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人的抗日战争的记忆

合集下载

无锡人的抗日战争的记忆

无锡人的抗日战争的记忆

无锡人的抗日战争的记忆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来临之际。

无锡人不得不想起,60年前是多少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把今天的幸福生活换来的。

1937年10月6日,日本军的飞机轰炸了无锡火车站地段,工运桥堆积的千百吨粮﹑棉﹑丝﹑布,尽付一炬。

8月16日﹑18日﹑20日,日本飞机又轰炸了西门,周山滨工业区和惠山等居民区,大批工厂﹑商店﹑民房被毁,炸死炸320多人。

11月15日中华民国无锡县政府机关迁陆区桥。

11月23日,日军分两路进犯无锡。

一路从长熟白茆口登陆,于傍晚到达东亭,另一路从苏州沿京杭大运河至下甸桥上岸,受到国民革命军的抵抗。

11月25日,日军侵占无锡,11月25日—29日,日军残暴屠城,在周外繁华地区纵火,大火延烧10昼夜火车站至公远路三里桥至老北门、仓桥北门到三凤桥等寺区工厂、商店、学校、银行、戏院、医院、报馆、寺院尽付一炬。

据不完全的统计,被杀同胞14150余人,烧毁厂房18537间,商店54268间,校舍8614间,机关团体房屋1626间,名胜建筑2105间居民住65600间,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

在60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能找到当年抗日战争的足迹。

胜利门广场,这是无锡人家喻户晓的地方,也许今天许多人不知道,这个名字就是194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将北门改名而来。

除了胜利门在城中公园还有一块为人知的抗战胜利纪念塔碑,这是当年无锡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

我看了这部影片后,使我知道了我们要珍异今天的美好时光,只有振兴中华,把国家建设得强大了,才能不受外国人欺凌。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名人张仲涛简介

名人张仲涛简介

张仲涛先生是江苏无锡人,他的祖上是从河南迁徙来锡,至今已经有三百多年了。

张仲涛先生一八八五年四月生于无锡城内迎芽亭,父亲是一名私塾教师,很早就去世。

张仲涛童年生活也很困苦,十三岁就进入钱庄当学徒,由于刻苦勤劳,富有经济头脑,精明能干,在婚前积蓄了一些资本投资钱庄,最后成为一名钱庄老板。

一九零九年张仲涛先生与蔡桂全女士结婚,在俩人合力经营中,于一九一九年看到了商机。

因为无锡是四大米市之首,辛亥革命以后,漕粮没了,但政府军队的需购粮,加上上海已成远东大都市,其粮食主要靠无锡供应,加上无锡荣氏面粉厂此时得到很大发展,大批粮食运到无锡,粮食到锡后要大量堆放,仓储,张仲涛先生看到了商机,毅然在丁绛里收购一小货栈,倾力投资扩展为当时最大的堆栈,福康盛堆栈以十二万石的仓容成为无锡最大的粮食仓库。

一九三三年张仲涛先生又在无锡蓉湖庄经营,生康堆栈仓容十万石,一般堆栈也兼办油饼厂,张仲涛先生也不例外,办了天昌油饼厂和益丰油饼厂两家。

张仲涛先生在抗战前在无锡仓储业中一直处于龙头老大,用现代的话即物流第一人。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后由于日本的侵略,我市米粮行业萎缩,堆栈业也如此,福康盛改名为同源丰,仓容为八万石。

张仲涛先生除了投资粮食业外,在一九三三年看到无锡纺织业发【此处没有字了】张仲涛先生于一九四八年八月去世。

蔡桂全女士于1961年三月去世。

张义庄祠是张氏家族于清末民初在惠山上河塘建造的一只祠堂兼义庄,也是惠山古镇唯一的祠堂兼义庄。

张仲涛先生是最后一名族长,他去世后祠堂的事务由儿子张成栋先生办理,解放后祠堂由三0八部队征用,目前正在恢复之中。

张仲涛先生又是一位慈善家,除义庄担承资助宗亲生活读书费用外,族外一些困难人士也进行资助。

张仲涛先生又担任无锡慈善组织无锡红卍字会会长(卍读万),红卍字会以施舍穷人,救济灾民著称,前些时候陕西受救人士后代来锡表示感谢。

张仲涛先生在无锡商会中也是一位负责人,曾任会长。

在张仲涛先生逝世的追悼会上,由当时无锡商会会长钱孙卿致的悼词。

无锡人的抗日战争的记忆

无锡人的抗日战争的记忆

无锡人的抗日战争的记忆
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来临之际。

无锡人不得不想起,60年前是多少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把今天的幸福生活换来的。

1937年10月6日,日本军的飞机轰炸了无锡火车站地段,工运桥堆积的千百吨粮﹑棉﹑丝﹑布,尽付一炬。

8月16日﹑18日﹑20日,日本飞机又轰炸了西门,周山滨工业区和惠山等居民区,大批工厂﹑商店﹑民房被毁,炸死炸320多人。

11月15日中华民国无锡县政府机关迁陆区桥。

11月23日,日军分两路进犯无锡。

一路从长熟白茆口登陆,于傍晚到达东亭,另一路从苏州沿京杭大运河至下甸桥上岸,受到国民革命军的抵抗。

11月25日,日军侵占无锡,11月25日—29日,日军残暴屠城,在周外繁华地区纵火,大火延烧10昼夜火车站至公远路三里桥至老北门、仓桥北门到三凤桥等寺区工厂、商店、学校、银行、戏院、医院、报馆、寺院尽付一炬。

据不完全的统计,被杀同胞14150余人,烧毁厂房18537间,商店54268间,校舍8614间,机关团体房屋1626间,名胜建筑2105间居民住65600间,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

在60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能找到当年抗日战争的足迹。

胜利门广场,这是无锡人家喻户晓的地方,也许今天许多人不知道,这个名字就是194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将北门(控江门)改名而来。

除了胜利门在城中公园还有一块为人知的抗战胜利纪念塔碑,这是当年无锡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

我看了这部影片后,使我知道了我们要珍异今天的美好时光,只有振兴中华,把国家建设得强大了,才能不受外国人欺凌。

作文:红色故事

作文:红色故事
作文:红色故事
红色故事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70年前,革命先辈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同学也许无法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和战火,但从书中、纪念馆里、家乡老一辈人的故事里,或许会找到那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痕迹,体验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乌斯浑河岸边的巾帼英魂 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五(8)班 吴宇涵 1928年至1945年,是一段血雨腥风的时期。一批又一批的抗日战士英勇地牺牲在战场上。在那些殉国的烈士中,不光有男儿,也有女子。今年暑假,我们一家去东北旅游,来到黑龙江省的乌斯浑河岸边,滚滚的江边矗立着一座“八女投江”纪念碑,这是为纪念抗联八名女战士英勇抗击、集体殉难的英雄业绩而修建的。 当地的村民向我们讲述了这个故事: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的一支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路,被日军包围,其中有8名女战士。眼看着敌人向大部队逼近,女战士们果断地掩护大部队突围。她们绕到敌人的背后,发动袭击。敌人上当了,调过头来攻打她们,女战士们视死如归,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可是力量悬殊太大了,被包围的8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她们手挽手,唱着《国际歌》步入了乌斯浑河中……那一年,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的只有13岁。 读了这个故事,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女战士们聪慧机灵,小小年纪懂得如何与敌人周旋。她们舍生忘死,甘愿为了集体利益而献身。最后她们悲壮地殉国了,在烂漫的青春岁月结束了宝贵的生命。她们用自己的牺牲给日军以强烈的震慑! 所有抗日的烈士啊,我们将歌颂你们的不屈品格与英勇气节!我们会将这种爱国精神深深地扎根在心中,前进! 红领巾的怀想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 六(1)班 朱天杨 一年级的时候,我光荣地戴上了红领巾。老师告诉我们,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我似懂非懂。慢慢地,我从书里、家乡展览馆里、姑爷爷讲的故事里,找到了点点滴滴的红色印迹。 在我的书橱里珍藏着一本故事书——《小英雄雨来》。小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日军抓走,在日军的诱惑和刺刀威逼下视死如归,最后他凭借勇敢和机智,逃脱了死亡的魔爪。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也激起了我对这段历史的兴趣,于是我缠着姑爷爷讲我们家乡——东山的抗日故事。听姑爷爷说,就在1944年,日本鬼子来到了苏州东山,村里的青壮年利用夜色挖地道,设埋伏,开展抗日工作。以前我家门前的水潭边就有一个密道,上面用一块木板盖着,木板上面用稻草掩盖,只要日军一进村,村里的老人孩子就藏进去。日个叫阿三的村民当起了放哨员,只要看到日本人来了,他就唱起山歌,姑娘们就躲进菜花地里、玉米地里…… 红领巾飘扬在我胸前,这“红”成了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色彩,它是骄傲的颜色,是坚强的颜色,是勇敢的颜色,是我们不能忘怀的颜色。 烽火江南 忆“黄土之战” 无锡市东港镇黄土塘小学 六(3)班 姚家蓥 1939年5月,在我的家乡——黄土塘,这片东邻常熟,北毗江阴,南接无锡的热土上,打响了新四军东路作战对日军的首次战斗。从此,无锡东区的抗战拉开了序幕。 一个深秋的下午,地方抗日游击队获悉,日军小队长江原一郎因病找本镇蒋润贤医生诊治,他们一致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当天夜里,蒋医生带着伪装的抗日队长进入江原一郎住处,大门一开,四周埋伏的游击队员一拥而进,迅速控制了日军,收缴大量军火器械。这次行动轰动一时,大快人心。自那以后,日本兵再也不敢在黄土塘设立据点,直到抗战胜利。 为纪念无锡地区抗日史上发生在黄土塘古村的一系列重要战斗,1991年,政府在黄土塘古村修建了“黄土塘战斗纪念碑”。纪念碑上“黄土塘战斗纪念碑”八个大字苍劲有力,仿佛映照出战争年代,战士们不屈不挠、誓死保卫家乡的的一幕幕。园中栽满了直插云霄的松柏,茂密苍翠的竹子,似乎凝结着战士们昂扬的斗志、视死如归的气概。东风吹,树枝摆,我的心在颤抖,一个个年轻的生命从此消失,但他们永远定格在家乡人民的心里。 忆起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我心潮澎湃。我们无以为报,只有用心读书,为家乡之崛起而努力奋斗。

钱穆先生的抗战故事

钱穆先生的抗战故事

凝结成 这部 充满 士人 自觉 的民族 精神 ,以政 治 、思
想 、经济 、军事史为纲的 中国通史 。很显然 ,钱穆 先 生把希望寄托在作为抗战中流的精英分子身上 ,希望 他们从 这样 一部张扬 “ 士”之人 力 的史 纲里 汲取 力 量 ,血战前 行 。书首关 于 “ 当信 任何一 国之 国民 , 尤其是 自称 知识在水平线之上之 国民,对其本 国以往
敌前线 ,你们就应该透彻的了解湖南 、江西两省的地
理 沿革 ,可 以先挑 此 书 中有关 此两 省的章节 细加解
指 ”。可以肯定的说 , 《 国史大纲 》正 是在 民族危亡
时期 ,用 以唤醒国魂 、御敌救 国的精神发动机 和冲锋
号 ,表达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深厚爱 国情怀。
读 。”钱穆先 生不仅从青年人为国担 当的角度教育引 导学生们担负起 民族兴亡大任 ,也 以 自己学养深厚的 ●历史与人物 钱穆先生 的抗 战故事
口四川 钱声广
钱穆 先生 1 8 9 5 年7 月3 0日出生在江南水 乡的无锡
环境 ,迫使钱穆先生不停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中国 会不会亡?这种思考贯穿了 《 国史大纲 》始末 ,最终
七房桥 ,l 2 岁时体弱多病 的父亲撒手人寰 ,在母亲宁 愿 自己忍受孤苦 ,也不让孩子辍学 的慈爱呵护下 ,凭 着 自己的聪慧 , 自 修 苦读 ,成为我 国现代历史学家 、 国学大师和教育家。钱穆先生不仅在学术圈子里影响 深远 ,著作等身 ,在抗 日战争 中也有许 多鲜为人知 的 故事。先生虽不是投笔从戎 ,血洒沙场 ,但他 为抗 日 战争 的最终胜利奔走呼吁 ,用他 的精神品质和渊博知
华民族有 了这些敢于牺牲 ,勇于担 当的知识 分子 ,有 了这些充满着 民族 自豪感 、使命感 、责任感的英雄儿 女 ,所 以注定不会亡 国,注定能将 日本侵略者最终 赶 出我们 的国土 ,注定会屹立在雄奇的世界东方 。

无锡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观后感

无锡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观后感

无锡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观后感大家好,今天邀请到了泰伯三社区党委第四支部书记XX,带我们走进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去了解81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

大家好,坐落在锡东烈士陵园东南侧的“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是在2014年4月23号建成开放,“江抗”是江南抗日义勇军的简称,“江抗”东进是新四军历史上的光辉一页,纪念馆以展示新四军深入敌后苏南东路地区,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斗争为主要内容。

历史的时针回拨到1939年5月,XX率新四军一支第六团从茅山出发,在武进整编抗日武装后,东进抗日。

以梅村为基点,取得了首战黄土塘、夜袭浒墅关、火烧虹桥机场等战斗的胜利,打开了苏南抗战新局面。

10月,部队西撤。

1940年4月,谭XX将“江抗”东路司令部易名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简称“新江抗”),9月,挺进锡澄虞,大刀阔斧进行扩军建政,创建了江南抗日游击根据地。

1941年3月,“新江抗”改编为新四军六师十八旅。

走进馆内,映入眼帘的是“无锡各界抗日联合会热烈欢迎‘江抗抵锡东’”巨幅沙雕,军民同仇敌忾、誓死于日伪斗争到底的决心,纪念馆设有日军侵占苏南东路地区、新四军“江抗”东进抗日、“新江抗”挺进无锡、新四军重返无锡、抗日志士彪炳千古五大展区,以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为主,辅以模型、景观、雕塑等,全方位再现了“江抗”为夺取抗战最终胜利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纪念馆珍藏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历史图片和珍贵实物,展现了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无锡的解放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革命史绩,也是研究、传播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平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七一建党节到来之际,旻旻呼吁各级党组织要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等,带领广大党员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优良传统、永葆政治本色!。

无锡近代英雄人物事迹

无锡近代英雄人物事迹

无锡近代英雄人物事迹无锡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涌现了许多近代英雄人物,他们为中国的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和繁荣富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以下是几个无锡近代英雄人物的事迹:1.周建屏:周建屏是无锡宜兴人,他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杰出将领之一,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指挥员之一。

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他不满足于家庭的生活,而是一心想要为国家做出贡献。

在北伐战争中,他表现出色,得到了提拔。

在抗日战争中,他率领八路军在华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打击日寇,保卫人民。

他作战勇敢,机智灵活,被授予“模范将军”荣誉称号。

2.华蘅芳:华蘅芳是无锡荡口人,他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之一,也是著名的数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他从小就非常聪明,后来留学日本和美国,学习科学和工程技术。

回国后,他致力于科学研究、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秦邦宪:秦邦宪是无锡玉祁人,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之一,也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先驱之一。

他曾在上海、北京等地从事新闻工作,后来创办了《解放日报》和《人民日报》,为中国的新闻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4.钱基博:钱基博是无锡玉祁人,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之一,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

他致力于文学创作、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5.孙治方:孙治方是无锡玉祁人,他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之一。

他致力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这些无锡近代英雄人物的事迹不仅仅是对个人的表彰和纪念,更是对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和传承。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在今天的生活中不断前行、不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黄土塘战斗纪念碑

黄土塘战斗纪念碑

黄土塘战斗纪念碑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大大小小的战斗在无锡城乡打响。

有战争就有伤亡,抚摸着一块块冰冷的纪念碑,体会着当年战士们的视死如归。

黄土塘战斗纪念碑位于锡山区东港镇黄土塘小学西侧,宁静肃穆。

每逢红色纪念日,这里就会聚集一批批的“红领巾”,孩子们聆听英雄往事,感恩现在的生活。

1939年5月,根据新四军第一支队陈毅司令员的命令,叶飞带领第六团700余人,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番号东进抗日。

当月8日,“江抗”到达无锡梅村。

此后,“江抗”以梅村为基地,向东挺进,开展抗日斗争,血战黄土塘、夜袭浒墅关,威震江南。

“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江抗军,打仗总是打胜仗,从不欺负老百姓,个个爱护江抗军……”老百姓歌唱“江抗军”,颂扬“江抗”总打胜仗,而“江抗”在无锡打的第一个胜仗,就是黄土塘战斗,极大鼓舞了无锡人民的抗日斗志。

1939年5月30日,“江抗”二路司令吴焜率领主力一部,在廓清常熟东乡10多个日伪据点及匪伪武装后,回师无锡途中到达无锡东北隅小镇黄土塘,与下乡“扫荡”的日军遭遇,发生战斗。

“江抗”战士在武器装备极差的情况下顽强战斗。

经半天激战,击毙包括大佐在内的日军30余名。

黄土塘战斗是“江抗”东进后同日军交战的第一仗,首战告捷。

1991年12月,巫溪县委、县政府在黄土塘战斗旧址建碑。

2005年5月,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锡山区委区政府对纪念碑遗址进行了迁建和扩建。

该纪念碑现为市文保单位和锡山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人的抗日战争的记忆
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来临之际。

无锡人不得不想起,60年前是多少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把今天的幸福生
活换来的。

1937年10月6日,日本军的飞机轰炸了无锡火车站地段,工运桥堆积的
千百吨粮﹑棉﹑丝﹑布,尽付一炬。

8月16日﹑18日﹑20日,日本飞机又轰
炸了西门,周山滨工业区和惠山等居民区,大批工厂﹑商店﹑民房被毁,炸死
炸320多人。

11月15日中华民国无锡县政府机关迁陆区桥。

11月23日,日军分两路进犯无锡。

一路从长熟白茆口登陆,于傍晚到达东亭,另一路从苏州沿京杭大运
河至下甸桥上岸,受到国民革命军的抵抗。

11月25日,日军侵占无锡,11月
25日—29日,日军残暴屠城,在周外繁华地区纵火,大火延烧10昼夜火车站
至公远路三里桥至老北门、仓桥北门到三凤桥等寺区工厂、商店、学校、银行、戏院、医院、报馆、寺院尽付一炬。

据不完全的统计,被杀同胞14150余人,
烧毁厂房18537间,商店54268间,校舍8614间,机关团体房屋1626间,名
胜建筑2105间居民住65600间,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

在60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能找到当年抗日战争的足迹。

胜利门广场,这是无锡人家喻户晓的地方,也许今天许多人不知道,这个名字就是194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将北门(控江门)改名而来。

除了胜利门在城中公园还有一块
为人知的抗战胜利纪念塔碑,这是当年无锡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

我看了这部影片后,使我知道了我们要珍异今天的美好时光,只有振兴中华,把国家建设得强大了,才能不受外国人欺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