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全套课时跟踪训练习题1-3-1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1含答案

课时作业1走进地理学——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一、选择题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化技术,不仅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国家防灾减灾部门,而且越来越深刻地影响普通人的生活。
据此完成1~2题。
1.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次,说明遥感技术()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B.测量范围小且不精确C.手段多,获得信息少D.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2.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监测内容包括()①旱情②水灾③森林火灾④山体滑坡移动速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江汉关的塔钟由美国赛斯·托马斯钟表公司制造于1923年,该塔钟每日按时敲钟,按刻奏乐。
江汉关钟声是武汉人记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很多游客来武汉打卡的地标。
但由于故障,维修后的江汉关塔钟每天误差最大时达15分钟,经常引起市民和游客的投诉。
2000年,江汉关塔钟由传统的机械钟变成了GPS电子钟。
2022年10月,使用了22年的GPS电子钟换上了“中国芯”北斗授时系统(如下图),30亿年误差不到一秒。
据此完成3~5题。
3.换上“中国芯”的江汉关塔钟属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的()A.卫星星座B.传感器C.地面监控系统D.信号接收系统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能够提供精确的授时服务,还能应用于()①电力调度②短报文通信③农作物长势监测④气温异常监测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某游客使用打车软件,能为他调度最近车辆的技术是()A.遥感技术B.数字地球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地理信息系统在2020年上海进口博览会上,“智慧公卫城市”创新方案首次公开亮相。
该方案提出对中国未来城市智慧公共卫生体系的整体构想,从监测、预警、响应和防控的维度设计、开发出三大创新解决方案,全方位构建智慧公卫城市,助力应对新发传染病的挑战。
据此完成6~7题。
6.“智慧公卫城市”中对于停车位资源的更新、查询和预定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遥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7.通过“智慧公卫城市”管理平台,可以()①预测传染病蔓延范围②合理调配医疗资源③探知传染病发生原因④规划急救交通路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地理科学广泛运用了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都有了重大变化。
新教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1-3-1(含答案解析)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2019.4课堂互动与探究抓要点知识详解知识点一地球自转运动的基本特征1.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自转轴:地球的自转是一种绕轴的旋转运动,地球的自转轴称为地轴。
地轴的空间方向基本稳定,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4.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为1日。
但因选定的参照物不同,1日的时间长度和名称略有差别。
5.自转的速度线的长度是赤道的一半。
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纬线弧长约等于111千米,那么在60°纬线上的经度相差1°的纬线弧长则是55.5千米。
(2)经线圈与赤道大约等长,则经线上纬度相隔1°的实际长度也约为111千米。
(3)同一纬线上各点线速度、角速度都相等。
(4)同一纬线上海拔越高的地点,线速度越大。
点拨:如何判断地球自转方向?(1)虽然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对稳定,即为自西向东运动的,但是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在视觉层面上,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不一样的(如下图):(2)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递增、西经度递减(如下图):【例1】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洲的长城考察站、开普敦、北京三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B.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依次减小C.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D.南北极,角速度为15°/小时[解析]南北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选项D是错误的;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为15°/小时;南北纬6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
[答案] A知识点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1.昼(夜)半球、昼(夜)弧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三 地

课时跟踪检测(三)地球的自转1.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赤道上的某一点相比()A.角速度大于赤道上的点B.线速度小于赤道上的点C.角速度小于赤道上的点D.线速度大于赤道上的点解析:选D根据地球同步卫星运动的基本规律,与地球的自转同步,故自转角速度相同,但由于地球同步卫星运行的半径较地面上对应的点长,故自转线速度较地面上对应的点快。
2.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旋转轴为地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B.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东向西自转C.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叫做1个太阳日D.除极点外的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同,自转线速度不相同解析:选A地球自转的旋转轴为地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A正确;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B错;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叫做1个恒星日,C错;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同纬度自转线速度相同,两极点无速度,D错。
读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3~4题。
3.此时北京时间为()A.3月21日15时20分B.9月23日8时C.9月23日3时20分D.6月22日7时4.此时全球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箭头表示向东)是()A.20°W→160°E B.0°→180°C.70°E→180°D.110°W→180°解析:3.C 4.C第3题,东半球经度范围为20°W~0°~160°E,故图中靠近180°经线一侧的晨昏线为160°E;顺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是增大的,故图示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图中晨昏线左为晨线,右为昏线。
由160°E为6时,可推知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3时20分。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全套课时跟踪训练习题第一章

星,B是________星,C是________星。
按照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位置特征,A属于________行星,B属于三颗行星相比较,体积和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_,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在图中沿扁长轨道运行的彗星(即序号“1”处),其公转周期为76年,名称是在图中绘出八颗行星的公转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结构图及其成员的主要特征。
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①依据八大行星的位置排序确定为木星。
本图共包括太阳系、地月系彗星靠近太阳时彗尾变长,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中,彗星撞击某行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木星、金星的天体,叙述正确的是().金星、木星是太阳的卫星.金星、木星体积比月球小.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组成“笑脸”天体的是()C.银河系D.河外星系解析:金星、木星是行星;体积比月球大。
“笑脸”天体均在太阳系中,不属于河外星系。
日晚,来自不同国家的2500名参加世界天文学大会的代表,对四个关于确定太阳系行星身份的草案进行投票表决并根据“有足够大的质量,重力作用,通过流体静力学平衡,使自身形状达到近似球形年发现的天体——齐娜也未能列入太阳系的.齐娜之所以未能成为太阳系的行星,是因为齐娜().发现太晚,体积比月球还小.直径与质量太小,受轨道上相邻天体的干扰.体积与密度同小行星相似.公转轨道离太阳太远,表面温度太低解析:齐娜之所以未能成为太阳系行星,是因为齐娜的直径和质量太小,且受轨道上相邻天.根据图示信息,齐娜属于太阳系天体中的()从位置来看,水星上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什么?从位置来看,天王星上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什么?从自身质量和体积来看,月球上和木星上不存在生命的原因是什么?从生命孕育的最初环境来看,太阳系其他行星没有生命的原因是什么?将下列事物的代号,根据其内在因果关系,填入下图中。
.地球处在比较稳定的宇宙环境之中.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太大解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既有自身条件又有外部条件。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全套跟踪训练习题00001

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1.自然资源在数量上的有限性,是下面哪些原因造成的()A.受时间和资源地带性分布规律限制B.受技术水平限制C.受资源地带性分布规律限制D.受资源之间相互制约性限制解读:所谓有限性指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同时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人们利用资源的能力、范围和种类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答案:B2.下列自然资源中,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A.地下热水B.铁矿资源C.煤炭资源D.气候资源解读:陆地上受水热分布影响形成的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都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
答案:D3.下列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森林资源B.土地资源C.气候资源D.矿产资源解读:自然资源根据其自然属性可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其中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答案:D4.下列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煤、天然气B.森林、草原C.棉花、粮食D.阳光、温泉解读:煤、天然气、森林、草原、阳光和温泉均为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故属于自然资源。
棉花、粮食是人类农业生产的产物,故它们不属于自然资源。
答案:C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据此回答5~7题。
5.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粮食B.钢铁C.龙卷风D.铜矿解读:自然资源必须具有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答案:D6.下列物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优质铁矿石B.含硫低的煤炭C.保护较好的土地资源D.烧制石灰的石灰岩解读:煤、铁等矿产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
1 / 4C答案:) .我国北方多煤,南方多有色金属,体现了自然资源的(7 .地域性C.社会性DA.整体性B.多用性自然资源分布具有地域差异性。
解读:D答案:.在下表中填入相应的代号。
8 .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B自然资源性质:A. .海洋资源.水资源e.生物资源c.矿产资源d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种类:a.b解读:先找表中所列资源的种类,后看自然资源的性质。
湘教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第3章 第3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含解析

第三章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时跟踪检测[必刷基础题]1.(2018·宁夏育才中学期末)引起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由东向西海拔增加B.由东向西降水减少C.由东向西气温升高D.由东向西降水增多解析:引起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东向西降水减少,反映了陆地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项正确,D项错误;图示不能体现由东向西海拔增加,A项错误;由东向西纬度相同,理论上气温相同,C项错误。
答案:B下图是某山地植被分布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2题。
2.该山地位于()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C.南半球低纬度地区D.南半球中纬度地区解析:读图可知,该山地针阔混交林带、甲自然带的上限海拔南坡高于北坡,故该山地位于北半球;由山地基带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可知,该山地应位于中纬度地区,B项正确。
答案:B(2019·广东江门二中月考)如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 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据此回答3~4题。
3.若图中的虚线表示积雪冰川,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B.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C.N坡是向阳坡,S是迎风坡D.S坡是向阳坡,N是迎风坡解析:雪线分布一般遵循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的原则。
所以图中N坡是向阳坡,S是迎风坡,C项正确。
答案:C4.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且该山体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则山脚的气温T(T冬表示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A.T冬<18 ℃B.T夏<18 ℃C.T冬<10 ℃D.T夏<20 ℃解析:山顶有永久性冰川说明夏季山顶温度也小于0 ℃,根据该山体海拔3 000米且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推断出T夏<18 ℃,B项正确。
答案:B(2018·四川遂宁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山地可能位于我国()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高原解析:读图可知,该山脉基带为荒漠带,且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只在北坡分布有山地针叶林带,该山地最可能为天山,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地区,C项正确;北方地区山地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南方山地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A、B项错误;青藏高原山地北坡降水少,不会出现森林带,D项错误。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第1章 第3节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课时跟踪检测[必刷基础题]1.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心的运动B.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地轴C.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D.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解析: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答案:A2.发射地球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有关。
下列地区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A.拜克努尔(46°N)B.肯尼迪(28°N)C.甘肃酒泉(40°N)D.库鲁(5°N)解析: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快,顺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越有利,可以节省发射所需燃料。
故D项正确。
答案:D(2018·云南腾冲八中期末)下列四幅光照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3~4题。
3.四幅光照图中,日期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四幅光照图中,图甲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是夏至日;图乙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是冬至日;图丙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是冬至日;图丁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是冬至日.日期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甲,A项正确.答案:A4.图中代表昏线的是()A.①③⑥ B.①③⑤C.②④⑤ D.②④⑥解析: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进入夜的分界线是昏线。
图中代表昏线的是②④⑥,①③⑤代表晨线,D 项正确.答案:D(2018·云南腾冲八中期末)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河段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沿EF断面的是( )解析:读图可知,E、F位于河流曲流处,河水受惯性影响,对E 处冲刷,F处淤积,E处河岸较陡,F处较缓,故D项正确。
6.该河段的主航道位于( )A.①—F—③ B.②—E—④C.②—E—③ D.①-F-④解析:该河段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①处容易淤积,②处适合航行;受惯性的影响,③处受到冲刷,④处淤积,E处冲刷,F处淤积,所以该河段的主航道位于②-E-③,故C项正确.答案:C(2018·重庆巴蜀中学期末)2018年1月,重庆某大学邀请英国牛津大学格雷斯教授来渝讲学。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第3章 第1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Word版

姓名,年级:时间: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时跟踪检测[必刷基础题]1.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生物是()A.原核细胞生物B.爬行动物C.真核细胞生物D.无脊椎动物解析:无脊椎动物是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生物.答案:D地球有着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动植物。
据此回答2~3题.2.原始鱼类出现在()A.元古代B.古生代中期C.古生代后期D.中生代中期解析: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古生代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到了古生代后期,鱼类逐渐演化为两栖类.答案:B3.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A.古生代地层B.元古代地层C.中生代地层D.新生代地层解析: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末期灭绝,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
答案:A4.(2018·浙江宁波适应性测试)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③末期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灭绝B.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C.⑤末期恐龙灭绝D.⑥时期哺乳动物大量繁殖解析:③末期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阶段,没有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A项错误,符合题意;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B项正确;⑤末期恐龙灭绝,C项正确;⑥时期哺乳动物大量繁殖,D项正确.答案:A中国古生物学者与考古学家宣称,他们在陕西省商洛市发现了两个巨大的肉食恐龙足迹,该化石标本长达57.5 cm,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大肉食恐龙足迹之一。
据推断,在距今1亿年前,陕西中南部存在过大型的兽脚类恐龙。
据此回答5~6题。
5.恐龙繁盛的时代是( )A.太古代B.元古代C.古生代D.中生代解析: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恐龙繁盛,D项正确。
答案:D6.根据恐龙脚印推知当时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A.干旱环境B.地势低洼的河湖岸边C.热带海域D.森林密布解析:恐龙脚印化石形成,首先需要潮湿的环境,其次,化石只能在沉积岩中形成,要发生沉积,地势要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是指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②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周期是24小时③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周期小于24小时④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周期大于24小时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D.②③
解析: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以太阳为参照物,周期为24小时。
答案:A
2.关于地球自转的速度,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各地角速度都一样
B.纬度愈高,线速度愈快
C.60°N的线速度相当于赤道的1/4
D.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解析:除南北极点外,全球各地角速度都一样,约为15°/h,线速度则由赤道低纬度地区向两极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南北纬60°地区的线速度相当于赤道的1/2。
答案:D
3.关于地球上水平运动偏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转偏向力始终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
B.地转偏向力随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大
C.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D.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
解析: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
答案:D
4.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的周期分别是()
A.23时56分和24小时
B.23时56分和12小时
C.24小时和23时56分
D.12小时和24小时
解析:地球自转周期是23时56分4秒,昼夜交替周期是24小时(一个太阳日)。
答案:A
5.关于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产生昼夜
B.晨昏线是昼夜半球分界线
C.晨线的西边是昼半球,东边是夜半球
D.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公转共同产生的
解析: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从而产生昼半球和夜半球。
即使没有地球自转,昼夜现象照常存在。
晨昏线又划分为晨线和昏线两段,晨线的东边是昼半球,西边是夜半球;昏线的东边是夜半球,西边是昼半球。
答案:B
6.下列河岸(①②③④代表河岸的位置)中,冲刷严重的是(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北半球河流对右岸冲刷较严重,南半球河流对左岸冲刷较严重。
答案:C
7.下图中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方向错误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将沿运动方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则不偏转。
图中③物体沿赤道运动,不应发生偏转。
答案:C
8.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地方时差③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④使地球被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⑤产生了昼夜现象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
C.③④⑤D.②③
解析:①现象是地球公转产生的,④⑤现象是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产生的。
答案:D
9.下图为“恒星日与太阳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线段中:______________表示恒星日,______________表示太阳日。
(2)恒星日比太阳日______________(长或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______________,时间为______________。
解析:①恒星日:真正周期,自转360°,所需时间23时56分4秒,科学研究用。
②太阳日:自转360°59′,所需时间24小时,生活中应用。
③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a.当自转与公转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
b.当自转与公转不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
c.恒星日大小不变。
答案:(1)B A(2)短恒星日比太阳日少转59′(3)恒星日23时56分4秒
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90°W,89°S B.80°E,40°N
C.10°E,1°S D.180°W,71°N
解析:本题是典型的通过文学诗句考查地理现象的一类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及地球上纬线圈长度的空间变化。
赤道的周长约为4万千米,该纬线上的任何一点随着地球的自转,相对空间而言所走路程是4万千米,以此为基础,向南北方向递减。
解答本题首先应理解诗句,明确其内在含义,只要找出与赤道最近的纬线就可以了。
答案:C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密切相关。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2~3题。
2.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A.拜科努尔(46°N) B.肯尼迪(28°N)
C.酒泉(40°N) D.库鲁(5°N)
3.地球同步卫星的绕地公转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自转速度比较,它们的()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解析:同步卫星为借助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一般向东发射,发射点自转线速度越大的地方越有利于同步卫星的发射;地球同步卫星在地球赤道上空飞行,在飞行过程中相对于地球表面某点静止,角速度相同;物体运动线速度的大小与转动半径成正比,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半径大于地球半径,线速度较地面对应点要大。
答案:2.D 3.C
一架飞机从南半球26°E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837千米/时的速度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始终在正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670千米/小时)。
据此回答4~5题。
4.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D.自南向北
解析:飞机与太阳保持静止的条件是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方向相反,即以15°/小时的速度向西飞行。
答案:B
5.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理纬度约为()
A.极点B.南纬35°
C.南纬60°D.赤道
解析:飞机以837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相当于该纬度的线速度为837千米/小时,约为赤道处线速度的一半,即应为南纬60°。
答案:C
6.行驶的帆船,线速度最大的地方是()
A.船的最前端B.船的最末端
C.船的底部D.桅杆的顶端
解析:帆船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围绕地轴作的圆周运动,线速度最大的位置应是离水平面最高的点,即桅杆的顶端。
答案:D
7.下列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A.尼罗河的西岸比东岸受流水侵蚀更为强烈
B.恒星日的时间比太阳日的时间少3分56秒
C.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不同而有差异,最大纬线圈线速度为每小时1670千米D.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选项A的叙述是错误的,尼罗河是北半球向北流的河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的东岸受流水的侵蚀更为强烈。
选项B所叙述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的同时绕日公转。
选项D中的昼夜更替现象是自转的结果,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公转的结果。
答案:C
8.地球上南北半球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河流两岸中受侵蚀较大的是()
A.都在北岸
B.都在南岸
C.靠近低纬的河岸
D.靠近高纬的河岸
解析:可先画一幅地球侧视图,在南北半球绘出自西向东流的河流。
河水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发生偏向,北半球南岸侵蚀较大,南半球北岸侵蚀较大。
需注意,左右岸的判定应顺着河流流向进行判断。
答案:C
9.我国某学校地理研究小组进行一项地理实验。
该小组从足
够高的地方竖直地面落下一个铅球,如右图所示。
根据地理知识和
原理,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这颗铅球的落点说法正确的是()
A.A点B.B点
C.O点D.无法判断
(2)与这项实验相同原理的是()
A.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
B.南非自西向东的河流南岸冲刷严重
C.同步卫星较地面上对应的地点自转线速度快
D.影响我国的台风逆时针方向旋转
(3)根据(1)和(2)的结论,你发现物体竖直运动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的方向是平行地面指向正东,铅球在下落过程中垂直速度在逐渐增加,而这个水平速度不变,故下落到地面会偏向东方。
答案:(1)B(2)C(3)在地球上,竖直下落的物体发生东偏;从赤道向两极偏移距离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