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问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语文《不懂就问》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不懂就问》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不懂就问》这篇课⽂主要是要让学⽣通过了解孙中⼭⼩时候学习的`故事,学习他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不懂就问》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不懂就问》原⽂ 孙中⼭⼩的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只是先⽣念,学⽣跟着读,然后把读的段落背诵下来.⾄于书⾥的意思,先⽣从来不讲解。

⼀天,孙中⼭照例流利地背出了前天天学的功课。

先⽣在他的书上⼜圈了⼀段,他读了⼏遍,很快⼜背下来了。

但是,书⾥说的是什么意思,他⼀点也不懂。

孙中⼭想,这样糊⾥糊涂地背,有什么⽤呢?于是,他壮着胆⼦站起来,问:“先⽣,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您能讲解吗?” 这⼀问,把正在摇头晃脑⾼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顿时鸭雀⽆声。

先⽣拿起戒尺,⾛到孙中⼭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 “会背了。

”孙中⼭说着,就把那段书⼀字不错地背了出来。

先⽣收起戒尺,摆摆⼿让孙中⼭坐下,说:“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了⾃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 先⽣讲得很仔细,⼤家听得很认真。

从此,孙中⼭⼀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的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学⼆年级语⽂《不懂就问》教案 教学⽬标: 1、能在语⾔环境中正确认读“懂、诵、段、糊、涂、胆、厉、详”等8个⽣字。

积累“不懂就问、背诵、糊⾥糊涂、厉声、详细、摇头晃脑、鸦雀⽆声、⼀字不漏”等8个词语。

正确书写“诵、断、糊、涂、厉、详”等6个⽣字。

2、朗读课⽂,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3、学习边读边思考:想想为什么孙中⼭明知会挨打,还要向⽼师提问题。

4、知道不懂就问是⼈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识记⽣字,能在课⽂的语⾔环境中认读。

2、在理解课⽂内容的基础上,让学⽣懂得不懂就问是⼀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新课 1、师:⼩朋友,我们在学校⾥学到了许多知识。

不懂就要问四字成语

不懂就要问四字成语

不懂就要问四字成语词语有:一无所知、一窍不通、心中无数、不知所以、不得而知。

一、一无所知1、拼音:yī wú suǒ zhī2、释义:什么也不知道。

在某些语境中也特指愚昧,不知道很多东西。

3、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五:问之一无所知。

(白话文:问他他什么也不知道。

)二、一窍不通1、拼音:yī qiào bù tōng2、释义:没有一窍是贯通的。

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3、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杀矣!(白话文:如果纣王的心通了一窍,就不会做出糊涂事把比干杀了!)三、心中无数1、拼音:xīn zhōng wú shù2、释义: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楚,心里没有底。

3、出处:现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周后心中无数,说:像这样小事,你自己斟酌去办,用不着向我请旨。

四、不知所以1、拼音:bù zhī suǒ yǐ2、释义: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

指不知道原因。

也形容人不明缘故;感到意外。

3、出处:现代·鲁迅《华盖集·碎话》:他走的是小弯,你走的是大弯,他在圆心里转,你却必得在圆周上转,汗流浃背而终于不知所以,那自然是不待数计龟卜而后知的。

五、不得而知1、拼音:bù dé ér zhī2、释义:不能够或没有办法知道,或是没懂,暂时不知道,还无法弄懂。

3、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桓谭传》:自子贡以下,不得而闻。

(白话文:从子贡往下,没有办法知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无所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窍不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中无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知所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得而知1、诘屈聱牙【读音】:jié qǔ áo yá【释义】:形容文字晦涩艰深,难懂难读。

不懂就要问主要内容

不懂就要问主要内容

不懂就要问主要内容不懂就要问。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可能不太明白,不知道如何解决。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学会“不懂就要问”。

不懂就要问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

首先,不懂就要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有些知识点可能不太容易理解。

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勇于提问,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就能够更快地理解问题,掌握知识点。

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能够主动向同事请教,就能够更快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不懂就要问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些问题可能我们一个人很难解决,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勇于提问,向他人请教,就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和建议。

在学习中,如果我们遇到难题不懂,可以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讨论,这样就能够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遇到困难不懂,可以向同事请教,向领导请教,这样就能够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工作任务。

最后,不懂就要问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

在学习和工作中,如果我们遇到问题不懂,如果能够勇于提问,就能够更快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

在学习中,如果我们不懂的地方能够及时向老师请教,就能够更快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成绩。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遇到问题不懂能够及时向同事请教,就能够更快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不懂就要问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

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不懂就要勇于提问,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不懂就问》教案

《不懂就问》教案

不懂就问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不懂就问”的含义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克服困难和恐惧心理,勇于提出问题。

3.学生能够运用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不懂就问”的含义和重要性。

2.克服困难和恐惧心理,勇于提出问题。

3.运用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教学难点1.课程内外多种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2.深度挖掘学生提问背后的困惑和难点。

3.评价并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课堂教学:1.任务一:引导学生思考“不懂就问”对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

2.任务二: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和恐惧心理,勇于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进一步询问”、“例举”、“比较”等方法提出问题。

3.任务三:引导学生运用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课外作业:1.任务一:让学生以“不懂就问”的思想去做一份调查,在调查中勇于提问、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任务二:让学生选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分析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运用有效的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并撰写一份小结。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引导和互动式教学相结合。

2.情景模拟和小组讨论相结合。

3.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评价方式1.以个人调查、课堂情况记录和小结等方式进行评价。

2.评价重点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思辨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建议1.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有问题就问”的思想,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个不断探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用多种信息、资源和方法,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获得全面的知识和体验。

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问题解决的技能和方法。

4.教师应在课程内外提供多种渠道,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帮助和学习资源,让学生养成求知的习惯。

总结通过本次《不懂就问》教案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解决问题的思想和习惯,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优秀4篇《不懂就问》教案及反思篇一说课:《不懂就要问》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

课文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品质。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勤学好问的。

课文的学习难点是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意思。

1、教学时要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己多读。

要把阅读提示中关于孙中山生平的介绍和提出的两个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

引导学生读课文时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2、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可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注意问句、感叹句,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3、本单元的训练要点是读课文,边读边想,在教学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通过解决为什么孙中山明知道要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这个问题,使学生知道孙中山从小就勤学好问,懂得认真读书、不懂就问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学习习惯。

不懂就问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8个,积累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知道不懂就问是学习的好习惯。

3、学习边读边思考: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以前的孩子在哪里读书,怎样读书的吗?交流,出示(媒体1),课文第二小节:以前,小孩子大多在私塾上课。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说。

指名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媒体2)了解私塾学习诵2、师:确实在私塾里,先生指挥让学生跟着念书、背书,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讲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的故事。

出示(媒体3)介绍孙中山3、出示课题(媒体4)39 不懂就问指名读,学习懂,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那么孙中山究竟哪里不懂,提出了怎样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书,轻轻地读读课文,出示(媒体5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自形,把课文读通顺。

不懂就问课文

不懂就问课文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 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 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 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 值得。”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
“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 会知道 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那时侯 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 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 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 先生从来不讲。
=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 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 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

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
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
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 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 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 鸦雀无声。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 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北师小学语文二下第一单元《不懂就问》课文解读

北师小学语文二下第一单元《不懂就问》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不懂就问》这篇课文叙述了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小时候学习的故事。

孙中山不想糊里糊涂地背诵先生从来不讲解的功课,壮着胆子站起来向威严的先生发问,先生被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发问的精神所打动,为同学们讲解书中的道理,孙中山从此养成了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本文赞扬了孙中山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主动精神。

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1自然段写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先生怎样教他们。

课文的第2~6自然段重点叙述了当时孙中山在课堂上敢于提问的一件事。

“先生从来不讲解”是私塾的常规。

孙中山敢于思考:“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他不怕被戒尺打,“壮着胆子”问,这是他不同于其他同学的地方。

孙中山的勇敢、先生的严厉、同学们的恐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特别是“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等句,以及课文中的插图,都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反衬出孙中山能够不懂就问顶着多么大的压力。

先生最后说的“学问,学问,不懂就问”的话,和他“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我就讲讲吧”的表现,是他对孙中山主动提问、敢于提问精神的肯定。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一……就……”概述确已形成了“习惯”。

“主动”一词是中心词,孙中山不懂就问的行为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精神。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8篇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8篇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文是作者勤劳的编辑为大家分享的《不懂就问》教学设计8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不懂就要问》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

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背诵是“连连点头”,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

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提示
1、借助拼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拼音认识本课的生字17个。

3、用学过的记字方法,按笔顺记忆书写9个生字。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自由读课文,学会质疑。

善于提问,在提问中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拼读、书写掌握新字新词。

.通过读、问、议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懂就问。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新字、新词。

2.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1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自由读文,粗知文章内容。

教学重、难点:认字、写字。

教学方法: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1.孙中山画像的挂图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教师出示孙中山画像。

2.提问:你们认识这是谁的画像吗?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

对,
这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

他是广东人,
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

早年就有志反清。

曾任中国同盟
国临时大总统。

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
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位伟大的人物小时候
是怎样求学的吗?请大家打开书看《不懂就问》一文。

二、初读课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画出本课的生字。

三、学习生字
1.自由拼读,先自行消化较容易的生字。

2.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卡片
(1)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

(2)同桌互相认读、互相教。

(3)开火车认读生字。

3.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1)先认读,然后组词。

(2)学生互相讲讲生字的识记方法如:孙→(子)+(小)→孙(孙子)诵→通—()+()→诵(背诵)……
(3)学生学写生字
四、再读课文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本课的生字,那么读起课文来应该很轻松。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齐读课文。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后,教师归纳:孙中山在私塾时,不仅会背书,还敢于向老师提问,老师为学生回答了问题,孙中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填空:孙中山从此养成了(),这个习惯就是()。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提问题。

2.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问中享受不懂就问的好处和快乐。

教学方法:
1.分小组合作学习
2.互相提问
教学用具:
1.生字、词卡片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抽读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卡片认读:孙中山背诵思想流利刚才良好
二、学习课文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不懂就问》谈话导入:同学们,在你们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有没遇到过不了解或者不知道的情况?你是怎么样做的呢?这节课我们看孙中山先生,他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到书上了解一下吧!(板书课题)看到课题,读了课文,我们就能找出答案。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4.教师总结:是啊,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我们就要像孙中山一样,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今天,你们要不要试一试?
5.分小组学习,教师提出要求:
(1)能提出问题。

(2)小组内尽量解决问题。

(3)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全班集体解决。

6.教师巡视、倾听、参与提问或解答。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生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

2、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以指导。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让学生理解“讲解、糊里糊涂、摇头晃脑的意思。

四、巩固练习
1.连线糊里糊涂一个字都不会错壮着胆子一点儿声音都没有摇头晃脑大着胆子鸦雀无声没弄明白一字不错头摇来摇去
2.填空
(1)先生讲得很(),大家听得很()。

(2)孙中山从此养成了()的学习习惯。

五、拓展延伸
1.谈谈学习方法。

2.出示名言进行积累。

(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俄)普列汉洛夫(2)悟从疑得,乐自苦生。

——(中)中居郧
3、说说孙中山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对你有什么影响?
4、你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是怎么做的?
六、小结课文
1、说说你学习了不懂就问这篇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
2.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养成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并运用到我们以后的学习中去。

七、布置作业:
读以上两句名言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八、板书设计
背诵——很快不懂就问心想——不懂好习惯提问——壮胆
(备课人:市一小薛新灵翟娟洋王静审核人:刘雪峰王秋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