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英国工业垄断地位的确立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一、资本主义列强积极进行扩张1、背景:①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产阶级需要在世界范围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各国都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政策(必要性、根本原因)。
②工业革命增强了列强的经济、军事实力,它们凭借廉价商品和刀枪火炮征服世界,这是它们征服世界的物质条件(可能性)。
2、方式与手段:用刀枪火炮(武力)和廉价商品(商品输出)把全球囊括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3、概况: ①英国——a.目的:为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抢夺原料产地,拓展商品市场。
b.方式: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势力进行经济扩张。
c.在亚洲:到19世纪中期,完全占有印度;占领新加坡等地;侵略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国。
d.发动两次鸦片战争。
割占香港。
e.在大洋洲:据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f.在非洲:势力侵入埃及。
g.在拉了美洲:加紧对新生的拉美国家进行经济侵略。
②法国:a.侵占阿尔及利亚;向埃及、突尼斯等地渗透。
b.伙同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着手对印度支那进行侵略。
③美国:羽翼未丰,也参加了对中国、日本等国的侵略活动。
④俄国侵略欲望强烈(19世纪以后,同英法进行了激烈争夺)——a.目的:扩大领土。
b.方式:凭借军事力量,对周围蚕食鲸吞。
C.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落后。
4、影响:A.为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丰富的廉价原料,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造成亚非拉广大地区的贫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灾难;C.客观上也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D.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含义:一是大批资本主义国家的出现,一是世界上大批国家和地区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征服,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2、形成标志:19世纪中后期,在资本主义侵略下,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经济全球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2008高考热点专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通过新航路,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第二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列强纷纷加人殖民扩张行列,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第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进行全球性的扩张,从而把全世界落后的自然经济地区纳人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四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在世界范围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建立起来。
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1、原因:(1)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2)社会根源—欧洲掀起了寻金热(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4)精神动力—思想根源和宗教根源2、条件:一是物质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提供了航海需要的资金和装备。
二是技术条件——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的应用是最突出的表现。
三是知识条件——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3、影响:(1)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商业革命使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资本主义的活动舞台从欧洲开始扩展到世界各地,从而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价格革命也起到了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作用。
(2)拓宽了人类的视域。
尽管它有欧洲中心的局限,但不可否认,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使人类对自己生活的星球有了新的认识。
2019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1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新航路开辟(15~16世纪)(一)背景1.原因①经济根源:15世纪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后,人们渴望到东方“寻金”。
③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引起商业危机。
④思想因素: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
2.条件①主观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②客观条件: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
(三)影响1.对欧洲:出现重大社会变革。
①导致“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导致“价格革命”:金银价格下降,削弱封建主势力。
③“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
2.对世界:整体世界开始形成。
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交流会合,日益连成一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对其他地区:增加了其他地区的贸易机会。
(中、印)二、殖民扩张(17~18世纪)(一)早期殖民扩张-葡:①占据点②控制商路-西:①掠夺金银②种族灭绝③贩卖黑奴(二)荷兰的殖民扩张1.条件①地理:濒临大西洋,是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所在地。
②政治:1581年,荷兰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
③经济:手工业发达,商船众多,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2.表现①成立殖民机构: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②参与殖民争夺:在非洲、亚洲、美洲夺取大量的殖民地。
3.结果:17世纪的荷兰成为世界商业殖民帝国。
(三)英国的殖民扩张1.条件①地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航运日趋繁忙。
②政治:爆发革命,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③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④军事: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
2.殖民战争①英西战争:1588年,英国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专题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专题九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考纲要求
(1)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2)两次工业革命
网络构建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课程
考点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课标: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 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 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 径。
①主要目的是开拓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抢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
②主要方式是利用刀枪火炮和廉价商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以廉价商品的 “重炮”开辟广阔的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以炮舰政策扩大侵略。
③侵略和争夺的重点地区在亚洲。
演练
(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 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 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A
【考点】意大利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佛罗伦萨市政府扩建“小而简陋”的教堂,且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 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突出了市民的要求,说明随着城市经济 的发展,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地位更加重要,故A项正确;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开始于文艺复兴之后,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市政府 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且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 贵的心灵相一致”,说明教会权威在下降,故C项错误;新教产生于16世纪欧洲 宗教改革运动,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八—十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农业革命近代农业革命最重要的表现是农业体制改革,是工业革命另一个重要的前提。
近代农业革命在荷兰发生后,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农业技术和农业制度的创新,并且人口在18世纪末期迅速增加,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增加需求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候,生活水平下降,就会通过某种暴力方式(战争、疾病、抢劫、饥荒和瘟疫)促使人口下降到与生存资料生产水平相适应的道路。
之后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的人口增加和减少的循环人口革命18 世纪下,随着欧洲各国近代农业革命的发生,欧洲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凸显了突破人口周期变化曲线的特征。
并且以【死亡率持续显著地下降和生育率缓慢地上升】为特征的人口变革的突破期大租佃制租入土地、雇工经营农业的经营方式。
是英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
16世纪末,英国出现了富有的租佃农场主阶级,土地所有者自己经营土地或者出租给租地农场主。
到18世界下半期英国农村中土地所有者很少自己经营,个体农民也在减少,大片土地被长期租给大农场主经营,大租佃制经营方式在英国农村处于统治地位。
容克式经济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以及中世纪残余条件下,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
雇佣制大农场《宅地法》后形成的小农经济并不稳定,在大生产排挤小生产、兼并、破产后,土地集中的趋势日益加剧。
小农迅速失去土地沦为佃农和农业工人,被人雇佣劳作,资本主义雇佣制大农场逐渐形成并占据主要地位,标志着美国式道路胜利1、农业革命和人口变化的关系1.在近代农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口一直没有超越马尔萨斯陷阱,即没有同时具有巨大的人口数目和人口高速增长这两项特征。
2.近代农业革命以后,农业生产力持续稳定地提高,农业剩余率不断提高,保证了新增人口的供给,提高了整体人口的生活标准,促成了人口革命。
18世纪,欧洲大陆人口开始持续增长,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打破了马尔萨斯陷阱2、解释庄园经济瓦解的原因1.庄园的和谐稳定时常收到人口增加或减少的影响,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契约由于劳动力和土地价值比的变化而不断修正。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典例展示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这是世纪性大规 模航海,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更是 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 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 以下与其直接相关的是( ) A.中国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 B.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C.欧洲兴起宗教改革运动 D.中国粮食产量的稳定提升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引 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清政府顺 应时代潮流推行“新政”。 (2)经济:列强资本输出扩张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自然经济 进一步解体;社会生活进一步变化。 (3)思想:立宪、共和、实业救国思潮先后出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发 展。
【答案】A
2.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 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 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③资本主 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④海外殖民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3.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 “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 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 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年的英国 第二节 (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
2011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 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 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第九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英国工业垄断地位的确立

2、自由主义 这一时期适逢维多利亚女王在位(1837— 1901 年),她力图在政治上发挥重大影响, 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也想在政治上有所作 为。但是这时的英国立宪君主制进一步发展, 国王的地位虽然名义上很重要,但实际上仍是 “统而不治”。真正的实权仍然掌握在议会和 由议会多数党所组成的内阁手中。外交大臣巴 麦尊因为在制订外交政策中,未考虑女王的意 见,而引起女王的不满,但她也无可奈何。她 的丈夫阿尔伯特虽一再努力,但是除了争得一 项权利——女王同大臣谈话时他可以旁听之外, 无任何别的实际权力。
但是到19 世纪20、30 年代以后,伴随着工业 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力量愈 益强大,于是上述重商主义政策就越来越不适 应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了。 先以“航海条例”来说,根据这个条例,垄断 航运业的英国大商人、船主可以任意抬高进口 原料的价格,这自然不利于工业资本家。 “列举商品法”及“主要商品法”的主要目的: 是使北美殖民地成为英国工业的原料供应地及 商品倾销市场,这对17、18 世纪的英国的幼 稚的工业来说,是起了保护作用的。
第九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 成 英国工业垄断地位的确立
学习目标: 1、19世纪50-60年代,在欧美许多国家进一 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资本主义制度 已成为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2、英国是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最典型、资本主 义生产最发达的国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3、这一时期英国自由党长期执政,经济上推 行自由贸易政策,政治上实行“自由主义”统 治,并且进行了第二次国会改革和文官制度改 革。
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成 果的应用,使工业生产突飞猛进,全面高涨。 这一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和自由贸易最为发达 的时期。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 时代”,拥有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权。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大大改变了欧美国家的 面貌。到1870年,这些国家工厂林立,巨大 的工业中心纷纷兴起,由于城市和工业中心的 发展,城乡人口比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教材精读】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最先兴起于英国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概述工业革命的主要进程 并多角度分析其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2. 试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与启示。 3.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有哪些?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并 多角度分析其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4.两次工业革命有何异同?试列表说明。 5.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中国未能 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 6.中世纪以来西方工业(手工业)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如何变化的?手工工 场与工厂有何异同点? 7.概述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历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和影响。
单元十三 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18C中后期-20C初期的西方世界
§13-2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8C中后期-20C初期的世界经济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1.(2019·全国Ⅰ卷,34) 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
2.(2018·全国Ⅰ卷,34)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3.重大影响——(3)对世界:
①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基本形成)。 ②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东方日益从属于西方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世界工厂”。
概念阐释:世界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到19 世纪20、30 年代以后,伴随着工业 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力量愈 益强大,于是上述重商主义政策就越来越不适 应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了。 先以“航海条例”来说,根据这个条例,垄断 航运业的英国大商人、船主可以任意抬高进口 原料的价格,这自然不利于工业资本家。 “列举商品法”及“主要商品法”的主要目的: 是使北美殖民地成为英国工业的原料供应地及 商品倾销市场,这对17、18 世纪的英国的幼 稚的工业来说,是起了保护作用的。
三、1867年国会改革和文官制度改革
1、1867年国会改革 1832 年议会改革后,选举权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 广大的中、下层人民迫切要求进行一次新的议会改革。 在这种形势下,自由党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拉拢选 民,便表示主张新的议会改革。但是保守党却坚持反 对改革,因为如果扩大选举权,可能会使他们丧失议 会中的席位。这使他们在群众中的声誉日益低下。保 守党内一部分人为了挽救保守党的政治颓势和声誉, 也表示准备实行改革,扩大选民范围。然而保守党内 的一些右翼分子却坚决反对这样的主张。
这是因为,在19 世纪中叶,英国的经济发展 非常迅速,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非常强大,正 处于欣欣向荣之际,加上工人阶级在宪章运动 以后处于衰落和分裂状态中,在工人内部改良 主义、“经济主义”思想盛行,不足以构成对 资产阶级的威胁,所以资产阶级宁愿采取自由 放任的改革。这时英国的国家机器也比较薄弱, 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保障较多,是全世界少 数政治上比较民主自由的国家之一。
由于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远洋运输和铁 路建设大大发展起来。 1838年轮船第一次横渡大西洋,60年代,大 西洋每天有固定航线;汽船代替木船被用于军 事; 从50年代铁路建设进展迅速。全世界铁路到 1870年达到20万公里;1863年伦敦建成第一 条地下蒸汽铁路。 1851年敷设了第一条联接英法的海底电线。 1861年,英、美之间海底电线也建立起来。
交通运输特别是远洋航运的发展,促进了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在“自由贸易”的 旗帜下,用强力把他们纳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857年发生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已证 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二节 英国工业垄断地位的确立
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9世纪50-60年代是英国工业高涨的时期: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英国政府全面实行自由贸 易政策;对殖民地的掠夺,这些促成了英国到 19世纪中叶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为了展示工业革命的成果,英国在1851年举 办规模空前的伦敦博览会。 这次博览会代表了当时世界工业革命所取得的 成就,同时也标志着英国进入了作为“世界工 厂”的新时期。
在两党交替执政的过程中,19 世纪前半期保 守党占优势,50—60 年代则由自由党长期执 政。在1848—1868 年20 年之间,自由党执政 16 年。即使在自由党在野的4 年中,虽然由 保守党执政,但事实上也执行了本质上和自由 党相似的政策,如废除谷物法,推行1867 年 的议会改革等。
Leabharlann 这一改革方案规定: 在城镇,选举权应给予每一房主和租户,也给 予支付租金每年不少于10 镑和居住不少于一 年的房客。在各郡,选票给予从私产或承担租 金中每年所得不少于5 镑的人。短期租户如有 12 镑收入,也可获得选举权。另有46 个“衰 败选区”被取消,所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 各大城市。选民的总数从135 万人增加到225 万人,但是妇女仍无选举权。
二、自由贸易和“自由主义统治”
1、自由贸易 与工业上的垄断地位相适应,英国在19 世纪中 叶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过去,英国长期以来实 行的是重商主义政策。17 世纪50、60 年代开 始实行的“航海条例”、“列举商品法”、 “主要商品法”以及1815年开始颁行的“谷物 法”都体现了重商主义政策。这个政策是完全 为英国大商人、大船主及大地主的利益服务的, 局部地也是为了保护英国的工业(如“列举商 品法”及“主要商品法”)。
英国不但在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也要 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以利于英国的商品畅销 世界。而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是与其炮 舰政策分不开的,即英国统治集团不惜发动侵 略战争打开外国的大门。 如1840 年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1854 年参 加克里木战争, 1856 年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 鸦片战争等等,都是这一政策的体现。自由贸 易政策在表面上是平等的,实际上是极不平等。 因为,英国的廉价商品会挤垮工业落后国家的 商品。英国推行的自由贸易,只能加速殖民地、 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手工业者及农民的破产, 摧残它们的民族工业。
当时英国工业在各个重要部门都居世界领先地 位。 1850年英国生产的煤、铁都占世界产量的一 半,纺织业加工的棉花占世界棉花加工量的一 半以上。 英国的船厂为世界各国建造船只,它垄断了国 际航运业。 工业的飞跃发展和海上运输的优势,保障了英 国商品在世界市场的垄断地位。英国及其殖民 地的对外贸易超过法德美三国的总和。 其特点是出口工业制成品,输入原料。
19 世纪60 年代初,在英国展开了争取第二次 选举改革的广泛的群众运动。 其中主要有两股力量:在资产阶级激进主义者 科布登和布莱特领导下建立的“全国改革联盟” 与由英国职工联合会和国际工人联合会(第一 国际)领导的争取改革的运动。 以上两股力量,以第二种力量的作用较大,实 际上它在这次议会改革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改革方案被否决的消息传出以后,在全国产生 了强烈反响。许多地区都展开争取改革的斗争, 群众到处举行集会。7 月23 日,在伦敦的海 德公园举行群众大会时,遭到政府禁止,但群 众将铁栅栏拆毁,冲进了公园,要求立即实行 改革。
在其他城市,如爱丁堡、曼彻斯特、利物浦、 格拉斯哥等地都召开了群众大会,参加这些大 会的群众总数达20 万人左右。到1867 年春, 争取议会改革的运动进一步高涨,规模最大的 一次是1867 年5 月6 日在海德公园举行的大 会,参加这次大会的群众达20 万人。
在工人和其他阶层劳动群众运动不断高涨的形 势下,保守党内阁为了保持自己岌岌可危的地 位并争取在下届议会选举中不致失去议会多数, 不得不表示支持议会改革,并着手拟定改革方 案。1867 年7 月15 日,议会下院通过了第二 次议会改革方案,起初保守党内有些贵族还表 示反对,但德比内阁以总辞职相威胁。如果德 比辞职,则自由党将取而代之。这样,上院的 一些贵族才不得不表示同意,批准了改革方案。 1867 年8 月15 日,改革方案成为法律。
2、自由主义 这一时期适逢维多利亚女王在位(1837— 1901 年),她力图在政治上发挥重大影响, 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也想在政治上有所作 为。但是这时的英国立宪君主制进一步发展, 国王的地位虽然名义上很重要,但实际上仍是 “统而不治”。真正的实权仍然掌握在议会和 由议会多数党所组成的内阁手中。外交大臣巴 麦尊因为在制订外交政策中,未考虑女王的意 见,而引起女王的不满,但她也无可奈何。她 的丈夫阿尔伯特虽一再努力,但是除了争得一 项权利——女王同大臣谈话时他可以旁听之外, 无任何别的实际权力。
英国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到来,是与它大 规模地掠夺殖民地分不开。 19世纪中期是英国大规模殖民扩张的重要时期。 英国资产阶级在殖民扩张中攫取了大量财富。 英国把整批的民族变为自己的雇佣工人,它成 为一个剥削全世界的国家。 列宁指出:“英国的特点是从19世纪中叶起至 少就具备了帝国主义的两大特征: (1)拥有极广大的殖民地; (2)拥有垄断利润(因为它在世界市场占垄 断地位)。”
但是到19 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需 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地,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 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 如前所述“谷物法”对于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也很 不利。因此,1832 年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 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了争取废除上述一系 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 到1846 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航 海条例”也在1849 年被取消了。此外,在1846— 1849 年间,议会又取消了200 种左右的商品进口 税。这些措施意味着自由贸易的实现。
第九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 成 英国工业垄断地位的确立
学习目标: 1、19世纪50-60年代,在欧美许多国家进一 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资本主义制度 已成为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2、英国是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最典型、资本主 义生产最发达的国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3、这一时期英国自由党长期执政,经济上推 行自由贸易政策,政治上实行“自由主义”统 治,并且进行了第二次国会改革和文官制度改 革。
1867 年的议会改革是继1832 年以后,废除 “衰败选区”的第二阶段,它完成了工业资产 阶级争取参加政权的斗争。 贵族地主的势力进一步降低了,在“衰败选区” 被取消后,贵族地主不能够再随心所欲地选送 代表到下院去了,资产阶级在下议院的地位进 一步得到加强。 直到这时,英国仍然只有1/2 的成年男子享有 选举权,工人中只有高工资的熟练工人才获得 选举权。劳动群众长期以来为之奋斗的普选权 仍远未实现。
在强大的争取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面前,自由 党为了把运动控制在自己手中,就决定与资产 阶级激进派进行联合。1866 年,自由党的领 袖格莱斯顿与布莱特的激进派缔结了联盟,并 拟定了新的选举改革方案,由格莱斯顿于送交 议会。但是议会里的保守党议员反对这个改革 方案,方案被否决了。格莱斯顿被迫辞职,由 保守党的德比勋爵代其组阁。
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成 果的应用,使工业生产突飞猛进,全面高涨。 这一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和自由贸易最为发达 的时期。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 时代”,拥有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权。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大大改变了欧美国家的 面貌。到1870年,这些国家工厂林立,巨大 的工业中心纷纷兴起,由于城市和工业中心的 发展,城乡人口比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