二丙基乙酸酯类:丙戊酸钠,双丙戊酸钠,丙戊酸镁8.拟氨基丁酸药:普罗加比9.乙酰胺类:苯乙酰脲,苯丁酰脲10.激素类: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11.磺胺类:乙酰唑胺,氯噻嗪12.醛类:水合氯醛,副醛13.其它:氟桂利嗪,托吡酯,左乙拉西坦,丙戊酰胺,抗痫灵,加巴喷丁,噻加宾,氨己烯酸,唑尼沙胺,非尔氨酯,香草醛(三)抗惊厥药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水合氯醛,硫酸镁(四)抗帕金森病药1.拟多巴胺类药(1)多巴胺前体药:左旋多巴(2)左旋多巴增效药①氨基酸脱羧酶(AADC)抑制药:卡比多巴,苄丝肼②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药:司来吉兰,雷沙吉兰③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药:硝替卡朋,托卡朋,恩他卡朋(3)多巴胺受体激动药:溴隐亭,利修来得,培高利特,罗匹尼罗,普拉克索,阿扑吗啡,吡贝地尔,卡麦角林(4)促多巴胺释放药:金刚烷胺,苯丙胺2.抗胆碱药:苯海索,苯扎托品,环丙定,比哌立登,普罗吩胺,二乙嗪,环戊丙醇,奥芬那君3.神经保护剂:抗氧化剂,抗凋亡剂,谷氨酸受体拮抗剂,辅酶Q10,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抗炎药物(五)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1.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他克林,多奈哌齐,利斯的明,加兰他敏,石杉碱甲,美曲膦酯2.M受体激动剂:占诺美林,米拉美林,sabcomedine3.神经细胞生长因子增强剂:AIT082,丙戊茶碱4.代谢激活剂与神经保护剂:吡拉西坦,吡硫醇,都可喜(烯丙哌三嗪-阿吗碱),脑蛋白水解物,盐酸赖氨酸,美金刚,银杏叶提取物(六)抗精神失常药1.抗精神病药(1)吩噻嗪类①脂肪族:氯丙嗪,丙嗪,三氟丙嗪,乙酰普吗嗪,哌氰嗪②哌嗪族:氯吡嗪,三氟拉嗪,奋乃静,氟奋乃静,氟奋乃静庚酸酯,氟奋乃静癸酸酯,哌泊噻嗪③哌啶族:美索达嗪,硫利达嗪(2)硫杂蒽类:氯普噻吨,氯哌噻吨,氟哌噻吨,替沃噻吨,珠氯噻醇(3)丁酰苯类:氟哌啶醇,氟哌利多,匹莫齐特,三氟哌多,苯哌利多,匹泮哌隆,螺哌隆,氟阿尼酮,氟司必林(4)其它:五氟利多,舒必利,硫必利,氨磺必利,瑞莫必利,氯氮平,奥氮平,洛沙平,利培酮,吗茚酮,齐哌西酮,喹硫平,佐替平,舍吲哚,阿立哌唑,哌咪清,丁苯那嗪2.抗躁狂症药(1)锂盐:碳酸锂(2)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氮平,利培酮(3)抗癫痫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4)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3.抗抑郁药(1)三环类:丙咪嗪,阿米替林,氯米帕明,曲米帕明,多塞平,奥匹哌醇,度硫平(2)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反苯环丙胺,异卡波肼,司来吉兰,吗氯贝胺(3)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药:地昔帕明,马普替林,去甲替林,普罗替林,阿莫沙平(4)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SSRIs):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塔罗帕,氟伏沙明(5)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文拉法辛,米那普仑,洛夫帕明(6)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米氮平(7)其它:曲唑酮,奈法唑酮,米安色林,米他扎平,安非他酮,噻奈普汀4.抗焦虑药:苯二氮卓类,丁螺环酮,伊沙匹隆,吉哌隆(七)镇痛药1.阿片类:(1)强激动药①菲类:吗啡,氢化吗啡,二氢埃托啡,二丙诺啡,狄奥宁,氢可酮,羟考酮,氢吗啡酮,羟吗啡酮,美托酮②二苯甲烷类:美沙酮③苯基哌啶类:哌替啶,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阿尼利定,匹米诺定,阿法罗定(2)中等强度激动药:可待因,右丙氧芬(3)混合性激动-拮抗药和部分激动药:喷他佐辛,地佐辛,依他佐辛,环佐辛,氟痛新,纳布啡,布托啡诺,丁丙诺啡,美普他酚(4)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纳曲酮,烯丙吗啡,左洛啡烷2其它:曲马多,布桂嗪(AP-237),四氢巴马汀,罗通定,左啡诺,西拉马朵,多匹可明,奈福泮,白屈菜碱,眼镜蛇神经毒素,山乌龟碱,山豆根总碱(八)解热镇痛抗炎药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水杨酸钠,水杨酸镁,赖氨匹林,乙水杨胺,双水杨酯,贝诺酯,三柳胆镁,二氟尼柳,氟苯柳,柳氮磺吡啶,偶氮水杨酸,美沙拉嗪,奥沙拉嗪,巴柳氮2.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3.吲哚类和茚乙酸类:吲哚美辛,阿西美辛,吲哚拉辛,舒林酸,依托度酸4.灭酸类:甲芬那酸,甲氯芬那酸5.芳基乙酸类:双氯芬酸,醋氯芬酸,托美丁,芬氯酸,氯那唑酸,丁苯羟酸6.芳基丙酸类:布洛芬,萘普生,非诺洛芬,酮洛芬,酮咯酸,吡洛芬,卡洛芬,吲哚洛芬,氟比洛芬,芬布芬,奥沙普秦,噁丙嗪,氯美扎酮7.异丁芬酸类:酮咯酸氨丁三醇8.烯醇酸类:氧昔康,吡罗昔康,美洛昔康,氯诺昔康,替诺昔康,伊索昔康9.吡唑酮类:保泰松,羟基保泰松,羟布宗,阿扎丙宗,安替比林,氨基比林,安乃近10.烷酮类:萘丁美酮11.二芳杂环类: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帕瑞昔布、氯美昔布12.磺酰苯胺类:尼美舒利13.抗痛风药:别嘌醇,丙磺舒,乙磺舒,巯异嘌呤,磺吡酮,苯溴马隆,秋水仙碱,秋水仙胺,吲哚美辛,布洛芬,双氯芬酸,罗非昔布14.其它:巴氯芬,氯唑沙宗,咪唑酯,西马嗪,3-乙酰乌头碱,伊达拉克,普罗沙唑(九)全身麻醉药1.吸入性麻醉药:氟烷,甲氧氟烷,恩氟烷,异氟烷,地氟烷,七氟烷,乙醚,氧化亚氮2.静脉麻醉药:硫喷妥钠,氯胺酮,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羟丁酸钠,米那索龙,阿法双酮(十)中枢兴奋药1.生物碱类:咖啡因,可可碱,茶碱,一叶萩碱,洛贝林,野靛碱,麦角溴烟酯,士的宁2.酰胺类:尼可刹米,奥拉西坦,茴拉西坦,吡拉西坦,克罗丙胺,匹莫林,匹莫林镁,噁嗪二酮3.苯乙胺类:苯丙胺,苯甲曲秦,哌甲酯,哌苯甲醇4.其它:氨乙异硫脲,吡硫醇,依昔苯酮,二苯美伦,甲氯芬酯,莫达非尼,胞磷胆碱,艾地苯醌,乙酰谷酰胺三、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药物(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1.糖皮质激素(1)短效类:氢化可的松,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甲基泼尼松,甲泼尼龙,氟米龙,地夫可特(2)中效类:曲安西龙,对氟米松,氟泼尼松龙(3)长效类:倍他米松,地塞米松,曲安奈德(4)外用类:氟氢可的松,氟轻松,丁氯倍他松,倍氯米松,氯倍他索,氯氟舒松,卤美他松,氟米松2.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去氧皮质酮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4.皮质激素抑制药:米托坦,美替拉酮,氨鲁米特,酮康唑,曲洛司坦(二)甲状腺疾病用药1.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片,左甲状腺素钠,三碘甲腺原氨酸(T3),碘塞罗宁,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2.抗甲状腺药(1)硫脲类:①硫氧嘧啶类:甲硫氧嘧啶(MTU),丙硫氧嘧啶(PTU)②咪唑类:甲巯咪唑(MMI),卡比马唑(2)碘剂:碘化钾,碘化钠,复方碘溶液(卢戈液),过氯酸钾(3)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氧烯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4)放射性碘:131I(三)糖尿病用药1.胰岛素类(1)胰岛素①短效胰岛素:正规胰岛素(RI),中性胰岛素,诺和灵R,优泌灵R,结晶锌胰岛素,半慢胰岛素,赖脯胰岛素②中效胰岛素:慢胰岛素,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珠蛋白锌胰岛素(GZI),诺和灵N,优泌灵N③长效胰岛素:特慢锌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PZI)④单组分胰岛素(McI)(2)人胰岛素类似物①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②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2.口服降糖药(1)磺酰脲类①第一代:甲苯磺丁脲(D860),醋磺己脲,氯磺丙脲,妥拉磺脲②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波脲,格列喹酮③第三代:格列美脲(2)双胍类:二甲双胍,苯乙双胍,丁福明(3)胰岛素增敏剂①噻唑烷二酮类(TZD):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曲格列酮(CS-045、GR92132X),环格列酮,噻格列酮,恩格列酮②脂肪酸代谢干扰剂:依托莫司③β3受体激动剂:BTA-243,trecadrine,BRL26830A,SR586511A,Ro402418(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伏格列波糖(5)促胰岛素分泌药:瑞格列奈(AGEE、623-ZW),那格列奈,格列嘧啶(6)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3其它新型降糖药(1)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药:依克那肽,sitagliptin(2)胰淀粉样多肽类似物:普兰林肽4.防治糖尿病晚期并发症药:托瑞司他,唑泊司他,维生素E,阿胍诺定,氨基胍,α-硫辛酸(四)性激素类药1.雌激素类:雌二醇,雌酮,雌三醇,炔雌醇(EE),炔雌醚,氯烯雌醚(TACE),苯甲酸雌二醇,戊酸雌二醇,环戊酸雌二醇,二丙酸雌二醇,美雌醇,尼尔雌醇,硫酸雌酮,妊马雌酮,己烯雌酚(DES),己烷雌酚,替勃龙2.抗雌激素类:氯米芬(CC),他莫昔芬,雷洛昔芬,托瑞米芬,环芬尼,萘福昔定3.孕激素类(1)17α-羟孕酮类:黄体酮,甲羟孕酮,甲地孕酮,氯地孕酮,己酸孕酮(2)19-去甲睾酮类:炔诺酮,双醋炔诺酮,炔孕酮,炔诺孕酮4.抗孕激素类(1)孕酮受体阻断药:孕三烯酮,米非司酮(2)3β-羟甾脱氢酶(3β-SDH)抑制剂:曲洛司坦,环氧司坦,阿扎斯丁5.雄激素类:睾酮,甲睾酮,丙酸睾酮,美睾酮,氟甲睾酮,苯乙酸睾酮,庚酸睾酮,环戊丙酸睾酮,双氢睾酮,达那唑6.同化激素类:苯丙酸诺龙,癸酸诺龙,司坦唑醇,美雄酮,羟甲烯龙,氯司替勃,氧雄龙,诺乙雄龙,环戊丙羟勃龙,夫拉扎勃7.抗雄激素类:环丙孕酮,氟他胺,舍尼通,奥生多龙,泊泌松8.促性激素类:绒促性素(rHCG),尿促性素(rHMG),促卵泡激素(FSH)9.芳香酶抑制药:睾内酯,福美司坦10.5-α还原酶抑制药:非那雄胺,依立雄胺1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激动药:戈那瑞林(GnRH),布舍瑞林,戈舍瑞林,亮丙瑞林,那法瑞林12.避孕药(1)甾体避孕药①短效口服避孕药:复方炔诺酮片(口服避孕药片Ⅰ号),复方甲地孕酮片(口服避孕药片Ⅱ号),复方炔诺孕酮甲片②长效口服避孕药:复方炔诺孕酮乙片(长效避孕片),复方氯地孕酮片,复方次甲氯地孕酮片,复方甲孕环酯片③长效注射避孕药:复方己酸孕酮注射液(避孕针1号),复方甲地孕酮注射液④探亲避孕药:甲地孕酮片(探亲避孕1号片),炔诺酮片(探亲避孕片),双炔失碳酯片(53号避孕片)(2)男用避孕药:棉酚,孕激素-雄激素复合剂,GnRH类似物-雄激素合剂,环丙孕酮,庚酸睾酮(3)外用避孕药:孟苯醇醚,烷苯醇醚,壬苯醇醚(NP-9),辛苯醇醚,苯醇醚(4)抗早孕药:米非司酮,环氧司坦,卡前列素,吉美前列素(ONO-802),硫前列酮(五)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1.拟组胺药(1)H1受体激动药:2-甲基组胺,培他司汀(2)H2受体激动药:培他唑,英普咪定(3)H3受体激动药:(R)α-甲基组胺2.抗组胺药(1)H1受体阻断药①第一代<1>乙醇胺类:苯海拉明,茶苯海明,甲氧拉敏,多西拉敏,卡比沙明<2>吩噻嗪类:异丙嗪,阿利马嗪,丙酰马嗪,美喹他嗪<3>乙二胺类:曲吡那敏,美吡拉敏,氯吡拉敏,芬苯扎胺,美沙芬林,美沙吡林,西尼二胺,克立咪唑,安他唑啉,亚那利定<4>烷基胺类:氯苯那敏,溴苯那敏,二甲茚定,非尼拉敏<5>哌嗪类:布克力嗪,美可洛嗪,羟嗪,去氯羟嗪,赛克力嗪,氯环力嗪,奥沙米特(R35443)<6>哌啶类:阿司咪唑(R43512),赛庚啶,苯茚胺②第二代<1>烷基胺类:阿伐斯汀,氯马斯汀<2>哌嗪类:西替利嗪<3>哌啶类:左卡巴斯汀,咪唑斯汀,特非那定(60-STADA),氯雷他定,阿扎他定,倍他司汀,依巴斯汀<4>三环二苯卓类:氮卓斯汀<5>苯并咪唑类:依美斯汀③第三代:非索非那定,左旋西替利嗪,去甲阿司咪唑(2)H2受体阻断药:丁咪胺,甲硫咪胺,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罗沙替丁,乙溴替丁,咪芬替丁,佐兰替丁(3)H3受体阻断药:氨砜拉嗪,GT2277(4)组胺脱羧酶抑制药:曲托喹啉3.拟5-羟色胺药:麦角生物碱(麦角二乙胺、麦角胺、双氢麦角胺),舒马普坦,佐米曲普坦,西沙必利,伦扎必利,右芬氟拉明,乌拉地尔,丁螺环酮,吉哌隆,伊沙匹隆,氟西汀,西酞普兰,舍曲林,帕罗西汀,氟伏草胺,三唑酮4.抗5-羟色胺药:赛庚啶,苯噻啶,酮色林,昂丹司琼,格拉司琼,多拉司琼,麦角生物碱(美西麦角、麦角新碱、溴隐亭),酮色林,氯氮平,夫洛丙酮5.前列腺素药物(1)心血管药物:前列地尔(PGE1),依前列醇(PGI2),伊洛前列素(2)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米索前列醇,罗沙前列醇,恩前列素(3)生殖系统药物:地诺前列酮(PGE2),硫前列酮,卡前列素(15-Me-PGF2α),卡前列甲酯(4)降眼压药:拉坦前列素6.白三烯拮抗药(1)羟乙酰苯类:EPL-55712(2)LTD4结构类似物:扎鲁司特(CI-204219),孟鲁司特(3)LTB4受体阻断剂(4)白三烯合成抑制药:齐留通7.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药(1)天然PAF受体拮抗剂:银杏苦内酯(BN52021),海风藤酮(2)天然化合物衍生的PAF受体阻断剂:MK287(3)含季铵盐的PAF结构类似物:CV3988,CV6209,TCV309(4)含氮杂环化合物:WEB20868.抑制花生四烯酸释放药:糖皮质激素,米帕林,溴苯酰甲基9.环氧酶抑制剂10.选择性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哒唑苯氧,UK38485,OKY158111.白三烯合成酶抑制剂12.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13.激肽释放酶抑制剂:抑肽酶14.激肽受体阻断药:艾替班特,NPC1773115.内皮素抑制药(1)内皮素转化酶抑制剂(ECEI)(2)内皮素受体阻断剂①肽类:PD156252,TTA386,BE18257A,BQ162,TAKO44,BQ788,BQ928,FR139371②非肽类:PD156707,Ro470203,BMS182874,SB217242,CGS2783016.NO供体:NO-阿司匹林,NO-舒林酸,NO-吲哚美辛,NO-布洛芬17.生长抑素类:奥曲肽18.蛋白酶抑制剂:加贝酯(FOY)(六)作用于免疫系统的药物1.免疫抑制药(1)糖皮质激素类: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地塞米松(2)神经钙蛋白抑制剂:环孢素(CsA),他克莫司(FK506),西罗莫司,麦考酚吗乙酯(MMF、Rs-61443)(3)抗增殖与抗代谢类:硫唑嘌呤(Aza),环磷酰胺,巯嘌呤,甲氨蝶呤(4)抗体类: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莫罗单抗-CD3(OKT3),巴利昔单抗,达珠单抗,抗TNF-α单克隆抗体(5)抗生素类:拉帕霉素(Rapa)(6)植物有效成分:雷公藤总苷,青藤碱,草乌甲素,昆明山海棠(7)其它:青霉胺,来氟米特,金诺芬,硫代苹果酸金钠2.免疫增强药(1)微生物来源药物:卡介苗(BCG),短小棒状杆菌苗(CP),溶血性链球菌制剂(OK432),辅酶Q10,伤寒杆菌脂多糖,卡介菌多糖核酸,草分枝杆菌F.U.36,灵菌素(2)人或动物免疫系统产物:胸腺肽α1,转移因子(TF),免疫核糖核酸(IRNA),干扰素,α-干扰素2a,α-干扰素2b,α-干扰素n1,β-干扰素,γ-干扰素,白介素-2(IL-2),依他西脱(3)化学合成药物:左旋咪唑(LMS),异丙肌苷,羟壬嘌呤(NPT-15392),聚肌胞苷酸(poly I:C),聚肌尿苷酸(poly A:U),聚鸟胞苷酸(poly G:C),多抗甲素(PAA)(4)多糖类:香菇多糖,灵芝多糖,云芝多糖,牛膝多糖,猪苓多糖,银耳孢多糖(5)中药及其它:人参、黄芪、枸杞、白芍、淫羊藿、刺五加等中药有效成分,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A(ConA),胎盘脂多糖,马兜铃酸,抑氨肽酶B,腐植酸钠四、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一)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1.钠通道阻滞药:河豚毒素(TTX),蛤蚌毒素(STX),局部麻醉药,Ⅰ类抗心律失常药2.钠通道激活剂:树蛙毒素(BTX),木藜芦毒素(GTX)3.钾通道阻滞药(PCBs)(1)非选择性:四乙基铵(TEA),4-氨基吡啶(4-AP)(2)选择性:蜂毒明肽,北非蝎毒素,树眼镜蛇毒素(DTX),磺酰脲类降糖药,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4.钾通道开放药(PCOs)(1)苯并吡喃类:克罗卡林,吡马卡林(2)吡啶类:尼可地尔(3)嘧啶类:米诺地尔(4)氰胍类:吡那地尔(5)苯并噻二嗪类:二氮嗪(6)硫代甲酰胺类:RP25891(7)1,4-二氢吡啶类:尼古地平5.钙通道阻滞药(1)Ⅰ类——选择性作用于L型钙通道药物①Ⅰa类——二氢吡啶类(DHPs):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尼莫地平,尼索地平,尼鲁地平,非洛地平,扎西地平,拉西地平,伊拉地平,依福地平②Ⅰb类——苯并噻氮卓类(BTZs):地尔硫卓,克仑硫卓,二氯呋利③Ⅰc类——苯烷胺类(PAAs):维拉帕米,加洛帕米,噻帕米,阿尼帕米④Ⅰd类:粉防己碱(2)Ⅱ类——选择性作用于其它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药物①作用于T型钙通道:米贝地尔,苯妥英钠②作用于N型钙通道:芋螺毒素③作用于P型钙通道:某些蜘蛛毒素(3)Ⅲ类——非选择性钙通道调节药:普尼拉明,芬地林,哌克昔林,苄普地尔,卡罗维林,氟桂利嗪,利多氟嗪,桂利嗪(二)抗心律失常药1.Ⅰ类——钠通道阻滞药(1)Ⅰa类:奎尼丁,二氢奎尼丁,普鲁卡因胺,N-乙酰普鲁卡因胺,异丙吡胺,西苯唑啉,吡美诺,阿义马林(2)Ⅰb类:利多卡因,苯妥英,美西律,妥卡尼,阿普林定(3)Ⅰc类:普罗帕酮,氟卡尼,恩卡尼,氯卡尼,莫雷西嗪2.Ⅱ类——β受体拮抗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纳多洛尔,醋丁洛尔,噻吗洛尔,阿普洛尔,艾司洛尔3.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索他洛尔,多非利特,司美利特,托西溴苄铵,N-乙酰普鲁卡因胺4.Ⅳ类——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地尔硫卓5.其它:肌苷,门冬氨酸钾镁,三磷酸腺苷(ATP)(三)利尿药1.袢利尿药(高效利尿药):呋塞米,布美他尼,托拉塞米,依他尼酸,阿佐塞米,吡咯他尼,莫唑胺,汞撒利2.噻嗪类及非噻嗪类中效利尿药(1)短效类:氢氯噻嗪(DHCT)(2)中效类:苄噻嗪,氢氟噻嗪,环噻嗪,氯噻嗪,三氯噻嗪(3)长效类:苄氟噻嗪,甲氯噻嗪,环戊噻嗪,泊利噻嗪(4)非噻嗪类:吲哒帕胺,曲帕胺,氯噻酮,美托拉宗,喹乙宗,希帕胺,替尼酸,美夫西特3.保钾利尿药: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依托唑啉,坎利酸钾4.碳酸酐酶抑制药:乙酰唑胺,醋甲唑胺,依索唑胺,双氯苯二磺酰胺5.渗透性利尿药(脱水药):甘露醇,山梨醇,高渗葡萄糖,尿素,甘油(四)抗利尿药去氨加压素(DDAVP),鞣酸加压素,垂体后叶素,氢氯噻嗪,卡马西平,氯磺丙脲(五)治疗心力衰竭药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药(1)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抑制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赖诺普利,喹那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群多普利,西拉普利(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药:氯沙坦,缬沙坦,坎地沙坦,厄贝沙坦,依普沙坦,替米沙坦(3)醛固酮拮抗药:螺内酯,依普利酮2.利尿药:(1)中效:氢氯噻嗪,氯酞酮,吲哒帕胺,美拉托宗(2)高效:呋塞米,托拉塞米,吡咯他尼(3)低效:螺内酯,阿米洛利3.β受体阻断药(1)第一代:普萘洛尔(2)第二代:美托洛尔,比索洛尔(3)第三代:卡维地洛,布新洛尔,奈必洛尔4.强心苷类:地高辛,甲地高辛,洋地黄毒苷,毛花苷丙,毒毛花苷K,毒毛花苷G5.其它(1)血管扩张药: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硝普钠,肼屈嗪,哌唑嗪,奈西立肽,波生坦(2)非苷类正性肌力药①儿茶酚胺类:沙丁胺醇,普瑞特罗,吡布特罗,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异波帕明,多培沙明,多卡巴胺②磷酸二酯酶抑制药(PDEI):米力农,氨力农,维司力农,贝马力农,依诺昔酮③钙增敏药:匹莫苯,左西孟旦,噻唑嗪酮,硫马唑,伊索马唑(3)钙通道阻滞药: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六)抗心绞痛药1.硝酸酯类: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戊四硝酯,亚硝酸异戊酯,丁四硝酯2.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氧烯洛尔,吲哚洛尔,噻吗洛尔,阿普洛尔,阿替洛尔,索他洛尔,美托洛尔,醋丁洛尔3.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硝苯地平,地尔硫卓,氨氯地平,尼卡地平,尼索地平,尼群地平,普尼拉明,苄普地尔,哌克昔林4.其它:卡维地洛,双嘧达莫,尼可地尔,吗多明,卡波罗孟,双吡甲胺,奥昔非君,曲美他嗪,地拉卓,卡托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丹参酮Ⅱ-A(七)抗动脉粥样硬化药1.调血脂药(1)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药物①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美伐他汀②胆汁酸结合树脂:考来烯胺,考来替泊,降胆葡胺DEAE③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抑制药:甲亚油酰胺(2)降低甘油三酯(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药物①苯氧酸类(贝特类):氯贝丁酯,氯贝酸铝,吉非罗齐,苯扎贝特,非诺贝特,环丙贝特,利贝特,双贝特,苄氯贝特,普拉贝脲,益多酯②烟酸类:烟酸,5-氟烟酸,烟醇,阿西莫司,烟酸肌醇酯,戊四烟酯,烟酰胺,丙丁酚(3)降低脂蛋白(a)的药物:烟酸,烟酸戊四醇酯,烟酸生育酚酯,阿西莫司,新霉素,多沙唑嗪(4)其它:弹性酶,泛硫乙胺,β-谷固醇,核黄素四丁酸酯,绞股蓝2.抗氧化药:普罗布考,维生素E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多烯脂肪酸)(1)ω-6型:亚油酸(LA),γ-亚麻油酸(γ-LNA),月见草油(2)ω-3型:α-亚麻油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4.动脉内皮保护药:低分子量肝素,硫酸乙酰肝素,硫酸皮肤素,硫酸软骨素(CSA),硫酸葡聚糖,冠心舒,藻酸双酯钠(八)抗高血压药1.利尿药:氢氯噻嗪,氯噻酮,吲哒帕胺,呋塞米,依他尼酸,螺内酯,氨苯蝶啶2.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拉西地平,氨氯地平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1)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ACEI)①含巯基(-SH):卡托普利,阿拉普利②含羧基(-COOH):依那普利,赖诺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喹那普利,地拉普利,西拉。
药理学

第2篇外周神经系统药理一、单项选择题1.与毒蕈碱相结合的胆碱受体是:A、α受体B、N受体C、M受体D、β受体E、DA受体2.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是:A、碘解磷定B、毒扁豆碱C、有机磷酸酯类D、琥珀胆碱E、卡巴胆碱3.毛果芸香碱对眼的作用是:A、瞳孔缩小、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B、瞳孔缩小、降低眼内压和调节麻痹C、瞳孔缩小、升高眼内压和调节麻痹D、瞳孔散大、降低眼内压和调节麻痹E、瞳孔散大、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4.毛果芸香碱滴眼后,对视力的影响是:A、视近物清楚,视远物模糊B、视近物模糊,视远物清楚C、视近物、远物均清楚D、视近物、远物均模糊E、没什么影响5.毛果芸香碱的主要应用是治疗:A、重症肌无力B、青光眼C、胃肠痉挛D、阵发性心动过速E、尿潴留6.毛果芸香碱用于虹膜炎的目的是:A、消除炎症B、防止虹膜与晶体的粘连C、防止穿孔D、促进虹膜损伤的愈合E、抗微生物感染7.新斯的明对下列效应器兴奋作用最强的是:A、心血管B、腺体C、支气管平滑肌D、骨骼肌E、眼8.治疗重症肌无力,应首选:A、毒扁豆碱B、阿托品C、新斯的明D、碘解磷定E、琥珀胆碱9.手术后腹气胀、尿潴留宜选:A、毒扁豆碱B、新斯的明C、毛果芸香碱D、酚妥拉明E、酚苄明10.新斯的明的禁忌症是:A、青光眼B、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C、重症肌无力D、机械性肠阻塞E、尿潴留11.有机磷中毒的机理是:A、直接兴奋M受体B、直接兴奋N受体C、持久地抑制磷脂二酯酶D、持久地抑制胆碱酯酶E、持久地抑制单胺氧化酶12.阿托品不具备的治疗用途是:A、抗感染性休克B、治疗青光眼C、解除内脏平滑肌痉挛D、治疗窦性心动过缓E、治疗虹膜捷状体炎13.阿托品用于全身麻醉前给药的目的是:A、增强麻醉药的作用B、镇静C、预防心动过缓D、减少呼吸道腺体分泌E、辅助骨骼肌松弛14.阿托品引起的便秘是因其以下哪一作用所致:A、抑制胃肠道腺体分泌B、使括约肌兴奋C、抑制排便反射D、松弛肠道平滑肌E、促进肠道水的吸收15.阿托品对眼的作用是:A、瞳孔缩小、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B、瞳孔缩小、降低眼内压和调节麻痹C、瞳孔散大、升高眼内压和调节麻痹D、瞳孔缩小、升高眼内压和调节麻痹E、瞳孔散大,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16.某患者由于大量服用了某药品出现精神兴奋、语言不清、烦躁不安,被送至急诊室。
药理答案

(5)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作用:刺激骨髓造血功能,RBC、Hb、Pt和中性枢兴奋作用:失眠、诱发精神失常和癫痫等。
(7)允许作用:对某些组织细胞虽无直接作用,但可给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如糖皮质激素可增增强儿茶酚胺的收缩血管作用和高血糖素的升高血糖作用等。
5、哌替啶、阿司匹林、阿托品各用于什么性质的疼痛?各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什么?
答:(1)哌替啶中枢镇痛作用强大,用于各种急性锐痛与癌性疼痛,主要不良反应为依赖性及呼吸抑制。(2)阿司匹林具外周性镇痛作用,作用较弱,主要用于慢性钝痛,如感冒头痛、关节痛、肌肉痛、月经痛等,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等。(3)阿托品是M受体阻滞药,对痉挛性平滑肌有解痉作用,主要用于胃肠绞痛,对胆、肾绞痛等剧烈疼痛,须与哌替啶合用,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视力模糊、心悸、皮肤潮红等。6、试述阿斯匹林的不良反应。
3. 试述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答:(1)长期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①类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柯兴氏综合征):如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皮肤变薄、浮肿、高血压、低血钾、糖尿病、痤疮、多毛等。②诱发或加重溃疡:便胃酸分泌增加、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粘液分泌减少。③诱发或加重感染:降低机体防御功能,又无抗菌作用,诱发新的感染或使感染灶恶化扩散。④生长发育迟缓、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难愈。⑤心血管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2)停药反应:①医源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表现为乏力、低血压、情绪消沉等如遇应激情况可产生肾上腺皮质机能危象:如低血糖、昏迷、休克等。②反跳现象及停药症状:使原疾病复发或恶化,或是出现一些原疾病没有的症状。
第22章 抗高血压药四、问答题
1. 抗高血压药按其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几类?请各举一代表药。
药理学第二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理总结

【临床应用】
1.支气管哮喘,用于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 作,舌下或气雾给药。
2.房室传导阻滞, 舌下或静脉滴注给药。 3.心脏骤停,比AD作用强,心室内注射。 4.感染性休克,应补足血容量。
【不良反应】
1.心悸。 2.心律失常,严重时心动过速,甚至心室 颤动。 3.禁用于心肌炎
克仑特罗(clenbuterol)
三、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递质:当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从末梢释放的
一种化学传递物称为递质,递质传递神经的冲 动和信号,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
递质在神经末梢膨体内合成、贮存,前膜释放, 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被酶所灭活。
去甲肾上腺素(NA) 传出神经系统递质
乙酰胆碱(Ach)
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递质的消除
N2受体兴奋效应
N2受体兴奋时,骨骼肌收缩
2 肾上腺素受体( 、 )
(1) 受体
1受体:皮肤、粘膜血管,内脏血管
2受体: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20%)
(2) 受体
1受体:心脏 2受体: 支气管平滑肌、冠状血管、骨骼肌血管、
骨骼肌
受体兴奋效应
1受体:血管收缩,冠状血管收缩。
胃肠平滑肌松弛
2受体:突触前膜受体——负反馈抑制NA的释放。
(1) 摄取(uptake)
NA的消除
摄取-1:约75~90%被神经末梢摄取。 摄取-2 :心肌、血管、肠道平滑肌摄取。
(2)灭活
摄取-1的NA——MAO 摄取-2的NA——COMT和MAO
Ach的消除
Ach被突触间隙内的 乙酰胆碱酯酶(AchE)水 解。每一分子的AchE 1min内可水解105分子 Ach。
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周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 系统(efferent nervous system)则包括自主神经系统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和运动神经系统 (somatic motor nervous system)。因此外周神经系 统药物包括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和作用于传入 神经的局麻药。前者影响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受体、 神经,而后者能可逆地阻断感觉神经冲动的发生与传 导。
突触(synapse),递质(transmitter)
神经元与神经元或效应器之间的信号传 导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神经细胞膜构成 突触前膜;效应器或次一级神经元邻近 部分的细胞膜构成突触后膜;突触前后 膜之间有一间隙,称为突触间隙。在近 突触前膜的神经纤维内,有一些亚细胞 结构负责合成、贮存一些用于信号传导 的特殊化学物质-递质。
一、传出神经按递质的分类
根据释放递质的不同,传出神经被分为 两大类: 胆碱能神经(cholinergic nerve):神经 兴奋时,末梢释放Ach。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noradrenergic nerve)肾上腺素能神经(adrenergic nerve)
(一)胆碱能神经包括
1.全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2.全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3.运动神经; 4.极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 的分泌神经和骨骼肌的血管舒张神经。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与受体
神经冲动→突触→突触前膜兴奋→释放 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后膜兴奋 →完成信号传导。传导的核心是神经递 质(neuro-transmitter)。 传出神经系统的主要递质是:乙酰胆碱 (acetylcholine,Ach)和去甲肾上腺 素(noradrenaline,NA)。 其它:多巴胺(dopamine,DA),三 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二、递质的合成、释放和消除
(一)去甲肾上腺素 合成部位:主要在神经末梢 N末梢:酪氨酸→多巴→多巴胺→NA 1.酪氨酸羟化酶2.多巴脱羧酶3.多巴胺β 羟化酶 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中:NA →Adr 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
NA的贮存与释放
NA贮存于囊泡中,大囊泡合成小囊泡 贮存,生理状态下,NA的释放似以小 囊泡为主,而应急状态时以大囊泡为主。 胞裂外排(exocytosis):N冲动→N末 梢→膜去极化→Ca 2+内流→胞质内Ca 2+浓度升高→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NA (或Ach)、ATP、肽类等外排→突触 后膜受体→发挥生理作用。
(二)肾上腺素受体
肾上腺素受体可分为:α1、α2和β三种受体。 α1(α1A,Α1b,α1C):受体激动引起血管收缩、胃 肠道平滑肌松弛、唾液分泌及肝糖原分解等。
(二)乙酰胆碱
部位:胆碱能神经末梢 胆碱+乙酰辅酶A(acetyl coenzymeA)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 胆碱乙酰化酶(choline acetylase) Ach生成后即转运至囊泡,以高浓度贮存 于囊泡内 Ach(胆碱酯酶) →胆碱+乙酸
三、传出神系统的受体
以自主神经有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之分 。
运动神经系统支配骨骼肌,运动神经自中枢发出后, 中途不换N元,直接到达骨骼肌。运动神经无节前和节
后纤维之分。
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
由肠壁内大量密集的神经元组成,它与 自主神经系统的节后纤维联系,并接受 肠感觉神经传入。主要支配肠肌,维持 肠肌收缩舒张等生理功能。该系统常被 看成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支配,此神经也属 胆碱能神经,兴奋时末梢释放Ach,促使 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和少量NA。
(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几乎全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都属此类。
(三)其它传出神经
多巴胺能神经(dopaminergic nerve)支配肾 血管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神经末梢释放多巴 胺(Dopamine),使肾血管扩张。 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nonadrenergic noncholinergic neurons):属肠神经系统,末 梢释放肽类和嘌呤类。这些递质又称共递质 (cotransmitters)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通过拟似或拮抗 传出神经的功能,从而改变内脏器官或 骨骼肌的功能。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又称植物神经系统)又分为交感神经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和副交感神经 (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两类。主要支配 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等效应器(effector)以及影响能 量代谢。它们从中枢发出后,都要经过神经节 (ganglion),更换神经元,然后才到达效应器。所
(一)胆碱受体(cholinoceptor):MR,5种亚型; M1R:分布于交感神经节后神经,胃壁细胞,CNS。 效应:N兴奋,胃酸分泌。 M2R: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器官,CNS。 效应:心脏收缩力↓和心率↓。 M3R:分布于腺体和血管平滑肌,CNS。 效应 :平滑肌松弛和腺体分泌。 NR:N1R(神经节细胞),N2R(骨骼肌细胞)
NA的消除
摄取1(uptake1):突触前膜将NA重摄取进入神经末 梢内,终止NA的作用。摄取1是一种称为胺泵(amine pump)的主动转运机制,能逆浓度梯度而摄取递质。 其摄取量为释放量的75%~95%,摄取入的NA还可以 被摄取入囊泡,贮存起来以供下次释放。 未进入囊泡的NA可被胞质中线粒体膜上的MAO (monoamine oxidase)破坏。 摄取2(uptake2):非神经组织如心肌、平滑肌等摄 取NA。被细胞内的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和MAO所破坏。 尚有小部分NA释放后从突触间隙扩散到血液中,而被 肝、肾等处的COMT和MAO所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